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整合应用实践

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整合应用实践

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整合应用实践这篇文章将讨论关于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整合应用实践。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其对教育和教学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应用激励理论,以及如何整合不同的激励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激励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它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动力。

激励理论强调人们受到内在和外在动机的驱使,这些动机包括需求、愿望、目标和奖励等。

在教育和教学中,激励理论被广泛运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如何应用激励理论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根据学生所处阶段来设置目标和奖励。

例如,对于小学生而言,短期目标和小奖励将更容易刺激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们需要感受到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而不是只做相对容易的任务。

第三,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强调成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感到满意和自豪。

学生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会获得成功。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个性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此外,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可以考虑将不同类型的激励理论进行整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中之一就是包含了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综合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成功既需要内在的兴趣和动力,也需要外在奖励的刺激。

内在激励是指学生感兴趣或享受所做的事情本身,外在激励则是指来自外部的奖励和认可。

综合应用这两种类型的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成就目标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来继续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提升。

对于成就目标理论来说,这一理论认为成就目标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努力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目标和锻炼课程激发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信心。

自我效能理论则认为,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可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结果。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模式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模式中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模式中的应用论文导读: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两个独创性观点。

赫兹伯格称之为“激励因素”。

赫兹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

因而高校教师激励模式具有通用性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兼顾的学校管理激励模式。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教师激励模式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能使人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组织管理系统的最佳效益。

所谓教师激励就是学校组织和管理者根据教职员工的主导需要和价值取向,结合学校发展目标,设置具有刺激意义的目标和诱因,同时提供必要的条件,以诱发教职员工的进取动机,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管理策略和手段。

教师激励的关键是诱发教师的工作动机,形成工作积极性。

一、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两个独创性观点。

首先,该理论说明了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不是单一连续的两个极端,当中至少包含了两种状态,没有不满意与没有满意。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其次,它强调有些因素能够引起职工对工作的满意感,赫兹伯格称之为“激励因素”。

而另一些因素则只能防止不满意感的产生,赫兹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

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1.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意的因素,它们的改善只能减少或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激励人的作用。

保健的意思即它们像卫生条件能保证人不生病那样起着防止职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的作用。

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因而只能起维持现状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试述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试述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试述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匹兹堡地区作了一次调查,征徇了200多个工程师、会计师的意见,设计了许多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满意?”、“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不满意?”、“原因是什么?”等,请受访者回答赫茨伯格按满意不满意因素作了综合分析、总结,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他指出,激发人们动机的原因有两类:一类叫保健因素,就象卫生条件能保证人们不生病那样,它起着防止工作产生不满的作用。

比如一个人不慎跌了一跤,皮肤被擦破,及时用点药水消毒,可以防止发炎,恢复原状,但是这种做法,只能使伤口复原,但不能增加健康况。

这种保健因素包括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住房条件、人际关系、劳动保护、安全等。

这些外在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情趣,保持人们已有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并不能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另一类称为激励因素,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这种激励因素就象人们锻炼身体一样,可以改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人们的身体健康。

这些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

激励因素的改善可以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它是促进人们进取的因素。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因素。

⑴工作上的成就;⑵对其工作的认可;⑶工作本身符合志趣爱好;⑷责任感;⑸从事此项工作的发展前景⑹提升晋级等。

这些因素一但满足,就可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如果没有满足,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中小学管理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一、改善保健因素,消除不满情绪,保持学校相对稳定。

保健因素虽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达不到鼓舞士气调动积极性的目的,但它可以消除教职工的不满情绪,保持学校稳定大局。

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管理人员,在学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要想方设法,改善保健因素。

