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课件(32张ppt)

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课件(32张ppt)
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 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 孤独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
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 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 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想起了 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发自男主人公的心 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的, 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同一个声音:它仿佛 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 居的夫妇的痛苦叹息。
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香草意向
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常用来譬喻高 洁的品格,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歌前两句虽没有直接描写爱 情,却隐含着主人公忠贞、美好的 品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03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01
采之欲遗谁,所思添在加标远题 道。 还顾望旧乡0,2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添加,标题忧伤以终老。
我踏过江0水3 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添加了标题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 老异乡。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二单元第七课《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7张PPT(共27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二单元第七课《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7张PPT(共27张PPT)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 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 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 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 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 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 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 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 宁静的意味。
荷的意象
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
以荷花喻美好纯洁的女子。
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看出:荷花更多被作为 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达一种纯洁、坚贞 与宁静的意味,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 境。
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女 子 所 想
(从对方写起)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虚写
“对写法”(落笔对方)的“悬想”
方 “对写法”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 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 不忘自己。{虚写} (虚实结合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 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 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 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 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 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 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名家观点
Ø 我选择了第二个注解(注:“还顾”者就是 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这其中有两点 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 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多 为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 调也是“闺怨”的情调。
Ø 其次,把“还顾”借“所思”,作为女子推 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 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的“同心 ”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 个人。照这样的解释,诗的意味也就深刻些 。 ——朱光潜
对写手法
•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 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 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 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 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 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 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谢谢观赏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3.手法—效果—情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这两个 词含蓄的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 不直写,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 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还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高中语文必修二《 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实用课件 (共24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 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实用课件 (共24张PPT)
“还顾”回头看,这个词语动作性和画面感很 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 和心情。
“漫浩浩”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这是写主人公 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 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
炼 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字
幽叹 同
怀 乡 思夫
采莲


ß 现在讨论一下,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 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请大 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ß 从对面写起 ß 语言纯朴直率而意境高洁清幽。
作业: 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并准备默写。 2、完成《优化设计》上的本课练习。
本诗书抒写了什么情感? 离别相思之苦
(缓慢,悠长,低婉,哀伤的语气)
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ß 明确: 一个人去采莲,想把美丽的莲花送 给思念的人,结果因为路太远没送出去, 想到以后也不能跟TA生活在一起,所以很 伤感。
ß 结构思路: ß 采花 —— 送花 —— 望乡 —— 忧伤
诗歌 品味 鉴赏
涉江/采/芙蓉, 渡过江水去采莲花,生有兰草的 兰泽/多/芳草。 沼泽地长满多种芳草。
这两句选择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 菡萏、净友、芰荷等。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以荷花 喻君子圣洁之风范。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朝 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 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谊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转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想念等感情,另
朗诵感知 归 园 田 居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迎——敬慕贤才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 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之忧。
•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 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入的内涵呢?
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庆祝。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 对全诗在营建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幽静、高洁的感觉。屈 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 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建了 幽静高洁的意境。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 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明确: •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疑未定,彷徨不知何去
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期望。
•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期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 天下的愿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7《涉江采芙蓉》课件1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7《涉江采芙蓉》课件17张PPT

三、鉴赏品味
1、一、二句写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2、三、四句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3、五、六两句中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4、五、六句描写的有人认为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 女子,你怎么看?本诗表达的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 思乡怀人?
5、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 “情”?
• 5、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情”? 痛苦、忧伤的心情。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 “忧伤”。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表意境。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表现形式:常用“忆”、“想得”、“遥知”、
“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一是将写自己与写对方 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二是通篇纯从设想对方 来展开艺术构思,宛转曲达。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千里之外的自己。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分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
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 处境;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 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 怜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 (1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 (16张PPT)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解?本 文中“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有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 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清幽、高洁
小结


景 情
衬 入



本诗特点:
一、意境高洁、清幽
涉 江 采 芙 蓉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01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02 整体感知
读一读
诗歌大意
踏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到兰草生长 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 故乡的爱人吧
回头望望远处那曾经的家,却又长路 漫漫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 忧伤以至终老
03 深入探究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 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提示: 涉江 采芙蓉 环顾望乡
采莲的可能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 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还顾望旧乡”的可能是在外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男子
如何理解“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
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 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切选举、盗荣宠者不 可胜数也,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 乎?”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 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 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 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 别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

