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病从口入”19个饮食须知
居家饮食安全知识4篇
居家饮食安全知识居家饮食安全知识4篇居家饮食安全知识11.讲究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用手抓食物。
2.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专心吃饭,不说笑打闹。
3.不在街头无证小摊点购买食品。
4.不购买来历不明的产品或过期食品。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带皮的水果和蔬菜应尽量削皮吃。
6.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健康,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7.一日三餐要合理,饮食要有度,吃饭有规律。
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8.贪吃使能量和营养摄入过量,容易造成肥胖,影响人的'健康。
9.饮食要清淡少盐,过多吃过咸的食品会加大得高血压的风险。
10.膨化食品如薯片、雪饼等,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类食品,不能经常食用。
11.冷饮不要贪吃,多吃冷饮会使消化道内温度骤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遏制胃酸分泌。
12.吃零食要有选择、适时、适量。
不要在接近正餐时吃,临睡前和看电视时吃零食都不是好习惯。
13.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品含较多的蛋白质、植物油、磷脂、维生素、铁锌等矿物质,有助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是较好的小零食。
14.少吃肥肉、盐腌、烟熏和油炸的食品。
15.巧克力不是营养品。
巧克力热量高,但营养价值较低,吃巧克力太多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影响胃口,不能多吃。
居家饮食安全知识2一、食物多元化地挑选:一天中尽量吃够十二种以上的食物,一周食用的品种到达二十五种以上。
当然咱们无需故意去着重、迎合这个数字,这里所要表达的中心观念是食物的多元化和丰厚性。
详细留意的事项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主食类粗粮与精密米面搭配着吃。
脾胃消化功用弱的、少年儿童可适当操控粗粮在主食中的比例。
2、红肉(牛、羊、猪肉等)与白肉(禽类肉、鱼肉等)替换着吃。
3、蔬菜、生果要不一样色彩、不一样品种搭配着吃。
关于爱吃不爱吃的蔬菜、生果,都需求改动口味喜爱去做些测验。
4、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山茶油、橄榄油等食用油依据烹调方式,适宜选用,替换着吃。
《“病从口入”和“食物相克”》
《“病从口入”和“食物相克”》自读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列出结构提纲。
2.明确作者的主张,理解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掌握一点医学术语及卫生常识。
学习侧重点1.看作者批驳什么,主张什么。
2.看作者是如何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进行批驳的。
(解说:提出上述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的重要依据是课文及本单元的单元提示。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驳论文,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这篇课文驳立结合,观点鲜明,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医学科普佳作。
)1.一读,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并查工具书解决,掌握。
难字词参考相提并论追究致病侵犯感染污染抹布休克迄今体质着凉胀气痉挛呕吐适逢其会张冠李戴相克譬如中毒病从口入2.二读,小组讨论,看作者批驳什么,主张什么。
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如果要慎饮食,就应该注意不要同时吃白薯和鸡蛋,不要在吃过黄瓜之后又去吃花生。
”即认为饮食不慎致病的原因就是“食物相克”。
作者主张的是:引起肠胃病的因素有很多,普通食物中间是没有什么“相克”的,“病从口入”的真相在于其他因素。
3.三读,仔细阅读全文,列出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
摆出错误观点:“如果要慎饮食,就应该注意不要同时吃白薯和鸡蛋,不要在吃过黄瓜之后又去吃花生。
”即认为饮食不慎致病的原因就是“食物相克”。
第二部分(3~10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9段):驳论点(通过正面立论来间接反驳),论证了引起肠胃病的因素有很多,有时不易发现,以致“张冠李戴”把食物“相克”当作了患病的因素。
第二层(10段):驳论据(用事实揭露敌论论据的虚假性),对于那些传闻最广的一些“相克”的食物,曾由我国的生物化学家做过实验,都证明毫无中毒现象。
第三部分(11段)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普通食物中间是没有什么“相克”的,“病从口入”的真相在于其他因素。
4.四读,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进行批驳的。
病从口入健康小常识
病从口入健康小常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饮食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饮食习惯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病从口入,意味着健康小常识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合理的饮食合理的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前提。
