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瞿秋白
鲁迅替他誊写,找地方发表,又收入自己 的文集给以流传。后来瞿秋白死后,鲁迅 又花重金替他出版了豪华版文集《海上述 林》。猩猩相惜,瞿秋白研读鲁迅著作, 编辑了《鲁迅杂感选集》,写出了杰出的 《鲁迅杂感选集· 序言》。这篇文章是当时 左翼文化界研究鲁迅的最伟大成果,
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对长期以来遭人轻视的鲁 迅杂文的文体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精辟的 分析,对它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醒目的问题:“鲁迅是谁?” 瞿秋白当时这样提问,具有特别的尖锐性和迫切 性。自“五四”以来,众多新文化人士是敬仰鲁 迅的,感受到他思想见解的深刻、文学才能的杰 出、向旧世界不断进击的勇毅和特立独行的人格, 但对他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 的意义并无清楚的认识
。还有不少人则不断地攻击他,歪曲他,贬损他。到了30 年代,更有一些浅薄之徒与反动文人,讥嘲他接受马克思 主义和参加左联是为了避免自己“没落”、失去了知识分 子的独立性,甚至诋毁他是为了拿共产党的卢布以维持生 计。这些倒还没有多大的舆论市场。最使瞿秋白感慨并觉 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左翼阵营内部不少人对鲁迅的不 理解。在序言里,瞿秋白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作了这样的概 括:“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 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 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 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 新的阵营里来的。
瞿秋白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 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 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 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 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 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 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 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 科采访。
瞿秋白
人物简介
矍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曾参 加党的"三大——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中央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第一次大革命 失败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 议,会后主持中央工作。在1931年1月中 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 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 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到苏区任 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红军长征后被留 在苏区,1935年2月26日在福建长汀县水 口镇小径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 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 天井
走出客厅,是祠堂的天井。四周回廊楹格,天空 日光云影。中间有石栏古井一眼,水色清冽,深 邃如镜,极具江南风情
► 门房
最前面的一进原来是厢房的门房。当时秋白家用 作厨房,炉灶炊具都是依原样修建的,很能触发 我们对当年秋白家生活情景的想像。门房前壁开 一道小侧门,是平时出入的便门。1912年“双十 节”,家家户户门口挂起红灯笼庆祝,瞿秋白却 在自家门前挂了一盏写上“国丧”两字的白灯笼。 那盏小小的白灯笼,在一片粉饰太平的红灯笼中, 犹如一朵傲霜的白菊,一直亮到天明。
►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是常州地区唯一的一家中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人物类纪念馆,也是 中国唯一全面收藏、陈列、展示瞿秋白同 志业绩、研究瞿秋白思想,弘扬瞿秋白精 神的专业馆。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 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是仿明清建筑物, 占地面积2282.19平方米,内设展览大厅、 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电脑室、贵宾 室等,陈列、收藏丰富而完备的有关瞿秋 白生平和思想的照片、实物、文字、文献 和研究资料,为宣传、纪念和研究瞿秋白 提供了多功能现代化的服务。
瞿秋白之死真相
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一所谓“不得不走”,是指1934年的年初,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其时被共产党人称作“苏区”的江西瑞金;所谓“不得不留”,是指1934年10月,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而不能随红军“长征”。
瞿秋白因了这1934年的不得不走与不得不留,才有了1935年的被捕与被杀。
瞿秋白短暂的一生,如果做稍细一点的划分,可以分为八个时期。
1899.1——1916.12,是瞿秋白人生的第一时期。
这时期,基本在家乡常州度过,只是1916年2月至11月,由于家境的极度困窘,曾在无锡一所乡村小学任教。
这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张太雷在常州府中学堂同学。
因张太雷一堂兄与瞿秋白同班,故少年瞿与少年张相识并成为好友。
后来,在莫斯科,瞿秋白先是经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后又经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共。
瞿秋白在狱中写了《多余的话》,以苍凉悲戚的心情,回顾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并认为是一场“历史的误会”。
——在某种意义上,不妨说,在与张太雷相识的那一刻,这种“误会”就开始了;从这一刻起,瞿秋白自认为的悲剧命运就被决定了。
1916.12——1920.12,是瞿秋白人生的第二个时期。
这时期基本在北京度过,只是1916年冬至翌年春,曾在湖北投亲靠友。
1916年初,瞿秋白所深爱的母亲不堪贫困的重压而自尽,从此亲人们为活下去而天各一方,一家星散。
这是真正的家破人亡。
1916年12月,瞿秋白辞去无锡乡村小学的教职,只身到了湖北。
在武昌和黄陂都曾逗留。
其间还考入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英语,但终因学费昂贵等原因而中途退学。
1917年暮春时节,瞿秋白到了北京,投靠堂兄瞿纯白。
瞿秋白本想依靠堂兄资助而进北京大学学习,但堂兄却爱莫能助,于是只好去应北洋政府的普通文官考试,却又未能考上。
但其间,曾去北大旁听胡适等人讲课。
后来,因为教育部所属的俄文专修馆无须缴学费而又“有出身”,瞿秋白便考入学俄文。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瞿秋白,原名瞿秋白,字秋白,号樵夫,江苏常熟人。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成为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终身。
他曾经多次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一边,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瞿秋白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局委员。
