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通论-墨家治国思想
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
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颜佩恒政管学院学号:J201302029(交流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
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
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
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
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
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
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
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
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
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
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
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墨家政治思想
第四章墨家的政治思想墨子和墨家学派墨子名翟(di),鲁国人,一说宋国人。
出身下层,会制造木器,技艺高超。
起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
后来却走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对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墨家学派和“墨者”一、墨家学派墨子创立的自成体系的学派,唯一一个以其创始二、“墨者”人命名的学派行侠仗义,富牺牲精神,以“自苦为极”.“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墨子为首领,墨子死后选贤推出新首领,称为“钜子”.纪律严格有墨者之法。
墨子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
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尚同”。
《墨子》书中有《尚同》篇。
“尚同”即“上同”,墨子主张:治国之道在于,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百姓上同于里长;里长上同于乡长;乡长上同于国君;国君上同于天子,天子最终上同于“天”。
这是墨子针对当时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
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担任各级领导,他们爱国利民,造福于百姓。
百官爱民,百姓安康,就能够达到天下大治。
天下既然得到治理,天子就使得天下之人思想统一,并与天道保持一致。
只有取信于民、依靠众人共同治理国家,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总之,墨子认为,“尚同”是治国执政的根本与关键,只有做到了“尚同”,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而墨子的“尚同”思想,则来源于《孙子兵法·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孙子的原文如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在这段话中,孙子主要谈战略的相关要素,提出了“五事七计”。
“道”就是“五事”之一。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 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季的更替。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的平坦艰险、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对部队安危的影响。
墨家三派是那三派,思想主张是什么?
墨家三派是那三派,思想主张是什么?我们所学的文化都是古人留下来的,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思想家主张的思想也有不同,而你了解我国的墨子文化吗?墨家有三派你了解是那三派吗?墨家的三派文化主张的是什么?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随着小编一起来下面看看相关的介绍吧!揭秘:墨家三派是那三派,思想主张是什么?相里氏之墨:秦墨的相里勤,此派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务实。
帮助秦国的原因,也是因为看见只有秦国当时的制度,是最接近他们墨家的最终设想的,所以他们愿意帮助秦国完成统一战争,这派又被称为“游仕派”。
邓陵氏之墨:楚墨的邓陵子,此派更多的是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
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个世界,这派又被称为“游侠派”。
相夫氏之墨:齐墨的相夫子,此派是一个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包括起义),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这派被称为“论辩派”。
这就是墨家三派的思想和主张。
在自然观方面,他们对物质,移动和时空关系作了唯物主义解释,摒弃了墨子的天鬼观念,并把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认识论上,他们发扬了墨子重视实践的特点,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狭隘的经验论的错误。
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们提出了"义,利也"的著名论断,突出了利,把它作为标准和基础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范畴。
一、游侠派勤生薄死,艰苦卓绝,殉身赴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风和墨家的基本传统。
战国时局动荡,复杂的政治斗争,使"为知己者死"的侠士成为诸侯、公卿所特别需要的人才,聂政、荆轲之属,一时名扬天下。
顾颉刚曾指出,"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有甚于春秋。
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
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仅存十五卷,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相传做过宋国大夫,曾到过楚、卫、齐等国。
相传早年受孔子的儒家教育,后弃儒学而开创与儒学相对独立的墨家学派,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学派性政治团体,其宗旨是推行墨子的主张。
墨家的政治主张,都是以解救时弊为目的,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宣传天志、明鬼,针对当时流行的命定论,墨家又主张非命。
在真理的原则上,主张经验论。
伦理思想上,墨家的根本观念是义,义的观念来源于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观。
《墨子》确立了三表法作为立论说理的准则,在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体裁虽保留了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具论说文的雏形。
今本《墨子》为汉代刘向所校定,著于《别录》。
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据此。
晋惠帝时,鲁胜曾作《墨辩注》,早已失传,仅存其《叙》。
清以前以明嘉靖唐尧臣刻本为善本。
清乾、嘉年间,《墨子》研究兴起,陆续涌现出许多注释或阐发墨学的著作,有清毕沅的《墨子注》、孙诒让的《墨子^诂》,近人吴毓江的《墨子校注》、梁启超的《墨子学案》、陈柱的《墨学十论》、方授楚的《墨学源流》等。
