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监控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监控系统1 概述“煤矿井下人员实时定位监控系统”,由南京北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TopMap GIS系统开发,实现了基于电子地图的煤矿井下人员实时监控。
主要功能包括:煤矿巷道电子地图浏览、区域人数分析、基站区域人员报表、地图报警、人员定位、人员实时轨迹监控、人员历史轨迹回放、人员巷道最佳路径分析等功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井下人员定位和监控功能,并提供了人员逃生的最佳路径分析,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
2 系统功能2.1 地图浏览功能本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地图,其界面见图(图1),用户可以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平移、漫游、导航浏览操作。
2.2 GIS出图功能系统具有实时出图的功能,可以把当前地图保存为JPE、BMP格式的彩色图片。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保存当前图片到自定义路径。
这样就可以把地图打印出来,供相关部门参考使用。
2.3 地图备份还原功能地图的导入功能是为了方便用户把更新修改好的地图导入到数据库里。
点击,出现对话框,选择正确的地图文件夹“GISMap”目录下的地图主文件”Map.TGF”,点击“打开”按钮,成功导入后,系统自动退出,再重新启动系统就使用了刚刚导入的地图了。
地图导出功能是为了方便用户将数据库里的地图导出到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上。
点击,选择保存路径,点击“确定”按钮,出现提示,表示地图成功导出到目标路径下,其文件夹名称为“GISMap”。
这样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对地图进行实时更新编辑。
保存好了地图之后,系统会自动对地图进行备份。
为了保证地图数据的安全性,当地图丢失或错误时,就可使用“地图还原”功能,如图。
还原地图之后,会自动退出系统。
再重新进入系统,就可以使用新的地图了。
2.4 区域人数显示系统为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数量和分布,并能够配置实时监控的间隔。
每刷新一次,列表和地图区域上的人员数据就得到一次更新,如下图。
双击列表里某一区域,对应地图上的区域就能以(黄--红)颜色变换的方式闪烁显示。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系统设计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
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
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二篇)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大意义,下面由___新云鹏专业生产制造研发销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生产厂家来给大家接单介绍一下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系统简述KJ271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由___新云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与___科技大学合作,运用高科技手段共同开发研制。
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波技术,该技术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0.18uM的微波芯片技术,使产品的性能和原来的微波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极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KJ271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范本)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KJ271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KJ271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井下信息发布、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___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系统基本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系统应由主机、传输接口、传输分站、读卡器、识别卡、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在井下主要巷道、交叉道口、必经之路等重要位置___无线监测读卡器,下井人员携带识别卡,识别卡能发射信号,当识别卡在接收器一定范围内时,监测读卡器接收到识别卡发出的信号,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把信号发送到传输分站转成光或电信号传送至地面,地面通过传输接口把信号进行转换,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先进的定位、跟踪和管理技术,实现对井下人员位置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它可以帮助煤矿管理人员有效地管理和保护井下人员的安全,提高矿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应急救援能力。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定位装置、数据传输设备和监控管理平台。
定位装置是安装在煤矿工人身上的设备,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网络等技术,实时获取工人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数据传输设备中。
数据传输设备是负责接收、存储和传输矿工位置信息的设备,它可以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定位装置建立连接,将数据传输到位于地面的监控管理平台中。
监控管理平台是位于地面的一个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和显示矿工的定位信息。
通过该平台,煤矿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矿工的位置、运动轨迹以及工作状态等信息,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
其次,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实时定位和跟踪: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煤矿工人的位置信息,并将其在监控管理平台上显示。
煤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看监控界面来了解工人的实时位置、运动轨迹等信息。
2. 紧急求救功能:煤矿工人可以在遇到危险或需要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定位装置上的紧急求救按钮发送求救信号。
系统会立即将求救信息传输到监控管理平台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区域管理功能:系统可以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多个不同的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进行管理和监控。
当工人进入或离开某个区域时,系统会及时提醒相关人员。
4. 巡检管理功能:系统可以对煤矿内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检管理。
当工人进入巡检区域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并生成巡检报告,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5. 气体检测功能:系统可以与气体检测设备进行联动,当检测到有害气体时,系统会立即通过监控管理平台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除了以上功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煤矿行业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煤矿工作环境特殊,环境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不堪设想。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煤矿安全问题的现状与难点煤矿行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产业之一。
