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一定要守住语文的根
请守住“语文”课堂的“根”
请守住“语文”课堂的“根”湖北省宜都市西湖中学张常美近来,学校开展“三课”活动,全市也进行了“和谐杯”优质课竞赛,又有机会听了不少的语文公开课,进而再次引起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做什么?老师应该教什么呢?怎样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现在很多人呼吁,让语文课姓“语”,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别再用自己的时间种别人的田。
那么语文课姓“语文”的标志是什么?课堂中的哪些活动才称得上“语文教学活动”?面对老师们沥尽心血、挖空心思设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公开课,我们听课评课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尺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既简单明了,又能涵盖语文教学内容的标尺,用以指导教者的教学设计和听者的欣赏与评价呢?这些问题已长久地在我的头脑中缠绕,促我思考,催我梳理,督我有所概括地表述。
在所有中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唯有语文仅为一门学科,而非科学,其它学科(除校本、地方、综合等技术性学科外)几乎都有一种科学体系在支撑着这门学科,这就意味着,它们的教法是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教法也就相对稳定,离不开科学原则。
唯有语文按照《课程标准》上的定性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的内容丰富,承载的东西很多,却又没有什么科学体系,所以教语文,学语文,可以说都有点无章可循,无规可守。
真所谓“千个师傅万个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加上它的综合性特点,常常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跑到别人园地里去了,等自己醒悟过来的时候,宝贵的课堂时间已过大半。
这样的教学又怎么谈得上效率呢?可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却没有一个切实的标准来衡量。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老子》把世间万物的起源归结成一个“道”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李小龙把一切武术哲学归结为“攻”“防”之术。
删繁就简,这是哲学研究的最高境界。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也能这样删繁就简地用两个词来概括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语文课堂中,要开展各种思维训练活动,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故事创作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人文素养。
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语文教学的“根”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提升工作,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理念,培养教师的爱生爱学之心,通过教师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就必须涵养语文教学的“根”。
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和人文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而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涵养语文教学的“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根”,体现在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对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下面就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进行探讨。
一、增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够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学习和掌握,而不是零散地进行知识灌输。
要增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单纯地记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才能够更主动地去学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话题与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探索、去发现,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也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式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语文表达能力、语文理解能力、语文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语文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包括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生动性等多方面。
以读为本,守正创新,守住语文的根
以读为本,守正创新,守住语文的根该文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的要求,针对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标签:阅读守正创新课标新教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文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的使用,给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方式——默读、朗读、略读等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对每阶段的阅读应达到的标准也有明确的规定。
如第四学段(7-9年级)对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后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提出相应问题,能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审美与情感体验,通过个人体验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关于社会、人生等方面启示。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尤其重视阅读。
温儒敏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培训中指出:”目前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习得。
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体现不够。
我们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落实。
”所以我们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本,以新教材为依托,严格落实阅读教学任务,坚持以读为本,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守正创新。
在2017年安徽省优质课比赛中,有两位教师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笔者听后感触颇深。
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且教师共同参与。
然而在朗读中,出现了三次笑场,这与本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极为不符。
之后对文中对话进行精读时,老师的朗读指导也不到位,造成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肤浅,教学目标没有有效完成。
另一位老师在进行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时,同样采用了教师参与的形式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1—2段后,分别让名两位同学朗读3—4段和5—7段。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养语文教学的“根”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初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和能力提升的主要场所,对于语文教学的“根”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呢?要注重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字作品的认知、感悟和体验,是学生语文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深入课内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要注重对语文思维的激发。
