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背景信息。

分析并欣赏《猫》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深入理解《猫》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

文学特色分析:比喻、拟人、象征等。

主题探讨:人与自然、动物权益等。

写作技巧指导:如何写动物专题文章。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猫》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文学特色的识别与欣赏。

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现实意义。

2.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

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

案例分析:通过其他类似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增强情感理解。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PT展示,音频、视频资料的播放。

在线平台:发布阅读材料,进行在线讨论。

写作练习: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实时写作指导。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郑振铎及作品背景。

阅读理解: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复述。

文学分析:识别并解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主题探讨: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

写作指导:示范写作技巧,学生练习。

4.2 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文学特色。

创意写作:结合个人经验,创作关于动物的短文。

展示与反馈:学生展示作品,同伴及教师给予评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和技巧。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和贡献。

5.2 评价标准理解深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创新思维: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意和新颖性。

表达能力:学生的写作结构和语言运用。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推荐阅读:其他郑振铎的作品,或其他关于动物的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观看与《猫》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对比分析文学与影视的差异。

实地考察:访问动物收容所或动物园,了解动物的生活状态。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喜欢宠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动物——猫。

”2. 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和机灵。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猫的形象的。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猫》初中教案

《猫》初中教案

《猫》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2)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1. 通过对猫的描写,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对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感。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评价和改进彼此的写作。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动物的相处方式,培养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六、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郑振铎《猫》的教案

郑振铎《猫》的教案

郑振铎《猫》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猫》;(2)了解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相关背景知识;(3)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权益,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猫》的朗读和理解;2. 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4. 课文主题的探讨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猫》的朗读和理解;(2)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的思考;(2)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4.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猫》和相关背景知识资料,制作PPT;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相关背景知识;3. 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猫》,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5.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案例分析;6. 课文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郑振铎《猫》优质教学设计 3篇

郑振铎《猫》优质教学设计 3篇

郑振铎《猫》优质教学设计篇8一、图片导入各位同学,你们好!这天很高兴能够在那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对同学们为这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图片),不明白你们是否认识?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

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这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二、分享台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分享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状况,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为画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学生为字注音)正音,对错误的字词做强调。

齐读词语。

三、跳读斋离开分享台,进入跳读斋。

跳读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并且用笔勾画出重要资料。

大家对课文有了必须的理解,那么请快速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比较、衬托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3、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职责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是的,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是最难过的,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件,看看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难过。

齐读第15—34段,完成下面的案例分析:1、案发现场状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郑振铎《猫》教案

郑振铎《猫》教案

郑振铎《猫》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郑振铎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猫的关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2)运用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重要句子和段落。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做好笔记。

3. 合作讨论:(1)分组进行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与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观点和情感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运用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象征手法、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3. 创作成果评价:对学生的文学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创作思路、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猫》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猫》优秀教学案例
b.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看法。
2.作业要求:字数适中,表达清晰,力求运用所学知识。
3.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猫的可爱形象,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将围绕课文内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讨论、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猫》时,我将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通过这个简单的互动,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文《猫》的学习,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景。通过展示猫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猫的可爱形象,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音乐剧:《猫》

音乐剧:《猫》

音乐剧:《猫》一动手设计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剧《猫》赏析案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

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2、音乐剧《猫》DVD光碟、《如果·爱》VCD光碟、《音乐之声》DVD光碟、《白毛女》舞剧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式导入师: 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如果·爱》片段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二、音乐剧的基本知识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1.什么是音乐剧?2.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猫》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猫》中角色的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猫》的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猫》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走向。

三、教学准备
1.备课教师:了解教案内容,准备教学PPT、故事书籍等;
2.学生:准备《猫》的教材,熟悉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猫》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介绍《猫》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根据情节进行阅读。

第三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猫》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表达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此次课中,通过《猫》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多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交流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猫》这篇文学作品的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带给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猫》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猫》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猫》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描绘和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猫》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猫的描绘和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本材料、板书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文本:学生自读《猫》这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情节。

3.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五、课后习题1. 请简述《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请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对猫的描绘和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请举例说明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六、教学内容1. 学习《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理解作者对猫的描绘和表达。

2. 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掌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八、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文本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九、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文本:学生自读《猫》这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情节。

3.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024年《猫》教案初中语文范文

2024年《猫》教案初中语文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猫》教案初中语文范文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猫》。

(2)理解课文《猫》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猫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猫》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猫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课文写作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

4. 写作实践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

(2)简介课文作者老舍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读后,进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猫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写作实践(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猫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猫

