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诊断治疗的进展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治疗临床进展(完整版)

心房颤动治疗临床进展(完整版)

心房颤动治疗临床进展(完整版)心房颤动(AF)是美国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010年的患病率估计为520万,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210万[1]。

虽然房颤多发生在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但年轻者(年龄<65岁)的房颤越来越多见(10%~15%)[2]。

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生活方式改变)在年轻人群中逐渐在增加[3]。

同时,与老年患者不同[4],在这一年轻人群中发生重大临床事件(包括房颤与死亡率增加的关联)的风险尚未明确定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几项可能改变房颤临床实践的里程碑式试验在主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包括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EuroPCR)、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TCT)、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律协会(EHRA)、心血管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和心血管研究技术(CRT)。

本文将回顾了房颤治疗临床进展,对主要临床试验进行解读。

1 房颤的除颤治疗脉冲场消融术(PFA)可以避免传统导管消融术中出现的一些热介导并发症,脉冲场消蚀不可逆电检查组织和治疗房颤(Pulsed AF)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配对、单臂研究,对发作性(n=150)或持续性(n=150)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PFA疗效评估,这些患者对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难以治疗[5]。

在12个月时,66.2%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和55.1%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无急性手术失败、心律失常复发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升级)。

主要安全终点(严重手术或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的复合终点)仅发生在每个队列中的一名患者身上(0.7%)。

脉冲场消融治疗房颤注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ANIFEST PF)研究,评估了1 758名接受PFA治疗房颤的患者。

99.9%的患者成功实现了肺静脉隔离,平均手术时间为65分钟。

主要并发症发生在1.6%(包括心包填塞0.97%和卒中0.4%),次要并发症发生在3.9%(包括血管3.3%、短暂性膈神经麻痹0.46%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0.11%)。

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跳速率、节律和力度异常的情况。它 可能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 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定义和分类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或心率不规律。 心律失常分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 颤动、心室颤动和异位心律等类型。
融等方法,可显著提高心律失常的治愈
率。
3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律失常的预防 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戒烟限酒、保持适 当运动、保持心情稳定等。
预防和管理
1 避免诱因
例如酒精、咖啡因等会导 致心律失常的物质,尽量 避免食用或减少摄入。
2 定期监测
3 及时治疗
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等 检查,及时排查异常情况。
还可通过血压、血常规、心脏超 声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诊断心律失 常。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触诊等手段来了 解患者的症状和心脏功能,为诊 断提供依据。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
手术治疗
2
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 剂、钾通道阻滞剂等药物。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
病因与机制
心律失常的病因和机制复杂多样,包括器 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神 经因素等多种因素。
常见类型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它们的诊 治方法各异。
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依 据,有助于确诊、分型和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避免严重后果。
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性研究如心脏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基因治 疗等逐渐成为心律失常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相信科学家们将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 福音。

心律失常诊断治疗的进展

心律失常诊断治疗的进展
通过植入可培植式除颤器, 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猝死。
心律失常治疗的新兴疗法和研究方向
1
射频消融技术
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治疗心
基因治疗
2
律失常提供了更精确和安全的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发出针
对特定基因突变的心律失常治疗方
法。
3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 案制定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新型药物的研发为心律失常的治疗
提供了更多选择。
3
个体化治疗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更加个体化。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导管消融术
通过心导管介入治疗,可以 准确定位并消融引起心律失 常的异常传导径路。
起搏器植入术
心律失常严重时,可通过植 入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脏 节律和心率。
ICD植入术
心律失常诊断治疗的进展
在这个演讲中,我们将探讨心律失常的最新进展和治疗方法。从定义和分类 开始,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危害。接着,我们将介绍目前的诊断方法和治 疗原则。最后,我们将讨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兴疗法和研究方向。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1 定义
2 分类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节律或速率上的 异常变化,可以是快速或缓慢的心跳。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室速、房颤、 房扑和病窦综合征。
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危害
1 症状
2 危害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 头晕和晕厥。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心肌 梗死、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现有心律失常诊断的方法和局限性
1 方法
2 局限性
现有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Holter监 测和心脏超声等。

