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语文备课大师【全】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二单元 7 推荐作品 篇目二 旅夜书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二单元 7 推荐作品篇目二旅夜书怀
一、认字音
危樯.(qiáng) 官应.老病休(yīng) 沙鸥.(ōu)
二、识词语
1.危.樯独夜舟危:高
2.名岂文章著.著:出名,显赫
3.官应.老病休应:认为是、是
三、背佳句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说作者
见第一单元《蜀相》一课
寻背景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二、艺术鉴赏 1.《积雨辋川庄作》 (1)意境淡雅超逸 全诗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士生活
相结合,抒写出一种物我相惬,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也
鲜明地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2)景事蕴涵禅理 诗人常在山中静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 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以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 义。 (3)用典表达心志 尾联连用了杨朱和《列子》中的故事,这两个典故表达 自己淡泊的心志。
一、《积雨辋川庄作》赏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
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
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 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
人预偷来者?此正嘉钓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
嘉钓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 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代叶梦得说:
“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 嘉钓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 精彩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 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
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 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
做饭呢。女人们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
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 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 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 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 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 乐的心情。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旅夜书怀》PPT精品课件
1.这些景是如何描写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 受?
“星垂”:原野的广阔, “月涌”: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 了江上的夜景。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 前两联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而宁静孤寂的江边夜 境。
2.诗人是如何将壮阔的景色与凄冷的情怀结 合起来的?
寓情于景
诗人将自己凄冷的情怀寄寓在状远的景 色描绘之中。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 苦境况的。通过写景来展示的境况和情怀: 人如微风细草、独舟危樯。诗人所写的辽阔 的平野、浩瀚的大江、闪烁的星星,恰好烘 托出了自己的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哀苦无 告的凄怆情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旅夜书 怀》课 件(31 张PPT)
四、课堂检测
对比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和李白的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 (1) 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2)都为五律,不仅韵 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 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 (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 为自然。这两首诗的不同点在哪里?
阔 岸
岸:(阔大的)江岸
樯:危——高 孤立突兀 夜(:凄冷的)夜晚
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 孤 的小舟对抗 舟
舟:独——孤舟
着漫漫长夜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旅夜书 怀》课 件(31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旅夜书 怀》课 件(31 张PPT)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让学生习惯以制作卡片的方式收集并了解作家作品。
2.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3.了解“月亮”这一意象丰富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课时: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名片制作【人物名片】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题目解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自明代以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请赏析“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字。
2.请赏析下面三句话: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请赏析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4.赏析尾联用典的作用: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5.尾联是怎样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6.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7.诗人在仕途上不得意,往往会寄情山水,隐居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获得心灵的平静。
你是否赞同王维的这种生活态度?请说明理由。
8.请赏析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9.请赏析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赏析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11.赏析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所寄寓的情感,历来有争议。
请谈谈你的理解。
14.赏析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15.赏析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6.赏析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17.说说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中“乐”字的好处。
18.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9.本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
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20.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联诗,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元代方回云“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谈谈理由。
21.词前的序有何作用?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评说】 太刚强,就不顾后果,易受挫折;太柔弱,就优柔寡 断,错失良机;太贪婪,就不顾一切,死路一条;太消极, 就庸俗厌世,节节败退。能舍能得,可拿可放,能屈能伸, 刚柔并济,才是智者。
2.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 ——选自《荀子· 性恶篇》 【注解】 恣睢(zì suī):放纵,放任。
3.文学常识 (1)王维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 融会于诗中,昔人誉之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 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 它境界宏大, 气势恢宏、 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 事。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 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点出了婉约派与豪 放派的区别。
(2)《旅夜书怀》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 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 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 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3)《新城道中(其一)》 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 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 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 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 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译文】 放纵本性,任意胡作非为,违背礼仪的是小人。 【评说】 想成就一番事业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池的功夫。它 是一个坚持不懈、修身养德、不断接受困苦的过程。必须 自律、自省、自强。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进士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7张ppt)
