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忘 1200字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难忘 1200字观后感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一颗浮躁的心灵,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静静的聆听美妙的旋律。也许是共同的爱好,有幸结识了一位好友,一起切磋探讨音乐的美妙。从二胡名曲《兰花花》,小提琴名曲托赛尔的《悲叹小夜曲》,小斯特劳斯。。。。一直谈到肖邦。音乐使我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说到肖邦好友说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力荐给当代的大学生的一部优秀影片,就是演绎肖邦的传奇---- 《一曲难忘》,于是我欣然百度去找来观赏。

《一曲难忘》这部影片主要是演波兰音乐家弗雷德里克• 肖邦的短暂的一生。影片

旋律优美欢快,他的即兴表演作曲让教他教授也吃惊,一开始就是幼年的肖邦,在弹奏钢琴,

被称为幼年天才的音乐家。后来由于他不愿意为“俄国屠夫”演奏,为了躲过政府的逮捕,只能和他的教授埃尔斯纳流亡到巴黎。到了巴黎,他们处处受到冷落,是他那像慈父一样的教授力荐他,为了他出人头地,甘心受别人的讥讽。埃尔斯纳教授告诉他音乐和爱国是相通的,正是有了一个这样好的导师,成就了他的爱国之心.。

肖邦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善良正义有责任心的恩师----埃尔斯,一个对艺术的酷爱,对爱徒的毫无保留,无论何时只要有机会,就力荐爱徒,处处为他着想,为了爱徒的名誉,不惜违背自己意愿的撒谎,就是这样的一个叫人尊重的老师,使人难忘。写到这里叫我想起了的我的小学老师----余老师。启蒙教育是重要的,能影响到人的一生,我非常有幸的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余老师。余老师每天都是全校第一个到校,带着我们打扫卫生,晨读预习,晚上总是全校最后一个离开。她教学严谨,按照课程要求的东西,要我们每人都牢牢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

一个一个检查,直到会背才能回家。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是她的宗旨。那时候的教学设备简陋,她还要自己备课出试卷刻讲义印试卷。说到印试卷,也许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知,就是先在一张蜡纸上把要印的内容刻出来,然后在油印机上印出,全是人工操作既脏又累很是辛苦。为了与学校的教育衔接,业余时间她还要家访,了解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对待我们每个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那时候的我们年幼无知,不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私下里我们都不高兴她的这样认真。现在回忆起来,没有加班工资,全凭良心的工作,这样好的老师,在现在这个一切都与经济利益挂钩的时代,又怎能见到,恩师您对我们的好,学生一一记下不会忘记。看~你已桃李满天下,你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没有辜负您老人家的谆谆教导。。。。。

肖邦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乔治桑,在初去巴黎的一次表演中,由于听到家乡好友被逮捕

的消息,影响了他的表演情绪,演出没有成功,一直受到冷落。.这时候一个改变他一生成就差一点又毁了他的人出现了-----乔治。桑,是这个女人和他的好友李斯特给了他演出成功的机会。她成就了肖邦,她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她指出肖邦应该进行创作,远离那些商业性的演出、远离那些喧哗和浮躁,发挥他的天才。是这个女人给了他一个创作的环境,静静地搞创作,很多的乐曲是他和乔治。桑在一起时候创作出来的。灵感来自于心灵的升华,我个人认为好的心情决定着人的灵感,在肖邦成功的背后应该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吧,乔治。桑自私、占有欲特强,同时她又迷惑了肖邦,阻挠了他与恩师的见面,剥夺了他演出的权利。这时候的肖邦是封闭的,他一直不停地创作着。最后在得知祖国危难之时,初恋情人带回来的一捧家乡的泥土,唤醒了肖邦骨子里的爱国心。于是他拖着病弱的身躯,到柏林、罗马、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伦敦。。。。频频演出筹集善款,为了祖国累到吐血在黑白键盘上。看到这里我被他的那种正义的爱国心,深深地感动了。

这部影片一直以肖邦的钢琴曲演绎着的音乐片,从头到尾,使人感觉到那种音乐的洗礼,一曲难忘,难忘一曲,难忘那美妙的旋律,难忘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难忘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一曲难忘》中肖邦在贵族盛宴上拒绝为“俄国屠夫”演奏的场景让我记忆深刻,肖邦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样做,这骄傲的拒绝之后毅然的转身离去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国者是如何以生命为代价来维护祖国的尊严,抗争侵略者的欺凌。这一幕让我对肖邦燃起了深深的敬意。

