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证的诊治

合集下载

从晋景公之死谈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

从晋景公之死谈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

从晋景公之死谈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医古文》教材《秦医缓和》(选自《左传》)一文中对于晋国国君晋景公的死有如下记载:“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

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据文中记载,晋景公被大恶鬼惊吓,之后病了很久。

到了六月麦子熟时想吃新麦,厨子给他做好了,刚要吃,突然腹胀,上厕所去,便死了。

对于“陷而卒”古人有过错误的解释,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医学。

.到了清代,曹禾在其所著的《左氏膏肓之疾解》中引了《内经》、《难经》,说:“晋侯之病,殆即居脐下伏梁而内脓已成者,故达之已不及,攻之决不可,后必腹中胀急,如厕切按,致脓血陷溃而暴脱耳。

”按曹氏的说法,晋景公的病,是肠道脓肿,属于外科急腹症。

他的这种怀疑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的诊断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肠道脓肿大都在直肠,即使在上位,用手在外部“切按”,也不能把脓肿按破而致“脓血陷溃”,因为还隔着腹肌、大网膜等组织,此外,肠管还是游动的。

其次,即使真能把肠管脓肿按破而致“脓血陷溃”,也就是今天说的肠穿孔;肠穿孔是不会立即死人的。

段逸山等编著的《医古文》教学参考书中说:“‘陷’似当释为气陷之陷,较为符合情理。

”个人认为,这是正确的认识。

晋景公“气陷”而死,是祖国医学急症中的脱证。

脱证系内科疾病的变证,属于急象,又分阴脱、阳脱和阴阳俱脱。

根据《左传》中“张,如厕,陷而卒”的描述,景公当时该有上腹部胀痛,恶心,欲吐等胃肠道症状。

同时应该还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胸闷气短等症状。

由于被胃肠道症状所掩盖,后面的症状《左传》中没有记载。

有了上述症状,就是阳脱。

人在上厕所工夫就死亡,医学称为猝死。

世间因病而猝死的,只有一种:心脏病。

心脏病中猝死的,病因大都是心肌梗塞,今天叫心脏性猝死。

心病而致死,属于心系疾病,中医叫“心痛”,古典医籍有很多记载。

《素问·缪刺论》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灵枢·厥病篇》把迅速死亡的称为“真心痛”,记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脱证

脱证

脱证脱证系指邪毒侵扰,脏腑败坏,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的急危重病证。

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表现。

病位主要络脉。

一、临床表现1.阴脱证:神昏不语,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口燥咽干,皮肤干瘪,血脉塌陷,尿少或无尿,舌红而干,脉微细而数。

2.阳脱证:神昏口开,精神模糊,语言低微,冷汗大出,身凉畏冷,四肢厥逆,尿少或无尿,舌质淡白,脉微欲绝。

二、临证护理1.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合理体位:头高,脚高位,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

2.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及尿比重。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及时扩充血容量。

4.若患者有大出血,可使用加压包扎,扎止血带,必要时使用休克裤。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者可作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6.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搬动,如有骨折,要注意临时固定,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7.保持镇静的工作态度,及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做好家属心理疏导。

8.可用针刺法,穴位注射疗法:常用丹参注射液等,注射大椎、合谷、曲池等,0.5~lm1/穴。

9.口苦而臭、齿龈肿痛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中西药液漱口。

口干者可用芦根、玄参泡茶饮服。

三、专科用药护理1.生脉针:以生脉散配制而成,每次40~60ml,以等量的50%葡萄糖稀释后静注,或加入10%葡萄糖中滴注,治疗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有效。

2.参麦针:用人参、麦冬等量配制成10%的浓度,每次20~30ml加入50%的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每10~30分钟1次,直到血压回升改为静滴,对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均有效。

3.参附针:每次10~20ml,加入50%葡萄糖30~40ml静注,1~2次后,用40~80ml 加10%葡萄糖250~500ml静滴,一日二次。

对阳脱有效。

四、特殊饮食护理:1.一般多禁食。

2.纠正改善后,阴脱证,饮食应偏凉,可给清热、凉血、止血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如芹菜、菠菜、冬瓜、空心菜、黄花菜等。

水果可选用雪梨、柑橘、枇杷、杏子。

脱证

脱证

4、神经原性休克 可由外伤、剧痛、脑 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引起,因神经作 用使外周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 少所致。
5、感染性休克 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 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伴休克。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6、梗阻性休克 指血流主要通路受阻而导 致的休克。包括:①机械因素所致:静脉 回心、心脏流出受阻两者障碍②胸内压升 高:张力性气胸、正压通气。③流出道受 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肺动脉高血压、 心包填塞。
一、气脱 【证候】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 证候】 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 微弱。 【治法】益气固脱 治法】 【方药】独参汤(人参30g~50g,为粗末,加大 方药】独参汤(人参30g~50g,为粗末,加大 枣5枚)或人参甘草汤<该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 枚)或人参甘草汤< 属医院急诊科经验方>(人参60g,甘草30g)。 属医院急诊科经验方>(人参60g,甘草30g)。 加减法:若喘脱,加五味子;汗漏,加煅 龙牡、五味子、黄芪;二便不禁,加附子、肉桂。 中成药:黄芪注射液50ml或参麦注射液 中成药:黄芪注射液50ml或参麦注射液 3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 3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
2、心源性休克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 泵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组织灌注不 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AMI、 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AMI、 急性心包填塞、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 衰竭、心瓣膜病、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
3、过敏性休克 常因外界某些抗原性 物质进入易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 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 累及症候群。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 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大面积AMI、急性心肌炎、心脏填 大面积AMI、急性心肌炎、心脏填 塞及严重的心率失常均可引起心输出量 的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灌注量 显著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发生。