他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都非常大,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是一位无私奉献的革命者,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瞿秋白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深受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他用自己的言行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瞿秋白是一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形象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不息。
瞿秋白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领袖瞿秋白生平简介
中国共产党领袖瞿秋白生平简介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领袖瞿秋白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瞿秋白生平简介瞿秋白为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我们所唱的《国际歌》就是瞿秋白翻译的,同时他参与并建立了上海大学,身兼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等职。
现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瞿秋白于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并于1922年正式入党,1923年任中央机关刊物《前锋》主编,并参与编辑了刊物《向导》。
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局委员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2月他自编了《瞿秋白论文集》,1934年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和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要职,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军逮捕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曾创造了六个第一,即是:他是中国第一个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人;中国第一个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人;中国第一个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人;第一首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歌曲《赤潮歌》出自他手;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是由他创办的;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人。
瞿秋白主要作品有《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多余的话》、译作《高尔基创作选集》、编译《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等。
瞿秋白有哪些作品瞿秋白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说起瞿秋白作品,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他于1927年2月7日编撰的名为《瞿秋白论文集》的作品,其实在此之前,年轻的瞿秋白就是文学爱好者,还曾经远赴俄国学习先进的文学,并且还有着很多其他作品,比如说《赤都心史》,比如说《江南第一燕》等等。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
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被迫自杀。
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书记。
六大以后,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
1930年9月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负责中央工作。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打击,被开除出政治局,后转移到文化战线工作。
1934年初,他奉命抵江西瑞金就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同年秋,红军突围北上,他被留下;1935年初于撤离途中被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
他的文学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办《新社会》到第一次回国初期。
《新社会》同人,正是后来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他本人也是文学研究会会员。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导和散文;其中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游记为代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是我国最早报导苏俄实况的作品,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另一阶段是1931年初到1933年底,这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参与领导“左联”的工作,团结广大作家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同时致力于无产积极文艺理论建设,最早相当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
鲁迅曾收集他编译的部分译作和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作品的译文,亲自校订,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并誉之为“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瞿秋白
瞿秋白瞿秋白(1899.1.29——1935.6.18),乳名阿双,学名双、霜,(中学后期改双为爽,字秋白),宗谱中名为懋淼。
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青果巷 86 号八桂堂天香楼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幼年得益于父母的影响,热衷于诗词歌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05 年入常州冠英两等小学堂学习,1910 年以高小毕业同等程度考入常州府中学堂预科一年级,期间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直至 1915 年夏因支付不起学费而退学,后由亲戚帮助,介绍到无锡一小学任教,由于 1916 年母亲因贫困而自尽等诸多原因,辞去教师工作,远离家乡奔赴武昌堂兄处,受堂兄影响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7 年随堂兄来到北京,9 月,考入俄文专修馆,开始学习和翻译俄国文学名著,创办《新社会》、《人道》进步刊物,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由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促使瞿秋白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开始远离厌世、避世的“二元人生性格”。
1920 年 10 月至 1923 年 1 月,以北京《晨报》和《时事新报》的记者身份赴俄考察,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深入俄国革命实际,了解俄国革命的历史,考察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制度,研究俄国共产党对俄国社会的改造方法等,为此撰写了约四十多篇散文和通讯,先后发表在北京《晨报》上,涉及苏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党的建设、工人组织、农民、民族等众多问题。
瞿秋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系统地向中国报道苏俄情况的第一人,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运用报告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小迳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
由于叛徒指认,瞿秋白身份暴露,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
