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家常课,回归语文本色

合集下载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文课似乎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人认为语文课已经远离了其最初的本真,甚至有人对语文课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

在如此情况下,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话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我们需要注重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传授知识和灌输观念为主,学生们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交流和互动。

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我们需要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尽量采用互动式和问题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和互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让语文课回归到其教育的常态和本真。

我们还需要重视语文课外的拓展和延伸。

语文课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应该有更多的课外活动和拓展延伸。

可以开展语文学科的竞赛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也可以通过语文作文、课外阅读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和阅读广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这些课外拓展和延伸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让语文课回归到教育的本真。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教学的主体和核心,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教学研讨会、讲座等方式来传授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关心和支持语文教师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近年来,语文教育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语文课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实用能力,让学
生学以致用,而不应该只强调文学知识的学习。

还有一些人则倡导回归传统的语文教育,
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经典作品。

无论支持哪种立场,我们都应该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首先,让语文课回归常态就意味着回归到它最基本的目标:规范语言运用和有效沟通。

作为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语文课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法与词汇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基
本的书写、朗读和听说能力。

有时候,过于强调“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反而会让学生
忽略基本的语言规范。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再去学习和欣赏
文学作品。

其次,语文课的回归本真意味着让学生学会体验文字背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
教育不应该简单的停留在文字的解释和陈述,而应该教育学生应该如何阅读、理解、挖掘、把握和表达文字。

通过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类哲学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不是单纯的看待课程内容或教学方式的变化,而是
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协力。

“教育均质化”的思想已经盛行了很久,学生们在各种考试中,也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单纯的分数。

在这种教育形态下,学生们和家长们很难有时间和
精力去关注其他类型的学科,比如说以人文学科为代表的语文课。

但只有拥有文化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更具价值的人才。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课在一些学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功利化、应试化等,导致语文课不再像过去那样纯粹和本真。

我们需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重视语文课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是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核心价值。

语文是人类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语文课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语文课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的精髓,提升个人素养和文化品位。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是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语文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它可以通过课文、诗歌、散文、小说、作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语文课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理解文学的内涵,欣赏文学的艺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科中找到乐趣和满足,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是要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教学的主体和灵魂,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的质量和效果。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不断深化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引领学生回归语文课的常态和本真。

追求简单高效的语文家常课

追求简单高效的语文家常课
好家常课 ,实现低耗高效呢?


课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语文课堂实 在是难 以承受之重 、 以承受之多。 难 家常课要抛弃那些浮华繁杂 ,回归语 文教学的本色 , 这样才能腾,宝贵的 l f {
时间 , 让学生去尽情地亲近母语 ,尽 兴地品渎文本,尽力地实践语文 。如
涉及 了主要矛 盾的双方f 晁盖等人 与
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 ,让 学 生有时 问阅读 、思 考 、讨沦 和表 达。同时减少了大量的无效 答问 ,从 而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阕渎能力放到了
标准。它是一堂课的灵魂 ,是课堂教
学的方向。若 目 标定位不准,学生的 有效学习就只能成 为李谈。如何准确 定位 教学 目标呢 ?一要吃 透课 标 准 ,这是准确定位教学 目标的前提 。
②杨志最终 失陷生辰 纲从 而 “ 贻误” 终身 , 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 “ ”可 智 肓呢?③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
析他失败的症结在哪里?这三个问题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 语文素养的提 高,就依赖这实实在在的每一节家常 课。所 以,力求家常课简单 高效 ,是 我们一线教师的基本追求。那怎样上
思考始终立足 “ 生本对话”进行。我
公开课上课堂信息含量大,多媒体课 件有声有色 , 学生活动多种多样,授 课方式灵活多 变。这让我们普通 的一
线教师眼花缭乱 , 有一种无所适 从的
学生认识水平 、心理特点 等。如果教 学目 标不 以学生 为本 , 新课程理念就 不可能得到落实 。我们在教学中只要
我们只有细心研汝新课程标准 ,才能 深入领会其l的要义,从而准确把握 } 1 课程 目标 这样 , 对教学 日标的定位
到现实价值等,可讲可学可探究的内
容太多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教学,让 学生在能接受理解的范闱内探究,这 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 对教学 内容大胆取舍 堂 教 学

让小学语文回归本色彰显课堂魅力

让小学语文回归本色彰显课堂魅力

让小学语文回归本色彰显课堂魅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如果说过去的小学语文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识字和文化常识的传授,那么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随着这种教育趋势的兴起,让小学语文回归本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回归本色,就是让小学语文教育重新回到它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上,强调课程的核心地位,明确课程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文学、文化、思维和语言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价值。