语文思维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对事物、情感、思想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方式,是学生语文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核心。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注重对语文情感的陶冶。
语文情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对美的感悟和情感体验,是学生语文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名著、名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美的情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加强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心,也是学习语言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名篇,使其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也可以加强写作训练。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布置作文任务、辅导写作技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也可以注重表演式教学。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当代识字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借鉴文字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继续前进,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各种识字方法纷纷出台。
可是,方法的多样性并没有达到有效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作用,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免令我们这些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感到失落和彷徨。
如果要想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就必须痛下决心改革语文识字教学,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根”的失落一个世纪以来,一些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所谓专家,习惯于拿着放大镜来审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他们动不动就要去废这废那的,使国人陷入简单的非理性的存废之争,而不能静下心去研究和解决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他们对待汉字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对汉字的错误认识,才使得我们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这条道路上举步维艰。
下面系统地谈一下专家们关于汉字的种种错误认识。
1.关于“汉字落后论”“汉字落后论”是“五四”先驱们提出来的。
他们在致力于教育兴国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发现了汉字难识难记问题。
然而,当时却无人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了“汉字落后论”,都认为汉字是一种落后的过时的文字。
2.关于“汉字先进论”20世纪80年代后,汉字计算机输入问题得到解决,国人反对进一步去改变汉字本身,并将前人质疑激进改革派的言论汇集起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汉字先进论”。
3.关于现行简体字目前,部分学者着力于论证现行简体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危害性很大;艮人则反对废除现行简体字。
其实,我们应着力于解决汉字难识难记问题,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二、语文教学“根”的用途在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领略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必须加强字理教学。
1.字理析词有利与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在字理教学过程中,强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守住语文教学之根
守住语文教学之根作者:冯为民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5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2001年,所谓的“新课改”其实已经历了10年的磨砺,也应该算不上“新”了,但仍是现今语文教学研究中关注的热点话题。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变化还是相当显著的,如发展理念、生命意识已深入人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度重视,对话交往理论在课堂中运用较为普遍,人们所期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时有所见所闻等。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课改以来,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事倍功半仍未有明显的改观,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泛滥,语文课充斥非语文活动,更因为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课堂沉湎于琐碎、无序,甚至有些荒唐的练习之中,题海泛滥日甚一日,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日亏月损,作文的真情已丢失殆尽,或臆想杜撰无感而发,或袭用套话编造假话。
有人甚至断言,当下的语文教学已重病缠身,要深入推进课改难于上青天,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
其实课改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是很正常的,传统的语文教学也的确有可资借鉴和发扬光大的精华,但如果彻底否定10年的课改成果,一味要回归传统,那也一定是不明智、不正确的选择。
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其课改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关键是要及时解决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矫治的策略也许有种种,但笔者始终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守住语文教学之根。
语文本来就是“化育”、“滋润”人的课,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的文化蕴涵及情感动力。
语文教学首先得有语文味,必须立足于“语”和“文”上,无论“语”和“文”解释多么繁杂,但“语言”确是其核心。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就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而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守住语文教学之根的着力点。
一.阅读教学不仅要突出以读促悟,而且要拓展读的视野课改以来,有一度时期由于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课堂教学充塞“人文”内容,却置语言习得于不顾,语文课的“非语文”色彩很重;后来又在“要把语文课讲成语文”的呼声中矫枉过正,通过对语言的琐碎分析肢解文意,本来文质兼美的课文变成了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
语文教学要守住“根”
语文教学要守住“根”作者:牛传福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年第07期上学期本人到外校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鲁迅的《拿来主义》。
也许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了吧,课推得很快,一节课时间没到就上完了,先是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介绍了鲁迅及其作品,接着主要进行了逻辑推理似的分析(屏幕上有列出的方框图表配合说明)。
先分析闭关主义有怎样的危害,后果严重;再分析送去主义有怎样的危害,后果严重;又分析“抛给”动机不良,“送来”很可怕,所以只有采取“拿来主义”,即因为前面列举的经一一分析都不成立,所以只有“拿来主义”成立。