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杨新春

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杨新春

几个重要的心律失常多中心试验简介
其他有意义的试验
抗早搏药物? 抗室颤药物? 类药物确切抗颤作用:心梗后首选 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小剂量胺碘酮,索它洛尔 心梗急性期常规利多卡因? 严格掌握适应症, 不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试验结论对临床的启示作用
几个重要的心律失常多中心试验简介
1
2
3
01
02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分层
早期的Lown 资料来源于冠心监护室病人 忽略了病人心脏和全身情况 片面强调了室早的频发和复杂程度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
根据其预后和有无导致明显相关症状与血液动力学障碍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一)
PSVT中止和预防;先天长QT伴尖端扭转VT
MI后室早和室速(改善预后)
快速房颤心室率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类 胺碘酮,索它洛尔
01
Af药物转律及电转律药物准备,预防复发;
02
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
03
预激伴房颤
04
类 维拉帕米: PSVT,特发性室速
05
房颤心室率控制,预激伴房颤禁用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五)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首选ICD I类药物: 不改善病人预后, 显著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死亡风险 II类药物: 减低心梗后和慢性心衰猝死和总死亡率, 为一级预防预药物 III类药物: 胺碘酮可减少心梗后和慢性心衰猝死风险, 但对总死亡率降低不显著 索他洛尔 IV类药物: 可终止QT间期正常, 短配对间期室早诱发的多形性室速, 以及左室特发性室速或右室流出道室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研究进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研究进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的以右心室室壁被脂肪或(和)纤维组织进行性浸润为特征的心肌疾病[1],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临床上表现为快速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进行性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以及猝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是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运动性猝死[2]。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肌病学协会(WHO/ISFC)将其正式命名为ARVC,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并列为原发性心肌病。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在心肌病分类上进一步将其归属为遗传性原发性心肌病[3]。

本文将结合近些年相关的文献对ARVC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基层医生对ARVC的认识。

1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研究和参加体育运动前的筛查资料,估计ARVC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1000~1/5000[4-6]。

ARVC好发于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是运动猝死的常见病因,占年轻猝死的20%,大多数病例死亡时的年龄小于40岁,有些发生于儿童。

ARVC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超过50%的患者有家族史,由于疾病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年龄相关的外显率,使家族性ARVC的诊断比例降低,导致许多家族性疾病误认为散发。

也有少数病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Naxos 病[7]。

由此来看,对于临床确诊病例,对其家族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筛查很重要。

目前在我国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仅有少许病例的临床分析。

2 病理学特点ARVC的病理学特点是进行性的心室心肌局灶性或大片被脂肪组织或/和纤维脂肪组织所取代,正常心肌被分隔成岛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纤维脂肪组织间,主要累及右心室,导致右心室壁变薄、右心室扩张,也可有双心室病变[8]。

病变好发于三尖瓣下方、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的”发育不良三角”[9],心内膜下心肌和室间隔很少受累。

