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

合集下载

关于敦煌的书

关于敦煌的书

关于敦煌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敦煌的书籍推荐:
1. 《敦煌》作者:梁实秋
这本书是敦煌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文学化的语言,讲述了敦煌的历史、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敦煌风》作者:张萍
这本书是一部沉浸在敦煌文化和艺术中的游记,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介绍了敦煌的壁画、雕塑、文学作品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敦煌的视角。

3. 《敦煌: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敦煌艺术研究院编著
这本书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敦煌艺术研究书籍,详细介绍了敦煌石窟的类型、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并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插图。

4. 《敦煌壁画》作者:高行健
这本书是一本汇总了敦煌壁画精华的画册,作者通过自己的绘画技巧,将敦煌壁画完美地复制和展示,让读者以图像的方式欣赏到敦煌壁画的美。

这些书籍涵盖了敦煌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介绍莫高窟的书

介绍莫高窟的书

一些关于莫高窟的书籍推荐:
1. 《敦煌莫高窟艺术》:这是一部匠心之作,全书收录了160幅实景还原的莫高窟壁画。

所有图片都来自敦煌研究院授权的高清壁画图,这也是唯一一套能看到高清壁画的丛书绘本。

2. 《敦煌艺术十讲》: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筚路蓝缕,详细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本书内容涉及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等方面,深度解读敦煌艺术包容万象的文化价值。

3. 《敦煌遗书》:这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主要是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遗书中以汉文、藏文遗书为最大宗,其中汉文遗书的总数约为58000,95%系佛教文献,此外还包括道教经典、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俗文学、医书、史地著作、类书等等。

4. 《我心归处是敦煌:常书鸿传》:本书讲述了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著名画家常书鸿的人生故事。

他是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和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

了解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的书籍

了解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的书籍

了解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的书籍
了解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以下是一些书籍可以参考:
1. 《敦煌》,作者樊锦诗等著,以生动、真实的笔触描述了敦煌的历史、地理、文物、风土等,介绍了敦煌的形成与发展、自然风光以及古代文献中对敦煌的记载等。

此外,还记述了敦煌文化遗产的现状、面临的危机以及未来可能重现敦煌这一文化圣地的途径和方法。

2. 《西天取经——重走丝绸之路·敦煌卷》,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作者重走丝绸之路的探险经历,还对敦煌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展现了敦煌的历史风貌和艺术瑰宝。

3. 《敦煌石窟考古》,该书为学术研究著作,主要介绍敦煌石窟的考古发掘、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等。

该书对于了解敦煌石窟的建造历史和艺术风格非常有帮助。

4. 《敦煌:丝绸之路的千年传奇》,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敦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等方面。

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和文章也提供了很多有关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了解。

关于敦煌文化的文献

关于敦煌文化的文献

关于敦煌文化的文献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敦煌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许多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相关论文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

1. 《敦煌文献学概要》该书是对敦煌文化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敦煌文献的发现、保存、研究方法、文献学原理、文献学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领域的问题等方面,是了解敦煌文献的必备参考书。

2. 《永乐大典图像研究》该书是敦煌文献研究中的一篇重要著作,作者梁启超通过对敦煌石窟中所发现的图像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出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和刊刻等方面的问题,为敦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3. 《敦煌写本搜微》该书是清代学者沈德潜所撰写的一本关于敦煌文化的著作,涉及到敦煌文献、图片、雕塑、壁画等多个方面。

该书内容详实,考证精准,被誉为是研究敦煌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

4. 《敦煌艺术史》该书是研究敦煌文化的另一本重要素材,主要介绍了敦煌文献所反映的艺术史,包括敦煌艺术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等等,全面地展现了敦煌文化的艺术特色。

5. 《敦煌本科技与生物科技》该书是对敦煌文化的一种全新解读,主要探讨了敦煌文献中所描绘的一些技术手段和生物科技的应用,如植物种植、药物配制、疾病治疗等,为敦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6. 《敦煌艺术与文化》该书的重点在于敦煌文化的艺术与文化,对敦煌文献中所描绘的艺术形式、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挖掘,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艺术的思想内涵和特点所在。

7. 《敦煌学论叢》该书是一本由多位学者合辑所写的敦煌文献研究著作,涉及到敦煌的历史、文献、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繁多且学术性强,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敦煌文化的好素材。

结束语:综上所述,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各位学者进一步研究和阐释这一文化,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关敦煌的书

有关敦煌的书

有关敦煌的书
敦煌,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一直以来被视作是中国艺术和历史的
重要见证。

