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案例分析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背景信息。
分析并欣赏《猫》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深入理解《猫》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
文学特色分析:比喻、拟人、象征等。
主题探讨:人与自然、动物权益等。
写作技巧指导:如何写动物专题文章。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猫》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文学特色的识别与欣赏。
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现实意义。
2.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
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
案例分析:通过其他类似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增强情感理解。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PT展示,音频、视频资料的播放。
在线平台:发布阅读材料,进行在线讨论。
写作练习: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实时写作指导。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郑振铎及作品背景。
阅读理解: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复述。
文学分析:识别并解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主题探讨: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
写作指导:示范写作技巧,学生练习。
4.2 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文学特色。
创意写作:结合个人经验,创作关于动物的短文。
展示与反馈:学生展示作品,同伴及教师给予评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和技巧。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和贡献。
5.2 评价标准理解深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创新思维: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意和新颖性。
表达能力:学生的写作结构和语言运用。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推荐阅读:其他郑振铎的作品,或其他关于动物的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观看与《猫》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对比分析文学与影视的差异。
实地考察:访问动物收容所或动物园,了解动物的生活状态。
郑振铎《猫》优质教学设计 3篇
郑振铎《猫》优质教学设计篇8一、图片导入各位同学,你们好!这天很高兴能够在那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对同学们为这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图片),不明白你们是否认识?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
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这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二、分享台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分享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状况,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为画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学生为字注音)正音,对错误的字词做强调。
齐读词语。
三、跳读斋离开分享台,进入跳读斋。
跳读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并且用笔勾画出重要资料。
大家对课文有了必须的理解,那么请快速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比较、衬托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3、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职责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是的,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是最难过的,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件,看看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难过。
齐读第15—34段,完成下面的案例分析:1、案发现场状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郑振铎《猫》教案
郑振铎《猫》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郑振铎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猫的关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2)运用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重要句子和段落。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做好笔记。
3. 合作讨论:(1)分组进行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与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观点和情感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运用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象征手法、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3. 创作成果评价:对学生的文学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创作思路、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了解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关爱生命。
5.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珍惜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课文《猫》中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词语和句子,如“它俯身下去,用爪子拨弄着地上的草”,“猫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表达,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 课文结构与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谋篇,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的呼应,情节的起伏等。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猫》,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生活热爱的记叙文。它展示了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合理的篇章结构来表达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猫》优秀教学案例
2.作业要求:字数适中,表达清晰,力求运用所学知识。
3.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猫的可爱形象,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将围绕课文内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讨论、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猫》时,我将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通过这个简单的互动,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文《猫》的学习,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景。通过展示猫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猫的可爱形象,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第16课《猫》教案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猫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猫在实际生活中的可爱形象,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猫的特点和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问题设计等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猫》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猫这种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修辞手法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部分内容的讲解,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来帮助他们掌握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是狡猾、敏捷等,这些词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例句、情景等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把握文章主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3)修辞手法的分析: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并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观察校园里的猫时,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细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
音乐剧:《猫》
音乐剧:《猫》一动手设计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剧《猫》赏析案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
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2、音乐剧《猫》DVD光碟、《如果·爱》VCD光碟、《音乐之声》DVD光碟、《白毛女》舞剧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式导入师: 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如果·爱》片段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二、音乐剧的基本知识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1.什么是音乐剧?2.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猫》案例分析.pptx
学海无涯