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主要作品集:《瞿秋白文集》、《多余的话》、《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最温柔的刀锋》、《瞿秋白文选》、《瞿秋白游记》。
瞿秋白
瞿秋白先后为上海大学及其所组织的夏令讲学会开设了《现代社会哲学》《现代社会学》《现代民族问题》 《社会科学概论》、《新经济政策》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他向学生们讲授了几乎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武装了学生的头脑。瞿秋白的 《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哲学概括》以及 稍后所写《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开创中国无产阶级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纪念
人物纪念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于2006年10月17日在长汀正式开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建在长汀县城西罗 汉岭下,占地5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90平方米,于2005年开始筹备,建成后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 秋白烈士纪念碑联成一体,集中展示了瞿秋白光辉的一生。
1980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问题的复查报告》。 《复查报告》指出: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后,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 义的英勇气概。“文化大革命”中把瞿秋白同志诬蔑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应当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与杨之华
第二任妻子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1922年杨之 华 只 身 到 上 海 参 加 妇 女 运 动 , 认 识 了 向 警 予 、 王 剑 虹 等 人 , 并 于 1 9 2 3 年 底 被 上 海 大 学 社 会 学 系 录 取 。 1 9 2 4 年 11 月7日与瞿秋白结婚。
1923年底,参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 主义政策。
瞿秋白
——纪念馆
小组成员
• 组长:何赛赢 • 成员:张雅婷 • 褚静
日期:10月2日
瞿秋白的介绍
• 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号熊伯(或 瞿秋白( )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号熊伯( 雄魄),江苏常州人 散文作家 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 ),江苏常州人, 作家, 雄魄),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 产党最高领导人 最高领导人( 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者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 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年 月 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 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 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 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 年 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 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 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 6月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呼 红军歌》 月 日 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刑场后, “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刑场后,盘膝 坐在草坪上,饮弹洒血,慷慨就义,时年36岁。 坐在草坪上,饮弹洒血,慷慨就义,时年 岁
瞿秋白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 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 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瞿独伊 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 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 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曾有人问杨之华,为何瞿秋白牺牲后不再婚,她这样 回答:“再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1955年,经过 20年的努力寻找,杨之华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 骸骨,并运回北京,隆重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 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杨之华的心得 到了安慰。她怀念、铭记着瞿秋白,直到自己生命终了。
相关事件
1917年春,瞿纯白调外交部任职,瞿秋白也随同北上到北京, 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 馆 (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 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参加了中 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的请愿活动,遭到逮捕,旋即被 释放。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 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 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 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 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 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在瞿秋 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以 及秋收暴动。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 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 完全放权。
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 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 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 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 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 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 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 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 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