如: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按时足额给教职工发放工资及各种补贴。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解决广大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使人人有处安身,保证最起码的生活生存;创造条件,搞好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增加集体收入,搞好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学校领导了解政策法规,提高管理水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探究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探究
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和参与也有 了相 当程度的下滑。 这
激励理论 类型
表 1 : 激励理论 比较 简表
特征 理论 组织观策略
与激起、开始或最初激 需 要层级 理论双因素 满 足个 人金 钱 、 地
内 容型 发动机的 行为因 素有 关 理 论; 生存一关系 一成 位及成就的需要.
《 教学与管理 》
2 0 励理论探究
◎辽 宁省锦 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徐 栋
体 育是 一门以身体参 与为主 , 以实践操作为 主要 学习形 式的一门课程 。 由于课程的教学环境 相对 于室 内课较为宽广 , 因此在管理的难度上对 教师的要求较 高。 随着知识 、 信息获取途径 的便捷程度 的提高 , 学生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 由来
系 一发 展 理 论
( e x i s t e n c e , r e l a t e d n e s s , a n d g e r w t h
h e o r y , E R G理论 ) 以及麦克 利兰 ( MC — c l e u a n d , D . ) 的 在激励理 论 中的激励 ( m o t i v a t i o n )源于拉 丁语 t 成就动机理论等 。 mo v e m” 一词 , 具有 “ 引发” 、 “ 推动 ” 意思。 在管理学的 二、 内容 型 激励 理 论 的分 析 研究领域 中 , 许 多学者对“ 激励” 的概念 、 内涵做 出了
就要求教师要 采用一定 的教学手段对其进 行激发 与 提高。 激励 策略从被提 出到实践加 以验证得到了教师 们极高的推崇 , 事实证明其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 学生 参与度的策略。随着激励理论 的实践推进 , 其理论 内
容得到 了不断的丰富与充 实 , 其分类也更加 清晰有针

论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论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论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打开文本图片集近些年来,伴随教学改革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推崇,激励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以高效体育教学为例,激励理论的应用,对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对引导大学生树立终生运动的意识,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對此,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应用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应用;体育教学;激励理论所谓“激励理论”,其实就是一种用于处理需求、动机与目的、行为几者间关系的理论,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进而主动学习、主动创造、主动创新。

而动机,源于需求,只有确定了相应需求目标,才能发挥出激励的作用。

从高校学生角度出发,其学习需求与动机,一般分为内在性需求与外在性需求两方面,前者多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所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与自豪感;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来自于教师、朋友、同学等人员给予的表扬、认可与赏识等。

而这些需求的实现,关键就在于学习目标的树立。

故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效应用激励理论,落实各种激励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热情,以从整体上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一、目标激励,制定对应期望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具体结合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其提出对应的期望要求。

而这种期望要求,需满足学生本身心理需求,并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学习方法,来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期望其实是通过自身努力就可实现的期望,以此来更好调动学生对达成这种期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从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再反过来提升学习主动性,逐步提升对自身期望水平的预期。

就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考核情况来看,已经初步实现了考核目标的多元化发展,即从传统单一运动技能考核发展为了对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平时学习态度、锻炼习惯等多角度的综合评价。

但是,从目标激励角度来讲,单一水平上的评价体系,并不能迎合所有学生的目标激励需求。

如以运动技能考核为例,对于那些本身运动技能就比较好的学生,即使上课不认真,也能获得较好的运动技能评分;反之,对于那些原本运动技能较差,或先天缺乏运动能力的学习,即便是上课努力练习,也未必能获得较好的运动技能评分。

体育高考训练中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剖析共7页文档

体育高考训练中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剖析共7页文档

体育高考训练中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剖析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是指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为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而选择了体育专业,并进行强化训练的体育活动。

体育训练时,如果把握不当或训练方法单调、训练内容枯燥,就会引起学生兴趣乏味,甚至造成身体损伤,而体育训练效果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学生参加训练的动机、训练态度以及对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

新的体育训练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如何激发体育训练中学生的积极性呢?本文就如何在体育训练中运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的训练态度提出一些见解与认识(见表一)。

一、保健因素分析保健因素主要是用来消除队员对训练的不满,但不能激发其训练的积极性,它只起到保持队员心里平衡、维持正常训练的作用。

保健因素改善了,可以使队员在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下训练(见表二)。

(一)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师生关系、队友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调查中有48人认为人际关系对他们的训练影响很大。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形成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这对个人水平和训练队凝聚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体育高考训练又非常辛苦,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在繁重的文化学习压力下再去“受苦受累”,即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也能够吃苦耐劳,但父母还是不支持,甚至反对孩子参加体育高考训练。

体育高考训练队员中,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不牢固,文化考试成绩差,常常受到文化科教师的“歧视”,往往被划分到差生的行列。