为了让小学语文回归本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注重阅读,培养语感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语言感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小说,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感。

二、注重语文实践,培养实用能力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语文的实用性。

具体来说,可以在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实践,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活动。

三、注重文化传承,培养国学素养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文学、文化的传承,还要注重国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他们懂得尊重传统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和贡献。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意识,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国家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注重课堂氛围,营造课堂魅力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很重要。

只有营造出一种活泼、轻松、通俗易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真正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场景,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总之,让小学语文回归本色,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摘要】当前语文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回归常态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修养;回归本真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挖掘语文课的教学潜力,提升启发性和趣味性,建立多元化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重视语文课的核心价值,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通过这些努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综合素养,成为具有文化底蕴和情感修养的独立思考者。

【关键词】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素养、传统文化、教学潜力、启发性、趣味性、多元化、核心价值、学习动力、全面发展、坚实基础。

1. 引言1.1 语文课教学的现状当今社会,语文课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感到压力增大。

课程标准的更新换代、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学生们对语文课的兴趣逐渐减弱,复习课文、做语文作业似乎成了他们最不愿做的事情。

当前的语文课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们倾向于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课文,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偏重知识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厌倦情绪,甚至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的语文课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而在一些发达地区,语文课的教学则可能过于功利化,只注重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前语文课教学的现状,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为何需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当前,语文课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偏离了语文课的本质,导致语文课程变得功利化和应试化。

追求诗意课堂 回归语文本色

追求诗意课堂 回归语文本色

追求诗意课堂回归语文本色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见真淳的精神享受。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

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

诗意语文,不是为语文课堂堆砌华丽的词藻,不是追求诗一般的浪漫和情调,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呼唤起学生的诗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

那么,如何进行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诗意的教学情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最讲求课堂语言的锤炼,她的课堂是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享受诗意的乐园。

她说:“教师的语言要锤炼、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正因为于漪老师努力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所以她的教学语言生动隽永,能给学生如坐春风的艺术享受。

诗意的教学首先必须是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辅以现代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先营造出诗的意境,让孩子们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慢慢地感悟美,细细地品味真,从而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激。

如:教学《识字5》,播放有关大海的课件,让孩子们边看美丽的大海晚景图,边配以《渔舟唱晚》的音乐,此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那美丽、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大海:夕阳西下,孩子们光着小脚丫,欢笑着涌向软绵绵的沙滩,时而尽情地奔跑,时而捡起一颗颗美丽的贝壳。

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海鸥快乐地鸣叫着,大海高兴极了,捧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把它送给黄昏。

渔船满载着珍珠、鱼虾和海带,停泊在宁静的港湾,只留下远处天边,一抹绚丽的晚霞……教师用有美的语言,使课堂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灵动优美,像交响曲一样震撼人心。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课,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是学生课程表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等基本的语言知识,更是传承着中华文化的重要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多元化,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写作水平不高等。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成为了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语文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现实中,却常常出现一些偏差和问题。

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下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校和教师对于理工类课程、技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而对于语文课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

一些学校和教师认为语文课只是传授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而忽视了语文课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不高。

在当今社会,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和热爱。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和热情。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教师在教学语文课程时,只是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美文、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下降。

二、怎样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为了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需要重视语文课程。

学校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承办者,需要给予语文课程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语文沙龙、举办诗词大会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语文爱好者和专家学者来给学生们讲述经典美文和诗词,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与热情。

第二,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语文课程的主要承办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习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崇尚简约语文 回归语文本真

崇尚简约语文 回归语文本真

崇尚简约语文回归语文本真我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立足课堂,潜心实验,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形成了“简约语文”的理念。

我的“简约语文”的教学理念,力求体现在洗尽铅华的生态课堂教学观、摒弃功利的朴素阅读观和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三个方面。

一,崇尚简约的生态课堂观针对当下语文课“去语文化”的现象,我把着力点一开始就放在语文效率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上,先后撰写了《激发学习诱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精练巧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等论文,对克服语文课堂“少、慢、差、费”等弊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些专家看后说,一个农村初中的青年教师能对课堂教学中的本质问题作深层思考,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

实属可贵。

新课改后,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讨论风盛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讲解、讲析)法,被认为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有悖于新课改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批评。

我根据教学实际,撰写了《正本清源摆正位置――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讲”的再认识》一文,对“要不要‘讲’、‘讲’什么、怎样‘讲”’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我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的需要,但是因噎废食,完全舍弃,也是不现实的。