许多历史和文化学者,也从敦煌文献中发掘出许多珍贵的
历史和文化信息。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几本与敦煌相关
的书籍,并探讨它们的文化价值。

一、《敦煌壁画》
作为敦煌研究中最为经典且权威的著作,《敦煌壁画》一书由陈清羽
教授主编,是敦煌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书中除了介绍敦煌壁画的历
史和文化背景,还详细地介绍了壁画中的对象、场景、主题、符号等
内容。

除了文字叙述,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插图,使读者能够更
加直观地了解敦煌壁画的文化内涵。

二、《敦煌石窟文化与艺术》
《敦煌石窟文化与艺术》一书由敦煌石窟艺术专家窦文泉编著。

书中
介绍了敦煌石窟的历史、地理、文化遗产、壁画内容、艺术形式等方
面的内容,并且同样配有丰富的,质量高的图片,让读者可以更深入
而全面地了解敦煌石窟文化与艺术。

三、《敦煌绘画集成》
作为一个内容更丰富、更多元、也更具参考价值的作品,《敦煌绘画
集成》分为敦煌佛教绘画、敦煌庙宇绘画、敦煌草书、敦煌篆刻等多
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梯度出发,将敦煌的画作分类,呈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展现敦煌绘画艺术品的风格特点、构成形式等
内容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

总之,透过这些书籍的介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敦煌这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国家宝藏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光彩。

这些书籍的出版,除了是对敦煌文化研究工作的一项巨大贡献,也是一个极好的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学习、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工具。

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有哪些

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有哪些

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有哪些?敦煌遗书中的“变文”,又简称“变”,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

敦煌遗书中保留的变文作品较多,现知明确标名“变文”或“变”的有八种:《破魔变文》、《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八相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汉将王陵变》、《舜子变》(又题《舜子至孝变文》)、《前汉刘家太子变一卷》(又题《前汉刘家太子传》)。

此外,《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目连变文》等篇虽仅有题目残篇,其体制也应属于变文一类。

敦煌变文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题材;一类是历史和现实生活题材。

第一类如《八变相》、《降魔变文》、《破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等。

这些作品讲唱佛经故事,旨在宣扬佛教的教义。

与讲经文不同的是,它们不直接援引经文,而是选取佛经故事中最有趣味的部分加以发挥渲染,以生动的情节吸引听众,不太受佛经内容的限制。

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叙述目连到地狱中救母的故事,其中描绘地狱的阴森凄惨,刑罚的残酷,如来的佛法无边,其曲折的情节、离奇的构思,读来扣人心弦。

又如《降魔变文》描写舍利佛与六师外道斗法,六师的六种变化,都被舍利佛一一击败。

这类变文中奇幻的想象,挥洒的描写,对后世《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显然多有影响。

另一类是涉及历史和现实生活题材的变文,主要包括取材于历史的《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汉将王陵变》,以及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张议潮变文》和《张淮深变文》。

历史题材的变文大多围绕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大事,吸收民间传说,增以逸闻趣事,通过虚构和想象,加以渲染,鲁迅先生谓之“大抵史上大事,即无发明,一涉细故,便多增饰,状以骈俪,证以诗歌,又杂诨词,以博笑噱”。

代表作品《伍子胥变文》现存四个残卷,拼合后尚有一万六七千字。

敦煌文学研究的力作——读《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

敦煌文学研究的力作——读《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

《 敦煌 文学 文献丛 稿 》 就 是对 这些 文献 研究 的
结 晶。
《 敦煌 文学文献丛 稿》 先 由中华书局于 2 0 0 4
出版 ,其 增订 本 刊于 2 0 1 1年 出版 ,在 2 0 0 4年
值主要体现在 四个方 面 ,下文我们 分 四类对本
书 中论文进行介绍 ,兼作评论 。
文 献 、 汉语 语 音 史研 究 。

3 2・
史淑琴 :敦 煌文学研 究的力作
——读《 敦煌文 学文献 丛稿 ( 增订本 ) 》
本 书有 l 2篇文章是 对 1 9 9 4年 出版 的《 敦煌赋校 注》 ① 的补正 ,除此之外 ,还 集 中讨 论 了敦 煌俗
赋的价值 。中 国文 学作 品 中女 性形 象 ,多 是如
诗歌及其它文学 文献 的整 理研究 。有单 篇文献 的校理 ,也有某一 文体研究 的综述 ,有 文献作 者的考证 ,也有历 史人物 事迹 的梳理 。本文用
这些文学文献材 料显示 敦煌文学 产生 、流传 的 迹象 ,再证之 以传 世文献 ,说 明唐 五代时期敦 煌社会的文学 活动 和文学现象 。本 书 的学术价
的共同特 点概括 为 主题 无关政 治教化 、题 材大
多琐细卑 俗 、语 言大量用 口语 、句式 多用 民间 歌诀形式 ,文体特 征为故 事性 、对话 体 和语 言
通俗 ,且 大体押韵 。俗 赋 的发现在 文学史 上有 着重大意义 ,它使 我们认识 到文人 赋只是 赋 的

