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1 认识比例尺 ▏.冀教版(2014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2比例尺-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2比例尺-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1.比例尺的概念及应用2.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问题教师将一份地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地图上的比例尺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第二步:教学比例尺的概念及用途1.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问题的提出来说明比例尺的作用和应用。
第三步:教学比例尺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安排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化对比例尺计算方法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步:练习应用1.小组合作,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走访,对学生的运用情况进行指导和辅导。
第五步:反思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所得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意识到比例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工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教学资源1.讲桌、黑板、投影仪等2.地图、图书、教学视频等3.练习册、作业本等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比例尺概念的掌握情况。
2.考查学生对比例尺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3.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小组应用题评价。
4.统计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
六、教学方案实施效果通过对比例尺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掌握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具备了更多的数学技能和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显著,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比例尺会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有趣的变化。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比例尺冀教版(1)
教案:认识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比例尺模型、实际距离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比例尺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作用。
2. 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解释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如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等。
(3) 举例说明比例尺的应用,如何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练习,巩固比例尺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3. 比例尺的应用(1) 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2)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七、作业设计(1) 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为 10 厘米的图上距离。
(2)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为 5 厘米的实际距离。
2. 课后思考题:(1)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如何根据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加强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一、比例尺的概念1. 定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用来表示地图、设计图等图形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认识比例尺-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比例尺-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知识点概述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是表示地图比例大小的标尺。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通过比例尺来确定真实距离与地图距离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地图测量、规划等工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其作用;
2.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3.学习如何使用比例尺进行距离测量。
三、教学过程
1. 比例尺概念与作用(10分钟)
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地图上的重要作用。
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30分钟)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使用比例尺表示地图比例大小的方法。
重点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和标注比例尺的位置。
3. 计算实际距离(30分钟)
请学生分别测量地图上两个城市的距离,再按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以此练习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4. 掌握比例尺的应用(30分钟)
请学生分组,进行比例尺实践应用。
学生自由选取地图上的两个点,计算实际距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体会
本课程通过实际案例示范和学生自主实践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比例尺的应用,并从中获得实践应用能力。
本课程不仅与生活紧密联系,而且具有很高的教学参考性,值得教师们多加借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2 认识比例尺|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2 认识比例尺|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作用,认识比例尺的概念;2.掌握比例尺的读法和表示方法;3.能够应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尺的概念及作用;2.掌握比例尺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内容1.了解比例尺的作用;2.认识比例尺的概念;3.掌握比例尺的读法和表示方法;4.进行练习,应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图形。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读法;2.实践法: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使用比例尺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引入比例尺概念(10分钟)•引入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知识授予环节:认识比例尺(15分钟)•讲解比例尺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读法。
3.展示示范环节:操作比例尺(20分钟)•可以为学生提供含有比例尺标线的简易设计图纸,通过实际操作来练习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图形。
4.巩固练习环节:巩固与练习(15分钟)•练习应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图,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测量和绘图的基本技能。
5.回归反思环节:反思与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表现、绘图效果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来进行学生的评价和检验。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应用比例尺进行更多的实际测量和图像绘制练习。
2.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比例尺,绘制自己钟爱的建筑物或地标等壮观画面。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讲解比例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讲授法和实践法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绘制图形的能力。
同时,针对部分学生拓展性的练习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图形的技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比例尺冀教版(2)
教案:认识比例尺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3. 比例尺的应用: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 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比例尺模型。