”着力阐释了“要把握好‘讲’,必须正确处理好与之相关的三个关系,即讲与问的关系、讲与读的关系和讲与练的关系”的道理,从而厘清了“讲”等于“守旧”的错误认识,还“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我强调:“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必须讲;提问不能答,启而不能发,还须讲;讨论小结,自学归纳,也要讲……可以说讲解、讲析不仅应当。

而且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关键是讲多少、讲多深,哪里需要略讲,哪里需要畅讲、详讲、讲透。

但是,并不是一讲了之。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或默读或朗读或范读或齐读不一而足。

追求家常课,回归语文本色

追求家常课,回归语文本色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 准 》强调 “ 积极倡 导 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 习方 式”。探究交 流的模 式分三种 :一种是 同桌交 流和小组间 交流 ,第二种 是合作探究后 的交 流,第 三种 是 以随笔形式呈现 的对课文感 悟与体验的交 流。就高 中语 文教学而言 ,阅读最终 的呈现 方式还 是写作 ,阅读 和写作是高 中语 文新课 程 的核 心,也是全 面培养学生素质 的有 效手 段 ,通过 “ 课文感悟 与体 验交流”能有效地 提升学 生思 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 师的评价也 能使学生的学 习有成就感 ,并进 步提升他们 的学习热情 。 教学是师生 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 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的过程 , 交流彼此的情感、 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 , 求得新的发现, 实现教学相长。这一环节 中, 学生在小组 自 学 基础上 , 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 并提出学习过程 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向教师质疑 ,教师适时诱 导 ,以拓展学生 的思路,然后再 由 教师点拨或 学生相互启发 , 共同解决疑难 问题。在教师与 学生的研讨交流 中, 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 ,由易到难 ,由浅人 深, 从具体感性 的认识逐步过渡到对问题本质 的认识。要使学生 结合 , 要有意识地把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品 质和方法贯穿在探讨交流之中。 四、迁移拓展 的模式 新课标提 倡教师 “ 在教学 中努力体 现语 文 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所 以教师 注重 了课 程资源 的开发和整合 ,注重 了将课外 的学习 资源和学生 的生活体验等 纳入课堂。于是 , 教师进行一 定的拓展和迁移 ,以显示课 堂的 容量之大 和内容之丰富。有些拓展不利 于学 生学到新 的知识 ,或只对少数几个 学生起 作 用的 的话就 失去它 的实效性 ,就不 予考虑。 因此 ,在进行 文本 拓展时 ,首先要考虑其 必 要性。 文本拓展作为语 文课 堂里一个重要 的环 节 。理所 当然地立 足于文本 ,恰 当的延伸 更 是原有文本 的延伸 。迁移 拓展教学是帮助 学 生理解文本 的,教师 不能 将拓展环节 当作 一 个 “ 卖 点”来展示 自己的才学 ,显示课堂 教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语文课似乎越来越偏离了它的原本意义,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一门过分注重考试和应试技巧的功利化课程。

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学科。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是要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素养。

这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普遍不足,他们更习惯于浅尝辄止的碎片化阅读和碎片化写作,而缺乏深度思考和长篇阅读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回归到对学生基础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上,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也要注重对语文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在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电子媒体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中华文化不甚了解,对古诗词、古典小说、经典散文等文学作品缺乏兴趣。

语文教育应该回归到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上,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时代新人。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也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学习,让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能成为积极的主体,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语文课,有些学校则将语文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变。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的常态和本真,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我们有必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以保持其教育价值和意义。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要重新审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语文课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以及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

这些内容和技能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围绕着这些基本内容和技能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追求新颖和时尚。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要重新审视语文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语文课是一个独特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应当注重灌输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的结合,即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

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要重新审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和评价标准。

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上,所以评价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能力,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评价方式也应当多样化,既要注重考试和测评,也要注重实际表现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收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就要重新审视语文课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认识世界、构建思维、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课是学生接受中华文化熏陶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应该回归常态与本真。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语文课常常被忽视,甚至丧失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必须反思当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并提出回归常态与本真的解决方案。

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就要摒弃机械的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应该是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应该通过思考、分析和表达来真正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要有足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实用性,例如做作文、演讲或朗读等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让语文课回归本真,就要恢复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精髓,应该成为语文课的核心内容。

我们应该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我们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通过品味经典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只有通过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往往过度依赖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忽视了传统纸质书籍的价值。

语文课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提升词汇积累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想象力。

我们应该在语文课上加大阅读的力度,组织学生阅读各类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还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和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灌输者”而学生是“接收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多开展讨论、问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浅谈如何真正回归语文课的本色