句子呢?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阅历、自己的认 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化的理解。如:挑出自己觉得 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体会,读出情感。这样做,开拓了学生参与学 习的空间,给予了每一位学生同时、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你的 一 点,他的一点,相互交流, 升华了学生的认识。
学海无涯
《猫》案例分析
孙吴一小 王静 一、教学背景 教科版语文第七册课文 《猫》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作
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
之情。 二、教学主题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 清晰,风趣亲切,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通俗晓畅 。表达的 感情充沛细腻, 是一篇培养学生“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的 好 文。
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 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文 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 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 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教学 中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激活了学生思维。
3
家的猫上。这样引入课文,犹如一台戏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学生的
情绪,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动情地阅读,从而为整
堂课定下了基调——一种爱猫之情,贴近了与作者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采用了自学
、 质疑等阅读方法。课堂中学生读一读、谈一谈、议一议、演一
郑振铎的《猫》优秀教案(精选
郑振铎的《猫》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题和大意。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 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猫》,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同理心。
2. 学习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咪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猫咪的喜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题和大意。
3. 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作者与三只猫的故事。
(2)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如“忧郁”、“楚楚可怜”、“疾驰”等。
(3)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句子仿写和词语运用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展示作者与三只猫的故事脉络。
2. 生词、短语和句型:列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修辞手法:标注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变化。
(2)用本节课学习的词语和句型,仿写一个关于动物的短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动物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结构分析和生词、短语、句型的学习。
详细说明如下:1. 文章结构分析:《猫》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作者与三只猫的故事。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探究《猫》中的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探究《猫》中的人物形象。
本书的核心人物摩根是一个捉老鼠的家猫,因为其与多种动物的交往,使得其性格特点得到了深化。
与邻居狗的日常互动中,摩根表现出和善、温顺、坦诚和正直。
他在与兔子、负鼠的交往中,表现出了聪明、机智和狡猾。
在与黑猫交流之中,摩根表现出与其同类之间的友善互助。
这些都是摩根独特的优点,与很多人们所认知的家猫来源于娇贵、霸气之中迥然不同。
与摩根密切联系的人物,就是它的主人伊伦,一位热爱写作、喜欢度假和旅行的女作家。
伊伦虽然只是一个人类,但她对待摩根的方式像对待一个“同志”,并很少在描写时将自己和摩根对比,而是让摩根自己成为真正的主人,掌管自己的命运。
同时伊伦虽然有很多朋友和活动,但她彼此之间并没有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摩根在一个单元格中成为她自己唯一的朋友。
与二人之间的互动相衬,常常如画卷般奏响——在海滩漫步时,摩根抓到了一只地鼠,特地放到之前他一直“欺负”的老鼠的洞里。
这是摩根第一次显露出其聪明智慧的一面。
而在伊伦深夜写作时,摩根会在桌子上悄悄呆上片刻,然后跳到床上睡觉。
这些事情,看似小小一笔,但却深刻地塑造着读者对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使之感同身受。
此外,《猫》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格调,如宏大的接引者、暴虎将军等等。
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多角度看待人物。
比如,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接引者与摩根的异同点,让他们从“豹变猫”的角度看待摩根的性格;而在接引者这个人物身上,则可以让学生说说其形象在本书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猫》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读本,并且在其中蕴含了很多值得挖掘和思考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细节捕捉、分析思考、创造性表达”的综合素质。
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可以借此升华学生情感体验,其次还要考虑到对于人物的理解和展示,还需要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尽管《猫》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但其中的加工远不仅止于此。
我们应该教导学生在阅读时,多维度地去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真善美之意,以此培养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2024年《猫》教案初中语文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猫》教案初中语文范文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猫》。
(2)理解课文《猫》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猫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猫》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猫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课文写作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
4. 写作实践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
(2)简介课文作者老舍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读后,进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猫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写作实践(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
《猫》教案合集15篇
《猫》教案合集15篇《猫》教案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节选自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猫》〕〔老师印象〕开头一句作者就概括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然后从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一是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二是讲它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千方百计接近你;它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三是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敢。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家中的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像个顽皮可爱的孩子。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印象〕老舍描述这只猫,似乎是一个慈祥的老父亲在向旁人夸耀自己那宝贝儿子。
描述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嗔(chēn)怪猫的贪玩不着家,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猫的`尽职尽责,这也正是大家喜爱猫的原因。
特别是在写猫的温柔可亲的几个动作蹭腿伸脖,调皮时的踩梅花印,那由着自己性子的各种各样的叫声等等,都让人感受到了猫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小绅士泼小子,甚至有时就是圣战斗士。
《猫》教案2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作品的诙谐情趣。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猫这课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10月25日开展了以“猫”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方式,探讨如何将“猫”这一主题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深入研究“猫”这一主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2. 观摩优质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3. 通过课后研讨,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一位教师主备,其他教师参与讨论。
主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备课:(1)教材分析:分析了《猫》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
(2)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确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教学策略:针对“猫”这一主题,提出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图片展示、视频观看、角色扮演等。
(4)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策略,设计了详细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备课结束后,教研组组织了一次课堂观摩活动。
由主备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听课。