另有研究表明,ARVC不仅局限于右室,尸检发现ARVC 中的76%累及左心室[10]。

心律失常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诊治进展
心脏消融术采用射频或冷冻能量破坏异 常的心脏组织,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新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维持机制
最新的研究揭示了心律失常发生 和维持机制的一些关键因素,为 更好地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的 思路。
基因和心律失常
基因与心律失常之间存在复杂的 关系,对心律失常的遗传机制的 进一步研究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 发展。
心律失常诊治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演示将介绍心律失常的现状和背景,以及最新的诊治进展。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可能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心率。 这种异常的节律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动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的病因
1 心脏病
心脏病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之一。因 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病发生的异常可引 起心律失常。
2 药物和物质滥用
某些药物和物质,如某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酒精、尼古丁等,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 生。
3 代谢紊乱
一些代谢紊乱,比如低钾、低镁和低钙等, 可能会干扰心脏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的出 现。
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通过观察心脏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帮助判断 心律失常可能的病因。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医疗设备,可
通过电脉冲刺激心脏肌肉,帮助维持正
常的心脏搏动。
3
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用于调节心律失常,通过增强 或抑制心脏的电活动,帮助维持正常的 心脏节律。
心脏消融术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点在窦房结处 正常工作,但其节律异常,可能出现过快、 过慢或不规则的心率。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点在心房组织 处工作,导致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 出现心率过快或心率不规则的情况。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窦律
• 转复窦律药物—胺碘酮 —— PAF<48h,转复率不低于IC类药物 ——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障碍、AMI、HF、宽QRS波, 电复律不能转复,或转复窦律不持久,属I类C级推荐 —— 用法:150-300mg iv+20mg/kg/24h静滴 600mg/d口服一周 400mg/d口服2-3周 200mg/d口服维持 ——有效率可达55-95%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 如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普鲁卡因胺或其它 药物后复发,建议静脉给予胺碘酮(证据级别: C)
• 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后反复发作的持续单形性VT,经静脉导管起搏 终止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 未诱发持续室速: 药物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药物治疗: •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诱因 • 应用β-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应用非经典抗心律失常药物
-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抗栓、降脂 • 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
• 对于反复的长间歇依赖的Tdp 患者,给予紧急 和长期的起搏治疗
• Tdp 患者,血钾应补至4.5~5.0 mmol/L
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
• 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反复发作或无休止的 VT,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随后给予β阻 滞剂并血运重建
• 反复发作的或无休止的单形性VT,静脉 给予胺碘酮及消融治疗有效
二、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的中医认识 • 心悸的辨证证论治 • 抗心律失常的中药、中成药研究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通 过程 控电刺激不仅 可诱发快速 性和缓 慢性心律失 常 的发生 ,而且可进 行心律 失常 的治疗 。对 药物治疗 无效 的 血流 动力学稳定 的心动过 速 .程控 电刺激是一种安 全 、有 效 、较为简便 的治 疗心动过速 的方法 。心腔内心 电图和程 控 电刺激加在一起 称为心脏 电生 理检查 。 自射频 消融开展 以来 ,心脏 电生理检查得 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 ,不仅成 为一 种检查方法 ,而且成 为心脏 电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
维普资讯
新医学 2 0 0 2年 3月第 3 3卷第 3期
l5 3
心 律 失 常
心律 失常的诊 断和治疗进展
上 海 第二 医科 太 学附 属 第 九凡 民 医院
图可对绝大多数正在发生的心律失常作 出正确诊断 。
27 . 程 控 电刺 激
率法 能进行 心律 失常分 析和电治疗 。但 其缺 点是 :① 插 人食管电极和电刺激时病人均有不适感 ;②食管 电极心电
图图象较不清晰 ;②电治疗有效性较低 。 目前较少应用。 3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3 1 药物 治 疗
即 H lr 查 、 属 于 心 电 图 在 时 间 上 的 延 续 , 是 一 种 ot 检 e
2 6 心 脏 内心 电 图 .
剂 ,如利多 卡因 普 罗帕 酮 、胺碘酮等 ;③ 从快速性心律
失常的发生 机制来选择用 药 ,其发生机 制丹 为折返激动 、 自律性增 高和后除极 .对 折返激动第一 类至第 四类药物均 有效 ,但第 一类和第 三类 药物疗效较好 , 自律性增高可用 第 二类 、第 一类药物 ,第三 类药 物疗效 差 ,对后除授第 四 类药物疗 效好 .维拉 帕米 对后除极 引起 的室性心律失 常有 特效 .当心律失常用其他 药物无效 时 ,如判断可能为后 除 极 引起 ,可换用维拉 帕米 .可根据 常规 心电图对快速性 心

心律失常诊断思路

心律失常诊断思路
精确度提高:希氏束电图、高频宽带心电图,正 交心电图、遥测心电图
2020/11/4
13
运动负荷心电图:运动后早搏增多,提 示病理性冠心病易诱发复杂性心律失常
食道心电图:心房起搏,诱发和终止心 动过速,观察房室关系
临床电生理检查:插入多极导管,频率 其搏程序刺激,心内膜标测对复杂心律 失常的定性、定位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
心率过缓者:窦缓Ⅱ0AVB或Ⅲ0AVB;2 :1窦房阻滞,连接处心律
2020/11/4
3
(二)不整齐的心律:
心率正常者:主要是过早搏动,窦 不齐,慢速型房颤,AVB文氏型
心率过速者:房颤多见,窦速伴早 搏,房速、房扑有不规则传导
心率过缓者:窦缓并窦不齐Ⅱ0AVB 不规则传导
2020/11/4
2020/11/4
8
缓慢性心律失常:窦缓→窦房阻滞 45~60次/min为高频性窦缓
<45次/min为低频性窦缓:经常合 并窦房阻滞、窦缓→慢通道开放易 诱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易折返,停 搏3秒以上应安装起搏器
2020/11/4
9
电-机械分离:心电图与心音图同 步监护,正常人Q-T<QS2
当Q-T>QS2 即为电-机械早期分 离。
最常见的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约占60%,
其次是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 )约占30%,AVNRT的P波是逆行型 ,AVRT的P波形态取决于通路。
2020/11/4
22
Ⅰ型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是短阵不规 则,反复发作,多数1:1下传。Ⅱ型 阵发性房速系慢性房速,房颤前奏。
2020/11/4
17
左室受累为主(冠心、高心)。室 早多来自左心室而且早搏发生在 ECG有ST-T改变和Q-T延长者