浅谈如何真正回归语文课的本色

境, 再来 理 解 “ 几 处早 莺 争 暖树 ” 和“ 乱 花 渐 欲 迷人 眼 , 浅 草 才 能 没 马蹄 ” 的早 春 美 景 就 没 什 么难 度 了 , 自然更 能理 解 诗人 “ 行不足” 的不舍
之情 。
71
2 0 1 4・ 8 语 文 天J
教 学探 索
三、 深入 文本 , 推 崇“ 素课 ”
想 。如果 将 教学 重 点 放 在后 半 部 分 , 大 讲 中国 画 和西 洋画 的对 比, 领 会欣 赏美 术作 品 的真谛 , 这 堂语 文课 就 该 换 美术 老师 来 上 了。 同样 的 ,
教读 一篇课 文 , 教 师要 引导学 生深 入作 品 , 感 受作者 通 过语言 文字 所展 现 的美 的形 象 和美
的意境 。要将 语文课 上 成 “ 素课” , 就 是不 去 雕 琢, 真 实而原 始地 上本 色课 。
1 .语 文课 要 适 当运 用 多媒 体技 术
不要把《 黄河颂》 、 《 土的的誓言》 这些课上成历 史课 、 政治课 , 如果在课 堂上大讲 日本侵 略者 在
中国犯下 的 滔 天 大 罪 和 中 国人 民 的苦 难 与 抗 争, 教师和学生确实会变 得热血沸 腾、 义 愤 填
该让 学 生在 作 者 优 美 的语 言 描 绘 中 , 聆 听 伐 木 的声 音 , 沉浸 到诗 的意 境 中去 。在诵 读 中 , 仿 佛 能 听到诗 人 在 深 情 絮语 , 仿佛 能看见 幽谷 、 农 舍、 渔舟 、 牧羊 女 …… 只有 这 样 的诵 读 , 才 能读 出诗 意来 , 才 让学 生体 会诗 歌语 言 的精 炼 , 形成
曾几何 时 , 多媒 体 教 学 在语 文课 堂 中独 占
鳌头 , 成为语文教学的宠儿 , 好像一个语文教师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回归“本色”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回归“本色”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回归“本色”摘要: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色就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教语文、学语文”。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回归文本、回归学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河北省清河县教师摘要:华范大杨再隋语色平说语回归回归回归语正什么是“本色”?辞海里的意思为“本来的面目”。

那么“语文的本色”即“语文的本来面目”。

华中师范大学杨隋再教授在《呼唤本色语文》中讲到:“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教语文、学语文”。

也就是说,本色的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回归文本、回归学生,回归其本来面目。

回归生活本色,展现语文教学的特质美。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在学习《咬拟聘文嚼字》时,我设计了一组模招,并穿插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杨澜凤凰杨澜(现主持卫视中文台《工作室》节目)在应聘《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时的出色答辩。

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比如在学习《祝尝福》时,我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抽时间进行编排演艺,通过揣摩扮演,学生对文章主题人物的把握更深刻。

只要放手交给他们去做,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语文课在一些学校中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偏向了应试教育和功利化的方向,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大减退,甚至出现了“讨厌语文”的现象。

为了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着手,逐步改变和完善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式。

相比于繁重的语文知识点和题海战术,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和作文写作来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不断学习和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我们需要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和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课本注重的是语言文字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

而现代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为核心,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通过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所传递的美的意蕴和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学资源和学习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学世界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启迪。

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我们需要重视语文教学和实践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的是语言文字的理论知识和语法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文学创作的能力。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近年来,很多人都在呼吁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

这种呼声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在一些方面出现了偏差,导致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比如,有些学校教的只是应试技巧,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去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精髓。

这种情况下,回归常态与本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语文的常态与本真?我的理解是,语文的常态是指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尽量避免过分注重应试,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同时,教学内容也应该涵盖丰富的文化知识,以便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语言的力量和美妙。

而语文的本真,则是指语文本身具有的自我价值和魅力。

语文是一门以文字为媒介的交流工具,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都是其美妙所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深刻领悟和感知语文的内在魅力,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应对考试。

如何让语文课回归常态与本真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把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提高作为语文教育的中心目标,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诗词、文言文、古代文学等经典语文文本的学习应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经典文本中深奥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语言艺术都是对学生培养语言素养非常有益的。

二、强调语言实际应用。

除了课堂学习,学生还需要在现实中实际运用语言,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语言学习,比如,学生可以写日记、对话练习、统计分析或撰写新闻报道。

