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麻醉中心律失常的处理

麻醉中心律失常的处理
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良性心律失常 和恶性心律失常。良性心律失常通常不会对患者的生命 造成威胁,而恶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 及生命。
发生机制与原因
机制
麻醉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麻 醉药物的直接作用、手术刺激、患者自身心血管 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手术过程中 的应激反应、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等。
效控制。
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 运动等方面的建议,促进患者术后 恢复。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和 处理问题。
05
麻醉中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进展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针对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机制,研发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更有效地控制心 律失常症状。
术中监测与处理
心电监测
在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患 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心 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 指标,评估心脏功能和循 环状态。
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心律失常,应立 即采取相应措施,如药物 治疗、电复律等,以纠正 心律失常。
术后随访与康复
术后心电监测
在术后恢复期间,持续监测患者 的心电图,确保心律失常得到有
02
麻醉中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一般处理原则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因呼吸道阻塞引起缺氧和心律失常。
02 维持循环稳定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及时纠正低血 压、心动过缓或过速等情况,保持循环系统的稳 定。
03 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的血 液循环,预防因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进展及指南解读现如今新型药物的问世及介入等治疗手段的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心血管界关注的焦点,而人们却忽略了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来说,目前非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机械循环支持、血液净化治疗、呼吸机和心脏移植等。

一、机械循环支持(MCS)机械循环支持(MCS)适用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包括:VAD、ECMO、IABP。

MCS可作为桥接过渡到作出是否心脏移植的最后决定、成为合适的移植候选人、心脏移植、康复或作为最终的治疗手段。

2013 ACCF/AHA心衰治疗指南指出MCS支持治疗适用于在指南指导下的正规药物治疗后LVEF 仍然小于25%、NYHA 心功能分级为III-IV 级和1-2年死亡率很高的患者、或者依赖于持续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

2015 SCAI/ACC/HFSA/STS心血管治疗中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使用专家共识声明指出:经皮MCS的适应症如下:急性心梗并发症(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大面积AMI行PCI术中或术后出现的急性左室功能低下;右心室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非缺血性心肌病所导致的严重心衰;心脏移植后的急性心衰;高危的经皮瓣膜介入手术;高危复杂的室速射频消融;高危PCI中的预防性应用;心脏手术患者脱离体外循环装置后。

下面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MCS。

1、心室辅助装置(VAD)VAD包括:体外型心室辅助装置和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按使用方法可分为左心辅助装置(LVAD)、右心辅助装置(RVAD)和双心室辅助装置(BiVAD) 。

其中左心辅助应用最为广泛,LVAD将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流引入辅助泵体,经泵体驱动血流进入主动脉,完全替代左心泵血功能。

是纠正顽固性心衰和心脏移植前的一种理想治疗手段,能有效代替心脏工作能力的80%以上。

2012和2016ESC急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LVAD用于最佳药物治疗和其它机械辅助装置治疗后仍然处于终末期心衰而适合心脏移植的患者;也可用于经过上述措施后仍然处于终末期心衰而不适合心脏移植期待生存率大于1年的患者。