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 课件(共25张PPT)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疏通诗意
• 1.遗(wèi):赠。 • 2.远道:犹言“远方”。 • 3.还顾:回顾,回头看。 • 4.旧乡:故乡。 • 4.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
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 5.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
《古诗十九首》
其文继承了《诗经》和《楚辞》 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不但 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 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 熟期的代表作。
《古诗十九首》
评价
刘勰《文心雕龙》中评价其为: “实五言之冠冕也。”
钟嵘《诗品》中评价其为“文温 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 字千金。”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 的,而是分隔、同时显 现的: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
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 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 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 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 独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
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 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 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 是那般愁苦!
❖“对写法”,或称作想象写法, 是主人公有所思念,却并不直接 描述,而是通过想象,设想被思 念者在思念主人公,以达到让思 念加倍浓重的效果。 虚写
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 根据“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 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探究
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 是女子?说出你的看法和 理由。(小组讨论)
问题探究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PPT(共43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PPT(共43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9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9日星 期一2021/8/92021/8/92021/8/9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 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3.依景情,析手法;
❖“对写法”(妙设“悬想”的方式) :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 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 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 己。
3.依景情,析手法; 4.找意象,品意境。
1.读顺畅,通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 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一句吗?
❖“对写法”的方式: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
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 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 己。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26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26张PPT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 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 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还能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相爱的人的 真挚深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 之切;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重难点: 1.学习通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的方法来
体会情感。(重点)
2.学习并掌握诗歌所使用的手法(难点)

①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梁

代萧统收 九
③“五言之冠冕”--刘勰《文 心雕龙》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④主要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
相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①采用了对写法。 ②想象兄弟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感到少了客居在 外的自己而倍生思念之情。 ③将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感表达得更曲折。
表达技巧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情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 鉴赏诗歌中所用的手法
1、分析诗歌抒情方式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的采莲背景上,写独自
空白演思示念以爱乐人景的衬忧哀伤情。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次失望之余,无可奈 何到了极点,只好直抒 胸臆。
2、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对写法
就是从对面写来,也叫主客移位。是古代思乡思 亲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 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想念自己 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1张PPT)

• 内容上: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 柏》 写离别、相思,忧虑人生无常的情感。

• 诵读——感悟 •
叙述的转折点,本来采芙蓉,忽然转 还顾:
折 ,远行的男子蓦然回首想到各在天 一涯的妻子,错愕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 1.2句起兴,以采芙蓉引发主人公内心的怅然遥 想之情。情景交融,叙事开端,语气平静缓和。 • • 3、4句叙事转折,描写主人公沉吟低思,乐景衬 哀情,更显忧伤。 • 5、6句空间转换,男子和女子相去万余里,无法 相聚不免悲伤。 • 7、8句最后两句痛苦而真实的哀伤,黯然销魂。
• • 虚实相生(对写法):抒情主人公撇开自己 从想象对方入手,把“我思人”想象折射为 “人思我”,明明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 思念自己,给人“代为抒情,其情更远”, 以虚衬实,使得感情表达更为深沉,余味无 穷,含蓄深挚。 •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分角色朗读
女生(1——4) • 男生(5——6) • 齐读最后两句

莲 子 清 如 水 。
低 头 弄 莲 子 ,
莲 花 过 人 头 ;
采 莲 南 塘 秋 ,
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以芙蓉比喻自己的忠心,政治上坚持自我,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芙蓉象征了屈原的清高不俗的品 格。
芙蓉的意象表达的是纯洁坚贞的品质, 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PPT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
洁之风范,且已成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 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
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 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 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 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 乡的思想感情。



