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课件(疾控中心)精编版

合集下载

乙脑ppt课件

乙脑ppt课件

03
乙脑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04
隔离患者
将患者隔离在通风良好的病房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降温治疗
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使用 冰袋、退烧药物等,以降低体
温,缓解症状。
补充营养
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保证患 者的能量需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状况,及 时纠正失衡状态。
特殊治疗
抗病毒治疗
宜接种乙脑疫苗。
防蚊措施
防蚊措施的重要性
防蚊措施的效果
乙脑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因 此防蚊措施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手段之 一。
多篇研究论文结果显示,采取有效的 防蚊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乙脑病毒 的风险。
防蚊措施的方法
主要包括安装纱窗、门帘等防蚊设施 ,使用蚊帐、驱蚊器等驱蚊用品,以 及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使用 驱蚊液等。
乙脑的传播途径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 咬传播,其中三带喙 库蚊是传播的主要媒 介。
乙脑的流行与蚊虫的 分布、活动季节、人 群带病毒的比例等因 素有关。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 后,通过叮咬将病毒 传给人类。
乙脑的症状
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患者在潜伏期后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等症状,严重者可 能会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症状。
乙脑患者的病情轻重不一,轻症患者恢复较快,重症患者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如智 力低下、运动障碍等。
02
乙脑的预防
疫苗接种
01
疫苗种类
目前国内使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
减毒活疫苗全程免疫4剂次,分别于2、4、6、18月龄接种;灭活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PPT

流行性乙型脑炎-PPT
降温。疗程约3~5d用药过程要注意呼吸道通畅。
九、治 疗
对症治疗
2.惊厥或抽搐:去除病因及镇静止痉。
**脑水肿所致者以脱水为主,可用20%甘露醇静
脉滴注或推注(20~30min内),每次1~2g/kg,
根据病情每4~6小时重复应用,同时可合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速尿、50%高渗糖注射,以减低血管通
透性,防止脑水肿和脱水剂用后的反跳。
对智力、语言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
效。
十、预 防(Prevention)
(一)控制传染源:包括隔离病人至
体温正常,但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尤
为幼猪。近年来对猪进行预防接种效
果很好。
乙型脑炎的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到体温正常。
人畜分离,搞好卫生。
流行前对幼猪接种等。
十、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防蚊和灭蚊,包括灭
以往曾否患过乙脑。
护理评估
2.身心状况
症状评估:重点询问有无发热及持续时间,有无
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症状。
护理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意识障碍程度;
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有无脑膜刺
激征、病理反射、吞咽困难、失语等。
心理社会状况:因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少
数留有后遗症;常可引起病人悲观失望
种不良刺激。如有功能障碍,鼓励病人及家属坚持治疗和
康复训练,以防成为不可逆的后遗症。
六、并发症(Complication)
1.支气管肺炎 最常见,发生率约为10%,多
因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应用人工呼
吸器后引起。
2.肺不张
3.败血症
4.尿路感染
5.褥疮
6.重型病人警惕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传染病学】乙脑PPT课件

【传染病学】乙脑PPT课件
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
同时有抽搐:亚冬眠疗法
2. 惊厥或抽搐:
高热引起——降温; 脑水肿引起——脱水; 脑实质病变引起——镇静剂
3.呼吸衰竭 氧疗; 脱水; 翻身、拍背、吸痰; 呼吸兴奋剂 —— 洛贝林、尼可刹米 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 机械通气支持
4. 循环衰竭:补充血容量,强心、利尿、血 管活性药物
内容
➢ 病原学(Etiology) ➢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 临床表现(Cliniacal Menifestation) ➢ 诊断与鉴别诊断(Diagnosis ) ➢ 治疗与预防(Therapy and Prevent) 掌握:定义、分类
(人类流行北方约7月中上, 南方月6月中上旬)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乙脑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 和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10岁以下儿童,非流行区进入 流行区人员(接种2次,间隔7~10天,第 2年加强1次;流行前1月注射)
禁忌征——忌与伤寒三联菌苗同时注射; 禁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慢性乙醇中毒者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潜伏期:4-21天,平均10-14天 ➢典型者临床经过分四期: 初期 极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1、初期:
病初的第1-3天,起病急,高热和毒血症症状
无特异性表现,易误诊
2、极期
病程第4-10天,全身症状加重
易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败血症、尿感、 褥疮、应激性胃粘膜病变*
重型 >40℃ 昏迷 明显 极重 >41℃ 深昏 明显
反复 ± 3周 常有
持续 ++ <1周或 存活者 >3周 严重