脱证的诊治

脱证的诊治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大面积AMI、急性心肌炎、心脏填 塞及严重的心率失常均可引起心输出量 的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灌注量 显著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发生。
休克的发展过程
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 休克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一)休克早期(细小血管痉挛期)又称 缺血缺氧期。
此期实际上是机体的代偿期。患者血 压 或稍高,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容易 恢复,若被忽视,则病情很快加重。
(1)轻度休克:血容量减少不足20%, 失血量约800ml~1000ml。表现为四肢发 冷、面色苍白、皮肤和甲床血液再灌注延
迟,口干、出汗、脉率加快、脉压差缩小, 皮下静脉塌陷,中心静脉压开始下降。
(2)中度休克:血容量减少20%~40%, 失血量约1200~1700ml,四肢发冷,肢端发
绀,烦躁不安,或淡漠,脉搏细速,收缩 压明显下降至75~60mmHg,脉压差显著缩 小,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尿量减少。
(三)鉴别诊断
1、神昏:以神志不清为特征。可突然出 现,更常见于慢性疾病过程中渐次出现, 多见于内科杂病危重阶段。发病前可有头 昏,恶心,呕吐,心慌,气急,肢麻,偏 瘫,尿少,尿闭,浮肿等症状。
2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 冷,面色苍白,但短期内可逐渐苏醒为特 征。实证居多。脱证常有大汗淋漓,目合 口开,二便失禁,脉微或伏,不一定有昏 仆,四肢厥冷。厥脱可同时出现。
(二)休克期(微循环淤滞期) 又称瘀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
此期细小血管持续收缩,组织明显 缺氧,经无氧代谢后大量乳酸堆积,引 起代谢性酸中毒。又因回心血量明显减 少,故血压下降,组织细胞缺氧及器官 组织损伤加重。
(三)休克晚期 又称DIC期。
此期指在毛细血管淤血的基础上细胞 缺氧更重,体液外渗,加剧血液浓缩和粘 滞度增高,,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 暴露,血小板聚集,在微血管形成广泛的 微血栓,细胞因持久缺氧后细胞膜损伤, 溶酶体释放,细胞坏死自溶,并因凝血因 之的消耗而出现播散性出血,最终导致重 要脏器发生严重损害,发生功能衰竭,此 为休克的不可逆阶段,治疗更为棘手。

脱病

脱病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医专科病护理常规脱病(感染性休克)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脱证: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漏汗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

(二)阴脱证(亡阴证):神志恍惚,面唇苍白或潮红,发热烦躁,心悸多汗,汗出如油,口渴喜饮,尿少色黄,皮肤唇舌干燥而皱,肢厥不温。

舌红而光,无苔或少苔。

(三)阳脱证(亡阳证):神志淡漠,面唇苍白,声低息微,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甚者,突然大汗不止,神志恍惚或昏迷,四肢逆冷,紫绀,二便失禁,舌卷而颤,舌淡。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神志淡漠1将病人平卧于床,保持室内安静。

2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寒热、面色、脉象、汗出、二便情况。

(二)肢厥不温1加盖衣被,注意保暖。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气海、神阙等穴。

(三)汗漏不止1患者卧床休息,室内温暖,湿度适宜。

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干毛巾擦干汗液并更换汗湿衣物,注意保暖。

3遵医嘱耳穴埋豆,取肾上腺,皮质下,肺,心,肝等穴留针30分钟。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艾条灸法(详见附录2)。

2.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注意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保持安静。

2.卧位:应使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度,抬高下肢20~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3.保暖:注意四肢和躯干的保暖,适当加盖棉被、毛毯。

(二)饮食指导1.气脱证:留置鼻饲管方便给药,可进食的患者给予补气药膳,多食温热含营养的食品,增加抗病能力,防止外邪内侵。

2.阴脱证(亡阴证):病情稳定后,可鼻饲全流质饮食,以顾护胃气,气生化有源,多食滋阴生津之品,如食梨、蜂蜜熬汁温服。

3.阳脱证(亡阳证):病情稳定后,可鼻饲全流质饮食,以顾护胃气,气生化有源,多食温阳补气之品,如虫草、灵芝核桃膏等。

评价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

评价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

评价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厥脱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回阳救逆的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方面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中药回阳救逆厥脱证【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45-02中医学中“厥脱证”与西医学中“休克”、“晕厥”的临床表现相似,是由内伤杂病引起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四肢厥冷的一种病症,西医具有较多抗休克的药物,但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笔者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指导下加用回阳救逆的中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期间来本院就诊的46例厥脱证患者,所有入选者均符合全国厥脱证协作组拟定的阳气厥脱证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不同程度的四肢厥冷、大汗、面色苍白等。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9~76岁,平均(41.7±8.6)岁。

其中心源性休克21例,感染性休克13例,失血性休克7例,过敏性休克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休克原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②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③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EMR01.00临床文档基础模板:病历概要数据集(试行).

EMR01.00临床文档基础模板:病历概要数据集(试行).

