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效能综述
科技资源文献综述

对四川省科技资源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资源的状况、科技资源效能的发挥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的重要尺度。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与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各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不同作用直接影响到了科技资源效能发挥程度。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障碍,科技力量的条块分割尤为突出,国防和民用科技力量、产学研科技力量、中央和地方科技力量、各部门和区域科技力量、国有和民营科技力量相互隔离、自成体系、各自为阵,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造成了科技资金分散投入、科技设施重复建设、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科技人才浪费等问题,致使科技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围绕这些突出问题,提出对四川省科技资源整合有效的模式和对策,既是本文开展研究的缘由,也是本文写作的主题。
二、研究现状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科技资源及其整合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科技资源整合对于提高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大学者对科技资源的内涵、现状分析、配置效率等方面,以及科技资源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1.国内关于科技资源及其整合内涵的研究(1)关于科技资源内涵的研究周寄中(1999)提出“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它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
[1]朱付元(2000)提出科技资源是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以及科技组织资源等要素的总和,是由科技资源各要素及其次一级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系统。
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现,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现,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成就综述近年来,中国在人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市场,同时,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和发展。
以下是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成就的综述:一、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设立分支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层次人才入驻。
同时,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如千人计划、长江学者、青年千人计划等,吸引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二、人才导向的科技创新。
在全方位的科技泛滥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更加显而易见,特别是在以创新为主引擎的科技创新领域里。
国家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
三、创新创业环境加速优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创新创业园建设、政策优惠等,让创新创业更加简单、容易、快捷,同时,提供了更多的政策、资金和培训支持,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繁荣环境。
四、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
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设立了专项资金。
在城市、数字文化、戏曲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意产业整体发展,积极构建了菜单制、引才计划等人才体系。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高。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毕业生毕业方向的导向相同,因此,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关键所在。
总之,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取得了早期的成就,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重视视线不断扩展和深化,相信今后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中国的新时代也将因此更加繁荣富强。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日益成为各国的热点问题。
科技人才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建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于促进科技发展、提高人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技人才概念、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产生及发展、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技人才概念科技人才是指能熟练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能够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推动现有的技术和产品改进的人才。
科技人才的类型较为宽泛,包括工程师、技术专家、科学家、研究员、教授等。
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产生及发展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产生源自于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早期主要是以企业需求为主要驱动力,企业需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所以产业界开始建立一些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的深入,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评价,并为此建立了相应的体系。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科技人才评价概念,并引领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发展。
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
三、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当前,各国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以我国为例,我国已经完善了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将科技人才分为三类: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普通人才。
其中,高层次人才是我国重点培养的人才,享有优惠政策,并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励和荣誉称号。
四、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尽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已经得到了各国的广泛认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化,评价过程不够公正透明。
此外,还存在一些评价指标过度重视论文数量,而忽视了科技成果产出的实际应用和商业价值。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借鉴一些国际先进经验,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并加强评价过程的监管,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总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于促进科技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各国应该通过不断地完善评价体系,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科技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汉科技创新人才情况汇报

武汉科技创新人才情况汇报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武汉的科技创新人才情况一直备受关注,下面就对武汉科技创新人才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武汉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
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
这些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同时,武汉还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其次,武汉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通过出台一系列
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来到武汉。
同时,武汉市政府还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发展空间。
再次,武汉市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也在不断壮大。
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在武
汉落户,为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同时,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的建设,也为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看,武汉的科技创新人才情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高等教育资源、
政府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了武汉科技人才的不断壮大。
