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理论的特点
站在西方管理学的视角看中国管理理论
管理实践、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 论三者的关系似一三角关系: 论三者的关系似一三角关系:在管 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管理思想, 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管理思想,将 管理思想总结归纳上升便成为管 理理论,管理理论又返回到实践, 理理论,管理理论又返回到实践,接 受实践检验并指导实践, 受实践检验并指导实践,如此循环 往复,螺旋式上升发展。 往复,螺旋式上升发展。
控制是保证各项管理活动达到预期 目标的基本手段。 目标的基本手段。法国古典管理学 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一书中明确地把控制列 为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 为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他还 指出控制的对象包括人、 指出控制的对象包括人、事、物、 行为等。 行为等。
西方管理理论视角看中国 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典 管理思想 流派 中国古代管理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流派
儒家 法家 道家
儒家
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 “信仰仁义,主张以同情忠恕来 追求至善。体悟天地生万物的 仁心,奋然兴起发挥生生不已的 创造活力,并不只求个人生命的 完成实现,而是连同一切人群, 与一切万有的生命都一起要在 雍容恢宏的气度中完成实现。”
首先“群分” 首先“群分”是社会分工和 职业差别所必然导致的, 职业差别所必然导致的,也是 解决诸类矛盾的最佳方案。 解决诸类矛盾的最佳方案。 因为用来供养一个人的产品 是由各行各业的人所提供的。 是由各行各业的人所提供的。
分
最 “分” 是社会 的 。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已经涉及 现代组织理论的结构、 现代组织理论的结构、形态等问 但是, 题。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 条件下,我国企业管理迫切需要 解决以下组织问题: 解决以下组织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摘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对中国行政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本土性、政治性、人本性、服务性和效能性、系统性、发展性等基本特点。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发展中国系统化的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对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甚至直接用西方理论套用中国行政管理实际,缺乏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现实的深层思考和对中国行政发展的战略思考,缺乏公共行政本土化的学术热情,这也成为制约当前中国行政发展的重要障碍。
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如此明确地提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在中国行政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制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发展的经验和对未来中国行政发展的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公共行政本土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就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的政府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 (1)它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 (2)它立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反映时代特征,服务时代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合理的政府职能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从以机构改革为重点向以职能转变为重点的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各种相应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与条件的产物,都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对管理实践的反映、概括与总结,也是管理认识与理念的理论化、系统化与体系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承启与阐释,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与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孕育了辉煌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管理思想作为文化与实践的函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极为灿烂。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公元前770~前476 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杰出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政绩卓着,。
《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托老师之名写成的一部论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经济学、管理学巨着,也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并阐释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着作,可谓管理之祖。
《管子》今本实存76 篇﹐分为8 类,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第一,天地为心的治理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管子的治理论还衍生了宽猛相济、刚柔并举等管理理念。
自利的人性观。
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节。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但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不仅可以调和,甚至自利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善,既有自利之德,又有利人之德,唯其如此,才不至于有二心。
第二,民富与国富相统一,以民为本和与时变思想。
管子强调,国富不民富,民富才有国富,民富是国富的必要条件。
民富可以多收税,税收增加国家就会富裕。
国家要兴盛,一定要民富。
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国家的政令,藏富于民并不是以牺牲国富为条件。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庞大的经济体系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因此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挑战。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将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如何创造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一直是中国管理学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历程、主要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时,中国学者开始引进西方管理学理论,学习和研究西方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并尝试将其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去。
