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
如何构建活力、高效的阅读课课堂
如何构建活力、高效的阅读课课堂摘要:建设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许多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
这要求我们既要从宏观的层面正确认识阅读教学,又要从微观的层面准确操作阅读教学,这样,我们才会慢慢走向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
下面我将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阅读教学调动情感一、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的起点一定要契合孩子的起点奥苏伯尔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由此看来,阅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在我们进行教学之前,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
教学应该循着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展开。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阅读教学,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起点总是在执教者的思维世界和想象世界中。
2、教师的提问要善于唤起学生的疑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循着学生的疑问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体验,逐个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怎么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四种情况:一是学生的问题十分简单,一点就通。
像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场解决。
二是学生的问题即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重点。
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直奔教学主题。
三是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次生问题,只要将重点弄明白,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搁置。
四是学生的提问与本节课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教师可以事后单独和学生探讨。
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能够分清主次,采取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来解决问题,以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二、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语文阅读课上课流程
语文阅读课上课流程
陈连艳
一、对我校开展高效阅读课堂的认识
在课堂上,最广泛的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文章并且表达出来,是我们语文老师追求的高效阅读的目标。
二、语文组开展高效阅读课的流程
高效阅读课不仅在阅读课上,在我们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全力以赴执行,为便于我校老师的操作。
阅读课拟流程于下:
(二)课堂流程一(第一阶段)
地点:在教室上课
目标:统一的素材检测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专注阅读
1、老师带领学生做好课前的三步准备。
2、老师布置本节课的阅读任务,计时测速阅读。
3、学生完成文章后阅读检测题,检测阅读效率。
4、老师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争议之处、情感的感悟做阅读的交流。
5、师引导生一起谈感悟反思。
(三)课堂流程二
上课地点:阅览室
1、课前学生参照老师本周阅读的重点找好自己本节课阅读的书本。
2、学生在本节课程的前20分钟的时间,在第一阶段的高效阅读的训练基础上,借助图书馆丰富的阅读材料高效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3、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做本节课的阅读笔记,用写的方式来整理自己本节课的阅读收获。
4、后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阅读感悟。
2022《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精读报告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精读报告阅读不是老师机械地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而是引导孩子们与阅读为伴、为友,从而终生受益。
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也要始终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我细细品读了《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一书,书中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课堂阅读实践案例,带给我很大启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文本细读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
这里的“文本”作为教材,不只是课文本身,还包括编选课文的编者。
学生和教师作为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背后的作者或编者对话。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主题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是主题教学课堂实践的必要呈现。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主题教学就是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还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这还不够,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才会使教与学有效。
这就意味着教师得有渊博的知识。
我很佩服窦老师,她的成功与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
作为一线教师,既要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又要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
因此,落实主题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相关资源,并花心思、下功夫研究教学流程。
在主题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要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教学的设计、教材的整合、方法的选择等都要细致策划。
甚至可以把“创意”全盘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拟定方案,目的是围绕“主题教学”,关注人的发展,为师生间的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提供条件。
读了《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窦老师课堂上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教学技能,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努力奋斗的结果。
读——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词
读——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词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语言培养教育中,对于学生基础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其中“读”更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锻炼并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亦是增强其阅读体悟的重要过程。