人们需要搭配多样的食物,包括谷类、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等,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元素。
1、谷类和粮食谷类和粮食是人们获得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应适量食用稻米、小麦、玉米、糯米及各类面食等。
此外,谷类富含膳食纤维,加强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和消化道疾病。
2、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可以提供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应选择新鲜、色泽鲜艳、有光泽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水分、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对高热量的食物的食欲。
3、肉类和奶类肉类和奶类是人们生长发育和维持身体组织健康的必需品。
应注意适量食用,尽可能选择去脂肪的部位,防止因高脂肪摄入引起的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
二、禁忌的饮食除了需要合理的饮食外,还有一些禁忌的饮食需要注意。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或禁止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以维护身体健康。
1、过度进食过度进食指的是高热量食物的过量摄入,这些食物大多是含有糖、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糖果、甜点、薯片、油炸食品等不健康的食物。
长期过度进食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2、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指的是急速进食大量食物,常常伴随着胃部的强烈不适。
长期的暴饮暴食会导致肥胖、压力增加、胃肠道疾病等。
3、吸烟喝酒吸烟和饮酒可以导致人体内部毒素的增加,损害肝脏、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
研究表明,过量饮酒和长期吸烟会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病从口入,让我们从日常饮食小细节入手,坚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也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基石。
饮食不当会引起各种疾病
饮食不当会引起各种疾病俗语说:“病从口入”。
一般认为“病从口入”是指不卫生,即饮食不清洁,实际上还不止于此。
其内容还要广泛,它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及饮食方法不当。
这些都会影响健康,引起疾病。
1.饮食不洁家庭的饮食不洁,较多的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熟不分:有些人买菜时,将生熟食品放在一个篮子或网兜、塑料袋中,如篮里装有萝卜、蔬菜,同时又放进大饼、馒头、熟食等。
回家后,对熟食又不加消毒就直接入口,这样就很容易把病菌带入人体。
还有些人在炒菜时,喜欢把生的菜、肉等切好、配好,放在盘子里。
尤其是在招待亲戚好友时,为了节省时间,更是一盘一盘地备好,然后再炒,炒好后又将熟菜盛入原来的盘内。
由于原来放生菜的盘子未经开水烫洗,这样也容易造成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
此外,烧菜用的刀、砧板、容器等也要生熟分开。
如只有一套刀和砧板等,那就应在切完生食品后彻底清洗、消毒,然后才能用来切配熟食品。
上海市1987 年由于操作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总中毒起数的40.74%。
可见生熟不分的严重后果。
(2)不注意冰箱卫生:现在冰箱逐步普及,但不少人把食物放进冰箱,就认为是放进了保险箱。
因为致病微生物在低温下,只是减慢或停止了繁殖,并没有冻死。
食物从冰箱取出以后,过一段时间,其病菌又可能迅速繁殖起来。
此外,在冰箱内,也要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食用过期或霉烂变质的食品:有些家庭为了节约开支,舍不得把过期的或霉烂变质的食品丢掉,或专爱买那些“处理食品”。
如变味变臭的鱼、肉、禽蛋,过期的罐头食品,变质的油脂,变色的水果、蔬菜,老化的面包,凝固的鲜奶等。
结果,因小失大,危害了健康,造成各种疾病。
(4)吃不洁的生食、水产品和生菜、瓜果:有些水产品如咸螃蜞、黄泥螺、咸烤虾、咸梭子蟹、毛蚶等,本身带有大量的嗜盐菌,而有些人有生吃或用开水泡一下就吃的习惯。
这样食用方法不安全,虽然先用盐腌或稍微加热,但一般仍不能将嗜盐菌杀灭。
有时盐分过低,反而有利于嗜盐菌的生长,吃后容易发生中毒。
中考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
中考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中考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考试期间忌临时换食谱一般考试前一周不要随意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食用平时考生没有吃过的新食物。
因为新食物平日没吃过,可能存在过敏、不耐受、胃肠不适等问题。
突然改变日常饮食结构,反而会让孩子不习惯,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临场发挥。