教案:初中语文《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文《猫》全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猫的了解。

2.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课《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猫》,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检测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谈谈对猫的认识。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谈谈对它们的了解和关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猫》,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关注关爱动物,珍爱生命,让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郑振铎《猫》的教案

郑振铎《猫》的教案

郑振铎《猫》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郑振铎及其作品《猫》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郑振铎的生平和文学地位介绍《猫》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分析《猫》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1.4 教学步骤引入郑振铎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通过简要介绍《猫》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猫》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猫》的艺术特色,欣赏小说中的描写和对话第二章:故事背景与文化内涵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猫》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2.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社会关系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三章:人物性格与心理描写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猫》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3.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探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心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3.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行为和动机通过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第四章:象征意义与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猫》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4.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解读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4.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寓意通过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五章:综合练习与创作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法和创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创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5.4 教学步骤设计与《猫》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互相评价和借鉴第六章:文本细读与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深化学生对《猫》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6.2 教学内容选取《猫》中的关键片段进行细读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6.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利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6.4 教学步骤选取《猫》中的重要片段,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问题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第七章:文学手法与表达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探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7.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第八章: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现实生活元素探讨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示8.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8.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元素,如人物关系、社会环境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人性、道德等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第九章:小组讨论与研究报告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9.2 教学内容设计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题目,巩固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9.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9.4 教学步骤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和交流,互相评价和借鉴10.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10.2 教学内容回顾《猫》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成果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10.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10.4 教学步骤回顾《猫》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程导入:理解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背景知识,引入课程的兴趣点。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郑振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猫》的故事情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郑振铎的生平和作品。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郑振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1.4.2 介绍郑振铎的文学成就,强调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4.3 概述《猫》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的: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

2.4 教学步骤:2.4.1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段落。

2.4.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2.4.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深入剖析文本内涵。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的: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心理变化。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其性格特点。

3.4.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3.4.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章:情感教育4.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4.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情感氛围。

4.4 教学步骤:4.4.1 教师播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氛围。

《猫》教学案例分析

《猫》教学案例分析

《猫》教学案例分析【文本研读】作家用或洗练或铺陈的文字一绺详尽刻画了三只状貌情态各异、“有故事”的猫,铺垫对比映衬运用得行云流水;作者又刻意突出第三只猫,藉此表现那个时代“关注下层,同情弱小”新知的觉醒;而对三只猫各自的“故事”分的读、合的读、合合分分的读,都会给读者不一样的人生启迪…… 一遍一遍研读《猫》时,我在思考:怎么用一种学生亲近的喜欢的方式带学生走进教学深处。

一个词语从我的脑子里蹦了出来,让我眼睛一亮。

这个词语就是“猫眼看人”。

知名网站凯迪社区有个二级栏目叫“猫眼看人”,那地儿是是一个知名品牌,给我以启迪。

课文写了三只猫,带出多个人,以“猫眼看人”,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一一从猫眼看人,文题改成《人》未尝不可:精彩的故事又必然安排众多人“联袂出演”。

高手写人,自然是心性各异,各不相同,正如猫的不同,这又增加了文字的意蕴……以上可以构成对《猫》进行多元解读。

教学创意关键词:慧眼看文,慧心悟意。

人眼看猫,猫眼看人。

【教学设计】(局部)深读课文引入语(处理基本字词之后):有这样写眼的名句:“眉似远山黛,眼如秋波横。

”在作家那里“秋波” “秋水”是形容人的眼光清澈澄明的,但赵本山把“秋波”解释成为“秋天里的菠菜”。

清澈澄明是慧眼的标志。

要有一双慧眼,先有一颗慧心是关键。

下面,我们深读《猫》这一课文,老师设计了两个“看”的环节,着重要用一双慧眼来看,并用一颗慧心来悟。

我相信每一位同学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有一颗慧心,有的同学还在慧眼外面配戴了显微镜。

同学们,一起睁开我们的慧眼吧!教学活动之“人眼看猫”: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形貌行为性情我们的态度情感《猫》的写作技法教学活动之“猫眼看人”:三妹妻张婶李嫂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备注:为猫代言,诉说心语,只选一猫看一人即可教学活动之“慧心悟《猫》”:从教师设计的诸话题中自选一个题目发言;同时,可质疑他人发言,或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共生新思拟话题发言:1、向猫尚忏悔,对人又若何?2、文中的“猫”可以当做“人”来理解吗?3、如若做一只猫,我会做这样的一只“猫” !4、一桩冤案产生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6课《猫》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6课《猫》教案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描写方法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氛围较为热烈,同学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发言过于频繁,导致其他同学发言机会减少。因此,我会在后续教学中适时调整讨论节奏,确保每位同学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6.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通过对课文《猫》的深入学习,感受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培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猫的性格特点描写和对比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猫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你最喜欢猫的哪些特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文章结构与描写方法:学习课文的结构安排和描写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进行生动描绘的。
-举例: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详细描写猫的各个方面,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具完整性。
2.教学难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并运用对比手法来分析猫的性格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和举例说明。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对比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到课文分析中。

