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试卷(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雪的消融B.雾凇的形成C.云海的形成D.白雾的消散2. (2022·辽宁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雨水”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大雪”一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3. (2022•六盘水)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凝华B.熔化C.液化D.汽化4. (2022·辽宁盘锦)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5. (2022•十堰)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6. (2022•浙江)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A.ab 段B.bc 段C.cd 段D.ad 段7. (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前冷,雪后寒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8. (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9. (2022•深圳模拟)2018年2月9日,中国最先进的隐形(在雷达中无法显示)战斗机歼﹣20服役,中国步入世界空军强国之列。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清晨的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的树叶上出现露珠B.夏天,放在碗里的冰棍化成了水C.秋天,太阳出来后大雾消散D.冬天,清晨的窗户上出现了“冰花”2.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A.熔化和液化B.熔化和凝固C.熔化和凝华D.熔化和汽化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4.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5.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小明做“纸锅烧水”实验,他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如图所示,水烧开了,而纸盒却没有烧着。
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7.《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雨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B.夏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露和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C.秋分:“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D.大寒:“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水结冰时温度降低,不断对外界放热8.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在0-35mi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一定不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放热,温度不变C 、吸热,温度不变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B. 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时间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汽化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5℃D 、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自来水冲洗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 、 .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哈尔滨市20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空中的水蒸气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沥青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这就是电冰箱制冷原理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这是一个凝固的过程2.(沈阳市202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3.(唐山市20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4.(攀枝花市202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5.(广州市2022)图中甲、乙分别是温度计和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增大细管内径C.使用前,把体温计放入100℃的沸水中消毒D.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量程是35~42℃6.(济宁市2019)《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7.((信阳市2021)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是非晶体D.在t=5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8.((济宁市2020)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是非晶体B.该物体的熔点为80℃C.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D.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9.((2023滨州市)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10.淮安市2020)从图象中获得有效信息,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培养的能力之一。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
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
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
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9。
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吃冰棒解热升华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
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B。
熔化、液化C。
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物态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装热水的暖壶口上方的白气——汽化B.冬天眼镜上的白雾——熔化C.冻肉解冻时冻肉表面的水——凝固D.冬天室外的雪人变小——升华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铸成工件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3.正在考试的小浩,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 次的时间约是0.1sB.开考铃响,监考老师走进考场,步行速度约为10m/sC.教室里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D.教室的温度大概是50℃4.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如图,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雾凇”的形成B.“窗花”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D.“冰柱”的形成5.下列描述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A.令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4℃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D.冬天,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80℃6.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正确的是()A.春天,留仙湖水面上的冰层消融——熔化——放热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汽化——吸热C.秋天,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六角形的雪花漫天飞舞——凝华——放热7.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放热B.液化,放热C.汽化,吸热D.液化,吸热8.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目的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热值越大含有的热量越多10.把如图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试管中的冰块将()A.能够熔化一部分B.不能熔化C.全部熔化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请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下列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冰、水银、铅笔芯、玻璃、酒精、牛奶其中一类是.依据为其中另一类是.依据为12.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A.该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B.瓶体若灌满水,该温度计也可以准确反映 的温度变化
C.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让细管液面变化更明显
D.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分别达到 的B处和 的A处,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B.M0min至25min时间内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9.如图所示,这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 in时是固态
C.该物质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该物质的熔点为80 ℃
四、实验题
17.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状态;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像乙中的DE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DE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
(1)1℃等于多少华氏度?
(2)新余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等于多少华氏度?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B
6.C
7.D
8.B
9.D
10.B
11.1.30 -4
12.熔化凝华
13.运动放热
14.压缩体积表面积乙固液共存
15.0 100
16.