考前要少吃容易产气、产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饮料等。
要注意忌口如果考生出现咳嗽和哮喘,像虾、蟹类虽然含有大量的钙、磷、蛋白质,却不建议在备考期间食用,因为这些食物中的异性蛋白,会引起进一步过敏。
同样,考生应少吃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防止“上火”。
高考期间忌临时进补临时进补不妥。
营养和知识一样,要靠平时积累。
保健品绝非万能,保健品也有因人而异、适不适合的问题。
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如果不吸收、不适应的话,反而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与家长的意图适得其反。
女考生多补铁女性较男性而言身体更需要补充矿物质,尤其是铁。
女性体内的铁含量轻微不足时,思考力和记忆力会有所下降,所以,备考的女生应及时补充铁等矿物质,以保持大脑思维的活跃。
含铁较多的食物有猪肝、海带、黑木鱼、鸡、紫菜、菠菜、芝麻、红枣、豆类等,女生不妨多吃一点。
在吃含铁食物的同时,也要吃一些维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以帮助吸收铁质。
考生忌吃冷饮高考期间最好不要吃冷饮,以免造成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汽水、冰水等也应少饮,以免影响食欲。
可以在三餐之间让孩子吃些水果,如西瓜、香蕉等,尤其是香蕉,具有稳定情绪的功能。
可以喝一些橙汁、苹果汁、番茄汁,特别是新鲜的原汁,富含多种维生素、糖类以及矿物质。
考生忌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容易影响考生食欲以及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而且容易使高考考生产生饱腹感,减少对其他食物的摄入量,此外油炸食品很难消化,会加重考生们的胃肠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降低考生大脑的灵敏度,使到大脑的工作效率变低,影响考生的思考能力。
中医理论来解读“病从口入”养生意义
浅谈“病从口入”养生意义【摘要】“病从口入”的意思,有深有浅。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说:“吃饭前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这是“病从口入”最表浅的意义。
比较深入的意思是说,大凡疾病的发生都与口这个通道有直接关系。
流行示例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自口出’。
存亡之机,开阖之术。
口与心谋,安危之源。
”谚谓‘病从口入,祸自口出’,信矣。
”【关键词】病从口入,养生,饮食,中医“病从口入”的意思,有深有浅。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说:“吃饭前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这是“病从口入”最表浅的意义。
“病从口入”,也有作“百病从口入”的。
意思是说,大凡疾病的发生都与口这个通道有直接关系。
流行示例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自口出’。
存亡之机,开阖之术。
口与心谋,安危之源。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
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概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
”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宋·庄季裕《鸡肋编》:“今白酒面中多用草乌头之类,皆有大毒,甚于诸石。
释经谓甘刀刃之蜜,忘截舌之患。
况又害不在于目前者乎?谚谓‘病从口入,祸自口出’,信矣。
”郭沫若《郑成功》:“‘百病从口入’。
不要吃生冷,不要乱吃东西,自然病人就少了。
”清·钱泳《履园丛话》:“盖古来已有此语,食者不可不慎。
”“病从口入”在中医养生保健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函。
第一,说的是饮食不节对健康不利。
中医历来主张人的饮食要有节制,也就是说,人吃东西要有个‘度’。
过饥过饱、暴饮暴食都对健康不利,甚至使人生病。
养生家主张吃饭要以八分饱为宜。
所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用在养生保健上也是极有道理的。
当然,如果饥而不食、渴而不饮,人体的气血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也同样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这就要求人们要定时、定量进餐,这样即人利于人们的建康也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
小心病从口入
摊点食品更可疑。 “三无”食品要远 离, 牢记才能健身体。
把好“病从口入”关, 饮食卫生是关键。
饭前把手洗干净,
肠道疾病靠边站。 饮食习惯要养成,
细嚼慢咽不生病。
边吃边玩不可取,
饭后运动伤身体。
请小朋友们,一定要养 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才能茁壮成长哦!
我是漂亮的食品包装袋,肚子里装着小 朋友爱吃的食物。我的身上还藏着许多 “小秘密”呢,你能找到吗?
你会看食品的保质期 吗?过期食品千万不 能吃呀!
包装袋上还发现了 什么秘密?
快快行动吧!找一找包装袋上秘密。
你认识它吗?
你找到了吗?
食品袋上的重要信息:
(;
警惕病从口入
生活中的食物危机
茶垢 水果中未烂掉的部分 用报纸包食品 霉变的大米、花生和玉米 烧焦的鱼和肉 用卫生纸或毛巾擦过的水果 筷子上的油漆 桌布上的有毒物质
几十种常吃的毒食品图片配文字
儿歌:
警惕病从口入
小心病从口入
• 你知道哪些有害的食物? 快快告诉你的小伙伴!
长芽的土豆不能吃
不吃不认识的野果
美味可口的食物
你可要记牢:
饭前便后一定 要把手洗干净!
吃的习惯
哎哟,太凉了!
哎哟,太痛了!
哎哟,太胀了!
这样做对吗?