2. 学具:学生地图、比例尺模型、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存在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3. 实例讲解:展示实例,讲解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4.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例尺的定义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3. 比例尺的应用(1)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比例尺(2)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比例尺的换算和灵活运用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比例尺冀教版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4—76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比例尺》第一课时内容,即认识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和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教学的,先后通过“给大头蛙设计名片”、“给镜框画示意图”使学生由初步认识比例尺到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会按比例尺画简单的示意图,体会比例尺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比例尺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l:l画图以及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图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按比例画图的作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按比例尺画简单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名片、测量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主持人: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主持,我们的卡通朋友大头蛙让咱们帮它设计一张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名片,同学们设计好了吗?(生:设计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有请各小组代表。
(生:介绍本组的名片)你们的名片设计的尺寸符合大头蛙的要求吗?(生:当然符合,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咦?你们组设计的怎么跟别的组不一样,是不是错了啊?(生:没错,我们设计的尺寸跟大头蛙要求的一样,只是他们设计的是横向的,而我们设计的是纵向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看来同学们设计的名片不仅与大头娃要求的尺寸一样,还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请同学们为我们自己鼓掌吧!今天的炫我两分钟到此结束。
师:欣赏了同学们的名片展示,老师不得不为你们点赞,真的很了不起。
设计的名片与大头娃要求的尺寸一样,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名片是按1:1设计的,也可以说这样的图叫做按1:1画的图,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学生给大头娃设计名片,可以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画图的过程,并了解1:1的实际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师:老师也想让同学们帮我画一个镜框示意图,可以吗?(生:可以)请看大屏幕,画一个长是6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镜框的示意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6.认识比例尺▏冀教版(精选)
教学过程: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指名展示。
3.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对学生设计的名片进行评价。
使学生了解到两种设计方案都符合要求。
师:观察这两种形式的名片,说一说,这两种名片都符合大头蛙的要求吗?为什么?4.教师介绍这个图就是按1:1画的。
并在名片下面写出1:1。
师:像这样设计的名片,与要求尺寸一样,我们就说这样的图是按1:1画的,也就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厘米。
在名片下面写出1:1。
(二)、画示意图1.教师谈话,探究例2师:刚才同学们帮大头蛙设计况:1、2、生:我觉得符合要求,因为这两种设计都是长4厘米,宽3厘米。
如没有出现竖着的设计,教师可以把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名片展示出来,参与交流。
并选两个设计漂亮的贴在黑板上。
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组织讨论,长方形的长和宽是怎样定义的。
说是怎样把长和宽缩小的。
4. 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他提到把图画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01,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多少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把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01,就是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10厘米,也就是按1:10的比例画图的。
师:这个1:10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师: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在画完图后,要把比例尺标在图下。
在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先写1,再写表示的长度。
教师示范在图下标出比例尺1:10。
5.交流展示学生画的其他画法.师:谁还有其他的画法? 的101,就是45除以10,等于4.5厘米。
生:把图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01,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的10厘米生:我把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51,按长4厘米,宽3如果把镜框的长和宽分别缩教师贴出这幅示意图。
师:这幅把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151的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厘米,它的比例尺是多少?教师在图下写出:比例尺1:15师:还有没有其他画法?6、师:现在请同学们把镜框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51,画出示意图,并标出比例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比例尺的认识|冀教版
教案:比例尺的认识|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比例尺的应用:放大与缩小,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应用。
2. 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比例尺示例图,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案例材料。
2.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比例尺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比例尺的知识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 举例说明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如1:1000、1/1000等。
3.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包括放大与缩小,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PPT示例图,讨论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练习(5分钟)1. 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比例尺的认识1. 比例尺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比例尺的应用a. 放大与缩小b. 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一组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数据,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对比例尺的换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比例尺
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已经认识了比,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比?那什么叫做比值?(学生回答)大家记得很清楚,那对最后比值的要求是什么?(化成最简整数笔)恩,下面大家看一看下面这几组比,请大家把他们化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请看大屏幕?(出示)2、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计算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3、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看到两位同学发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一只蚂蚁从唐山爬到北京只用了10秒钟,一个认为不可能,一个说可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唐山到北京的距离大约150公里,如果我们开车的话需要大概3小时,一只蚂蚁10秒钟可能到达吗?同学回答:在地图上跑师:我们走的是从唐山的实际距离,而蚂蚁走的是图上距离。
大家见过地图吗谁能给大家比划一下,你见过的地图大约有多大?(3)师:通过刚才的观看,老师带来了几张地图展示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地图,你要有什么发现?生:大小不一,形状没变……师:对地图的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发现,出示例题。
1、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长方形镜框。
自己试着把长和宽按一定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镜框的示意图吗?师:“按一定的比缩小”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比例尺|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比例尺 |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尺的概念。
2.熟练掌握测量图上物体的实际长度的方法。
3.能够运用比例尺测量图上物体的实际长度。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如何测量图上物体的实际长度,如何应用比例尺测量图上物体的实际长度。
2.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测量图上物体的实际长度。