小学语文《猫》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猫》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猫》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猫》一、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2.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猫的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感悟能力;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识记和理解;2.学生对于猫的理解;3.学生的课文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表达对猫的感受和理解;2.学生的课文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猫》课文的复印件;2.学生练习册;3.猫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比如识记并解释课文中的词语“撒腿就跑”等,然后询问学生对于猫的印象和了解。

2.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呈现《猫》课文复印件,让学生自己认读并找出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3.合作探究(20分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课文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描述猫的外貌特点;2)猫的行为特点是什么?3)你对于猫的印象是什么?4)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猫的习性?4.课文朗读(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他们小组讨论的课文段落,其他小组全班同学可以一起跟读,然后大家进行课文内容的梳理和讨论。

5.听力练习(10分钟)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录音来判断录音中的内容是否与课文相符,然后进行听写练习。

6.课后拓展与反思(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猫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来延伸学生对猫的了解,然后提问学生对猫的看法和感受,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同时进行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六、板书设计1.重点词汇:撒腿就跑、习性;2.课文中的概括。

教学反思:这堂《猫》的语文课主要围绕学生对猫的了解和理解进行展开,通过拓展课文内容和提问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猫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

初中教案《猫》

初中教案《猫》

初中教案《猫》
教学内容:
1. 课文阅读与理解
2. 猫咪的相关知识介绍
3.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猫。

2. 向学生简要介绍猫咪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猫咪的相关知识介绍(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猫咪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知识。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猫咪的各种表情和动作。

四、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1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只猫咪图片,观察猫咪的表情和动作。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文字描述猫咪的表情和动作。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咪的特点。

2.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猫咪的喜爱。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猫》,让学生了解猫咪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猫》的教学实例分析
一、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结合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校生源实际,我借鉴阅读课教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先学”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并借助工具书和教辅书扫清课文字词句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预习提纲,并主动发现不能解决的问题。

“后教”就是教师对在检查学生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学生提出在预习发现的问题,同学中能互相帮助解决的则“内部解决”,不能解决的就由教师讲解点拨。

“当堂训练”就是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巩固加强练习,并当堂评讲。

二、教学实例:
课文《猫》的教学实例
【设计说明】
《猫》是郑振铎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

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此外,用精美的课件辅以教学,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

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4
学习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我们不防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自学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
明确:“我”在家中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2、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
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

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

例:“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这句对小猫动作“扑”、“抢”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猫活泼、可爱的特点,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师择要点引导深入:
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句对小猫动作“扑过去”、“捉”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更活泼,更可爱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小黄猫尤为喜爱的情感。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c、“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还衔着一只黄鸟。

” ——一只凶恶的黑猫。

3、作者家养猫,有“可爱的”也有“可怜的”,但它们的结局如何?(用原文回答)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明确: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两只可爱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三)、品读情感,探究主题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生朗读、评说,师择要点引导深入、指导朗读:
a、“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b、“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c、“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
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2、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

“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主题探究: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
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

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四)、升华
课堂结语:由教师归纳点明课文更深层的思想性,由一篇幅写小动物的课文引导学生对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感悟。

作都真正想要通过课文表现的是什么,我们由这种类型的文章可以看到什么人生哲理。

让学生们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三、教学总结:
经过坚持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形式进行语文教学,我感到在日常教学中取得了不少成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较大提升。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课前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看课文,独立完成预习习题培养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师友互助的形式解决,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所以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论是课前还是在课堂上都完全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老师上课时讲答案,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2、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

因为整节课除了老师对学生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的很短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是学生在思考、做题,甚至连评改很多时候都是学生之间互相进行的。

所以课堂上少了许多废话,多了很多实际操作,上课时学生的脑子必须不停地转,一分钟都不能松懈,每一节课都像接受了一场“实战训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紧张的考试氛围中,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下学习,效率自然高。

3、教师讲课更具实效性。

通过对学生“先学”成果的检查,以及“当堂训练”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这些情况,引导学生讨论,或者有选择地进行点拨评讲,这样令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