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理方法完整版.ppt

合集下载

婴幼儿液体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婴幼儿液体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31
三.液体外渗 后续伤口处理 流程:
温盐水冲洗伤口 伤口直接外敷水胶体(gel)敷料、外敷渗液 吸收贴(sheet) 用无菌聚乙烯袋包裹伤口肢体(gloves
and boots)
外渗发生32-48小时内处理,每隔3-7天更换敷料一次 (或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或外周卷边情况决定更换时间)
每次换药评估伤口情况,如伤口类型、部位、预计渗液 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敷料
22
外渗液渗漏到皮 下组织腔隙的量
影响 伤口 程度 因素
外渗的部位
暴露在外渗液 体中的时间
外渗液体的渗 透压、PH值
23
液体外渗的分级
级别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临床分级标准
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苍白,水肿在2.5—1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苍白,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有麻木 感。 皮肤苍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淤瘢,或肿胀,较深 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血制品、刺 激性、腐蚀性药物的渗出。 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包括大部分肢体或 者伤口非常深
2
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可究竟 该如何预防?一旦发生了液体外渗,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3
主要内容
概述 液体外渗 个案报道
小结
4
1.儿科留置针的 种类及特点
2.婴幼儿的皮肤 及静脉特点
概述
3.儿科静疗护 士应具备的能力 4.儿科静脉输 液常见并发症
5
儿科留置针的种类
安全型留 置针 中等长度 留置针 经外周中心 静脉置管
直针
带延长管 留置针
6
留置针 钢针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新生儿静疗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5.新生儿恰当穿刺部位的选择,包括但不仅限于头皮、 上肢和下肢。 6.具有为新生儿进行护理评估和实施血管和非血管输液 穿刺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7.考虑为新生儿交替使用外周和中心血管穿刺通路。 8.依照具体患者、治疗方式和环境特征的不同制定监测 频率。
9.与患儿家长、与患者有重要关系人员、看护者和法定 代理监护人和治疗护理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前言
因素
早产儿皮肤解剖结构 生理发育 治疗需求 疾病状态
结果
1.大部分液体外渗都是自限性的, 仅有局部疼痛、水肿、发红等。
2.严重的外渗很可能会导致水泡、 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 如肌腱、神经、肌肉损伤,甚至 造成疤痕、挛缩、截肢。
作为新生儿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可 究竟该如何预防?一旦发生了液体外渗,究竟该如何处理 呢?
静脉炎的分类
化学性 静脉炎
因:药物和溶液的刺激
导致: 静脉硬化、 渗漏、 血栓形成。
静脉炎的分类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 1.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 引起导管移动。 2.导管留臵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 移动。 3.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4.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到管速度 过快。 5.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未充分溶解 的微粒。
13.具有不断更新静疗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途径。
新生儿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静脉炎 渗出
静脉炎(Phlebitis)
静脉炎是指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 行性的并发症。
静脉炎的分级
4级
3级
0级
没有 症状
1级
输液部位 伴有或不 伴有疼痛
输液部位疼 痛伴有发红 2级 输液部位疼 或水肿,条 痛伴有发红 索状物形成, 或水肿,条 可触及的静 输液部位疼 索状物形成, 脉条索状物 痛伴有发红 可触摸到条 长度1英寸, 或水肿 索状的静脉。 有脓液流出。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询问小儿的家长或照顾者有关小儿药液注射的情况,包括使用的药物、注射部位、时间、 注射速度等,以帮助判断外渗的原因和程度。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外渗部位的检查,以了解小儿药液外渗的程度、范围和可能 的并发症。
诊断的注意事项和误区
01
重视病史和体格检查
诊断小儿药液外渗时,应重视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
药物外敷
总结词
药物外敷可以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详细描述
药物外敷可以使用一些抗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物,如喜辽妥、肝素钠软膏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愈合。在使用药物外敷时要注意 药物过敏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其他处理方法
总结词
其他处理方法包括抬高药液外渗部位、局部按摩、外涂植物油等。
局部组织疼痛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炎症、疼痛等不适感,影响患儿情绪和 睡眠。
正确处理小儿药液外渗的意义和价值
减轻皮肤损伤
正确处理药液外渗,可以减轻皮肤损伤程度,避免皮肤 坏死、感染等。
避免药物过敏反应
及时处理药液外渗,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缓解疼痛
正确处理药液外渗引起的局部炎症和疼痛,有助于缓解 患儿不适感,稳定情绪。
02
定义和分类
小儿药液外渗的定义
小儿药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药 物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甚至组织坏 死的病症。
小儿药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静脉穿刺失败、固定不牢固 、患儿活动过度、血管选择不当等。
小儿药液外渗的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程度,小儿药液外渗可分为轻度、中度和 重度三种类型。
小儿药液外渗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热敷
使用温热的湿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药液外渗的部位,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药液吸收。适用于药液外渗后48小时后。
药物处理
局部用药
涂抹抗炎、止痛、抗过敏的药物,如 扶他林、地塞米松等,以缓解症状。
口服药物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可能需要口服 相应的拮抗剂或解毒剂,以减轻药液 外渗的危害。
外科处理
记录外渗的时间、药液种类、用量等 信息。
05
药液外渗的预防与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定期开展药液外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 对药液外渗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建立药液外渗案例分享和讨论机制,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 经验交流和学习。
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
制定药液外渗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 责任分工和处置程序,确保及时、规 范地处理药液外渗事件。
冷敷或热敷
根据药液性质选择冷敷或热敷,以促 进药液吸收和消散。
家长的教育与指导
告知家长药液外渗的 危害和预防措施。
提醒家长注意输液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如 避免过度活动和摩擦 等。
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和 发现药液外渗,以及 如何正确处理。
药液外渗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外渗部位的颜色、肿胀、疼痛等 症状。
对外渗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 法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药液外渗的概述 • 药液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液外渗的处置方法 • 药液外渗的护理与观察 • 药液外渗的预防与管理
01
药液外渗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பைடு நூலகம்
药液外渗是指药物在输注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渗漏到 皮下组织或血管外的周围组织。