尽管煤矿企业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
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24起,死亡人数44人。
尽管数据已明显下降,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通风不良,氧气不足,添加可燃气体,各种工具和机器噪音等因素都增加了煤矿事故的风险。
若发生事故,在井下空间较小,救援人员难以进行定位和营救,导致过多的伤亡。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原理为解决上述难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运而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通过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和追踪,以达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一)技术原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一般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利用信号处理算法,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定位和追踪。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号传输距离的问题,适应了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工作条件,为井下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系统组成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基站、标签、数据处理系统和软件平台等部分组成。
标签是佩戴在矿工身上的设备,它可以实时感知运动轨迹、体温和环境温度等基本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基站。
基站是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接收和处理标签上传的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系统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主要部分,它通过算法和模型分析,可以实现准确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
软件平台是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可以随时了解煤矿井下人员运动轨迹和工作状态,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效果水平。
具体来说,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一)实现安全监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井下工人的实时监测和追踪,发现违章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论
目前大 多数井下人 员定位 系统采用 的是一 种较先 进 的R FI D发射识 别技术 , 该技 术在井下人员定位 系统 中应 用 可靠 , 解决人员跟踪 问题 。并与其他多项 自动识 别技 术
进 行 了对 比分 析 , FD技 术 具 有 元 接 触 、 离 远 、 RI 距 同时 可
煤矿 的现代 化管理 和煤矿 的安全生产 是煤炭行 业举 足轻重 的大事 , 管理和安全 方面 , 的管理便成 了一个 在 人
于 工 业 自动 化 、 业 自动 化 、 通 运 输 控 制 管 理 等 众 多 领 商 交
域, 例如 交通监控 系 统 、 高速 公路 自动收 费系统 、 品管 物 理、 流水线生产 自动化 、 门禁 系统 、 金融交易 、 仓储管理 、 畜
通讯传送到监控计算 机 , 由主机完 成对数据的分析 、 理 、 处
煤 矿 井 下 人 员 定 位 系统 概 论
张 文 矿
( 山西 省 煤 炭 高 新 技 术 总 公 司 , 山西 太 原 0 0 0 3 0 6J
要 实现这两个条件 , 系统必须完成下 面的两个部分 本
工 作 : 识 卡 和 检 测 站 的 硬 件 选 型 设 计 ; 算 机 和 检 测 站 标 计
的串行通讯 网络建立及计 算机数据库软件的编制 。 系统在
地面调试后 , 要安 装到煤 矿井下特 殊环境 中 , 保证正 常运 行 达到实际效果也是很重要 的 , 许多技术指标需要 在应用 中调整 完善 。因此系统设计 主要有 三方面的内容 : 网络硬 件系统 的选 型设计 ; 主要 完成无线 数传 、 检测 站与计算 机 间的数 据通 讯。监控软件 的设计 ; 主要完成计算 机对人员 信 息所 进行 的存储 、 显示和跟踪 。 第三是 系统 的现场实施 、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三篇)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工业实际需要,重点进行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与企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
为此,我们在总结射频识别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煤矿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动态目标识别器及本质安全型标识卡,开发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上述管理系统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该系统产品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安全运行、网络数据通信、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信号转换接口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必将有力地推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简介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煤业等井下和隧道作业。
该系统标签可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跟踪器和跟踪监测站。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领域,矿工的生命安全一直是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为了确保矿工的安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这一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矿工提供即时定位和监控,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矿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
一、定位技术的应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依赖于先进的定位技术,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其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无线定位技术。
该技术利用传感器与个人佩戴的定位设备进行交互,通过测量位置信息来确定矿工的准确位置。
在煤矿井下环境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关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使用了多个无线传感器,并在井下布设了信号中继器。
这样,即使在井下环境复杂的情况下,系统也能保持稳定的信号传输。
二、监控系统的功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不仅提供矿工的位置信息,还能实现实时监控矿工的状态和工作情况。
通过监控系统,监控人员可以随时了解矿工的活动轨迹和工作环境,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此外,系统还能对矿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进行监控。
