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
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
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
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
“药补不如食补”的饮食保健观
论“药补不如食补”的饮食健康观【摘要】《儒门事亲》一书指出“养生当论食补”。
从中华民族医学发展史中不难看出,中医学非常重视“营养”,并清楚地认识到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的重要性,认为每一种食物中都含有“精微”物质,所谓“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
从营养学角度出发,采用食物以调养脾胃之气,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药补食补利弊与对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遵循“药食同源”的原则。
从广义的角度讲,食物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治疗疾病。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当作中药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芡实、山药、白扁豆、山楂、桑葚、梨、生姜、葱白、桂皮等。
同样,也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米、金银花、西洋参等。
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作食用,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
所以,古代医家也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
例如,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划上等号。
《韩氏医通》就曾直言:“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
古人还将一种食品的食疗功效比喻为一个中药复方的名方,这方面古籍中也有诸多记载。
如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解太阳、阳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将西瓜比做清热名方“白虎汤”。
清代名医王孟英曾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将甘蔗汁的功用比做益气滋阴的名方“复脉汤”。
梨甘寒生津,润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云:“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等等。
而中医方剂中将食物列入处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如粟(胃风汤)、糯米(白虎汤、麦门冬汤)、蛋黄(黄连阿胶散、排脓汤)、豆豉(栀子甘草汤、葱豉汤)、红小豆(小豆瓜蒂散、红小豆汤、麻黄连翘红小豆汤)、大豆(大豆散、黄卷散)、白扁豆(香薷饮)等。
学习、思考、探讨“药食同源”的道理,可以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食物食性的了解,自然对中国传统营养学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中医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意思是说用食物来补,还不如首先增加脏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所以补气是治本,是任何药物和营养品都不能代替的。
中医里经常会提到“气”这个概念。
比如,你去看中医,医生会告诉你,“气虚”或者“气血双亏”。
血,这个概念我们很好理解,因它看得见,摸得着,惟独这“气”,却是很难理解。
那什么是气呢,气虚会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进行气补呢?气是人体运行的动力打个比方,生活中人的财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现金和储蓄。
现金就是人体的“气”,是生活中随时要用的;储蓄就是“精”,现金有余就存入变成储蓄,现金不足就提出储蓄来用。
可以说,气是人体运行的动力。
中医常说一个人“气虚”,其实就是现金不足了。
补气就是给人现金。
但是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所以,气虚不能长期单纯地补气(即给现金),更要激发身体自身的机能,也就是自己要去挣钱。
怎么挣钱呢?就是把饮食的能量能够存在身体里。
饮食入于体内而化为“精”,也就是所谓“肾精”。
“精”足了,储蓄多了,现金才能有稳定的基础。
在身体的财富观念中,储蓄比现金重要,而且终生都是第一原则。
所以,一个人要想“气”足,必定是“精”首先充足,之后,“精”有余才变现成“气”。
故中医学认为“精能化气,气能生精”。
气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盛衰、运动变化有关。
《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气虚的人有哪些表现您看过气球没气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吗?对,发蔫了,表面产生了很多的褶皱。
气虚的人也是如此,手指肚通常是瘪的,并有褶皱。
而正常人的手指肚很饱满红润。
另外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说话声音小,不洪亮,接不上气来。
对身体而言,气虚比血虚还亏的严重。
人体的气是从何而来对于我们身体来讲,这个气,首先来自于我们的呼吸,来自于我们吸入身体里的氧气。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辆汽车,那汽油就相当于我们身体中的血液,而空气就相当于我们的呼吸进来的氧气。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延年益寿是古今中外人们的美好愿望。
