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3第1课时《比例尺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6)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平面图等;(3)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比例尺的应用;3.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2.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尺的定义及意义;(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比例尺?2. 探究新知(1)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举例说明比例尺的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平面图等;(2)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分享交流,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2)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比例尺下,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2. 提高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3. 应用题: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平面图等。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3. 加强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5-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5-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2.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独立解决问题,正确使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教学材料: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比例尺示例,并向学生解释比例尺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1.解释比例尺的定义。

2.介绍比例尺在地图、平面图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比例尺的计算1.通过示例对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2.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与检测1.总结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2.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程度。

五、课堂作业完成教科书上关于比例尺的练习题,并尝试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多加练习,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 比例尺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尺的应用;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1)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分数表示,如1:10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000000厘米。

3. 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 = 地图上的距离÷ 实际距离;(2)举例说明:如果地图上的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实际距离为500公里,求比例尺。

4. 比例尺的应用(1)地图上的比例尺;(2)建筑设计图纸的比例尺;(3)其他实际应用场景。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例尺?(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1)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观察生活中的比例尺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2)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使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3. 实际问题中比例尺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比例尺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2. 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教师讲解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掌握比例尺的书写格式。

3. 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1)教师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

(2)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中比例尺的应用(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比例尺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例尺计算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快乐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师: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出一个脑筋急转弯,大家来猜一下。

前两天老师去西安,乘坐的是从宝鸡到西安的动车,大约要一个小时左右。

可是一只小蚂蚁厉害了,从宝鸡到西安只用了5秒钟,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生:小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没错。

地图一般是将生活中的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到图纸上,那么在画时要注意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一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选取题材与本课研究内容息息相关,顺势引出新课,达到课始趣生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一)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1、师:淘气、笑笑分别根据下面的信息画了图,以便给新同学介绍他们学校及附近场所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认为他们画得合理吗?想一想,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图片图片图片同桌交流完毕,指生全班交流。

生:淘气画得不合理。

因为淘气画的三条线段看上去一样长,虽然标注了实际距离,但不能表示实际距离的差别。

而笑笑画的三条线段有长有短,能表示出这三个地方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差异。

师:同学们再量一量笑笑画的三条线段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邮局到学校笑笑画了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超市到学校画了2厘米表示实际200米,书店到学校画了3厘米表示实际300米,三条线段都是按照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来画的,所以笑笑画得合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9-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尺。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比例尺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 提问:你们知道比例尺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探究(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教师总结并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 练习(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 各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强调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3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3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2. 比例尺的应用学生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比例尺的作用。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3.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比例尺。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5. 拓展学生探讨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练习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 多媒体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图和示例。

3. 教具地图、尺子等,用于学生操作和探究。

4. 练习题设计与比例尺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建议1. 注重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4.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研究比例尺的历史学生可以研究比例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在地图制作和地理探索中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比例尺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千米=( )米=( )厘米2.什么叫做比?3.化简下面各比。

12 :8 10厘米:100厘米2米:140厘米 3米:15千米 16厘米:90千米二、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知识。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让学生读题。

指名回答:“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10厘米 : 10米请你独立尝试一下,全班交流,校对答案。

教师总结: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然后化简。

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

人教2022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比例尺【教案】

人教2022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比例尺【教案】

教学笔记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比例尺(1)教学内容教科书P51例1,完成教科书P54“练习十”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掌握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相改写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计算、绘图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相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建构比例尺的概念,唤起已有知识的回忆师:我们的教室长8m,宽6m。

如果要把这么大的一个教室在纸上画出平面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缩小后画在纸上。

师:是个好办法,请看这里有两个长方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哪个长方形能正确地表示出这个教室的平面图?【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个是正确的,因为第一个长方形是把教室的长缩小到原来的1100,宽也缩小到原来的1100。

预设2:第二个是错误的,因为第二个长方形是把教室的长缩小到原来的1200,宽缩小到原来的1400,长、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师:谁还想来解释一下?【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个是正确的,它是按1∶100的比缩小的。

