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

合集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知识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快速变革,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逐渐兴起。

一、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潜能。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个性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和分享,促进知识的构建和深化。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共同探索和创造新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参与教育决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唯一的决策者,学生被动接受和执行。

然而,现代教育认识到学生在教育决策中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参与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评价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兴趣和需求。

这种学生参与决策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人,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挑战。

总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

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课堂得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得教育,也就是新课程得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得“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学习好得学生就是“配角”,更多得学生充其量就是陪衬得“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得弊端,使更多得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得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laVVs。

(一) 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得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得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得或低效教学。

yKne6。

(二) 重新认识学生许多成功得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得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得掌握可能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她们得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得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得知识,学生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得生活经验与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得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得解决问题得策略。

IC6Vm。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得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得起点,了解学生得得准备状态,这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得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就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得学习所必须掌握得知识与技能?学生就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得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得就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得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得点拨与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得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得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得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3篇)

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1. 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2.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贴近实际,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企业、行业需求,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

3. 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答疑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

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四、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1.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确保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尚传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基本特征:1、课堂上师生人格平等,教师能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爱心,鼓励学生在师生、生生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课堂上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提问和导语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发现、思维、想象、求异、质疑的欲望和活力,不出现毫无价值、即问即答的形式主义的问答。

2、课堂上有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精讲巧练,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质疑和求异的空间。

激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如自学、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研究、练习、讨论、交往等。

真正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具有良好的参与状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适宜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发展和思维水平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1)问题有序,有层次;(2)问题难易适度;(3)问题能激发矛盾,具有启发性;(4)问题少而精,避免满堂问。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设优美生动的声乐图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课堂上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活动的质和量。

(1)要创设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条件和机会,理清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2)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大思维活动的强度;(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障碍、疏漏和失误,领悟思维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4)对学生思维产生的标新立异、闪光点要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5)对学生的思维失误持宽容态度;(6)当学生思维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把机会留给学生;(7)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在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

相比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和探究。

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

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听众”,因而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和无效习惯。

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讨论问题、参与实践等,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这种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因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会有所不同。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表达。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学科专业能力,以便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持。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引导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并且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主动参与和配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且能够团结合作,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

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并且能够接受和应对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参与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学生为主体__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__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充当着“四个代表”的角色:该让学生说的,老师代表说了;该让学生读的,老师代表读了;该让学生做的,老师代表做了;该让学生思考的,老师代表思考了。

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1.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

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教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教师的口头禅:“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

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

“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

如此才能使听和做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语言的使用者。

2.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

当一个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他学生是嘲笑一番还是伸出援助之手?对教师的教学是不是采取协作而不是抵触的态度?有没有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告诉教师自己的需要、强项和弱点,希望教师组织怎样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会产生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比如阅读课以前我会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语言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查字典文档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二、再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挑战。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800字(7篇)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800字(7篇)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800字(7篇)关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范文):1我们在新课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交流、师生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在新课程整改的背景下,教师应确定位置,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的自由发展空间。

为此,教师要把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采用启发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简单的问几个为什么,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逐步体验成功,形成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内化。

新课程整改要求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发展的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

努力实现教学由“教”转化为“导”,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转化。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实践高效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新天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理念、新方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方式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是活动的主体“, 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校的中心定位我校确立了“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中心定位,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而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

什么是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

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

再次,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

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

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 将以教师为主导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老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如可以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

三、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要摒弃“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名词解释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名词解释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名词解释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求知欲望为目标,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他们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教师通过了解各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实验研究和团队合作,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使学生愿意去主动参与学习。

只有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合作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应该扮演主角,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种教育下,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以合作、引导、激励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主题教育目的以学生为主体

主题教育目的以学生为主体

主题教育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教育领域引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思维能力主题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知识并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并通过问问题、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时也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促进学生成长与全面素质发展主题教育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设置各种学习任务和项目,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主题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健康意识等。

通过全方位的成长,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展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目标。

三、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与探索欲望主题教育整合多种资源和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将各个学科联系起来,使得学科之间的边界模糊化。

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促使他们对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探索相关领域,并且愿意为了获得更多知识而努力。

四、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主题教育以培养社会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凝结着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精华。

从每个主题中,学生将能够感知和理解社会的现实问题,并通过研究和讨论产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树立人文关怀、环境意识等一系列积极的品质。

五、提高教学效果与实践操作主题教育以探索性学习为核心,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知识传递与交流。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其中,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3篇)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3. 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4.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5. 评价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一: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讲解《庐山谣》这首诗时,教师带领学生游览庐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美景。

在游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案例二: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为什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因

为什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因

为什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想想,老师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却像一群小木偶,听得打瞌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有点让人无奈?所以说,为什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呢?学生们是课堂的主角,不是配角。

就像一部电影,主角才是最吸引人的。

你想想,如果所有的戏份都在老师身上,那谁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呢?学习就像一场聚会,大家都得参与,才能热闹非凡。