乙脑培训PPT课件

乙脑培训PPT课件
2、临床特点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 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引出病 理反射。
第14页/共27页
诊断
3、实验室资料 血象:WBC(10~20×109/L), N〉升高
CSF: 非化脓性改变,透明、压力增高、WBC 50~ 500×106/L,蛋白稍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检查:乙脑病毒 IgM抗体阳性(病后4天可出现, 2周达高峰),有助早期诊断。 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第一周内死亡患者脑组织(脑脊液、血), 用于回顾性诊断 核酸:
临床表现
二、 极期:病程第4~10天
1. 持续高热:100%发热 2. 意识障碍:发生率50%-90%
表现为烦躁、嗜睡 、浅昏迷 、深昏迷 3. 惊厥:发生率40%-60%。 4. 呼吸衰竭:发生率15%-40%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5. 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锥体束病理反射征阳性,瘫痪;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颅神经受损
中毒性菌痢 起病急,早期出现循环衰竭,采用直 肠拭子或灌肠取便,镜检可见WBC、RBC及PC
第17页/共27页
治疗
▪ 一般治疗 ▪ 对症治疗 ▪ 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
第18页/共27页
治疗
一般治疗:
病人住院隔离,防蚊。 昏迷护理。保护角膜。 昏迷抽搐防护舌咬伤。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与能量供给
第19页/共27页
第22页/共27页
治疗
▪ 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
高压氧 功能锻炼 理疗、按摩、针灸。
第23页/共27页
预防
疫情报告: 乙脑为乙类传染病,发现病人应及时填报传染病卡,城市要求12 小时内,农村要求24小时内报告。
第24页/共27页
预防
防蚊、灭蚊、预防接种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免疫接种:接种乙脑疫苗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 接种对象:流行区的儿童及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敏感

乙脑预防和控制课件

乙脑预防和控制课件

流行病学监测
• 病例报告 • 病例调查 • 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
流行病学监测-病例报告
✓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 人
➢ 《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办法》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
流行病学监测-病例报告
症状为特征, • 病死率5%~35% 致残率(30%左右 )
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
乙脑概述
• 传染源 主要是猪 • 传播途径 蚊叮人吸血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2~6岁的儿童发病率
最高 • 流行特征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 流行地区分布与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乙脑主要流行区域
日本、朝鲜、韩国、中国、越南、泰 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 缅甸等国家流行
乙脑流行情况
• 安徽省1962~1972年发病呈上升趋势, 1972年以后发病逐渐下降
• 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乙脑疫苗接种 广泛开展,疫情虽有下降,但1983~1985 年安徽省乙脑发病率仍处于全国前2位
• 近年来芜湖市处于乙脑低发时期
• 疾病概述 • 工作要求 • 工作进展 • 工作重点
脑脊液--发病1周内采集1~2ml 第1份血标本--发病1周内采集 第2份血标本--发病3~4周后采集
实验室监测-疾控机构标本检测
• 病例标本检测 •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实验室监测-疾控机构标本检测
县级疾控机构
到医疗机构收集脑脊液、血清标本(24h内)
市级疾控机构 乙脑IgM、IgG检测
乙脑流行情况
• 近年病例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 • 2006-2011年全国乙脑呈低发状态 • 乙脑发病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 • 绝大数乙脑病例呈散发 • 低年龄组人群乙脑发病率较高 • 乙脑流行季节,各年龄均有发病 • 乙脑主要发生在儿童、学生和农民

乙脑讲课课件

乙脑讲课课件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1、抓好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 2、强化疫情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
治疗病人,疾控机构要及时对辖区内病人进展个 案调查; 3、加强卫生宣教; 4、免疫预防。
我省免疫程序: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第一 针,在每年的7、8、9月流行季节只接种灭火疫 苗,不接种减毒活疫苗。

谢!
优势 脑脊液: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压力升高,外观透明或微混浊 白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50-
500×106/L 糖和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早期诊断。重型检
出率低 其它抗体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别离: 发病初血液或脑脊液别离病毒可阳性。
死后6 h内脑组织穿刺别离病毒可阳性,
2、传播途径 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 和储存宿主。国内传播乙脑病毒的蚊种有 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三带喙库 蚊是我国主要的传播媒介。带乙脑病毒的 蚊虫经过叮咬将病毒传给人或动物,蚊感 染病毒不发病,可带病毒越冬或经卵传 代,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传播 链:猪→蚊子→猪和人。
按蚊
库蚊
1、乙型脑炎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核心有 外膜包裹,主要含膜蛋白和外膜蛋白,外 膜蛋白在病毒外表的突起局部具有血凝素 活性;
2、病毒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和酸均很 敏感,加热100℃,2min,55-60 ℃, 30min,均可灭活病毒 ;
3、病毒的抗原性比较稳定,人和动物感染 后可以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 抗体,这些抗体的检测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 病学调查有帮助。
地区
0000000
00
0 00 0 0 00 00
0
上城 下城 江干 拱墅 西湖 滨江 萧山 余杭 下沙 桐庐 淳安 建德 富阳 临安 景区 不详