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们对长寿的渴望更加强烈。
如何健康长寿,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精神道德的修养,简言之就是养“神”,即“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神才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古人养生十分重视精神内守,一是要心安神静,二是随遇而安,三是乐于生活,四要避免嗜欲淫邪,从而达到道德完美,才能长命百岁。
古人养生十分重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重要性,这也是养神的最高境界。
现代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要做到八个要点。
一是要淡泊名利,淡化个人得失。
得者也,失者也,皆身外之物,不能让它损我肌肤,要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名利是万恶之源,追名逐利必然导致七情紊乱,是养生之大忌。
淡泊名利,正气长存才能长寿。
二是要知足自乐。
古代思想家墨子之言可资借鉴,“非无安居也,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无足心也。
”要学会比下有余,心情才会舒畅。
三是要杜绝妄想。
清代陆乐山在《养生镜》里指出:疾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
妄想之来,其机有三:“或追忆数十年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
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仍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也。
或期望日久富贵荣华,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
”四是要善于面对逆境。
著名诗人陆游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颜开”“昨夕风掀屋,今朝雨壤墙。
虽知炊米尽,不废野歌长”……面对荣誉、诽谤及生活的艰难,以乐观豁达的胸怀,超然处之。
五是要有童心,才可保持乐观。
童心天真率直,无忧无虑。
陆游写道:“八十可怜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短帽篸(zān,通“簪”)花舞道傍,年垂八十尚清狂”,如此童心何惧衰老。
尽管陆游一生艰难坎坷,屡遭排挤,仕途不顺,生活拮据,婚姻也有很大的创痛。
但是由于他具有“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古人生死观,享年85岁而终,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何来”。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调节情绪,使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神补是通过自我管理,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古代神医扁鹊主张“养心先调神”,他提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人生,只有让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完美融合,才是阴阳平衡的完整理念。
1、养生先养神人生自是有情痴,要做到“养心调神”非常不易。
而情绪活动与身体的健康却联系得十分紧密。
也就是说,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有超过生理因素影响的程度。
从事临床内科50年的朋友说,很多的病都是由情绪心理造成的。
比如心因性的头痛及消化化不良等。
再比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我没有什么养生秘诀,非要让我总结,只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心态平和、常用脑子、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和定期查体。
”中医泰斗李辅仁,97岁的时候,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说起话来仍是声音宽厚底气十足,长寿的秘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我从来不抽烟,不喝酒,而且不吃任何保健品。
” “我几十年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伤人,不记仇,不报复,只在事业上不断努力。
” 他一直本着“将心比心”的原则做事,多做些好事少些遗憾。
2.养神情绪先调整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反应。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养生法,是指自己通过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而健康长寿的方法。
谁的人生都是不如意事十有七八,就看你的心怎么想,再苦再难也要往前走。
那就要看得开想得开放得下,“怎么过都是一天,” 笑比哭好。
喜怒哀乐由心生,人生要快乐,心就先快乐!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情绪是“促癌剂”。
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中,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林清玄说“这世间真的有人找到过幸运草吗?也许,世界上根本没有幸运草。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良好的睡眠,可以调气养神,濡养脉络,消除疲劳,滋养精神。
常言道:吃得好不如睡得好。
睡能养血,睡能益气,睡能健脾强胃,睡能强筋壮骨。
人在熟睡的状态下,有助于元气的恢复、积蓄。
体内也会发生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这便是美美地睡个好觉后,感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道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7倍。