暴饮暴食
边吃边玩
刚吃完饭就剧烈活动
危害:暴饮暴食不仅使胃难以承受,造成消化 不良,严重者可的胃扩张、胃穿孔;边吃边玩: 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刚吃完饭就做剧烈活 动:你的胃会感觉沉甸甸的,会引起消化不良, 严重者会导致肠胃痉挛和胃下垂。
一家三口误吃野山芋出现食物中毒
佛山三位市民误将野山芋当作淮山 食用,出现了食物中毒迹象,其中一位 较严重者,当场脸部唇部严重变形,呕 吐不止。后经调查,三人食用的并非淮 山,而是其家人从乡下带来的野生芋。 食用野山芋可能会造成舌喉发痒、 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等 情况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和禁忌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和禁忌日常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以下是关于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一、饮食风格1.规律饮食:每天保证三餐,适当添加点心,稳定身体的代谢功能。
2.清淡饮食:多食用低脂低盐的食物,避免过度吃咸令身体保留水分及钠离子过多。
减少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如油炸类、腥腥味重的食品等。
3.均衡饮食:保证每天摄入五个蔬果,能使人体得到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摄入牛奶、豆类和肉类等食物,以保证机体内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和减少短缺。
1.饭前漱口:有助于口腔环境的清洁,同时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液,促进食欲增加,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
2.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减少健康问题出现。
同时口腔的分泌物能够更好地混合食物,提高它们在口腔内的消化吸收能力。
3.不要过量进食:过量进食对身体不利。
预防肥胖症和其他健康问题,请在饭前制定好食物的摄取量。
4.不要追求口感:食物的口味和口感不能成为摄食的主体,最重要的是食物的营养价值。
5.不要挑食:尽可能多尝试新的食物,增加营养成分的种类。
三、应注意的禁忌1.饮食禁忌(1)禁止过度吃甜食,糖分、糖类对身体的损害很大。
过多食用含糖类的食品(甜品、蛋糕、饼干等)会导致肥胖等问题。
(2)不要过松酸辣,长期摄入过多的酸辣食品会对口腔和胃肠道产生刺激刺激的刺激,引发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等问题。
(3)禁止食用过热的食物,长期食用过热食物会导致口唇、舌尖,口腔黏膜、食管癌等问题。
(1)禁止过量饮酒,饮酒过量会影响大脑功能,如失眠、摄食障碍等。
对于饮酒者,可以在饮酒后喝一杯糙米茶,以减轻饮酒带来的伤害。
(2)禁止过量热饮,过量喝咖啡、热茶等热饮会对肠胃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或胃部溃疡。
(3)禁止过量饮汽水,充满糖分的饮料和含糖量高的饮料食用后会产生糖分,糖分可以影响身体代谢,干扰身体的正常工作。
中小学生暑假安全注意事项
中小学生暑假安全注意事项暑假是学生们放松心情、充实自我的好时机,但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下面,我们为大家列出中小学生暑假安全的八大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能度过一个既愉快又安全的假期!一、交通出行安全1. 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排队上下车,不要推搡,注意抓好扶手。
3. 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时,务必佩戴好头盔,确保行车安全。
4. 出行前告知家长目的地和返回时间,不私自结伴外出。
二、游泳玩水须知1. 游泳时,务必选择正规的游泳池或海滨浴场,不在无人看管的河流、湖泊等地游泳。
2.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自救技巧,如遇紧急情况能冷静应对。
3. 游泳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避免抽筋等意外情况。
4. 不单独游泳,最好有家人或朋友陪同。
三、饮食卫生习惯1.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 不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不吃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
3. 适量食用冷饮,不吃过多生冷食物,防止肠胃不适。
4. 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在家中用餐,不随意在外就餐。
四、防火防电守则1.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不乱扔易燃易爆物品。
2. 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拨打119。
3. 注意用电安全,不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不合格的电器。
4. 电器使用后及时断电,不长时间使用大功率电器。
五、网络安全防护1.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陌生网友。
2. 不浏览不良网站,不下载不明软件,以防网络诈骗。
3. 不沉迷网络游戏,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保护视力。
4. 发现网络欺凌或违法信息,及时向家长和老师报告。
六、社交安全提醒1. 不与陌生人交谈,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邀请。
2. 外出时告知家长行程,不与不熟悉的人外出玩耍。
3. 在公共场合保持警惕,注意保护个人财物。
4. 遇到紧急情况,学会报警并寻求帮助。
七、自然灾害防范1. 了解基本的自然灾害知识,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 遇到灾害时,保持冷静,按照学校和家长的指导行动。
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1饮食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在我国居民的饮食中,大都口味都比较重,老年人喜欢在晚上与家人一起加餐,饱食,年青人尤其热衷于烧烤油炸的肉类,人们每天都从食物中摄取了过量的热量、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
这些过量的摄入都远远超过了人体的正常需求量。