《 丑妇赋》 极 尽诙谐 ,给人 一种新 奇 的有 趣感 ,
摘 要 :敦煌发现 的文 学作品数 量 大、种 类 多,从 先秦 到唐代 的都有 。研 究敦 煌 文学文献 , 有助 于了解唐代 文学之原貌 ,还 可为俗赋 、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 生 2 0 0 4年 出版的 《 敦煌 文

欧洲敦煌学研究简述及其论著目录

欧洲敦煌学研究简述及其论著目录

欧洲敦煌学研究简述及其论著目录[ 法]戴仁(J e an - Pierre Drèg e)著陈海涛1刘惠琴2编译(1 .武汉大学历史系,湖北武汉430072 ;2 .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山东烟台264025)中图分类法: K870 .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6252 (2001) 02 - 0130 - 131900 年的4 、5 月间,一位名叫王圆的道士无意中打开了敦煌莫高窟第17 号洞窟,在这一洞窟中,发现了大约5 万件不同材质的档案材料、写本、书籍和经卷,其文字包括汉文、吐蕃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和于阗文等,这些材料在那儿被保存了近9 个世纪。

同它们一起堆放的,还有几百件帛画、纸画及印刷的书籍和绘画艺术品。

这一偶然的发现产生了对这同一批材料研究的一门新学术———敦煌学的诞生。

此后,各国考察家蜂拥而至,如斯坦因(Aurel Stein ,第二次考察,1906 - 1907 ; 第三次考察, 1913) 、伯希和( P aul Pelli ot ,1907 - 1908) 、桔瑞超( 第二次考察,1910 - 1912) 、鄂登堡( S ergei Ol ’denburg ,1914 - 1915) 、索雷森(Arthur S orensen ,1915) 、华尔纳(Langdon Warner ,1924) 等等,导致这些物品今天被分散保存在欧洲和东亚的许多地方。

他们在考察活动中的所获成果,多在当时就立即给予了公布,如1908 年当伯希和还在敦煌考察时期,就给派他来中国的“中亚与远东历史、考古、语言、民俗考察国际协会”法国分会会长塞纳( Emile Senart) 写了一封信,通报了考察情况。

在斯坦因1912 年和1920 年所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考察后,其成果也很快就被世人所知。

敦煌文书和艺术品的发现,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各国汉学家们的热情,还引起了包括藏学家、伊朗学家、宗教历史学家、中亚和东亚历史学家的广泛关注。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
称 逐 渐 流 传 并 固 定 下 来 , 直 沿 用 至 今 。 15 年 , 一 94 周

《 敦煌变 文集》 的编 纂背景
绍 良编 《 煌 变 文 汇 录 》出 版 , 年 又 出 版 了增 订 本 。 敦 翌 变 文 是 讲 唱 故 事 类 俗 文 学 作 品 , 产 生 于 初 唐 时 约 期 。 《 唐 诗 》 吉 师 老 《 蜀 女 转 昭 君 变 》一 诗 , 全 载 看 反 映 了 民 间艺 人 讲 唱 变 文 的情 况 。唐 代 末 年 , 文 流 行 变 于民间。1 1世 纪 初 , 真 宗 明 令 禁 止 僧 人 讲 唱 变 文 , 宋
口 波, 启 、 毅 旧 敦 文 》 本 略 刘 等 功 曾 公 藏《 煌变 集 稿 述
HUND D S RE CHO 5 N AR S 0I I T
I0 6 1
文 章 编号 :0 3— 14(0 9 o 10 9 0 2 0 4—00 J 16一O 5
启功 、 曾毅公 旧藏 《 敦煌变文集 》 稿本 述略
早 年 的 校 录稿 , 统 地 开 展 敦 煌 变 文 的整 理 与 校 录 工 系
着 较 大 的 争 议 。一 般 的 看 法 是 , 文 是 配 合 一 种 故 事 变 性 图 画 ( 相 ) 出 的 讲 唱 文 学 底 本 。 而 学 术 界 在 使 变 演 用 “ 文 ” 一 术 语 时 , 往 将 其 用 作 讲 唱 体 文 学 作 变 这 往
变 文文 本 与 实 物 俱 归 于 湮 没 。 变 文 对 宋 话 本 、 话 小 白
该书 收录变文 作品 3 8篇 ( 订 本 篇 目 ) 是 我 国 第 一 增 , 部 规 模 较 大 的敦 煌 变 文 校 录 专 书 。但 由 于 材 料 获 取