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人在夜晚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5~7倍,对儿童和青少年可促进生长发育,对中老年人可激活体内各种活性酶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中医养生讲“三分调,七分养”,是指人体脏腑失衡的时候,虽然用特别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进行调养,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有七分,是要通过在日常睡眠、饮食、情志、运动等诸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使人体尽快恢复平衡并保持平衡。
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不要跟太阳对着干。
有专家指出:夜间11~3时,是皮肤代谢的高峰期,这时源源不断的血液供给皮肤以之充分的营养,吐故纳新,使皮肤保持健康和弹性,经常睡眠好的人会容光焕发,面色红润,这就是其中的奥妙。
实际上,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最佳的睡眠时间,这是高质量睡眠的奥秘。
地球上的规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万物在白天的时候活动,夜晚的时候潜藏,这是自然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就会比较健康,否则,自然的规律就会反作用于人体。
长期频繁过度的夜生活,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给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从而出现各种病症,医生称之为“夜生活综合征”。
2007年11月28日腾讯网就发表22岁小伙猝死网吧的报道,告诫年轻人“夜生活”应适度,并提到“夜生活综合征”造成年轻人猝死几率明显增加,为本是年富力强、生命力活跃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药不如食,食不如功,功不如睡
药不如食,食不如功,功不如睡假如您常常感到四肢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缺少所造成的。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假如肾阳缺少,和煦人体的能力降低,身体就会呈现以上现象。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功补与觉补。
”说到底,睡觉就是补肾良药!大家在劳作、生活、学习中耗费的许多精力,除了依靠饮食来弥补外,还要依靠睡觉来恢复。
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即是安心地睡个好觉强过服任何补药。
一个人如果缺少睡眠,或睡觉质量较差,通常会精神萎顿、精神不集中、头痛、晕厥、肌肉酸痛,感觉疲惫。
一个人假如长期缺乏睡眠,或睡觉质量较差,处于过度疲倦的状况中,身体就会出现耗气伤血的病状,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伤、肝劳则神伤、脾劳则食伤、肺劳则气伤、肾劳则精伤,进而为引发许多疾病埋下祸源。
两种睡觉姿态就有神奇得补肾效果还阳卧具体方法:需要先熟悉还阳卧功法,可在每天睡觉前操练。
身体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曲折,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态后,微闭双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跟着呼气排出体外。
每晚睡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时间,练习15-30分钟左右。
混元卧还阳卧操练一个月后,可升级更高层次的练法“混元卧”。
依旧是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要十指相交并盖在头顶的百会穴处,练习功法和时间,与“还阳卧相同”,经过操练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睡觉需要注意得几个事项1:睡觉得方向睡觉要头北脚南。
人体随时随地都被地球的磁场所影响,睡觉的时候,人的大脑一样被磁场所影响。
人睡觉时使用头北脚南的姿态,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地球磁场的影响。
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有指南针的功能,睡前看看就知道自己睡觉的方位对不对了。
2:睡觉姿态常说的“卧如弓”既是指的睡觉选择右侧卧是最好的。
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边,向右侧卧能够减轻心脏受到的压力,注意双手不要放在心脏附近,避免由于噩梦而影响睡眠质量。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国医大师金世元老先生经常翻山越岭找药、认药、研究药,所以常和山民接触,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一直反对盲目进补的他,最推崇的就是山民的粗茶淡饭。
他认为,粗茶淡饭最符合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法则,这是人类饮食文化中最适合健康的饮食原则。
•五谷为养,意思是说谷物有营养,可以长期吃;•五菜为充,意思是说光吃粮食不行,还要有蔬菜,这个“充”字是“充饥”的“充”,就是一定要吃的意思;•五果为助,意思是说不能以水果代饭,水果是助消化的;•五畜为益,意思是说五畜是补益的。
具体的做法如下。
1、“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
”对于饮食,金世元说,自己没有什么讲究,粗茶淡饭就很好。
“唯一要求的,就是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
窝头、贴饼子、棒渣粥……”在他看来,饮食太过精细不好,而吃得太专也不利于健康。