未来,武汉将继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武汉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综述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综述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提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特点1. 人才为本:以培养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为基础,建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 创新驱动:倡导创新理念,促进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法制保障: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可持续推进和实施。
三、政府引导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1.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投入,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和保障。
2. 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综合评价科技人才的机制,更加公正、客观地评价科技人才的贡献和业绩。
3. 改革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4. 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支持:加强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支持,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企业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1. 企业应当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企业应当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投入,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和保障。
2.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3. 企业应当加强对科技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支持:企业应当加强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支持,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五、社会其他相关部门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1. 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2. 科研机构应当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科研机构应当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入科研队伍。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现状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现状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现状、问题及走向沈荣华一、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现状的基本判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的人才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人才工作现在处在最好时期(这个时期起码持续5-15年)。
总体判断我归纳了四句话: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党管人才的组织架构基本建立,人才工作已经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2006年《我国人才资源状况》的权威报告,以及这次我们的调查,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成就,具体有以下6个方面。
第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人才资源的开发。
到2005年,全国共有各类人才7390.3万人,其中,党政人才663.9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70.3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53.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195.6万人,高技能人才835.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79万人,人才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第二,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
由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005年,全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3543.5万人,占59.3%。
其中,研究生107.6万人,占1.8%;大学本科1317.6万人,占22.1%;大学专科2118.3万人,占35.4%。
第三,人才结构得到改善。
从专业技术人才的所有制结构分析,到2005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33.1%,人才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人才层次看,我国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全国共有两院院士140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15.1万人,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63个,博士后工作站1018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2万人。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进展状况分析

2021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进展状况分析2021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维持稳固增加,总量达到7512万人;R&D人员总量上升至万人年,R&D研究人员总量达到万人年,居世界首位。
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人年/万人,与科技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超过了“十二五”科技计划提出的进展目标。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稳固增加,在国际上继续维持科技人力资源规模优势。
2021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512万人,比上年增加%。
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170万人,比上年增加%。
我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相当于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
依照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2021年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总量为2110万人。
图1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2000—2021年)不管是按人头数仍是按全时当量计,我国投入研发活动的人力规模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高的国家。
按人头数统计,2021年我国R&D人员总数为万人,比2021年增加%;其中博士万人,硕士万人,本科毕业生万人,别离占总数的%、%和%。
按全时当量统计,2021年我国R&D人员总量为万人年,比上年增加万人年,增幅为%。
R&D研究人员总量为万人年,比上年增加万人年,增幅为%。
发达国家中,美国研发队伍规模最大。
2021年美国R&D研究人员为万人年1。
图2R&D人员总量转变趋势(2000—2021年)依照OECD对41个要紧国家和地域的统计,中国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数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020年的%上升到2021年的%,美国的比重那么从%下降到%。
二、我国研发人力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提早2年实现“十二五”科技计划目标我国研发人力资源总量维持着逐年稳固增加态势,加上劳动力人口和就业人口增加缓慢,使得我国研发人力投入强度近几年增加显著。
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的R&D 人员数从2020年的人年/万人上升到2021年的人年/万人,完成并超过“十二五”科技计划目标(43人年/万人)。
人才工作综述总结汇编(6篇)

人才工作综述总结汇编(6篇)1. 人才工作综述总结汇编之人才引进政策及实施效果人才引进政策是一个国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近年来人才引进政策进行了综述分析,总结了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研究发现,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政府的决策执行力、行业发展的需求、社会环境等。
本文还对人才引进政策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效果。
2. 人才工作综述总结汇编之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培养和发展人才的基础工作。
本文对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传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优劣势,探讨了新型的就业创业培训模式和机构。
研究发现,人才培养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职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和资源。
本文还对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3. 人才工作综述总结汇编之人才流动与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本文对人才流动与创新创业进行了综述总结,研究了人才流动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和作用。
研究发现,人才流动可以促进创新创业的跨界合作和技术转移,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新机遇和动力。
本文还对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
4. 人才工作综述总结汇编之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是一个国家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传统的学历、专业技能和职称评定的局限性,探讨了新型的综合素质评价和能力测评方法。
研究发现,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需要兼顾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估,依据不同岗位和职业的要求进行个性化选拔。
