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管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分类:(1)按规划期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规划,还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2、日本防治公害所采取的措施多是非经济性的。
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理论基础1、总量控制分类: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2、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另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3、实现可持续发展途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清洁生产、生态技术、环境资源商品化。
清洁生产的意义:(1)对生产过程: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
(2)对产品: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4、环境功能区划: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5、熵方程:dS=d i S+d e S式中:d i S—人地关系(人类活动)的熵产生,diS>=0(越小越好)。
d e S—人地关系与环境的熵交换,可正可负可为零。
dS—人地系统的熵变。
熵变类型:dS<0,协调共生型;dS>0,人地冲突型;dS=0,警戒协调型。
6、空间结构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它为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7、声环境功能区划(GB3096-2008)0 类声环境功能区:康复疗养区。
1 类声环境功能区: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区域。
2 类声环境功能区:商业金融、集市贸易,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的区域。
3 类声环境功能区:工业生产、仓储物流区域。
4 类声环境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环境保护与管理第六章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大气圈一、大气圈的结构(一)、大气圈的含义1、定义*人们把随地球引力而旋转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或者说由大气形成的围绕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
2、作用*被子,为人类提供可靠的保障3、厚度*1200~1400公里,超出1400公里就是宇宙空间了。
4、质量*整个地球周围的空气质量估计有6000亿吨(二)大气圈的结构根据不同高度上大气的特性不同,气象学家往往把大气划分为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1、对流层(1)距地球表面最近的一层,叫对流层。
厚度平均约为12公里。
整个大气质量约有80-95%来自这层。
(2)特点:A 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下降; B 对流层的空气具有强烈的水平和垂直对流运动;2 平流层(1)从对流层往上50公里的高空是平流层。
(2)特点:A 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并且经常保持稳定;B 该层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水汽尘埃很少,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3 中间层(1)从平流层再往上到85公里的高空,厚度35公里;(2)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最高处可-90℃4 电离层(1)从85公里到800公里;(2)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5 散逸层电离层以上即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即大气的外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还可以把整个大气看成是一座别致的“两层小楼”。
第一,按着大气的化学成分来划分,可分为均质层和非均质层。
这种划分是以距海平面90公里的高度为界限的。
*在90公里高度以下,大气是均匀地混合的,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相对比例不随高度而变化,这一层叫做均质层。
*在90公里高度以上,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的相对比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比较轻的气体如氧原子、氦原子、氢原子等越来越多,大气就不再是均匀的混合了,因此,把这一层叫做非均质层。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15)
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超标的, 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超标的,原 则上不予通过验收
对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 制指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 制指标, 容量、 容量、大气环境或纳污水体达不到功 能区划要求, 能区划要求,又无污染物总量区域削 减措施的地区, 减措施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按限期治理的时间、范围、性质, 按限期治理的时间、范围、性质,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 两个阶段是由点源治理阶段发展到 区域综合防治阶段。 区域综合防治阶段。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三种类型是: 三种类型是: 区域性限期治理项目。 ①区域性限期治理项目。指对污染严重 的整个区域(或水域) 的整个区域(或水域)实行的限期治 理。如对某市某个区域污染的限期治 或市区某个水体的限期治理等。 理,或市区某个水体的限期治理等。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的意义 它抓住了污染重点, ①它抓住了污染重点,因而具有显著的环 境效益。 境效益。 它在给企业压力的同时, ②它在给企业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一定 的时间和自由度, 的时间和自由度,使企业可以规定的限 期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措施。 期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措施。 ③促使企业在规定的限期内去筹措治理资 金。
总结: 总结:环境管理制度的类型
《环境规划与管理》
河海大学编(高纲号 0764)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共分11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
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
第七章为“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原则、内容、程序;提出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管理措施;研究了基本农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的规划类型与管理措施。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健全资源、能源和环保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 保护。
技术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大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研 发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 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提升监测能力
加强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 高环境监测自动化水平,实现重 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有效监测 。
强化技术推广
积极推广大气污染防治先进适用 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 。
社会支持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机制和渠道,鼓励公众参与重大决策和监督。