“什么都吃,从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食用粗粮,补充膳食纤维,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2、吃得健康记住5点•杂一点:甭管荤菜、素菜、粗粮、细粮,什么都吃,而且种类越多越好;•淡一点:少盐、少油、少麻辣,清淡饮食最养胃;•鲜一点:食物越新鲜、越时令越好,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素一点:青菜豆腐保平安,肉食的比例一定要降下来;•少一点:一餐吃到7、8分饱就可以。
养生要保护脾胃肾在养生之道方面,金老除了强调食补的重要性外,还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出发,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和肾。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在金老看来,生命就像一棵树,脾就像土壤,好的土壤能帮助树来吸收营养。
而肾则是树的根,根扎得深,分布得广,树才能长得壮实。
脾胃坏了,消化不好,人的营养就差;有病了要吃药,药到了胃里无法分解,药性无法起作用,吃了也等于白吃。
肾功能不好,体内的废物无法排出,这就是把一个人的根本破坏了。
看病的时候,大夫首先要望、闻、问、切。
问的时候一般都要先问问患者饮食怎么样,吃东西香不香,大便怎么样?如果病人说:“我吃东西都挺好的。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又称“食养”“食补”,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强体质的活动。
我国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饮食养生不仅能够滋养身体、预防疾病,还能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1、因人而异,天人相应人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比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应当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来驱除寒湿。
不同季节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如冬季天气寒冷,应多选用温热食物以增温祛寒,并佐以辣椒、花椒、肉桂等辛热之品以增加温热的功效。
夏天气候炎热,应多选用寒凉食物以消暑解热,如主食多吃小米、大麦类食品,多喝些绿豆汤,多吃些水果、西瓜等寒凉食物。
2、体质辨识,阴阳调补调补阴阳结合个体的体质差异,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比如人们常用甲鱼、龟肉、银耳、燕窝等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以补阴虚;用羊肉、狗肉、鹿肉、虾仁等温肾壮阳、益精填髓,以补阳虚。
3、合理膳食,饮食有节饮食有节保证定时、定量进餐,做到细嚼慢咽,保持愉快的就餐心情。
注意卫生不吃腐败之物,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坚持饭后漱口,养成饭后做适量运动的习惯,避免饱食入睡。
4、清淡适宜,荤素搭配结合体质,审因用膳根据个人的机体状况来合理调配膳食。
比如体质健壮者,应该饮食清淡,不宜过多食用膏粱厚味及辛辣之品。
体质虚弱者,应该适量多吃禽、蛋、肉、乳类补虚作用较好的食品,少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
因阳虚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者, 应多吃一些羊肉、狗肉、虾类等温热壮阳的食品,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
阴虚而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者,应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乳类制品,忌用辛辣的温热之品。
通过“食疗”的方式改善身体疾病,这不仅仅是中医的理论,在国外也非常盛行,美国《预防》杂志报道,假如身体呈现疲惫、健忘、无力、血压高级表现,第一是需求休息,第二即是弥补养分。
冬养筋骨,药补不如食补
冬养筋骨,药补不如食补发布时间:2023-07-27T11:00:13.6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4月7期作者:舒畅[导读]冬养筋骨,药补不如食补舒畅(成都市郫都区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1730)在现代医学中,筋骨指的是关节囊、滑囊、腱鞘、筋膜、韧带、肌腱、肌肉、血管、神经等,甚至也包括关节盂唇、关节软骨等结构。
而在中医当中,筋骨的概念除了肌肉、韧带、肌腱等结构以外,也包括了经络、精气等。
中医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认为筋指的是骨骼上附着的筋膜,韧性很强。
而骨指的是骨骼,并且包括了关节的部分。
中医上还有肝肾同源、筋骨并重的理念,认为筋骨是否强健与肝肾等系统功能有很大关系。
冬季时具有较大的气温浮动,可能对人体筋骨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要注意冬养筋骨。
基于中医理念,在冬养筋骨的过程中,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要注重日常饮食方面的调理,以达到筋骨强健的目标。
一、多吃绿叶蔬菜,补充胶原蛋白在冬养筋骨中,食补应多吃绿叶蔬菜,多补充胶原蛋白。
在冬季天气转冷,在气温变化影响下,人体筋骨也会发生类似于热胀冷缩的改变。
这时除了要做好身体外部保暖防寒,以免受凉受寒之外,也要在有阳光的时候到户外活动。
此外,对于冬季饮食方面也应做出一定的调整。
每日三餐中,尽量多吃绿叶蔬菜,对于养护骨骼有很好的帮助。
在绿叶蔬菜中,通常含有较多维生素K,人体吸收之后,对骨骼代谢有所促进,能帮助强健筋骨。
有营养专家提出,在冬季饮食方面,可以选择很多种冬令绿叶蔬菜,例如花椰菜、芹菜、大白菜、羽衣甘蓝、芥菜、菠菜等,这些绿叶蔬菜中含有的多种元素成分,对骨骼生长都非常重要。
除了食用绿叶蔬菜可以补充身体维生素K之外,也可以食用一些鸡蛋、奶酪、谷物、鱼虾、肉类等食物,也能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K,进而达到强健筋骨的效果。
另外,还需要注意,在冬季时人体热量消耗比较多,在消耗体能的同时,也可能消损骨骼。
所以,应当在食物中补充较多的优质蛋白质,使骨骼健康得到维持,以免发生筋骨受损的情况。
药补、食补、精补都不如神补?