本文还对人才评价与选拔机制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人才评价与选拔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5. 人才工作综述总结汇编之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是一个国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人才科技半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上半年,我国人才科技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我对上半年人才科技工作的总结:一、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1.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上半年,我国新引进院士专家3人,市级及以上领军人才14人,入选区级及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
此外,新认定杭州市A-E类人才224人,F类人才817人,人才引育数量大幅增长。
2.实施青年人才引育工程。
积极宣传贯彻萧山区菁才弄潮计划,鼓励企业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科技创新方面1.推动防疫科研攻关。
上半年,我国切实凝聚人才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歌礼生物等8家企业被列入区新冠肺炎防疫科研攻关支持名单,全区占比80%;美联医学主导的新冠病毒检测项目作为萧山唯一,入围了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
2.加强基础研究。
上半年,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政策支持方面1.强化政策宣传引导。
上半年,我国传达落实杭州市人才生态37条、萧山区人才新政25条以及市、区疫情期间出台的人才服务政策,助力人才企业快速复工复产。
2.推动防疫科研攻关。
切实凝聚人才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为我国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在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应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科技创新方面: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政策支持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人才科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2023年上半年我国人才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2篇一、工作回顾2023年上半年,我国人才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才工作综述

人才工作综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个企业的人才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资源,人才工作必须严肃对待,科学规范地进行管理。
本文将对人才工作进行综述,包括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等方面,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人才的选拔人才选拔是人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好的人才选拔能够从源头上保证企业的人才质量。
如今,企业需要的人才结构越来越复杂,各种职业需求的特点迥异,因此,人才选拔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战略需要,制定适合的选拔标准和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选拔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人才选拔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可以通过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选拔人才。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招聘。
面试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在选择人才时需要注意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人才能力和潜力的面试方式,并切实履行面试者的保密义务。
二、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人才工作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针对不同企业业务的需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技术性能力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合理有效的培养机制,提高管理人才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在培养模式上,企业可以选择进行“统一培训”和“个性化培训”。
前者是指企业将相同背景和内涵的课程放在一起,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形成学习氛围和团队的凝聚力。
而后者是指针对不同人员的技能和知识需求,个性化制定培训计划,为其提供专业的培训。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还能够提升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三、人才的激励人才的激励是企业的长远之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激励,很难留住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激励体系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传统的物质奖励外,精神奖励、知识分享、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激励也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在激励方案制定时,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的管理局限、岗位特点和员工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奖励方案。
科技人才工作总结(2篇)

科技人才工作总结一、抓组织领导,为实施人才强乡战略提供组织保障健全科技人才工作机构,强化了对工作的宏观指导。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乡有关科技人才工作的措施、制度和办法,及时解决、协调人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全乡人才工作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抓政策落实,为构建和谐人才环境营造良好氛围1、认真____人才工作政策。
全面____“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
今年上半年,推荐我乡芤山村种植户及养殖户郭庆为全州优秀拔尖人才。
2、积极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设。
完善领导联系人才制度。
全乡副科级领导采取定期不定期的与联系对象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倾听他们对我乡人才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在人才强乡战略中来。
3、加强人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市场引导、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完善了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平台。
4、加大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年初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
乡财政在保障人才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每年还划拨一定经费专项用于人才学历提升、各类人才培训和人才奖励等方面。
5、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
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三、全力支持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1、建立科技应用专家大院地点:名称:种植合作社法人代表:2、引进新品种:水果类:冬枣____号、磨盘枣、子弹头、____月鲜(大枣);早红、迟红(甜樱桃);新西兰红梨(梨);养殖类:藏香猪3、积极开展实用科学技术培训(1)乡芤山村有机核桃种植现场培训____次;(2)乡防疫工作培训会____次;(3)乡跑山鸡养殖技术培训____次____人次;(4)省基层综治暨大调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升级培训会____次。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技人才不仅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逐年递增,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各个领域。
同时,科技人才的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比例逐渐增加。
在学科分布上,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技人才较为集中。
这些领域与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紧密相关,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投身其中。
此外,科技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也有所提升。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政策,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供人才补贴和奖励、优化科研环境等。
这些政策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各地纷纷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研创新基地和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资源支持。
3、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时,企业也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员工的科技素养和专业技能。
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1、人才结构不合理虽然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结构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高端领军人才相对匮乏,中青年骨干人才的成长速度有待提高,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人才分布不均衡。
2、人才流失问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流向了国外,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前沿学科。