通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安排合理的休息,可以减少矿工的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三、系统的优势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具有许多优势,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矿工的位置。
在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提供矿工的准确位置信息,以便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其次,系统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收集和分析矿工的工作数据,可以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一步提高煤矿的安全性。
最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安全设备进行联动。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矿工进入危险区域时,可以自动触发报警装置,提醒矿工注意安全。
四、展望未来虽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有一些挑战需要面对。
首先,系统的成本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在煤矿中的普及和应用。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一、背景介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用于实时了解井下作业人员位置并保证其安全的系统。
该系统对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降低煤矿事故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非常重要。
二、技术要求:1.定位准确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能够准确显示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
误差应控制在1米以内。
2.实时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实时性,能够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进行实时更新,并及时向工作人员提供位置信息。
3.稳定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在恶劣的井下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保持良好的数据传输和定位功能。
4.抗干扰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有干扰源存在的情况下保证正常工作。
5.安全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保护井下作业人员的个人隐私,确保个人信息不被第三方获取和篡改。
6.数据传输保密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数据传输保密性,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和解密功能,防止数据信息被第三方获取和篡改。
7.电源稳定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能够在井下环境中长时间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8.报警功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报警功能,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相关工作人员发送报警信息,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9.兼容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兼容性,在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联合使用时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10.可靠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情况下保持正常工作,并能够在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和恢复。
11.系统可管理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系统可管理性,能够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管理和维护,并能够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问题排查。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煤矿井下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在矿井中工作也是极其危险的。
事故很容易发生,矿工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迷失方向。
这就需要一种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来确保矿工的安全。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局部无线信号(RFID)技术实现矿工位置跟踪的技术。
它通常由矿工佩戴的一个传感器和一个数据处理器组成。
传感器将矿工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数据处理器中,数据处理器生成矿工位置和地图信息。
这种系统可以用于监测矿工的位置和活动。
矿工佩戴的传感器将能够跟踪他们的位置并将该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室。
这个控制室可以随时跟踪每个矿工的位置并做出必要的调度决策。
在矿井通风系统故障或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指示矿工快速撤离矿井,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煤矿井下定位系统还可以被用于确保矿区和矿井的安全。
该系统可以跟踪每个矿工的位置,并确保他们遵守安全规定。
如果矿工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或不正确地穿戴安全设备,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
工作人员操作废弃迷你摄像头,用于监视矿工的活动,以帮助追踪任何可能的问题。
使用这种系统还可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通过收集矿工数据和产量数据,管理人员可以确定矿区的运转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任何调整。
此外,该系统也可以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情况,以帮助管理人员计划有效的维护计划。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
在过去的几年中,它们已经实现了更多的功能。
例如,可以将系统与传感技术集成,以便矿工的健康状况也能被监测。
系统可以被作为趋势技术,来处理煤矿中的一些不同方面的信息。
总的来说,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为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监控煤矿的生产和设备使用情况。
尽管存在一些技术和实施难题,但这一定位系统有着广泛的潜力,可以大大提升煤矿的安全和生产能力。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不断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经成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技术条件、应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的系统。
它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设备包括基站、标签、接收器等,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条件1、定位精度: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要求高,一般要求在5米以内。