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
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为什么非攻,确立什么样的准则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达到目的。
哲学思想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第四章墨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墨家的政治思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了解墨子的生平,掌握墨子主要的政治思想即兼爱、尚同、尚贤、非攻、节用等政治主张,并总结墨家思想的独特性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兼爱教学难点:兼爱教学课时:4教学方法:对比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墨子其人及思想综述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我国春秋末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
平民出身,自称是“北方之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曾为宋国大夫,同情“农与工肆之人”。
最初受业于儒家,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特别是“厚葬”、“久丧”(三年之丧)的主张,浪费财物,使民众贫困,办丧事还要花许多时间,既损伤活人的身体,又妨害从事生产。
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其思想宣扬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尊天)、明鬼(事鬼),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尚贤、节用、尚同、非攻为支点。
其思想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墨子本人认为:“凡入国(建立、治理国家),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可见墨子主张治国要从实用观点出发,要“择务而从事”,也就是针对具体国情而为。
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主要来自下层民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因此,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
据《吕氏春秋•上德》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巨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
治国通论思想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出
董仲舒的贡献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 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 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 儒学体系。
汉代经学
经学 由先秦进入汉代,因汉武帝独尊儒术 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经学”, 它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 法的一门学问。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 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涉及 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 道德、哲学、礼仪、教育、文学、艺术、 史学、法律、宗教及民间习俗等等。
第二章 儒家治国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商业繁荣,城镇兴盛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政治: 诸侯争霸战争,各国纷纷改革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阶级:士人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 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 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 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 己的主张。 •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 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 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 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 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墨家的治国理念
墨家的治国理念
墨家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创始人为墨子(Mozi),墨子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观点,包括他的治国理念。
墨子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兼爱(兼济天下):墨子主张“兼爱”和“兼济天下”,即广泛关爱和帮助所有人,不分贵贱、亲疏、敌友。
他认为,通过兼爱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墨子看来,以仁爱之心待人,可以减少争斗与战争,实现天下太平。
2.非攻(非攻之道):墨子反对战争,提倡“非攻之道”。
他认为,战争是破坏社会安宁、伤害人民的行为,因此应该通过仁爱、宽容来取代战争,避免用武力解决纷争。
这一理念强调的是和平与宽容,为后来儒家的和谐思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尚实用:墨子重视实用主义,他认为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应该以实际效果为导向。
在治国理念上,他提倡务实而高效的措施,强调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
4.尚贞操:墨子注重道德伦理,他提倡忠信、守信用、讲究贞操,认为这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他对人们要保持道德操守有着较高的期望。
5.民众幸福为先:墨子主张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的幸福。
他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造福人民,国君应该倾听百姓的需求,通过合理的政策来保障人们的福祉。
墨子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他对和平、仁爱、实用主义的强调,对后来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上,儒家思想最终占据主导地位,而墨子的理念并未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
墨家政治思想