而队员们与教练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队员更加信任教练,对教练员布置的训练任务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同时教练员也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

良好的队友关系能使队员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在平时的训练中相互信任,提高训练的效果。

高中是同学之间同甘共苦的三年,良好的同学关系则能让队员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可以让队员们每天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专业训练中去。

浅谈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作者:陈葵李乐虎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摘要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学校体育管理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体育管理激励一、前言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益的教师激励模式,已成为教师管理与教育改革深化所急待研究的课题。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就是早期激励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对于我们今天教师激励问题的探索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双因素理论简析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得里·赫茨伯格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中提出的。

该理论把影响人的行为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维持因素)与激励因素(满意因素),它们同人的工作行为有关。

但它们对人的行为却起着不同的作用。

使员工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使员工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1]。

人类有两类基本的需要:一是避免痛苦的需要,二是心理发展的需要。

前者是保持身体舒适的需要,后者是促进自我实现的需要。

换句话说一种叫激励因素,另一种称为保健因素[2]。

三、双因素理论的运用规律根据双因素理论可知,内在激励重于外在激励。

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

双因素的一般规律在于,保健因素是基础性、前提性的,不具备它,也就不具备起码的资格和机会,而获取了它并不能说明拥有了竞争优势。

激励因素是关键性的、决定性的,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Sport年 月第 期20169145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欧岳山(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本文从激励理论的原理谈起,通过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最终得出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激励理论可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助于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6)09-076-02投稿日期:2016-07-1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内容型激励理论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创新研究(湘教通[2014]247号);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 过程型激励理论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创新研究(XJk014BTW002)。

作者简介:欧岳山,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管理。

激励理论是一种源于心理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通过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了解人的目标,然后利用客观因素将人的行为动机激发出来,从而造成一种内在驱动力,最终造成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使得个人目标得到实现。

激励理论可以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大的激发,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因此,激励理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激励理论主要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四种,对于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来说,主要用到的激励理论是以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为主。

因此,本文主要从这2个分类来研究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 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分析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分为层次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

其中,层次需要理论以马斯洛的理论为主,认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了一个层次的需要才会有下个层次的需要。

成就需要理论是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提出的将人的高层次需要总结为权力需要、情谊需要、成就需要。

激励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激励法的应用
激励法是一种基于行为分析理论与方法,通过连续的奖赏/惩罚来影响、改变
和增加学生学习行为的特殊方法。

它是一种以炬土换术,以奖励积极学习、纠正不良行为的聪明策略。

1、增加学生参与度:学生对激励法表示欣赏时,往往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
课程,甚至带动他人参与。

2、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参与的体育课程的激励法,可以有效促进学
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增加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学生参加的体育课的激励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
认知和尊重行为,促进其学习参与和积极参与活动。

4、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激励法,可以促进学生更有效率
地学习,了解技能概念、学习能力、动手实践并获得较好的体育成绩。

三、采用方式
1、奖励机制:对于发挥优秀的学生,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用实物或符
号进行激励,这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参与体育课,促进学生的参与度。

2、约束机制:虽然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但是缺少合理的约束
机制,学生反而会发生懒惰行为,因此在激励机制下,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表现出不合理或危害他人的行为进行适当惩罚,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3、互动机制: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合理的激励形式,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游戏,如文娱游戏,问答游戏,等等,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四、总结
激励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参与活动、学习认知和学习效率,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其奠定一种基本的良好心态,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激励理论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激励理论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激励理论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激励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于促进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大专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在竞技能力、体质健康等方面有所提高。

本文将从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激励是指一种内外部因素或力量,可以引发个体的内心动机,促使其行动或调整其行为。

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需求理论、期望理论和动力学理论等。

需求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需求的强度和满足程度决定了对行为的激励效果。

期望理论关注行为和成果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体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某种结果或目标,期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价值决定了对行为的激励效果。

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内部的动力和外在刺激共同作用,驱使个体去积极参与行动。

在大专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需求来提高学习动力。

体育学习中有一些基本的需求,如对自身能力的认同、发展个人竞技能力、身体健康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行动。

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时,有明确的目标可以追求,可以更好地发挥动力。

教师可以设定合适的目标,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意愿,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训练。

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反馈来激励学生的行为。

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具体、正向的反馈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挑战来激励学生的学习。