心衰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心衰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Fung et al Am J Cardiol 2005;96:728-31, Leclercq C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1780-7
*
184名房颤快室率患者行AVN消融 LVEF46±18%,心功能2-3级 随机植入双室起搏和右室起搏 随访6个月 结果:相对于右室起搏,双室起搏 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EF,降低死亡率
*
绝对禁忌证 1.全身活动性感染病灶 2.恶性肿瘤 3.肺、肾、肝及脑功能衰竭 4.全身性疾患,生存时间短5.MPAP>8kPa 6.全肺阻力>8Wood单位 7.不服从治疗或滥用毒品者 8.HIV抗体阳性者 9.精神病或心理障碍者
相对禁忌证 年龄>60岁 肺梗塞 活动性胃溃疡 糖尿病(I型) 全肺阻力为5-7Wood单位 周围血管病或无症状的脑血管病 精神和心理状态不稳定 慢性活动性肝炎 活动性心肌炎及巨细胞性心肌炎
晚期难治性CHF的诊断标准
晚期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占约10%以上
*
国内现状 最早1978年上海瑞金医院 最成功1992年哈医大二院 累计100余例,存活最长>12年
一、心脏移植
1964年美国:黑猩猩 →人原位心脏移植 1967年南非:人→ 人,同种原位心脏移植 2001年全球总数>5万,存活率1年79%,10年48%
在标准强化内科药物治疗后,仍然有显著心功能不全,运动耐量严重下降,病情进行性恶化的一种临床状态 晚期难治性心力衰竭(CHF)应该结合非药物治疗
晚期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
*
标准强化药物治疗 >3个月 静息 LVEF< 30% 心功能 3-4级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峰值氧耗 <14ml/kg·min 血去甲肾上腺素 >900pg/ml 三尖瓣返流 >2.5ml/s(提示肺动脉高压) 非ACEI治疗患者血钠 <130mmol/L

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杨新春

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杨新春

几个重要的心律失常多中心试验简介
其他有意义的试验
抗早搏药物? 抗室颤药物? 类药物确切抗颤作用:心梗后首选 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小剂量胺碘酮,索它洛尔 心梗急性期常规利多卡因? 严格掌握适应症, 不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试验结论对临床的启示作用
几个重要的心律失常多中心试验简介
1
2
3
01
02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分层
早期的Lown 资料来源于冠心监护室病人 忽略了病人心脏和全身情况 片面强调了室早的频发和复杂程度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
根据其预后和有无导致明显相关症状与血液动力学障碍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一)
PSVT中止和预防;先天长QT伴尖端扭转VT
MI后室早和室速(改善预后)
快速房颤心室率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类 胺碘酮,索它洛尔
01
Af药物转律及电转律药物准备,预防复发;
02
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
03
预激伴房颤
04
类 维拉帕米: PSVT,特发性室速
05
房颤心室率控制,预激伴房颤禁用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五)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首选ICD I类药物: 不改善病人预后, 显著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死亡风险 II类药物: 减低心梗后和慢性心衰猝死和总死亡率, 为一级预防预药物 III类药物: 胺碘酮可减少心梗后和慢性心衰猝死风险, 但对总死亡率降低不显著 索他洛尔 IV类药物: 可终止QT间期正常, 短配对间期室早诱发的多形性室速, 以及左室特发性室速或右室流出道室速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应用药物转复心房扑动时,减慢了心房内传导、心房扑动频率略减 慢,而原来只能2:1下传(心室率150次/分)突然转成1:1下传。
2、静脉用药需注意方法并加强监测
2.4 负荷量要给足
最好用输液泵给药,以保证在要求的时间内匀速输入。
2.5 安全与否是相对的
胺碘酮:“万能灵药” 对于已经出现QTc延长、低钾血症的患者,也会出现尖端扭转型室 性心动过速。 而对于较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III类药物(如依布利特 ),用于相对安全的患者(无QTc延长、血钾不低于4.0mmol/L),注 意用药方法,也是安全的。
2、静脉用药需注意方法并加强监测
2.2 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如依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房颤时,即便已经转复为窦性心律,也 要适当延长监测的时间,观察QTc的变化及是否出现室性早搏和尖端扭 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3 注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老年患者,窦房结功能障碍,转率瞬间可能有窦性停搏、甚至继发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需做好临时起搏准备。
AADs的应用现状
• IB类:
• 利多卡因仍较广泛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但地位逐渐下降
2004 ACC/AHA STEMI指南未推荐常规使用; 2009 ACC/AHA 心衰指南中,对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 患者,预防猝死只推荐胺碘酮。
AADs的应用现状
• IC类:广谱,但一般不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 III类:目前看前景较好,虽新药准备问世但口服药物似不理想 • 胺碘酮:广谱,“多数人”认为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主力,如 无明显禁忌症均将它作为首选药物,对吗?
• 索他洛尔:由于致心律失常作用,“不少”医生基本不选
• 伊布利特:转复近期发生的房扑、房颤(复律) • 多非利特:用于房颤复发及维持窦律,不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 ,重度左室功能障碍者可用。 • 决奈达隆 Dronedarone:目前定位为心房颤动节律控制有效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4)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当今的作用与不足(续3)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4)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当今的作用与不足(续3)