胎儿心律失常

胎儿心律失常

胎儿重症心律失常
心房扑动与染色体异常和结构性心脏病 或其它缺陷的相关性高达30% 心房扑动时水肿的发生率约35%-40% ,与快速逆向传导的SVT相似
胎儿心律失常-AF
胎儿先心病合并房扑
胎儿心律失常-短阵SVT+Af
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心房扑动
Arrhythmia – Atrial Flutter
室上性心动过速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SVT
1:1传导的SVT通常是房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因房性早搏诱发,其次为房 室交界处早搏、WPW引起,表现为心 律齐; 2:1以上相对规律传导的心房扑动可 出现相对齐的心室率;心率快而不规 则应考虑房颤。
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
短VA间期SVT
长VA间期SVT
交界性心动过速
代偿间期 M型扫查未见心房壁的提前搏动及
可见房室干扰现象
胎儿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胎儿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
← 室性早搏发生,干扰 心房激动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与胎儿 心动过速的相关性很小,有 报道约1%至5%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
胎儿心律失常:SVT+AVB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
胎儿重症心律失常-SVT(257-310bpm)
胎儿重症心律失常-SVT(310bpm)
胎儿心律失常-短阵SVT+Af(AVB)
胎儿心律失常-短阵SVT+Af
胎儿房间隔瘤-短阵SVT
ASA
SVT-肝静脉血流(心室率252bpm)
SVT-静脉导管、脐静动脉血流
胎儿心律失常-心动过缓
单纯心脏传导阻滞 ,通常为完全性 AVB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有哮喘病史者不选用


腺苷作用会被双嘧达莫加强
在合用卡马西平时,易产生房室传导阻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 二、预防复发 洋地黄、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断剂 三、经导管消融术
室性期前收缩
病因:各种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人 临床表现:心悸,发作频繁或时间过长时, 可有心绞痛或低血压
室性并行心律
② P波频率快于QRS波频率;
③ 心室起搏点在阻滞部位下方,QRS可正常或 畸形。
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 1. 病因治疗。 2. I 度AVB和Ⅱ度I型AVB心室率不慢者,不 需治疗。
3. Ⅱ度Ⅱ型AVB 和Ⅲ度AVB:心室慢者,应 给予适当治疗。阿托品、异丙肾可试用。 4. 如药物无效或症状明显、心室率缓慢者, 应行心脏 起搏治疗。
1. 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 病理性 (传导阻滞)
3.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 冲动形成异常 原位的自律性增高,如不恰当性窦性心动 过速(窦速) ; 异位的自律性增高,如某些类型的房速。
2.触发活动异常 : 如多源性房速等
3. 冲动传导异常:折返
心律失常的诊断
III 级
1. 无症状的一度AVB
2. 阻滞部位在希氏束水平以上或不能确定为希氏 束本身或希氏束下的无症状的AVB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谢 谢!


如仍无效可于l0-15 min后重复追加胺碘酮150 mg, 用法同前
室颤转复后,胺碘酮可静脉滴注维持量。初始6 h内 以1 mg/min,随后18 h内以0.5 mg /min i.v 在第1个24 h内用药总量<2 000 mg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引言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心律失常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风险,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传统的心电图、Holter监测等方法已经成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基本手段,同时还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检查技术,如心电生理学检查、心脏磁共振等。

这些新的技术使得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全面。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一直是主要的手段。

然而,随着药物疗效的有限和不良反应的出现,非药物治疗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相继出现,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尽管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心律失常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其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

同时,一些新的药物和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验证。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心律失常的预后和并发症。

同时,还将对心律失常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背景介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