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需注重“读”的教学应用,将这一元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据此,本文将以部编版高年级学段的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读”的教学作以探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引言:在语文的教学中,“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价值意义,将其落实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得以通过“读”能够逐渐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从中汲取相应的知识结构,实现阅读学习的深刻性。
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需注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以使其能够在读的训练中,不断提升其语言及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1.尝试读,感知课文内容阅读的教学首先应当注重文章阅读的整体性,让学生能够对于文章内容形成初步的感知。
在这一阅读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的阅读效果,即读准——保证文字语言发音的准确性,对于不确定音准的汉字,可结合生字栏的拼音进行拼读;读通——能够通顺阅读文章句子,不磕磕绊绊,读不通、拗口的句子需重复练习直至通顺。
这样一来学生则能够在自己初步的朗读体验中,切实的获得课文内容的初步感受[1]。
在此过程当中,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针对相对较短的篇幅文章,可由教师先行展开示范朗读,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以被调动,从而激发学生融入课文情境的欲望,进而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
而对于具有较大信息量,且含蓄凝练的课文,则可先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以激趣的方式,增强其探索的欲望,从而进行课文阅读。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中,教师则可结合这一文章标题进行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竹节人是什么样子的?文章为什么设置标题为竹节人?主人公是有哪些特征与竹节相似吗?”等,这样,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亦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展开对于文章标题的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课文朗读欲望得以表调动。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
《小母鸡种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
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小母鸡种稻子》一文富含劳动教育意义,且前三段结构相似,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14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教学流程:一、唱唱读读,导入新课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起歌。
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
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靠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
(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评: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以『读』引领阅读课堂
师 : 读 出你 的感 受 。 学 生带 着 自己的理 解 朗读 句子 ) 请 (
抓住 一个 “ ” , 学 生 运用 “ 说 ” “ 笑 字 让 解 和 朗读 ” ,以文
本理 解为 基 础 ,以 内心视 像 为支撑 ,多 角度 地感 悟 和 表达 “ ” 笑 的意 蕴 , 文本 语言 内 化为 学生 发 自内心 深处 的 话 语 , 使 从 而准 确地 把握 了人物 形象 。 同时 , 使学 生 “ 解 与表 达 、 也 理
得 而知 , 而学 生在 正 确朗 读有 困难 的 情况 下 , 管老 师怎 样 不 精 心设 计 导语 和教 学环 节 , 生都 不 可能 真正 地理 解 课文 , 学
感 悟情 感 。
因此 ,教 师在 课 堂上 要舍 得安 排 时 间检查 学 生朗 读课 文 的 睛况 。 以指 名读 , 以小组 读 , 可 以齐读 , 可 可 也 更值 得关
为 自读 感知 、 读 领悟 和 诵 读 精 表达 三 个 阶段 。其 中 , 多 教 许
二、 潜心 精读 , 巧在 引领 叶圣 陶先 生 曾说 :一篇 文章 , “ 学生 也能 粗 略 地看 懂 , 可 是 深 奥些 的地 方 , 藏在 文字 背 后的意 义 , 们 就 未必 能 够 隐 他 领 会 。老师 必 须在 这些 场合 给学 生 指点 一下 ……老 师 经 常 这 样做 , 学生 看 书读 书的 能力 自然会提 高 。 ” 便 要求 我 们 这 把 语言 品 味与 朗读 指导 结合 起 来 ,让 学 生在 自己 的反 复 细 读中 , 去感 受 、 悟语 言 的 音韵 美 、 象美 、 感 美 , 体 形 情 以形 成
的。
案例 :草 船借 箭》 《 教学 片 段 师 出示 句子 : 葛 亮 笑着说 :雾这样 大 , 诸 “ 曹操 一 定 不敢
举一反三:让阅读课堂更具穿透力
举一反三:让阅读课堂更具穿透力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焉”。
在阅读课堂上,从以下三个维度上注意运用好“举一反三”,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课堂的穿透力。
第一个维度——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举一反三应该在促进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方面有所作为。
《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好举一反三就能以课堂言语实践之“一”生成学生言语能力之“三”。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内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阅读,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语文的过程,其中有两项重要任务,其一是学习读,其二学习写。
举一反三在这一过程中的操作策略是:1.“举”阅读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反三”中学会阅读。
从审题,到词、句的理解,到主要内容的概括,再到文章层次的梳理,文章情感的把握,都有法可循。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习某一种阅读的方法。
案例:《司马迁发愤写》教学片段师:第一自然段中那句话可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生1: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生2:不对,这不是中心句。
应该是“受父亲的影响,……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师:你认为什么是中心句?生2:(语塞)师:如果以刚才第二位同学的话概括主要内容的话,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概括进去?生3:司马迁小时候在黄河岸边听故事。
师:如果把这些全部写下,会让人感到很啰嗦,我们能不能浓缩一下?生4:司马迁在英雄故事以及父亲的影响下,通过读书、游历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师:概括得好,我们现在能否回顾一下刚才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看看究竟该怎样概括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生思考讨论)生5:先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一句话,然后在根据内容适当增减、扩缩。
……上面这个片段就是一个“举”阅读方法“一”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于回顾反思中提炼出概括段意的一种方法。
阅读课堂评价语大全
阅读课堂评价语大全
这篇阅读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非常棒!