这一时期的中国管理学以翻译、传播和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为主,学者们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将西方管理理论翻译成中文,供国内学习和参考。
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理论,主要是在国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管理学开始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创新,积极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的研究。
典型的代表作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国营企业实行了改革,这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学理论,并开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学体系。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开始向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向发展。
之后,中国管理学在不断的发展中,开始逐渐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许多学者开始转变研究的角度,开始探索中国管理学的本土化道路,试图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这一时期的中国管理学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理论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二、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西方管理理论的引进与吸收、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创新与发展、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回归与重构三个方面。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引进与吸收方面,中国学者在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引进与吸收。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论文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论文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中国式管理提出并兴起。
在中国式管理由理论向实践的推进中,中国管理模式、中国式管理模式等用语不断见诸报端。
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天然地认为,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简称。
曾仕强在其著述中,关键词:中国式,管理,中国,管理模式,理论,辨析,论文,20世纪,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中国式管理提出并兴起。
在中国式管理由理论向实践的推进中,中国管理模式、中国式管理模式等用语不断见诸报端。
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天然地认为,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简称。
曾仕强在其著述中,也将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作为同一概念进行使用。
进入21世纪,企业界从管理实践的角度身体力行“中国管理模式”,并渐次升华出此概念之后,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大的理论鸿沟和实践运作差距。
面对二者之间的差异,崇尚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管理认为,中国管理模式只是在形式上贴了一个中国管理的标签,实质上已经失去了中国的民族本色;融入现代气息的中国管理模式则认为,中国式管理局限于古老的管理文化,不懂得如何吸收包括中西现代文明,是目光狭隘孤芳自赏。
在相互争论和贬低对方的过程中,二者似乎都遗忘了其共同的目标,即为中国管理理论争得更多的全球话语权。
由此,回应人们对中国式管理或中国管理模式的盛赞抑或质疑,我们有必要澄清二者的不同之处,点明二者的互补互促、共长共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进步和发展。
1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管理来源中国式管理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时任台湾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主任的蔡麟笔教授,在翻译和研究西方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出版著作《诸葛亮的管理哲学与艺术》(1977)和《我国管理哲学与艺术之演进和发展》(1978),首开中国式管理研究之先河。
80年代之后,曾仕强、潘承烈、苏东水、成中英等学者开始对中国式管理进行了大力弘扬和发展,使中国式管理成为当代中国管理之显学。
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有哪些
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有哪些
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的多元性:行政管理领域涉及的范围广泛,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涵盖了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制定、行政组织与人员管理、领导与决策等多个方面。
因此,行政管理理论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 理论的实践性:行政管理理论是针对公共管理实践的一种理论体系,其目的在于指导政府管理者和公共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因此,行政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3. 理论的适应性:行政管理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其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行政管理理论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和管理实践的需要,随时调整理论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的管理环境和需求。
4. 理论的开放性:行政管理理论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在其理论研究中融入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形成了多元的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理论不仅对外部学科开放,也对实践经验和不同国家、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开放和交流。
5. 理论的系统性:行政管理理论是一个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包括了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等多个
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不是零散的理论和工具的堆砌,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指导着行政管理实践。
总的来说,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包括多元性、实践性、适应性、开放性和系统性,这些特点使得行政管理理论在指导管理实践和促进管理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行政管理理论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管理需求的变化。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看当今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核心是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精细化的工作流程。
这种理论在当时的工业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它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者的工作条件。
在中国,这种理论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借鉴,并在当今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例如ERP系统、精益生产、质量管理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
