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第一篇范文: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索。
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初中生安全意识较弱,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注重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核心,初中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
教师要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
3.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初中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通过趣味实验、实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实验。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实验技能。
如开展家庭小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加强实验评价和反馈实验评价是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实践案例以人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实验安全教育:讲解实验室安全常识,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技巧。
初中化学_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程名称试卷讲评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目,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将题目进行分类,并通过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提升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能力和习惯。
二、学习目标1.能找出失误的知识点,并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改正,分析出错的原因。
2.掌握试卷重点出现的知识点,并学会拓展应用。
3.通过联系、拓展、探究等方法,提高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4.通过讲评复习,树立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2、查找出错的原因,培养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四、教学方法讲解、练习、讨论、启发五、教学过程(成绩分析)多媒体展示成绩分布图,及表现突出的同学。
(试卷分析)多媒体展示1、试卷整体情况2、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统计组内讨论汇总反思的错误原因,并展示讨论结果。
(自主纠错)任务:自行核对答案,先自己找出错题出错的原因要求:红笔在原题旁边改错多媒体展示试卷答案。
(小组合作)任务:1、组长负责组织讨论组员解决不了的错题,交流总结做此类题目的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2、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题目做好标记。
(点拨释疑)1、将组内无法解决的试题汇总,师生共同解决。
部分重点题目由答对的学生分享思路或上黑板讲解;难点由教师引导启发思路,共同解决。
2、分小组将题目与知识点进行对应归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变式提升)通过变式练习,重点加强对错误较多、易混淆的题型的训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讲评课的关键不在老师讲了多少题,而是在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注重深化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技能训练(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技能训练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技能训练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技能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一、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现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操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会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意识。
二、实验技能训练的内容1.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天平使用、滴定、过滤、蒸馏、萃取等基本操作。
2.仪器使用与维护:了解各种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仪器。
3.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实验安全与环保: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事故的处理方法,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三、实验技能训练的方法1.演示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看并学习实验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2.学生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4.实验考核:通过定期举行实验考核,检查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实验技能训练的注意事项1.注重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给予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3.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药品,确保实验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初中化学_专题复习-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专题复习---综合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2.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安全性检查。
3.学会对实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初步形成设计实验、评价实验和改进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2.认识各种实验装置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二、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
三、知识回顾:学生独立在导学案上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
本节课综合性比较强,在上课开始先复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相关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二氧化碳不建议选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氢氧化钠溶液(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装置选择:(1)反应装置(根据反应药品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选字母)固固加热型:________固液常温型:________固液加热型:________(2)收集装置 A B C排水法:________ 缺点:无法收集干燥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________向下排空气法:________ A B C(3)除杂及干燥装置二氧化碳(氯化氢):_______一氧化碳(二氧化碳):___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_________ A B C D五、综合应用:1、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学生能够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
2、教学难点(1)量筒和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2)给物质加热时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药匙、镊子、烧杯、玻璃棒、水槽、集气瓶、玻璃片、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石棉网、蒸发皿、坩埚钳、长颈漏斗、锥形瓶等;锌粒、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大理石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精彩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1、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如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等。
2、介绍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如酒精着火用湿布扑灭,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等。
(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1、展示各种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图片或实物,介绍其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1)反应容器:如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2)存放仪器:如广口瓶、细口瓶、集气瓶等。
初中化学_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综合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节专题复习课,意在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
2.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到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思路、一般规律[2]能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的需要,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并能计算纯度对实验进行评价。
2、能力目标[1] 信息的给予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2] 通过阅读题中给予的信息,不仅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和应用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肯定自己、肯定别人;[2]通过对气体发生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的设计和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计算与评价[教学过程]【教师】:初中化学综合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1、O2、CO2、H2等气体的制备、收集、除杂,主要考察反应原理,装置连接等方面的知识。