2、实时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保证实时性,能够及时获取人员位置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3、可靠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的煤矿环境中正常运行并稳定工作。
4、安全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高安全性,能够保护煤矿井下人员的隐私和安全。
5、可扩展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煤矿生产的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1、人员定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地获取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事故预防: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煤矿井下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煤矿管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煤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煤矿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煤矿生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煤矿生产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精度。
四、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技术创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煤矿井下人员位置并实时反馈的技术。
随着矿业的发展和安全意识的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逐渐成为煤矿安全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切实保障煤矿安全,确保煤矿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通用技术条件》)。
一、背景与意义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煤矿行业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行业,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煤矿震动、瓦斯爆炸、矿井塌陷、设备故障等等,这些都可能危及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成为煤矿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通过科技手段来增强煤矿安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运而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监测井下人员位置,以实现井下人员的实时监测和及时救援。
这是目前国际上认为最有效的一种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方法。
因此,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行业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技术指标《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满足的技术指标,包括系统稳定性、监测定位精度、通讯传输及数据处理、应急救援反应时间等。
其中,定位精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测量精度能力。
模块化设计、数据传输速度、实时响应等都是系统性能所必须关注的内容。
三、技术流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常由井下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以及应急响应系统组成。
下面介绍一下系统的具体技术流程:1. 井下传感器:井下传感器一般采用超声波或者无线电波等技术进行位置检测和信息采集。
传感器需要固定在井下的房柱、拉杆等固定设施上,以便收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主要是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环境数据等进行采集并上传到井口的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
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速度、可靠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等。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随着煤矿生产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保障设备,可以对井下人员进行实时定位,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通用技术条件。
一、系统组成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定位器:安装在人员身上,用于实时采集人员位置信息。
2、定位基站:安装在井下,用于接收定位器发送的位置信息,并进行处理。
3、数据中心:用于接收定位基站发送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技术要求1、定位器技术要求(1)精度要求:定位器精度应达到井下空间的精度要求,误差不应超过1米。
(2)抗干扰能力:定位器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井下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3)稳定性要求:定位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4)通信要求:定位器应具有稳定的无线通信能力,能够与定位基站进行正常通信。
2、定位基站技术要求(1)抗干扰能力:定位基站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井下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2)稳定性要求:定位基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3)通信要求:定位基站应具有稳定的无线通信能力,能够与数据中心和定位器进行正常通信。
(4)定位算法:定位基站应具有高效准确的定位算法,能够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
3、数据中心技术要求(1)数据处理能力:数据中心应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大量的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数据存储能力:数据中心应具有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够存储大量的定位数据。
(3)数据通信能力:数据中心应具有稳定的通信能力,能够与定位基站进行正常通信。
三、安全要求1、电磁兼容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符合电磁兼容性的相关标准,能够在井下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2、防爆要求: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符合防爆要求,能够在井下爆炸环境下正常工作。
3、可靠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煤与岩石突出、坍塌等,这些都给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设计一套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概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实现对人员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系统组成1. 人员定位设备:为井下作业人员佩戴的定位设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与地面监控中心的实时通讯,并能够自动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安装在矿井各个关键位置,用于接收和发送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由监控人员操作的中心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处理和显示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发出指令。