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和推行一些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例如行政审批的简化、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绩效评价等,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虽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实际执行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和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官僚化、冗余审批、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的行政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够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地方。
中国的管理实践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很多企业和政府仍然存在着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缺乏创新和变革的意识,导致了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和系统。
中国的管理实践也面临着一些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挑战,例如一些西方管理方法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不够适应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导致了一些管理方法的推行不够成功和可持续。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和策略来推动中国的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
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先进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引进和借鉴,加强对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意识。
中国政府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制度和政策,推行更加科学化和便民化的管理方式,例如推行电子政务、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绩效评价制度等。
中国政府和企业还需要注重创新和变革,加强对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动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深入和系统化。
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本土化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推动管理方法和技术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更加成功和可持续。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在不断促进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扁平化管理等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
本文将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创新、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现代管理理论的趋势。
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进入转型期,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步阶段。
此时,人们开始注重管理知识的总结和前沿理论的引入,试图使中国的企业在管理上有所转变。
20世纪90年代后期,管理学理论在中国得以普及,开始出台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践。
21世纪,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以“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扁平化管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
中国的企业界开始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逐渐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理论。
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一直是现代中国企业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
管理创新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管理方法的改良和创新,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方针。
其目标是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和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手段,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更好地实现利润最大化。
管理创新包括组织结构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服务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
企业要做到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市场竞争先机,不能停止变革和创新。
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导向着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
在业务经营方面,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以这种导向达到在全社会上规模化和品牌影响力的目标。
同时,企业文化还应整合公司内部的资源和核心价值,以增加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新时代的管理思维与理念。
机遇和挑战并存,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除了实现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之外,还需要在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流程管理等方面,结合数字技术和新型互联网应用,实现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重新构造。
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说
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说与“德法管理”的发展与指导意义10人力资源管理一班杨蔚为201011020130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说主要观点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周朝世硕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无善无不善论”、孔子的“人性可塑论”等等。
其体现的中国人的“人性”特点有:行中和,求和平;倡仁义,逐名利;慕权利,贪官位;爱面子,讲人情,重关系。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假设的理论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都对人性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对人性的观点,明确了人性假设对管理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作用;都从各自的人性观出发,提出了关于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但是,我们应看到,人性假设是个事实判断,而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即人性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所以,不能说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应该是适应人性,根据人性这个客观事实去选择和制订合理而有效的管理方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思想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性的讨论,这种对人性的无限关注,引领人们把目光始终集中在“人”身上,这比西方更早地注意到了人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
