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抒情方式把握诗歌的情感

合集下载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一、直抒胸臆。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心里有啥想法,直接就喊出来了。

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老哥那可是相当霸气,对权贵的不屑一顾就这么赤裸裸地表达出来了。

他可不想低三下四地去讨好那些权贵,这种情感就像火山喷发一样,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读者一读就知道,哟,李白这是个有骨气、不愿受拘束的主儿啊。

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呢,特别能让读者快速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那种冲击力一下子就传递过来了。

二、借景抒情。

诗人就像一个超级魔法师,把自己的情感悄悄地藏在景色里。

比如说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啊,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凄凉的画面,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张灰色的大网,把那种孤寂、落寞的感觉给罩住了。

然后他再告诉我们,有个断肠人在天涯呢。

其实他就是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景色就像是一个情感的掩护部队,诗人躲在后面悄悄地把自己的情感发射出去,让读者在感受景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被诗人的情感给感染了。

就好像我们看到一幅特别美的画,然后突然发现画里藏着画家的小秘密一样,这种感觉很微妙。

三、托物言志。

这就像是诗人给一个东西赋予了超能力,让这个东西代表自己去说话。

像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表面上是在说石灰呢,说石灰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被烈火焚烧也不害怕,最后就算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间。

但实际上呢,他是在说自己啊,他自己就像石灰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考验,都要坚守自己的清白和操守。

这个石灰就像是于谦的代言人,代替他说出了那些心里的话。

这种方式很有趣,就像给一个物品穿上了诗人的衣服,让它替诗人去表达志向和情感,读者要透过这个物品的表象去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才能看到最里面的东西。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当代社会,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承载着诗人们对世界的
情感和思考。

尤其是现代诗歌,更加注重情感表达,更加贴近读者的
内心世界。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意
义和影响。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常常通过抒情的手法来展现诗人内心的真实
感受。

诗人利用诗歌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文字,直抒胸臆。

比如,诗人可以借助生动的比喻、意象来描绘他内心复杂
的情感体验,如爱恨情仇、忧郁孤独等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感表达常常被忽略或者
压抑。

而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情感宣泄的途径。

读者通过阅读诗歌,可以找到共鸣,释放情感,获得心灵的抚慰。

因此,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们心灵受伤的空缺,
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内心。

侧面来看,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也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
诗歌的情感表达,诗人可以发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警示。

诗人用自
己的独特视角,触及一些社会问题的核心,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
注和思考,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和所处的环境。

总的来说,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极大
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情感的传达、思想的碰撞,现代诗歌能
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情感的体验,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社会的
观察。

因此,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理解其中蕴含的美和力量,让诗歌继续在人类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发光发热。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被广泛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将作者的情感内核生动而深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抒情、描写、象征等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抒情表达抒情是诗歌最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语言的抒发和渲染,诗人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抒情诗常以第一人称进行,将诗人的心境直接传递给读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他徜徉在壮丽景色中的愉悦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抒情之词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自身情感的升华。

二、描写表达诗歌中的描写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人物、物体等进行细腻的描绘,以让人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叙述事物的形象、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表达方式创造了一种生动的视觉和感官体验,使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以极致的描写形象表达了对离散情人的思念之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诗人的孤寂与寂寞。

三、象征表达象征是一种常被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事物或符号的象征性意义来传达情感。

通过象征手法,作者可以将情感融入到作品的符号和隐喻中,让读者通过解读来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不见树林的玫瑰》将玫瑰的形象作为爱情的象征,通过对玫瑰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和爱情的情感:“远离树林,你也可见我玫瑰的红色,它赢得了我的心。

”这种象征表达方式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对作者内心情感产生了共鸣。

四、对比表达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特点和状态,以显现情感的强烈对比。

对比的这种独特效果,能够激发读者情感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对比秋夜与白昼的差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活的领悟:“人生参差成败事,今夜渺渺总应无。