164生国缯签丞盍!Q塑堡垒月筮丝鲞筮!翅f望筮!§!翅2垡!i!塑!g竺!!坐i婴』!!翌世:』!塑!Q塑:Y!!:丝盟!:!(墅堂坠!i12・专题笔谈・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4)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当今的作用与不足(续3)黄德嘉摘要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对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其中病因治疗是基础。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基本方式。

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D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②采取何种治疗方式。

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有限,有较大副作用,而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在应用时应注意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整体治疗方案中的意义和地位,确定合理现实的治疗目标,选择有效而不干扰整体治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急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十分常见,除器质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可合并各种各样心律失常外,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胸、心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等均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并可导致临床症状而需要治疗。

对心律失常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根据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在464家医院,155731例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中,44.8%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转复心房颤动或维持窦性心律。

应用最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

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复杂,比其他心脏专科用药更难掌握。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①目前可供选择的I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十分有限,并有较大副作用,特别是在长期和大剂量使用时,而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Ⅱ类(B受体阻滞剂)和Ⅳ类(钙拮抗刺)虽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强度相对较弱;②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病因,合并疾病的种类、心功能和肾功能状况及年龄差异也很大。

对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其中病因治疗是基础治疗。

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整个综合治疗方案中的意义和地位,确定合理现实的治疗目标,选择有效而不干扰整体治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不仅需要对患者整体治疗全局的准确把握,而且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窦律
• 转复窦律药物—胺碘酮 —— PAF<48h,转复率不低于IC类药物 ——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障碍、AMI、HF、宽QRS波, 电复律不能转复,或转复窦律不持久,属I类C级推荐 —— 用法:150-300mg iv+20mg/kg/24h静滴 600mg/d口服一周 400mg/d口服2-3周 200mg/d口服维持 ——有效率可达55-95%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 如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普鲁卡因胺或其它 药物后复发,建议静脉给予胺碘酮(证据级别: C)
• 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后反复发作的持续单形性VT,经静脉导管起搏 终止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 未诱发持续室速: 药物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药物治疗: •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诱因 • 应用β-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应用非经典抗心律失常药物
-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抗栓、降脂 • 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
• 对于反复的长间歇依赖的Tdp 患者,给予紧急 和长期的起搏治疗
• Tdp 患者,血钾应补至4.5~5.0 mmol/L
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
• 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反复发作或无休止的 VT,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随后给予β阻 滞剂并血运重建
• 反复发作的或无休止的单形性VT,静脉 给予胺碘酮及消融治疗有效
二、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的中医认识 • 心悸的辨证证论治 • 抗心律失常的中药、中成药研究

心律失常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伊布利特是Ⅲ类 AAD 中的第 2 代,其化学结构与索他洛尔相 似,是甲磺酸酯的衍生物,具备激活内向缓慢钠电流及促进平台期 内向 Ca2+ 电流的特性,故而具有起效快、转复律高、不良反应可 自行消失的优点,具有更明显的地转复房扑、房颤优势,但首过效 应明显,不建议长期口服 [10-11]。有研究表明,伊布利特联合稳心 颗粒治疗心房颤动 , 具有控制心室率 , 改善心肌细胞灌流功能,延 长 QTc 间期的效果 [12]。
Advances in Research onTreatment of Arrhythmia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ANG Ying1, ZHANG Ya-jie1, WANG Xiao1, ZHOU Jia-ling1, LI Lan2*
(1.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ABSTRACT: Arrhythmia is a common disease. At present, anti-arrhythmia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has entered a bottleneck period, and some domestic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this disease by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author has reviewed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journal articles and combining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rrhythmia;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acemaker