从这些人性假设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闪光点,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等欲望作为管理的出发点,把对人格的塑造、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作为重要目标,肯定了人在管理中的价值和主体地位,其中包含了不少的科学成分,应该可以为我所用,批判地吸取到我国的管理实践中来。
特别是对当代中国而言,随着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愈来愈加深,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为世界关注和认同,使之成为世界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意义更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此。
关于德法管理,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德”与“法”,同时赋予它们以新的与时俱进的内涵,如“以德治国”之“德”。
“德”者,友爱诚信、公平公正,人文精神等;“法”者,规章制度(譬如绩效考评体系、薪酬体系)、纪律、赏罚、权力等。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是在评估国家、社会和企业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吸收国际管理学理论、亚洲管理学文化、国内传统文化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不断完善和丰富。
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在管理学领域的强烈影响,构成了中国特色管理学的重要文化背景。
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等。
例如,“德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上,要求领导者应该具有高度的道德规范与伦理道德价值观。
这种思想带给企业家们综合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强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合作精神,建立和维护基于道德和信任的长期和谐的组织与关系。
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和跨界整合特殊方法和工具的思想上。
企业家在创业和管理中不断探索新的机会和挑战,并将不同的跨界资源进行整合,在商业动态和环境变化中快速反应和调整,是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面。
中国拥有着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这使得在中国构建适合其管理情境的管理体系变得必不可少。
例如,管理文化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自主创新和合作共享价值等等,这是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的重要体现。
美国ISO900标准是全世界企业质量管理的最高标准,但是中国企业在在不断发展、推进和符合这个全球质量标准的时候,却也注意到了这是一个如何制定标准和提高标准实现价值的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中国特色管理学重要的体现之一。
以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分析。
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地过程中,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管理环境的变化,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将成为保障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西方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①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其工作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人际关系;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工的行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西方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理论发展过程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理论分支西方管理理论有哪些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作业科学管理理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西方管理理论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社会管理思想如《论语》、《管子》中的“君子不器”,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等思想,均体现了古代的社会管理思想。
(3)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①护理人员按工作内容分工,早期实行了功能制护理;②制定了护理技术的操作标准和时间要求,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延续至今的典型活动是护理技术操作比武;③在质量控制方面,推行标准化的管理等。
2.管理过程理论
(1)概述:法国人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独创的研究,l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3.行政组织理论
(1)概述:韦伯(Max Weber,1864~1920)着重于组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
(2)主要内容: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体系具有以下特点:①明确的组织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③合理地任用人员;④建立职业的管理人员制度;⑤建立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纪律;⑥建立理性的行动准则
系统性视野下的中国管理模式理论——基于社会科学的特征
用、 地位也被越来越 多的人所接受和理解。
四
基于对社会科学理论 的系统性认识与理解 , 中国 管理模式理论的发展 , 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预测。
口, 提出了 自己的 “ 理念 ” 与学 说 。这 种理 念 的抽象
认识和理解其 中规律的必要前提 , 也是推进 中国管理
模式理论发展 的关键所在 。
性、 批判性 与中国的老子有异曲 同工之妙 。再看西方 的亚里士多德 , 也极 力强调 中庸 , 简直 是 中国孔 子 的 从体系上看 , 方更倾 向于把 事物微 分化 , 西 具体
间的关系是什 么 , 中的运行机 制是 什么 。从 实践层 其 次看 , 社会科学 的 系统性 就更 为显著 了。就 是说 , 包 括 了在实践 中如何 具体实 施 , 如何 操作 , 如何 运用 才 能达到 目的 , 实现更优化 , 需要什么样 的改进 , 如何避
四是 , 各种 方法 的整合 的系统性特征 。其 中的辩 证法 , 应该在 两个层次上 进行。一方 面在各种方法之
应用价值将 另赋 予科 学的特征 ; 是 , 二 从社会科 学角度看 , 新的经济社会 管理 实践 , 将有 力地 推动 中国管理理 论
的发展 ; 三是 , 从社会发展 角度看 , 中国管理模 式理论会成 为中国的“ 实力” 软 。
关 键
词: 中国管理模式 ; 系统性 ; 社会科 学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17 (0 2 0 0 3 0 17 6 0 2 1 ) 1— 0 0— 3
中图分类号 :0 5 3 D 3 .
中国管 理模式 的理论 , 以中国管理实践 为研究 是 对象的社会 科 学 。除 了具 有科 学 的可验证 性 、 实 真 性、 发展性 等一般 属性之外 , 更为重要 的是 , 中国管理 模式理论具有整体 性 、 系性 、 联 层次性 等一 系列 的系 统性特征 。认识和探索它 的系统性 , 是更加深 刻全面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作者:史贤龙来源:《中国新时代》2012年第04期中国企业人特别是企业家们,如果带着问题与思考去阅读《境界管理》——无论是通读还是选读,应该可以减少企业败局发生的概率。