课堂对富有杂文特点并有深刻内涵的语言未作揣摩分析,对本文比喻、对比等论证艺术一笔带过,对“拿来主义”的含义只蜻蜓点水,整个课听后总觉得像是一堂数学逻辑推理课(反证法),因为什么什么经分析不成立,所以什么什么成立。
也许是赶时髦,也许是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吧,有的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类似这样缺乏语文味的课甚至没有语文味的课还真不少。
一位老师教《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将其上成了历史课或者叫香港回归短片回放。
课堂先是媒体展示香港的历史,接着放映解放军进入香港的场景,最后展示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场面,等到探究文本所剩时间已寥寥无几。
有位老师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将其上成了英语课,把原英文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了一篇,并丢开文本熟练地背诵英文版原文中的几段,博得了学生喝彩,可这哪里是上语文课,这不是完全成了英语课了吗?还有的课像是演戏,学生老师同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堂课热热闹闹,一笑了之。
这种表演课偶尔为之或作为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可,作为正规语文课甚至语文公开课就不合适了,语文姓语,不是演戏。
语文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初中有的学校提倡学生上课,老师仅上几分钟,这种“全放羊式”的课真的有待思考。
试想:孩子们要学多学科课程,老师一般只教某一科,时间精力都比学生充沛,况且老师毕竟是老师,知识、阅历、经验等都要强于学生。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些语 文老师甚 至说 出课 堂上做其他科也正常 , 语文不读不 看
也 可以 的话来 。福建省 中学语 文会 会长王立 根说 : “ 不可 思 议, 这是一种无所作 为的态度 。” 二是不重视文本的解读 。语 文教学不像理科的教学从 未 知到已知 , 而是从 已知到未知 。因此语 文老师对文本解读 分 析尤 为重要 ,可以说语文教学全部精华都体现在 这个方面 。 现在很多语 文老师在 文本解读方 面仅 限于参考 或参 阅一 些 材料 , 没有个人 的理解 , 没有个人对课本独特 的感受 。有的老 师分 析文本 , 出现大 而空 的分 析 , 喜欢 问学生 “ 这篇文 章表现 什么主题 ?这篇小说刻 画了什么人物 的什么形 象?” 等 问题 。 这是在作知 性分析 , 而亚里 士多德 曾说过 “ 知性分 析是不 能 掌握美 的” 。
不 知 所 以 然 的后 果 。
性学 习, 连语文老师上课都要参考书籍 , 上 网查资料 , 才能上
好课 ,一个未成年学生在没有任何资料或材料不多的课 堂上 究竟能探 出什么来 , 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
三、 语 文教 师 主 体 性 的缺 失
一
是语文老师本身悲观甚 至 白暴 自弃 。难 以想象的是 有
一
由此出现 了貌似轰轰烈烈合作讨论 , 结果仍不知所以然 ,
最后归于老师早 已准备好 的标准答案的现象 ;出现了利用多
、
语 文 课 标 大 而 泛 的规 定
媒体进行豪华包装 ,用 多媒体替代语文教学的全部的偏激现 象; 出现了老师对学生 回答一味说“ 好” 、 “ 不错” 、 “ 有进步” 等好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谢 亮超
( 龙岩 市永定 第一 中学 , 福建 龙岩 3 6 4 1 O 0 )
守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根
探索篇•课改论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十余年,新课改经历了实践的磨砺。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评价改革的成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尤其是语文学科,总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萌生新的教学理念,所以语文教学永远是我们热衷的“新的话题”。
在此,笔者想说,无论怎样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更新,都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回归语文教学本位,一定要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语文学习是“内化”和“熏陶”人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我们的课堂必须立足“语”和“文”上,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笔者仅从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字词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笔者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对字词教学安排逐渐淡化了。
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虽然各个学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字词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
小学语文教学应抓好字词教学,这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
目前小学阶段字词教学凸显以下倾向:一是重数量,轻质量。
教师要求机械、重复抄写时有存在,更有甚者,依然存在大量罚写的现象。
二是重写会,轻会写。
教师只是将写字作为一项任务布置给学生,很少注重字间架结构的摆放。
三是重会认,轻感悟。
教师只局限于学生会读、会认,忽视字形和字义的探究。
于漪老师提出:“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
既然是表达情意,总蕴含一定的感情色彩。
语言文字为表,思想感情为里,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基于以上教学倾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字词教学。
(一)重视书写示范和指导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还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
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写字的过程也是感悟汉字结构美的过程、感悟祖国文化积淀的过程。
教师在字词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示范书写、指导书写逐步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兴趣。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版的实验稿相比较,修订稿有一个亮点,就是回答了“语文是什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语文课程滑向“非语文化”、“泛语文化”的可能。
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哪吒闹海》为例,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积累语言文字,把握文本内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
学习语言文字的第一步,应该在于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感悟上,把握文本的内容。
薛老师进行了如下安排:师:读完《哪吒闹海》这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这叫概述。
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
哪三句话呢?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话:闹了又如何?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生练习概述)师:谁有这个本事?生: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兴风作浪,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
(师插话:第一句。
)他来到海边,一摆浑天绫,搅得水品宫都摇晃起来;(师插话:这里用分号,继续。
)他一扔乾坤圈,一下子就把夜叉给砸死了;(师插话:还是用分号,继续。
)他一抖浑天绫,就将三太子逼出了原形。
(师插话:这里用句号。
这是第二句。
)从此,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师插话:这是第三句。
)师:谁还有本事说得不一样?生:哪吒决心治一治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师插话:是父子。
)哪吒决心治一治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父子。
(师插话:第一句简洁明了。
)便带着乾坤圈和浑天绫来到大海边,他就是那么轻轻一摆、一扔、一抖,便打死了夜叉和龙王的三太子。
(师插话:了不起!将“三闹”用三个“一”概括,的确有本事!这是第二句。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师插话:第三句。
