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分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剂型分类

药物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一般来说一种药物可以制备多种剂型,药理作用相同,但给药途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式。常用剂型有40余种,其分类方法有多种: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作为一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相关。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起局部或经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如常用的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容易受胃肠道中的

酸或酶破坏的药物一般不能采用这类简单剂型。口腔粘膜吸收的剂型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的所有其他剂型,这些剂型可在给药部位起局部作用或被吸收后发挥全身作用:

(1)注射给药剂型:如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腔内

注射等多种注射途径。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3)皮肤给药剂型: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4)粘膜给药剂型:如滴眼剂、滴鼻剂、眼用软膏剂、含漱剂、舌下片剂、粘贴片及贴

膜剂等。

(5)腔道给药剂型: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及滴丸剂等,用于直肠、阴道、尿道、鼻腔、耳道等。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

1.溶液型: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点的直径小于1nm)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

匀分散体系,也称为低分子溶液,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

2.胶体溶液型:主要以高分子(质点的直径在1~100nm)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散在分

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3.乳剂型: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部分搽剂等。

4.混悬型: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5.气体分散型: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如气雾剂。

6.微粒分散型:药物以不同大小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如微球制剂、微囊制剂、纳米囊制剂等。

7.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如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等。

(三)按制法分类

这种分类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

1.浸出制剂:是用浸出方法制成的剂型(流浸膏剂、酊剂等)。

2.无菌制剂:是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技术制成的剂型(注射剂等)。

(四)按形态分类

将药物剂型按物质形态分类,即:

1. 固体剂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搽剂等。

2. 固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

3. 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4. 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形态相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例如,制备液体剂型时多采用溶解、分散等方法;制备固体剂型多采用粉碎、混合等方法;半固体剂型多采用熔化、研和等方法。

普通片

有刻痕能掰着吃

片剂的诞生已有170年。最先出现的就是目前常说的普通片,是将药物和或多或少的辅料(又叫)混匀、压缩制成片剂。辅料多会用到淀粉、、等,它们虽然不能治病,却能通过影响药品溶解、被吸收的速度,从而影响药效。、等都属于普通片。这类药片生产成本低、质量比较稳定,如果药品上有刻痕,还可以掰开或碾碎服用,方便医生灵活调整用药剂量。

不过,普通片也有缺点,如起效较慢、婴幼儿和者服用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6年,爱的发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剂型“”。制作这种片剂时,先要把药粉制成“微球”,再添加、等易溶性辅料。患者只要把药片含在嘴里,它在30秒内就能自动崩解成无数个微粒,迅速被吸收。这一剂型适合精神病、症、和的病人,以及老人、孩子服用,日益成为欧美病患的首选制剂。2004年,我国也有了第一个——治疗的口崩片。

糖衣片

国外基本淘汰

给普通药片包上一层衣膜,统称为包衣片,主要有糖衣片、薄膜包衣、肠溶片等。

传统的包衣片剂多是糖衣片,顾名思义,就是给药片穿件“甜味外套”,以掩盖药的苦味。但由于这种制剂的辅料会使用大量滑石粉,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比重影响较大,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已基本淘汰了这种剂型,取而代之以薄膜包衣片。

薄膜包衣片的“外衣”不再使用较为粗糙的“糖衣”,改用羟丙甲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与糖衣片相比,它们拥有更多的优点: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稳定性;改善外观,便于识别;坚固耐磨,不易开裂;能抗湿抗热,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药品的有效期等。

肠溶片

必须整片吞

普通药片的吸收过程和食物类似:顺着食道一路下行,从胃到肠。进入胃后,在胃酸的浸泡和胃壁的蠕动下,药片被碾磨、腐蚀,变成粉末后被“消化”。随后,大部分药粉进入肠道,逐渐被吸收。

肠溶片的设计原理,就是要打破上述过程。它给药片穿了一件抗胃酸的“防弹衣”,在胃里不会被消化,只有进入肠道的中性环境,药片彷佛感觉热了,才会主动脱掉“防弹衣”。如此,其中的药物成分才能被碾磨、吸收。研发肠溶衣片的目的有二:

一是保护胃黏膜。比如,阿司匹林伤及胃黏膜会诱发、、上、等不良反应,而肠溶片可以安全通过胃部,进入肠道。

二是保护遇酸易“受害”的药物。遇胃液会变质的药物,如酶制剂;在肠道发挥作用的,如肠虫清;抗胃酸的拉唑类药物等,都需要制成肠溶片。

肠溶片最怕“外伤”,“防弹衣”若有了割痕,或被切开,就会让胃酸有机可趁。后果要么是失效,要么是增加对胃部的刺激。所以,肠溶衣片必须整片吞服。

口含片

舌上舌下要分清口含片因其含服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舌上、舌下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