挑战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实施激励理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相应的激励策略。

双因素理论在中学体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双因素理论在中学体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J 吴萍 ,张小燕. _r双因素理论 ,提升高校管理绩效Ⅱ. 2  ̄/ l 】 和田师
范专科 学校 学报 ( 文综 合版 ),20 。2( 5 汉 05 2 ):6 — 6 5 6
激励 ,也 不会导 致积 极的态度 ,达就形 成了某种既不 是满意 ,又不 是 不满意的 中性状态 。所以 ,保健 因素 不会对教师起激励 作用 ,不 会 激起 教师 的工作 主动性 和创 造性 ,因 而不会 引起 工作效 率 的提 高 , 只能防止教师 因不满而出现的怠工现 象。因此 , 而 学校 应致力
f】 孔 凡 凡. 因素 理 论 在 教 师 - 励 中的 应 用U_ 教 育科 学 , 6 双 敏 】 当代
20 0 4, 6: 5 —5 0 1
育老师来 说 ,物质条件丰富 、工资福利有保障 、生活殷实 、人 际关 系宽松 ,这些 因素 的满足已经达 到中性状态 即 使学校不断改善工 作 条件和福利待遇 ,提 高课贴和行 政考核奖 ,确 保工 资外收入 每年 有 1% 0 左右 的增长幅度 ,但是依 然有怨言 ,依然没能起 到刺激积极
参 考文献 [J 王 东升 . 双 因素理 论Ⅱ. 宁教 育行 政 学 院学报 ,20 ,5 1 浅议 J辽 05 :
16 3 3 -1 7
() 3 双因素 理论在 中学体育 管理工 作中 的运用 。① 重视 保健 因 素 ,提高工 作满 意度 按照双 因素理 论 ,保健因素 包括 组织政 策 、管理 措施 、监督 、人际关系 、物质 工作条件 、工 资、福利等 , 通俗地说 ,就 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 障。但是 ,当人们认为这些 因素 很 好时 ,它只是 消除了不满意 ,防止产 生l题 ,并不会 产生积极的 ’ 口 ]
( ) 2 双因素 理论 的运 用规律 。根据双 因素理 论可知 ,内在激

论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应用

论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应用

论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应用【摘要】体育教学中的激励理论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首先探讨了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

同时还讨论了激励理论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成绩方面的应用,以及对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态度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实际效果,并展望了未来在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教师在实践中更有效地运用激励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激励理论、体育教学、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动机、成绩、健康态度、实际效果、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激励理论的重要性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激励是一种激励人们行动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激励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激励理论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自律能力和自信心。

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真正理解和应用激励理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地发展。

1.2 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必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需要通过激励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激励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机,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王淑芳1,21.郑州大学体育系;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研法,以郑州航院2009级、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应用、目标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应用、强化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的分析应用,改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行动、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运动潜力、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有助于获得体育教学最理想的效果。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建立激励教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激励理论体育教学实践一、研究目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然而,通过多年的观察了解和走访讨论,笔者发现,虽然多数学生对待体育的需求依然巨大,但是对待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出现了大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局面,单调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僵化的教学模式,空洞的讲解和乏味的教学语言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尝试着运用激励理论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运动的享受是顺利圆满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查阅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来收集激励理论、运动训练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论文资料及相关专著,了解本课题领域的现状和前沿动态。

2.专家访谈法:以访问的方式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进行请教或咨询。

3.调研法:在课堂上与学生随机提问与交谈,教学现场观察等,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动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应用。