)师:有个小建议,两次用到了“胡作非为”,重复了,可以换一个词语。
生: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如何把住语文教学的根-精选作文
如何把住语文教学的根语文课如何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根,那就是通过范文的字、词、句、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引导。
到底怎样才能把握住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呢?一、引导学生会听话,会说话,说好话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承母语和进行有效阅读、指导写作。
因此,语文课首先是如何引导学生说普通话。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就不得不热衷于语文内容的分析,将理解语文内容当作语文的主要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围绕着语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的。
这样,语文课只是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而严重忽略了语言学习的任务。
一节课下来,在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语文内容的映像,而没有留下或很少留下语言的痕迹。
在语文课中如果学生仅仅获得语文的内容,而没有获得语文的语言,就会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很难写出通顺优美的语句。
现在我们有时给了学生很多的发言机会,有演说、有交流、有质疑、有争论,我认为这是锻炼学生会说话、说好话的最好时机。
70多岁的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会听话,会说话,说好话一些方法。
他上课朴实的风格最适合我们穷山区。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个展示台,没有其他高科技的武器。
于老师在教学时,非常注重语文自身的语言美。
通过汉语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乐美,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使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
既传达了情感意义,又增强了审美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普通话的兴趣。
于老师所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的练习,通过多练,使学生把课文中读来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他时时提醒学生认真地听他说话,认真地听他读书,“同学们,用眼仔细看书,用耳认真听我的声音,用心好好去感受”。
”这无疑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学会听话。
于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回答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回答,他一个一个认真解答,好,好在那里,为什么好,错,错在那里,为什么错。
然后以商量的口气说,我这里也有一个答案,你们看如何?这无疑又在不经意间训练了学生说通顺的话、正确的话和说好听的话。
守住语文的根 语文方能获得力量
守住语文的根语文方能获得力量【摘要】衡量一节课是不是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看师生间的时间分配。
如果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激发学生兴趣、指点学生迷津、引导迁移升华,即便“占用”时间多一些,也否认不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貌似自主,其实低效无效,纵然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其自主学习也是表面化、肤浅化、形而上学。
【关键词】思维品质;学科本位;学科素养;以读促讲;教育智慧近几年,我们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
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是改变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学习方式。
可事与愿违,你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一些普遍的不尽人意的现象:自主学习低效化、合作探究形式化、小组展示无序化。
可以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面针对语文课堂存在的现象,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继续发挥好教师的引导、点拨、主导作用自从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后,我发现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开始谨言慎行,生怕因为自己的多嘴而被扣上“剥夺学生话语权”的帽子。
最常见的现象是:为突出学生“自主”,教师退下讲台;为体现学生能动,教师“袖手旁观”;探究时明显探究肤浅甚至力所不及,教师仍然不去点拨,造成时间浪费,学生认知受限。
针对上述现象,我想说,真正的教育,除了要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
再说,衡量一节课,是不是自主学习,也不是简单的看师生间的时间分配。
如果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激发学生兴趣、指点学生迷津、引导迁移升华,那即便“占用”时间多一些,也否认不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貌似自主,其实低效无效,纵然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其自主学习也是表面化、肤浅化、形而上学。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对教育的特殊情愫,不能再继续误解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其实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的关系,积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守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根
守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根_______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教育教学研究室李莹关于语文,有许多现象令人费解:这是母语学科,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却又是最容易被人“轻视”的学科,对一名语文教师而言,似乎教与不教效果都差不多,你花的工夫通常与最后的效果不成正比;对学生而言,老老实实地把课本读得滚瓜烂熟,考试时未必能得高分。
甚至一些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认为,语文课可上可不上,因为语文成绩早在许多年前就停滞不前,再多努力也无助……语文教学为何如此举步维艰呢?那是因为我们一直采取了舍本逐未的态度,甚至习惯了用“反常识”的方式在行走。
忽视了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
课内对有限篇目多采取支离破碎的内容分析、反复训练,而把大量、整体阅读的重要任务不负责任地丢弃或抛给“课外”。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什么?语文教学是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通过大量的积累,希望学生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
所以,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阅读,质从量出,以此提升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教什么语文课是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如:《将相和》一文,老师在上课时,不是讨论故事的内容,而是用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列小标题等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演一演,感受人物形象等设计,这样学生从中收获的是更多的语文的内容,而不是教课文内容;《吹肥皂泡》一文,重点不是讨论、理解内容,而是讲述吹肥皂泡的过程,背精彩段落等。
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不再单纯地围绕课文中心思想“教课文”,教师转变思维,必须从“教课文”的“泥沼”中走出来。
语文课应是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之法,用课文让学生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情感,通过背诵精彩片段,积累语言经验,用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应用语言文字。