心律失常诊断治疗及进展

心律失常诊断治疗及进展

心 律 失 常 诊 断 治 疗 及 进 展
28
内容
背景知识 有没有心律失常? 什么类别? 发生机制是什么? 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如何诊断? 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心 律 失 常 诊 断 治 疗 及 进 展
29
如何诊断? 如何诊断?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检查 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运动试验 食管心电图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 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 与持续时间。 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 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 心力衰竭等表现, 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 和治疗经过,
心 律 失 常 诊 断 治 疗 及 进 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速、房扑、房颤。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那么,这些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17
内容
背景知识 有没有心律失常? 什么类别? 发生机制是什么? 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如何诊断? 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 2.病理性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11
什么类别? 什么类别?
心律失常按病理生理分类 (一)冲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2.异位心律
心 律 失 常 诊 断 治 疗 及 进 展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 2.病理性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窦房阻滞
触发活动:
19
发生机制是什么? 发生机制是什么?
冲动形成异常 异常自律性增高:
心 律 失 常 诊 断 治 疗 及 进 展
触发活动:
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高
冲动传导异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特点、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特点、 用法及注意事项
II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改善心衰病人预后,应用十 II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改善心衰病人预后,应用十 分普遍。 但对sss /A-VB者作用特别明显 /A-VB者作用特别明显 1、美托洛尔(倍地乐克):口服量12.5 -25mg,2次/日,根据反应调整 、美托洛尔(倍地乐克):口服量12.5 25mg, 剂量。静脉给药量 5mg / 次iv,根据需要可5分钟重复注射,一般不超 iv,根据需要可5 过三次,给药应在心电及血压监测下进行,以免严重反应。 2. 阿替洛尔 口服制剂,12.5-25mg·Q8h,根据治疗反应可增大剂量,注意 口服制剂,12.5-25mg· 事项与美托洛尔相同。 3、艾司洛尔(Esmolol),静脉制剂,主要用于房颤与房扑快速HR紧急 艾司洛尔(Esmolol),静脉制剂,主要用于房颤与房扑快速HR紧急 控制: 负荷量0.5mg kg,1min内iv,可重复负荷量(通常为25-35mg/次),然 负荷量0.5mg / kg,1min内iv,可重复负荷量(通常为25-35mg/次),然 后给与维持量0.05mg· 后给与维持量0.05mg·kg-1·min-1,但维持量不得超过0.2mg·kg-1·min-1,维 ,但维持量不得超过0.2mg· 持不超过48h。 持不超过48h。
INa:快钠内流;INa- 慢钠内流; INa:快钠内流;INa-s:慢钠内流; I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Ikr:快速整流性钾流;Iks:缓慢整流性钾流;Ito:瞬 I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Ikr:快速整流性钾流;Iks:缓慢整流性钾流;Ito: 间外向钾流; 间外向钾流; I Ca-L:L型钙电流。 Ca型钙电流。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1.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史: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心室颤动(室颤)。

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诊断明确的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患者,但在心脏正常的人群也并非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能无症状,也可能有明确的心悸或黑蒙,甚至心脏性猝死。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正常自律性增加、异常自律性、由早期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和折返[1-2]。

室性心律失常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阜外医院华伟与张澍等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3]。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

尽管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从经济学、治疗效果、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上,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索他洛尔和胺碘酮等。

尽管β受体阻滞剂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效果并不好[4],但因不良反应低,因此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

普罗帕酮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德国引进中国市场,常被应用于治疗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患者。

索他洛尔可明显延长QT间期,国内一些医生与患者因过度担心该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应用谨慎,导致进口的索他洛尔退出中国市场。

胺碘酮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5],虽然有明确的心外不良反应,由于其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仍是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药物。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药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07—2008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SSCAT)”、2012—2014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心功能不良合并频发室早研究”和2012—2015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早研究”均为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6-8]。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引言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心律失常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风险,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传统的心电图、Holter监测等方法已经成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基本手段,同时还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检查技术,如心电生理学检查、心脏磁共振等。