学生们的主动参与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谁还愿意听那种像广播一样单调的声音呢?再说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可是学习的动力哦!想象一下,课堂上老师讲解枯燥的知识,学生们一个个像是喝了迷糊汤,完全不在状态。

可要是老师问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哇,那个反应绝对是火花四溅的。

每当学生被引导去探索新知识,那个兴奋的表情就像看到新玩具一样。

课堂不就是一个让学生发现世界的地方吗?当学生主动去探寻知识时,他们的眼神闪烁着光芒,简直能把整个教室都照亮。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不只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会用。

就像煮饭,光知道食材的名字可不行,还得会调味、掌握火候。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和讨论,就像让他们在厨房里动手,慢慢琢磨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你想啊,等他们长大了,走上社会,遇到问题怎么办?只能瞪眼愣神?不行,得有自己的见解,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让学生参与课堂,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个别学生在发言,其他人无所事事,那可就有点无趣了。

要是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合作,简直就像在打团队战一样,气氛轻松愉快,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

这种互动不仅能让学生们学到更多,也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未来走上社会时,才能与人有效沟通,齐心协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想象一下,老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那一瞬间,那个学生可能会有些紧张,但一旦开始发言,他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通用8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通用8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通用 8 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灌输,更重要的是注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要在教学的同时观察学生是否能理解,是否能跟上进度以及注意力是否集中,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我们不允许“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少年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的态度。

须知少年们希翼感到自己是思量家,而不是再现知识的机械仪器。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揭示学生们已知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鼓励他们去自由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应错开时间,不定期的进行复习。

学习上我们不允许死记硬背,而是要匡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

我们在对任何知识点的学习前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够推动他们主动思量,避免机械识记,其次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合理的目的,只要求记住重要知识,不给学生增加记忆负担。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 2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学过程不在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赋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者未发生教学。

“互动”从狭义上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教学中,互动存在着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之分。

笔者认为,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动”。

那末,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一、改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预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与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与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与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主体服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上一次作业提出的问题和这段时间听课的收获,再结合自己实际课堂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不算成熟的体会: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提倡素质教育,因而产生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此种模式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周至县整个推行的“高效课堂”其实就是要把课堂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这样的课堂能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力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也是我们县下发材料中所说的主体性和全体性。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我发现:这得从老师先先开始,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具有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2、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要有合理的数学活动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4、鼓励质疑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所以要鼓励学生质疑。

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意义

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意义,探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1.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切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潜力,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只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总结回顾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将成为教学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共同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们应该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荆州市江陵中学杨建华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实施以来,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给我触动最大的,同时收获也最多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观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最大程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要以为为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不要上课搞“满堂灌”,要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学生才有自信心,责任心,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

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也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有浓厚的教学气氛,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态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在教文言文时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逐段逐段的讲解,这样一节课下来我总是觉得很累,同时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很不喜欢学习文言文,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近一年多来我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思索,想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法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后来我意识到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再讲授文言文的时候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古汉语词典翻译全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比如我在教授《种树郭橐驼传》时就先请同学阅读,然后大家集体讨论翻译(我采取的是一人翻译一句的方法),让每一个同学都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家都踊跃发言,生怕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接着我让学生归纳这篇文章的寓意,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我让他们在课堂上展开辩论,看谁说得更有道理一些,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纷纷展开舌战,课堂气氛很热烈,大家都参与了进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有些篇目我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去模拟古人的语气与神态,增强他们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有的文言篇目我就让他们改写或续写,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的被我调动起来,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我大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教学效率也明显的得到了提高。

文言文还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与归纳,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文言字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每一个字词的理解上,我一般首先要求学生发现疑问自己查学习资料来解决,再慢慢的让学生学会归纳,我提示他们应该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近义词等多方面去归纳。

在文言句式的讲授上,我只告诉他们一般文言句式的特点,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找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并和一般的句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这样学生既建立了积累意识,又学习了积累方法,对知识的记忆就非常深刻。

一年来,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自觉地去预习、归纳、复习了。

一般情况下一篇文言文给学生,借助一定的注解已不仅能看得懂了,还能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看法。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开掘他们的思维的源泉,使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以迸发。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重在启发,避开直接告诉学生,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和理解表达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假期,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去做社会实践调查,让他们去了解社会、
认识社会并逐步的适应社会,因为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同时也想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等能力。

我要求他们每人都要写一篇调查报告在班级中交流,同学们经过调查实践并查阅一些资料,有的社会调查报告选择介绍家乡的美景,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是爱;有的社会调查报告反映家乡的巨大变化;有的反映自己到工厂里进行社会实践,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有的反映自己亲自到田间参加社会劳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艰辛与伟大。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当然,教无定法,但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巨变,才能培养出新型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这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不深刻的思考与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