现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

现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

现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诗歌一直被赋予着表达情感的崇高使命,从古代的唐诗宋词到现代的自由诗,每个时代的诗人都试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

而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情感,让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

这个时候,现代诗歌便成为了我们一个极好的选择。

抒情是现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体裁之一。

它以诗人真挚的情感为主题,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自然、爱情等方面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抒情情感是通过强烈的感性和内敛的意象来表达出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情感性、赋予想象力与象征性。

每一首抒情诗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表达,从纯爱情、忧伤、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到对社会的关注,都被不同的诗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现代抒情诗歌中,爱情一直是一个不可逃避的话题,因为它代表着我们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爱情与性格、精神、感觉、疾患、偏执、自尊等因素都有关联,因此它在抒情诗歌中担当了很重要的责任。

比如“你是我漫漫生命中的半帧画”,这句话充满了爱意和憧憬,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种美妙的场景中去,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足以表达出诗人对生命以及爱的热情。

生活面对着种种的压力,人们不可避免会产生孤独感、无助感等,而这些负面情绪是可能突破精神防线的。

与此相应的,现代抒情诗歌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

有时候,这些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可能并没有出路、没有梦境,反而更加接近了我们生活中的无奈。

而正是这种表达出了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困扰,更加真实地展示了生命力的脆弱。

除此之外,现代抒情诗歌中还体现出对美好生活和对社会的关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美的生活固然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我们依然有向着美好生活奔跑的权利。

有些诗人用行云流水的文字传递出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想象,有些则旁敲侧击地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透过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以及生活的深刻认识。

总之,现代抒情诗歌表达了人们在当代生活中的情感,在内心的碎片中找到了微小的快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也给了我们思考人生、想象未来的机会。

古诗词的抒情效果

古诗词的抒情效果

古诗词的抒情效果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其中的抒情诗词,更是让人敬畏和沉迷的艺术体验。

通过抒情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感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体验到诗情画意的美好。

古诗词的抒情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真挚古诗词抒情,最为重要的就是情感真挚。

诗人往往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将所感所想之情化作文字,用最真实、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他在作品中用“人生几何”、“落花时节又逢君”等富有哲理的词句,生动表现了他因别离而引起的悲伤和追忆之情。

这种真实、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一道独特、鲜明的风景线。

二、意境深远古诗词的抒情效果,不仅在于情感真挚,还在于意境深远。

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诗人往往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助诗歌的艺术手法,营造出一种深奥、宏大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通过对登高远望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世界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这样的诗词不仅有情感的表达,还有隽永的意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形象鲜明古诗词的抒情效果,还在于形象鲜明。

诗人往往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让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得以形象化。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塑造出了一个缅怀故友、自刎而死的壮烈形象,鲜明地表现了抒情主题。

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美,还可以让读者对具象事物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阅读体验。

四、音韵优美古诗词的抒情效果,还在于音韵优美。

古诗词的音韵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节奏,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不仅让诗词更易于记忆,还让其具备了一种优美、和谐的音乐效果。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他运用了繁复的韵脚和卷帙的句式,使得整个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音韵感,为读者带来强烈的情绪冲击。

总之,古诗词的抒情效果,凭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形象鲜明和音韵优美,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风格,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

它不再囿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而是更加注重情感的深度和自由的表达。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探讨现代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一、形式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在形式上常采用自由诗的形式,没有规定的韵律和节奏限制,因此在情感表达上更加自由灵活。

诗人可以任意创作和安排诗歌的节奏、行数和行长,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现代诗歌能够更加直接地传递诗人的情感体验,给读者带来更加深刻的触动。

二、语言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常常采用意象丰富、多义和模糊性较强的词汇,从而创造出抽象、富有隐喻的语言氛围,突出诗人内心情感的独特性。

通过这种语言的特点,诗人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他们深藏心底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鸣。

三、意象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在意象选择上注重独特的视觉感受和直观的情感体验。

诗人通过对事物的精准描绘和隐喻的使用,将情感转化为真实而新颖的意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这些意象往往是具有强烈感官效果的,如光线、色彩、声音等,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内心情感。