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疾病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心律失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心律失常是导致中风、心力衰竭和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那些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目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传统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仍然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但其对心律失常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一定的限制。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者:樊庆泊, 邢菲菲, 盖铭英, 郎景和作者单位:樊庆泊,盖铭英,郎景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邢菲菲(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刊名: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英文刊名: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OBSTET GYNECOL FASCICLE年,卷(期):2005,32(1)被引用次数:11次1.Boldt T.Eronen M.Andersson S Long-term outcome in fetuse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s[外文期刊]2003(06)2.Oztunc F.Besikci R.Eroglu AG Fetal arrhythmia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2003(03)3.Sklansky M New dimensions and directions in fetal cardiology[外文期刊] 2003(05)4.Sturm R.Muller HP.Pasquarelli A Multi-channel magnetocardiography for detecting beat morphology variations in fetal arrhythmias[外文期刊] 2004(01)5.Simpson J.Sharland G Fetal tachycardias: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127 consecutive cases[外文期刊] 1998(6)6.Kleinman C.Nehgme R.Copel J Fetal cardiac dysrhythmias 19997.Oudijk MA.Ruskamp JM.Ververs FF Treatment of fetal tachy cardia with sotalol: transplacent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2003(04)8.Khositseth A.Ramin KD.O' Leary PW Role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fet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and hydrops fetalis[外文期刊] 2003(05)9.Van Engelen AD.Weijtens O.Brenner JI Management outcomes and follow up of fetal tachycardia[外文期刊] 199410.Strasburger JF.Cuneo BF.Michon MM Amiodarone therapy for drug-refractory fetal tachycardia[外文期刊] 2004(03)11.Ayed K.Gorgi Y.Sfar I Congenital heart block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anti SSA/SSB antibodies :a report of four cases 2004(03)12.Lin MT.Hsieh FJ.Shyu MK Postnatal outcome of fetal brady cardia without significant cardiac abnormalities[外文期刊] 2004(03)13.Donofrio MT.Gullquist SD.Mehta ID Congenital complete heart block: fetal management protoco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port of the smallest successful pacemaker implantation[外文期刊] 2004(02)14.Weindling SN.Saul JP.Triedman JK Staged pacing therapy for congenital complete heart block in premature infants 1994(04)15.James DK.Steer PJ.Weiner CP High risk pregnancy manage ment options 2001(03)16.Buyon JP.Waltuck J.Kleinman C In utero identification and therapy of congental heart block[外文期刊] 1995(02)17.Vesel S.Zavrsnik T.Podnar T Successful outcome in a fetus with an extremely low heart rate due toisolated complete congenital heart block 2003(02)18.Calvin SE.Gaziano EP.Bendel RP Evaluation of fetal cardiac arrhythmias: Ultrasound findings and neonatal outcome 1992(12)19.Oztunc F.Besikci R.Eroglu AG Fetal arrhythmia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2003(03)1.樊庆泊.盖铭英.杨剑秋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5)2.刘素青胎儿期心律失常52例预后分析[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3.李宏英.于艳阳.刘晶.LI Hong-ying.YU Yan-yang.LIU Jing胎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对胎儿预后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06,14(6)4.邹勤.周启昌.章鸣.彭青海.龙湘党.张静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z1)5.李方凤.谢琪.李春芳.LI Fang-feng.XIE Qi.LI Chun-fang51例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3)6.赵博文.汤富刚.潘美.徐海珊.寿金朵.吕江红.范晓明频谱多普勒及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8)7.杨华.姜晓英.丁永宁胎儿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随访(附27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2)8.王玉萍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6)9.杨娅.李治安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分析诊断[会议论文]-200610.叶海慧.郑斐.梁秀珍.王正平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会议论文]-20061.黎凝胎心监护对150例胎儿窘迫诊断的临床评价[期刊论文]-当代医学 2011(28)2.徐勤巧胎儿电子监护宫缩应激试验评分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医药实践 2010(11)3.黄澎89例电子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及分娩方式分析[期刊论文]-华夏医学 2009(5)4.杨慧胎儿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西部医学 2010(11)5.刘素青胎儿期心律失常52例预后分析[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3)6.张培莲.赵小利.张亚平电子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的价值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2005(10)7.丁秀萍电子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7(14)8.张红.赵跃华.刁晓梅.张曙萱.杨晓明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伴发心脏结构异常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1(12)9.任明保.翟桂荣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诊治[期刊论文]-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6)10.周咏梅电子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4)本文链接:/Periodical_gwyx-fckx200501001.aspx。

马长生:盘点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

马长生:盘点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

马长生:盘点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佚名【摘要】过去的一年间,心律失常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其中既有重要指南的更新,也有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疾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新观点提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技术和新器械的研究更是不断涌现。

在此,我们重点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器械治疗方面进行着重盘点。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12页(P20-31)【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长生;治疗方;流行病学;心房颤动;新器械;病机制【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过去的一年间,心律失常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其中既有重要指南的更新,也有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疾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新观点提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技术和新器械的研究更是不断涌现。

在此,我们重点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器械治疗方面进行着重盘点。

大型注册研究:心衰是房颤人群的最常见死因2016年9月,发表在《柳叶刀》(Lancet)杂志的RE- LY AF注册研究,对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1年内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入选了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400例房颤急诊就诊患者,随访完成率高达99.7%,结果显示11%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

心衰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519/1758,30%),卒中占死因的8%(148/1758)。

另外,卒中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卒中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为非洲、中国和东南亚,发生率分别为8%、7%和7%;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的卒中发生率为3%。

文章结论指出,预防心衰导致的死亡应作为房颤治疗优先考虑的主要问题。

《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发表的GARFIELD- AF研究2年随访结果同样对房颤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

研究入选了17162例初次诊断的房颤患者,2年随访显示,全因死亡、卒中/栓塞、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3/100人- 年、1.25/100人- 年、0.7/100人-年。

对死亡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和其他临床情况占死亡原因的65%,卒中导致的死亡<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