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 芝加哥学派(经济学说史-温州大学,韩纪江)课件

第十五章 芝加哥学派(经济学说史-温州大学,韩纪江)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乔治· 丁· 斯 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生平。



斯蒂格勒1911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州雷登的西雅图郊区。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即将到来之时,他进入了华盛顿大学, 并于1931年获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斯蒂 格勒进入芝加哥大学。1936年离开芝加哥来到艾姆斯地 区的依阿华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 1947年,斯蒂格勒开始了在哥伦比亚大学长达11年之久 的教学生涯。 1958年,斯蒂格勒被认命为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美 国制度查尔· R· 沃尔格林讲座的教授。 这样,他就开始了在这所大学的长期任职生涯。期间,他 与米尔顿· 弗德里曼一道,帮助领导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的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由于重视货币主义和降低政府作 用而闻名于世。

③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 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 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 决定物价水平。 ④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 调节经济的作用,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 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 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 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 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 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 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 3~5%)应该是在保证物 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 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2、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 少的最低限度,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 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 如奈特和西蒙斯都十分强调私人企业的自由竞争 在经济生活中应起的作用。哈耶克认为,自由竞 争不仅能够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取得最 大经济效率,而且能够保存个人自由,防止政策 决策人专断的干涉。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 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 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1912~2006)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

“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有:①极端强调个人自由: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人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②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功能: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

③三个政策目标此长彼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等这三个政策目标,经常是此长彼消,顾此失彼,不可得兼的。

例如,为了减缓失业,必须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而要稳定物价,又必须让更多工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

又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减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和阶级矛盾,但为此必须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在一定条件下妨碍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生态学派、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同心圆理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心的周围地区最高,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心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

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生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工厂区)、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

犯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

因为相对于自然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动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二)社会解组理论这种理论还指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里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作用很大,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

而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非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用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

随着工商业深入市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第十二讲芝加哥学派

第十二讲芝加哥学派

8
4、不完全信息理论
施蒂格勒通过引进“不完全信息” 这个因素,对市场中的一些现象, 作出了通过严密逻辑推理,并可 用经验材料加以检验的理论解释, 并为70年代以来有关失业和通货 膨胀等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微观 的理论基础。 如:价格刚性、排队与资源未能 充分利用,同种商品在不同地区 有不同销售价格,以及一个产业 部门为什么同时并存着规模大小 差别很大的许多企业等等。
12
2、著作
《生产和分配理论》(1941年) 《竞争价格理论》(1942年) 《价格理论》(1946年版,1952年版,1964年版) 《美国的家庭仆人》(1947年) 《产出和变业的趋势》(1947年) 《教育事业的就业和报酬》(1950年) 《联邦政府的价格统计》(1961年) 《知识分子和市场》(1962年) 《关于国家的正当经济作用的对话》(合作,1963年) 《制造业的资本和报酬率》(1963年) 《经济学史论文集》(1965年) 《产业的组织》(合作,1968年)《工业价格的行为》(合作,1970年) 《现代人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国家》(1975年)《现代人 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国家》(1975年)《作为传道士的经 济学家,及其他论文》(1982年)
5
三、主要经济观点
1、极端强调个人自由
反对个人专断和“权威”,极 端强调个人自由。在国家必须 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 治”,反对“人治”。 如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 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 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 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 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 策措施。
18
2、舒尔茨的主要著作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年)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年) 《改变农业》(1943年) 《农业的生产福利》(1949年) 《人力资本的投资》(1981年)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表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年)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年)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年)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年)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年)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2) 指出“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个人能够 通过传播接受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是 用人们之间的理性和道德秩序代替单纯 心理的和本能的秩序的过程.”
(3) 帕克描绘了传播的两种典型功能,即“参 “ 考”和“表达”功能,在参考功能中,传播的是思 “表达” 传播的是思 想和事实,在表达功能中,则表露出感情、态度和 表露出感情、 想和事实 表露出感情 情绪。作为整体的传播,它使社会团体走向联合、 情绪 一致和完整。它修正、规范了竞争,产生出道德秩 序,帕克认为,由于传播带来了更为接近和更加理 解,由于它用文化相互影响进程中的道德秩序代替 生物秩序,在长时间的进展中,它能减轻社会紧张 。
• 时代背景:美国向现代化社会 转变之时。工业化、都市化的 浪潮席卷全美,迅猛的变动带 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代表人物介绍
1、杜威 杜威是库利和帕克的老师
杜威向他们灌输了把社会作为有机体 有机体 这样一种深刻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整 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他强 调传播的功能是使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 相协调,这一点促成了帕克和库利对传 播学的悉心研究,以此作为社会学分析 的关键范畴。
杜威关注的是“有组织的信息” “现代的贵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 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批判伦理学大纲》(1981)
1892年出版《思想新闻》
19c20s-30s,杜威回到对现代传播的政 治和社会含义的思考。将传播过程作为 一种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 将传播看作 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和将传播看作 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 技术和物质进步的观念。 技术和物质进步9世纪90年代,杜威对传播的强烈兴 趣集中在那些改进了速度、力量和效率 的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上,他对于它们帮助科学研 现代技术 究的潜能充满热情。并且在后来的阶段 里,在研究传播这一现象时引入了参与 参与 和共享 共享的概念。 共享