双因素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一种。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Herzberg)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因素》一书中提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人的内部和工作本身着手的,它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浅谈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其实在员工中出现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消极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员工素质不高而是因为管理者过分依赖保健因利用激励因素激发职工潜能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特点和内容联系在一起能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工作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也就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
维普资讯
李 昌戎
( 集美轻工业学校, 福建 厦 门 312) 602
摘 要: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 为 , 健因素 可以使职工不致产生不 满情绪 ;激励 因素可 以激发职工 的工作 热 保 情, 取得更好 的工作成绩 。 在学校管理 中, 重视保健 因素 , 高职工的工作 满意度 ; 要 提 更应该利用激励因素 , 激发职工潜能 , 高工作效率。 提
机 时, 才可以说受到 了激励 。 管理者应该认识 到保健 因素是必需的 , 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 以后 , 就不能产生更积 极 的效果。 只有激励 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 的工作成绩 。 以, 所 管理者必须将对人员 的激励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 把 人员 激励作 为一项 长期的持续 的工作来策划 , 充分挖掘和发挥其 内在潜 能 , 激发员工 追求卓越 而不 是得过且过 , 为
收稿 日期 :0 6 8 1 2o 加 — 0
作者简介 : 李昌 (9 6 )男 , 16 一 , 讲师 。
维普资讯
第 1 期 1
李昌或: 浅谈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 ・ 19
而对 于广大编制 内员工来说 , 物质条件丰富 , 工资福利有保障 , 生活殷实 , 际关系宽松 , 因素的满足 已经 人 这些 达到中性状态 。因此 ,即使学校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提 高课贴 和行 政考 核奖 ,确保工资外收入每年有 1%左右 的增长幅度 , 0 但是依然有怨言 , 然没能起到刺激积极性 、 依 提高工作效率 的作用 。 实, 其 在员工中出现 的“ 干 与不 干一个样 ”“ 、干好干 坏一 个样” 等消极现象 的主要 原 因, 不是员工 素质 不高 , 而是 因为管理者 过分依赖保健 因 素, 忽视了激励 因素的作用 。

“双因素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双因素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双因素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参加的热情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诸如运动场地、运动器材、考核办法以及自身运动技能的认可度和对自身的尊重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把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分类、分析,对体育教学的健康、成功开展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双因素理论”与体育教学美国行为学家赫兹伯格(Herzberg Fredrick)于1959年提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所称的“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意即通过改善这些因素,只能消除由此因素引起的消极影响,但是无法激发积极性的一面。

而“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是指通过改善这些因素,可以激发受众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

准确地把握体育教学中的“双因素”,并针对具体的因素适当地运用策略,则会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的开展,也同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当然,影响体育教学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很多。

本文只选取一些平时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代表性,即保健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师生关系等。

激励因素则主要包括:学生运动技能的认可度、学生自身获得的尊重和体育教学的前景和发展对自身的影响等。

二、“双因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影响1正确处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关系首先,不能忽视保健因素,但叉不能过分地注重改善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指出,满足受众的保健因素,只能防治反激励,并不能构成激励要件,而且保健因素的作用是一条递减曲线。

当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后,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反而会下降。

过了饱和点,还会适当其反。

如下图所示:很明显,当给学生提供的体育场很破旧,如跑道是泥泞的,没有足球草坪,师生关系不合,必然会引来学生的满腹抱怨,势必会大大地削弱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和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当不断地改善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学生可以用上塑胶跑道、正规的绿茵足球场、现代化的运动器材,学生的满足感也会不断地上涨,但是当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的时候,学生会养成一种惰性,满足感反而会下降。

基于“激励理论”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基于“激励理论”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基于“激励理论”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激励理论是指通过激励机制促使个体产生、维持并调节行为,进而达到预期目标的理论。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励理论能够促使学生兴趣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激励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研究。

激励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受到内在或外在动机的驱使,通过适当的激励可以调节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激励理论主要由需求理论、期望理论和正义理论三个部分组成。

需求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源于满足自身需求的欲望,期望理论认为人会根据自身期望选择行为,正义理论认为人们会将行为结果与公平和正义相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情景和学生,采用相应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二、激励理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环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游戏,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器材,组织竞赛活动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激励理论认为,及时有效的反馈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动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错误并给予改进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技术手段,如录像回放、数字化评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表现,推动个体的自我调节和进一步提高。

3.设定目标和分解任务激励理论认为,适当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引导个体行为,提高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并将任务进行适当分解,渐进式地引导学生达到目标。

例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分组进行竞赛,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习并掌握激励理论,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学习理念,有助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励理论;教学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激励策略,从外部给学生刺激,以诱导学生的内驱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获得深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激励理论(Motivation Theory)是指持续激发动机和调动积极性的学说。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动机是人们付出努力或精力去满足某一需求或达到某一目的的心理活动。

