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德的自我观点: “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 “客我”:有机体自己采取的有组织的一组他人态度。
自我在交流中产生。自我具有一种不同于生理学 有机体本身的特征:自我是逐步发展的;它并非 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经验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 的,即是作为个体与整个过程的关系及与该过程 中其他个体的关系的结果发展起来的。
米德生前从未出版过著作,他的经典性著作《心理、 自我和社会》是由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稿汇编而成, 并于1934年他去世后出版的。米德也因此引起了学 界的关注,他的理论在芝加哥学派中的影响力与日 俱增,符号互动论成为了芝加哥学派理论的标签。
芝加哥学派——米德
郭悦
一、人物简介
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 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1887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 并于1894年进入芝加哥大学。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期间,米德受到机能主义运动和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从而涉足社会科学领域, 研究自我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 但实际上,米德是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边缘人”, 身处哲学系的他与社会学系的帕克、托马斯等人交 流并不密切。“但他对社会学系的学生却影响很大, 因此通常也被包括在芝加哥学派之内。”
二、理论观点
一般认为,米德开创的符号互动论构成了芝加哥学派的微观 传播思想,是贯穿芝加哥学派学术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在 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杜威的“共享式”传播观。 先驱:杜威、齐美尔、塔德、库利、托马斯 第一代:米德 第二代:布鲁默 第三代:戈夫曼 后续理论:梅罗维茨
符号互动论的前提
1.人类行为建立在他们给事物赋予的意义的基础之上。 2.这些事物的意义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生成的。 3.这些意义会被人用来解释他所面对的事物,意义在这一使 用过程中被使用,被转化。
强调语言交流对于一切个体都具有共同性,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天使般的沟通。
人类能够最终实现理想的交流,这一点他与杜威和 库利可以说也是一脉相承的。 1.语言对不同的个体意味着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意义, 在此基础上人可以做到完全沟通。 2.人都具有“自我意识”。扮演他人的角色就可以 使人与他人获得完全的沟通。
(一)心灵与互动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符号”为媒介的间接沟通方式, 以此方式进行的互动即为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从符号交流也就是人际传播 的角度来解释人与社会的形成。 米德认为,真正的人类交流方式是借助符号的交流。符号 互动论者也极力强调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
人类互动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动物只能通过无 意义的姿势,即记号进行互动,而人类既能通过记 号又能通过符号进行互动,正是符号互动把人与动 物区别开来。
三、局限性
首先,在交流中的言论并不是理想意义上的语言, 不可能实现理想意义上的精确交流。因此,米德理 论的符号学起点是值得商榷的。
米德过于注重语言过程的行动意义,而忽略了语言 解码与译码的一致性问题。
其次,个人在自身无法丝毫不差的唤起他在他人身上 唤起的一组态度。承担不同的角色就意味着代表不同 利益,其间的鸿沟是无法填平的。
(三)社会
对于米德而言,自我就是社会。
“自我,作为可成为它自身的对象的自我本质上是 一种社会结构,并且产生于社会经验。它为自身提 供了它的社会经验,因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完全独 立的自我。但是无法想象一个产生于社会经验之外 的自我。”
米德还认为,从姿态到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因此,是互动和传播形成 了社会,而不是社会早就了互动和传播。
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使用符号进行交流的动物,能 够进行信息交流是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特征。
(二)“自我”观点
米德认为,人类还有一点不同于动物,即人有“自我 感”,即具有心灵的有机体能够成为其自身的对象, 人可以和自己交流。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信息主 体”,不仅因为其心灵,而且因为其“自我”的实现 就是一个不断信息交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