四、主题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关注的主题广泛而多样,既有对爱情、友情、亲情等人际关系的深入探索,也有对社会现实、人生哲理等抒发。

诗人通过鲜明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通过对主题的切入,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入和具体。

不同的主题带出了不同的情感色彩,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表达平台,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传达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

通过形式上的自由灵活、语言上的深邃隽永、意象上的独特感知以及主题上的独具匠心,现代诗歌实现了情感表达的精准和深刻,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根据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手法归类

根据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手法归类

根据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手法归类一、抒情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抒情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情感和感受的方式。

它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比喻和修辞手法,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手法可以归类如下。

二、婉转抒情婉转抒情是一种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手法。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将内心的情感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这种抒情手法使诗歌更具情感和艺术性,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共鸣。

三、豪放抒情豪放抒情是一种以激情豪放、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手法。

诗人通过形象鲜明、表达直接的语言,表现出内心的豪情和激情。

这种抒情手法使诗歌充满力量和张力,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震撼。

四、哀怨抒情哀怨抒情是一种以悲伤、悲怆情感为主的手法。

诗人通过描写个人遭遇的不幸和失落,表达出内心的伤痛和忧愁。

这种抒情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哀怨和悲凉之情,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五、淡雅抒情淡雅抒情是一种以淡泊、婉约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手法。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委婉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平和和淡定。

这种抒情手法使诗歌更具亲切感和内敛,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六、欢乐抒情欢乐抒情是一种以欢快、愉悦情感为主的手法。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明朗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这种抒情手法使诗歌充满活力和阳光,给读者带来愉悦和欢乐的情绪。

以上是根据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手法的归类。

通过不同的手法,诗人在抒情时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魅力。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抒情方法的运用技巧

抒情方法的运用技巧

抒情方法的运用技巧抒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将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出来,寄托于作品中。

在文学创作中,抒情方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并引起读者共鸣。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抒情方法的运用技巧。

抒情方法的运用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的灵魂,能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作家可以将平凡的事物变得充满情感,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

例如,在描写一朵花时,可以通过想象力赋予其生命力和情感,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的存在,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方法的运用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细节是作品的灵魂,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真实。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描述其容貌、举止、语言等细节来展现其内心的情感,使读者更加贴近这个人物,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抒情方法的运用要注重语言的表达。

语言是作品的载体,能够直接传达作者的情感。

在运用语言时,要注意选词、造句,使之准确、生动。

例如,在描写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运用形容词、修辞手法等丰富语言,使读者感受到这个风景的美丽与壮丽。

抒情方法的运用还要注重节奏的掌握。

节奏是作品的节拍,能够使作品更加流畅、有韵律感。

在抒情时,可以通过运用诗歌的韵律、音乐的节奏等手法,使作品更加抒情动人。

例如,在写一首诗时,可以运用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增强抒情效果。

抒情方法的运用要注重情感的真实性。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

在抒情时,要从真实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

例如,在叙述一段感人的故事时,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

抒情方法的运用技巧包括发挥想象力、细节的描写、语言的表达、节奏的掌握和情感的真实性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加抒情动人,引起读者共鸣。

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应该注重抒情方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古典诗歌抒情的方法

古典诗歌抒情的方法

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借古抒怀、托古讽今)、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或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对比、虚写、象征等。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我们学过的许多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都有对这种手法的使用。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情感与景物一致,就是烘托,如果不一致,就是乐景写哀情(反衬)。

三、托物寄意。

托物寄意,就是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寄托于对某一物的描写,也就是借助对某....一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对所描写之物的喜爱、憎恶之情..........................,或借物喻人(也属于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

它可具体分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等三种手法。

四、借古抒情。

所谓借古抒情,就是借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

请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词,在整首词中作者所怀之古乃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周瑜。