乙脑-精品医学课件

乙脑-精品医学课件

轻型 38~39
神志清楚 无



普通型 39~40 嗜睡或浅昏迷 偶有
重型 ﹥40
昏迷
频繁


可有 有

极重型 ﹥40 深度昏迷 反复持续 迅速 有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


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30×109/L,
中粒细胞增至80%以上.

脑脊液检查:典型病脑改变(外观无色
透明或微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
炎改变。血清学检查可助确诊
中毒型菌痢
本病起病较乙脑更急,早期即有休
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

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
鉴 别
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化脓性脑膜炎

冬春季节多见,流脑早期即可见瘀点。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脑膜炎以及其

他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幼儿,常先有或同
疫苗种类 注射对象 接种时间
注意事项
谢谢!
【 治
对症治疗(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危
及病人生命的三种主要症状,且可互为因 果,形成恶性循环,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疗 1、高热 】
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亚冬眠
疗法
2.惊厥或抽搐
应根据惊厥、抽搐原因采取针 对性的措施。
⑴高热引起

⑵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治 疗
⑶脑水肿,脑疝 ⑷脑实质炎症

⑸低血钙

时伴有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或 皮肤化脓病灶,可查脑脊液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
或结核病接触史。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

乙脑培训精品课件

乙脑培训精品课件

对症治疗
» » » » 高热处理: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亚冬眠 抽搐处理:镇静、脱水、吸氧、降温 呼衰处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 恢复期治疗:高压氧治疗、理疗
病原治疗
» 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41
预防控制措施
防蚊灭蚊
» 消灭蚊虫滋生地,灭越冬蚊和早春蚊 » 喷药灭蚊、蚊香、涂擦驱蚊剂
控制传染源
8
主要内容
乙脑疾病概述 乙脑流行概况 临床
工作要求
10
中国乙脑流行史
1922年以来,每年均有乙脑疑似病例发生 1940年,从北京1例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分离病毒 20世纪50年代,30多个城市开展人群感染水平调查, 隐性感染率较高。
海淀区2007年人群乙脑抗体监测,阳性率为75.43%
乙脑报告病例数较少
构成比(%)
2005-2012年40岁以上乙脑报告病例所占构成比
15
儿童、学生、农民病例数较多
503例(29%) 773例(44%)
2012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职业分布
16
2013年全国乙脑疫情概况
发病情况
截至2013年 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乙脑病例2021例, 报告发病率 1.50/10万,死亡56例,病死率 2.77% ,较 2012年同期(1713例)上升17.98%。报告病例数排在 前三位的是山东省(393例)、四川省(344例)和云 南省(173例)。另外,河北省虽然病例数排名较后, 但近期上升明显,报告病例数167例,较去年同期(3 例)上升5466.67%。
恢复期
» 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日趋好转,持续2周
> 持续低热、多汗、失眠、痴呆、尖语、流涎、吞咽困难、颜面瘫痪、肢体强直性

乙脑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

乙脑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
2.化脓胜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有发热、皮肤淤 点、淤斑,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100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 蛋白质明显增高,糖与氯化物明显降低,涂片或培养可查见脑膜炎球菌。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可根据年龄、原发病灶、脑脊液改变、涂片或培养找 到病原菌进行鉴别。
3.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明显,意识 障碍轻,出现较迟。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 呈毛玻璃样,细胞数(500~1000)×1O6/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 质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可 阳性。
流行概况 --乙脑
2007-2011年9月13日晋江乙脑病例月分布
2.5
2

病 数
1.5

例1

0.5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流行概况 --乙脑
2007-2011年9月13日晋江乙脑年龄别发病率
发病机制
• 人 蚊虫叮咬 病毒进入人体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入血 病毒血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
• 病原体:病毒的数量、毒力 • 人体:机体的免疫力、防御功能
– 免疫力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 – 免疫力低下: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流行病学
• 1 、传染源:为家畜类,主要是猪,其次是马、 牛、羊等
• 2 、传播途径:虫媒传播,蚊类为主要传播途 径,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
极期
• 高热: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 意识障碍:昏迷的深浅,持续时间的长短与
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呈正相关 • 惊厥或抽搐:高热、脑实质炎症、脑水肿 • 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易发生脑疝 •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病程10天内出现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 毒IgM抗体阳性。
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 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 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 影响,尤为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高热
搐抽
呼吸 衰竭
三、恢复期 多2周内完全恢复重者(5%~20%)可有神志
迟钝、痴呆、失语、多汗、瘫痪等恢复期症 状, 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症。
四、后遗症期 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期,5%~20%
极重>41℃ 深昏 明显 持续 ++<周或 存活者