《多余的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因为《多余的话》这本书,瞿秋 白在文革时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八宝山上500多座坟墓,瞿的墓是被 破坏最严重的,他的遗孀也遭到迫 害,甚至周总理都批判说这本书的 意思就是瞿自己说他不应该参加政 治活动,因此提议把瞿秋白从八宝 山搬出来。
毛泽东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 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 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 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 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谢谢您的观看
瞿秋白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
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 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 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 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 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 慨就义,时年36岁。
直到1985年6月18 日在中南海召开的 纪念瞿秋白同志就 义五十周年大会上 平反了他的冤案。
革命影响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 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 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 罗亦农、刘少奇,向警予等人,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 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们自己的思想理论 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瞿秋白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和中国无 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瞿秋白,又名瞿双,祖籍宜兴,曾两度
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 ~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 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现代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
原名瞿爽,又名瞿霜。
原号雄魄,后改号秋白,曾用笔名屈维它、史铁儿、宋阳、陈笑峰、何苦等。
江苏常州人。
1920年被《晨报》聘为记者,赴苏访问,写成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
翻译介绍过马克思文艺论著和托尔斯泰、普希金、高尔基等苏俄作家作品。
这些译著对开展左翼文艺运动,克服理论上的错误,起了推动作用。
1931年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从这时到1933年,在上海抱病工作,同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文艺运动。
发表过《“自由人”的文化运动》、《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等论文,驳斥“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错误论调,阐明文学的阶级性和作家不能超阶级的原理。
对“民族主义文学”和新月派中的胡适等人,也多次著文予以批判。
他倡导过大众文艺运动,先后写了《大众文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等文章,反复阐述大众文艺运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促进革命文艺的群众化有积极作用。
针对30年代的社会现象,写了一些杂文和通俗文学作品,有12篇杂文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并由鲁迅收入自己的集子。
编选了《鲁迅杂感选集》,并作了长篇序言,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进行了有创见的分析。
出版有杂文集《文艺杂著》、《乱弹及其他》(鲁迅编辑)、译文集《海上述林》(鲁迅编辑)和综合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等。
目录:第一卷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文艺杂著乱弹骷髅杂记第二卷文艺杂著(续辑)俄国文学史俄罗斯和苏联文学论辑萧伯纳在上海(部分)诗歌说唱辑存书信辑存第三卷文艺论辑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关于语言文字的通信中国拉丁化的字母新中国文草案第四卷“现实”--马克斯主义文艺论文集列宁论托尔斯泰译论辑存早期译作九篇绥拉菲摩维支作品二篇新土地第五卷高尔基早年创作二篇高尔基创作选集高尔基论文选集第六卷高侩颂(高尔基)没工夫唾骂(别德讷衣)茨冈(普希金)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卢那察尔斯基)第十三篇关于列尔孟托夫的上说(帕甫伦珂)爱森的袭击(马尔赫维察)克里慕·萨慕京的生活(第一章·部分)(高尔基。
瞿秋白先进事迹
瞿秋白先进事迹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的先进事迹打破人们对于普通人的刻板印象,有着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他通过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瞿秋白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当时他仅仅年仅20多岁。
在五四运动中,他参与了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这为他后来的共产主义信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0年,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从海外返回中国开展共产主义工作的共产党员。
此后,他的革命生涯开始快速发展。
在1921年的党的一次会议中,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开始主持一系列革命事务。
他的认真工作和出色的表现为他后来的事业成功打下了基础。
1925年至1927年间,瞿秋白担任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并主持了多次重要的决策。
他在组织上的处置得到了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广泛认可,使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更进一步。
此后,瞿秋白被任命为了中国工人代表大会的主席,并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他推动了工人阶级组织的壮大。
这些组织逐渐裹挟了广大的同类人民,同时也让中国的共产主义思想开始广泛地传播。
他的确切任务之一是创立了一系列发布工人独立主张的报纸和宣传刊物,并主张领导工人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彻底胜利而斗争。
但是,瞿秋白的事业之路却一次次受到挫折。
1927年,他被国民党警察抓捕后受刑,最后被害于四川省内江陆佑魁的看守所。
他牺牲前,还试图和监狱里的其他犯人一起逃跑,但最终却因叛徒的出卖而被发现。
瞿秋白的逝世,无疑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运动带来了重大打击。
但是,对于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言,瞿秋白是一个永远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物。
他努力争取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上的大量发展,坚持自己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并在有限的年月内抵抗了反动势力的围攻。
他的牺牲,让人们更加重视我们国家的独立和民众的福利。
同时,他的先进事迹也给时下前行的青年、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无穷的启示。
瞿秋白