预设2:第二个是不正确的,因为4cm与8m的比是1∶200,而1.5cm与6m的比是1∶400。

师:大家分析得很对!其实大家所说的1∶100,1∶200,1∶400,这些我们都叫做比例尺。

在同一幅图中,用同一个比例尺,才能正确表示原来的形状。

例如,第一幅图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 100,也就是按1∶100的比缩小的,所以用第一个长方形表示教室的平面图是正确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尺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1)]【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比例尺是有接触的,之前也学过比的知识,创设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比例尺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什么意思吗?”(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图的比例尺不同?”(3)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比例尺的选择方法。

3. 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和选择方法。

(3)教师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比例尺,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出示图例1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出示图例2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8)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平面图等;(3)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严谨思考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一张地图,提出问题: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2)教师示范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步骤;(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教室面积;(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操场面积;(3)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计算步行时间。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实际操作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升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教室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2. 请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3. 请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学校到家的实际距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概念与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运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概念与作用。

2.根据实际问题,正确使用比例尺测量和绘制。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与正确应用。

2.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

四、教学准备1.教案、学生课本、绘图工具等。

2.准备相关实物或图片,便于学生理解比例尺概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对比例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作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第二步:概念讲解1.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

第三步:示范操作1.在黑板或幻灯片上示范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的操作步骤。

2.让学生跟随示范操作,自己尝试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

第四步:练习训练1.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根据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

2.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五步:讨论总结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尺的使用注意事项和技巧。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比例尺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以上为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18》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18》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1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使用比例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3.能够转换实际长度和比例尺的长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例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实际测量中的比例尺应用。

难点:1.实际长度与比例尺长度的转换;2.比例尺的精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尺工具;2.学生准备直尺和铅笔;3.准备实物例子以便教学演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长度为20厘米的线段,然后让学生使用比例尺来测量该线段的长度。

2. 学习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含义:比例尺是一种量度比例的工具,它能够将实际长度与绘制的长度相互对应。

•比例尺的使用方法:根据比例关系,将实际长度和比例尺上的长度进行相对应,就能够实现测量和绘制。

3. 实际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长度不同的物品,让学生利用比例尺来测量这些物品的实际长度,并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册上。

4. 比例尺的应用•航海和地图绘制:在航海和地图绘制中,比例尺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准确地表示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

•模型制作:比例尺也常用于模型制作中,可以按比例缩小或放大实物的比例尺来制作各种模型。

5. 拓展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提升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馈师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回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比例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

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掌握并应用。

注:以上教案为参考范例,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节第1课时《比例尺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节第1课时《比例尺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节第1课时《比例尺的认识》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节第1课时《比例尺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4单元的第3节,主要讲解比例尺的认识。

教材中包含了比例尺的定义、分类以及如何进行比例尺的换算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分类和换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尺。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和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尺子、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比例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分类和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比例尺的换算。

3. 例题讲解: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比例尺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尺的认识1. 定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分类:放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3. 换算方法: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并说明比例尺的分类。

答案: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答案:1:1000000 表示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00厘米,或者10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地图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并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比例尺的实际应用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7-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绘制和运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含义及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直尺、比例尺、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前几节内容,准备好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述比例尺的定义,用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回答:比例尺是用来做什么的?第二步:示例讲解1.通过黑板绘制不同比例尺的例子,让学生观察、理解、掌握比例尺的绘制方法。

2.给学生讲解比例尺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尝试绘制几个简单的比例尺,并互相交流改进,借此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2.老师提出几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法。

第四步: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方法和技巧。

2.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拓展对比例尺的应用认识。

五、课堂作业1.练习册上关于比例尺的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景设计一个比例尺,并解答相关问题。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2.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对比例尺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内容- 比例尺的概念- 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操作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图、建筑设计图等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 探究新知- 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地图或建筑图,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图形与实际物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 比例尺的计算: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即比例尺 = 图形长度 / 实际长度。

- 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比例尺。

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比例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相对直观,学生通常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