浅谈语文教学一定要守住语文的根
浅谈语文教学一定要守住语文的根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线老师都在用自己的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理解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
我认为无论教学模式怎么变都不能脱离语文的根,那么语文的根到底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有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这才是语文课的目的和归宿。
我听过很多课,由于老师对语文理解产生偏差,语文课就被上成了音乐.美术.自然等大杂烩的课.语文课应该是语文的综合,语文的实践.没有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不是语文课了。
有专家讲“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这才是语文课.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手段是听、说、读、写。
语文课上的不是语文课了,主要有两方面的误区。
一、语文课只重形式,不重目的,多媒体使用效果差多媒体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可是如果教师不考虑该不该用课件,用什么课件,对学生学习是否有益,心中没有数,带很多盲目性,那么多媒体的使用就只是一种形式了。
如:我听过,《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老师收集了大量的一年四季的图片,幻灯片放了近二十分钟,看得人眼花缭乱才进入课文学习,以致于没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任何综合性.实践性学习就匆匆下课了,这样怎么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教学质量呢?更有甚者课文《将相和》的课件动画.设计注重的是古代的服饰和道具,忽略了学习的目标.还有把《中国石拱桥》上成了关于桥的建筑课,《苏州园林》上成了园林的介绍课,《爱莲说》上成了关于莲的自然课……只有合理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才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反之,则可能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有些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
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朱熹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语文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领域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它承上启下,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要让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好,就需要涵养语文教学的“根”,着重加强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一、涵养语文教学的“根”,是指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培养。
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 词汇量的积累。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元,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初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真实语境的练习,来不断积累词汇量,提高词汇的应用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通过阅读积累词汇。
2. 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多开展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对名著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写作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1. 强调语文教学的过程性。
语文教学不应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方法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2. 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表现,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和任务,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
4.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寻找语文教学之根
寻找语文教学之根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流畅、生动、丰富的表达能力。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找到语文教学之根,找到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那么,语文教学的根究竟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和寻找语文教学之根。
语文教学的根,首先在于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理解。
语文教学的根植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认知。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媒介。
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就必须让他们对语言文字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结构、规律和运用方法,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只有对语言文字有了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学生才能够准确理解并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才能够在阅读、写作和表达中游刃有余,才能够拥有良好的语言素养。
语文教学的根,其次在于对阅读的重视和培养。
语文教学的根植于对阅读的重视和培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长见识,丰富思想,提升情感,培养语感,拓展视野,增强自信,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通过深入阅读,感悟文字的魅力,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根,还在于对表达的重视和培养。
语文教学的根植于对表达的重视和培养。
表达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准确、流畅、生动、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基础打牢的关键时期,因此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十分重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初中语文课堂能力的真正提升。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能够准确、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比如利用小组讨论、辩论、朗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语言、表达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感。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解读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美的力量和智慧。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门文字学科,更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思维、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启发式讨论、提问、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敏锐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该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自主的思维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离不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全面发展。