激励过程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激励的一般模式是:需要、动机、行为、目的。

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而需要是行为的出发点,行为又是指向一定目标的。

对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来说,他们的需要、动机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性的,主要表现在社会、情感性的需要,即得到学校、教师、同学给予的信任、尊重、关心、友谊、表扬、认可和赏识。

二是内在性的,一方面可在单纯的学习、工作活动过程中得到满足,如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另一方面指学习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从而体验到某种成就感与自豪感。

学生的这些需要与动机归纳为精神性需要和物质性需要。

作为学生来说,精神性需要的满足是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物质性需要的作用。

二、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

当学生从事体育实践获得成功,充分显示自己的特长,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赞扬和高度评价声中,求成的需要得到满足,愉快的情感体验随之产生,这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高的积极性,推动其更加努力地从事体育学习,从而获得更大的成绩并再次受到表扬。

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作者:漆琼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7期[摘要]随着体育产业的逐步发展,体育管理在体育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个基层学校体育教育管理者,为激励教师、学生的激情、运用激励理论科学划分激励因素,形成独特的体育教育激励原则,丰富激励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管理质量的激励方法。

[关键词]激励理论;体育教育管理;原则方法一、系统学习激励理论,科学划分激励因素现代西方激励理论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起于为满足的需要,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为满足的需要时,就转变为一种有目地的行为,进而导致目标性行为的出现。

这些与需要为基点的激励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人们的努力行为,对管理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但是,现实管理往往比理论研究要更复杂,如何运用激励,使人们保持持久的努力和自我发展,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我校的情况,我们把学校体育教育激励管理分三个层面;学校教育激励管理、体育教师教学激励管理、学生体育学习激励管理。

我们根据不同;“激励因素”进行分类;根据激励的性质,体育教育激励可以分为正激励与负激励;根据“指向”分,体育教育激励可以分为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根据“手段”分,体育教育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根据“主体”分,体育教育可分为他励、互励和自励。

就这样,我在体育教育激励管理中形成独特的激励原则、方法、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运用激励理论,形成独特的体育教育管理的激励原则激励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样有些最基本的原则。

激励效应的最大化应该是人的各种需要的一种最佳组合,过分强调某一种需要都会导致激励措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导致激励完全失灵。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会出现收益递减现象,最终甚至出现负收益。

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此,作为制度的激励措施的运用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中生体育习惯的培养策略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中生体育习惯的培养策略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中生体育习惯的培养策略双因素理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注重的是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这一原理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

目前我国高中生体育习惯的培养面临着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双重缺乏的问题。

要加强高中生体育习惯的培养,需要保证体育课程的开展,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教师投入,同时也要增强高中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激励力度,引导高中生形成体育习惯,并且保持下去,形成终身教育。

标签:双因素理论;高中生;体育习惯;培养策略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围绕两个问题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

双因素理论因此诞生。

“双因素”指的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1]保健因素如果恶化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以下的时候,员工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

然而即使保健因素很好,也难对员工产生积极的鼓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也合理恰当,才能够给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2]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运用得当,才能够使员工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工作能力。

一、当代高中生体育习惯培养现状对于当代高中生的体育习惯培养,时间、场地、器材、教师等基础条件属于保健因素,而相关的奖励、赛事等则属于激励因素。

目前高中生体育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于,一方面,高中生由于平时学习十分繁忙,很多学生都无暇进行体育训练,有的学校连体育课的时间也要占用给学生上其他课。

一些中学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缺乏,学生很难见到体育教师的面。

这样高中生体育习惯的培养就没有基础的保障。

而在激励因素方面,高中阶段面向高中生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数量少,面也很窄。

学校内部的田径运动会几乎成为了高中生获得体育方面激励的唯一途径,而在校外,高等级的运动比赛又被体育院校的学生包揽。

高中生热爱体育,却很难保持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
摘要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学校体育管理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体育管理激励
一、前言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益的教师激励模式,已成为教师管理与教育改革深化所急待研究的课题。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就是早期激励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对于我们今天教师激励问题的探索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双因素理论简析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得里·赫茨伯格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中提出的。

该理论把影响人的行为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维持因素)与激励因素(满意因素),它们同人的工作行为有关。

但它们对人的行为却起着不同的作用。

使员工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使员工满意的因素都是
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1]。

