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忘》观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难忘

音乐选修课的上的一瞥,使我迅速坠入了那个以爱国的热情和冥想的忧郁为特色的钢琴王国,波兰。

电影的开端便是一段欢快而令人沉醉的乐曲。一个叫做埃尔斯纳教授的小老头出现在电影的第一幕,也成了这部电影的一条主导线。幽默,爱恨分明,对于自己充满天赋学生的爱。这种爱不仅是一种慈父的爱,更是一种对于音乐,对于国家的大爱。开场一连串的自问自答让人忍俊不禁,这个小老头更是给这部略带阴暗灰蒙蒙的电影带来了一抹亮彩,使人为之一振。为自己极富天赋的学生联系法国巴黎音乐厅著名出版商普莱耶尔,想让肖邦去巴黎试演来一展风采。窗外经过被迫害的波兰人,于是小肖邦用着属于自己的方式倾诉自己的愤怒与悲伤。世界逐渐在幼小的肖邦心里展现出了他阴暗的一面。

“你知道巴黎是个多么美妙的城市,一个音乐家,艺术家,作家云集的地方。想象如果在那里演奏,成千的人喝彩,好呀!佛德烈!你知道他们会怎么说么?他们会说,这个佛德烈肖邦是波兰人,他的人民热爱成为自由人。我们为何不接受他们呢?你明白我的意思嘛佛德烈?那是个帮助他们最好的方法。多么好的方法啊!”在小肖邦充满憧憬的眼神中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注定了为了国家奋斗努力的一生。

灵活的手指飞速弹奏带我们看到了一个英俊热爱音乐热爱自己国家的青年。他对着自己的组织热情充满抱负,对迫害国家的人怒目直瞪,他不屈的站直,“我不在沙皇的屠夫面前演奏!”他抛下震动的全场转身离去,他不屑于他们为伍!不屑这样得到一个好的前途!

面对沙皇的迫害逮捕,他只好仓皇逃离自己的国家,流亡到巴黎。也正是这样,他终于崭露头角,一展抱负。让世人看到了一颗差点蒙尘的珍珠,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音乐诗人,一颗波兰民族之魂。这种爱国情结在老师带着家乡的泥土在此找到肖邦时终于爆发,电影中这段关于肖邦彷徨和痛苦的表现,是在情理之中的,肖邦的一生都被他性格中天生的哀伤和犹豫不决所困扰,当初他选择离开波兰,这些性格上的弱点成了他前进中的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肖邦绝对不是一个斗士,他的所有勇气都被赋予在他的作品中了,他曾在波兰革命失败,华沙被俄军占领后,在日记中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时时向着钢琴恸哭,绝望。神啊!请掀翻这片大地,吞灭19世纪的人类”他病弱的身体决不允许他参与到任何激烈的运动中,而他的心却时刻督促他要为祖国做些什么,他的音乐是报效祖国的唯一方式,他与乔治桑破裂,不顾自己体弱开始了他为抵抗组织筹款而进行的巡回演出。作为一位波兰的伟大爱国音乐家,贯穿他一生的除了音乐之外,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祖国”,这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也都没有忘记。他的音乐中处处闪烁着祖国的身影,他的喜怒哀乐都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自己做了最后的安排:拿来盛放着祖国泥土的银杯,让朋友把祖国的土洒在自己的棺木上,同时将自己的心脏运回波兰。也正是因为他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冲破那场命运的悲剧,他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崇高。

值得他眷恋的也许只有依旧危在旦夕的祖国而已,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是的,他终于回家了。波兰给了他生命,音乐给了他灵魂。音乐承载着他的孤寂,也诠释出了他的波兰精神,他终于回家了,回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之乡。权让那清澈见底的音乐,穿越历史的烟尘,安静诉说欲说还休的情怀。

土木1002班

段震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