17.使得试管里的冰受热均匀固液共存低于不能降低
18.B需要乙水蒸气低于水的质量少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自来水冲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 湖水表面结冰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D.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A. 甲温度计B. 乙温度计 C. 丙温度计 D. 无法判断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二、多选题1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C.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11.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 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 D. 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3.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4.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三、填空题15.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____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____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武汉在2024年3月24日成功举行了精彩的马拉松比赛。
为保障武汉马拉松比赛顺利进行,武汉相关部门特地采用了“人工驱雨技术”避免降雨对武汉马拉松比赛的影响。
在生活生产中,我们也时常利用“人工降雨技术”为干旱地区抗旱。
下面关于干冰人工降雨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降低云层温度B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凝结在凝结核上形成雨C .干旱季节,只要我们需要,随时都可以利用人工降雨抗旱D .人工降雨和人工驱雨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是描写“霰”的诗句。
“霰”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的小冰粒,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
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B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C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D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3.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C .正常人1min 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 .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4.如图所示,滑雪场地内的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
其工作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细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细小的水滴在低温空气中遇冷变成“雪”飘下。
在造“雪”过程中,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凝华C .汽化D .凝固5.哈尔滨文旅火爆全国,冰雪大世界的吸引力持续拉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块采自松花江,是江水凝华形成的B.工人采冰时热的满头大汗,头上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汗水沸腾后形成的C.冰块垒起来很高,在雕刻之前,要用水把冰块“粘”起来才安全,这是凝固现象D.由于天气变化,冰雕熔化,此过程是放热过程6.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一139℃,沸点为12.3℃。
2022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物态变化》配套练习(附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单元课标要求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适宜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外表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例题1】〔2021山东省东营〕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7℃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 D.人体平安电压不高于60V【答案】A【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A符合实际;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300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10N/kg=3N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C.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D.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平安的。
故D不符合实际。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A. 一定处于固态B. 一定处于液态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A. 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B. 干冰熔化时可吸热C. 干冰凝华时可放热D. 干冰凝固放热3.关于物态变化、温度和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B. 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C. 冰棒纸外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4.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A. 减小B. 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6.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汽化D. 只有液化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8.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9.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 B. C. D.10.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B. 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C.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D.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11.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A. 液化B. 汽化C. 先熔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1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13.电灯泡用的久了,玻璃内壁会变得发黑,是因为灯丝(钨丝)()A. 只经历了升华过程B. 只经历了凝华过程C. 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过程D. 先汽化后凝华14.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二、填空题(共5题;共13分)16.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2012年我市已经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现了人文关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m= ________m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7.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白草叶上的露珠2.在物态变化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华、汽化B.熔化、凝华、汽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3.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放热C.煲汤时,汤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班上同学扫地往地面上洒水,水过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升华现象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C.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D.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C.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D.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8.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洗完了衣服,下列举措中能使衣服更快晾干的是()A.把衣服晾晒在阳光下B.把衣服晾晒在阴凉处C.把衣服折叠起来晾晒D.将衣服放在无风处晾晒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收热量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手被干手器烘干D.千里冰封3.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热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温度升高,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保持不变B.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是液化C.用燃气灶加热火锅时,调大火力可以提高燃气的热值D.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因为汤里含有的热量多5.把塑料袋套在浓密的树叶上扎紧袋口,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附着在塑料袋的外表面B.由原料袋中空气直接液化而成C.由空气中的水先升华后凝华而成D.由树叶中的水先蒸发后液化而成6.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7.把100℃的水蒸气和等质量0℃的冰混合后达到热平衡,若此过程中与外界无热传递,最后的温度和状态是(冰的溶解热为3.36×105J/kg,水在100℃时的汽化热为2.26×106J/kg)()A.温度高于0℃低于100℃的水B.温度100℃的水C.温度0℃的冰水混合物D.温度100℃的水和水蒸气8.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9.如图所示是某地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当天的风速可达9.0m/s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因为要吸热,所以感觉很冷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6度”10.一位年轻的护士将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了甲的体温,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二、填空题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水到100℃就沸腾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水较少,冰块较大,冰与杯底有接触且对杯底有压力,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杯中水位高度将保持不变B.冰块受到水的浮力将逐渐减小C.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将逐渐增大D.杯中水的温度降逐渐升高4.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5.2011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遭受百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如图是岳阳洞庭湖大桥下裸露的湖床.为了缓解旱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要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升华现象B.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汽化现象C.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D.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6.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导航仪是利用接收卫星发射的超声波工作的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C.汽车的防冻液的熔点较高,可以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凝固D.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7.小明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D.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7℃8.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A.深秋早晨的雾﹣﹣液化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分子间存在引力C.灰尘在空中飞舞﹣﹣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9.下列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草木上的露珠B.夏天,池塘水变干C.秋天,地面上霜D.冬天,冰凉衣服变干10.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8 mC.1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kgD.在青藏高原上用普通的锅烧开水,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11.下列知识结构错误的是()A.B.C.D.12.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二、填空题13.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参考答案