鉴赏四 梦醒
•由“亦如此”承上启下,引出最后一段的感慨。揭示全 诗主旨的诗句应该是安_能_摧_眉_折_腰_事_权_贵_,_使_我_不_得_开_心_颜 _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表?现_诗_人_对_人_生_的_感_伤_和_逃_避_现_实_的_消_极_态_度_
初读——走进诗歌
1、初读诗文,读准字音节,注意节奏。 2、按“梦因”——“梦境”——“梦醒
”把本诗分成三部分。
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 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 通大到过雄瀛伟对。比洲、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
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 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 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
鉴赏 —— 梦游 • 之二:登山见闻 1.这里再提“谢公”,是因为
___诗_人_有_步_其_后_尘_之_意___________
2.极言天姥山之高,与上段内容呼应的诗句是: _脚_著_谢_公_屐_,_身_登_青_云_梯_。_半_壁_见_海_日_,_空_中_闻_天鸡。 3.诗中的那些词语体现诗人留恋山景、乐而忘返的 心情?__迷_、_依_、_忽_。_____________
(2)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如何如何高, 而是采用比较和夸张的手法极写天姥之高:先把它与天 相比横在半天云上,与天相连;再与其他山比,其高峻 超出五岳,盖过赤诚;最后与天台山相比,连四万八千 丈的天台山在它的面前,也矮小得象要倾倒下去一样。
这样,就把天姥山的高耸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 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 了我们的幻想,将跟着诗人一步步飞向那梦幻的境界。
小结:诗人从飞度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 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一步步加 浓,渐渐地引向幻想的高潮。“暝”为下文张本。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Word版含解析
一、作者简介(1)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杜甫,详见《蜀相》。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因不赞同王安石变法,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府、徐州知府和湖州知府。
在地方任上体恤民情,修堤救灾,广为民众所拥戴。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彰显出超凡脱俗、飘然不群、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2)
体会作品中所蕴含哲思。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的哲思。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古代诗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本篇在唐诗中享有极高地位,被赞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可以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重要作品,不仅辞藻华丽而且蕴含着深沉的哲思,体现了了一种圆融的处世哲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诗歌鉴赏又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因此教师应努力以此文章为契机,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有所收获。
赏景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高考中阅读这类题材的诗歌我们一定是以景为切入点,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鉴赏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同学自由发言,要求语言优美、规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二)自然、宇宙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小结: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种自然和谐的图景,通过这堂课我们看出作者将自己的悲欢离合寄托在自然的生命和现实的伦理生活中,在对子让的礼赞中是的人与自然不再队里而是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在现实中学会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智慧,那就是我们非常追求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圆润和谐,这也使得诗歌有了一种哀而不伤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圣堂诗歌“以山水为教堂,以文字为珠玑”的魅力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
要求:学生拿出练习本||,在本上认真写下赏析||。
2.同桌交换||,认真批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3.班内展示
预设:
过渡:1)春江花月夜给人以美感||,哪位同学赏析美景部分?
明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个“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潮水、明月的那份活力与生机||,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光的交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绮丽景色的赞叹||,体会主人公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反衬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月||,这个意象在中国古诗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这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古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那首《春江花月夜》(板书标题)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语速||,节奏||,情感||。
思考:在刚才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思乡离愁对人生的短暂的感慨对大自然的赞美(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言)
4.学生带着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再读诗歌||。
四、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过渡: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这首最好||,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这么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首诗确实写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从这首好诗中||,再选取你认为最好的两句||,或几个句子进行赏析||。看看好在何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旅夜书怀》 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及写作背景,并背诵本诗。
2.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受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读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直以来我们已经读过很多诗了,那大家有没有梳理过读诗的方法呢?好我们今天就以杜甫的《旅夜书怀》这首诗为例,一起来探究读诗的方法。
二、走近诗人唐代诗人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去世于公元770年。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皇帝,到我们今年2020年,杜甫已经是1308岁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尘沙湮灭了无数王侯将相,王公贵族。
却埋没不了杜甫的绝代风华。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诗歌大多涉及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唐代由盛转衰的演变,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被后人尊为“(诗圣)”提问括号内基础知识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领悟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四、文本研读通过诗题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书怀”悟实情。
1、通过“旅”字看背景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旅:是旅居之意明确:“旅”是旅居之意。
在公元764年,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于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创作了这首诗,书写了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情怀。
2、通过“夜”字察实景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
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2)诗中哪些诗句是写旅夜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江岸细草如丝,微风习习,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独地行驶在江上”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明确:夜不能寐、漂泊无依、孤独的形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3.默写填空 《长相思》中作者身在征途:“ 故园:“