③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非姓 墨翟为“貊狄” 蛮狄”之音转, 名 近代学者胡怀琛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 近代学者胡怀琛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 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 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 是名,而是“貊狄” 蛮狄”之音转, 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 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一)兼爱主张 1.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 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 1.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 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兼爱的含义 是针对“ 而言的, ①“兼”是针对“别”而言的,是“兼以易 反对儒家有差别的亲亲之爱。 别”、反对儒家有差别的亲亲之爱。 兼爱分为感情和利益两个层次。 ②兼爱分为感情和利益两个层次。感情层次 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平等普遍地爱。 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平等普遍地爱。利益层次 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 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 得到利益(主要是指物质利益)。 得到利益(主要是指物质利益)。 ③“兼相爱”的实质就是“交相利”。“有 兼相爱”的实质就是“交相利” 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 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天志 中》)
3.政权的管理形式: 3.政权的管理形式: 政权的管理形式 统一全国的思想。 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 ①统一全国的思想。“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治也”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治也” “上 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推行各级谏议制度。里长→乡长 国君→天子 乡长→国君 ②推行各级谏议制度。里长 乡长 国君 天子 上有过,规谏之。 上有过, “上有过,规谏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 上有过 不能规谏之, 上得而诛罚之。 上得而诛罚之。” 建立各级报告制度。 士之为政, ③建立各级报告制度。 “士之为政,得下之情则 凡闻见善者, 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 、“凡闻见善者,必以 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 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 司法公正制度。 ④司法公正制度。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智慧
观往知来Chinese Cadres Tribune942019.12墨家思想中的治理智慧墨家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主要哲学派别之一,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在治理国家、提高执政者执政能力方面有着独到的智慧,提出了很多开创性内容。
毛泽东认为,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是中国的赫拉克利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全党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墨家“尚贤”“尚同”“量才”“修身”等思想观点对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一、尚贤—坚持民主选拔人才,打造稳定的治理基础尚贤,是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之一。
所谓尚贤就是尊崇并推举贤德的人才治理国家,尚贤既是为政之根本,又是选才用人的重要目标。
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希望治理好国家,可为何几千年来政权更迭之频繁,盛世难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缺乏一支既高效又有才华的治国理政团队。
墨子认为,任人唯亲是战国初期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
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无故富贵”。
(《墨子·尚贤中》)墨子指出,选拔人才治理国家,应该像古时的圣王一样任人唯贤,不偏党父兄,不偏护富贵,不爱宠美色,凡是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凡是不肖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
(同上)他主张尚贤选贤,不辨远近亲疏,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可以让他治国的,就让他治国,可以让他居官的,就让他居官,可以让他治县的,就让他治县,充分实现人尽其才。
同时,墨子主张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通过民主选举出贤能之人,他设定了层层选举的民主制度,天子、三公、诸侯国君、将军、大夫、乡长、里长都是选举产生的,以此让德才兼备并且代表民情、体现民意的人脱颖而出治理国家,这也体现了墨子古朴的民主思想。
借古察今,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尚贤者,政之本也”来阐述选才任人的重要性,他提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其中之一是要看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
治国通论-墨家治国思想
强 本 节 用
1)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的前提
墨子说:“今人固与禽兽、麋鹿、飞鸟、贞虫 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非乐· 上》)
墨子又说“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 强必寒,故不敢怠倦。”“凡天下群百 工……使各从事其所能。”(《节用· 中》)
即在墨子看来,不论是天子还是贱人,不同于 禽兽的根本点,就在于必须从事耕织和听政, 才能生活和生存。这里既触及到了人的本质特 征在于劳动实践活动,又十分清楚地表明:全 社会的人尽管从事的活动类型不同,但都必须 各行其事,各尽其责。
2)节用节葬:社会生活的态度
墨子说: 凡 五 谷 者 , 民 之 所 仰 也 。
君 子 所 以 为 养 也 。
故 民 无 仰 则 君 无 养 ,
民 无 食 则 不 可 事 。
故 食 不 可 不 务 也 ,
地 不 可 不 力 也 ,
用 不 可 不 节 也 。
《七患》
墨子节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节葬。其原话是:“天下 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贫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 治之… …若务三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 也”,“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哉?”(《节 葬· 下》) 即如果实行厚葬久丧不能达到“富贫众寡,安危治乱”的 目 的,就说明它是不仁不义,应该予以阻止之。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盖墨翟,宋之大 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 后。” • 可见,在西汉初年,墨翟的事迹已不能确知。
• 墨子画像及雕像
Page 2
古今名人评墨子
• 国家领导人评墨子
•孙中山: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 “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民 族主义第六讲》
乎!‛(尚同·中)。比较清楚地提出了以法治国与以法
总结评述墨家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提出了和谐、兼爱、非攻、节俭等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约公元前470-约公元前390)创立。