药补、食补、精补都不如神补?作者:冯明来源:《中老年健康》2015年第08期我的临床经验:常与两类患者“见面”我在临床上所遇就诊最多的患者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虚劳证,一类是郁证。
前者有劳心费神的脑力劳动者,有致力温饱小康的劳力者,有性开放房劳过度者。
初时不觉,久则病成,多见神疲乏力、头晕、汗出、发热、食欲不振、失眠等。
后者多因情志不和,所欲不遂,以致气滞、血瘀、痰停、湿阻,或因大鱼大肉,恣食膏粱厚味,在烟云酒水间行走,多为三高、四高者,即便这些“有余”之人,也不甘落后地补。
不少人无肉不欢,以为补必名贵,食必厚味,才能满足身体需要。
殊不知古人早有忠告:“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想说药补不容易,想说食补误区多药补较贵,容易出偏差,很多人也不知如何补。
中医补法非常讲究,必须先看体质,对证调养才能收获效果,否则容易“虚不受补”。
就像前些年,一运输药材的小伙在得知人参大补后,顺手牵羊拿了回家煮,不久胸腹满胀、烦躁欲死,寻医后吃了开胸顺气的汤药才缓解。
相对药补,食补简便、价廉、安全。
但有几处误区需注意:不能只认功效,不看副作用,不辨体质,不顾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能只追求山珍海味,忽略日常食材;不能只知吃能治病,不知吃也能致病,食后化不出,久了化瘀、化痰、成浊、成毒,四高、心血管病、肿瘤等各种病自然而生;不要以为吃出来的病可以吃回去。
食补更多需持之以恒,而适当忌口、节食更胜药补、食补。
精补,不是说补就能补精,中医认为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犹如汽车所用汽油,油干车停。
然而,补精不像药补、食补,说补就能补上。
消耗品,省着用无论是狭义的生殖之精,还是广义的气、血、津液,都有限、难生而易耗泄。
“生病起于过用”,超过人体适应限度,就会使脏腑气血损伤、阴精耗泄严重。
寡欲,但非禁欲欲望致病特点有四,一是易膨胀,难节制;二是难满足;三是求新求异;四是易耗人体阴精。
“葆精之道莫如寡欲”,但寡欲非禁欲。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为百药之王!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为百药之王!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本草纲目》中讲,水为百药之王;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水补不如气补。
这个气为无任何环境污染的、含氧负离子的空气。
这个气补要获得有一定困难,可水补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长期饮用弱碱性矿泉水,国内品牌如千岛湖水、河源万绿湖水的农夫山泉,河源龙川黎嘴镇梅子坑的霍山矿泉水。
生活窍门(一):什么是酸性食物什么是碱性食物最近人们一直在提酸碱性食物,那么究竟如何合理的搭配算碱性食物呢?这要从人体内的环境来谈一下。
人体内环境基本是中性的,略偏碱性。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都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所中和,不致于使人体内部环境呈酸性,但有时也可造成紊乱。
每餐进食,食物都有一定的酸碱度,也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
但总体来说注意碱性饮食,保持体内弱碱性环境是基本的要求。
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
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
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人工矿物质水由于人为添加了矿物质,破坏了水的酸碱平衡,甚至比纯净水还显酸性。
而所谓食物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的元素的性质。
一般金属元素钠、钙、镁等,在人体内其氧化物呈碱性,含这种元素较多的食物就是碱性食物,如大豆、豆腐、菠菜、莴笋、萝卜、土豆、藕、洋葱、海带、西瓜、香蕉、梨、苹果、牛奶等。
一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如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氧化后,生成带有阴离子的酸根,属于酸性食物。
如猪肉、牛肉、鸡肉、鸭、蛋类、鲤鱼、牡蛎、虾,以及面粉、大米、花生、大麦、啤酒等。
因此,家常菜一定要注意酸、碱食物的合理搭配,否则,进食酸性食物过多,可造成血液偏酸性。
为中和这些酸性物质,又必然消耗体内大量的钙、镁等碱性元素,而引起缺钙等一系列症状,如皮肤病、神经病,特别是在节假日里,如果肉类较多,就更应该注意搭配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以免造成机体酸碱平衡失调。
医学专题药补不如食补
• 体质虚弱的老人进行食补时,要注意区别 阳虚还是阴虚,阳虚宜多选用羊肉、狗肉 等进补,而阴虚则宜食龟肉、鳖肉、蛤蜊 肉等滋阴食品。
2.根据所患疾病的性质、症状表现选食
• 按照中医理论,食疗过程中应遵循寒 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的原则。而对疾病,则应根据其轻重缓急 的不同,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本”是疾病发生的机理和病机,一般慢 性疾病多从治本着手,急性病则多先治其 标再治其本或标、本同治。
• 茭白能降低血脂、解热毒、利二便;南瓜 能润肺益气,止痛安胎;莲子益脾养心, 固精止泻,开胃安神;桂圆治贫血、神经 衰弱、产后血虚;黑芝麻补肺助脾、润肠 通便、益肌肤;红枣养脾平胃、安中益气、 补血益阴;核桃补肾养血、润肺润肌,防 治神经衰弱和腰腿痛。
冬季饮食进补:
•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 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 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 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 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 萝、荔枝、桂圆等水果。
• 食补也具有局限性,谷肉果菜等食物本来 就是我们一日三餐常吃之品,补益力缓,虽也 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 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有疾病的人,如要
进行冬令进补,还得要用力峻、效专的药
补,否则难以奏效。药补调整机体阴阳平 衡作用较强,食补营养价值较高。
• 故药补和食补各有特点和功效,可谓“寸 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笼统地说 “药补不如食补”是片面的。应当相互配 合,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这 样补益功效才会更强。