三、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教案、比例尺模型、课件、讲解PPT等教学用具。
2.学生需要准备习题集、笔、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知识时,可以用录像或图片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用到比例尺的例子,看看周围有没有可测量的物品。
•引导学生探究比例尺的概念。
并解释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以及比例尺所包含的信息等。
2. 讲解课文•让学生旁观一组图片,或通过视频模拟场景,学生可以发现除了拍照可以显示实际大小、用尺子量去验证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使用比例尺。
•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以及如何用比例尺测量图上物体的实际长度。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找出教室中有哪些可测量的物品,然后让他们自己测量物品的长度。
•分别给学生不同的测量器具:尺子、卷尺、比例尺等。
让学生体验使用不同器具测量物品长度的感受。
4. 练习•带领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对比例尺的运用能力。
•告诉学生考试题目中可能出现与比例尺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内容并加强练习。
5. 小结讲解•对刚才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性讲解,强调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五、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知识时,可以考虑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在练习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在小结部分,要着重强调比例尺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明白比例尺不仅仅是学校数学中使用的工具,更是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的测量工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比例尺 冀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比例尺冀教版(1)第一节:认识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意义。
2.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3.能够根据实际长度计算比例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意义。
2.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和定义。
2.认识比例尺的意义,通过讲解比例尺的应用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重要性。
2. 模拟练习:计算实际长度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要求学生计算出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2.提供比例尺,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实例来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3. 综合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场景的图片,要求学生认识到图片中的比例尺,并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长度。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比例尺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式1.讲授法2.演示法3.模拟练习法4.分组讨论法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打分记录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互相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3.在总结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比例尺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第二节:细分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能够细分比例尺,理解细分比例尺的定义和意义。
2.能够解决细分比例尺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细分比例尺的定义和意义。
2.能够根据细分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介绍细分比例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细分比例尺的定义和意义。
2.通过实例来解释细分比例尺的应用场景。
2. 模拟练习:计算实际长度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要求学生计算出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2.提供细分比例尺,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加深对细分比例尺的理解。
3. 综合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场景的图片,要求学生认识到图片中的细分比例尺,并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长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比例尺 冀教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比例尺冀教版 (2)教学目的
1.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概念;
2.掌握如何使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
2.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1.板书:比例尺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教学工具:比例尺。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
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小组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步:引入
1.教师用实物展示比例尺,并问学生是否知道比例尺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比例尺的构成和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讲解
1.教师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和概念,并板书;
2.分析比例尺的使用方法,并给学生举例说明;
3.让学生尝试使用比例尺测量实物,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第四步:练习
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
2.由教师引导,让学生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3.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第五步:课堂小结
1.总结比例尺的定义和概念;
2.回顾比例尺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帮助学生消化和总结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讲解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和作用,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使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的方法。
同时,本节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了探究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成长为有才华的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比例尺认识比例尺|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3. 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比例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尺子、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存在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情境,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尺子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实例讲解时,可以更多地提供不同类型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比例尺。
在课后作业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2 比例尺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和分类。
2. 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尺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和应用方法。
2. 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所学内容,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 提问:你们认为比例尺是什么?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2. 讲解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分为线性比例尺和面积比例尺。
3.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方法:如何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实际面积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某城市地图上两个景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求实际距离。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给出解答。
3. 展示解答过程,讲解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错误之处,纠正错误答案。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绘制比例尺的示意图,标注比例尺的各个部分。