2、CO还原Fe2O3的实验,主要考察实验现象、装置的作用(验证、除杂、尾气处理)、实验计算、实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1、气体的制备、收集(1)气体发生装置:师—生回答:通常我们根据要制取的气体所需的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反应物(药品)状态等来确定。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2)气体的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小结】:气体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2)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归纳氢气的制取、收集方法2、气体的除杂、验证(1)用本装置作为除杂装置时进气管为_____ .装置装有浓硫酸可除去______;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______;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______。
初中化学_基础实验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基础实验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回顾课本基础实验的实验原理、步骤、现象、结论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把握中考方向,有针对性的掌握实验。
(2)能够自主完成对比性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评价的习题,理顺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
(2)通过探究金属锈蚀的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用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四、教学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比较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明确中考考点】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基础实验在淄博近5年中考中的出现频率,引导学生分清复习的重难点。
环节二【创设情境,回扣教材】学生按照复习回顾提示,自主完成课本实验基础知识的复习。
以“金属的冶炼”为例,展示实验过程,学生自主回答实验原理、现象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环节三:巩固练习分类型练习基础实验题类型一:组合考查型类型二:单一考查型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并由学生代表讲解。
环节四:拓展延伸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设计三个简单实验,理解控制变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环节五:实验创新与应用依照钢铁锈蚀的方法,探究铜生锈的原理。
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并设计实验。
环节六:方法总结1、掌握基础知识2、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3、实验反思科学可行、绿色化学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基础实验题专题复习》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正在中考备考的冲刺阶段,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阶段,并且经过一轮化学基础复习,学生对课本出现的基础实验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
初中化学_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那位同学帮我把它分开?泥土还能分的更小吗?其他物质是可分的吗,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子和原子》,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关于物质可分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庄子曾说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表示物质无限可分,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世界万物均是由不连续的微粒构成。
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研究表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同学们理解下等的含义。
同学们观看视频,认识一下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分子原子我们从最熟悉的物质水来学习分子的特点水的自述,结论:分子的特点道分子的第一个特点:[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还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过渡】用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探究活动】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分组实验一:[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表面皿氨分子运动到了滤纸的酚酞分子中,所以滤纸变红; [板书](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提问]那现在大家能不能解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了?[迁移运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回答]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受热减少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花的香气分子或酒的香气分子运动到了人的鼻子周围,所以人就闻到了花或酒的香气。
初中化学_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实验准备】教师准备:集气瓶、玻璃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槽、水。
学生准备: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烧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那么化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出示古代炼丹炼金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一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
下面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以及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点燃蜡烛“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开放性的探究。
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点燃蜡烛“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燃烧过程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2、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发出明亮火焰有浊泪,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演示:从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学生观察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熄灭蜡烛“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第1课时认识化学实验室、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1.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牢记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养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意识。
【重点】实验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难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知识点认识化学实验室,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自主学习】1.认识实验室,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设施,找一找:①实验室中电源、灭火器在哪儿?安全通道在哪儿?②排气扇、废液缸在哪儿?它们有什么用途?③化学实验仪器、药品在哪儿?2.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阅读课本第142-144页附录Ⅰ,认识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准确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来源:Z|xx|]3.实验室安全规则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前提,阅读教材第1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三不”原则:不用手触摸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严禁品尝药品。
(2)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有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位置。
【合作探究】实验室安全规则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前提,请仔细观看教材第15页的实验室图片,讨论该图示实验室中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或行为都有哪些错误?答:①在实验室吃东西,嬉戏打闹;②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座;③用手拿着试管直接加热;④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者他人;⑤实验后的药品直接倒入水槽中;⑥凑近直接去闻物质,凑近被加热烧杯直接观察。
【教师点拨】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具体说明药品的取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即:液体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跟进训练】1.进入实验室后的下列行为正确的是(C)A.在实验室中打闹 B.在实验室中吃食物C.在老师指导下做实验 D.将废液倒入水槽中2.化学实验时,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实验完毕废弃的物质应倒入废液缸。
初中化学_中考化学之实验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正引入:(1-2分钟)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用小品《心病》中的一句台词“实验能告诉我们物质是怎么来的,也能告诉我们怎么没的”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强化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基础知识。
2.了解中考实验题型。
3.通过小组帮教、合作等方式,突破此专题中的计算难点。
新授过程:(25分钟)【教师展示多媒体】环节一:夯实基础引发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注意学生大声朗读,并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之间,以小组帮教的方式进行查缺补漏,进行强化知识的训练课题中考化学之实验专题课型新授设计人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强化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基础知识。