你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很强,看来你已经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
这篇阅读充满了细节,读得非常仔细,很好!
很喜欢你对这篇文章的解读,特别是你对细节的把握和分析。
这篇阅读的思考角度很有新意,读起来非常有趣。
你对文章中的词汇掌握得很好,细节处理得也很到位。
这篇阅读思考深入,解读透彻,读得非常顺畅。
你能够在阅读中发现并提炼出作者的主旨思想,非常出色!
非常欣赏你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疑问和对话。
这篇阅读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表达,读得很有感觉。
你对阅读的理解非常深入,细节把握得也很到位。
这篇阅读展现了你非常优秀的文学素养。
很喜欢你对这篇文章的解读,读起来非常流畅。
你在这篇阅读中充分发挥了你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非常棒的阅读,你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你的想象力。
你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读得非常出色!
这篇阅读充满了新意,充分展示了你的阅读特色。
你能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很棒!
这篇阅读读起来非常舒服,你的阅读流畅度非常高。
你在阅读中的分析和探究非常深入,充分体现了你的思辨能力。
你能够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充分体现出来,非常棒!
这篇阅读的结构分析非常到位,读得非常舒服。
你能够在阅读中将个人经验和思想与文章联系起来,很好!这篇阅读的语言表达非常精彩,读得非常流畅。
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非常透彻,。
语文阅读的趣味课堂让孩子爱上读书
语文阅读的趣味课堂让孩子爱上读书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阅读困境。
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失去吸引力。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探索语文之美?答案或许就在于打造一场趣味盎然的语文阅读课堂。
创新的阅读体验传统的语文课往往以枯燥的课文和机械的背诵为主,让孩子们望而生畏。
然而,通过创新的方式,将阅读融入游戏、互动中,便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比如,设置阅读任务关联到游戏关卡解锁、知识问答赢取奖励等,让阅读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乐趣。
多元化的阅读内容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给予他们多元化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课文外,可以引入有趣的故事、科普知识、漫画书等形式,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乐趣。
通过多样的内容形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亲子共读的时光家庭是孩子阅读的最佳温床,亲子共读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与他们一起探讨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让阅读成为亲子间的美好时光。
鼓励阅读分享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设置阅读分享环节,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通过口头、书面的分享,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从彼此身上汲取阅读的乐趣和启发,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语文阅读的趣味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启迪心灵的冒险。
在孩子们的阅读旅程中,让我们用创新的方式、多元的内容、亲子共读和阅读分享,打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温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快乐、汲取智慧,从而真正爱上读书。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语文阅读的趣味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乐园,开启一段美好的阅读之旅。
小学阅读课堂活动案例分享
小学阅读课堂活动案例分享故事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升阅读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堂活动。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案例分享:案例一:绘本分享会为了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我们组织了一次绘本分享会。
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己喜爱的绘本,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学生们通过分享、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阅读成果,并激发了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
大家迫不及待地互相借阅对方的绘本,提升了阅读交流的质量。
绘本分享会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资源,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案例二:阅读角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在学校图书馆中设置了阅读角。
阅读角内有舒适的读书椅、书桌,以及丰富的图书资源。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坐在阅读角安静地阅读。
阅读角的设置营造了一个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课外阅读竞赛为了促进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们开展了一次阅读竞赛活动。
学生们根据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组织小组进行竞赛。
竞赛形式包括个人写作、朗读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类题目的设置,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这个竞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案例四:作家沙龙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作家的思维和创作过程,我们邀请了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来到学校,开展一次作家沙龙。
在沙龙中,作家向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创作灵感,鼓励学生们多阅读、多思考,并勉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们通过与作家的交流,更好地理解了作家的创作初衷,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以上是我校小学阅读课堂活动的几个案例分享。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的阅读教育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阅读收获。
读出一个高效、精彩的阅读课堂
读出一个高效、精彩的阅读课堂张天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多么的重要!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已说过:“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
