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同步测试1(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同步测试1(含答案解析)。

《分类与整理》同步测试一、把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圈上。

二、我会连。

三、整理卡片。

《分类与整理》同步测试答案
一、把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圈上。

考查目的:学会把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

答案:第①小题:小花;第②小题:蛋糕;第③小题:西瓜
解析:第①小题:小花是植物,其它三样是交通工具;第②小题:蛋糕是食品,其它三样是动物;第③小题:西瓜是水果,其它三样属于服装类。

二、我会连。

考查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答案:蔬菜:辣椒、胡萝卜、白菜、南瓜、西红柿;水果:菠萝、葡萄、火龙果、草莓、香蕉。

解析:略。

三、整理卡片。

考查目的:按给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急速的巩固练习,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计数。

答案:第(1)小题:青蛙卡片4张,小鸟卡片5账,奶牛卡片1张;第(2)小题:正方形卡片3张,圆形卡片4张,三角形卡片3张。

解析: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3.分类和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按照课本提示对气球分别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体会到分类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地运用。

通过思考分类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分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进而认识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分类和整理》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

(一个乱摆放的,一个摆整齐的。

)问:你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及思想教育。

二、新授探究一:初步感知什么叫分类(1)、课件出示两组照片,应到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呢?(2)、汇报交流。

(3)、小结。

像图片上的这样把用处相同或者特点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探究二:感知分类要有标准,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按照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按照颜色来分一分,结果和前面的一样吗?讨论汇报。

探究三:认识统计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提问:(1)、哪种形状气球最多?哪种现状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2)、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分类,然后再探究具体的分类,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特别喜欢玩的,学生可以用分类的的知识解决所出的问题,探究的难度逐步提高,既让学生学会了分类,又认识了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事物的基本属性,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2.感知和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3.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类与整理的概念;2.能够简单分类不同类型的物品;3.培养学生对物品整理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分类的准确性和整理的规范性;2.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物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类标签、各类物品示例、实物案例;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

3. 分类练习(15分钟)•分发各类物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相关属性进行分类,并简要描述分类的规则。

4. 拓展训练(10分钟)•学生自行整理书包或课桌,分享整理心得,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内容。

2. 分类游戏(15分钟)•设计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分类的能力。

3. 整理实践(15分钟)•指导学生整理教室或个人物品,培养整理意识。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学生总结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度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

下节课将更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整理能力。

七、作业布置1.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及书包;2.家里寻找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整理心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大单元整体 全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大单元整体  全部教学设计

师可以展示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后所呈现的分类的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二是针对相同分类标准进行对比,教师同样可以展示根据同一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后所呈现的分类的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他们分类结果相同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但在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划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1、本单元是初步认识统计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例题的教学。

例1通过同学们统计每种颜色气球的数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例2是给出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统计的方式是开放的,注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同学们分的特别好为了让作品看的更加清晰,我要给它补上些内容,在它的底部补上一条线,告诉大家是从这开始数的,然后呢,在底下做标记。

这一行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好了,这下看我图的人是不是一眼看出这幅图的意思啊!像这样画出的图,称为象形统计图。

(学生读两遍:象形统计图)()()()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看看这几幅作品,都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的?生:有有图的,还有用数字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重点知识及易错题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重点知识及易错题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重点知识及易错题分析分类的意义任何事物都有自己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事物放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步骤和方法分类的方法:(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功能等进行物体分类。

分类的结果:1.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且结果是多样的。

2.简单的统计表: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常见题型(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易错题分析易错点1:没有掌握同类物体的属性【例题1】把同类的物体圈起来。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解析:错题中要求把同类的物体圈起来,即把属性相同的物体圈起来。

图中的苹果、梨、桃均为水果,而萝卜是蔬菜,不是水果。

规避策略:分类时一定要注意物体本身的属性,找出物体的相同点是分类的前提。

易错点2:不能准确数出数量的个数。

【例题2】统计下面每类物体的个数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解析:此题错在物体的数量填得不准确,橡皮是5块,练习册是5本。

规避策略:在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不仅要数准每种物体的数量,还应注意在填写时物体与数量要对应。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物体的分类,另一部分是统计图的识别。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识别和整理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对物体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能够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分类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分类和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能够对物体进行合理的分类,并用统计图表示分类结果。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操作。

2.教学场地准备: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类与整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一些分类和整理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类和整理事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分类和整理事物。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彩色图卡、玩具、物品、幻灯片等3.其他:课堂活动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杂乱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引出“分类”概念。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共同点,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图卡表示不同分类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流并互相讨论。

4.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不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引出“整理”概念。

3.教学示范:老师用具体物品演示如何对物品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模仿。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物品,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