芝加哥学派讨论

芝加哥学派讨论
• 早期的芝加哥学派绝不是自由主义的学派。 在30年代的早期,维纳、西蒙斯和奈特都 鼓吹大规模、持续的赤字支出,以对付失 业和通货紧缩。因此,20世纪30年代的芝 加哥学派可以称为“凯恩斯之前的凯恩斯 主义者”。
• 但是,如果无视大危机的背景,简单地把 早期芝加哥学派视为凯恩斯者,则是错误 的。奈特和维纳把凯恩斯“低于充分就业 的均衡”范式看作“不可接受的创新”。 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反对国家干预和人为 的刺激经济的行为,特别是在弗里德曼和 施蒂格勒影响下的芝加哥学派更是如此。
芝加哥学派的形成
• 20世纪20年代后期——1945年 • 1927年 奈特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任教 创始
人 “奈特圈” 学术研究中坚持经济自由 主义 注重与思辨性研究 • 道格拉斯和亨利-舒尔茨 注重经济学的数量 分析 • 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是芝加哥大学的黄金 时期
• 斯蒂格勒对早期芝加哥学派的四位经济学 家做了这样的回忆:“奈特是一位伟大的 哲学家和理论家,与马克思不相伯仲;维 纳在政策观点上绝不是教条主义者;明茨 忠实于货币史并严格限于这个领域的研究; 西蒙斯是乌托邦主义者。”
• 4、对市场坚定不移,完全信仰,这是以米 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
芝加哥学派—新兴古典主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信条符合广义的古典-新古典 传统,芝加哥学派的思想是新古典主义的一种变体, 因此被称为“新兴古典主义”。
创始人:弗兰克-奈特、雅各布-维纳、亨利-西蒙 斯、劳伊德-明茨 早期代表人:保罗-道格拉斯、亨利-舒尔茨、奥斯卡 -兰格、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米尔顿-弗里德曼、西奥多-舒 尔茨、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罗伯特-卢卡 斯
•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史库森把西方经济学界 对市场的信仰分为四个层次: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传播学科
• • • • •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 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 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 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 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 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 R·E·帕克


建筑学派
一场大火引发的建筑革命

1873年10月8日,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了全市近 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 —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 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 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 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 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 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 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 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而发生在市中心的这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 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 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 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 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莱特的家具设计:他强调简洁的几何形态只是对于机器生产的欣赏,而没有考虑到现代及其技术更广泛的潜力,他对于建筑工业机器化就不感兴趣。莱特机器地把他的美学原则应用到他后来的设计之中,结果产生了一些及不舒适的几何性家具。
பைடு நூலகம்
十三、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建筑界却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
特点:芝加哥学派包括了众多的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
代表人物:(1)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最先提出的的“形式追随功能”口号,成立了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立的信条之一。(代表作)1899年设计了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公司大厦完整体现了他建筑理念,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2)莱特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莱特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上的有机整体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适于现代的艺术表现,并十分强调建筑艺术的整体性使建筑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与整体相协调。家居设计与他的建筑一样,是以一系列简单的部件构成的,构图十分洗练。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诞生于1910年左右的美国,被认为是美国传播学的源头。

当时,芝加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哈珀致力于将该校办成美国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并对探索新知和面向社会十分推崇,于是为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提供了自由的土壤。

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1.结构功能主义与定量研究的结盟力量巨大,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出现,并更加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