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涵养语文教学的“根”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本文将从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及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涵养语文教学的“根”1. 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涵养语文教学的“根”,首先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才能够为高中和大学的进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古诗文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2.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涵养语文教学的“根”,还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够扩大自己的语文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3. 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涵养语文教学的“根”,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获取,还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1. 强化实践性教学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是贴近实际生活的语文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一定要守住语文的根
发表时间:2012-09-27T16:44:01.653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46期供稿作者:吴丽[导读]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线老师都在用自己的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理解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
新疆博乐市第八中学吴丽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线老师都在用自己的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理解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
我认为无论教学模式怎么变都不能脱离语文的根,那么语文的根到底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有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这才是语文课的目的和归宿。
我听过很多课,由于老师对语文理解产生偏差,语文课就被上成了音乐.美术.自然等大杂烩的课.语文课应该是语文的综合,语文的实践.没有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不是语文课了。
有专家讲“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这才是语文课.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手段是听、说、读、写。
语文课上的不是语文课了,主要有两方面的误区。
一、语文课只重形式,不重目的,多媒体使用效果差
多媒体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可是如果教师不考虑该不该用课件,用什么课件,对学生学习是否有益,心中没有数,带很多盲目性,那么多媒体的使用就只是一种形式了。
如:我听过,《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老师收集了大量的一年四季的图片,幻灯片放了近二十分钟,看得人眼花缭乱才进入课文学习,以致于没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任何综合性.实践性学习就匆匆下课了,这样怎么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教学质量呢?更有甚者课文《将相和》的课件动画.设计注重的是古代的服饰和道具,忽略了学习的目标.还有把《中国石拱桥》上成了关于桥的建筑课,《苏州园林》上成了园林的介绍课,《爱莲说》上成了关于莲的自然课……只有合理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才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反之,则可能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有些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 “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
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朱熹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
培养 “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
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
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多媒体的使用在语文教学中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在运用时要冷静,忌盲目,不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
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都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当大量的信息充斥学生大脑时,就会无形中剥夺学生消化和思考的空间。
就少了读书的韵味,少了咀嚼的滋味,少了书写的墨香,自然就少了语文本身的“语文味” 。
二、语文课只重表面,不重目标,阅读教学效率低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手段,课堂教学阅读显的尤为重要。
曾有人形容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
如果我们阅读课文总在“模模糊糊”的状态下进行就不可能发挥阅读的功能,很多公开课阅读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读的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
热热闹闹读完了,你问学生在读中要完成什么学习目标,学生往往说不清楚。
实际上,阅读课文时该积累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段落要明确,该研究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段落也要明确,该拓展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段落要明确,该朗读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段落更要明确。
《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开宗明义:阅读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说明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从显性方面看,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诵读的能力培养。
从隐形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即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诵读的过程中,均要以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为重点。
语言文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只有通过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使读者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对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作用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教学生用心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让课堂的阅读真正呈现“百家争鸣”的现象达到阅读的目的。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根,没有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深入理解,一切就不是语文了。
其他任何教育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有真正理解,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才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
时时想着在“教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