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ppt课件

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ppt课件

液体外渗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 2、 外渗液体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 体时,肿胀明显、皮肤颜色红润未发生变化时,首 先尽量从套管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给予拔出 留置针,充分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减压使外渗液 体流出,减轻间室内压,并用硫酸镁外敷并抬高患 肢。外渗位置上方的皮肤即将出现或甚至已经出现 缺血或坏死 (变白或呈紫黑色),给予上述操作后, 尽量在6小时内给予透明质酸酶溶液(500-1000U的透 明质酸酶)或生理盐水500ml进行Gault法行皮下组 织冲洗疗法,以去除所有刺激性的输注液。
根据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脂肪乳外渗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 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使皮下 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释后 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 酸150~300μ m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 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也可用50%或75%的乙醇+云南白药混合后外敷,效果显著。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静脉炎: 是指静脉壁内膜的炎症, 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 静脉炎的分类: 1、化学性静脉炎 2、机械性静脉炎 3、细菌性静脉炎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静脉炎的分级:
• • • •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 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 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1英寸,有 脓液流出。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 渗出: 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 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 正常的血管通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第三种:冷敷时直接用硫酸镁溶液贴敷患处。外敷 的时间每次15分钟左右,每日外敷的次数根据硬结大 小及炎性反应轻重而灵活掌握,硬结范围小者治疗效 果好。
第四种:首先于外渗局部涂薄层的凡士林,范围稍 大于热敷面积,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 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宜)敷于外渗肿
.....
4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 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淤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 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疼痛, 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在治疗 过程中因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如果成人 大于体表面积的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的 5%就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
5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巡视,加强防范。 一旦发生药液渗漏,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外渗液体为普通液体时,如抗生素、盐水、糖水且肿 胀不明显时,首先尽量从套管针内回抽液体、药物, 然后经予拔出留置针(如果局部皮肤张力较高,也可 先用适当的拮抗药如硫酸镁外敷,待张力减轻后再拔 针, 以免造成皮肤撕破伤),并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在第一个24小时内持续湿热敷患处,对早产儿慎用冷 敷,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
.....
1
概述
静脉输液是人在患病时到医院就诊治疗期间一种有 效的常用的给药途径,但由于小儿年龄小,不能配 合;加之血管直径细、脆弱、弹性差以及心理恐惧, 害怕等特点,在输液过程中不易合作极易导致药物 发生外渗。
.....
2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刺激性 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
8
第一种:取制备的50%硫酸镁溶液加热至40℃左右,浸 泡纱布块,取出后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敷盖在患处,再 覆上一层塑料薄膜,还可再用热水袋按压以加强保温。
第二种:用湿毛巾最好是纱布折叠,把液体的硫酸镁 倒在薄的内层,将薄的那层敷在患处,外面用热水袋 或矿泉水瓶子加热。等水稍凉,可以把上层的纱布揭 开,直接在薄的内层继续加热。
.....
12
药物外渗的预防:
护士应做到六个及时:及时巡视、及时发现、及时报 告、及时处理、及时记录、及时沟通.
~~~完~~~
.....
13
.....
14
.....
3
药物渗出可分为: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1英寸=2.54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 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6英寸之 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 径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胀处,外用一层塑料薄膜包裹并固定,用一次性 橡胶手套装入35-40℃热水,扎紧口,覆盖在塑料 薄膜上(局部温度降低时两只手套交替使用); 每次15-20min,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
10
但50%硫酸镁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渗,容易引起皮
下水疱。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一旦外渗,应立即
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选择热 湿敷,可用75%乙醇湿敷患处,也可将洗净的马 铃薯切成3mm-5mm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外 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6h更换一次;用 654-2热敷也无任何不良反应。
.....
7
硫酸镁湿敷的方法:
硫酸镁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化合物。高度溶解于无 机溶剂,如水,也特别容易溶于甘油和酒精等有机溶剂。 pH值范围:硫酸镁溶液不是酸性,它的pH值大约是6.0。 硫酸镁易溶于水,内服不易吸收, 外用湿敷则具有消炎 退肿的作用。临床上当小儿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外 渗时就经常用它来湿敷药液渗出处。经过多年临床总 结,现将常用且有效的几种湿敷方法告诉大家:
.....
6

外渗液体为脂肪乳、血液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 时,肿胀明显,皮肤颜色红润未发生变化时,首先尽 量从套管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经予拔出留置针, 充分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减压使外渗液体流出, 减轻间室内压,并用硫酸镁外敷并抬高患肢。
立即报告护士长及医生并严格交接班。所有与外渗有关 的情况都应该被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单及病历中,并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且及时与家长沟通。
~~~请 各 位 牢 记~~~
.....
11
液体外渗伤口的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 停止注射。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 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 按压3min左右。再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 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进行局部封闭,一 天一次,连续三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