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文本,不宜舍文本而他求。
”大师之言,清楚地告诉我们:读,要贯穿于学习课文的整个过程。
语文教学中,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充满效率的阅读课堂。
当前,广大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这说明读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基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串讲串词方式代替学生读书的敝病。
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但究竟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书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即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读”的遍数不少,但没有得到教师必要的点拨,没有形成启发性思维,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机械地接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书只有过程而没有效果或质量不高,使学生产生厌读,甚至不动口朗读,长此下去就挫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由此而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读的质量就成为语文教学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初读大胆读的心理适应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对语言整体感知的目的。
想读、初读也就是学生对阅读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初步认识和感知,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或唤醒学生对已学过课文相关知识的回忆并使之兴趣化。
初读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边读边感知语言的趣味和意义,在读中咬准字、词、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在读中了解主要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当众朗读,教师可借此了解学生初步读课文的感知情况,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能把读的词语、句子感情地表达出来,说明学生理解不透,这时就需要教师趣味性的引导、点拨和释议,给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由试读。
构建阅读教学的三个课堂
接 的建设者 。我们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之前 , 必须 自己先深入
文本 , 感动了 自己 , 才能感动学生 。 让 自己在教学 中用无形 的精 神、 情感, 带动学生去品味文本语言 的独具 匠心 , 使学生能够 自 觉地把情感投入在语文学习 中。 学生有 了浓厚 的学习兴趣后 , 情感 中积极的部分也会得到 不断强化 。在一些课堂上 ,有时看到教师声 嘶力竭地讲 述 、 呼 吁、 呐喊 , 竭力想表达什么 , 可学生都并不为所动 , 一 片茫然 。 这 种局 面的形成是 因为教师根本没有进入文本 , 自己没有被文本
二、 情 感 课 堂
课堂是学 生学 习的主阵地 , 任何 一个 教学 目标 的实现既离 不开学生 , 也离不开教师 , 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两者
缺一不可。 在 阅读 教 学 中 , 教 师要 和 学 生 一 起 分享 课 堂 , 要 给学
生学 习阅读 的环境 , 创造 性地开展各类 阅读 活动 , 让学生走进
三、 分 享 课 堂
、
文 本 课 堂
新课 标 指 出 : “ 语文 教学 应在 师生 平 等对 话 的过 程 中进
行。 ” 教师是 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学生是语文学习 的主 体。 然而, 在很多课堂上 , 教师 已经习惯了根 据 自己的思路进行 教学 , 学生必须做到 “ 一切行 动听指挥” , 既不 能在 自己感 兴趣 的地方 “ 细嚼慢咽” , 也无法在 不感 兴趣 的地方“ 囫囵吞枣 ” 。这 种“ 师本位 ” 的课 堂 , 极大地扼制 了学生 的活力与个 性的张扬 , 挫伤 了学生探索 的积极性 , 学 生成 了“ 学 习木偶 ” 。语文教师要 想 真正把学生带 到课 文 中, 提高学生读 书的能力 , 就必须 把课 堂还 给学生 , 以生为本 , 把握好 自己是课堂 的组织者 、 引导者这 个 基点 , 精心指导 , 培养学生养 成读有所思 、 读有所 求 、 读 有所
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和重要技能之一,而教师在教授阅读课程时需要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作为一种基础技能,阅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种针对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堂目标设定】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确定明确的课堂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并且与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和需求相关。
例如,课堂目标可以包括:1. 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和概括。
4.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词汇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教材和文本。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经验来选择相关的话题和材料。
例如,可以选择有趣的短文、新闻报道或科学文章等。
三、【教学策略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的阅读。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1. 预测: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标题、图片或段落的第一句话来预测文章的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提问: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的细节、主旨和结构。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注重词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词汇的教学和训练。
可以通过词汇图解、词义猜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并运用到阅读中。
4. 听读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通过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活动设计】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学生活动。
以下是几个示例: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彼此的朗读技巧和准确性。
小学一年级阅读课堂教案
小学一年级阅读课堂教案教学内容:阅读绘本《小熊过生日》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听、读、说、写熟悉的简单句子。
2. 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绘本《小熊过生日》2. 教学PPT3. 图片、道具等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入《小熊过生日》故事。
2. 谈论生日是什么,以及如何庆祝生日。
二、阅读(10分钟)1. 教师大声朗读《小熊过生日》故事,鼓励学生仔细听故事情节。