然而,将比例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比例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5)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使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3. 比例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图、平面图等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表示实际距离的?由此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比例尺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然后引出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教师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如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等,并举例说明。

(3)比例尺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如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3. 活动与练习(1)活动:绘制校园平面图,并标注比例尺。

(2)练习:根据给定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际距离。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比例尺的定义,用自己的话解释比例尺。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尺应用实例。

3. 绘制一幅平面图,并标注比例尺。

4. 根据给定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际距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比例尺2. 板书内容:(1)比例尺的定义(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3)比例尺的应用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进行互化。

3.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四幅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猜一猜,一只小蚂蚁从我们这里一直爬到北京,只用了5分钟,这是为什么呢?
生:小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给予肯定评价)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却可以用一张并不是很大的纸把它画下来,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展示四幅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中国地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
生1: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生2:它们都按一定的比缩小了。

2.设疑。

四幅中国地图都是按怎样的比缩小的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明确画图时,选定的比例尺不同)
3.导入。

什么是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比例尺的认识)
操作指导在展示中国地图时,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发思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新知学习阶段。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1自主探究,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导学提纲。

(自学教材52页例1上面的文字内容)
(1)什么叫作比例尺?比例尺是比还是尺?
(2)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4)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
2.交流汇报。

预设
生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是一个比,比的前项是图上距离,比的后项是实际距离。

生2: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生3:比例尺有放大和缩小的作用。

生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3.观察实物地图,了解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样表示的:)
(1)观察、讨论。

①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②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2)交流、补充。

预设
生1: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地图上 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000000 cm,即1000 km的实际距离100000000 cm,即1000 km。

生2: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 km的实际距离。

生3:数值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引导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 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的单位。

两小格表示图上距离2 cm,0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2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的单位,以此类推)(3)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提问: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①尝试改写。

②指名板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 cm∶50 km=1 cm∶5000000 cm=1∶5000000
③归纳改写方法。

关键是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单位统一,再化成最简整数比的形式。

4.课件出示机器零件图,认识放大比例尺。

(1)引导学生观察机器零件图,并思考。

①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
②这幅图的比例尺与我们之前接触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1,表示图上2 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1 cm。

生2: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说明实际距离被放大后画在了图上。

生3:之前接触的比例尺比的前项是1,而这幅图的比例尺比的后项是1。

(2)小结。

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

我们刚才学习的就是放大比例尺,放大比例尺通常写成后项是1的形式。

活动2自主探究,求比例尺
1.导学提纲。

引导学生阅读52页例1,明确已知信息和问题,并思考。

(1)求比例尺要知道哪些条件?
(2)求比例尺要用哪个公式?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交流汇报。

预设
生1:知道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就可以求出比例尺了。

生2: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比例尺。

生3:求比例尺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学生尝试解决并汇报解题过程)
3.小结。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出它们的比就是比例尺。

求比例尺时,单位一定要统一。

操作指导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加深对比例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表述和归纳的能力。

板块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52页上面“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 mm,在图纸上的高是2 cm。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54页1题。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0,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1)思考:本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比例尺的意义及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2)学生试做。

3.完成教材54页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测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团结路的实际长度是18000 m。

(1)量一量团结路在图上的长度,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操作指导本板块在操作时要注意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以促进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内化提升。

板块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上就是一个比,比的前项就是图上距离,比的后项就是实际距离。

生2:我知道了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这两种比例尺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单位。

生3:我知道了比例尺根据实际需要可分
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通常写成后项是1的形式,而缩小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形式。

生4: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布置作业。

教材54页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如1∶100000000;放大比例尺的后项为1,如2∶1。

例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 km=12000000 cm 2.4∶12000000=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根据实
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出比例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氛围也不错。

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了板演,并安排了课堂练习。

本以为这节课的内容难度较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很不错,但作业反馈结果并不理想。

如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却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

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化的书写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这几个创新写法却不正确。

学生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

缩小比例尺比较常见,如地图;放大比例尺则比较少见。

因此,学生会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即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所以在求比例尺时,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