这些新的技术使得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全面。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一直是主要的手段。

然而,随着药物疗效的有限和不良反应的出现,非药物治疗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相继出现,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尽管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心律失常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其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

同时,一些新的药物和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验证。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心律失常的预后和并发症。

同时,还将对心律失常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背景介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

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疾病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心律失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心律失常是导致中风、心力衰竭和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那些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目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传统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仍然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但其对心律失常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一定的限制。

心房颤动非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心房颤动非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着 年 龄 增 大 , 发 病 率 逐 步 增 加 , 国 人 房 颤 的 患 病 率 约 为 其 中
0 7 , 计 我 国 目前 约 有 1 0 、% 估 0 0万 房 颤 患 者 , 中 1 3为 阵 发 其 / 性 房 颤 , / 为 持 续 或永 久 性 房 颤 。 颧 不 仅 降低 患 者 生 活 质 23 ]房 量 , 可 引 起 诸 如 脑 和 肢 体 重 要 脏 器 栓 塞 , 发 或 恶 化 心 力 衰 还 诱 竭 , 加死 亡 率 。虽 然 目前 药 物 治 疗 可 使 部 分 患 者恢 复窦 性 心 增
心 房颤 动 是 临床 上 最 常 见 的心 律 失 常 , 年 国 内外 流 行 病 近
学 资料 显 示 . 通 人 群 中房 颤 的 患 病率 约 为 0 4 普 、 %~ 1 O 。随 .
房 起 搏 、 房 内多 部 位 起 搏 、 殊 部 位 心 房 起 搏 以 及 起 搏 器 参 右 特
成 为 治 疗房 颤 的一 线 措 施 。 【 键 词 】 心 房 颤 动 ; 非 药物 治疗 ; 消融 ; c 关 ox 迷 宫手 术
【 图 分 类号 】 R5 1 7 中 4 .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7 — 5 1 2 0 ) 3 0 4 — 3 6 2 3 1 ( 0 8 0 — 6 60
维普资讯
66 4
垦堂
午 5 第 2 卷第3 Me We h aMa 20 , o 2 ,o 3 月 0 期 dJ sC i , y 08V 1 0N . t n .
心 房 颤 动 非 药 物 治 疗 的现 状 与 进 展
李爱民 综述 黄 岚 审校
这 方 面 的 现状 与进 展 做 一 简 要 综 述 。 1 电 复律 治 疗

慢性心衰非常规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心衰非常规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蛋白沉积有关。

几项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磺脲类治疗增加B细胞自身抗体表达。

对于缓慢进展的T1DM或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这种情况对保护残存的B细胞功能不利。

研究发现,对胰岛细胞抗体(ICA)及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GAD抗体)阳性的糖尿病患者,单独的胰岛素治疗可促使ICA的转阴,胰岛素加格列苯脲治疗则无此作用。

无论单独胰岛素治疗还是联合应用格列苯脲,对抗-GAD抗体均无影响[12]。

另外,有人[13]证明,格列苯脲和格列美脲都有促进脂肪组织细胞肥大的效果,但格列苯脲更为明显,从而促进TNF-α的表达,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

格列苯脲可能恶化血压控制[14],可能与其增加胰岛素抵抗有关。

给做冠脉搭桥术的糖尿病人用挥发性麻醉剂异氟烷能获得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可被口服降糖药格列苯脲消除。

如术前将格列苯脲更换为胰岛素治疗则又可恢复使用异氟烷的获益[15]。

格列苯脲的这些不良作用实际上多为磺脲类药所共有,但可能存在轻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使用时都应适当考虑。

格列吡嗪与格列齐特由于代谢较慢,低血糖的危险性并不比格列苯脲少见,老年人、合并显著自主神经病变者、使用β受体阻断药者都当慎用;而格列喹酮、甲苯磺丁脲作用时间短、排泄快,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相对小一些。