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也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科技创新人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科技创新人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而在科技创新成果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人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1、科技创新人才总体水平较高,但存在分化科技创新所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总体水平较高,但存在分化现象,即优秀人才与一般水平人才之间的差距较大。
2、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国内外科技创新环境的变化,我国的科技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高端科技人才离开国内,去往美国等发达国家,造成了国内科技创新人才的严重流失。
3、科技创新人才供需矛盾尚未缓解由于国内科技创新发展相对较慢,加之科技创新人才流失的情况,导致科技创新人才供需矛盾尚未得到缓解。
尤其是在创新领域需求最为旺盛的IT业中,还存在着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些高端人才待遇越来越高。
二、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趋势1、建立国际化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为了加强国际化人才交流合作,保留和吸引高端人才,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建立与发达国家的人才交流机制。
同时,加强国内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和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2、推动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是保障创新活力的关键。
除了科技技能的培养,我们还需要培养具有市场营销、创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背景的创新人才,以适应创新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创新人才的创造力要在实践探索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3、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高端人才是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合理科技成果的收益分配、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等,都是创新人才留下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才资源的大国,只有通过全面提升创新人才的素质和实力,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进而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1. 引言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
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就中国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在十八大以前,中国在教育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滞后于科技发展,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再次,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对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3. 成就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政府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优化学校布局,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
另政府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执教。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培养优秀的教育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
4. 成就二: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进行了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
中国加强了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将科技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中。
实施编程课程、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等,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另中国加强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教育水平。
通过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中国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5. 成就三: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性教育科技人才,中国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在线教育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中国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项目中,提供支持和资金。
这些探索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人才评价报告范本与模板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人才评价报告范本与模板报告范本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根据《科学技术部人才评价办法》的要求,我部组织对科技人才进行了全面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我将对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科技人才评价报告,并提供相应的模板,以供参考。
一、个人信息姓名:XXX性别:XX出生年月:XXXX年X月X日所在科室:XXX职务:XXX岗位职责:XXX入职日期:XXXX年X月X日二、基本情况评价1. 学历背景申报人员具备优秀的学历背景,于XXXX年获得XXXX学位,毕业院校为XXXX大学。
通过学习与实践,其学术基础牢固,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工作经历申报人员在科学技术部工作期间表现出色,已连续工作X年。
在此期间,他/她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在科技创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 专业技术水平申报人员在所在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他/她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相关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
4. 业绩与荣誉申报人员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并获得了多项省级及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励。
他/她所参与的项目在行业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部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综合评价综合以上评价指标,申报人员在科技人才评价中表现出色。
他/她在所在科室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科研创新精神为部门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申报人员的科技人才水平,建议:1. 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发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
2. 深入参与科技项目,扩展合作交流,借鉴他人经验,以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3. 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影响力,与同行学者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难题。
五、结语综上所述,根据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申报人员表现优秀,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我部将积极支持他/她的科研工作,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支持,希望在今后的科技创新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科技人才效能研究综述

科技人才效能研究综述
科技人才效能研究综述是一项研究,旨在探讨科技人才的效能和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的作用。
它将着眼于提出科技人才的能力素质、行为和技能,分析比较其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科技人才。
相关研究包括:1)评估科技人才的能力和技能,以便确定其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效能;2)研究科技人才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企业的发展;3)研究企业如何利用科技人才的技能和知识来实现战略发展目标;4)研究企业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开发科技人才,培养企业科技领导力。
通过综述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科技人才的能力,并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和开发政策,从而更好地利用科技人才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科技人才综述

科技人才综述
科技人才是指具备科技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科技人才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等。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