公开课的主题为《猫》。
课堂上,主备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图片展示、视频观看、角色扮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3. 课后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课后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课堂教学的优点:教师们一致认为,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教学的不足:部分教师提出,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个别环节可以适当调整。
(3)改进措施:针对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a.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郑振铎《猫》的教案
郑振铎《猫》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郑振铎及其作品《猫》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郑振铎的生平和文学地位介绍《猫》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分析《猫》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1.4 教学步骤引入郑振铎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通过简要介绍《猫》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猫》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猫》的艺术特色,欣赏小说中的描写和对话第二章:故事背景与文化内涵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猫》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2.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社会关系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三章:人物性格与心理描写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猫》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3.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探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心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3.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行为和动机通过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第四章:象征意义与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猫》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4.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解读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4.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寓意通过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五章:综合练习与创作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法和创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创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5.4 教学步骤设计与《猫》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互相评价和借鉴第六章:文本细读与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深化学生对《猫》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6.2 教学内容选取《猫》中的关键片段进行细读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6.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利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6.4 教学步骤选取《猫》中的重要片段,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问题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第七章:文学手法与表达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探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7.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第八章: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现实生活元素探讨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示8.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8.4 教学步骤分析《猫》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元素,如人物关系、社会环境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人性、道德等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第九章:小组讨论与研究报告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9.2 教学内容设计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题目,巩固学生对《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9.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9.4 教学步骤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和交流,互相评价和借鉴10.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10.2 教学内容回顾《猫》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成果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10.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10.4 教学步骤回顾《猫》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程导入:理解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背景知识,引入课程的兴趣点。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
《猫》(郑振铎)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郑振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猫》的故事情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郑振铎的生平和作品。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郑振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1.4.2 介绍郑振铎的文学成就,强调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4.3 概述《猫》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的: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2 教学内容:分析《猫》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
2.4 教学步骤:2.4.1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段落。
2.4.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2.4.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深入剖析文本内涵。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的: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心理变化。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其性格特点。
3.4.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3.4.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章:情感教育4.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4.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情感氛围。
4.4 教学步骤:4.4.1 教师播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氛围。
《猫》教学案例分析
《猫》教学案例分析【文本研读】作家用或洗练或铺陈的文字一绺详尽刻画了三只状貌情态各异、“有故事”的猫,铺垫对比映衬运用得行云流水;作者又刻意突出第三只猫,藉此表现那个时代“关注下层,同情弱小”新知的觉醒;而对三只猫各自的“故事”分的读、合的读、合合分分的读,都会给读者不一样的人生启迪…… 一遍一遍研读《猫》时,我在思考:怎么用一种学生亲近的喜欢的方式带学生走进教学深处。
一个词语从我的脑子里蹦了出来,让我眼睛一亮。
这个词语就是“猫眼看人”。
知名网站凯迪社区有个二级栏目叫“猫眼看人”,那地儿是是一个知名品牌,给我以启迪。
课文写了三只猫,带出多个人,以“猫眼看人”,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一一从猫眼看人,文题改成《人》未尝不可:精彩的故事又必然安排众多人“联袂出演”。
高手写人,自然是心性各异,各不相同,正如猫的不同,这又增加了文字的意蕴……以上可以构成对《猫》进行多元解读。
教学创意关键词:慧眼看文,慧心悟意。
人眼看猫,猫眼看人。
【教学设计】(局部)深读课文引入语(处理基本字词之后):有这样写眼的名句:“眉似远山黛,眼如秋波横。
”在作家那里“秋波” “秋水”是形容人的眼光清澈澄明的,但赵本山把“秋波”解释成为“秋天里的菠菜”。
清澈澄明是慧眼的标志。
要有一双慧眼,先有一颗慧心是关键。
下面,我们深读《猫》这一课文,老师设计了两个“看”的环节,着重要用一双慧眼来看,并用一颗慧心来悟。
我相信每一位同学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有一颗慧心,有的同学还在慧眼外面配戴了显微镜。
同学们,一起睁开我们的慧眼吧!教学活动之“人眼看猫”: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形貌行为性情我们的态度情感《猫》的写作技法教学活动之“猫眼看人”:三妹妻张婶李嫂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备注:为猫代言,诉说心语,只选一猫看一人即可教学活动之“慧心悟《猫》”:从教师设计的诸话题中自选一个题目发言;同时,可质疑他人发言,或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共生新思拟话题发言:1、向猫尚忏悔,对人又若何?2、文中的“猫”可以当做“人”来理解吗?3、如若做一只猫,我会做这样的一只“猫” !4、一桩冤案产生的原因。
《猫》的教学案例陈正俐
《猫》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小河中心校:陈正俐《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设计理念】1、《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子方法。