ICS ×××××××× ××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EMR01.00临床文档基础模板:病历概要数据集 CDA basic template: the dataset of medical summary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XXX-2009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数据集元数据 (1)4 数据元目录 (1)4.1 数据元属性 (1)4.1.1 公用属性 (1)4.1.2其它属性 (3)4.2 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11)5 数据元索引 (22)IWS/T XXX-2009前言《病历概要数据集》是我国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标准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标准旨在为医疗服务活动中病历概要记录信息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语义语境无歧义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出病历概要基本记录内容,实现病历概要信息在收集、存储、发布、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病历概要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

本标准以医疗服务活动中医院的各种病历概要记录内容为对象,以数据元为标识单元,按照摘要式目录格式编制。

病历概要数据集共包含94个数据元,15个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IIWS/T XXX-2009病历概要数据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病历概要记录数据集的内容范围、分类编码和数据元及其值域代码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厥脱证

厥脱证

厥脱厥脱证非单纯之厥证或脱证,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气或亡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的病症。

相当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一九八九全国厥脱证协作组起草制订的《厥脱证诊治规范》进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一九八二年全国急性“三衰”分会制订的休克诊断标准。

二、中医治疗(一)治疗原则:本证因感受邪毒,内伤脏气,亡津失血,创伤剧痛,气血逆乱,阴阳耗脱为其病机,阴阳耗脱为其临危表现。

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以救阴、回阳、固脱为先,随之审因而治或病因同治。

(二)急救处理:1.宜静卧、忌搬动,采用头低脚高位,使精血充盈,滋润心脑。

2.输液救阴:即用养阴或增液注射液2000—3000ml静脉滴注;或用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水、平衡盐液等,每日视病情需要而用3000—5000ml静脉滴注(具体可参照抗休克中扩容疗法)。

3.回阳救逆:艾条灸关元穴15分钟,艾火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或用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25%葡萄糖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每15—30分钟一次,连续3—5次,或予参附汤灌服每次50 ml,每6-8小时一次,鼻饲。

4.神昏者:针刺人中、涌泉、足三里穴,或用清开宁注射液10ml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每1—2小时可重复一次,连续3—5次。

5.喘促者:鼻导管氧气吸入。

6.脉微欲绝或不能触及者:立即用参附注射液20ml,或生脉注射液20ml,或参麦注射液20ml,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

疗效评估:本阶段虽然症状较重,但多数属于发病初期,中医药治疗疗效较好。

但某些老年患者,正虚较重,虽积极抢救,但疗效不佳,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其新的方法。

(三)分型论治1.气阴耗伤证:症状:神萎、气短、口渴、汗出、肢凉倦怠、舌淡红,脉细数无力,兼见尿少,微烦。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30g,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若大汗大渴者,去太子参加人参15g,山茱萸肉30g;若四肢厥冷者,去太子参加红参15g,另加附子15g急煎频服。

中医脱证的论治

中医脱证的论治

中医脱证的论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ICU包培荣休克相当于中医的脱证。

中医认为脱证是由于多种病因侵扰人体,导致气血受损,脏真败伤,阴阳气血不相维系所致的一组临床证候群,临床常有突然汗出淋漓,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胸闷气喘,目合口开,神情淡漠,六脉垂危,二便自遗,甚则神昏等临床表现。

具有西医学休克的特征,因此脱证属于西医学休克的范畴。

如《临证指南医案·脱》篇中,所言:“脱之名,惟阳气骤起,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危,一时急迫之证,方名为脱。

”中医对于脱证认识深刻,治疗经验丰富,中医学从宏观的角度辨证论治,具有深厚的学术沉淀,与西医的微观认识具有互补性,因此加强对中医脱证的研究可以拓宽对于休克的治疗思路,深入发掘中医遗产对于休克的救治具有重要得意义。

做临床学经典,是我们传承和研究中医的唯一方向。

(一)《内经》论脱证脱证的概念源于《内经》,首见于《灵枢·决气篇》,篇中记载:“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甲乙经》在“其脉空虚”之前补“脉脱者”三字)。

指出了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之脱。

古人认为六气在人体各有其分布,其功能主次的区别,均有其分布的脏器所支配。

六气化源均受于胃,若六气虚而脱失,则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化源气绝,病势危笃。

《素问·热论篇》言:“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阳明者……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深刻的阐明了脱证的病位、病机、演变与结局,其病位是五脏六腑皆受病;病机是荣卫不行,血脉不通,循环衰竭;演变与结局为五脏不通,而致死亡。

并指出阳明脾胃受病,胃气败绝者,三日其气乃尽,病情危笃。

《灵枢·血络论》中阐述了“阴脱”、“阴阳俱脱”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如“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来合和,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

中医脱证

中医脱证

变证:
1.若出现尿闭、呕恶、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为 肾脏真气衰竭,浊气上昌,可重用附子、肉桂以 温肾化气,并用生大黄60g煎水保留灌肠,以通 便降浊。 2.若出现喘促、心悸、虚里搏动急促者,为心脏 真气衰竭,可用参苏饮、万年青、福寿草等鼓舞 心气,以达强心之功。
3.若出现息微或气促,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下 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者,为肺脏真气衰竭,可 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以醒脑开窍。 4.若出现目光晦暗,瞳视呆滞或放大,或息微, 良久一息,鼻口无气或脉见釜沸,鱼翔或人迎、 趺阳六脉俱伏者,此心肺肾脏真气将绝,可参照 “卒死”进行急救。
3.血脱 证候:卒然内外出血,神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 白,枯涩无神,动则汗出,心悸气短,头晕目瞳, 舌质淡白而干燥,脉沉微或芤或细数欲绝。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圣愈汤(《兰室秘藏》)。方中地黄、当 归、川芎养血调血,补而不滞,配人参、黄芪益 气以生血,取血脱者,益之于气之意。 若面色苍白,出血不止者加川军炭、黑芝麻、阿 脱、仙鹤草、藕节、侧柏叶、地榆等以养血止血; 若心悸不宁加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养血安神, 若头晕目暗甚者加栀了、首乌、萸肉,以增强养 血,滋补肝肾的作用。 也可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静滴。
5.阴阳俱脱
证候:急病重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 精神疲惫不支,声短息微,遗尿失禁,舌卷 少津,脉微细欲绝或脉大无力。 治法:回阳救阴。 方药:阴阳两救汤(《医醇胜义》)。方中 熟地、菟丝子、栀子、紫河车填补精血而救 阴,佐以远志养心安神;附子、人参、茯神 补益元气而温阳,阴药阳药同用,使饮中之 阳上升,离中之阴下降,以救阴阳俱脱。 若肢冷甚者,炮姜易于姜,以增强回阳之效, 舌光红而干者,加西洋参、生地益气养阴, 清热生津。
脱证
外科ICU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修改)字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修改)字