词的上阕虽没有直接写周瑜,却是为下阕写周瑜做铺垫,或者说是通过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众多的豪杰(........“.多少豪杰....”.)来烘托下阕要出现的主角周瑜..............。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一、诗歌景与情的关系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方式古诗词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

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诗句。

一般来说,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都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3、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如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浅谈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浅谈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4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7期总第818期No.17,2020Total of 818我们中华民族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西周时期起,古代先民就用《诗经》来表情达意,抒发情感,表现对自然崇拜、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唐诗宋词更是把诗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歌是为抒发诗人情感服务的。

表现在诗歌中主要有两种抒情手段。

一种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另一种叫间接抒情,就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遭际以及诗歌中意象内涵的丰富性、读者的二度创作等原因联系起来。

那么作为读者,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获得更好的阅读享受呢?1知人论世是鉴赏诗人情感的基石要想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就要从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入手。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在知人论世的基石之上,再运用叠加各种表现手法,才会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做出较为准确的解读。

感受诗人的情感,了解作家的人生事迹、生活年代、理论倾向,以及他的诗篇风格,这对精准体会诗人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知人论世这种方法是鉴赏诗篇情感倾向的根本。

通过诗人的生平、揣摩诗人个性来诠释作品,能够从社会背景和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出发,文学作品都是诗人的生活与社会环境背景的产物,比如苏轼因以诗文讽刺新法,被政敌陷害,宋神宗把他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经过政治斗争的风暴,他差一点丢了性命。

被贬之后,此时的苏轼深感年华蹉跎老去,事业功名前途渺茫,都成浮云,郁闷之情积聚在心中,观看赤壁雄伟壮观的景象马上生发出内心的感动,眼前浮现出千百年前赤壁大战的场面和“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少年英雄周瑜的儒雅英俊的形象,于是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颂英雄功业,借此表现在官场的不平遭遇和有志难伸的感慨和郁闷。

李清照在北宋灭亡之前,一直过着闲适优裕的生活,所以那个时期的作品明快、清新,多反映她的闺中恬淡幸福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景物,如《醉花阴》等;后期,她遭遇国家巨变,丈夫去世,她的作品基调变得凄凉、悲痛、低沉,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声声慢》等都是表现这种情感的代表作品。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抒情方式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 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难点: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抒情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诗歌抒情技巧的了解。

六、课后作业1.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抒情方式及技巧。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讨论的情况。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教学。

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抒情方式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资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预案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互动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直接抒情的技巧与案例分析讲解直抒胸臆的方式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中的直接抒情

诗歌鉴赏中的直接抒情

诗歌鉴赏中的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指诗人直接表达自己个人的情感、情绪和体验,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直接展示在诗歌中。

直接抒情通常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方式表达,真实、直接而情感强烈。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直接表达情感,没有拐弯抹角,诗人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读者。

直接抒情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能够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引发共鸣。

在鉴赏直接抒情的诗歌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
1.情感表达:观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分析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是何种情感,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力度和强烈度。

2.语言表达: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运用手法,如修辞、意象、节奏、音韵等,观察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效果。

3.题材和主题:分析诗歌所涉及的题材和主题,观察这些题材和主题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以及它们对诗歌的意义和深度的影响。

4.读者的体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试图从自己的角度与诗歌产生共鸣,思考诗歌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直接抒情的诗歌进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情绪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启发和思考的触发,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诗歌表达感情的技巧与方法

诗歌表达感情的技巧与方法

诗歌表达感情的技巧与方法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简洁、抒情的语言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歌不仅可以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可以传达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感。

在创作诗歌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下面将介绍一些诗歌表达感情的技巧与方法。

首先,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不同的韵律和节奏,可以使诗歌的语言更加流畅、抑扬顿挫。

例如,使用押韵和平仄的方式,可以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变换句子的长度和排列方式,来改变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之更好地表达情感。

其次,诗歌的意象和比喻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法。

意象是指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感情或思想。

通过运用生动、具体的意象,可以使诗歌更加形象、感人。

比喻是指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来表达出感情。

通过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而生动,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此外,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比如,使用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具感情色彩,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诗歌的结构和布局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要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诗体和结构,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使用抒情诗体可以使诗歌更加抒发情感;使用叙事诗体可以使诗歌更加具体、生动。