这些都是实际运用语言的很好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力和思维力。

三、注重文化积累。

语文是很重要的文化供应者,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对文化的积累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诉诸生活、历史、国学、地理和自然等各种领域,以及通过观察、听、读、写的活动,让学生感知不同文化领域的价值和美好,从而让语文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生的生命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家常课,回归语文本色
这些年来,听过议过不少各种各样的课。

学校里也推行了不少课,诸如校内公开课、党员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高级教师展示课、优质课、课堂教学大赛等等。

虽然渐渐明白了各种各样的课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在特定的时期,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而且也有必要进一步做好用好,但我还是越来越感觉到,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还是我们的“家常课”。

那什么样的课才是我们追求的家常课呢?
我想平平淡淡才是真,简简单单味最纯。

家常课,不一定有太长时间准备,也不一定有多人协助修改,也可能没有提前试教,全凭我们教师自己研读文本,查阅资料,写出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制作出实用的辅助课件,只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了,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朴实自然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也强调“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可见,朴实自然之美,美在本质,而以绮丽为美,则只是一种外在的美。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摒弃“花架子”,努力追求朴实自然,能真正反映教学原生态,如实反映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家常课。

这名师名家们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头。

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就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其教学步骤为:
(1)欣赏名曲:谈谈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感受,引出课题。

(2)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3)品读课文:①贝多芬的“伟大”表现在哪些语句?你能概括一下“伟大”在哪些方面吗?
a、“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b、“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c、“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淌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d、“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②总结:贝多芬的伟大:a、音乐成就(世界乐圣);b、精神品质(意志坚强、挑战厄运、追求理想);③名句积累:名人眼里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和傅雷的评价)
本案例中,教师本着一颗平常心,紧扣“贝多芬的伟大与平凡之所在,以及两者的关系”这个主问题,“实”字当先,求真求实,让学生一课一得,读中带品,品中导读,轻松自然,沉稳朴实,没有华美的课件,没有喧嚷造作的课堂气氛,也没有过多的课堂预设,所以赢得了同行的啧啧称赞,也让我们这些同行有章可循,有技可学,真正达到了送教助教的作用。

你能说这不是一堂好课吗?不是
我们孜孜以求的家常课吗?
二、简约精练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他的书斋题联。

意思是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

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同时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

还可以理解为:凡事能把握根本、要害、大势,便能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我们就更应考虑教学的效率,因而我们的家常课一定要追求简洁洗练,单纯明快,冗繁削尽留清瘦,要抓根本,抓素养,抓本味,只有坚持这样的教学,日益熏陶,日积月累,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语文的本领,提升语文的素养。

三、情真意浓
家常饭菜,母亲做得诚心用心,我们吃得安心舒心。

饭桌上,家人们一起谈笑自如情意浓浓,用不着察言观色费心应酬。

如果我们的课堂,老师和学生也像母亲和孩子,彼此信任,那我们的课堂,师生一起,身心放松,情趣相通,那对孩子们的成长会多么有利啊!那我们的家常课作为课堂教学原生态的自然存在,没有功利心态的驱动,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就非常有利于师生真诚投入,实话实说,实事实办。

这样,老师和学生就更容易真诚面对文本,真诚面
对对方,真诚面对自己。

记得执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时,在理解庄子的偷梁换柱偷换概念时,大部分学生不能一下子明白,我就举了一个笑例:据说一个中国人带着女儿与一个外国人见面。

见面了,那外国人赞美这女儿真漂亮,出于礼貌,中国人就说:哪里哪里!可是翻译者不懂这是中国人的谦虚说法,就直接翻译成“where?where”,这可让外国人尴尬了,不知道怎样回答。

学生听到这里就大笑,在笑声中他们明白了此“哪里”而非彼“where”,自然也明白了此“安”非彼“安”,惠子的“安”(怎么)与庄子的“安”(哪里)不同之所在。

接着,在讨论你更喜欢庄子还是惠子这问题时,学生就各抒己见,激情高涨。

我想,这样的课堂,趣味盎然,情真意浓,随性而不随意,轻松而有意义。

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又有效,会让学生铭刻在心的。

富有情趣的课堂,充盈着愉悦,洋溢着祥和,闪烁着智慧,轻松惬意而又情真意浓,真是“怡情怡趣心相通,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向往的家常课吧!
课改轰轰烈烈,喧嚣之后是平静,繁华之后是简朴,我深深地领悟到,现在应该到了返璞归真冷静沉淀的时候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简简单单味最纯,给学生大营养大收获的家常课才是语文课的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