敦煌变文 语法书籍

敦煌变文 语法书籍

敦煌变文语法书籍
敦煌变文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其语法结构独特,非常有研
究价值。

以下是一些关于敦煌变文语法的书籍推荐,希望能够帮到你:
1.《敦煌变文语法研究》,作者杨宝清,出版社为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全面介绍了敦煌变文的语法结构,包括句法、语义、词汇等
方面。

同时,还着重探讨了敦煌变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理
解敦煌变文的整体意义非常有帮助。

2.《敦煌变文的语法及其翻译》,作者孙玉珍,出版社为华中师
范大学出版社。

该书通过分析敦煌变文的语法结构,将其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
比较,进而提出了翻译敦煌变文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适合于有一定语
法基础的读者阅读。

3.《敦煌变文语法探究》,作者陈英,出版社为商务印书馆。

该书主要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入手,剖析了敦煌变文句式和词
语的表达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易懂,也适合用于教学参考。

以上是一些关于敦煌变文语法的书籍推荐,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欢迎你继续了解和学习敦煌变文,探索其中的文化
魅力。

评蒋礼鸿《敦煌变文学义通释》

评蒋礼鸿《敦煌变文学义通释》

评蒋礼鸿《敦煌变文学义通释》
《敦煌变文学义通释》是由作家蒋礼鸿在2001年出版的
一本关于敦煌变文学的研究著作。

它深入挖掘了敦煌变文学的发展历史,系统梳理了敦煌变文学的基本特征,并对敦煌变文学的文本进行了义通释,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学义通释》中全面论述了敦煌变文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认为敦煌变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技巧、格调和风格,由多种文学形式组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状态。

他根据敦煌变文学的特点,提出了对敦煌变文学文本的义通释,并以此为基础,对敦煌变文学的多种文本进行了详细剖析和深入研究,丰富了敦煌变文学研究的理论和观点。

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学义通释》一书中,深度挖掘了敦煌变文学的精髓,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梳理敦煌变文学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特征,提出了文本的义通释,深入研究了敦煌变文学的多种文本,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敦煌变文学义通释》是一本珍贵的学术作品,它的出版促进了敦煌变文学的研究,为敦煌变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敦煌变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学术界好评。

《敦煌变文》研究管见

《敦煌变文》研究管见

作者: 刁汝钧
出版物刊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6-49页
主题词: 降魔变文;中国文学史;敦煌变文;文学作品;文集;郑振铎;历史故事;北京大学;民间故事;大段
摘要: <正> 关于敦煌变文作品的整理研究,直至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笔者仅就王有三、向达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北京大学一九五五级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郑振铎先生编著的《中国俗文学史》中变文部分,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和意见,仅供从事此项研究工作的同志参考并指正。

(一) 《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有待商榷研究的问题:第一,是《变文集》的名称与内容不符,简言之,既称《变文集》,就不应选入其。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出版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出版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98-98页
主题词: 文献语言 敦煌语词 俗语词 词典 最新成果 变文字义 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家 文献研究 字面
摘要: 由著名语言学家蒋礼鸿教授任主编,黄征、张涌泉、俞忠鑫、方一新、颜洽茂五位博士撰写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已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敦煌世俗文献中包含有大量字面普通而义别或字面生涩而义晦的俗字、俗语词,从而给校理与研究这些文献带来很大困难。

该词典全书共40万字,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的基础上,对变文、诗词、券契等敦煌通俗文书中的俗语词进行了系统的辑录和考释,反映了我国有关敦煌语词研究的最新成果,。

敦煌李陵变文的考原-2019年精选文档

敦煌李陵变文的考原-2019年精选文档

敦煌李陵变文的考原摘要:为了深入解读敦煌李陵变文,了解它的渊源情况,通过运用比较、例证等多种方法。

将一些历时和共时性史料进行了有机的组合。

认为李陵故事的渊源流变,与《史记》、《汉书》、唐代诗文的咏唱及其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风气,都有着天然的联系。