加强舆论引导
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公开环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硫排放量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硫排放 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氧化氮排放量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氮排放 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温室气体排放量
制定和实施各种措施,降低温室气 体排放量,达到国际减排目标。
时间节点
近期目标(2020年)
01
制定和实施各种措施,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 增加,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3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加剧了全球气 候变化。
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未 经处理直接排放。
交通污染
城市交通拥堵和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汽 车尾气排放不断上升。
生活污染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环境规划-U6大气环境规划-1
(1)确定评价因子 表 二类功能区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
6.2.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2)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 上表中,单因子分级为五级,即很不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适
合和很适合。
(3)单因子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有主观和客观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
方法;专家打分法是主观确定方法;熵值赋权法是客观权重赋值法。
目的: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 质量保护区。
表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
范围
执行大气质量标准
一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 殊保护的地区
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GB3095-1996 一级 GB3095-1996 二级
影响大气环境容量的因素
气象与湍流扩散条件; 地形与地貌条件(伦敦烟雾事件); 环境质量现状条件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6.2.2 大气环境容量
箱式模型
用于预测和模拟大气质量。其基本假设是:将所研究的空间范围看成是 一个尺寸固定的“箱子”,箱子的高度从地面计算的混合层高度,污染 物浓度在箱子内处处相等。
功能区
很适合或适合
—— 很适合或适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或很不适 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或很不适 合 ——
—— ——
A≤B A> B
——
——
二类功能区 三类功能区 二类功能区 三类功能区 二类功能区
三类功能区
6.2.2 大气环境容量
概念
对于一个特定的环境单元,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 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及自然边界的条件下,为达到大气环 境质量目标所允许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
大气环境规划
(二)SO2总量控制-1
SO2
总 量 控 制 技 术 路 线
SO2排放源
电厂 燃煤 源
供热 燃煤 源
工业 燃煤 源
民用 燃煤 源
环境空气 质量模型
绩效综合分析 基准允许排放因子
综合调节系 数
污染源初始允许排放量
否 环境质量达标
是 允许排放总量
❖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三)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各功能区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对各污染源排放量的限值(为了达到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以本功能区和相关功 能区的环境容量为基础,包括允许排放量 指标和污染物削减目标)
(三)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气象、气候指标(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SO2、NO2、PM2.5) ❖大气污染控制指标(SO2、NOx、颗粒物) ❖区域环境建设指标(集中供热普及率) ❖社会经济指标
(四)大气环境功能区划-2
功能区
பைடு நூலகம்
范围
执行标准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地 一级
二类区 三类区
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区 居民混合区、农村
工业区、交通枢纽等
二级 三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四、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颗粒物总量控制
❖颗粒物总量控制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对颗粒物实施目 标容量总量控制,应考虑各源类对环境空气中 颗粒物的现状排放量和贡献值,并通过一定的 技术方法和手段制定各源类的目标允许排放量 和贡献值。
大气环境规划
大纲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四)大气环境功能区划-2
(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 等自然条件。比如:
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 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 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
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 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ADMS大气扩散模型
“ADMS-工业” 可计算来自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的 污染浓度,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连接。 “ADMS-环评”可以处理一个区域或城市所有的污染源类 型,包括工业源,道路交通源,面源,体源和网格源等; 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 “ADMS-城市”是ADMS模型系列中最复杂的一个。它用 于计算来自大区域和城市的污染浓度或空气质量。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ISC-AERMOD模型
ISCST3模型: ISCST3扩散模型的核心是高斯烟流模型,可模拟大气主要 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及危险废弃污染物质的连续排放。处理多 重来源,包括点、立体、线、面和露天矿等。
ISC-PRIME模型: 专门针对当烟流经过两个建筑物时产生气流下洗的基本特 点而设计。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1
大气环境系统---大气环境规划对象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日常所说的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污染源 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污染源控制、清洁生产、 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 城市生态子系统:大气环境保护的保护对象, 以人为主体,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 系统(教育、医疗、居住)
4.2-5.6
3.5-4.9
0.15
0.20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电子教材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是基本目标,依不同的地域和功能区而不同,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现。