5.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书桌、玩具等物品,写下整理的心得体会。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和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 分类与整理 精品

一年级数学教案 分类与整理 精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一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一)》。

教材分析:《课标》中1-3年级学段目标:“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事物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和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初步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在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后,选择不同标准分类方式,并将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开阔学生视野。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所以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灵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分类与整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房间模拟图、玩具、服装图、各种动物图、各种图形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气球、水果、帽子卡片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互不可分。

学习方法:实践操作法、交流感受法等。

教学策略:策略一:创设情境,感知单一标准的分类策略二:小组合作,体验不同标准的分类策略三:游戏活动,巩固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环节二:动手操作,感知特征1.把下面的数按照数位多少分一分。

6 15 19 18 14 1020 9 17 16 8 5答案:一位数有:6 9 8 5两位数有:15 19 18 1410 20 17 162.下面是春光小学一(1)班上午的课程表。

(1)语文和数学共多少节?5+5=10(节)(2)体育比数学少多少节?5-2=3(节)(3)语文比美术多多少节?5-2=3(节)(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写字课比数学课少多少节?5-2=3(节)3.把每行中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1)(2)环节三: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主题图。

1.讨论分类标准。

师:星期天,六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

如果要分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标准进行分类:按大人和孩子分或按男、女分。

(板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写一写,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课件出示)师:表中的数据“8”和“6”分别表示什么?“7”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可能想到按照“左、右”标准分为两组,也可以按照“爸爸、妈妈、孩子”分成三组。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分类结果。

师: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1.分一分。

生活用品(①⑥⑨)学习用品(②③⑧)体育用品(④⑤⑦⑩)2.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3.课件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1)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2)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5.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析:第(1)题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让学生按图上的顺序先数梨的个数,再根据个数涂一涂,涂好后引导学生填出梨的个数。

第(2)题按卡片的形状分类,指导方法同上。

环节三:预设1: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3、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黄花、蓝花和红花各3朵,铅笔若干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总第17节)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新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探究: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呢?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感知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气球分类吗?可以怎样分类呢?任务二:请你按自己喜欢的标准分类。

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将结果表示出来。

任务三:对比多种分类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2:我能按形状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3.小组上讲台展示。

小组1: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分类的,红气球有5个,黄气球有3个,绿气球有4个。

小组2:我们是按照形状分类的,有4个,有5个,有3个。

4.学生汇报:生1:我喜欢用不同颜色分类,用彩色笔画图记录。

生2:我也喜欢用不同颜色分类,我记录了各种颜色的个数。

生3:我喜欢用不同形状分类,是用画图记录的。

生4:我也喜欢用不同形状分类,记录了各种形状的个数。

……5.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统计表。

6.学生汇报:生1:我发现红气球有5个,黄气球有3个,绿气球有4个。

生2:红气球最多,黄气球最少。

生3:我发现最多,最少。

生4:我建议用气球的颜色分类排列方队更好看。

……气球分一分类吗?(颜色、形状)2.组织学生小组探究。

3.展示分类结果。

4.讨论:你喜欢哪种分类的方式?是怎么记录结果的?5.课件出示简单的统计表: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填到相应的表格中吗?6.对比简单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7.小结:如果排列方队,你能给老师提出什么建议?师:你们给出的建议很好,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获得的计数结果也不一样,从而得出的信息也不同。

老师一定会参考大家的宝贵意见。

并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记录分类结果。

通过学生分一分,让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计数,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分类方法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在探索活动之后,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比。

知道分类是按事物的特征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感知事物的共性与差异,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环节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把自己的书本分成两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2.拓展练习:完成练习七第二题1.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分类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分类与整理》知识讲解及考前冲刺卷(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分类与整理》知识讲解及考前冲刺卷(二)

故答案为:12;19;14;9;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9.二(4)班要举办联欢会,如表是第一小组调查的全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
况.(每人只能选一类)
种类
苹果


香蕉
人数
14
8
6
10
(1)喜欢吃 苹果 的人数最多,喜欢吃 梨 的人数最少. (2)二(4)班共有 38 人. (3)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梨的多多少人? (4)如果你去买水果,你会根据调查情况怎么买?为什么?
(2)因为一小获奖人数最多,我觉得李晓同学最有可能是一小的学生.
(3)如果每个
代表2人,上面的数据中,一小获奖人数用5个格表示,二小获奖人数用2个格表.
【解答】解:(1)一小获奖人数最多,四小获奖人数最少.
(2)因为一小获奖人数最多,我觉得李晓同学最有可能是一小的学生.
(三角形下面),一共8个;正方形:窗子(2个)、垃圾箱的面及放物口、一共4个;三角形:树冠(4个)、
垃圾箱面(长方形上面)、一共5个;圆:“烟”(4个)、垃圾箱的轮子(3个),一共7个.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即可回答.
(3)各种平面图的个数之和就是一共用平面图的个数.
(4)一棵树需要2个三角形,1个长方形,据此即可计算出果还要设计3棵和图中一样的树,需要添加多少个
(3)二(2)班获奖的人数是二(1)班获奖人数的一半,二(1)班有 10 名同学获奖.
(4)二年级一共有 34 名同学获奖.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二(2)班有5名同学
获奖,比二(4)班少1人,所以二(4)有6名同学获奖.
(2)二(3)班有4名同学获奖,二(5)班比二(3)班多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课练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课练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课练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分类和整理,学会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整理数据。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学概念,如数数、识数等。