2. 用粉笔写出本节课的重点公式和步骤。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注意比例尺的转换和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基本知识。
在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精选】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2. 比例尺的应用 ▏冀教版 (2014秋) (1)
比例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某小学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认识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探究新知1、引入“脑筋急转弯”: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3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五秒钟,这是为什么?生:蚂蚁爬的是地图。
师:对了,你们见过地图吗?知道什么是地图吗?课件出示一大一小两幅中国地图,请同学们观察。
师:为什么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上呢?生: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画的。
师:那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地图,却又大小不一样呢?生:因为缩小的倍数不一样,也就是绘图时选用的比例尺不一样。
过渡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比例尺。
2、学习比例尺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77页某小学平面图。
请学生观察,并说说该校园的布局。
(有办公楼、图书室、微机室、花坛、操场、教学楼、语音室)你能由这幅平面图想象出这所学校原本有多大吗?与什么有关?(与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有关)请学生找到并说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平面图的右下角有“比例尺1:2000”)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思考并说一说:比例尺1:2000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展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2000厘米。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
提问:你认为比例尺中比的前项表示什么?比的后项表示什么?生:比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比的后项表示实际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比例尺 冀教版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
教学难点:计算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识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1)通过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想挑战吗?课件出示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学生边看老师边读: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为12021,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请问这是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给予反馈。
(2)师揭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意义。
用课件展示,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教师引导: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有12021里,但画在地图上只有几厘米,看来地图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再画在图纸上的。
在这里这两个距离都有非常形象的名字。
认真听哦。
12021是——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与12021相对应的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做——图上距离。
(板书:图上距离)2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作为一个标准。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计算:按照这幅地图的规格,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4cm,也就是说图上距离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2021,那大家推算一下这幅地图中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多少m?为了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在绘制地图时,任何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都要遵守这个标准,因此我们要将这个标准用恰当的方式记录在地图上,这个标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设计意图】明确比例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初步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从各种地图上找出比例尺,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找比例尺,读比例尺,并说说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引导:(1)找一找交通图、平面图中的比例尺,说一说这些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2)以这些比例尺为例,讨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比例尺 ︳冀教版(2014秋 ).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示意图。
2、在设计名片、画镜框示意图等活动中,经历认识比例尺的过程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认识有些问题可以借助比例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准确、熟练的应用好比例尺这个词语进行相关描述。
教学准备:画图纸、刻度尺、铅笔、橡皮、米尺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明确比例尺的用途师:课前我们拍了两张照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想!)(出示照片课件)这是我们全班的照片。
看一看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缩小)再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扩大)在缩小与扩大的变化中,这张照片是从整体发生变化还是从局部发生了变化呢?在整体变化中,照片缩小和扩大的倍数相同吗?说得好极了!这张照片在整体上都发生了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的的变化。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还是缩小了?(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某个学校平面图)这是把实际物体缩小若干倍画到图纸上的。
(课件出示:手表图)像手表这样很小的机器零件,我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常常把它扩大若干倍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二、探究新知(一)布置活动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把实际物体同时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的想法付诸实践,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你们愿意吗?谁来读一读这次活动的要求呢?(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小小设计师活动要求:大头蛙为了发展业务,决定印制一盒名片,印制的要求是名片长4厘米,宽3厘米。
(1)、4人一小组,组长做好分工安排(2)、学生拿出作图工具在练习本上开始设计让学生将自己设计好的作品在组内在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请部分同学将自己的设计展示在黑板上。
请好奇心强的学生拿刻度尺检验黑板上的名片。
课件出示结论:像这样画出的尺寸与要求的尺寸一样,我们就说这样的图是按1:1画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1,认识比例尺,▏.冀教版(20__秋),(3)]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1,认识比例尺,▏.冀教版(20__秋),(3)]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比例尺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设计名片、画镜框示意图等活动中,经历认识比例尺的过程。
2.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示意图。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认识有些问题可以借助比例尺解决。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求实际距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并揭示比例尺的概念1.结合杨利伟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展示的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这两面特制旗的宽10厘米,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这10厘米长的线段。
2.我们的飞船在离地球300千米左右的太空中翱翔。
请同学们把这300千米的距离画在第三张纸上。
这条300千米长的线段怎么画呢?你是用图上几厘米长的线段来表示实际的300千米呢? 3.具体分析某种画法:给图上画的3厘米、5厘米……一个名称叫“图上距离”,实际的300千米呢,叫“实际距离”。
分析“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千米” 缩小多少倍?说说怎么算的?(2)在这一幅图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3)学生练说。
4.揭示概念: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平面图的比例尺数学在生活中,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兴趣。
”。
(板书课题) 5.若要画出和原尺寸同样大的图形,我们就说这样的图是按1:1画的。