墨子出生在宋国,是一位聪明才智、善于思考的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活动家。
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他反对诸侯之间的战争和争斗,主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实现和平共处。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从兼容并包、无私奉献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人的利益,努力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
墨子提出的兼爱观念被后来的儒家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还反对攻击和战争。
他主张“非攻”原则,认为战争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会导致破坏和伤亡。
他主张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墨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理念,通过说服和劝导,成功地阻止了几场战争的爆发。
墨子还强调节俭与廉洁,他认为人们应该过节俭的生活,以避免浪费和贪婪。
墨子反对奢侈和享乐主义,主张勤俭持家,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兼爱理念成为后来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中国古代社会风气的形成和道德伦理观念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墨子的非攻原则也被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借鉴,成为和平外交和战略思维的重要参考。
墨子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和争议。
他的兼爱观念在实践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无法解决各种纷争和冲突。
墨子的思想也偏离了现实的社会和政治现实,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
总之,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强调和谐、兼爱、非攻、节俭等理念。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儒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思维和行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尽管墨家思想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但它的核心理念依然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墨子也因其对社会和人民的奉献而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伟大人物。
墨家的思想体系
墨家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儒家和道家的名气较大,而墨家相对来说比较默默无闻。
但是,墨家也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人们带来许多启示。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支学派,起源于墨子。
墨子以尚同、慎戒、博爱为宗旨,强调实用主义,反对华丽的礼仪和浪费的行为,主张实行节约和社会福利。
墨家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尊崇经楚、明辨是非、尚同是和、慎戒无为。
尊崇经楚是墨家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他们认为经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人们行事的灵魂,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循。
墨家注重实践,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而思而不学则殆。
他们主张实践中实现学问,注重学以致用。
在明辨是非方面,墨家强调批判精神,认为人类思想必须经过大量的辨证才能达到真理。
他们反对信口开河,认为对于现象、事物、道德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洞见,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尚同是和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这就是墨家所主张的博爱主义。
他们认为: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种族歧视、境界崇拜等现象。
墨家反对战争,主张用爱、智慧和协商来处理矛盾和冲突。
他们认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在于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尊严。
慎戒无为是墨家思想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认为,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慎重考虑。
同时,也不能过于吹嘘自己的成就,要保持谦虚和自律。
他们反对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成就,而主张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们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于小的而日常的努力,而不是大的而虚幻的口号。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信条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神。
他们反对陋习,提倡真实、简朴、实干、节俭的思想,这些思想为传统的农耕社会而言,非常适宜,同时也呼应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节俭环保、务实求真的时代精神。
总之,墨家是一个富有盛名的学派,他们提出的尊崇经楚、明辨是非、尚同是和、慎戒无为等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指导,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墨家主张如何治理国家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一样,救民于水火的“忧患意识”是墨子创立学说的根本出发点,所以墨家学说最终都是立足于治国论上。
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理想出发,墨子提出了“尚同”(主张意见与上级相同)的理想国模式。
而建构理想国的具体方法,一是“尚贤”(推崇贤士),二是“非攻”(反对攻伐)。
西周末年,犬戎族攻陷西周的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王室东迁,地位也因而日益衰落,丧失了领导全国的政治权威。
于是,诸侯争霸,战争连绵,政变频繁,外族入侵,民不聊生,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写照。
针对这种痛苦的社会现实,墨子认为当今之世,政治不统一导致了思想的不统一,人们互相非议责难,导致父子反目,君臣相欺,人有余力而不帮助别人,有余财而不分给别人,有学问而不教别人,天下因此而乱。
墨子针对混乱的社会现实,提出解决之道——“尚同”。
他说:“既然天下混乱的原因是政治混乱,那么解决的方法就是选择贤士为天子,重建政治的权威。
百姓无论听到好或不好的事情,都必须向上级报告。
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都要认为是对;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必须认为是错。
”从而形成全国由上而下的统一意志,社会上的分歧、争执、混乱、战争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全国的百姓、官吏将自己的思想与天子一致化,绝对服从天子,也是“尚同”的基本含义。
这种由贤人统治,士人、百姓对上层都没有异议的社会,就是墨子心目中的理想国。