但是,对于分类和整理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数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数据。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玩具、书籍、水果等,用于分类和整理的实践操作。

2.准备一些分类和整理的卡片,用于学生练习。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整理书桌,引入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书桌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如按照物品的属性进行分类,按照物品的大小进行整理等。

并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分类和整理的例子。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生活用品,让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分类和整理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类?”,“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xx年3月21日那天,芳芳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86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6000件(有文字有图片)。

这么我的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二、新授(一)、挑一挑(邀请4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4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分为两类了)(二)、分一分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3.那么,我现在把这6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笑脸 4
黄色 3
哭脸
灰色 4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 不相同。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 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就 是简单的统计表。
课堂练习
梳子、毛巾、吹风机、镜子、牙膏、牙刷
名称
学习用品
生活用品
橡皮、铅笔、地球仪、尺子、书、 梳子、毛巾、吹风机、
铅笔刨、文具盒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3.2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分成两组做游戏,怎么分?
课题引入
1.图中这些人想玩做迷藏的游戏,怎么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呢?
课题引入
4
人数
大人 8
小孩 4
6


人数
6
6
课题引入
(3)按大人和孩子的标准分类:
大人:
小孩 : (4)按男、女的标准分类: 男: 女:
教学新知
图形
(1 )
(2 ) (3 )
(4 )
课后习题
2.分一分。











交通工具 ① ③ ④ ⑥
动物
②⑦⑨⑩⑭ ⑮
⑫⑬
蔬菜
⑭⑮
⑤⑧⑪⑫ ⑬
课后习题
图形
个数
11
4 14
10
拓展提高
18
第一次
第一组 8
第二组 7
第三组 4
第四组 8
第二次
5
第三次
7
合计
20
3
2
7
9
4
3
19
10
18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难点: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

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四、教材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历来的教科书分类都是安排在准备课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

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谁能一眼看出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礼物盒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蓝色三个粉色五个”“大的三个小的五个”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下
分类与整理 (1)
淘气的房间
淘气的房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样的房间吗?
淘气的房间
笑笑的房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房 间呢?说说你们的理由吧!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笑笑的房间为 什么会这么干净整齐呢?
因为笑笑把所有的物品都分类整理 好了,所以看着就很干净。
分类与整理 春天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的气球。
练一练
按大小分 (3 )
练一练
左边有排球、足 球、棒球和乒乓球, 有几种分法?分别 是多少?
练一练
按大小分 (5 )
(6 )
练一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棒球:
按球类的名称分 ( 2) ( 3) ( 3) ( 3)
学会总结
分类与整理: 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事物可以根据形状、颜色、不同的功能、用 途等进行分类。 2.根据同一标准分类,虽然分类结果的呈现形 式可能不太,但分类的结果一定相同。
4.给下列的水果涂涂画画。
(1)按水果的种类分:
(2)按卡片的形状分:
(4 )(5)(3)
(4) ( 5) (3)
分类与整理 (1)学会把物体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 (2)会通过分类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
谢谢大家
做一做 1.在下列水果的下面画“√”,蔬菜的下 面画“×”。
(×) ( ×) ( √) (×) ( √)
(×) ( √) ( √) (×) (√ )
2.数一数
2.给下面的机器人按照不同的形状分类。
左图中有(1 ) , ( 1) , ( 1) , ( 6) 。
3.选出下列不是同一类的物体。
注:注意其他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而只 有第4个是长方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篇1《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在课的一开始,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游乐园里什么东西最多?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

)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例1的情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的学习目的。

例1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

而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小组讨论的方向。

最后,以汇报讨论结果结合多媒体呈现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游戏的方法分水果、蔬菜、庄稼、家具等,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可以将你所在的小组成员怎么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开始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
整理
备课方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或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
3.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1.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2.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备内容
分类与整理
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1课时)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1课时)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及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结果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学会自主分类,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的标准进行分类。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难点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备重难点
重点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
能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并能根据分类的结果解
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