《中医急诊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急诊学》课程教学大纲(共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急诊学课时:63()学分:3.5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中医诊断学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

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诊断、救治、救护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它是以内、外、妇、儿等学科为基础。

重点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常见危重症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辨证论治。

教材主要阐述(1)中医急诊学的概念、特点、性质、地位与任务及其流源;(2)中医急诊学的临床特点、病及概要、古今相关理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常用的治则与治法。

(3)常见危重病的中医急救处理原则、中医药在疾病抢救治疗中的地位、辩证求治规律等;(4)常用的中医急救技术及现代常用的急救技术。

教材分上篇、下篇、附篇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等,下篇突出常见急危重症和各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附篇重点讲解常用的急救技术。

教学的重点在下篇,讲课的中心内容是基础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等,学生自学上篇及下篇各论常见急症中的附篇等内容,下篇是见习和实习学习的重点,课堂讲授由教授、副教授任课为主,同时进行操作训练。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第一章中医急诊学流源及病症特点(自学)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范畴,熟悉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救治特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和中医急诊学与现代急诊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诊断与辩证(2学时)掌握中医急诊学诊断疾病的关键和辩证关键,熟悉中医急诊辨证方法与内科学辨证方法的异同,了解中医急诊辨证治疗的流源,了解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在中医急诊临床中的意义。

张山雷《中风斠诠》中风病“闭”、“脱”证治探讨

张山雷《中风斠诠》中风病“闭”、“脱”证治探讨

张山雷《中风斠诠》中风病“闭”、“脱”证治探讨赵艳青;滕晶;娄政驰【摘要】张山雷通过对中风闭、脱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处方用药的探讨揭开了中风闭脱证的神秘面纱,尤其是“闭证宜开”、“脱者宜固”更是为临床对中风闭脱证的诊治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05【总页数】2页(P883-884)【关键词】张山雷;中风斠诠;中风病;闭证;脱证【作者】赵艳青;滕晶;娄政驰【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张山雷,原名张寿颐,生于1873年,卒于1934年,江苏嘉定县人,近代著名中医大家。

一生著述颇丰,且各具特色,继承中有所创新,张氏临证时以治疗中风见长,并著有中风专著《中风斠诠》一部,对现代医学中所说“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大建树,独创了“中风八法”以指导中风病的治疗,对后世治疗中风提供了详备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中风闭脱证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中风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张氏推崇张伯龙言中《素问》“大厥”之旨,气血并走于上即西医冲脑气筋。

张伯龙力主内风血冲脑气筋说,认为中风“皆由木火内动,肝风上扬以致血气并走于上,冲击前后脑气筋而为昏不知人,倾跌猝倒,肢体不用诸证”[1]。

《重订中风斠诠·论今人竟以昏瞀猝仆为脑病之不妥》云“然须知此病发见之时,脑是受病之部位,而非酿病之源,病源为何,则肝阳不靖,气火生风,激其气血上冲犯脑,而震扰脑之神经耳。

故谓是病为血冲脑经则可,而直以为脑病则不可……近人译书,直称此病为脑失血、脑溢血,及脑血管破裂者,皆仅据解剖家发见之脑中死血而言,不若旧译‘血冲脑经’四字,尚能说出发病之渊源”[2],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内风血冲脑经说”,在《重订中风斠诠·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脉法总论》中亦有所体现,曰“内风之动,气升火升,以致血逆上扰,冲激脑经”[3]。