敦煌李陵变文,启功先生校录,现仅存一本,国家图书馆藏,散1548(新编号0866),题目残失。

原卷虽未著明“变文”,但题材特征与标明“变”字的作品无异,故习称李陵变文。

前贤修时粗略把它的流行年代归入唐五代时期。

本文试图做些溯源工作,以清脉络。

一、变文的说唱本色及其中心主题敦煌变文作为宋元话本的先驱,讲唱文学底色甚为醇厚。

李陵变文就军中有女子时写到:“从弟(第)三车上有三条黑气向上冲天,李陵处分左右搜括,得(两)个女子,年登二八,亦在马前处分左右斩了,各为两段,其鼓不打,自鸣吼唤。

庾信诗云:‘军中二女忆,塞外夫人城。

’更无别文,正用此事。

”[1](P128)此处与《汉书》稍有出入。

黑色冲天,鼓不打自鸣,引诗为证等,增饰讲唱人的加工痕迹与叙事方式。

又如:“单于道:‘汉贼不打自死。

’左右闻言:‘大王,汉贼不打,如何自死?’‘大将军,后底火来,如何免死?’李陵问:‘火去此间近远?’左右报言:‘火去此间一里!”[1](P130)讲唱人绘声绘色摹拟不同身份人对话,仿佛顿见其人、其貌、事态轻重缓急。

变文讲唱说教气浓,十多次对同一主题反复陈说。

思亲、想见天子却羞于相见的悔恨,婉转纡馀;思报恩德却为恩德所辜,愤懑愁肠。

屈节匈奴的无奈与思归报恩,饱含悲怆深情,汉家刻薄寡恩,使他有家归不得,有恩顿成恨,空漠异乡独守,这位悲剧英雄的末路,引得无限深味与同情。

变文对英雄末路没有就此简单化,而另注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神秘因素:天命。

“天丧我等”“吾今薄命,天道若此”,以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天数,对李陵悲剧扼腕痛息。

另一方面,却对李陵命运进行更深思考:李陵亡于天命,更亡于人力。

追取左贤王、迎击单于、火中激战、单于怯阵、黄昏诀别等战斗描写,笔墨占现存变文一半以上,着重李陵形象,也一再点及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弓刀用尽、兵无后援、雷敢告密,与李陵英勇骁战直接冲突。

敦煌变文述论

敦煌变文述论

敦煌变文述论敦煌变文述论是一部重要的论文,是由中国文坛上著名的著作《敦煌学》的编者之一袁行霈撰写的。

它专注于研究变文述论,从源头上阐释变文述论的内涵,探究变文述论的内部机制,并对变文述论研究有关的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权威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敦煌变文述论的研究以《洛书》为中心,特别是以《洛书周易》为重点。

袁行霈以大量资料,包括典籍、考古遗物、历史记载等,进行研究,认为《洛书周易》存在着变文述论的性质,即变文述论的功能和作用。

袁行霈更进一步分析了变文述论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洛书中的变文述论类型,提出了以变文述论为特色的文本研究方法。

袁行霈还提出了关于变文述论的形式和内容的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变文述论系统。

他综合运用文本学、比较文学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变文述论的文本层面和思想层面,分析变文述论的运行机制,探究变文述论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

袁行霈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变文述论的系统性描述,也是由多个学科方面,包括文学史、字义学、文化史等,对变文述论进行全面研究的一种重要成果。

袁行霈研究的《敦煌变文述论》,既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变文述论研究的重要贡献,也是文本学研究上的一份成果,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与此同时,《敦煌变文述论》也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研究基础,深刻地指导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敦煌变文述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变文述论的理解,推动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展,也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文本学研究领域,《敦煌变文述论》以其本身独特的内容和思路,更为完善了对文本研究的理论体系,为更深入研究变文述论类性质的文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说,袁行霈的《敦煌变文述论》,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文本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敦煌变文集

敦煌变文集

《敦煌变文集》是唐代敦煌变文作品的总集,由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人编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此书根据国内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写本,整理校勘,编选出七十八种作品。

编者在《引言》中说,他们“根据照片或原卷过录一个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轮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见,综合起来,作成校记,附在每一篇的后面”。

因此,校录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写本原貌。

此书根据国内外收藏的187部敦煌写本﹐整理校勘﹐编选出78种作品。

编者在《引言》中说﹐他们“根据照片或原卷过录一个本子﹐然後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轮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见﹐综合起来﹐作成校记﹐附在每一篇的後面”。

