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笔记小说的文献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笔记小说的文献价值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幾撰《史通》,以“小说入史”,反映了当时人对小说史料价值的判定。晚唐五代人高彦林为《阙史》作序云:“故自武德贞观而后,吮笔为小说、小录、稗史、野史、杂录、杂纪者,多矣。贞元、大历已前,捃拾无遗事,大中、咸通而下,或有可以为夸尚者,资谈笑者,垂训诫者,惜乎不书于方册,辄从而记之,其雅登于太史氏者,不复载录。”所谓唐宋而后,作者弥繁。宋以后,私人著述多为笔记形式,后人汇编的笔记小说类丛书只择要大观而无法广记无余。
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贞元是唐德宗年号,大历是唐代宗年号,大中是唐宣宗年号,咸通是唐懿宗年号,分别指明唐初、唐中后期和唐晚期的时代,小说笔记的特点及变化。
宋人认识到笔记小说的价值,故汇编前朝历代笔记小说而成五百卷本《太平广记》(李昉等),成为与《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玉海》等齐名的大型类书。明人胡应麟把小说分成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志怪类和传奇类与今天意义上的小说有渊源关系,杂录类、丛谈类和辨订类应属于笔记范畴,箴规类虽然要旨在做人的规范,从广义上讲也可归入笔记类。清人将笔记与小说合而编辑,有《笔记小说大观》、《唐人小说》、《宋人小说》等。
正因古代小说和笔记在体例、题材上常有重叠或交叉,很多笔记类的著述被列入小说类,但小说类又未能涵盖全部笔记。大量笔记类著述亦散见于史部和子部的各子目中。仅以书名举例,《隋书·经籍志》史部中:杂史类如裴矩《隋开业平陈记》;霸史类如段国《吐谷浑记》、旧事篇类如宇文恺《东宫典记》;仪注篇类如周迁《古今舆服杂事》;杂传类如干宝《搜神记》;地理类如释昙宗《京师寺塔记》;子部中:杂家类如沈约《袖中记》、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中:杂传类如侯君素《旌异记》;地理类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历代故事类如王方庆《公卿故事》。《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中:杂史类如刘肃《大唐新语》、李肇《唐国史补》;故事类如裴矩《邺都故事》;职官类如韦述《御史台记》;杂传记类如张鷟《朝野佥载》、封演《封氏闻见记》;仪注类韦叔夏《五礼要记》;地理类韦述《两京新记》;子部中:杂家类如王方庆《续世说新书》;农家类如李邕《金谷园记》;兵书类如李德裕《西南备边录》;
杂艺术类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史·艺文志》史部中:别史类如刘肃《唐新语》;故事类如李德裕《次柳氏旧闻》、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传记类如陈鸿《东城老父传》、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记》、李清臣《重修都城记》、地理类如余知古《渚宫故事》、王正伦《古今洛城事类》、霸史类如董淳《后蜀孟氏记事》;子部中:杂家类如沈约《袖中记》、杜佑《理道要诀》、董淳《后蜀孟氏记事》、杂艺术类如姚最《续画品》;集部中:文史类如司马光《诗话》,不胜枚举。
笔记小说逐渐分流,文人笔记更注重专题性和记实性,而小说由志怪到传奇,又与商人市民等民众所易于接受的说话、俗讲等结合,演义的成分已超过实证性,逐渐向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