而芝加哥学派排斥定量方法,这无疑显得有些落后。

2.二战后,美国急于发展经济和政治,对社会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而芝加哥学派提倡的自由观念和理想主义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这让他们得不到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日渐式微。

3.芝加哥学派内部近亲繁殖,以及其关注的议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成果不受重视。

总的来说,是芝加哥学派本身的研究重点与美国当时的国情不符,再加上研究视野狭窄,方法有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衰落。

一、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的。

芝加哥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城市理论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完善4.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二、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即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论的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在结构功能论看来,社会首先是一个整体。

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①适应:;②达鹄;③整合;④维模2.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的功能分析方法。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透彻的冲突论。

1.刘易斯・A・科塞:功能冲突论。

《冲突的社会功能》社会冲突不只是具有破坏的反功能,也具有正功能。

2.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达伦多夫认为,“我们称作社会分层的不平等体系,只不过是社会权力结构的派生物”这属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冲突论。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一、芝加哥学派的概述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包括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他们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封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

他们还认为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另外芝加哥学派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开创了经济学一个心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result-oriented)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

近年来,“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alism)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二、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主要有:1.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个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例如,西蒙斯在30年代关于改革美国货币金融体制的主张,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必须对其吸收的存款保持100%的现金准备这一建议;哈耶克始终主张金本位制是现实可行的理想的货币制度,反对任何人为地扩大货币流通量的政策措施;以及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等。

芝加哥学派简介

芝加哥学派简介

建筑实例
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
建筑实例
熨斗大厦
建筑实例
马凯特大厦
建筑实例
第二拉埃特大厦
建筑实例
纽约布法罗担保大厦
建筑实例
温莱特大楼
建筑实例
芝加哥施莱辛格和迈耶百货 商店 建筑实例联合信托大厦
细部处理
细部处理
1873年,路易斯·沙利文受雇于詹尼,开始在芝加哥工作,随后沙利文进入 巴黎美术学院,1876年回到芝加哥。沙利文为芝加哥学派奠定了理论基 础,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口号,沙利文比较成功地找到了用于这种新钢 架建筑的非同寻常的适当形式。他放弃了立面的古典式水平划分,并通过 垂直划分,表现出了相同的、绝大多数功能得以安排的楼层的累积。
建筑实例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建筑实例熨斗大厦建筑实例马凯特大厦建筑实例第二拉埃特大厦建筑实例纽约布法罗担保大厦建筑实例温莱特大楼建筑实例芝加哥施莱辛格和迈耶百货商店建筑实例联合信托大厦细部处理细部处理
美国芝加哥学派简介
基本概况 建筑实例 细部处理
基本概况
1、产生背景 美国芝加哥学派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1871年10月8日,因一头奶牛踢 翻了干草堆上的油灯,酿成了惨绝人寰的芝加哥大火。大火烧了几天几 夜,以木质房屋为主的芝加哥化为一片灰烬,仅留下老水塔,成为芝加哥 过去的象征。灾难过后的重建过程中,耐火、经济、高效成为关键词,工 程师们寻求新的解决之道,芝加哥学派应运而生。
2、主要特征 芝加哥学派建筑特点是以高层为主、铸铁框架、占满整个开间的横向大 窗(芝加哥窗)、立面简洁;同时保留了部分古典手法,如三段式构图 (底座——中间楼层——顶层),重点细节进行装饰。
2、发展过程 第一栋芝加哥学派建筑——第一拉埃特大厦,7层,砖与铁梁柱混合结构 设计者:工程师詹尼 。1885年他完成的位于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 办公楼,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这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Louis Sullivan 1892
沙利文的成就
装饰
沙利文在筱悬木具有双翼的种子附加的意义,在他关于建筑装饰的论文“ 符合超人哲学之建筑装饰结构”作为标征。在这图形下方,沙利文置入一段 尼采式说明文字:“胚芽是实在的东西,是性质之所在。在其微妙的机构中 存在着力量的意向,功能是去寻找,最终发现造形完全的表现。”
沙利文
( 1856 - 1924 ) 他 1873 年来到芝加哥,在芝加哥学派中很快成为重 要人物。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就职于芝加哥的詹尼事务所,不久赴 巴黎艺术学院学习, 1875 年返回芝加哥。 1881 年他与建筑师丹克玛尔 ·阿德勒合作,开设建筑事务所,他们一起共事 14 年,建筑了数百座大 厦,尤其在商业性建筑方面,成为美国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现代 建筑美学——特别是摩天楼设计美学的奠基人。他反对折衷主义,致力于 新建筑的理论建设,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主张。他认为:“自然界一切物 体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形状。也就是说,它总是以一种特定的形式,一种独 有的外部造型,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它如何与其它物体相互区别等等。” 在此,建筑物的外部形状也应当依据不同的功能而有所不同。如果把现代 交易所建造成希腊神殿的样子,把疗养别墅建造成摩尔人的宫殿,那是多 么滑稽可笑的事!“给予每个建筑物以适当的和准确无误的形式,这才是 建筑创作的目的”,也是每个建筑师的责任。“形式永远追随功能,这是 规律”。因此也有人把他看做是功能主义建筑的创始者。
莱特