因此﹐校录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写本原貌。

《敦煌变文集》共八卷,按故事内容分类编排。

一至三卷为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或对话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舜子变》、《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王昭君变文》等;四至六卷为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如《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第七卷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等;第八卷为《搜神记》、《孝子传》。

全书取材广泛、辑录甚丰,七、八两卷实已超出变文范围,是研究敦煌变文和通俗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2003年,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学网)将此书数据化,收入《国学备要》,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全文)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全文)

启功、曾毅公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述略(注:XX简介:刘波(1980- ),男,汉,GJ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资料研究中心馆员。

研究方向:古文字,古文献,敦煌学研究。

萨仁高娃(1972- ),女,汉,内蒙古人,ZY民族大学文学(ZG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GJ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资料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古文字,古文献,ZG古代文学研究。

)XX:I207.99XX:20XX年11月,启功先生所藏《敦煌变文集》稿本入藏GJ 图书馆古籍馆。

此事经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笔者因而有机会拜读了曾毅公先生旧藏《敦煌变文集》稿本。

兹将此二种稿本的概况简述如下,以再现《敦煌变文集》的编纂过程。

一、《敦煌变文集》的编纂背景变文是讲唱故事类俗文学作品,约产生于初唐时期。

《全唐诗》载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一诗,反映了民间艺人讲唱变文的情况。

唐代末年,变文流行于民间。

11世纪初,宋真宗明令禁止僧人讲唱变文,变文文本与实物俱归于湮没。

变文对宋话本、白话小说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宝卷(明清民间说唱曲艺宣卷的底本)更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是ZG文学史的重要史料。

对于“变文”的含义,学术界始终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一般的看法是,变文是配合一种故事性图画(变相)演出的讲唱文学底本。

而学术界在使用“变文”这一术语时,往往将其用作讲唱体文学作品的总称。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失传千年的变文,为ZG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从上世纪初开始,学术界便渐次展开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工作。

1924年,罗振玉辑印《敦煌零拾》,收录了《降魔变文》《维摩经讲经文》《欢喜国王缘》,总名为“佛曲三种”,这是最早刊布的敦煌变文。

1931年3月,郑振铎在论文《敦煌的俗文学》中首先使用了“变文”这一名称。

此后,郑著《插图本ZG文学史》(1932年版)、《ZG俗文学史》(1938年版)又以大量的篇幅对“变文”加以阐述。

在郑振铎等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变文”这一名称逐渐流传并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搜集点击:389 更新:2005-4-26 2:03:131900年5月,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第十七窟的藏经洞被发现,总藏约五万卷珍贵写本中的精品近万卷即相继为英人斯坦因(AurelStein)、法人伯希和(PaulPelliot)等盗运出国。

后来,由于清政府及一班官吏的昏愦腐败,剩余的写卷又流散甚多,致使这些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分藏于北京、伦敦、巴黎、列宁格勒等处,还有少部分流落在国内外私人手中。

在敦煌遗书中,有许多以说唱体为主的通俗文学作品的唐、五代写本,这就是“变文”。

变文的发现,为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弥足珍贵的丰富资料,填补了空白。

本文即就有关敦煌变文研究的书籍,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最早辑收敦煌变文残卷的一些书籍在敦煌遗书发现后最初二十年间,由于其中的变文写卷大多被携至国外,国内学者极难看到原卷或照片,因而学术界对变文的认识是朦胧不清的。

如日本的汉学家狩野直喜博士于1912年游历欧洲,看到部分遗书原卷,首先介绍了《季布歌》、《孝子董永传》等,王国维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中认为它们“似后世七字唱本”,又认为《目连救母》、《李陵降虏》二种为“纯粹七字唱本”。

胡适在国外见到《维摩诘讲经变文》写卷,遂在《海外读书杂记》中最早介绍了变文名称,但并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

1924年,罗振玉首先搜辑印行了《敦煌零拾》一书,其中的“佛曲三种”即是变文专辑,收录了《维摩诘经变文》、《降魔变文》、《有相夫人变文》三个国内所藏的敦煌残卷。

由于写卷首尾残缺,罗氏当时还不知道“变文”这一名称,也未能认识到“变文”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与其它民间文学样式及佛经的关系,因此将它们定名为“佛曲”。

1925年,刘复(半农)将他从巴黎抄录的104种敦煌遗书内容,按民间文学、社会情事、语言文字三类编成《敦煌掇琐》三辑,作为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专刊出版。