此外,该类药都具有一定的消化道不良作用,但对临床应用的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1 Lehtihet M, Welsh N, Berggren PO, et al.Glibenclamide inhibits islet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 activity, lead ing to PKC-dependent insulin exocytosis.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3,285(2)﹕438 ̄4462 Stewart CE.New trends in diabetes management. Emerg Med Serv,2001,30(11)﹕80 ̄883 Mutalik S, Udupa N. Glibenclamide transdermal patches﹕ physicochemical,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s.J Pharm Sci,2004,93(6)﹕1577 ̄15944 Onozato ML, Tojo A, Goto A, et al.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gliclazide in diabetic rats fed with a high cho lesterol diet. Kidney lnt,2004,65(3)﹕951 ̄9605 Hamaguchi T, Hirose T, Asakawa H, et al. Efficacy of glimepirid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glibenclamide.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4,66(Suppl 1) ﹕129 ̄1326 Maddock HL, Siedlecka SM, Yellon DM. Myocardial protection from either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or nicorandil is not blocked by gliclazide. Cardiovasc Drugs Ther,2004,18(2)﹕113 ̄1197 Meier JJ, Deifuss S, Klamann A, et al. lnfluence of an antidiabetic treatment with sulfonylurea drugs on long- term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Langendreer Myocardial inf arction and Blood glucose in Diabetic patients Assessment (LAMBDA).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03,111(6) ﹕344 ̄3508 Kremer CJ, Duff P. Glybur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Am J Obstet Gynecol,2004,190(5)﹕ 1438 ̄14399 Greco D, Angileri G. Drug-induced severe hypo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ged 80 years or older. Diabetes Nutr Metab,2004,17(1)﹕23 ̄26,8010 Lin G, Hays DP, Spillane L. Refractory hypoglycemia from ciprofloxacin and glyburide interaction. J Toxicol Clin Toxicol,2004,42(3)﹕295 ̄29711 Alvarsson M, Sundkvist G, Lager I,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insulin versus sulphonylurea on insulin secretion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recently diagnosed type 2 dia betic patients. Diabetes Care,2003,26(8)﹕2231 ̄223712 Cabrera-Rode E, Perich P, Diaz-Horta O, et al. Slowly progressing type 1 diabetes﹕persistence of islet cell au toantibodies is related to glibenclamide treatment. Autoimmunity,2002,35(7)﹕469 ̄47413 Mori Y, Komiya H, Kurokawa 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glimepiride and glibenclamide on adipose tissue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mRNA expression and cellularity. Diabetes Obes Metab,2004,6(1)﹕28 ̄3414 Yosefy C, Magen E, Kiselevich A, et al. Rosiglitazone improves, while Glibenclamide worsens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treated hypertensive diabetic and dyslipidemic subjects via modula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sympa thetic activity. 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4,44(2)﹕ 215 ̄22215 Forlani S, Tomai F, De Paulis R, et al. Preoperative shift from glibenclamide to insulin is cardioprotective in diabetic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J Cardiovasc Surg(Torino),2004,45(2)﹕117 ̄122 (收稿:2005-05-10 编辑:周维金)作者单位:256617 山东省滨州市立医院(张青山 刘淑芳);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金仲品)慢性心衰非常规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张青山 刘淑芳 金仲品1 对CHF药物治疗的回顾CHF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降低病死率,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
60
2008 ACC/AHA/HRS ICD植入指征
III类 满足以上I、IIa和IIb类指征,但患者不能以较好的功能状态生存 1年以上时。(LOE:C) 无休止室速或室颤患者。(LOE:C) 存在明显的精神疾病,且可能由于ICD植入而加重,或不能进行系 统的随访者。(LOE:C) NYHA IV级,不适合心脏移植或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的药物 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LOE:C) 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且无诱发的室性心律 失常。(LOE:C) 手术或导管消融(如合并WPW综合征的房性心律失常、RVOT或LVOT、 特发性室速,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分支相关性室速)可治愈的室 颤或室速患者。(LOE:C)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完全可逆因素(如电解质紊乱、药物或 创伤)引起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LOE:B)
目前心房内射频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仅有单中
心报道,且存在应用例数不多、随访时间不长的问题,
在消融术适应征的选择、消融靶点的确定以及消融终
点的判断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
51
射频消融术
常见并发症
非血管性穿刺并发症:气胸及血气胸、喉痉挛 血管性穿刺并发症:误穿动脉 血管相关的并发症:栓塞、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
-
直接损 伤区
热传导损伤区 34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中温度与心肌损伤效果
Blood Tissue
< 50 ℃ 心肌暂时失活 > 50 ℃ 心肌永久性损伤 > 80 ℃ 炭化、焦痂
Ablation catheter
Tissue
பைடு நூலகம்
Highest temperature reached one millimeter below tissue surface