临床“三脱”证的治疗

临床“三脱”证的治疗

突出。 刚脱 出时 , 直肠粘膜 呈红色有 光泽. 随脱 出的时 间延长 , 可变 成暗 红 色或 黑色 ,重 的可造成 溃疡 和直
肠 坏死。
再 加上母 畜站在前高后低 的斜坡上会加快发病 进程 ; 产程第
3期子宫 的蠕动性收缩 以及母 畜的努责 , 更有 助于子宫脱 出 此外 , 产时 , 难 产道 干燥 , 子宫 紧包住胎 儿 , 如果未经很 好处 理( 如注入润滑剂 ) 即强力拉 出胎儿 , 子宫常随胎儿 翻出阴门
1 直 肠 脱 出 l 病 I 1 因 大量肠道 寄生虫 、 缺
23 治 疗 治疗 以手术 整复为 主 ,配合补 中益 气药物 内 . 服。 针灸可 电针交巢 、 治脱二穴 ,1 2次/ , - d 每次 3 mi 0 n以上。 3 %白矾 水 , 冲洗脱 出的阴道粘膜 , 清除 污垢 , 再用小宽 针点 刺水肿部分 , 挤出血水 , 然后将脱 出部分送 回。 同时肌 肉注射 青霉素 、 链霉 素 、 安痛定 ,2次, , d 连续注射 3 , d 以防止继发感 染。 为了防止再脱 , 可在 阴唇外侧 , 用消毒缝合线进行圆枕减 张缝合 , 压迫 固定 数 日, 治愈后拆除缝线 。
3 子宫脱 出
31 病 . 因
腑 固摄一权 所 致 ,各 种 家 畜 均 可 发 失 辽宁医学院 动物医学 院,锦 方用补 2 0 1 。 州 1 1 0 ) 中益气汤加减 手术整复 : 先用 1 3 %~ %温盐水或 2 %~
少蛋 白 、 生素 、 维 饮水 ; 炎 、 肠 腹泻 、 便秘 、 直肠 内肿瘤 、 物 、 异 难产努 责 等疾病 ; 营养不 良 、 体质虚弱可继发
d 连 续 注 射 3 , 防 止 继 发感 染 。 , d以

脑出血中西医诊疗指南

脑出血中西医诊疗指南

脑出血中西医诊疗指南脑出血主要是因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在所有脑卒患者中脑出血占30%左右,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40%。

脑出血的出现和脑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患者如果存在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和血管老化等问题,那么它们出现脑出血的可能性就非常之高,脑出血患者患病之后,因为情绪激动或者发病的突然导致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疾病有极大的恐惧,不仅早期死亡率高,幸存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在脑出血的中西医诊疗指南核心内容中,对于脑出血患者一定要做好院前管理、急诊室管理、影像学检查、血压管理、降低颅内压和止血治疗、借助亚低温治疗、中医的辨证施治,再利用手术治疗康复治疗,让患者能够得到康复。

今天就一起跟着文章详细了解一下脑出血的中西医诊疗指南吧!1.院前管理基本内容对于脑出血的抢救治疗分为了内科和外科,内科治疗就在于各环节做好有效把控,院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极快,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我国也逐渐形成了相关的院前救护,以急救中心、急救门诊、急救住院和中心icu等一体化模式对患者展开有效的救治,在前期进行院前管理时,一定要注意收集好患者信息,在现场和救护车上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

2.急诊科的管理内容急诊科主要是做好相关的业务管理,要有相关的医生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的判断。

在当前中医药进入到急诊科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在脑出血患者救治中,能够有效弥补西医单纯救治所达不到的疗效。

例如脑出血患者突发休克,心衰时中医传统的汤剂、膏药和丸散借助当前改造后的针剂和胶囊应用救治,再利用针灸热疗和中药雾化能够有效地展开救治。

3.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借助西医的检查方式对患者展开头颅CT检查、头颅MRI检查和脑血管造影。

这些能够了解患者的内部情况,为接下来的治疗奠定基础。

4.血压管理的基本内容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对患者做好相关血压管理,根据患者年龄有无高血压病史和发病时期的情况。

针灸学练习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针灸学练习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针灸学练习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1.胎位不正的阐述正确的为A.妊娠13周后检查判断为不正常胎位即胎位不正B.刺灸首选至阴C.不正常胎位有枕前位、横位、臀位等D.针刺,禁止灸法E.耳针可选内分泌、交感、脾、卵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2.便秘实证取穴不首选A.上巨虚B.天枢C.支沟D.曲池E.内庭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3.胆道蛔虫症选穴一般不首选A.迎香透四白B.胆囊穴C.中脘D.阳陵泉E.鸠尾透期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4.崩漏刺灸治疗叙述错误的为A.实证宜清热利湿,理气行瘀,处方:关元、三阴交、隐白B.实证配穴:血热配血海,湿热配阴陵泉C.实证配穴:气郁配太冲,血瘀配地机D.虚证宜补虚调经,处方:气海、肾俞、足三里、三阴交E.虚证配穴:盗汗配阴陵泉,不寐配行间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5.经闭的叙述正确者为A.发育正常女子过14岁未潮者B.已经形成月经周期,但中断2个月以上者C.可以分型为血枯、气滞、寒凝、脾虚四型D.血枯经闭可选关元、地机、隐白E.血滞经闭可选中极、太冲、三阴交、合谷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6.高热可点刺放血何穴位A.大椎、十宣B.神阙、井穴C.外关、百会D.厉兑、关元E.中冲、气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7.痢疾除刺灸天枢、上巨虚、三阴交外配穴错误的为A.湿热痢配曲池、内庭B.疫毒痢配大椎、合谷、太冲C.寒湿痢配内关、气海D.休息痢配脾俞、肾俞、关元E.久痢脱肛配百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8.扭伤治疗阐述错误的为A.踝部扭伤可选环跳、委中、天井B.疼痛较重配合谷、太冲C.瘀血肿胀甚配血海、三阴交D.毫针刺,用泻法,或粗针点刺出E.陈旧伤用温通手法,或留针加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9.痛经的治疗阐述中,错误的为A.实证分血瘀与气滞B.实证刺灸处方中极、次髂、地机C.寒痛可配太冲艾灸,气滞配归来D.痛势绵绵、喜按、腰酸,纳少,可调补气血,温养冲任E.虚证处方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0.咳嗽刺灸法治疗叙述正确的为A.风寒咳嗽选肺俞、尺泽、列缺、大椎B.风热咳嗽选肺俞、尺泽、列缺、风门C.燥热咳嗽选肺俞、尺泽、列缺、曲池D.内伤咳嗽选肺俞、尺泽、列缺、孔最E.寒邪重可艾灸或拔火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1.耳鸣耳聋的治疗叙述错误的为A.刺灸主穴:风池、后溪、听会、耳门B.肝胆火盛配太冲,肾虚配,肾俞C.毫针刺可补虚,泻实D.耳针可选心、内耳、肝、肾、皮质下E.暴聋毫针强刺激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2.蛇丹诊治阐述正确的为A.为带状疱疹细菌所致,发于腰部B.临床分型为肝胆湿热、脾胃阳虚、胃火亢盛、肺阴不足C.治疗宜平补平泻、或泻法,禁止法D.可选50~250mV氦-氖激光聚照射E.可刺灸或穴位注射相应夹脊穴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3.痛经的皮肤针疗法选经少用A.下腹部任脉B.足少阳胆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腹股沟部E.腰骶部督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4.穴位贴敷法治疗咳嗽选穴一般不选A.长强B.肺俞C.定喘D.丰隆E.风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5.真心痛可选择A.通腑泄热,活血开窍B.处方: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C.气滞血瘀配水沟、百会D.阳脱配血海、膈俞E.以上均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6.牙痛治疗正确阐述的为A.均见实证B.刺灸处方:合谷、颊车、下关C.风火牙痛配内庭D.胃火牙痛配外关、风池E.穴位注射选足三里、承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7.脱证治疗叙述错误的为A.治宜回阳固脱,苏厥救逆B.主穴:素髂、水沟、内关C.昏迷配太冲、命门、扶突D.肢冷脉微灸关元、神阙、百会E.艾灸可直接灸至脉回汗收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8.治疗呕吐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配穴正确的为A.寒吐配金津玉液放血B.热吐配胃俞、大横C.痰饮配肝俞、太冲D.食滞配梁门、天枢E.肝郁配内关、膻中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19.遗尿的阐述正确的为A.3岁以上孩童睡眠中无法控制小便者即是B.刺灸处方:中极、膀胱、三阴交C.尿频配关元,肾气不足配束骨D.证候有虚有实,或虚实错杂E.可耳穴治疗,处方:尿道、内生殖器、交感、神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20.女性,63岁。