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想象的自主天空苏赫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这种需要是一种“我要学”“我能行”的内驱力。
课堂教学力求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需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
4、《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课堂教学应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巧妙地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评析名家名篇中的词句,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5、《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两个字。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体会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生活中你们夸过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吗?现在夸夸你的同学,用上“可是”这个词,师板书:可是。
2、观察狗和猫的图片,分别夸夸它们(课件出示猫狗的图片)。
预设:狗很凶恶,可是对主人却很温顺。
猫很贪玩,可是有时它却很尽职。
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猫,作家老舍他也很喜欢猫,而且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散文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近老舍,看看老舍笔下的猫是什么样的呢?(板书:猫)并感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妙用。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效率——《猫》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新教师教学课例研究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这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的精辟论述。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成长的地方。
下面我以《猫》第二课时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一)课件出示体现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图片。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性格的古怪,就是这样一个古怪的猫,却是那么讨人喜爱。
那么老舍先生笔下小时候的猫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注意力的情感系统。
我让学生观看猫老实、贪玩、尽职图片之后导入新课,极大地激起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二、复习巩固猫的古怪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三个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胆小又勇猛)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分析第二部分(一)思考1.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小花猫的淘气?请用“~~~~~”画出来。
2.这些句子写了哪些事?3、你觉得这些事写得怎么样?(二)学生汇报1.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小花猫的淘气?你标了几句?(应是第2、3、4、5句话)。
(朗读这四句直接描写小花猫淘气的句子。
)2.第二个问题:这些句子写了哪些事?(作者通过这些事集中描写了小花猫的淘气。
)3.下面我们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这些事写得怎么样?(真实、具体)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1)“耍玩具”:耍什么玩具、玩具的数量、耍的表现。
(兴趣浓)(2)“摔跟斗”:抓动词“玩、摔、跌、起来、跑、跌、撞、撞、哭”体会真实、具体。
(勇敢,不怕苦,不怕累)(3)“跳花盆”“荡秋千”也写得真实、具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1.语言素养: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词汇学习、语法分析,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不同句型和词汇描述猫的特点,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2.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猫及动物保护的思考。
3.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猫的文化背景,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猫的基本特点。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和习性。了解这些特点是描述和写作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猫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词汇和句型来形象地描绘猫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的运用和句型的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不但……而且……”句型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论介绍部分表现得相对安静,可能是因为我对猫的基本特点和词汇的讲解过于枯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写作训练: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描写等,进行猫的写作练习。
5.口语交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描述猫的特点和表达对猫的喜爱。
6.拓展阅读:推荐与猫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7.文化常识:了解有关猫的文化背景,如:猫的起源、猫与人类的关系等。
8.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案例分析
孙吴一小王静
一、教学背景
教科版语文第七册课文《猫》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主题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风趣亲切,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通俗晓畅。
表达的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
三、案例描述
教学此文时,我为了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利用学生收集的一幅幅猫的生活图给学生们欣赏。
让学生看到了一只只活泼稚气、天真可爱的猫。
此时,他们个个瞪大了惊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呀”!“哇—”“好可爱—”等赞美声。
这时我顺势导入课题,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随老舍爷爷的文章去认识他家的猫上。
这样引入课文,犹如一台戏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学生的情绪,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动情地阅读,从而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一种爱猫之情,贴近了与作者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采用了自学、质疑等阅读方法。
课堂中学生读一读、谈一谈、议一议、演一演弄清了层次,理解了文章内容,然后出示:“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
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和“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样两个句子,让男女生比较读,并说说对这两个句子的体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谈了文中“几朵小梅花”的妙处,当大家正说得起劲的时候,我发现王莹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我,似乎暗含着期待,我便让她来说说体会。
她站起来说:“这个句子的语言十分朴素,把脏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以及表现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
”我原以为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也认为学生只能体会到这个层面上,但是,当我让她坐下来的时候她却有点犹豫地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
”我用带着鼓励的目光对她说:“好,大胆地说吧!”她似乎也有了点自信,“我认为这里把‘踩印’一词换成‘画’字,可能更形象生动。
因为‘踩印’只是猫的无意识动作,而‘画’则是有意识行为,这样的话在老舍爷爷的眼中猫俨然就是一位小画家,似乎要给老舍爷爷的文章配上几幅美丽的插图。
”简单的几句话令我又惊讶又欣喜,这是我——她的语文老师所想不到的,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啊,谁会去怀疑他文章中的不足!而她——我的学生却这样去想了,并且她的理由又是那么充分,想法又是那么独特新奇。
……
四、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针对本班学生特点,较好地运用了选择机制,实施了弹性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阅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如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的自我选择:这是只怎样的猫呢?你们最欣赏作者的哪些
句子呢?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阅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化的理解。
如:挑出自己觉得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体会,读出情感。
这样做,开拓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给予了每一位学生同时、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
你的一点,他的一点,相互交流,升华了学生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
教学中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激活了学生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从情感态度上满足每一个学生。
尽管我转变了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不能真正体现出来,课上总喜欢让“好孩子”回答问题,为的是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往往忽略那些积极要求进步的一般学生。
这种做法我深知非改不可了,否则会对某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影响。
今后力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开开心心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