莱特(1869—1959)生于威斯康星州
。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工程。19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在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并在
沙利文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过。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不少小住 宅和别墅。

《经济学说史》第二十章芝加哥学派

《经济学说史》第二十章芝加哥学派

第二十章 芝加哥学派
11
6. 经济周期理论
◆ 哈耶克以货币非中性和迂回生产的观点来解释经济周 期波动。迂回生产指的是原材料要经过一些中间生产 环节后才能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哈耶克指出, 影响生产力的变量主要有利率、储蓄和货币供给量的 变化,这些变量的变动引起经济波动。
◆ 哈耶克通过货币的非中性解释了经济周生产过 程的结构失衡,引发经济危机,导致失业增加。他认 为要避免经济波动必须做到:货币供给数量基本不变, 保持货币中性;所有的价格都要有灵活性,防止货币 数 量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动形成的错误信息对生产 的 误导。
第二十章 芝加哥学派
8
3.市场机制理论
◆ 哈耶克指出,市场机制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产 生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他通过信 息分散论和消费者主权论论证了他的市场机制理论。
◆ (一)信息分散论:哈耶克认为,资源配置是最基本的 经济问题,资源配置的决策必须依赖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而这些信息和知识分散在千百万人手中,中央计划当局 不可能拥有或收集到全部的信息,因而难以做出对资源 进行正确配置的决策。有效配置资源的信息只有经过个 人的交换去获取,即通过市场过程进行交换和传递。
第二十章 芝加哥学派
4
二、奈特、西蒙斯的经济学说
1、奈特的经济学说
◆ 弗兰克·海尼曼·奈特(1885—1972)出生于美国伊利诺 伊州,1911年获米利根学院文学士学位,1913年获田纳 西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16年获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 位,先后任艾奥瓦大学、芝加哥大学教授,退休后任芝 加哥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风险、不确定性和 利润》(1921)、《经济组织》(1933)、《经济秩序 与宗教》(1945)、《竞争伦理学及其他》(1951)、 《论经济学的历史与方法》(1956)、《智力与民主行 为》(1960)。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除行星波外,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贡献有:提出了大气运动的地转适应;行星波的能量频散;西风带急流的形 成理论及其在大气环流中的重要作用;行星波的正压和斜压不稳定性。芝加哥学派对动力气象学的贡献为数值天 气预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图书
内容简介
基本资料
图书目录
芝加哥学派书名:芝加哥学派 作 者:(美国)约翰·范·奥弗特瓦尔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ISBN: 62 开本:16开 定价: 38.00元
芝加哥学派
学术理念
01 经济学派
03 传播学派
目录
02 建筑学派 04 数学分析学派
05 社会学派
07 相关图书
目录
06 气象学派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是许多不同学科学派的统称,因这些学派都源自于芝加哥大学(或芝加哥 市),故名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包括芝加哥经济学派、芝加哥建筑学派、芝加哥传播学派、芝加哥数学分析 学派、芝加哥气象学派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和芝加哥社 会学派(Chicago School of Sociology)。
经济学派
科斯大名鼎鼎的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是指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的学术理念, 早期包括富兰克·奈特、亨利·赛门斯(Henry Simons)等,后期(鼎盛时期)包括诺贝尔奖获奖者米尔顿·弗 里德曼、斯蒂格勒、罗纳德·科斯等等。 他们继承了富兰克·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 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 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他们还认为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另外芝加哥学派对 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1. 引言1.1 介绍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学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大学。