厥脱的辨证施护

厥脱的辨证施护

厥脱的辨证施护作者:张桂兰何少平庞永诚,沈云霞,张晓琳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5期关键词:中医急症;厥脱;辨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25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80-02《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谓:“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

”《景岳全书•杂证谟》:“厥逆之证,危证也。

”徐灵胎在评《临证医案指南•脱》中:“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珠,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证,方名脱。

”故厥脱之名包括厥逆及虚脱,是中医中较为急危重的疾病。

本科根据厥脱的辨证,分别予各分型实施护理,效果较佳,现总结如下。

1 诊断与分型1.1 诊断有外感、内伤、亡血或脱液的原因,如外感湿热、温热、疫疠之邪,或七情劳累,真心痛、怔忡、心悸频发,或大量亡血、暴吐、暴泄等;出现神情淡漠、但欲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四肢逆冷、汗出不止、气息微弱或气促息高等症;脉沉细、脉微欲绝或不能及,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80 mmHg,脉压差小于20 mmHg,尿少每小时小于30 mL[1]。

具备以上几条即可诊断为厥脱。

1.2 辨证分型[1]1.2.1 阳气暴脱体温过低或不升,大汗淋漓,气短息粗,舌淡,脉微细欲绝或不能及。

1.2.2 真阴耗竭神恍惊悸,面色潮红,口渴欲饮不解渴,尿少,舌光剥干枯无苔,脉虚数或结代。

1.2.3 邪毒炽盛壮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燥,脉细而数。

1.2.4 气阴两虚神疲倦怠,四肢欠温或暖,口渴汗出,气息微弱,舌苔薄,脉细数。

1.2.5 心气不足怔忡不安,汗出气促,舌淡,脉细而促或结代。

1.2.6 气滞血瘀口唇青紫,皮肤瘀斑,舌暗紫,脉沉细而涩。

2 一般护理2.1 病情观察对病情的观察是抢救的关键,是帮助医师制定抢救方案的依据。

厥脱的病情观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志是脏腑气血盛衰外在的表现,病情危重者表现为神志昏迷,言语失伦,循衣摸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者预后较差,神志清楚,语言清晰者预后较佳;②面色:面色是气血直接在外的表现,面色红润者预后较好,面色苍白、发绀、晦暗枯槁者,脏腑败坏,胃气已绝,预后不佳;③出汗、肢冷: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危重患者额部汗出如油,兼有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是久病精气衰竭、阴阳离绝、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表现;阳气衰微,阴阳离决,则四肢厥冷,随着血压的恢复,肢冷转温,如难纠正,预后较差;④气息、脉象:气粗息高为实证,气粗断续者为假实,气促细微者为肺肾之气欲绝,气来短促,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离决之危证;脉象微弱,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为阳气衰微,无力鼓动,如若出现浮散无根,至数不齐,表示为正气耗伤,脏腑之气将绝,如若出现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140~160次/min),则为阳极阴竭,元气将脱[2];⑤血压:厥脱患者血压一般为80/40 mmHg,有的监测不到,需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⑥小便:24 h小便在500 mL以上者厥脱较易纠正,小于100 mL者较难纠正。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脱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脱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关于中医证病基本概念
“脱”
以供大家了解和掌握。