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在于他们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他们可以通过研究和创新,解决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技人才还可以引领科技潮流,研发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产品和服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为了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政策和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提供奖励和支持,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等等。
同时,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开展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入科研队伍。
总之,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祉。
因此,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科技人才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科技人才的发展情况,包括人才培养、吸引人才、人才流动和政策支持等。
二、人才培养1.高等教育改革: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高科技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加强课程设置、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2.科研机构支持:政府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提供了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吸引人才1.政策优惠: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户籍待遇等,吸引了海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前来发展。
2.研究项目支持:政府鼓励科技人才参与重大研究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吸引了大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四、人才流动1.国际合作交流: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科技人才的交流和合作,与其他国家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科技人才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产学研结合:中国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人才在产业界和研究机构之间流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政策支持1.创新创业扶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创业,为科技人才提供创业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2.人才评价体系:中国建立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六、结论中国科技人才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吸引人才、人才流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努力,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不断创新政策措施,为中国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相互促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才效能 人才效能的研究目前仍处在尝试和起步阶段,潘晨光和王力 (2004)首次提出了人才效能的概念,人才效能的计量方法为:人才 效能 = 人才投入量(人)/GDP(百万元)。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人才效能的研究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才效能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要考察人才效能的发挥,首先要理解人才效能的内涵以及依 靠什么样的路径来彰显人才效能。 李群和陈鹏(2006)将人才效能理解为反映人才作用发挥程度 的指标,并从时序和空间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近年来专业技术人才 的效能发挥程度,利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才 效能水平分成三类,他们认为从地区视角来看,人才的数量规模与 经济发展的程度显著相关[1]。 陈安明(2007)将传统的人才效能定义予以扩展,人才效能的 实质意义在于,在某经济领域内,与单位经济产出规模相对应的某 类人才的数量。它反映了经济产出与人才数量的对应关系,可用 “人才效能 = 某类人才数量(人)/经济产出规模(百万元)”表示。将 人才结构指标同其产出结合分析,通过构造人才效能的指标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检验,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才效能 的发挥具有显著地区域性:东部地区的人才效能要高于中西部地 区,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才效能较为接近,且呈现明显的层 次分布特征[2]。 王美霞和王选华(2010)认为人才的产出成果具有层次性。比 如,科研人员的产出成果主要有专利申请量、授予量,科技论文的 发表数量等,而这些人才产出其作用都在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效 能的高低最终要反映到经济成果的产出上来[3]。 王选华等学者(2011)指出北京地区的人才效能偏低。北京地 区平均每年人才资本占全国 30 个地区的比重为 4.75%,平均每年 的不变价 GDP 占全国 30 个地区的比重为 2.35%,可以认为北京地
才的规模效应;一方面由于人才规模过大,单位人才资本得不到一 源,产出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人才
定数量的物资资本的匹配,阻碍了人才效应的发挥。所以怎样合理 效能投入的是人才数量,产出的是宏观经济规模。人才绩效考察的
配置物资资本和人才资本,使人才效能达到最大是值得我们深思 是人才对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人才效能表示的是人才对宏观
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和新学科的创 建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加快经济转型的主力军。科 技人才效能是度量科技人才对宏观经济规模贡献的重要指标,明 确其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科技人才工作。国内对于人才效 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特殊人才效能的研究关注更少,在此 有必要对人才绩效、人才效能的概念界定清楚,由此引出科技人才 效能的概念,为研究各类型人才的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一、人才绩效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 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组织绩效和个人 绩效两个方面。员工的工作结果,在国外被称为“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任务绩效是相对一个人所承担的工作而言的,即按 照其工作性质,履行职务的结果或个人完成工作的结果。任务绩效 是绩效考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任务绩效的考评通常可以用质 量、成本、时效、数量、外界的反应效果等指标来进行考量评估。员 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在国外被称为“关系绩 效或者周边绩效 (Contextual Performance)”。周边关系指影响员工 完成某项工作的行为和表现。从这个角度看,绩效并不仅仅是指员 工工作的完成情况。也就是说即使某一员工把工作做好了或完成 了某项既定的工作,但如果其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并没表现出良 好的素养,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则综合起来考评,这个员工的绩 效不能算好。所以对周边绩效的考评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 行评价。 绩效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为组织所创造的价值。在 企业中,员工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 及为企业创造出的其他价值等。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 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产出指 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所谓的人才绩 效即人才在一定时期内投入一定的资金、时间等资源所获得的工 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作 者 简 介 :周学军(1970-),男,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陈颖(1988-),女,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 力资源管理。
·142·
第 22 期 2012 年 11 月
企业研究 Business research
总第 412 期
区平均每年使用占 30 个地区 4.75%的人才资本生产出占 2.35%的
周学军、陈颖:科技人才效能研究综述
科技人才效能研究综述
周学军 陈 颖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 :科技人才效能是指科技人才投入资金、时间等资源从事科研活动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和经济产出。科技人才独 特的个性特征和职业特征,决定其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难度较大,有必要对其产出成果分开度量,能直接转化为经 济效益的部分定义为经济效能,主要用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合同成交 额等四个指标来衡量;以科研成果为表现形式的部分定义为科技效能,主要用三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科技成果及获奖 数和科技论著和科技论文数等三个指标来衡量,藉此明确了科技人才效能的内涵以及度量方法。 关 键 词:人才绩效;人才效能;科技人才效能
三、科技人才效能的综合表述
GDP,在全国 30 个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三。学者从产业间结构转换、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发现人才绩效与人才效能的概念有相互
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以及非产业因素方面解释了北京地区人才效能 交叉的地方,但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人才绩效和人才效能都强调
偏低的原因[4]。但地区经济发达一方面有利于人才的聚集,发挥人 行为主体的投入产出比,人才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投入的是人才、资金、时间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