该学派的创始人包括查尔斯·科奇和约瑟夫·格伯特,他们致力于研究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叉领域,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传播理论和观点。

芝加哥学派强调传播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和观念的过程。

他们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社会的塑造和演变。

通过研究传播现象,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观察和数据分析,强调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解释。

他们将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系统中复杂的互动模式,探讨了信息的流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传播形式和媒介的研究,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持。

1.2 概述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传播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深远影响了人类交流和社会互动的方式。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播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获取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新的理念、观念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引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传播思想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和思维力。

通过学习传播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原理,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传播思想还对社会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播思想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更在于它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芝加哥学派1

芝加哥学派1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 的经验主义方向。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 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 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芝加哥大学的创立
这是库利在《人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来 的。 库利认为,我们通过想象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和 外貌的感觉来理解我们自己,因为这里的自我正反 映了别人的意见,所以叫做“镜中我”。人们通过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来认识和把握自己。
2、“镜中自我”理论 、 镜中自我”
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库利将它的出现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印象的知 觉。 第二阶段:对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的知觉。 第三阶段: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的感觉。
1、“首属团体” 、 首属团体”
库利用这一思想来解释过舆论的问题,也用它 来论述过科层组织或大规模的社会机构问题,还用 它来阐释过现代传播媒介中的社会作用。 库利的“首属团体”理论留给后人对传播学研 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对群体传播的研究; 另一个是传播的社会功能研究。
2、“镜中自我”理论 、 镜中自我”
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
从1885年至1900年的15年内,他只是柏林大学的 一个助理教授; 到了1900年,他被提升为柏林大学副教授的级 别; 到1914年,当他56岁的时候,他才获得斯特拉斯 堡大学的教授职称,而那是一个不很重要的大学; 1918年,西梅尔因患肝癌去世。
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
西梅尔传播的理论观点: 1、社会作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是由个体之间的传播 所构成。 2、所有的人类传播代表着某种交流,这种交流对于所 涉及的个体来说具有交互的效果。 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 生。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 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 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 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 公楼(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 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 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 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 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 道路。




这是一个技术超前于艺术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哲学和艺术观念急剧变化的时 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和产品的发展都空前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空 前加速,人们不再有时间对艺术品精细地品味,精雕细琢也就失去了意义。 对古典艺术的简化成为一个潮流,在绘画中,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流派不再强 调细节的精细刻画,雕刻也对细部进行大幅度的简化,建筑同样顺应这个潮 流,对大量古典的细节进行简化。 事实上,建筑表现细节的简化、抽象化和象征化在新古典主义时代就开始了, Schinkel的希腊复兴不仅去除了巴洛克的繁琐装饰,还对正宗希腊风格作了 提炼。Semper也提出建筑的形式、材料和功能应该统一,而不应该过于拘泥 于建筑的艺术性。社会经济现实的改变,艺术观念的改变,都为强调形式和 功能统一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创造的条件。自然地,现代主义建筑的先声 就在芝加哥产生,并蔓延到其他地方,史称芝加哥学派(Chicargo School)。 芝加哥学派不再拘泥于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形制,从实用出发,建筑以矩形 立方体为主。早期有用全砖结构的,不久就转为用钢铁框架作为基本承力结 构加砖贴面。立面用网格分割,和钢铁框架达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很大的 窗户及有利于通风、采光,也和立面的设计呼应,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韵律。 在芝加哥学派强盛的1883年~1893年之间,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芝加哥窗户” (Chicago windows),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中间采用固定的大玻璃窗和两 侧较小但可以上下拉动的滑窗,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 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在功能上满足采光、通 风的要求,由避免向外开的窗可能受到高空阵风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综述

芝加哥学派综述


沙利文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形式跟 从功能”,这句话既是美国的实用主 义哲学的一种反映,也是时代的精神。 现代派建筑理论自此始。沙利文还为 高层建筑的设计制定了一些规则:动 力、取暖、照明等设施在地下室;底 层用于商店或银行等服务机构,空间 要宽敞、采光要好;二楼是底楼功能 的延伸,要有直通的楼梯与底层相连; 二楼以上是相同结构的办公室;最上 面一层是包括水箱等的设备间。事实 上,目前的摩天大楼从布局上来说几 乎都是芝加哥学派的翻版。
芝加哥会堂大厦
• 美国现代建 筑(特别是 摩天楼设计 美学)的奠 基人、建筑 革新的代言 人、历史折 衷主义的反 对者、芝加 哥学派的中 坚人物路易• 沙利文 (Louis Sullivan,185 6-1924)的
芝加哥会堂大厦
• 芝加哥的会堂 大厦(1889) 是他的早期成 熟作品之一, 这是一栋10层 的花岗岩和灰 石岩大厦,附 有一座17层的 塔楼,兼做旅 馆和办公楼。 大厦呈U字形, 环绕着一座有 3982个座位 的歌剧院。外 部装饰朴素、 淡雅,内部装 饰富丽、豪华。