• 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的方 法是,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 物,如枇杷、橘子、梨、莲子、百合、大枣、核 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饮食宜清淡,忌 食海腥、油腻食物,俗话所说“鱼生火,肉生痰, 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刺激 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等及过甜、过咸食 物也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校本教材】中小学《中医药与健康》: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六单元《合理饮食可防病》中的第四课。
食补也称食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食补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毒副作用小,而且可以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本课通过读一读孙思邈善用食物治病,想一想为什么药补不如食补,学一学中医食补,做一做绿豆百合汤等教学环节,巧妙告诉学生利用食物亦可达到怯病强身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我国又是中医大国,民以食为天,食补文化其实在不少同学心中都略知一二。
但是对于食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食物的习性和人体习性有针对性的进行食补还是不很清楚的。
因此,本课把重点放在食物的习性和人体的习性相适应上来上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1)通过故事了解神医孙思邈,以及他的善用食物治病的相关理论。
(2)通过辨认,分一分等手段知道食物有热性、温性、寒性、平性之分。
(3)通过课本剧等,了解人体也有多种体质,不同体质的人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2.能力初步学会分辨食物的习性,能根据人体的特性合理选择食物。
3.情感态度(1)通过故事,认同食补的重要性。
(2)通过分一分活动,能对食物的习性多加关注。
四、重难点1.重点:理解药补不如食补。
2.难点:学习食物的寒热习性。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小组材料:莲子、龙眼、红枣、枸杞子、绿豆、芹菜、黄瓜、韭菜、生姜、核桃、大米、土豆、香菇以及标有寒性、热性、平性的盘子。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同学们,食物不仅能够提供营养,还能治疗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你曾经亲自运用什么食物治疗过什么疾病?或者是你曾经亲眼目睹谁利用什么食物治疗过什么疾病?小结:的确,善用食物治病,是中国人们的优秀饮食传统。
(二)教学药补不如食补1.读一读:会用食物治病,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孙思邈。
下面,请阅读书本第21页的故事——孙思邈巧用食物治病。
浅谈“五补”养生法
2302018.01医苑纵横浅谈“五补”养生法刘洪云山东省滨州市滨医附院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3【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越来越关注健康重视养生。
本人结合七年的查体档案、两次住院病历、家庭三代人的健康状况及通过电视网络讲座学习的经验,总结了“五补”养生方法,既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阳补、阳补不如神补,五法兼用层层递进并有所侧重,没病预防保健有病医院治疗,中西结合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五补法标本兼治,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关键词】五补;养生;药补;食补1 药补药补与食补同属于中医进补的范畴。
药补就是根据人的体质,通过服用一些具有扶正固本、补虚泻实和调和阴阳功效的药物及其配伍,以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
用药原则: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因为口服药如有不良反应可以洗胃,皮下注射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都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
静脉注射的药物通过吊针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来得更快、更严重。
同样是感冒,通过口服药以及休息治疗,基本上只需20-30元;静脉输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大概要200-300元);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药补养生因人而异:女人到了更年期多补充VD 、VE 、VB 和谷维素防止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教你如何睡出健康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教你如何睡出健康“你知道人体健康和睡觉有多大的关系吗?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可见睡觉的重要性。
你发现了吗?一夜睡好,精神百倍,彻夜未眠,头晕疲累(如今年轻人应该深有体会,为何还会熬夜呢?)好了,一起来看看,如何睡出健康吧!睡好觉10大功效延长寿命你知道吗?正常人在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至少是白天的5倍,然而美国对睡眠做了一项研究,针对100万人,进行长达6年的研究调查,最终得出结论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群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80%,睡眠不足危害你说大不大?所以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延长寿命。
美容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细胞新陈代谢最活泼,也是身体机能重要的修复时段,作息正常,皮肤的再生能力好,使用高浓度活性成分的保养品才有加分效果。
防癌研究发现,在夜间,人体内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够保护体内氧化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损害,同时它还可以抑制另外一种荷尔蒙——雌激素的产生,这种雌激素能够促使某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乳腺癌高发女性群体大多都从事夜间轮班制工作。