同时,通过合理地安排诗歌的布局,如分段、分节等,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更加有层次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选择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方面。

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情感,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表达爱情、友情、亲情等温暖的情感,可以使诗歌更容易打动人心;表达对社会不公、战争、环境污染等负面情感,可以使诗歌更具社会意义。

总之,诗歌是表达感情的一种独特形式。

通过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诗歌的抒情与抒怀

诗歌的抒情与抒怀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抒发情感、抒解内心压抑的方式,能够给人带来深刻的触动和共鸣。

其中,抒情与抒怀是诗歌的两种常见表现形式,它们分别以真挚的感情和思考的深度,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与灵魂的寄托。

抒情是指诗歌通过对感情的真挚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抒情的诗歌常常以柔情蜜意、温情款款的方式呈现,可以是对爱情的歌颂,可以是对亲情的追忆,也可以是对自然的赞美。

比如,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作者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而抒怀则是指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而抒发内心的感情。

抒怀的诗歌常常富有沉郁、深沉的气息,可以是对时代的慨叹,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比如,现代诗人余秀华的《窗外的风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寂寞、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现代社会荒诞和虚无的忧虑。

抒情和抒怀作为诗歌的两种表现形式,各有其独特的艺术之美。

抒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和共鸣。

抒怀则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以及现实问题的思考,让人们进一步思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所寄托的情感和思考,常常是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寻找,是对心灵的呼唤和慰藉。

它们可以是对生活中温暖瞬间的记录,也可以是对困惑时刻的安慰,更可以是对世界万象的触摸。

无论是抒情还是抒怀,都是诗人在与自然、与人生、与时代对话的方式。

诗歌通过抒发情感与理性思考的双重力量,滋养人的心灵,为疲惫的生活注入一抹美丽和温暖的光辉。

因此,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应该给自己一片宁静的空间,与诗歌对话,与心灵共鸣。

无论是抒情还是抒怀,都能唤醒原本沉寂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深刻而美好的瞬间。

让诗歌引领我们追逐那些被遗忘的宝藏,唤醒那些被遗失的情感,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
抒情是一种诗歌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和抒发,以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目的。

抒情方式常常以个人感受和意象化的语言表达,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变化。

以下是一些抒情方式的典型特点和表现手法:
1. 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比如用"你是我心头的明月"来表达对某人的思念之情。

2. 夸张手法:通过夸张的方式来突出表达情感的强烈程度。

比如"我的心已被你的爱深深震撼"。

3. 感叹和倾诉:通过感叹词语和倾诉式的叙述,将内心的情感表露出来。

比如"啊,我多么渴望你的拥抱"。

4. 修辞手法:在语言的运用上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以增强抒情效果,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花开一季,芬芳满溢,似你娇媚的笑容"。

5. 音韵和节奏: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的起伏和动感。

比如采用明快的韵律和流畅的诗句来表达喜悦之情。

总之,抒情方式通过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情感
变化,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音韵节奏来增强表达效果,打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抒情方式把握诗歌的情感
古诗鉴赏最大障碍是读不懂诗歌,把握不了诗歌的情感内容。

这有诗家语言的疏离陌生之因,有时间距离和历史情境之异,也与我们对诗人抒发情志的规律把握不够有关。

本文试从诗人情感抒发的角度作一点探讨。

诗主情,或者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迸发,就没有诗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物化。

所以把握诗人情感抒发的方式,就不失为我们体味诗歌情感内容的捷径。

情感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其情感内容一眼便知,一般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间接抒情就是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借助对景、物、史、人的描写或咏叹,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来。

在间接抒情的诗歌中,诗人对生活生命的感发蕴积胸中,有时这种感发甚至被遮蔽着,耳目一旦触及外物,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于是情感便因景而生,缘物而发,际会历史风云,神遇相知之士。