4.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人员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回放、报警处理等功能。
三、系统工作原理1. 人员定位设备通过与基站设备的通讯,实时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接收到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及时显示人员的位置信息。
4. 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地面监控中心对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指令。
5.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并进行报警处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系统特点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历史轨迹回放: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方便管理人员进行事故分析和处理。
3. 报警处理:系统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处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是为了确保矿工的安全,提高矿井生产效率而开发的一种技术。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准确地追踪和监测矿工的位置和状态。
本文将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原理、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原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软件算法实现。
系统包括若干个定位节点、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管理平台。
定位节点负责采集和传输矿工的位置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矿工的生理参数和行为状态,数据传输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系统的核心是定位节点,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与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定位节点可以通过无线信号和射频识别技术实时获取并跟踪矿工的位置信息。
每个定位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和配置。
当矿工进入到一个定位节点的范围内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记录矿工的位置信息。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矿工的生理参数和行为状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给管理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
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显示在人员定位监控界面上。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功能1. 实时定位:通过定位节点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和记录矿工的位置信息。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矿工的位置,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管理和调度。
2. 人员跟踪:系统可以对矿工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测,并记录下矿工的历史轨迹。
在突发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找到矿工的位置,提高救援效率。
3. 人员管理:系统可以对矿工进行身份管理,包括矿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状态和权限管理等。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对矿工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
4. 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对矿工的生理参数和行为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矿工的异常情况。
当矿工出现意外情况或身体不适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并自动通知管理人员。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3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一、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分地面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部分—人员信息采集处理中心,也称监控主站。
主要以通讯接口、专用人员监测管理软件和监控主机、打印机、监视器等组成。
井下部分以人员定位分站作为井下人员编码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
它可连接防爆兼本安电源、低频发射天线和高频接收天线。
井上井下是通过一根二芯矿用信号电缆相连,完成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之间的双向实时通讯任务。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系统人员定位分站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人员随身携带的标识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后(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即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信息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分站接收处理后,提取出目标识别码经数据通信网络送至地面监控计算机,完成矿井人员自动跟踪定位管理。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功能(一)人员检测功能随时通过无线检测人员携带卡的编码信息。
(二)传输信息功能所有人员跟踪定位分站传送的人员编码数据,只用一根二芯传输电缆来完成。
井下分站设备与地面监控主机之间信息的传输,由地面主机的通讯传输接口、传输电缆以及井下分站等组成信息传输系统,完成井下与地面信息双向实时通讯并设有光电隔离安全栅作为井下井上的安全隔离。
(三)系统数据处理功能(1)显示功能通过主机的crt可显示下列内容:人员跟踪定位信息滚动显示;召唤查询显示人员检测信息和考勤信息;以模拟图形方式显示矿井人员跟踪定位信息.(2)打印功能打印人员录入基础数据;打印人员考勤报表。
打印任意日期人员定位信息。
(3)存储记录功能被检测的所有人员编码数据位置信息等,按不低于____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存储。
(4)设置和修改分站及人员基础数据按指令提示菜单选择相应的操作,即可随时定义设置井下人员分站点的名称、地点,录入和修改人员信息并将数据库中。
(5)组网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组建局域网或直接连入企业局域网,远程联网共享人员检测信息。
浅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摘要:由于煤矿安全的事故比较频发,而且在营救井下人员的时候比较困难,为了有效地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注重开发煤矿井下人员的定位系统,这样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根据定位系统找出人员的位置。