因此预防癌症,首先就要睡好觉。
养肝在中医看来,夜晚是人体滋阴潜阳,进行睡补的最佳时段。
肝血的净化、再生,胆汁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在这个时段完成。
因此,养肝最重要的就是不熬夜,睡好觉。
防痴呆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评论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为期6年的研究发现,良好睡眠可减少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危险。
助长高人体的生长激素在白天处于低水平分泌状态,在夜间十一二点达到分泌高峰,但此时必须处于深睡眠状态,才有利于生长激素发挥作用,因此,孩子在晚10点前就应该进入睡眠。
减肥睡眠不足对身体和精神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的人很容易在第二天不知不觉的多摄入549卡路里的食物。
另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新陈代谢,使脂肪消耗减少20%。
提高免疫力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
临床专家的研究表明,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
养生诗话(九)——药补不如食补
养生诗话(九)——药补不如食补
李佩文
【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
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
古代医著《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古代名医张景岳亦称“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
食补有如下特点:
【总页数】1页(P14)
【作者】李佩文
【作者单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7.1
【相关文献】
1.食补不如“药补” [J], 知心
2.药补不如食补食补该怎样补 [J], 廉洁
3.冬养筋骨,药补不如食补 [J], 吕斌;杨慧斌(图)
4.冬养筋骨,药补不如食补 [J], 吕斌
5.药补不如食补,到底怎么补? [J], 朱七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传统养生:药补不如食补
中国传统养生:药补不如食补
现代误区养生就是多吃保健品传统观点吃药补养不如食养
现代人对养生的重视,首先就是从服用保健品开始,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坊间流传着小孩要补脑,老人要补钙,女人要补血,男人要补肾的养生理念。
突然间全国人民似乎都缺点啥,一定要补一补才健康。
对保健品最热衷的老年人,更是药不离身,每天把保健品当饭吃。
女人们为了健康美丽,也加入到了保健品服用大军中,时而排排毒,时而补补血,或者再补充点微量元素,总之要补点心里才踏实。
专家解读
第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直至衰老都与肾密切相关。
因此,善养生者一年四季无不从养肾入手。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人体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都需要充足睡眠来保障。
肾精化肾气,肾气通于脑气,只有肾精充足,脑力才能充沛,智力才不会衰退。
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人,白天往往昏昏欲睡、反应减慢。
中医认为,超过夜半子时不睡觉更易耗伤肾气,长期下来将严重影响肾脏的功能,严重者甚至引起肾衰竭。
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最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什么叫好的作息?中医讲究“天人相应”。
自然界的阳气在秋季开始收敛、沉降,人体也要顺时养阴,避免过度耗散阳气。
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适宜。
临床观察发现,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发作有一定意义。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安然入睡,不少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失眠的影响。
秋季失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给予饮食、作息上的调理。
心肾不交型失眠。
秋季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和情绪问题,导致心肾不交,即心与肾的生理协调失常,从而引发失眠。
这类人大多存在思虑过度、情绪抑郁的问题,伴随心烦失眠、眩晕、耳鸣等症状。
另外,久病虚弱者也容易出现心肾不交型失眠。
养护好肾脏,则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
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常食莲子粥可补益心气,健脾止泻,补肾固精,改善失眠。
其次,百合、酸枣仁、山药也非常适合这类人群。
营气不足型失眠。
这类人常常睡眠不安,通宵似睡非睡,容易做噩梦,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可伴心慌等症状。
在治疗上,主要以益精养血安神为主,饮食上多吃一些补血的东西,如红枣枸杞粥、龙眼粥,芝麻核桃羹。
心肝火旺型失眠。
生活中难免会有心烦意乱的事情发生,导致人彻夜不眠,兼有头胀、目赤、口干苦、心烦易急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
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泻火安神,饮食上可选择莲藕雪梨羹,芹菜汁、金银花茶;针灸治疗可取神门(腕横纹靠近小拇指一侧的凹陷处)、三阴交(内踝尖直向上四横指处)以及背部脊柱两侧各个俞穴。
肝郁气滞型失眠。
表现为入睡困难,日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且痛无定处,胃脘胀满,频繁打饱嗝等症状。
治疗上当以疏肝解郁安神为主,例如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对肝郁和上火症状的治疗效果不错。
平时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yuan)、佛手等。
另外,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顾虑,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