30年激荡岁月,中国企业人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营销及管理思想。
现实却是,西方的管理思想影响着中国商界的舆论氛围,但远没有落脚到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而本土的营销及管理思想又一直落后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
中国企业的数量与质量(规模、实力)不断壮大,需要多个层面的战略思想及战略方法论,来指导中国的商业实践,让中国企业少走一点弯路、少交一点学费、快一点长大成功,并能够“功成而无尤”。
从这个背景与角度看鲁培康的《境界管理》,才能发现这部用心之作的时代价值。
《境界管理》是否能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发生积极的影响?我带着这样的问题仔细阅读并思考了鲁培康总结的境界管理五层结构模式思想,我的结论是:这是中国商业及管理著作里第一本融合了中西管理思想、方法、实践、经验的著作。
尤其是作者提炼的五层进化式管理模型,是适合各类规模企业人确定管理目标、寻找管理方法、厘清管理思想的实战工具。
作者的精彩论述,需要阅读者或耐心通读,或择章选读,但无论哪种形式,我认为都需要把握《境界管理》的逻辑主线:进化的逻辑。
现实的中国企业,无论是管理对象、管理工具、管理结果,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是企业本身的变化,要求管理思想必须具备进化的基本视野,进化的逻辑,也就成为一本管理方法论著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气质。
与很多管理思想或理论不同,当前阶段的中国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实战”性格,也就是要拿起来就能用,用了就能看到效果(证真或证伪),这是中国实践派管理思想与学院派管理思想的分野。
但是,实践派管理思想并非由于突出“实战”性格,就变成愿望、情绪、口号的堆积。
正在走向成熟的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新一代管理思想者,其实战管理思想无不体现出完整、清晰、统一的“结构化思维模式”,这种实战性的结构化模式,正是中国新管理思想不同于一般经验主义财经读物的本质所在。
中国的管理科学
中国的管理科学一、引言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管理科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科学的定义与作用、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背景、中国管理科学的特点、主要领域、实践与应用、发展趋势与挑战以及结论等方面,全面阐述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二、中国管理科学的特点1.融合东西方管理理念中国管理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融合了东西方管理理念的优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在我国,管理科学既注重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等硬件方面的研究,也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心理等软件方面的探讨。
2.强调人文关怀与伦理道德中国管理科学强调人文关怀与伦理道德,注重企业与社会责任,提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管理理念。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适应国情与市场需求我国管理科学紧密结合国情与市场需求,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如在转型时期,管理科学对国有企业改革、民间投资、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中国管理科学的主要领域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核心领域,关注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竞争优势培育等方面。
在我国,战略管理研究着重于企业战略、区域战略、产业战略等多层次的规划与布局。
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内容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方面。
管理科学强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3.营销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管理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范围包括市场调研、产品策划、价格策略、渠道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4.生产与运营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关注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
在我国,管理科学在此领域的研究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谱系浅析
论进 行 比对 分析 , 合 中国国情与 文化特质 , 出 结 提 并创 建 了各具 特 色 的 “ 东方 管 理 理 论 ” 。其 中最 有代 表性 的是东方 管理学 “ 为 ” 三 理论 、 H 东方 管
理学 “ 事务学 派” 理论 和“ 中国式管理 ” 理论 , _ 3 J
、
传 统东方管理思想的学派划分
对于促 进 中国管 理理论 研究 的“ 土化 ” 程 , 本 进 引
导东方 管理理论 走 向世界 , 疑 具有 重 要 的指 示 无 作用 。
春秋 战 国 之 际诸 子 百 家 学术 争 鸣局 面 的 出 现 , 于 中国传统管 理理论 的形成 , 对 无疑 具有重 要
的意 义 。当时 , 对 东周 社 会转 型 所 带来 的管 理 针 失序 问题 , 多著 名思 想 家 从各 自立 场 与理 念 出 许 发 , 出了多 种学 说 , 学派 间相 互 辩诘 , 互 影 提 各 相
到学 界广泛 关注 。
国传 统管 理思想 的理论 流派 及其 实 践 特征 , 开 展
系统 梳理 和谱 系分 析 , 能进 一 步加 深 对 中 国传 才 统管 理思想 内涵 与 实质 的把握 , 东 方 管理 思 想 将
研究 导 向更 为深人 的领域 。
一
国 内不 少学者 以西方 现代 管理 学研究 范式为 依据 , 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 和实践 , 将 与西方 管统 的总称 , 古代 中 国社会 管理 实 践 的历 是
史 积淀和 经验总 结 。近 3 0年来 , 随 中国经济持 伴
续 快速发 展与全 球 一体 化趋 势 的加快 , 中 国传 以 统 管理理 论为代 表 的东 方 管理 思 想 , 日渐 显 出其 重要 价值 , 成为 当前管理理论 研究 的学术热 点 , 受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分析一、引言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旨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
在世界各国管理学理论体系中,中国的管理学理论体系独具特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统文化、现代管理理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管理学的特点和优势,也可以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重以人为本、发展为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管理学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理论观点为中国管理学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还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忠诚、勤奋、求实、务实,注重人情、情感,提倡合作、谦逊、自省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管理学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管理实践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尊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秉持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