(2)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其实质是以大气环境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将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其余的部分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是用来表征所研究具体区域大气环境特性和质量的指标体系,确定大气环境指标体系是研究和编制大气环境规划的基础内容之一。
(1)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特点:
能反映大气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
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各个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能定量或至少能半定量的表达;
表征这些指标的信息是可以得到的;
(2)大气环境规划指标分为:
1)气象气候指标
2)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3)大气污染控制指标
4)城市环境建设指标
5)城市社会经济指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1,2节
二、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2.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而规定的 便于实施和管理的目标,实质是将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 量的限度内,其余的部分作为消减目标或消减量。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1. 大气环境规划指标 指标体系要同时考虑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建设等因素,我 国的大气环境规划指标应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大气环境污 染控制指标、城市环境建设指标及城市社会经济指标等。 2. 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方法 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分法、矩 阵相关分析法等 。
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着[①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②能源 消费的增加→③大气污染物质产生量的增加→④大气污染物质排放 量的增加→⑤大气污染的恶化]这样一种连锁反应关系,所以在进 行大气环境规划时应有能流分析。其基本内容包括: 1. 能流过程分析 有:能流输入过程、能流集中转换过程、能流分配过程 ,在各个能 流过程中,重点能源种类是煤 。能流分析的基础是能流网络图 , 下面给出辅助能源能留网络图:如第五张(下一张)幻灯片 2. 能流平衡分析 3. 能流过程优化分析 主要目的在于合理优化能源分配途径,合理安排能源改造项目,以 控制大气污染。
主导风向
全年有两个盛行风向且方向 大致相反 全年风向不定,各风向风频 相差不大 全年只有一个较大污染系数 方位 全年只有二个较大污染系数 方位 全年最大污染系数方位不定, 没有一个特殊的较大污染系 数方位
最小风频
下风向
上风向
基本风向
上风向
下风向
主导污染系数 方位 最小污染系数 方位 基本污染系数 方位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四、大气环境功 能区划分 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
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功能区数目不 限,但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 城乡总体规划划分为一、二、三类大气环境功 能区。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
序号 单位名称
表 鸣凤城区锅(窑)炉统计表
锅炉数量 台数
型号、吨位
使用时间
1 武星公司
2 星球公司 3 德中公司 4 盼盼集团 5 远安宾馆 6 西湖建筑 7 县职教中心 8 江北厂 9 远安广安大众浴池 10 中医院 11 县医院 12 远安一中 13 县沮城宾馆 14 远安城南洗浴中心 15 县委党校 16 鸣凤宾馆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大气环境规划 的 内容 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图6一1)
图6-1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大气环境系统 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 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 态子系统,如图 6一2所示。
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5t/a,PM10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20 t/a, 城市控制区(1743.60km2)理想环境容量
经计算,远安城市控制区S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5176t/a,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2072t/a,PM10理想大 气环境容量为8282t/a,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规划
2
6t热载体、4t蒸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06章—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4学时
等比例分配原则
在承认区域内各污染源排污 现状的基础上,将总量控制 系统内的允许排污总量按各 污染源核定的现在排污量, 按相同的百分率进行削减, 各源分担等比例排放责任。
费用最小分配原则
以区域为整体,以治理费用 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 作为约束条件,使全区域的 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 求得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负 荷。
根据EIA确定控 制边界
在进行项目EIA时,需要确定 其范围。对于一个区域而言, 在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 边界时,可以将区域内各个项 目EIA的评价范围进行叠加, 作为总量控制边界。
35/69
6.2.2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36/69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箱式模型
等效点源 模型
假设大气总量控制区域是一个矩形的箱子,便可 根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用箱式模型“反推” 区域大气环境的容许纳污量。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s,直接排放)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间接生成)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存在状态: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Aerosol,悬浮颗粒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Air Pollutants,气态污染物)
4/67
气态污染物及其人为源
特点
更具有可操作性; 降低污染控制成本; 严于浓度控制;更 关注连续达标。
每个 国家环境污染物排 可操作性较差;
污染 放标准
控制成本不合理;
源
关注瞬时排放;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以下简称总量控 制区)是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要求而决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 行总量控制的区域。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六章、课后习题1、描述大气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2、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答:(1)弄清问题(2)确定环境目标(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相应关系(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5)确定优选方案(6)方案的实施3、简述能源构成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