在墨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中,“尚贤”是“尚同”的自然延伸。
天下百姓的思想要与天子相同,故此,天子必须从贤士中推选出来,否则难以确保天子的思想是否合乎天志。
天子建立遍布全国的分层控制网络,但他所选的人也应当是贤良而有能力的人。
只有贤士治国,这样才能使民众的意见与天子及天相同。
所以墨子说:“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意思是说“尚贤”是影响政治优劣的根本元素。
在墨子的学说中,贤士的标准非常明确,即“厚乎德性”(即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辩乎言谈”(即能言善辩)和“博乎道术”(有渊博的知识与技能)。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及现代启示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及现代启示目录1. 墨家思想简介 (2)1.1 墨子个人简介与生平 (2)1.2 墨家学派背景与发展 (3)1.3 墨家核心哲学观点概览 (5)2.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 (6)2.1 和谐与秩序 (7)2.1.1 非攻与防御 (8)2.1.2 厚生设计与社区福祉 (10)2.1.3 爱的无私与对等 (11)2.2 智能与人文 (12)2.2.1 反对浪费与注重实施效率 (14)2.2.2 重视人才培养与教育公平性 (15)2.3 法治与德治 (16)2.3.1 依天行法和“知其所止” (17)2.3.2 仁德的实践与法制的和谐共存 (18)3. 现代启示的理论与实践 (20)3.1 和谐社会构建 (21)3.1.1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和谐治理中的应用 (22)3.1.2 当代社会平衡的社会关系调整 (23)3.2 环境治理的理念 (25)3.2.1 墨家“天兼相爱”与生态保护 (25)3.2.2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7)3.3 公平正义与人民福利 (27)3.3.1 墨家治理理论对现代社会公正实现的启示 (29)3.3.2 政府与公民社会在维护福利上的角色与责任 (30)1. 墨家思想简介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哲学流派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
其核心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原则,旨在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社会秩序和人类福祉的最大化。
墨家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墨家治理观是其在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体现,主张君主应当以仁义为本,实行德治而非暴力统治。
君主应当关爱民众,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不是通过征服和战争来扩张领土和权力。
墨家还提倡节约用度,反对奢侈浪费,以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墨家思想中的治理观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强调了仁政和德治的重要性,提醒现代政府应当关注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建设服务型政府。
墨家思想与中国政治
墨家思想与中国政治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里,中国文化却奏起辉煌的乐章,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墨家学说便是其中一朵绚烂的奇葩。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建设,需要吸纳西方和本民族已有的思想资源。
先秦诸子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无疑该特别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儒、墨、道、法四家中,墨家又尤其不可忽略。
墨家的”兼爱”“非攻”“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
孔子将”爱人”含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改造成了”忠恕”含义的”仁”;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则又抽去了宗法等级制内容,因为庶人也是可以被举为天子的,等级制的界限已被打破了。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更是对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来,儒家不兼爱的”仁”,不能算是”仁”。
墨家讲”兼爱”(也即”义”),以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的无血缘等差的爱为价值原则,在先秦影响极大,所谓”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
汉以后似乎突然中绝,其实并非如此,只是转入到了民间,成为民间社会的价值观之一。
”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语,就是众人通晓的对”兼爱”说的解释。
在历史演义、话本小说这些俗文学作品中,这种价值原则也有充分的表现,例如《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水浒传》的”聚义厅”,核心就是一个”义”字。
”义”和”忠”、”孝”结合在一起,构成民间社会最一般的价值体系。
这样的”义”显然不利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也不能适应小农业文明以家庭为核心的经济和伦理形式,所以被社会主舞台忽略和排挤。
明清以降,受西方科技文明的冲击,《墨子》中有关科技内容的”墨经”部份受到重视。
俞樾曾说到:”近世西学中,光学重学,或言皆出于墨子。
然则其‘备梯’、‘备突’、‘备穴’诸法,或即泰西机器之权舆乎。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兼爱公利
墨子思想代表了贵族世袭制度井田制度瓦解以 后,下层民间社会从下层知识分子到农民手工 业者以及流民盗匪阶层的社会政治理想。一句 话,是贱民意识的空前集中体现。 首先、《先秦诸子中,墨子是最同情贱人的。 孔子将贱人视为小人,瞧不起体力劳动者,小 人在《论语》中20余次,都是贬义。“贱人” 在墨子出现10余次,没有一次是贬义的,相反 作者极力为贱人辩护。民有三苦“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2)公利:但墨子不是狭隘功利主义, 他说的利是公利。台湾宋淑萍“墨子所重 视的利是天下之利,是公利,为了公利, 私利可以牺牲” (3)互利:交相利的起点是保障每个人 的“生利”,即生存的权利。“衣食者, 人之生利也”(节葬下)。认为“饥者不 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 上),是人民三大巨患。
交相利的基础是珍惜财物。凡财物应尽其 用不要浪费。 (4)墨子重利,是“贱人”固有特征。 齐思和“儒家之讳言利,即今人之所谓 ‘不打算盘’,‘不计较’之态度,墨子 好眼力既善于打算盘,善于计较之态度也。 由此两种态度,亦足证儒墨两家所代表之 社会阶级之不一。儒家思想根本为贵族之 政治哲学。
(二)功利主义的博爱观:
1、墨子兼爱的特点: 第一、投桃报李的功利博爱观:“即欲人之爱利 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胡爱利 人之亲,然后人之报我爱利吾亲乎,投我以桃,报之以 李,此即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兼爱下) 小生产者的交换关系扩大化。“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 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亲事上)“今天下 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为贤之道奈何?曰有力者 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儒家的爱是超功利的、无条件的,墨家的爱是现实的有 条件的。不是出自内心的仁,而是外在互利的“义”。 儒家的仁爱是人的本质与目的,墨家爱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印度、阿拉伯说(胡怀琛、金祖同)