该书上辑所收的四十六种民间文学材料中,即有十七个变文残卷一一主要是说唱历史故事的变文(如《昭君词》、《季布歌》、《伍子胥变文》等)。

这些材料,是刘半农在巴黎留学的四年中间,利用空暇亲自从巴黎国家图书馆藏的敦煌写卷中抄录的,往往连卷子中的俗字、别字也一一照样描录,因此忠实于原卷。

虽然刘半农将绝大部分变文归入“小说”类,它仍然是我国解放前汇辑变文资料最丰富的书籍。

蔡元培在为《敦煌掇琐》写的序中讲:“我们对于刘先生的选择、排列与记录的勤劳感谢不尽。

”充分肯定了刘半农的成绩。

1926年9月,上海东亚研究会发行了伯希和与日本人羽田亨合编的《敦煌遗书》第一集。

该书收载了九个敦煌残卷,其中只有一种变文资料:《小说明妃传残卷(P.2553)》,即《王昭君变文》。

由于编者对变文未能深入探究,所以仍然在“明妃传”前面错误地冠以“小说”二字。

1929年,郑振铎写成《敦煌的俗文学》一文(载于1931年《小说月报》二十卷第3号),首先采用了“变文”这个名称,指出《明妃传》等通俗文学作品“是一种新文体”,即是变文而不是小说。

同年,向达发表了《论唐代佛曲》一文,论证了“敦煌发见的俗文之类而为罗先生所称为佛曲者,与唐代的佛曲,完全是两种东西”,认为敦煌变文“别为一种俗文学”。

从此,对于变文的研究,在范围、内容与体裁等方面才算是迈进了一大步。

^^二、《敦煌变文汇录》与《敦煌变文集》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在收集、整理与研究敦煌变文方面,取得了外国学者无法相比的重要成果。

但是,由于变文写本分藏各处,一般研究者及普通读者均难看到。

于是,周绍良遂将自己多年中从各处搜集、抄录的变文三十六篇汇辑成册,题名“敦煌变文汇录”,于1954年12月由上海出版公司编入“中国文艺研究丛书”出版。

在该书《叙》中,周绍良认为:①“变文者,刺取佛经中神变故事,而敷衍成文,俾便导俗化众也。

……但其中亦有非佛经故事,用其体相同,故亦归诸‘变文’之列。

”②“变文之起源,盖由于释家唱导之说。

”变文即为唐代寺院“俗讲”之话本。

③变文结构,从文体方面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佛经故事之变文(其中又有先引经文再敷衍韵语、叙经之中加韵语诠释及诗句与散文相间三种),第二类为非佛经故事之变文,全部由散文与诗句相构成,相生相切,综合成篇。

在该书汇录的三十六篇变文中,佛经故事变文(包括押座文、缘起)二十四篇,说唱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的十二篇。

每篇题后均有编者所加的简要说明,简述原卷所藏及编号,有的还有内容考订,如《维摩洁经菩萨品变文(甲)》提要云: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编号为(P.2292),为“变文”中之最整齐者。

此卷尾题为“维摩经二十卷”,各家著录均以为《问疾品》,实误,应为《菩萨品》为是,盖弥勒菩萨问疾,乃《菩萨品》中之一段也。

这就为读者作比较研究提供了方便。

1954年,由王重民、王庆菽发起,向达主持,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参加,在广泛摄、抄国内外公私收藏的变文资料的基础上,过录了一百八十七个写本,作了认真的整理,选成七十八种,分为八卷,编成了《敦煌变文集》,于1957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敦煌变文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变文写卷进行规模最大的一次整理的成果,也是收辑资料最丰富的一部变文总集。

该集所收变文,按历史故事与佛教故事分为两大类。

历史故事依文体有说有唱、有说无唱和对话分为三卷,共二十三篇,其中如讲唱伍子胥复仇、孟姜女寻夫、王昭君出塞、秋胡戏妻、孔子项托相问等故事的变文均是据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敷衍而成,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佛教故事则依佛(释迦)故事、佛经讲唱文与佛家故事分为三卷,共四十篇。

这些故事虽然带有浓烈的说教色彩,仍然充满了人世间的烟火气与人情味。

该集第七卷为押座文及《季布诗咏》等短歌文(押座文多为讲经前的唱词,以讲唱佛经故事的概要来吸引听众,引起下文)。

第八卷收录了敦煌遗书中含有变文原始资料的《搜神记》与《孝子传》。

该书的这一分类和分类的次序排列,也正好反映了变文的发生、发展和转变为话本的全部过程。

该书还附有曾毅公辑录的《敦煌变文论文目录》,按“目录”、“录文”、“通论”、“专题研究和跋”四部分,为广大读者研究变文提供了线索。

由于学术界对变文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有分歧意见,参加编辑《敦煌变文集》的六位学者的看法亦不甚统一,加上当时工作条件及时间关系,这部变文集在收录内容、编排次序及校释等方面仍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变文集出版后,学术界发表了不少文章,对此开展了进一步的探索。