2. 学生自己阅读故事书,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15分钟)1. 教师呈现图片或使用道具,询问学生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学生逐句回答故事中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导和纠正。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行为。
2. 提问学生他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与故事中的小熊一起庆祝生日。
五、角色扮演(15分钟)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
2. 学生们分角色进行扮演,模拟小熊们庆祝生日的情景。
3.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角色的心情和对话。
六、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学生们的表现。
2. 提醒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绘本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七、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绘本进行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2. 学生可以绘制自己的生日派对场景,用简短的句子描述上面发生的事情。
八、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带回家继续阅读故事书《小熊过生日》。
2. 鼓励学生在家和家人一起庆祝生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阅读课,学生们对《小熊过生日》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和讨论,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合作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阅读课堂的心得(优秀9篇)
阅读课堂的心得(优秀9篇)阅读课堂的心得篇1一堂课取得的效果是好是坏,主要取决于能不能把这堂课上得丰富多彩。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吸引力,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的要领,运用自如,这就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何谓教学的“有效”性呢?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
首先,在一堂好课上,老师和学生要达到互动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
其次,要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
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实行了因材施教。
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学生面部表情是一张“晴雨表”。
有没有达到让学生在这堂课上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能够积极参与互动。
要想上一堂成功有效的课就要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要追求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
设计富有挑战性,有思考空间的情境。
要充分运用“对话”,师生之间相互提问。
在这点要注意,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理解者。
用微笑告诉学生老师关心你,通过参与授予权力为学生提供做贡献的机会,让学生有节奏地参与课堂活动。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任务或技巧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设定具体、合理的目标。
让学生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等等。
教师在教学态度上要注意做到不要忽视、轻视、偏爱学生,这样会有益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在与学生沟通方面,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
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凡事能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讲座有感邓树平2015年7月22日,我们一行10人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聆听名师窦桂梅的阅读教学——《大脚丫跳芭蕾》。
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点灯人”。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回到母语,亲近文学,守护童年回到清明的自我。
这是窦桂梅老师在本书中的开篇语。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无论诵读与细读,精读与略读,阅读教学都是主题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是主题教学课堂实践的必要呈现。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的主题教学旨在通过语文实现儿童阅读视野、阅读审美的提升。
近几年来,语文主题教学在风雨兼程的自我超越中向纵深发展。
现将其问的实践与思考加以呈现,期待获得更多的启示。
什么是主题教学1.问源早在十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她曾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一’,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超越教材”强调“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
一是从量的角度拓展阅读内容;二是力图从质的角度提升阅读品位;三是连点成线、布线成网,构建学生人文素养,“超越教材”强调“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
一是从量的角度拓展阅读内容;二是力图从质的角度提升阅读品位;三是连点成线、布线成网,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超越课堂”强调“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一是强调语文即生活,强调加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二是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触及学生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对人类的悲悯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超越教师”强调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一是教师要自我超越,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二是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在教师的搀扶和帮助下,学会质疑和批判。
超越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向儿童生命的回归,母语学习本质的质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
语文阅读小课堂教案
语文阅读小课堂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诗词的魅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之美,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探究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认识和感受,展示古诗词的魅力。
三、学习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和解读,体验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