1.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升华现象B. 凝华现象C. 汽化现象D. 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8.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体,故D错误。
10.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故选C。
4.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中考物理必刷专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必刷专题及答案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3.下列关于吃火锅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火锅汤汁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汤汁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B.远处就能闻到浓浓的火锅香味,这是分子运动表现出来的扩散现象C.火锅汤汁上方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增大火锅汤汁内能的方式与内燃机压缩冲程中增大燃气内能的方式相同4.“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5.图中的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赶稻及菽"中牛拉犁的力大于犁拉牛的力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升华D.“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利用率6.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B.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C.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7.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年2月20日,西安城区迎来冻雨天气。
当地面温度低于0℃时,下雨之后雨滴落在树叶、地面、车上,很快就凝结成冻雨。
下列现象与冻雨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雾绕群B.夏天雨笼山C.冬天冰封河D.秋天霜打枝2.如图在盛水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有一篮子,里面装有食物,用纱布袋罩在上面,且袋口边缘浸入水里,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一天里面的食物也不会坏。
试着分析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A.汽化吸热B.液化吸热C.熔化吸热D.升华吸热3.如图所示为一支3D打印笔,其原理是将固体材料加热成液态从笔尖流出,再经过塑形冷却后得到立体固态作品。
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B.仅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4.二十四节气“春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霜降”节气,霜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汽化D.凝华5.唐诗《小寒》中有“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诗句。
关于诗中所说的“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吸热过程B.凝固,放热过程C.凝华,吸热过程D.凝华,放热过程6.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7.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 .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B .“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C .“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D .“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00℃。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
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河水结冰属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
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
6.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7.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可能在 _____℃;8.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
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_______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9.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A. 升华现象B. 液化现象C. 汽化现象D. 凝华现象10.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凝华D. 升华1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 夏天洒水降温——液化C. 秋天细雨绵绵——升华D. 冬天大雪纷飞——凝华12.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
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减慢水分蒸发的是()A. 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B. 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C. 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D. 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13.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B. 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C. 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D. 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14.人类对物态变化的认识是从水开始的,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水蒸气在松枝上形成冰晶B. 温暖的阳光里,冰化成潺潺的流水C.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表面出现小水珠D. 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表服也会干15.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A. 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B. 温度能达到沸点,且能沸腾C. 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6.“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
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
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露和霜都是液体B. 露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17.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
”——“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18.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 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 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9.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
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
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吸收热量B.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C.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 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20.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一项是()A. 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B. 这是某种晶体的凝固图象C. 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4分钟D. 该物质的熔点是48℃21.小军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绘制了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①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___________。
②该固体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_min。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和小伟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
(1)图甲装置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2)观察气泡可判断图甲中水处于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3)小兰和小伟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中A 、B 所示。
由图像可知,小兰和小伟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 m ________B m 。
23.小刚与小健在家用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图中第 _____幅图像。
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这是 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要 _______热量;(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
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了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示数是 _______℃;(3)小健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 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小健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健家的冰箱应该更 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参考答案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答案】 38.32.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00℃。
【答案】①. 低②. 低【解析】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升高,所以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低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
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①. 放②. 凝华【解析】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中的冰是由水放热凝固形成的;雪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河水结冰属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①. 凝固②. 放出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
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
【答案】①. 液化②. 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纸杯上,使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6.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答案】①. 汽化②. 放出【解析】热管的热端受热后,吸液芯里的液体在高温下,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温度降低时,这些蒸气又遇冷变为液体,发生液化放出热量。
7.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可能在 _____℃;【答案】等于 208.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
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_______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答案】①. 吸收②. 液化【解析】路基温度上升,液氨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氨沉入棒底。
9.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A. 升华现象B. 液化现象C. 汽化现象D. 凝华现象【答案】C10.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凝华D. 升华【答案】B【解析】“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1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 夏天洒水降温——液化C. 秋天细雨绵绵——升华D. 冬天大雪纷飞——凝华【答案】D12.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