非药物治疗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

非药物治疗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

非药物治疗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引言: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房结起搏功能异常,导致心率不规则。

传统上,药物治疗是窦性心律不齐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非药物治疗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非药物治疗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包括心理疗法、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等。

一、心理疗法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心理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

心理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等。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来减轻窦性心律不齐症状的方法。

例如,患者常常担心心律不齐会导致心脏病发作,认为自己的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医生可以帮助患者理解窦性心律不齐的病因和发展过程,并教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放松训练、心理暗示等,从而减轻症状。

心理咨询是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症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改善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

心理支持是指医生或家人对患者进行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沮丧,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情,增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二、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通过电刺激心脏起搏点,恢复正常心律的装置。

在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中,心脏起搏器可以起到维持心率稳定的作用。

心脏起搏器分为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两种。

单腔起搏器主要用于窦房结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电刺激窦房结,使心率恢复正常。

双腔起搏器则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正常,但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双腔起搏器可以同时刺激窦房结和房室结,保持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同步收缩。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相对简单,但需要定期进行电池更换和调试。

患者在使用起搏器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起搏器的工作正常。

三、射频消融术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的应用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能破坏异常传导组织,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法
获益。
05
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
窦性心动过速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 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 子浓度,从而减慢心率,常用药物如维拉帕 米、地尔硫䓬等。
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β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少早搏次数, 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药 物治疗方法
汇报人:XX 2024-01-23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心律失常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 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心律失常的诊断 方法和标准,为临床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 依据。
室上性心动过速
腺苷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激活迷走神经和抑制房室结传导 ,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常用药 物如三磷酸腺苷等。
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 心率,减少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 和持续时间,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等。
维拉帕米
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和延长房室结有 效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终止室上 性心动过速发作,常用药物如异搏定 等。
并发症
心律失常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房颤动患者易发生脑栓塞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患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 。长期心律失常还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体格检查
心脏听诊
通过听诊器听取心音,判断心脏节律 和心率是否异常。
脉搏触诊
触摸患者桡动脉或颈动脉,感受脉搏 的节律和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治疗 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是