瞿秋白简介及个人作品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祖上是宜兴的望族。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启蒙读书,1905年转入当地冠英小学,爱学习,勤思考,作文写得也很好。
曾有一篇作文,先生给了满分,拿给校长看,因字写得好,又加了五分。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瞿秋白受校长屠元博革命思想影响,在中学时代确实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瞿秋白,原名瞿秋白,字韶华,号瑶华,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瞿秋白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后来考入清华学校预科班。
在校期间,他就展现出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种关注在他后来的革命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瞿秋白在青年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他曾多次被捕入狱,但始终不改初衷,坚定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他参与了五四运动,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爱国青年领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并成为了中共一大代表。
他还参与了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然而,瞿秋白的革命生涯并不长久。
1924年,他因积劳成疾,年仅30岁就不幸去世。
他的去世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使中国的革命事业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瞿秋白的一生虽短暂,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是一位无私的革命家,是一位英勇的斗士。
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为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激励着后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瞿秋白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是艰辛曲折的,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实现我们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让我们铭记瞿秋白,向他学习,永远不忘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瞿秋白
评 价
• 近年来,有关瞿秋白的研究成果很多,学界对 于瞿秋白的认识,鲁振祥的评价最为中肯:瞿 秋白即使在犯“左”倾盲动错误时期,他的理 论与实践也不是一切皆错,而是功与过、正确 与错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瞿秋白既是“左” 倾盲动错误的主要责任者,又是纠正实际工作 中盲动行为的推动者;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 国革命发展的方式、道路,虽然没有从根本上 突破“城市中心”论的局限,但却是“农村割 据”思想的倡导者;他对“无间断的革命论的 阐述,既有混淆两个革命阶段界限的错误,又 包含有可贵的理论成果。可以说,正确与错误 的交织,是瞿秋白犯“左”倾错误时期思想与 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中国妇女活动家, 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的第二任 妻子。杨之华是他的学生,她 和前夫沈剑龙自由恋爱,她是 大家闺秀,又有新女性的热情, 拥护妇女解放,渴望志同道合 的感情。王剑虹去世后,杨之 华对瞿秋白的崇敬渐渐转变为 爱情,和自己丈夫已经从思想 上,感情上都分道扬镳了,她 鼓起勇气向瞿秋白表白了心迹, 瞿决定和她一起回老家与丈夫 离婚,在萧山三个青年经过一 夜的交谈,达成共识,瞿秋白 和杨之华结婚,沈剑龙和瞿秋 白结为朋友。
主要事迹
• • •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 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8月参 加了中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 1920年初参加了李大钊、张崇年发 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聘为特约 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是最早向中 国描绘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 者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 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 党。 1923年1月回到北京,兼管中共宣 传工作,《新青年》《前锋》主编 和《向导》编辑。 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 会委员。 • • •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 行委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在汉口召开中央紧急会议, 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 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任中共中央驻 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 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 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 治局。 1934年2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兼任苏维 埃大学校长。 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英勇就义, 年仅36岁。
瞿秋白
瞿秋白一、生平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享年36岁。
原名双(或霜、爽),号熊伯(或雄魄),生于江苏常州,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与缔造者。
后被国民政府逮捕并执行枪决。
目前在江苏常州建有瞿秋白纪念馆。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
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
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小名阿双、霜。
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7个弟妹。
(5男2女)1903年,瞿家的家道开始中落。
(4岁)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私塾启蒙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
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
1916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用了半瓶虎骨酒吞服了剥好的火柴头丸自尽。
瞿母死后,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以做乡村小学教师谋生。
1916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
是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中央委员,四大中央局成员,五大、六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五大中央政治局常委。
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瞿秋白与鲁迅
• 鲁迅一生骂人无数,却对瞿秋白称 赞不已。在1933年,鲁迅送给至 交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 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在生命最后的 几年时间里,编辑整理了瞿秋白的 译文集《海上述林》。 • 1936年10月18日,鲁迅看到了他 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广告文字,这段 文字正是《介绍〈海上述林〉》一 文。次日凌晨5点许,鲁迅逝世。