3. 现代管理理论的融合与创新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中,也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经验,不断融合和创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和消化各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加强与国际接轨,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推动了中国管理学的发展。
1. 经济管理理论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济管理理论。
中国经济管理理论深入研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实践应用和总结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理论。
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是什么
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是什么“M”代表很多意义,其中:中庸、人性、管理统统在里面。
创造M理论不是要与西方面的X理论和Y 理论相对抗,而是在中国人的文化、民族性里面,的确存在着M理论。
一、X理论和Y理论的简介X理论——认定员工懒惰、不负责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改变,没有抱负,容易受骗。
因此,管理者不想念员工,要掌握大权,自己做决定,并参加控制,善于利用奖惩。
相信X理论者就是权威主义者,喜欢用操纵的型态来管理员工。
Y理论——认为员工勤奋、负责任、发展自己的能力、自己朝向组织目标,既有野心、想把事情做好、开拓自己的前途,又有想象力。
因此管理者就用友善、坦诚、正直的态度对待员工,跟员工共同分享决策,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我们称之为:民族主义、触媒型态。
实际上,人不像X理论那么坏,也不像Y理论那么好,二者各偏一端。
人不完全是X理论,也不完全是Y理论。
二、日本的J理论简介(J理论只适合日本的民族性)(1)团体意识——彼此很信任,相互有一种很微妙的亲密关系。
(2)终身雇用——自己训练员工,实行内部升迁。
三、另一种M理论简介(不同于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认为员工的表现常受到环境、早期教育及其性格的影响。
同时员工如果了解他所需要的东西和自己的目标,他就能自然而然的关心这个目标。
管理者能够看出个别差异用共所长,关心部属,部属才有信心。
四、中国人有三个“性”,是非常固定的(1)合理性——讲道理。
(义)合理不合理(经权之道)(2)主动性——不喜欢被动。
(礼)洁矩之道(3)交互性——彼此彼此。
(仁)人爱人--安人之道五、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简介1、人性可塑。
管理的条件: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安心工作,即安人之道。
2、给员工相当的责任,让他自己想办法完成规定的目标。
给他经,让他有权变的范围,即经权之道。
3、在都需要被了解和同情。
因此要彼此同情。
管理的态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洁矩之道。
六、管理三向度任何事情都用安不安来做考虑的标准。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1、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的统治格局。
4、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
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汉武帝的大一统(国家高度的统一)措施: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重视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决王国问题强化完善封建法制。
军事方面出兵匈奴;进军南越。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崇法。
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出现外戚专政。
东汉建立后,进一步加强皇权。
但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大小国家都奉行专制主义原则。
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形成。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发展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3)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
唐中叶以后,藩镇权限增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之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宗和静;陈羽逸
【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2
【摘要】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实际问题的客观体现.认识并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对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客观总结与科学探索,同时有助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宗和静;陈羽逸
【作者单位】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3;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特征 [J], 王毅武;陈首哲
2.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时代特征 [J], 汤芸
3.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特征 [J], 王毅武
4.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基于对管理理论丛林的反思 [J], 王宁
5.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基于对管理理论丛林的反思 [J], 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其优秀的理论和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中国管理文化,从古至今,既影响了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也影响了其他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中国式的管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点,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并且吸收和提炼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丰富的管理思想和中国管理实践家的成功经验。
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管理现代化包括合理的组织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体现在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人的现代化和管理方法现代化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思想是基础,管理组织是体系,管理人才是核心,管理方法是途径,管理手段是条件[1]。
一、中国管理学的特点
1、人是管理的主体,中国式管理强调“人管”。
中国的管理学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没有了人就没有组织,没有了成功的可能,所以中国管理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牺牲效率和利润来维持人的发展,中国人在识人用人待人的方面可以说是作到了无微不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向来是中国人在用人方面的名言谨句。
但是中国人的人情和面子又是内部人控制问题出现的根源,内部人控制容易引起过分的在职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短期行为,过度投资和耗用资产,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资产所有者的剩余,转移侵犯国有资产,逃避债务等问题。
2、兼容并包,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学派的优秀管理思想和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得益于它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的优秀先进部分,从古代的“吾三日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管理对于不断吸收学习的重视是一脉相承的,经久不衰的,这种思想远比当前炒作的学习型组织要早上千年的历史.[2]正是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管理文化才使得中国管理学能博采众长,汇纳百家学说融为一体。