证名。

①指病情突变,阴阳离决,生命垂危的临床证候。

见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脱》“遗尿,目瞑口开,面亮汗油,阳飞欲脱。


徐灵胎评语:“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


②指中风脱证。

见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真中风》“凡中风昏倒,先须顺气,然后治风……最要分明闭与脱二证明白……若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即是脱证。


参见脱证条。

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呕血/便血》(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年)。

(1)呕血:呕吐液呈咖啡色或暗红色, 吐血量多者可呈鲜红色, 多夹有食物残渣, 混有胃液;初起常有恶心, 胃部不适或疼痛, 脘腹有压痛, 肠鸣音活跃;出血量多者可见头晕心慌, 面色苍白, 汗出肢冷, 甚或晕厥, 以及心率增快, 血压下降。

(2)便血:血液随大便而下, 或血与粪便夹杂, 或下纯血;出血部位偏下消化道者, 多见便下鲜血;出血部位偏上消化道者, 血色污浊而暗, 或色黑呈柏油状;可伴有畏寒、头晕、心慌、气短及腹痛等症;出血量过多, 可有昏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腹部按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年, 南昌)》(《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主编, 中华内科杂志, 2015年)。

(1)症状及体征: 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症状, 可伴有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

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便。

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 而无显性出血, 此类患者不应漏诊。

(2)内镜检查:无内镜检查禁忌症, 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有出血病灶,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ANVUGIB)诊断可确立。

(3)应避免下列情况误诊为ANVUGIB:某些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出血被吞人食管, 服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和食物(如动物血等)引起粪便发黑。

对可疑患者可行胃液、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验。

(二)证候诊断1.胃热炽盛, 络破血溢证: 吐血色红或紫黯, 常夹有食物残渣, 伴脘腹胀闷, 甚则作痛, 口臭, 便秘, 大便色黑,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2.脾不统血, 血溢脉外证:吐血或黑便缠绵不止, 时轻时重, 血色暗淡, 伴食少, 体倦, 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心悸气短, 面色苍白, 舌质淡, 脉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心源性休克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 泵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组织灌注不 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AMI、 急性心包填塞、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 衰竭、心瓣膜病、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

3、过敏性休克 常因外界某些抗原性 物质进入易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 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 累及症候群。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 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3、尿常规和肾功能建成
4、血气分析检测
5、血清电解质测定 6、血清酶学测定 7、血液流变学和有关DIC的检查 8、心电图、X线检查
急救处理
一、辩证救治
【中医治疗】 休克属中医脱证范畴,脱证是因邪毒侵扰, 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 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 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根据“有 形之血不可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 理论,治疗上应益气回阳救阴,急固其本。
(6)脉压小于2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 30%以上
凡符合(1)以及(2)、(3)、(4)中 的二项和(5)、(6)、(7)中的一项者, 即可成立诊断。
[相关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压积和 血红蛋白上升。
2、病原学检查: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常规进 行血、痰、脓液或其他体液、渗出物的培 养。

三、阳脱 【证候】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 心慌气促,声短息微,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 卷而颤,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人参12g,附子9g)。 加减法:若汗脱不止,加五味子、煅龙 骨、煅牡蛎;心悸胸闷。加磁石、薤白;四肢逆 冷,加桂枝、当归;气促加五味子、黄芪。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100ml、黄芪注射液 50ml或参麦注射液10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起病急骤,每见于久病体虚,亡血脱 液,暴吐暴泻、热毒内陷、,严重烧伤者。 2、神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或灰白, 大汗出,语声低微,尿少或无尿,四末不 温,舌淡苔白,脉微欲绝。

(二)症候诊断要点: 1、气虚阳脱证:神情淡漠、面色苍白、 声息低微、汗出微冷、四肢不温或厥冷, 舌质淡红或舌淡胖,脉微欲绝或沉浮不能 及。

二、阴脱 【证候】精神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心烦 潮热,口干欲饮,便秘少尿,皮肤干燥而邹,舌 红而干,脉微细数。 【治法】救阴固脱。 【方药】生脉散(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 加减法:虚阳上浮而见潮热、心悸,加 生牡蛎、鳖甲、五味子以滋阴摄阳;口干咽燥加 石斛、花粉、玄参养阴生津;便秘加麻仁、玄参、 生地增液润肠。 中成药:参麦注射液100ml或参附注射液 10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必要时可20ml静脉推注


(2)皮肤:湿度、温度、充实感(外周血液灌注) (3)粘膜: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

(4)周围静脉:塌陷、或充盈(反应血 容量或心功能) (5)脉搏:脉率、充盈度、搏动强度 (6)呼吸:次数与深度(酸碱平衡失 调情况)
(7)尿量:记录每小时尿量(通常SBP在 80mmHg上下时,平均尿量20~30ml/h,若 尿量达50ml/h,则表示肾脏血液灌注尚可)

感染
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严重感染均 可导致休克

抗原物质的致敏反应 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 致敏的机体后, 通过机体的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 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状群。通常突然发 生而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 生命。(如青霉素过敏)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大面积AMI、急性心肌炎、心脏填 塞及严重的心率失常均可引起心输出量 的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灌注量 显著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发生。

2、临床依据:作为临床综合征,休克的诊断常以 低血压、微循环灌注不良、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 等方面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1)有发生休克的病因
(2)意识异常



(3)脉搏增快,超过100次/分,脉搏细弱而不能 触及
(4)四肢湿冷,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 绀,尿量常少于30ml/h,或无尿。 (5)收缩压小于80mmHg