”。
”;心在
答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内文本探究
提示:如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自然景色,也是 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 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 声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 的黄鹂、白鹭,联系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 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 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 “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2.词语解释
) ②铜钲.( zhēnɡ ) ) ④饷.春耕( xiǎnɡ )
(1)东.风.知我欲山行 东风: 春风 (2)吹断檐间积.雨.声 积雨: 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3)岭上晴云披絮.帽. 絮帽: 绵帽 (4)西.崦.人家应最乐 西崦: 西山地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3.默写填空
(1)《新城道中(其一)》中描写野外远景的诗句是:
提示:①首联写孤弱的细草在风里飘摇,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 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②颔联写星空低 垂,原野辽阔,月空下江水汹涌奔流,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阔大之景 反衬出孤苦伶仃的自我形象,表达出凄冷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
栏目 索引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积雨辋川庄作
一、名句赏析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赏析 意思是: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行迹,恐怕连海鸥也不会 猜疑了。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
二、中心主旨 这首七律,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形象鲜明,意味深远,表现了 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三、写作特色 1.意境淡雅超逸。 全诗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居生活相结合,抒写出 一种物我相惬,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表现了诗人对烦扰世俗的厌恶 及对田园风光的恬然自适。
返回
长相思
一、名句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赏析 意思是:一路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了,驻扎的营 帐连成一片,远望过去,一片灯火通明。这一片一方面说明了出巡之艰 苦,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出巡的宏大阵势。
二、中心主旨 这首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者随康熙出巡山海关外,于途中所作。 主要通过描述出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一种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上片写军旅生活,凸现行军的艰苦和塞外军营的壮观。 下片写思乡之情,以风雪之声聒碎乡梦为契机,巧妙地托出塞外军营和故 乡的比较,从而揭示出思乡的主题。 上下片的起首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 词风也更加缠绵。
2.风格独特,独具特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 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 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 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于一体,融合成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 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 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2.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 诗人常在山中静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 以供清斋素食,以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 3.运用典故。 尾联连用了杨朱和《列子》中的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返回
旅夜书怀
一、名句赏析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赏析 意思是: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 而被罢退。这两句话都是反说。说是应当,其实是不应当,这正显出作者 的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返回
扬州慢
一、名句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意思是:桥边的芍药花虽然盛开,却无人欣赏,花又是为谁而生的 呢?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 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词人因而发出这样的感 叹,进一步表达了他感时伤怀的情感。
Hale Waihona Puke 二、中心主旨 扬州在隋唐、北宋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洗劫, 变成一座空城。词的上片先述所见,以“尽荠麦青青”勾画扬州全景,更 以“废池乔木”点缀,渲染出一幅萧条冷清的画面;后述所闻,渲染空城 中的凄凉氛围。下片写感想,先设想杜牧重到扬州,用“须惊”和“难赋” 逐层说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又借“桥边红药”间接地 表现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 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自己的感时伤怀之情,表现出作者为祖国山河残破、 人民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 诗中所写的都是寻常景象,但沾染上作者主观上的愉悦心情,一切都变 得善解人意,谐趣而快乐。 2.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描写诗中之景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东风”成了善解 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 使“我”心想事成;岭上的云像顶绵帽,枝头的太阳像只铜钲,大自然 的面目居然有些幽默;野桃含笑,柳条摇曳,草木也是那样欢快自得; 田头春耕正忙,山村人家飘出芹笋的香味,人间犹如桃源。
三、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 词的上片以“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 “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抒发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风雪打断 了他的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祥和,作者于清丽哀 婉之中又不乏对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升华了羁旅 怀乡的主题。
二、中心主旨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垂”“月涌”的壮阔景象的 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首联写近景,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 人浪迹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为历来传诵的名句,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 境界,从而反衬诗人的孤独。 颈联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
三、写作特色 1.词风“骚雅”“清空”。 作者终身布衣,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 前人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骚雅”便 有格调,“清空”就有神韵。 2.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荠麦”“废池”“清角”“空城”等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 的伤感之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3.虚实结合。 作者先写想象中扬州昔日的繁华盛况,又写到今日扬州的破败、萧条,通 过对比,表达出作者抚今追昔的伤感。
尾联触景而情发,运用形象的比喻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 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 闷心情。诗人把这种心情写得含蓄不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 为千古名作。
三、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烘托渲染。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上。船之孤单正写了人之孤独;而写 “平野阔”“大江流”恰恰烘托了作者的渺小、凄凉的处境。 2.直抒胸臆。 主要是颈联。作者反其意而写,正是表明了自己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 名因文章而著,官非因病而休。
返回
新城道中(其一)
一、名句赏析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赏析 意思是:山岭上空白云朵朵,像是给它戴上了一顶绵帽;旭日初 升,像是挂在树梢上的一个铜钲。这两句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春日郊野图。
二、中心主旨 这首诗描写山村风光,既赞颂了雨后山村风光的自然美,又讴歌了山 村人家充满生机的劳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