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 海大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 学系主任。瞿在上海大学期间的经 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页,是从文 弱书生向中共领袖转变的一个中间 阶段。
1925年6月4日, 中国共产党的 第一份日报 《热血日报》 (由瞿秋白主 编)创刊。
2.从书生到领袖
•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 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 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主持召开会议,并指定瞿秋白 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人。瞿秋白的领导 方式与作风强势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 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在此次会议中,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总 方针。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 (1927年8月-1928年5月),策划了三次起义, 1927年11月11日的武汉起义、12月10日的长沙 起义、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瞿 秋 白 被 害 前 的 留 影
餐毕,瞿秋白走出中山 公园,慢步走向二华里 之外的长汀西门外罗汉 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 的刑场。沿途瞿秋白手 挟香烟,缓缓而行,而 且用俄语唱《国际歌》、 《红军歌》,高呼“中 国共产党万岁”,“中 国革命胜利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等口 号。到达刑场后,瞿秋 白盘膝坐在草坪上,对 刽子手微笑点头说: “此地甚好!”然后平 静地让刽子手从脑后开 枪]时年36岁,当日下午, 瞿秋白遗骸被埋葬在罗 汉岭盘龙岗。
瞿秋白在狱中(布面油画)靳尚谊
《多余的话》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 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这是《多余的话》的结尾。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 绝响,千古绝唱。身陷囹圄, 将赴刑场,他从容恬淡地写 下此篇,以“中国的豆腐也 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戛然收住,让后人参悟了七 十年,也许,还将不断地参悟 下去。
3.最后的生 涯
瞿 秋 白 被 关 押 的 房 间
• 1935年2月,瞿秋白因有严重 肺病无力奔跑,于1935年2月 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被 宋希濂的国民政府军第三十六 师向贤矩部逮捕。起初,瞿秋 白自称只是医生,并在监房内 寄信给上海的鲁迅及妻子杨之 华,望能设法保释出狱。在被 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 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 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国民党中央随后派人来,声称 瞿秋白可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 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 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瞿 秋白断然拒绝。蒋介石见劝降 不成,即下令处决瞿秋白。
此地甚好-瞿秋白就义 宋惠民油画
谢谢
负责羁押瞿秋白的国民党军第 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是瞿秋 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时的学生。 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宋希濂 送瞿秋白出监房到中山公园凉 亭前拍照,即现今见到的瞿秋 白就义前遗照:瞿秋白上身穿 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着 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 鞋,背着两手,昂首直立。宋 希濂还为瞿秋白置办了酒席。 瞿秋白来到公园,“全园为之 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 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 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 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2.参加革命
1920年8月,瞿 秋白被北京 《晨报》和上 海《时事新报》 聘为特约通讯 员到莫斯科采 访,想“为大 家辟一条光明 的路”。
在苏俄两年时间里,他作了大 量考察、采访和写作,先后撰 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 《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 数十篇通讯和《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等著作,以自己 的亲见亲闻,客观介绍俄国十 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告 诉中国人民,十月革命是“二 十世纪历史事业之第一步”, 莫斯科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 “心海中的灯塔。”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是最早向中国描绘 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者 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
1931年1月7日,共产国际 代表米夫及王明等人主持在 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 会,将瞿秋白定为“左”倾 教条主义者,不仅开除了李 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在 被王明错误打击,也被解除 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 央政治局委员。此后瞿秋白 到了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养 病(肺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行文艺创 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并 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一 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瞿秋白
从书生到领袖之死
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
1.基本生平
瞿秋白,原名瞿懋淼,字 熊伯,出生于江苏江苏常 州,作家、诗人、翻译家、 文学评论家。 他是中国共早期产党领袖 和缔造者之一,曾两度担 任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 导人(1927年8月— 1928年7月;1930年9 月—1931年1月) 1935年在福建长汀被南 京国民政府逮捕并枪决。 江苏常州现有瞿秋白纪念 馆。
1923年1月也随同 陈独秀回到北京同 时,瞿秋白兼管中 共宣传工作,担任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新青年》、《前 锋》主编和《向导》 编辑。他在这些刊 物上发表大量政论 文章,运用马克思 主义分析中国国情, 考察中国社会状况, 论证中国革命问题。
赤潮曲 赤潮澎湃,晓霞飞涌, 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 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光华万丈涌! ——瞿秋白,1923年6月首次 发表于《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