此期细小血管持续收缩,组织明显 缺氧,经无氧代谢后大量乳酸堆积,引 起代谢性酸中毒。又因回心血量明显减 少,故血压下降,组织细胞缺氧及器官 组织损伤加重。

(三)休克晚期 又称DIC期。 此期指在毛细血管淤血的基础上细胞 缺氧更重,体液外渗,加剧血液浓缩和粘 滞度增高,,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 暴露,血小板聚集,在微血管形成广泛的 微血栓,细胞因持久缺氧后细胞膜损伤, 溶酶体释放,细胞坏死自溶,并因凝血因 之的消耗而出现播散性出血,最终导致重 要脏器发生严重损害,发生功能衰竭,此 为休克的不可逆阶段,治疗更为棘手。

(二)扩容治疗 1、早期容量复苏:早期进行容量复苏, 恢复组织灌注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 尤其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的最主要环节 为补充血容量,即早期的容量复苏。 补液量、补液速度最好以血流动力学监 测做指标。


(1)补液速度:无论何种休克(除心源 性休克外)一定要早期、快速、大量扩 容,必要时应同时开放多条静脉通路, 甚至深静脉,以保证充足、快速补液。 当CVP超过12cmH2O时,应警惕肺水肿 的发生。

休克发生与否取决于机体的失血量和 失血速度。一般15分钟之内失血量小于全 身总量的1%,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 和组织灌注基本保持正常。若失血量超过 总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如果失 血量超过总量的50%,则往往迅速导致死 亡。概括起来说,有效血容量锐减——而 发生休克。

创伤
严重创伤可导致创伤性休克。其发 生不仅与失血有关,还和强烈的疼痛刺 激有关。

一、气脱 【证候】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 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 微弱。 【治法】益气固脱 【方药】独参汤(人参30g~50g,为粗末,加大 枣5枚)或人参甘草汤<该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 属医院急诊科经验方>(人参60g,甘草30g)。 加减法:若喘脱,加五味子;汗漏,加煅 龙牡、五味子、黄芪;二便不禁,加附子、肉桂。 中成药:黄芪注射液50ml或参麦注射液 3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

2、气虚阴脱证:神情恍惚,面色潮红, 汗出粘而身微热,口渴欲饮,唇绀心烦, 身热肢冷,舌质光枯而无苔,脉虚数或结 代。

3、毒热内陷:神昏、壮热、烦渴、便闭 不通、汗出淋漓、身烦热而肢冷、烦躁不 宁、肌肤紫斑。舌质红绛,舌苔黄厚或有 芒刺,脉沉细而数。

4、瘀血内阻证:神识模糊或朦胧,口唇 青紫,皮肤紫斑,吐血,便血,肢冷或唇 冷。


二、西医治疗

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 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有 害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以维持正常的组织 灌注。

(一)一般治疗

1、积极处理,纠正原发病因。 2、吸氧 3、镇静,止痛 4、平卧位或抬高下肢,避免搬动 5、畅通气道:对于神智改变的患者至为 重要,防止误吸等肺部并发症。必要时 采用气管插管或切开,予以机械辅助呼 吸,供氧及加强呼吸监测。
休克的发展过程

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 休克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一)休克早期(细小血管痉挛期)又称 缺血缺氧期。 此期实际上是机体的代偿期。患者血 压 或稍高,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容易 恢复,若被忽视,则病情很快加重。



(二)休克期(微循环淤滞期) 又称瘀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

(2)中度休克:血容量减少20%~40%, 失血量约1200~1700ml,四肢发冷,肢端发 绀,烦躁不安,或淡漠,脉搏细速,收缩 压明显下降至75~60mmHg,脉压差显著缩 小,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尿量减少。

(3)重度休克:血容量减少40%以上,失 血量1700~2000ml。面色极度苍白,口唇及 肢端明显发绀,呼吸急促,或不规则,四 肢冰冷,表情极度淡漠,尿量显著减少。 收缩压下降在60mmHg以下,中心静脉压极 度下降为零。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表现。

(二)临床表现
1、低血压:SBP<80mmHg,脉压差<20mmHg,或 原有高血压者,血压较基础水平降低30%以上。 2、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以上。 3、少尿或无尿




4、皮肤湿冷、发绀、常有明显花斑。 5、意识改变


6、出凝血功能异常
7、晚期是可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导 致死亡,所以积极迅速、有效的抢救,是成 功的关键。在西医扩容、升压、解除病因 等有效手段下,中医中药参与休克的治疗, 对提高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的作用。
休克的病因
导致休克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失血:见于创伤性大出血、消化道溃疡 大出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产 后大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等。 失液:如剧烈的呕吐、频繁腹泻、肠梗 阻、大汗淋漓等。
(三)诊断要点

休克诊断诊断四要素包括:a、病因;b、 一定程度的急性血压下降;c、组织灌注 不良或缺氧表现;d、器官功能变化。

1、一般检查:详细询问病史、病因、并注意如下 体征,尽早发现休克的早期临床特征,并对病情 作出判断。 (1)神志状态:不安、躁动、淡漠、抑郁(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血液量)


自1773年法国医师首次采用“Shock”的名 称描述枪伤患者的临床危重状态表现,首 次将休克的命名用于临床至今已经有二百 多年的历史,人们认识休克走过了一个漫 长的道路。然而休克人仍然是临床死亡率 很高的危重病。美国的急诊科每年有一百 万的休克患者,中国数量更多,最少要有 500万/年。 由于休克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研究在中西医 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日益深入,如何提高 休克患者的救治率和死亡率是国内众多学 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