离 虽然心意相通
居 ,
却分居两地,
忧 在思念的忧伤
伤 以
中一直到老。


这两句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 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 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 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 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 的“同心”者。
——南朝乐府《西洲曲》
《涉江采芙蓉》结构图: 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
《涉江采芙蓉》表现手法:
以乐写哀:以美好的情境衬托相思不能见的忧伤; 比兴手法:香花芳草赠人,传达了思念、关怀、祝愿; 虚拟想象: 游子思归乡 思妇盼归人;
探究与交流: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 你的观点和依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7张PPT)
----- 杜甫《月夜》
三、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爱之深才会思之切,才会见 荷花而欲遗之,遗之而不得 故深情回望,回望中更感路 途遥渺,相聚无望,于是, 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为 天地间的一声幽叹。 叹什么? 同心却离居,忧伤以终老。
“莲子”即“怜子”,“青”即
“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 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 情的纯洁。
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即 “怜子”,“青”即“情”〖莲心〗和 “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 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 着自己。
《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 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 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 且异。匪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清人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 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 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 之感。”(《古诗源》)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人一时所作,它大 致产生于东汉后期。作者是一些仕途失意 或异乡漂泊的文士,他们在作品里抒写着 种种苦闷忧愤的情绪。语言浅近自然,又 异常精练。
《古诗十九首》题材内容可分为两类: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 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 不忘自己。
推己及人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课件PPT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课件PPT
涉江采芙蓉
十九首的内容,主要 写离愁别绪,或游子思归,或闺房 怀远,其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叹,或及时行乐,或不甘贫贱。 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有限的。它们都是东汉 末年宦官与外戚争权,政治动乱的产物。作者是一批失意 的文人。为了谋求功名,离乡背井,到京都洛阳,期望: “先据要路津”,但追逐的结果还是“轗轲长辛苦”,因而苦 闷、彷徨、愤懑,只好“斗酒相娱乐”,“游戏宛与洛”,用以 慰藉心灵上的空虚、绝望。为了功名,夫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已经是不得已的了,现在一切落空,虚度 年华。觉得“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客行虽云乐,不 如早旋归”。可是“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有家归不得 只能“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基调大,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 钟嵘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 说:“实五言诗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 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其成就在于能把这些 常见的主题表现得扣人心弦。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题
• 内容:闺人怨别 游子怀乡 游宦无成
感情特征:感伤、苦闷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的单纯。待到再三涵 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言 表现之中。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画面不再是拈花沉思采莲姑娘,而 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仿佛 是心灵相通似的,正当女主人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 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的忧愁,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二 7 涉江采芙蓉 (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二 7 涉江采芙蓉 (共14张PPT)

学习文本
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本诗的主要意象就是芙蓉,芙蓉就是莲花, 又叫荷花、芰荷、芙蕖等。
《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莲,花之君子者 也 君子之花: 高洁品质 优雅气质 优美姿态 庄重仪表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佳人之花:一片绿荷红莲丛中,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 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 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 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荷花意象总结: 荷 花在很多情况下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 来使用,表达一种 圣洁、高洁、坚贞 ,爱情美好的意味 。
什么是意象?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 联想?
总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 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 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 现的贴切自然。
归纳:
1、形象可以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 2、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 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 意象由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 和物。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生 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这两句诗还有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芙蓉”“兰泽”“芳草”意象,让人顿 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感情的纯 洁、美好。
主人公心情:轻快、欢快、高兴 意境总结:那是一个夏日,花香日暖,江 上芙蓉朵朵,赏心悦目,一幅纯美静谧的 画面,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在这样的意 境下,我们的主人公驾着一叶轻舟,慢慢 摇着船桨,穿梭在荷叶中,去采那一朵莲 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ppt课件(共59页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ppt课件(共59页PPT)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冉冉孤生竹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 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 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 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 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么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 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 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 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温馨提示:课件中所有视频、 动画、声音请在幻灯片下观看, 如不能观看,请更换设备或电 脑观看。
涉 江 采 芙 蓉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
时间:东汉末年 作者:无名氏 最早记载:梁代萧统所编《文选》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快快回头。 只因为想你使我心情忧伤,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0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0张PPT)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思妇相思之苦, 对社会动荡之不满,时光短暂之感……突出地 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 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 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 面貌。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艺术上又继承了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 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 种独特的“浑成”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 为“五言之冠冕”。 感情特征:感伤、苦闷。
神话传说
在源远流长的我国神 话传说中,大慈大 悲的观音菩萨的形 象可谓深入民心, 她端坐莲花盘,时 时准备普渡众生。 在人们的心目中, 莲花又成了神圣、 博爱、救人于苦难 的代表。
小结:
可见,在古人的心 目中,莲是高洁、 美好的象征,用莲 来表情达意,表明 抒情主人公的雅洁 以及所表达感情的 纯洁和美好。
Hale Waihona Puke 具体研读 4.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 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 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 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具体研读
5.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意境高洁、清幽。 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具体研读 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 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也是象征,意在从侧 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 纯洁和美好。
具体研读 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 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 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爱莲说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 子者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2 第7课 涉江采芙蓉 课件 (共56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  第7课  涉江采芙蓉   课件  (共56张PPT)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 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 纯洁和美好。
涉 江 采 芙 蓉
• • • • •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 的遥远无尽头。 •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 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 ⑧终老:终生。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 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 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 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 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 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 “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 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 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 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 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 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 • • • • • •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西北有高楼
• • • • • • •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 选 》
封 面
《 文 选 》
书 影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 涉 江 采
芙 蓉 》 诗
意 图
诗歌赏析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 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 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这样理解 “赠花”的行为?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 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 草赠Βιβλιοθήκη 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
2、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 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 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 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 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 样的表达作用?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 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 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 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采莲图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 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 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 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 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 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延伸阅读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再见!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