我觉得到一抔泥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线索,祖国的泥土,是国人的灵魂。也许有一段时间,肖邦沉浸在温柔乡里迷失了自己,但不时演奏的《波兰舞曲》代表了他的心声,唤醒他早日醒来以另一种方式与祖国同胞并肩作战。那一抔泥土犹如一声警钟,加上恩师的苦口婆心,终于让肖邦猛醒并下定决心,他好像从一个任性依赖的孩子一下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从一朵温室里的花变化成一棵暴风雨里的树,更从一个“钢琴诗人”转变为一位“革命诗人”。从他《C小调革命练习曲》等疯狂的演奏里,我们听到的是呐喊,是咆哮,是对敌人侵略的深刻痛恨,是对祖国同胞的热切召唤,是一颗赤子之心的深情诉说,是对自由独立的美好憧憬。肖邦不顾身体的羸弱,四处举办音乐会筹集款项,源源不断地支援祖国受苦受难的同胞,而这是他透支身躯的能量换来的对祖国赤诚的表达,是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完成一个天才的职责。因为正如恩师所说:“天才不是自私的,……,他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他所达到的不止是艺术的高度,更是人生的高度;他无愧于自己的才华与生命,更无愧于祖国波兰;他所奉献的不只是天才的才华,更是为大爱所做的牺牲,是一片纯洁至诚的冰心。

肖邦的音乐中总是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的色彩,聆听时有时仿佛置身于晚风袭来的月夜,一只夜莺挂在树上婉转低鸣;有时像是独坐于宁静的林间,隐隐处有清泉在汩汩流淌;有时似乎是在仰望繁星漫天的

夜空,思绪游离间已遨游了几万里;有时甚至好像来到了海边,时而晚风轻拂,白浪驻沙滩,时而潮起潮落,水花击石崖……如泣如诉,如痴如醉,如幻如梦。如果生活一如既往地平静,那么肖邦也许永远会做一位纯净、浪漫又时而调皮的“诗人”。但祖国的坎坷命运无法使优雅的“诗人”再安静下去,他的音乐中不由自主的加入了更多悲愤、痛惜、激荡、神圣的音符,肖邦也因此获得了“革命诗人”的称誉。如果说从前的诗是一声温柔的浅唱低吟,那现在则是一声凛冽的怒吼咆哮;如果说从前的诗是一句温情的由衷赞美,那现在则是一句铿锵的无情痛斥;如果说从前的诗是一段精致的叙述描绘,那现在则是一段粗犷的激励号召;如果说从前的诗是一幅装帧精美的油画,那现在更像是一把锋利坚韧的刀剑~我觉得肖邦的恩师埃尔斯纳教授是《一曲难忘》这部影片中最为出彩的人物。埃尔斯纳幽默风趣,调侃诙谐,不管与谁交流时都是那样不卑不亢,嬉笑怒骂;他单纯真挚,爱徒如子,对待肖邦既有师徒间的严厉苛求,又不乏爱护有加、纵容溺爱的温情;他能屈能伸,坚持不懈,为把肖邦培养成才,送到巴黎去让他扬名世界,甚至自己为他攒钱,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追求,当埃尔斯纳终于与肖邦来到巴黎时却到处碰钉子,为此他屈尊与人逢迎阿谀,竭力“推销”肖邦,甘心当他的仆人、随从与经纪人,丝毫没有老师的架子;他心地善良,慈悲为怀,一心为别人着想,宁可撒谎也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人:埃尔斯纳怕肖邦的初恋女友康丝坦蒂失望,谎称肖邦已答应举办音乐会筹款;他怕临终的肖邦伤心,又谎称乔治•桑是因为重病在床才不得已无法来看望他的……

更重要的是他虽是德国人,但拥有同波兰人一样的爱国热忱,他说音乐和爱国是一样的,都是世界相通的,因此他积极创造条件让肖邦与爱国青年交往。即使内心不愿意,但他仍真心祝愿肖邦与乔治•桑度假快乐;但他感觉到爱徒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离祖国越来越远时,埃尔斯纳一次又一次地跑到乔治•桑那里去忍辱负重地要求与肖邦见面——尽管他向康丝坦蒂谎称肖邦的承诺,但这同时也是他的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