除了徐震堮发表在《华东师大学报》上的《〈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外,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最大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一书。

这本书既是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变文的专著,又是人们阅读、研究敦煌变文的一部工具书。

它对于变文写卷中所出现的大量不易读懂和理解的字、词,结合唐代其他文献进行横的解剖,又广泛引证汉魏以来的典籍与现代方言作纵的审视,对变文字义作了扎实细致的考释,从而不仅为阅读、研究变文扫除了不少文字障碍,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口语与通俗文学作品的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较为科学的论据。

因此该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日本人波多野太郎撰文推荐此书,誉之为研究中国通俗小说的指路明灯。

该书1959年3月初版,9月重版,1961年5月又出了修订本。

修订后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共释字411个,即第一篇释称谓字34个,第二篇释容体字24个,第三篇释名物字17个,第四篇释事为字128个,第五篇释情貌字101个,第六篇释虚字107个。

最近,该书的第四版又在上海问世,所收字数已是初版的三倍了。

^^三、《敦煌变文论文录》和《敦煌变文述论》敦煌遗书发现后,国内学者对敦煌变文的研究是逐步深入的,除了对变文写卷作整理工作外,学者们还发表了不少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论文。

由于这些论文散见于各种报刊,不易寻找,尤其是二、三十年代发表的论文,搜寻更难。

为了检阅半个多世纪来敦煌变文的研究成果,也为了便于今天的研究者在学习、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研究推向深入,周绍良、白化文编辑了《敦煌变文论文录》一书,于1982年4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编选单篇论文为旨,将所收论文编为上下两册:上册是通论性的,收王国维、向达、孙楷第、周叔迦、王重民、傅芸子等十八人的论文二十八篇;下册是对单篇作品的专题研究,收陈寅恪、关德栋、容肇祖、冯沅君第十八人的论文三十二篇。

可以说,从敦煌学创立到1979年底国内有关变文的主要论文基本上都收齐了。

此外,书末还附录了苏联所藏说唱佛经故事类作品五种(即《押座文》、《双恩记变文》、《维摩碎金》、《维摩经讲经文》与《十吉祥讲经文》)。

这些写卷内容是苏联学者在1963年到1972年间陆续刊布的,这次由编者根据苏联发表的原卷照片重加校订,在国内是第一次发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十多年来,台湾学者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敦煌变文的论著,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潘重规的《敦煌变文新书》、罗宗涛的《敦煌讲经变文的变——讲经变文运用佛经的方法》、苏莹辉的《论敦煌本史传变文与中国俗文学》等,这里我仅简单介绍一下作为普及读物的《敦煌变文述论》一书:著者邱镇京,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4月出版。

该书正文七万余字,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叙述了变文的起源以及变文与俗讲、变相的关系,解释了变文的名称、意义,并对22种变文的著作年代作了推测。

第二部分叙述变文的内容及种类,其中对佛祖故事变文及说唱兼具的史传故事变文介绍得较为详细。

第三部分分析变文的体裁与结构,对变文结构中的散文、韵文部分分别作了研究,同时对散韵组合的三类方式也作了介绍。

第四部分论述了变文的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作者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列举了比较典型、充实的例证,来说明变文对宝卷、鼓子词、诸宫调、弹词、鼓词、平话、小说、戏剧的影响。

该书还附有《敦煌所出变文现存目录》,列了208种变文残卷。

应该说,这本书比较注意吸取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条件所限,国内的一些资料作者因未能见到而没有反映(如《敦煌变文集》),造成了论述中的不足。

^^四、苏联出版的敦煌变文研究书籍俄国人鄂登堡曾继斯坦因与伯希和之后,从敦煌劫去大量写卷,后来藏在列宁格勒。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苏联藏卷的情况不甚了解。

1963年,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刊布了第一批藏卷的目录,同年,苏联出版了汉学家孟西科夫(Л.Н.Ненъшиков)的两本书:《中国敦煌写卷。

佛教俗文学的古文献》与《维摩诘经变文。

十吉祥变文》。

两本书都有作者的序和原卷照片,后者还有原卷文字的译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