Page 10
• 墨子的生卒年
1、孙诒让 约公元前468-前378年 墨子享年90岁 2、梁启超 约公元前468-前384年 墨子享年84岁 3、任继愈 约公元前480-前420年 墨子享年60岁 4、孙以楷 约公元前470-前381年 墨子享年89岁 5、新版《辞海》 约公元前468-前376年 墨子享年92岁
• 墨子曾经学习儒家学说,但认为儒家诸多礼节要求过于繁
琐,许多观点在实际中实行起来太困难,于是针对儒家思
想,提出了自己思想体系。 • 战国时墨学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显学”。 “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 显学篇》)。墨学在中 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
•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
Page 11
• 墨子:自称贱人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 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 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 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 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
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 以祭上帝鬼神, 岂曰
‘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
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Page 12
• 墨子工匠出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劳动人民
并为劳动人民奔走呼喊的思想家。他自幼聪慧好学、 智力过人。由于出身低微,他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 苦志的作风。 • 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 民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圣”。他创立的 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庄子:墨子真天下之好也……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庄子· 天下篇》 • 荀子:墨子诚行,则天下尚俭。《荀子· 富国》 • 韩非子: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 至,墨翟也。 《韩非子· 显学篇》
Page 7
• 古代典籍中的墨子
• 吕不韦:孔丘、墨翟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是以
成显名也。
墨家治国思想简介
• 一、墨子生平
• 墨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生卒年月应在(前 468-前387年)应是鲁国人。也有人说为宋国人。 《史记》上记载的较少。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盖墨翟,宋之大 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 后。” • 可见,在西汉初年,墨翟的事迹已不能确知。
说法二:墨子并非姓墨,只是学派的称呼
(见清· 江瑔《读子卮言》) 说法三:墨子因受过墨刑,故称之为墨。 (见民国学者钱穆《墨子》) 说法四:墨子之姓,与绳墨有关。 说法五:墨子之姓,与面黑有关。 说法六:墨子之姓,与衣黑有关。
Page 9
• 墨子的籍贯
一、宋国说(司马迁、葛洪) 二、楚国说(毕沅、武亿) 三、鲁国说(高诱、孙诒让)
Page 3
• 名人评墨
•郭沫若:孔子为儒家的圣人,墨子为墨家的圣人,一样看待。 自儒术独尊之后,几乎无人相信墨子可以和孔子比肩同称圣人; 但在先秦,确是儒、墨并称。 《郭沫若全集》 •章太炎: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窥视。 《太炎文集》 •蔡元培:墨学中断使中国科学不得发达。 《学术论著》 •鲁迅: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儒者,柔也,当然不 会危险的。惟侠老实,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为终极 的目的。 《鲁迅全集》
Page 4
• 名人评墨
•胡适:《墨子》的《经上· 下》、《经说上· 下》、《大取》、 《小取》六篇,从鲁胜以后,几乎无人研究。到了近几十年中, 有些人懂得几何算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有几何算学的道理。 后来有些人懂得光学力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又有光学力学
的道理。到了今日,这几篇两千年没人过问的书,竟成中国古
• 墨子画像及雕像
Page 2
古今名人评墨子
• 国家领导人评墨子
•孙中山: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 “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民 族主义第六讲》
•毛泽东: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 孔子高明的圣人。《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 •迟浩田:墨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 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墨子兵书· 序》
代的第一部奇书了。 《中国哲学史大纲》 • 冯友兰:墨子创立的学派名为墨家。在古代,墨子与孔子享 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孔学。 《中国哲学简史》
得弘扬的墨学》
Page 5
• 名人评墨
•季羡林: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的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节用、节葬等思想具有重要 的时代价值。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工程等 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民疾苦, 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1992
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 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 消失,成为绝学。
• 墨子思想在历史中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先秦的“显学”地位
《韩非子· 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
墨之所至,墨翟也。” 《孟子· 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 不归杨则归墨。” 《吕氏春秋· 有度》:“孔墨之弟子属充满天下。”
年6月7日与中国墨子学会负责人谈话记录
•(美)李绍昆:如果说在中国哲学家中,孔子是伦理学领域首屈 一指的人物,那么在科学哲学领域最伟大的大师的桂冠应归于 墨子。 《墨子论时间与空间》
Page 6
• 古代典籍中的墨子
• 尸佼:墨子贵兼,孔子贵公。 《尸子· 广泽》 • 孟子: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 尽心章句上》
《吕氏春秋》
《新语· 思务》
• 陆贾:墨子之门多勇士。
• 刘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 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淮南子· 泰族训》 • 司马谈:强本节用,则人给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 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史记· 太史公序》
Page 8
• 墨子的姓名
说法一:墨子并非姓墨,而是姓翟。 (见元· 伊世珍《琅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