2.了解中考实验题型。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帮教、合作等方式,突破此专题中的计算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来源:学科网ZXXK]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实验题的思路训练教学难点实验题中的计算难点环节二:例题解析环节三:合作帮教、快乐学习学生认真观察并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此专题的认识与思考学生认真思考并解答环节四:谈收获学生认真思考并解答,通过小组合作,梯度教学的方式来突破难点小组展示,分享学习成果同学们谈收获课堂小结本课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探究,由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主动进入积极思考状态,自发交流讨论,使得讨论由感而发,而免于流于形式,在探究活动中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手段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在实验题这一内容教学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实验流程图的形式来记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学习,非常的关键,也很长的紧张,学生在系统的复习过程中,会有对知识点出现很多迷惑的情况。
初中化学_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这个探究活动,学生比较熟悉,操作也很简单,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探究欲望。
但是要关注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探究目的不够明确,把实验现象跟结论混为一谈等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通过对古代炼丹士及拉瓦锡实验的简单介绍,说明: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许多重大的发现和成果也都通过实验得到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创设情境:蜡烛在生活中用于爱情、生日气氛烘托;水果保鲜;寄托思念,表达祝福。
导出课题: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1、蜡烛有哪些性质?2、蜡烛燃烧前后发生什么变化?生成物是什么?怎样检验?3、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课堂导学:探究1:蜡烛的物理性质(1)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或仪器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表中作详尽、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实验小结: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蜡烛火焰那层温度最高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段迅速平放入火焰中,月1S后取出实验探究4: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管会发现什么?用燃着的火柴点白烟又会发现什么?实验内容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结论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取一个干燥的大使管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然后迅速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探究引导:1、改用烧杯把烧杯倒罩在火焰上方并缓慢下移,看到烧杯内壁有什么出现?手感如何?2、有个别学生的烧杯底变黑这是为什么?3、小烧杯罩住火焰,火焰自动熄灭,这是什么原因?4、吹灭蜡烛后,发现什么?用火柴点燃,还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实验探究6:对熄灭后蜡烛做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1)熄灭蜡烛观察现象(2)用燃着的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3)结论:实验探究7: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提出假设: A、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中化学_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小学和初中其他学科课程中,学生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也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无疑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
学生在生物、物理学科实验中,也曾使用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例如:酒精灯、滴管、试管等,但因为教学要求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
为此,本节课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
在技能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这几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效果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学生很兴奋,对实验课兴趣浓厚,为了对以后实验课打好基础,首先明确强调了实验室的纪律和安全规则,以前本节课通常是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讲解操作要领,示范操作,学生模拟练习,学生通常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讲导致的后果就是实验操作错误百出。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本节课创新了教学模式采取“情境引入—微课—讨论交流—思考回答—学生实验操作—交流现象—实物分析(现场图片)”的教学模式,微课采取操作演示加语言解说,重点字词突出显示,学生比较感兴趣,比单纯听老师讲解效果好。
在学案设计上采取板块式引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除了有文字说明,还配以实验流程图,实验步骤条理清楚,形象,学生易于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的活而不乱,学生实验水平明显提高。
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通过现场照片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犯的错误,印象深刻。
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掌握扎实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初次进入化学实验室,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其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如下:1.首先应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台、电源、废液缸等在哪?以及安全通道在哪里?这也是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中应该首先做的,是一种生存能力的教育。
初中化学_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子和原子学情分析1、本课题首次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为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宏观现象,创设好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2、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因为分子不可触摸,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动的比喻、类比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另一方面,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改变探究的步骤,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在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为了增强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教材设计了两个讨论。
教学中,把教材上的P49图3-9和P50图3-12和P50图3-13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从而理解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教材分析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香水,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通过浓氨水的扩散对比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对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通过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延伸到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的变化,乒乓球变瘪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确认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后期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评测练习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大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D.气态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操作等方面。
2. 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了解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主动性。
3. 学生的研究风格:了解学生的研究风格,包括喜欢听讲、喜欢实验、喜欢合作研究等,有助于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指导。
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1.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了解教材的内容覆盖范围和组织结构,有助于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2. 教材的难易程度: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易点,有助于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和辅导。