因此我国的学者提出西方管理向中国管理的世纪回归,也是源于这一特点的。
3、管理思想和整体观念的系统性,中国管理讲究的是整体的协调,反对简单的因果对应,整体观念是中国管理理论的核心。
在中国管理系统中,经常以整体和综合作为考虑的优先因素,中国人在讲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但是他有区别于西方的团队合作,中国人只讲求作好分内的事,有些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味道。
4、管理思想以服务为基础。
中国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思想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体现两者对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处理上。
西方管理强调人的个人意识,承认人的独立性,因此有权利向社会索取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中国管理则强调人的群体意识,突出人的社会性,因此人人有义务为社会安定和发展尽自己一份力量。
二、中国管理学特点与西方管理学特点的相同点
1、西方管理刚性化观念向中国管理柔性化观念倾斜。
多数情况下,西方企业在实施管理过程中非常注重指标体系的完备及管理环节之间指标的对应性,强调管理结构设计的系统性,因此,量化的痕迹很浓甚至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许多指标故意设定的毫无弹性。
但现在,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企业刚性化管理已不适应这种新的竞争局面。
在柔性化管理体系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刚性管理模式中的组合更加富有弹性,领导者被视为系统的凝聚因素,而不是控制系统运行的外部力量[3]。
西方管理趋于柔性管理,其实质是强调管理手段,组织,方法的
灵活性,普遍适应性,在东方传统管理中,所谓人治的做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普遍适应性,是建立于组织成员广泛参与基础之上的人治。
2、社会学将成为中西方管理的推动器。
21世纪管理学的发展主题将是科学主义理性管理与非理性主义管理的深化,其中社会学方法论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客观性的关注无疑成为管理学的巨大推动力,从泰罗制到文化管理,管理学就在这种理性管理中不断震荡发展,其深层内因反映了经济学理性和社会学非理性两种观念的对立,中国非理性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重视自我修养和内心世界的平衡,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和社会稳定,强调情感,潜意识和感觉,追求人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关系,行为准则[4]。
3、中西方企业战略管理观念的更新。
(1)实现成本观念向价值观念的转换,从控制管理成本转向管理价值不断提升是企业管理观念的一个显著变化。
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纵向结合公司的出现及大型组织中经济活动量的不断增加,成本的降低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激化的市场竞争的需求,随着各类企业组织间的合作不断创造较高的价值,需要新的观念指引企业实践活动,整体价值提升以获得多赢的结果开始普遍为业界所接受,企业已经习惯于强调彼此差异以增强彼此合作的可能性。
(2)实现和谐观念向创新观念的转换,效率须依靠企业内部的和谐和各组织部门的协调,这一观念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也愿意接受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变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往往不是最终导致企业成功的有效因素,反倒使企业常常陷于被动,打破常规,创造突变已成为企业超常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
三、中国管理学特点与西方管理学特点的差异
1、人在中国管理学和西方管理学中有不同的诠释。
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工资收入,“经济人”的假设为企业家寻找到共同的利益指向—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利润。
20世纪30年代的哈佛大学梅奥等人领导的霍桑实验否定了经济人的错误看法,证实了工资,作业条件等物质条件并不是提高生产率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提出了企业的员工不只是“经济人”而是一个社会存在物—“社会人”的假设。
而中国及东方管理学派将人看作是主体人,提出了管理主体是人,并明确“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观点,并以此作为管理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石。
2、中国的激励理论与西方的激励理论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的激励理论中,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佛的成长理论详尽的描述了生存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通过一项研究,重点在于阐明员工重视与工作效绩有关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研究了需要与目标之间的规律提出期望理论,他认为人在预期自己的行动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才会被激励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管理学家波特和劳勒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引申了一个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他们认为努力程度取决于报酬的价值加上他个人认为需要作出努力和获得报酬的概率;美国行为学教授斯踏西亚当斯根据认知失调论推导出公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奖励和满足的关系问题,此理论认为个体不仅关心个人的收入和支出,而且关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的比例与他人的收入和支出比例的关系;美
国心理学家V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行动。
在中国的激励理论大多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激励思想:惠民、爱民、富民、教民的激励思想;功利主义激励思想,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要以利作为杠杆激励人民的积极性。
3、中国的组织设计和西方的组织设计有差异。
西方的组织设计大多以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为主,他们大多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组织结构。
而中国的组织结构设计往往烙上了社会主义的烙印,并且在组织中设有党委或纪委这样的行政部门,这些部门与国家的行政部门作用相似,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事的调动,使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要求来生产经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并且出现了政企不分和权责不明的现象[3]。
4、中国的管理文化和西方的管理文化有本质的差别。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管理学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美国倡导的移民文化以及狩猎型文化,推崇知识管理和创新精神,注重个人的独立德国培育企业独特的理念形象和品牌,职工参与决定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基础提倡建立管理的五化,即科学化、民主化、分权化、制度化和教育化。
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被运用到经济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金融管理等多个学科之中。
21世纪的中国管理学将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有一大批管理学者为之而奋斗。
中国管理学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