这一类诗歌,意蕴丰富,手法鲜明,便于设题,所以常作为高考命题素材。

一、写景抒情式
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情――诗人的生命感发,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养
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的媒介物――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便形成了诗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之间通常有四种关系。

第一种:以乐景写乐情。

杜甫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第二种:以哀景写哀情。

2004年广东卷杜甫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第三种:以乐景写哀情。

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

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第四种:以哀景写乐情。

李白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

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二、写物言志式
写物言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

诗人在对象――物上,发现或找到了和自己在精神上的某些相通之处――物与志的“契合点”,引起了心灵的感会,于是便借助对“物象”的描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一抒心中情志。

咏物诗特点是“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扣准所咏之物,又在诗中有所寄托。

诗人在诗中展开诗意的想象,把物象和情志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何处是写物,何处是写人,又处处是物,处处是人。

字字摹写物象之态,句句曲尽胸中之志。

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卷所选苏轼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在诗中,既兼顾梅花的物态和本性,又将梅花人格化,抓住了红梅的“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这一独有的“梅格”,传达出了红梅娴静高雅而不浅薄庸俗的神韵。

句句写梅,字字喻己。

同一个物,因为诗人个人的性情、际遇和创作时的具体情况不同,故所咏之情也就相异。

从诗中可以明显地读出作品背后独特的“那一个”人来,所咏之物后潜藏着作者强大的生命感发力。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己。

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
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以冰清玉沽的梅花自喻自况,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三、写古喻今式
这类诗歌写古意在喻今,写史意在抒怀。

或歌咏故去的成功辉煌反衬眼下的失败与荒凉,或咏叹已逝的荒唐惨痛来警戒当政者及抒发自己的历史虚无轮回感。

诗人以情统史,以志言古。

杜牧诗《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借陈后主沉溺声色,终日与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的史事,表达了对晚唐社会日趋衰败的隐忧。

在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微妙而自然的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2004年上海夏季高考卷杜庠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自从赤壁一战后,赤壁就成了诗人们洗浇心中块垒的意象。

富有才华,志存高远的杜庠,因坎坷的遭遇,多舛的命运,面对赤壁,其情感是复杂的,虚无与悲凉同在,愤慨并无奈交融。

在咏史凭古中,往日的历史已融入了诗人的情怀,历史
与当下统合为一,诗人的情志超越了时空。

将个人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的恒久比照出人生的短暂,对历史的回顾之中又富含着今生的悲伤。

四、写人言己式
写人言己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写的是别人的事情,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悲哀和感慨。

借写他人的成功反衬自己的遭遇的坎坷和命运的不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英俊潇洒,倜傥风流,富有智慧,胆略过人。

谈笑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周瑜年轻时候就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此时的诗人却已鬓染霜发,一事无成,徒有一腔无处施展的报国之志。

两相对照,诗人内心的苦楚不难体味。

借写他人的不幸来暗喻自己的哀楚。

他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遭遇,相似的命运,两人情感相通,故歌咏之。

秦韬玉诗《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全篇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和不平。

五、写事抒怀式
在此类诗歌中事或是诗人情志的的触媒,或是诗人情感
的载体,通过事件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思。

2004年全国卷张籍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朱庆余参加进士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诗人通过描写一位新嫁娘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事,生动形象的比拟了自己临考前紧张担心的情景,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希望被录取的心情。

诗人的间接抒情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五类,当然这样分类也不尽然,各类之间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像写古人喻己既属“写人言己”,也属“写古喻今”,怀古诗中也有景物描写。

之所以这样归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间接抒情的方式特点,提高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外物引起了诗人的情感涟漪,引发了诗人的生命振动――生命共感,生命共感是联结诗人和外物(景、物、史、人)的精神纽带。

正是缘于生命的共感,诗人才能借助绘景状物、怀古写人,抒一己之情,言一己之志,叙一己之意。

梁修红,教师,现居广东顺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