>3周 严重
乙脑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均明显增高; 二、脑脊液:
外观、细胞数、蛋白、糖和氯化物、 特异性IgM、 IgG抗体; 三、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 IgG抗体。
乙脑的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 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 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 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见于高热、昏迷、抽搐等重症患者。 后遗症以失语、瘫痪和精神失常为最常见。
失语大多可以恢复,肢体瘫痪也能恢复
临床分型
体温
神志 脑膜刺激征 抽搐 呼衰 病程 后遗症
轻型<39℃ 清 不明显 — — 1周 —
普通<40℃ 浅昏 有 偶有 — 2周 多无

重型>40℃ 昏迷 明显 反复 ± 3周 常有
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帮助脑细胞恢复的药物 中医中药
乙脑的预后
临床类型及病情轻重:极重型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生后遗症。
发病的时间:一般流行早期重症较多,病死率较高,流行晚期重症较 少,病死率较低。
年龄:婴幼儿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生后遗症。 治疗早晚:早期治疗病死率低。 并发症有无:有严重并发症的乙脑患儿病情较严重,预后更差。 后遗症: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 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 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 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 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 述任一项的病例:
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四)排除病例
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 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 例应排除乙脑诊断。
乙脑的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病人 护理 饮食与营养
对症治疗: 重点把好三关 高热 惊厥 呼吸衰竭: 脱水剂、激素、吸氧、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开、 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
LOGO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现况及防控措施

主要内容
•一、乙脑的概念 •二、病原体 •三、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乙脑的诊断及治疗 •五、乙脑疫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
病毒引起的、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是威胁广大儿童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二、 极期:病程第4-10天 1. 持续高热:100%发热 2. 意识障碍:发生率50-90% 烦躁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深昏迷; 3. 惊厥:发生率40-60%。持续时间、形式; 4. 呼吸衰竭:发生率15%-40%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5. 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发病时间:去年7月份2例、8月份4例、9月份1例。 人群分布:2岁1例、4岁3例、7岁1例及8岁2例;
散居儿童3例、幼托儿童1例、学生3例;其中,男 生3例,女生4例。
乙脑疫情概况
免疫史:7例病例,有接种史5例,不详1例,无接种史1例 。其中,5例接种史患儿已规范完成乙脑疫苗2针次预防接 种,1例接种过第一针乙脑疫苗。
传播途径
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为主,蚊 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 长期储存宿主。
乙脑传播示意图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10岁以下(2~6岁)儿童多见
(80%)。
成人大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 免疫力。
流行特点
1.地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
2.有严格的季节性,夏末秋初(7、8、9月)。
二、病原体
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B组; 乙脑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为RNA型病毒 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人或动物感染后可
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乙脑病毒的抵抗力较弱,但耐低温和干燥。
三、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点
传染源
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猪(特别是 幼猪)是主要传染源,人不是重要传染源 (病毒血症期<5天)。
3.年龄:10岁以下,2-6岁发病率最高,

1岁以内极少见。
4.发病特点:

农村﹥城市;

高度分散性;

隐性病例﹥显性病例。
四、乙脑的诊断及治疗
乙脑的症状及特点 乙脑的诊断标准 乙脑的治疗 乙脑的预后
乙脑的症状及特点
潜伏期:10~14天 典型的过程分为四期: 一、 初期:病程第1-3天 1. 体温:逐渐上升 2.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重型病人可以没有初期,直接进入极期
1.神经系统后遗症: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失语、言语迟钝、肢体扭转、 挛缩畸形、瘫痪,吞咽困难、视神经萎缩、听神经损害(耳聋)、癫痫。 2.精神方面后遗症:记忆力及理解力减退、性格改变、精神状态异常、 痴呆。
3.自主神经系统后遗症:多汗、流涎、中枢性发热、高血压、营养障 碍等。
五、乙脑疫情概况
金沙县:2012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3例,死亡0 例。2013年我县同期相比共报告乙脑病例7例,死 亡0例,发病县(区)数增加133.3%,占全市病例的 26.9% 。病例分布于五龙街道、鼓场街道、西洛 街道、禹谟镇、安底镇、石场乡及木孔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