建筑学派
一场大火引发的建筑革命

1873年10月8日,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了全市近 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 —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 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 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 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 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 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 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 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而发生在市中心的这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 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 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 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 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 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 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 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 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 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 R·E·帕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芝加哥学派——米德
郭悦
一、人物简介
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 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1887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 并于1894年进入芝加哥大学。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期间,米德受到机能主义运动和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从而涉足社会科学领域, 研究自我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 但实际上,米德是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边缘人”, 身处哲学系的他与社会学系的帕克、托马斯等人交 流并不密切。“但他对社会学系的学生却影响很大, 因此通常也被包括在芝加哥学派之内。”
二、理论观点
一般认为,米德开创的符号互动论构成了芝加哥学派的微观 传播思想,是贯穿芝加哥学派学术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在 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杜威的“共享式”传播观。 先驱:杜威、齐美尔、塔德、库利、托马斯 第一代:米德 第二代:布鲁默 第三代:戈夫曼 后续理论:梅罗维茨
符号互动论的前提
1.人类行为建立在他们给事物赋予的意义的基础之上。 2.这些事物的意义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生成的。 3.这些意义会被人用来解释他所面对的事物,意义在这一使 用过程中被使用,被转化。
(一)心灵与互动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符号”为媒介的间接沟通方式, 以此方式进行的互动即为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从符号交流也就是人际传播 的角度来解释人与社会的形成。 米德认为,真正的人类交流方式是借助符号的交流。符号 互动论者也极力强调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
人类互动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动物只能通过无 意义的姿势,即记号进行互动,而人类既能通过记 号又能通过符号进行互动,正是符号互动把人与动 物区别开来。
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使用符号进行交流的动物,能 够进行信息交流是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特征。
(二)“自我”观点
米德认为,人类还有一点不同于动物,即人有“自我 感”,即具有心灵的有机体能够成为其自身的对象, 人可以和自己交流。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信息主 体”,不仅因为其心灵,而且因为其“自我”的实现 就是一个不断信息交流的过程。
米德生前从未出版过著作,他的经典性著作《心理、 自我和社会》是由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稿汇编而成, 并于1934年他去世后出版的。米德也因此引起了学 界的关注,他的理论在芝加哥学派中的影响力与日 俱增,符号互动论成为了芝加哥学派理论自我就是社会。
“自我,作为可成为它自身的对象的自我本质上是 一种社会结构,并且产生于社会经验。它为自身提 供了它的社会经验,因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完全独 立的自我。但是无法想象一个产生于社会经验之外 的自我。”
米德还认为,从姿态到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因此,是互动和传播形成 了社会,而不是社会早就了互动和传播。
三、局限性
首先,在交流中的言论并不是理想意义上的语言, 不可能实现理想意义上的精确交流。因此,米德理 论的符号学起点是值得商榷的。
米德过于注重语言过程的行动意义,而忽略了语言 解码与译码的一致性问题。
其次,个人在自身无法丝毫不差的唤起他在他人身上 唤起的一组态度。承担不同的角色就意味着代表不同 利益,其间的鸿沟是无法填平的。
强调语言交流对于一切个体都具有共同性,因此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天使般的沟通。
人类能够最终实现理想的交流,这一点他与杜威和 库利可以说也是一脉相承的。 1.语言对不同的个体意味着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意义, 在此基础上人可以做到完全沟通。 2.人都具有“自我意识”。扮演他人的角色就可以 使人与他人获得完全的沟通。
米德的自我观点: “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 “客我”:有机体自己采取的有组织的一组他人态度。
自我在交流中产生。自我具有一种不同于生理学 有机体本身的特征:自我是逐步发展的;它并非 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经验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 的,即是作为个体与整个过程的关系及与该过程 中其他个体的关系的结果发展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