答:1 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2 能源消耗费得增加3 大气污染物产生量的增加4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5 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4、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在规划中所起的作用。
答:1、一个完整的大旗环境规划包括多反面的内容如: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污染预测、大气环境目标确定及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等2、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预测,了解现在和未来的大气环境质量污染情况。
大气污染预测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影响排污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和预测排污量增长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目标是编制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是研究和编制大气环境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大气环境总量控制的基础前提5、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
如何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答: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在区域大气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以及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所要解决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和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6、为什么要进行大气功能区的划分?如何进行划分?答:1、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区域, A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分别划分为一、二、三类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大旗环境标准,来保证这些区域社会功能的发挥B 、应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地合理地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
C、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对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大气环境目标的控制对策,有利于实行新的环境管理机制2、大气功能区的方法一般有:多因子综合评分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生态适宜度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等。
按多因子综合评分法为例,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可采取一下步骤:确定评价因子,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单因子权重的确定,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尽管环境监测能力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特定气象条件下,仍存在监测盲区。此外,治理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
跨区域合作需加强
大气环境污染往往不是单一地区的问题,而是需要跨区域合作共同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协调、执法合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对经济的危害
大气污染会影响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如降低投资 环境吸引力、影响旅游业 发展等。
02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与 原则
总体目标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 例,发展可再生能源。
强化交通污染控制,减少汽车尾气排 放。
控制工业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
提高环境质量标准,确保空气质量达 标。
具体目标
推行企业环保信用管理
建立企业环保信用档案
为每个企业建立环保信用档案,记录其环保行为和信用状况。
实施环保信用评级
根据企业的环保行为和信用状况进行评级,对不同等级的企业采取 不同的管理措施。
加强环保信用监管
加强对企业环保信用状况的监管,对环保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督促 和纠正,促使其改善环保行为。
05
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 育
节能减排
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推广 节能灯具、电器等,减少 能源浪费。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 动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
实施能源管理
加强对能源使用的监测和 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推广清降低化石能源的使 用。
发展风能
推动风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
发展水能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水力发电,减少对化石能 源的消耗。
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
建立监测网络
知识资料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六)(新版)
5.大气蔓延乡数的测定与选取1)大气蔓延参数的测定决定和测量大气蔓延参数主意主要有示踪法、平衡球法、照相法(光化学轮廓法)、双向风标(三轴法)、激光雷达扫描法、经验公式(国标法)等。
实际测量通常采用平衡球法,而普通的环评中,采用导则推荐的主意(即国标法)。
2)模式参数的选取(1)大气蔓延参数。
(2)取样时光纠正。
(3)风速(4)有效源高He。
高架源的有效源高是指烟囱的几何高度与烟云抬升高度之和,H=H+△H。
排气筒的几何高度是指排气筒底所在地平面与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抬升高度是指排气筒出口处至烟云变平轴线的几何高度。
造成烟云抬升的缘故有:①烟气在烟囱内向上运动具有的动量使它离开烟囱后继续升高,成为动力抬升;②烟气温度比周围空气高,密度较小,因浮力而升高,称为热力抬升。
影响其抬升的因子可归纳为3类:①烟气本身的性质,烟气出口速度越大,烟温越高,抬升越高;②周围大气的性质,环境风速越大,气温越高,湍流强度越强,抬升越低;③是下垫面地形及粗糙度的影响。
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利用数学模式和须要的模拟实验,计算或预计评价项目的污染因子在评价区域内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其操作过程包括:①挑选相宜项目工程特征及项目所在地地形、气象特征的蔓延模式;②决定预测因子,普通应包括项目特征污染物、当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以及虽排放量不大但毒性较重的污染物;③决定预测范围,普通应包括评价范围,若界外区有环境敏感区或重大污染源,还应考虑评价项目对界外敏感区的影响及界外重大污染源对评价区的影响;④决定源参数和模式参数,源参数来源于工程分析,气象参数来源于污染气象观测、大气蔓延实验及邻近台站常规气象资料。
(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日的:①了解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②比较各自建设计划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③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评价区域污染物浓度的贡献;④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采取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