本文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定位系统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分析了煤矿井下人员的定位系统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现状;发展引言:由于煤矿事故发生得较为频繁,使得人们对煤矿的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之所以会发生较多的煤矿安全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在井下工作的人员无法及时地和井上的管理人员进行联系,这样就会很难及时地了解到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从而无法将救援的效率提高上来。
因此,为了确保井下救援工作的高效运作,让管理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开发出更加实用的定位系统。
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现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利用通信技术以及无线电通信技术,再和数据通信以及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进行融合,从而有效地进行人员救助的工作。
目前煤矿井下定位系统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以下几点内容具体阐述了定位系统的种类。
(一)Wifi定位系统Wifi定位系统具有较多的优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Wifi系统的无线电波所覆盖的范围比较广,定位系统的半径能够达到一百米。
此外,Wifi手机的无线通信功能也非常高,即便是在一个很喧哗的环境中也能够将其过滤的功能发挥出来。
其次,该定位系统的传输速度也比较快,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以及个人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工作的效率也较高[1]。
其次,Wifi定位系统能够运用井下的以太网络去构建相应的基站,还可以将无线网络覆盖到井下巷道,这样利于手机以及固定电话就可以实现通讯,从而有效地进行井上以及井下的信息反馈,让生产调度以及救援工作都有更好的参考依据。
(二)地理信息定位系统地理信息定位系统是借助计算机来实现定位的一种工具,可以分析以及构图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存在的事物,通过使用GIS技术生成一种较为独特的平面效果,地理信息定位将地理分析功能以及数据库操作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能够在煤矿井下救援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矿井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功能
矿井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功能
1、全矿井、全覆盖、全员实施精准定位及无线寻呼系统;
2、实时的人员定位、跟踪、区域人员分布数量统计;
3、双向寻呼:包括地面对井下人员的无线寻呼、井下人员对地面的无线呼救、定短信通知井下人员避灾路线;
4、定位精度高:定位精度可达±10米以内,同时具有大范围和高精度的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大能达到±2);
5、高速运动目标识别:在煤矿井下可同时对200张以80km/h运动的识别卡进行识别;
6、识别卡小巧,便于携带,防水防尘,防护等级IP54;
7、无线移动瓦斯监测:人员随身携带无线瓦检仪,无论走到哪里,当前的位置信息和相应的瓦斯数据可以自动实时上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
8、考勤统计与报表查询:包括下井人员总数、下井时间、升井时间、下井次数、各个区域停留时间、员工及部门考勤日报和月报、部门时点查询等等;
9、井口验卡:井口安装KJ133验卡系统及手持验卡器,检验卡工作是否正常,检查不带卡、多带卡、带错卡情况;
10、网络化人员信息管理:井下人员信息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同时通过网络传送到矿领导、各部门办公室,也可以继续上传到矿物局及其他各级监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11、光纤/电缆混合网络:配置灵活方便,传输带宽大(9600bps以上,最高可达2Mbps),系统容量高,保证信息的实时有效传输。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1].01000字设计任务针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时的安全管理问题,设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设计方案1.系统概述该系统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能够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和管理。
系统由标签、读写器、服务器等硬件组成,同时也包括了基于Web的管理端和移动客户端。
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跟踪定位作业人员,包括作业人员的位置、状态、作业任务、出入井压状况等信息;(2)管理端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作业人员运行轨迹、在井下的位置、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等;(3)移动客户端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4)应急预警功能和应急预案,实现在井下人员安全遇到危险时的应急处理。
2.系统硬件(1)标签:选用低功耗主动RFID标签,尺寸较小,佩戴舒适,可以在极低的电量下长期运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具备机械防护、防水、防爆等功能。
(2)读写器:选用射频读写器,能够接收标签频率,识别标签ID、位置,以及读取标签状态。
(3)服务器:实时接收读写器发送的位置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生成运行轨迹、作业任务情况等报表。
3.系统软件(1)管理端:基于Web浏览器,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人员位置、安全状态、作业情况等。
(2)移动客户端:基于移动设备,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
(3)系统应用:对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位置信息、作业任务等管理功能实现。
4.系统流程(1)标签读写过程:当作业人员进入井下范围后,读写器将接收到标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读取标签ID,判断是否在已经注册的标签列表中,如果在则记录该标签的位置、时间、状态等信息。
(2)数据传输与处理过程:读写器会将井下作业人员标签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将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定位算法,对井下作业人员在井下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以并运行状态、工作状态等其他信息一同存储到服务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系统设计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
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
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3.2系统设计依据(1)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2)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3)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系统标准(建议)稿》1.4系统功能及特点1.4.1系统功能:20项卓越的功能特点,源自第三代BEST-RFID在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卓越性能发挥,确保了上海聚来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与前两代系统相比较,堪称一个划时代的完善产品。