四、创作古诗词(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尝试创作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词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魅力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多欣赏和阅读古诗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掌握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阅读课堂的导入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设计方案在一节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的努力,同样的付出,但老师们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
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
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
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好习惯。
为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这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第一:注重导入设计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英语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到Festivals 这一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导入,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hat do you often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更加深入的探讨。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
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活动能服务于学生。
网络资源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库。
通过搜索引擎,教师找到大量与课文有关的图片。
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提问和描述导入新课话题,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
阅读课堂初中语文
阅读课堂初中语文一、对学生回答评价不当,削弱教学效果XXXX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如果只是一味的肯定,却丝毫没有赞美,或者即使学生有错误也不进行指正,这样的评价,是忽略学生本身的。
而当学生对文本有不同想法时,老师不能根据情况进行讲解,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课堂积极性的。
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XXXXXXXXXX二、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提问的路径选择XXXX XX(一)重视提问的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XX XX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准备,也叫等待时间。
有调查显示,60%的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在8秒钟以内,这样的时间长短显然是不够学生进行充分理解和思考的。
所以等待时间需要更加长一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回答问题。
在等待时间里,老师可以对所提问题进行一些引导,逐步让学生对问题的解析有思路可言。
如学习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狼》一课,老师在和同学一起解读文本后,往往除了提问“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这样的直观问题,还会进一步提问“屠夫靠什么消灭了狼”“如果你出了这种状况会怎么做”的理解性和拓展性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消化文本的时间,在有了一定认识后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理解;学生也掌握的课文的基础知识,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回答。
XXXX(二)合理设计提问内容,讲究提问的方式XXXXXXXXXX在课堂提问的问题应与当堂内容紧密联系,而问题的数量也应该恰到好处。
按照每堂课40分钟,每5分钟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计算,每堂课应该提出8个问题。
老师所提的问题应该是始终围绕教学重点的,针对教学容易出现混淆的地方和比较有鲜明特征的地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
如某位老师在讲解先生《风筝》时,先是利用学生是不是喜爱放风筝作为开始,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在对文章的讲解中,为了使学生更加体会兄弟之间的感情时设计的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兄弟情感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中的语文老师
在“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课堂教 学全程中,语文老师是 设计师,策划人; 组织者; 激发、鼓励者(啦啦队); 提供帮助的优秀向导(该告诉的则告诉,该点 拨的须点拨):知识、方法、路径等; 参与者,学习伙伴(平等对话和交流)
感谢倾听! 欢迎交流! 期盼合作!
当前阅读教学面临的尴尬
有些课堂也有花样,有所谓的讨论和交流,但流
于一般的知识层面;有所谓的多媒体,精致的画面和
配乐,但不少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无关;
面对课标下的新教材,在部分教师喜出望外的同
时,为数不少的教师感到一筹莫展,甚至不知如何走
进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普遍不高;
对不少高中的“民调”—大多开放性问题。
“问题解决”中的“解决”
“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主 导:组织、策划、指引、激发等);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活动”——独 思(品味、感悟、领会等),合作、探究(交 流、研讨、争论等);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充分发 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相 长、共生)。
阅读课堂、“问题解决” 与教师功能
镇江市教研室 严华银
当前阅读教学面临的尴尬
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缺乏激情和 新见的 借题发挥,一意孤行地一讲到底 的现象还随处可见;
语文课堂教学的程式相比多少年前, 变化不大,包括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中, “三步四式”“七法八股”的名堂不少;
课堂中学生主动不够,反应不烈, 思维也少有“活动”,课堂没有什么生 气、张力和活力;
学科和老师中,语文学科和语文老师所占比例相对较
小。
高效阅读课堂的要素
基于目标的“问题”; 基于“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
的“活动”; 学习主体(乃至教学者)思维的充分
发展。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预设)——大多封闭性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随机临时 设计(半动态生成)——较多半开放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