二、了解按比例画图 1.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镜框的示意图。
怎样画呢?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按比例缩小后画在纸上。
2.同学试着画一画并说出是按什么比例画的?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把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10,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介绍比例尺的含义 1.如果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10厘米,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1认识比例尺▏冀教版(2014秋)(4)
认识线段比例尺、确定物体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线段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的过程。
2.认识线段比例尺,能根据给出的图和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3.体验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线段比例尺有初步的认识。
有兴趣进一步探究如何根据给出的图和线段比例尺求实际的距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比例尺,能根据给出的图和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一、旧知回放,引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 10000 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 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 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线段比例尺。
什么是线段比例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了解线段比例尺1.课件出示示意图。
师:观察这个示意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它们的方向和位置是怎样的。
2.引导归纳: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
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教师指着示意图上的线段比例尺说:这就是线段比例尺。
师:线段比例尺是什么意思?生: 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500米,图上 2 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米……(二)求实际距离测量并计算学校到各场馆的实际距离,标在图上。
1.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师: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师:测量学校到科技馆的图上距离,再计算出实际距离。
2.师生共同测量,并完成计算。
师:测得学校到科技馆的图上距离为 2.3厘米,怎么求实际距离?师: 根据我们上节课学学习的数值比例尺,很容易就能算出来,但这里只告诉我们线段比例尺,应该怎么求?师:1 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500 米)师:我们量的学校到科技馆的图上距离为2.3厘米,就代表几个500米的实际距离? (500×2.3)生: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然后再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77的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P78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
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很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同学们会很有兴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比例尺的种类,能读懂不同种类的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的含义,会正确的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和比例尺的求法。
教学难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引出地图;
2、师问: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这么一张小小的图纸上呢?(缩小以后画出来的)
3、那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像这样余姚将实际尺寸缩小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4、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是的,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工程师在设计桥梁或房屋时,都要将原物体缩小以后画在设计图上;其实生活中还有需要将原物体扩大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比如手表零件图,电脑芯片图等。
那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比例尺的含义
1、设计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
设计要求:
2、小组内交流自己时怎么设计的?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距离的。
3、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回报自己的设计方案(最低3个同学,各代表一类),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板书:
(1)8cm:8m=8cm:800cm=1:100
6cm:6m=6cm:600cm=1:100
(2)4cm:8m=4cm:800cm=1:200
3cm:6m=3cm:600cm=1:200
(3)8cm:8m=8cm:800cm=1:100
3cm:6m=3cm:600cm=1:200
4、比较以上3副图,有什么不同?
(3)和(1)(2)的形状不相同,显得长而窄,改变了原来的形状。
(1)和(2)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过它们的形状和教室的原形状相同,只不过大小不同。
5、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试说)
6、引导学生发现:第(3)副图是因为长和宽缩小的倍数不同,所以改变了形状,(2)和(3)的长和宽都是同时缩小的相同的倍数,只是第(1)副图上的长和宽同时缩小的是100倍,而第(2)图上的长和宽同时缩小的是200倍,所以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而且没有改变原来的形状。
7、师随即说明: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有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在数学中我们就约定用一个“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像这里的“1:100和1:200”这些比都是表示一副图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我
们把它叫做“比例尺”。
8、那谁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后,老师表述完整“比例尺”的含义“一副图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9、强调比的前项是“图上距离”,后项是“实际距离”,不可以调换,并解释“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的含义。
同时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并强调分数比的形式。
二、计算实际距离
1、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你能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吗?(学生试着说说)
2、那就在草稿纸上用你们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试做)
3、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过程板书。
(学生试着说说)
三、课堂小结
1、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了关于“比例尺”的一些什么知识?
2、学生回忆后说一说;
3、师根据学生回答做一个简要的知识小结。
四、巩固练习
下面就请大家把刚才学到的知识用上,去完成下面的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工具。
()
(2)所有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3)一个小型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
()
(4)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
(5)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
2、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比例尺。
把一快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3)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
3、完成书P53的第2题。
五、总结拓展
1、评价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2、拓展。
教学评价:
1、这节课,体现了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服务,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
整体特点是:教师自然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其中,最大亮点是: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经历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即经历了比例尺的“定义化”过程。
2、整节课,教师始终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谈话交流,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
宽容、善待、鼓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新发现及时给予肯定。
3、教师善于加工、重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两个转化,让学生感受到:噢,原来数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呀!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