1、精确时间定位整套系统控制流和数据流不用轮巡,上百读头数据刷新以毫秒来计算,在定位传感器(2-512个)网络有效覆盖范围内,上位机软件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即时读取和上传人员位置信息,没有时间延时,真正做到定位时间精确到秒。
2、精确空间定位:在读头有效识别距离间隔下,卡片在各读头间可实现精确区域定位。
在读头依次排列下,读头间隔为最小定位精度,读头间隔10-2000米以上可调。
3、整体系统任一读头都能有效识别方向:每个读头和卡片都有方向识别信息,整套系统内的任一读头都有判别卡片多方向性运动的能力,在三、四、五、六以上多分支巷道处,各分支单一读头,就能准确判断方向,成倍降低安装成本。
4、卡片标签低电压报警。
卡片电池使用时间可达五年以上,在长期使用后,电池将要耗尽时,可自动提示更换卡片电池,这一重要功能,根本杜绝了SUPER-RFID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大量出现坏卡(缺电),而因其系统本身没有自检功能,造成的用户还要重复投入相当的人力和设备进行考勤和卡片管理,使定位系统形同虚设的现象。
BEST-RFID出现低电压提示后,电池仍能正常使用一月以上。
5、系统杜绝第二代RFID产品不可避免的乱码现象,确保数据和卡片识别真正万无一失:0.13um加CAN+内置协议的独特芯片集成创新技术,从本质上超越了第二代RFID技术的性能。
从设计结构和技术协议上保证了BEST-RFID产品不会出现任何乱码现象。
6、不轮巡,无延时:真正标准CAN技术+井下工业以太网平台,真正意义上及时井下人员动态显示:系统从芯片设计起就定制为CAN+工业以太网结构,不论定位传感器有多少(2-512个)都不用系统轮巡,数据再没有延时。
真正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井下某个地点的人数、分布情况及身份。
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现在的井下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有实际意义(精确到秒,而不是数分钟以上的轮巡)的记录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如:瓦斯检测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
7、光纤、电缆传输方式自由选择:依照井下实际情况和客户要求,可自由选择CAN和TCP/IP接口协议,搭入已建或在建、新建光纤井下以太网或电缆直铺方式。
8、真正即时准确、丰富的人员下井考勤能力:可精确到毫秒级的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下井人员考勤记录,建立并打印人员出入井的各种信息报表(如:下井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缺勤报表等等),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
9、可靠、有效的紧急呼救能力:每张定位卡片上自带专门设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功能型专利保护的紧急呼救装置。
当井下人员遇险时,持卡人员方便有效地向地面机房、搜救人员呼救。
监控机房可第一时间根据呼救报警,结合有效手段,对井下求救和灾害信息进行辨别处置,必要时向井下发出广播信息。
搜救人员使用手持探测设备可以查找遇险人员。
11、可选井下小区广播,即时对特定或矿山范围内的紧急情况进行通知:在监控机房和管理人员对井下紧急情况进行有效判别后,可以通能过系统的小区广播选件对井下特定范围或全部进行广播通知。
有效告知和疏散井下人员。
12、真正井下无卡人员禁入功能:无持卡人员的定位和管理,是实施井下人员位置管理后的一个难点。
上海聚来设计有专用的无卡人员禁入传感器和禁入装置,做为系统的可选择设备,起到百密无一疏的管理效能。
13、大容量、超高超识别技术:单一读头同时可识别8000张以上卡片,远远超出第二代RFID技术的200张的极限。
14、卡片安装自如方便,不受使用位置的限制: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各种安装方式,帽卡、胸卡、腰卡、矿帽、矿灯电池上,准确无误识别,确保根据管理需要自如安装,不受第二代的产品只能装在矿帽上、在腰部就加大发射功率对使用人体造成职业损害的缺陷限制,。
15、信息多点共享: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限范围内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矿井各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共享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
16、丰富的地图功能:具有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视野控制、中心移动、土层控制、地图打印等功能,支持多种图形格式。
鼠标和键盘均可操作,全面支持实时多任务。
17、禁区或设备故障报警功能: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非授权人员进入,实时声音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数及身份。
系统同时拥有自检功能,当系统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上位机软件能及时反应,并初步判断故障原因,能输出和打印相关信息报表。
18、灾后急救信息:一旦发生各类事故,上位机上立即能显示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信息,并结合矿井地图,能够使救灾人员快速判断并确定事故应急预案,大大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护效果。
19、后备电力:系统产品的坑道壁挂式设计,保证系统在恶劣环境下能连续运转,并提供断电后较长时间的供电电源,采用多组后备电池,能提供长达2-4小时断电保护。
20、基站应急功能: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与地面中心站失去联系时,基站仍能独立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
1.4.2性能特点1、超低的功耗,超高的灵敏性能:0.13um的芯片制造工艺,造就了卓越BEST-RFID的性能。
真正的超低功耗,是第二代RFID产品的十分之一以下,在同样发身射功率条件下,有效传感距离超过第二代RFID产品一倍以上。
真正的超高灵敏度,同样的-10db,有效识别距离是第二代RFID的一倍以上。
独特的超小型高性能天线设计,可以满足任何场地和空间应用需要。
2、强大的系统处理能力:采用G-W算法优化系统数据处理能力;高度自动化,自动监测、统计、分析信息,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涉;基于GIS技术的地理信息显示、查询系统;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讯距离远,可达40公里以上。
3、卓越的识别性能:高度的识别可靠性,100%的前端识别率;识别距离远(识别距离方便可调,可达1-180米以上);极高的防冲突性(每个检测点可最多同时识别8000个卡片);高度的识别稳定性(误码率小于10的-9次方,达到一亿分之1);快速的识别速度(最快可达到200公里/小时的识别速度)。
4、现场优势:全套系统本安型结构设计,ABS抗静电外壳。
彻底防潮结构设计,最恶劣井下环境也能长时间稳定工作。
环境适应性:高抗干扰性,对井下干扰源、周界环境无特殊要求;安装方便性:传感器一体化结构设计,无需外接天线或地感;运行可靠性:内部电路高度集成化,器件故障率最小化。
读头、卡片有自动自检复位结构,能长年运行不虚报、漏报。
5、电气特性:超低功耗,无线标签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可连续正常工作5年;方便性、安全性,标签无须外接矿灯电源,无须充电、无须更换电池;无辐射,对人体和环境无任何影响,更安全更健康。
所有设备均适合井下使用,具备防水、防震、防腐、防潮、阻燃等等功能。
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温度-40℃-85℃,相对湿度40%-70%,大气压力80kpa-106kpa抗电磁干扰:10V/m0.1~1000MHzAM调幅电磁波1.5系统硬件及软件1.5.1系统硬件特点1、超级集成,全双工无线传输:0.13um工艺,造就了超低功耗、超高灵敏度、超远距离传输、超高速度识别、超大容易识别、超低误乱率。
同时,也轻易地实现了无线传输的高速度和高带宽,带宽达到4M,在全双工状态下轻松实现语音和图象传输。
2、工控频段由于采用无线的传输介质,无线传感器网络克服了许多传统有线网络传输信息的弊病。
在一些物理障碍和特殊环境下,有线网络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公网无线通讯相比,2.4G工控频段无线通讯无需无线电管制委员会批准,不需缴纳频谱占用费用。
3、超低功耗卡片标识器件在技术上采用了合理休眠模式,具有收发信息功耗低等特点,确保能在电池支持下持续工作长达5年左右。
同时,整体结构的低功耗设计既保证了设备的有效运转,又减少了应用实施的复杂性和成本。
4、设备体积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单元是硬币大小的智能计算传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