迷走神经介导性房颤的特点, 除胺碘酮有效率40%~50%外,其 它药几乎无效,甚至增加房颤 发作。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心房起搏治疗迷走神经性房颤 是永久起搏器治疗的一个新适 应征。起搏模式AAI,当伴有房 室功能不全可选DDD。要求起搏 频率70~80次/分,治疗成功率 85%,配合药物有更好的疗效。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 长短周期现象指,某些期前收缩( 房性或室性)容易出现在长的心动 周期后,这些早搏较长的代偿间歇 又易于下一个期前收缩出现,如此 反复。
• 资料表明,某些多形室速,室颤以 及房扑、房颤的发生与此现象密切 相关。
2020/12/1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 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大多学 者认为,长周期将引起心肌不 应期的延长,离散度↑,易于 被短周期的期前收缩诱发折返 性心动过速。
弧立性房颤,发作渐频繁但很 少演变为持续房颤。 • 2.发作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很 少或从不发生在活动或情绪激 动时。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3.房颤发作与进食相关,尤其 晚餐后,大多与进餐后的胃消 化期相关,少数与进餐时的吞 咽相关。
• 4.房颤发作常在早晨终止,这 时迷走神经张力↓交感兴奋↑ 。 机械或药物刺激或兴奋迷走神 经可诱发房颤。
• 到后期出现解剖学重构,而 演变为不易逆转的病理现象 。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针对房颤的不同机制,以心电 生理证据为依据,可采用不同 方法来各个击破。
• 如:导管射频消融、体内心房 除颤、心房多部位起搏和心外 科迷宫手术等。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局灶触发房颤: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 20世纪,心律失常的研究成就 举世瞩目。以临床电生理检查 和经导管射频消融为突出标志 ,多种心律失常的机制得以阐 明和确认,并获得根治,突破 了心血管内科无真正根治措施 的历史记录。
2020/12/1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 跨入新世纪,心律失常的研究 方兴末艾,新的诊治技术不断 涌现,下面将近几年来在心律 失常方面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简要介绍。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ECG特点: 1.迷走神经张力↑,窦率↓, 当↓到一定程度(多在60次/分 ↓)时,发作房颤,通常在发 作前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有频 发房早出现。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2.常可见到房颤和Ⅰ型房扑交 替出现。
• 3.与SSS或慢快综合症不同,服 用很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后ECG 也没有SSS的表现,且SSS很少 发生房扑。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临床特点: • (1)发作频繁,部分可持续; • (2)常以房扑房颤形式发作; • (3)常并发SSS,提示心房的病变
弥散 • (4)药物治疗效果不佳,Ia Ic类
药甚至可加重发作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双心房或多部位心房起搏是使 病人心房电活动恢复同步化的 起搏技术,可减轻、缓解、消 除房间传导阻滞,从而消除心 房电活动(除极与复极)的离 散和折返。进而预防由此引发 的房颤、房扑或其它快速房性 心律失常。
2020/12/1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 长短周期现象(long-circleshort-circle-phenomemon) 或称二联律法则
• 近年来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发现 ,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猝死以及房 颤房扑的发生与长短周期现象相关 。进而有人估计一半以上的心源性 猝死与该现象有关。
2020/12/1
• ECG特点 • (1)P波时限≥120ms • (2)P波切迹 双峰(峰距>40ms) • (3)心内电图,右房到左房传导
时间≥100ms。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机理:
• 左右心房电活动的不同步, 致P波离散度增大,当有房早 时,心房除极复极的非均质 性更为明显而引发房颤。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存在问题 • 消融终点很难判定,因这类房
颤本身为阵发性的,故用房颤 消失来定终点不可靠。与房颤 相关的房早不易判定。成功率 20%~40%(过去60%~80%), 复发率高(23%~50%)。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房间传导阻滞(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需注意的二个问题: 1.年龄过高、心房过大、P波
过宽、P或f波振幅过低提示 心房纤维化病变较重,不易 进行同步心房起搏治疗。 2.在双房同步起搏时应注意选 择具有DDTA功能的双腔起搏 器(ela产品)。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迷走神经性房颤 • 临床特点: • 1.男性中年多见,常为特发或
• 单源异位激动: 包括局灶触发(focal trigger), 局灶驱动(focal driver)引起的房 颤,阵发房颤大部分为局灶性。当 房颤时间延长(48h or 72h)时,心 房电生理发生重构(电位↓不应期↓ 传导速度↓),致房颤更易持续。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早期电重构是离子通道适应 心房率加快的电生理现象容 量逆传。
• 采取标测房早行点状消融, 能够达到根治,触发房颤的 房早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其 它部位还有终末嵴、房间隔 、冠状窦口等,这类房早比 未触发房颤的房早明显提前 (300ms±26ms)。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局灶驱动的房颤: • 采用标测房速或房扑方法,行
点或线状消融,可达到根治。 这类房颤在临床上大多表现为 难治阵发性房颤。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 随着较简单的心律失常得以根 治,房颤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 之一,是新世纪亟待攻克的领 域之一。目前对房颤机制的认 识突破了“多发小折返”学说 的“一言堂”。其机理主要有 两种
(1)多子波心房内析返;
(2)单源异位激动(局灶性房颤
2020/12/1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