3. 教材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了解教材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三、课后反思教师在完成一堂化学课的教学后,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课后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 学生的研究效果:分析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通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对化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初中化学实验结果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结果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结果分析一、实验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篇范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验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反应”为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本实验选用醋酸(CH3COOH)和氢氧化钠(NaOH)作为反应物,通过观察它们之间的中和反应,验证中和反应的性质。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实验准备:准备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操作:将醋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实验结果:在醋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首先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最后变为无色。
四、实验结果分析1.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首先出现白色沉淀,这是因为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醋酸钠(CH3COONa)沉淀。
随着醋酸的继续滴入,沉淀逐渐溶解,这是因为醋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了醋酸根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使得溶液呈酸性,沉淀溶解。
当醋酸滴入足够量时,溶液变为淡黄色,这是因为生成了醋酸钠的黄色溶液。
最后,随着醋酸的继续滴入,黄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醋酸和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
2.原因分析:本实验中,醋酸为弱酸,氢氧化钠为强碱,二者反应时,醋酸过量,导致溶液呈酸性。
酸性条件下,醋酸钠沉淀溶解,使得溶液变为淡黄色。
随着醋酸的继续滴入,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增加,溶液酸性增强,黄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3.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醋酸和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白色沉淀、淡黄色溶液和无色溶液的变化,均与中和反应的性质相符合。
初中化学_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到实验室去实验基本操作串讲串练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技能测试3.进一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等实验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测试,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及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实验仪器及药品:中考实验测试六组实验【教学过程】活动一:观看视频学生观课视频,熟记实验操作要领、规范。
活动二:学生实验化学实验中考模拟测试(2)化学实验中考模拟测试(4)化学实验中考模拟测试(5)化学实验中考模拟测试(6)环节1:学生测试学生对两个实验进行阅读,形成操作思路。
环节2:反思交流问题:如何更好地完成实验?活动三:走进化学诊疗室游戏:我们来找茬游戏规则:先将过道两侧分成甲组和乙组,并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对方找茬的数量,多的为胜者。
反思感悟(通过学生对实验操作错误的认识,增强对实验规范性的认识和安全认识;将知识的形成游戏化,体现了“寓教于乐”,同时教导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的发生,规范操作。
)活动四:学海拾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活动五:在线测试挑战自我:请拿出学案,自己完成在线测试。
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左盘减少砝码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甲俯视读取量筒内的水为40ml,倒出一部分水后,又仰视读取量筒内的水为25ml,则他倒出的水的体积为()A.等于15mlB.大于15mlC.小于15ml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为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量取一定量的水),要尽量减小计量仪器称量时的误差。
该实验用到了下列仪器,其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是()A .①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可以代替的实验仪器有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学科课程中,学生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也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无疑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
学生在生物、物理学科实验中,也曾使用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例如:酒精灯、滴管、试管等,但因为教学要求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
为此,本节课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
在技能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这几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学生很兴奋,对实验课兴趣浓厚,为了对以后实验课打好基础,首先明确强调了实验室的纪律和安全规则,以前本节课通常是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讲解操作要领,示范操作,学生模拟练习,学生通常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讲导致的后果就是实验操作错误百出。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本节课创新了教学模式采取“情境引入—微课—讨论交流—思考回答—学生实验操作—交流现象—实物分析(现场图片)”的教学模式,微课采取操作演示加语言解说,重点字词突出显示,学生比较感兴趣,比单纯听老师讲解效果好。
在学案设计上采取板块式引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除了有文字说明,还配以实验流程图,实验步骤条理清楚,形象,学生易于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的活而不乱,学生实验水平明显提高。
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通过现场照片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犯的错误,印象深刻。
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掌握扎实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初次进入化学实验室,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其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如下:
1.首先应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台、电源、废液缸等在哪?
以及安全通道在哪里?这也是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中应该首先做的,
是一种生存能力的教育。
2.理解和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和遵守安全规则的自
觉性。
本教材选用了一幅呈现学生在实验室内违规行为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安全规则进行查找,并说明怎么做才安全,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
3.强化实验技能训练。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
础和保证,为此在第一单元安排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为确保技能学习的效果,教材首先给出训练内容,明确操作任务和要求,便于形成动作定向。
图片让学生初步具有了静态动作表象,然后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范,并用简明扼要的操作要领指导,使学生整体感知操作全过程,由此形成动态动作表象。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练习并在注意事项要求及教师具体指导下,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纠错、矫正,使操作更规范、准确、熟练。
同时给出思考问题及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这样操作的原因,使之手脑并用,学习技能。
4.注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进入实验室就应保持安静氛围和整洁
环境,实验中规范精心操作,准确详细记录,同时注意节约药品、废弃物倒入废液缸,避免污染环境,这些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从开始做起,坚持不懈。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4.请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操作中的错误:
(1)
(2)
(3)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学生很兴奋,对实验课兴趣浓厚,以往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纪律混乱,失去控制。
所以我在进入实验室第一项工作就是强调纪律和安全。
通过视频清华大学学生不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导致失去生命这一严肃的事实让学生引起警惕。
往年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我按照(1)介绍实验仪器,(2)讲解操作要领,(3)示范操作,(4)学生模拟练习的步骤进行,学生对我的讲解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讲,到做实验时错误百出。
所以今年我决定不再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在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采用“情境引入—
微课—讨论交流—思考回答—学生实验操作—交流现象—实物分析(现场图片)”的教学模式。
制作微课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微课做的比较精美,重点用红色字幕突出显示,学生在观看微课时非常认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做实验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我在学案上将实验步骤画出了流程图,清楚易于理解,学生上手很快。
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的操作。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学生活动的引导上需要不断加强,让学生更好地发挥。
课标分析
1.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技能。
3.理解和牢记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
觉性。
4.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
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