人类有两
类基本的需要:一是避免痛苦的需要,二是心理发展的需要。

前者是保持身体舒适的需要,后者是促进自我实现的需要。

换句话说一种叫激励因素,另一种称为保健因素[2]。

三、双因素理论的运用规律
根据双因素理论可知,内在激励重于外在激励。

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

双因素的一般规律在于,保健因素是基础性、前提性的,不具备它,也就不具备起码的资格和机会,而获取了它并不能说明拥有了竞争优势。

激励因素是关键性的、决定性的,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只有工作本身的激励才能唤起员工的满腔热情,唤起工作上身心的投入[3]。

四、双因素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应用
(一)建立和完善教师竞争、评价制度
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应是全面的,涉及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理念、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工作成绩等诸多方面,对教师的奖惩更应建立在对教师全面评价的基础上。

一定要树立教师的危机意识,针对现在就业的大形势普遍不是很乐观,合理的采用如“末位淘汰制”等竞争机制进行激励,对工作能力突出、教学评价高的体育老师进行奖励,让其内部形成竞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工不出力或者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出现。

建立公平竞争评价机制,使教
师体验“自我实现”所带来的满足感。

学校建立公平的竞争评价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氛围,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重要。

所以,学校在职称评定、奖励、评优等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科学完善的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努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教师间的竞争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二)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考核方法,使教师有章可循。

同时要积极培养和大胆提拔使用优秀青年教师,让那些群众威信高,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参与领导、决策和管理工作,并给以明确的职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激励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

(三)激发教师的成就感
在制定教育组织的激励目标时,目标的难度要适宜。

目标的设定最好具体到每一位教师的工作。

当然教师的工作目标应是具体的,每一项工作都应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严格区分。

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业务竞赛和活动,使尽量多的教师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优势,显现个人能力,体验成功的快感,获得成就的满足,在优秀教师获得最大限度的激励的同时,其他大多数教师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激励。

注意目标实现过程的反馈,奖惩结合。

一般认为,在学校组织中对教师的行为应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奖励能使教师产生优势体验,提高教师的胜任感和成就
动机水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惩罚如果运用得好,不仅不会打击教师的自尊和积极性,反而会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起责任感。

(四)关心教师的进步、成长
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的派遣年轻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不断加深加宽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项技术技能水平,鼓励教师的上进心,对那些在教学、训练、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在职称评聘、评优晋升、人事调动、外出进修等方面要给予优先或重奖,以激励和满足他们的成功欲,让他们把精力更集中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学、训练、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去。

试想,当某个人还为温饱而奔波时,他决不会全身心地把精力都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其创造性或开拓性的工作就更难说了。

因此,关心和激励每位教师的健康成长,是充分发挥教师创造性的重要前提。

(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各场馆设施的潜力
在安排每个教师工作时领导要全面分析和认真考虑每个教师的
特点、专长和优势,确保每位教师心情舒畅地接受和承担各种教学、训练、科研和开发工作,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因使用人才不当而造成的那种看不见的巨大的人才浪费。

同时,在合理安排和使用各场馆、设施、器材等方面也应做到物尽其用,领导要放开胆子让那些头脑灵活,愿意在开发工作中大显身手或在经营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办培训班,如散打辅导班、健美、舞蹈、拳击、跆拳道、
拉丁舞、普拉提、瑜伽等短训班等形式,或承包游泳池、训练馆等,这既能发挥人和物的潜能,又能为大家带来经济收入。

五、结论
激励,我们可以理解为根据社会需要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外在行为导向,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观心理状态。

因此激励是一种在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将外在的引导、教育和管理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自觉行为的过程。

在关注体育教师的基本需求时更应注意对他们进行精神鼓励,注意给他们发展、晋升的机会。

学校管理者始终要以事业鼓舞人、物质奖励人、精神安慰人、感情留住人、环境吸引人、因时因地激励人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双因素理论正是体现了这种主客观因素的良好结合。

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教师激励策略,也势必会在教师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成为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东升.浅议双因素理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2005.5:136-137.
[2] 吴萍,张小燕.运用双因素理论,提升高校管理绩效[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25):65-66.
[3] 张永胜.双因素理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40):52-53.
[4] 孙宝云.论双因素理论在企业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
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5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