在长期的过量摄入之后,身体无法消耗掉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然后堆积体内,于是便造成了肥胖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体内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到血管壁上,于是便引起了动脉粥样硬化;糖分的过量摄入,会造成糖分在我们体内转化为甘油三酯,这样无疑也加重了心血管的负担;食盐的过量摄入,会造成血管内细胞里钙离子和钠离子的含量增高,于是会降低血管的弹性,以及血压的升高。
这几点不良的诱因,便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脑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最主要的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不要过量的饮食而造成营养过剩,也不要因为减肥而造成营养不良。
目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最近的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平时爱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高。
胆固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此外,饱和脂肪酸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形成倾向,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饮食习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通过脂质代谢异常而发生关联的。
再如,有人习惯高盐饮食,而高盐饮食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饮食因素之一。
一般西方人食盐日常摄入量为2.5-10克,而中国人食盐的摄入量颇高,为15克左右,因此,我国高血压患者也相应增多。
可见,从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出发,应从儿童乃至婴儿开始,养成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
吸烟:研究发现,吸烟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猝死,包括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冠状动脉痉挛等。
防“病从口入”很重要
防“病从口入”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这句至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吃喝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医学专家认为,人的很多疾病固然跟遗传基因有关,但与进食关系也很大。
生于食,病也于食,死也于食。
长期进食不合理、不科学,不仅会造成诸如高血压、癌症、肥胖症、心脏病等许多难治之症,给自己增加痛苦,影响工作学习,而且会缩短寿命。
因此,防止“病从口入”,合理、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嘴馋是青少年们的通病,就是在一些中老年人中也有此种现象。
为了解馋,他们常常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有的见到好吃的、对口味的东西,就饱食一顿,以自己有“海量”而自豪。
殊不知这样贪食,后患无穷。
据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牛肉、羊肉、猪肉,可能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这项研究是以1980年~1986年间对全美8.9万名女护士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的调查为基础的。
长久以来,专家们一直怀疑牛、羊、猪肉所含的脂肪能诱发心脏病和癌症,但要确证牛、羊、猪肉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其中部分原因也包括缺乏大规模的调查。
这项最新研究则提供了迄今以来最有力的证据,证明进食大量牛肉、羊肉、猪肉确实会助长至少一种癌症的滋生。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以牛肉、羊肉、猪肉为主菜的妇女,患结肠癌的可能比一个月只吃一次肉的妇女高2.5倍。
医学家们认为,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均可引起胰腺炎,进一步可并发腹膜炎,甚至会丧失性命。
肥胖症自然也是贪吃贪喝所致。
身体欠佳的人,暴饮暴食害处更大。
如溃疡病患者,进食太多,往往引起旧疾复发,疼痛加剧,由于胃扩张使胃壁变薄,更容易导致溃疡穿孔和胃出血;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制可使血糖增高而促使病情恶化;冠心病患者,由于胃对心脏的压迫,很可能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而幼儿饮食过量,不但会猛增胃肠的负担,干扰心、肝、胃等正常功能,导致胃肠疾病,而且会出现部分食物不能完全消化的现象。
不仅“积毒”难返,“积食”也难返。
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滞留在胃肠中,容易造成腹胀、腹痛,还易被肠道细菌腐蚀而变质,产生一定的毒素,影响孩子胃肠黏膜以及肝肾功能。
关于饮食常识顺口溜
关于饮食常识顺口溜关于饮食常识顺口溜1.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2. 豆腐配海带,常吃除病害。
3. 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4. 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
5. 精粮合口味,粗粮润肠胃。
6. 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
7. 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8. 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9. 饮食习惯好,远离医和药。
10. 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11. 不做害人事,不吃有毒物。
12. 午茶助精神,晚茶不安眠。
13. 晚餐宜清淡,益身防早衰。
14. 早餐天天有,晚上减一口,15. 人想长寿安,要减夜来餐。
16. 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
17.白菜萝卜汤,益寿又健康。
18.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
19.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20.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21.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2. 若要治口臭,荔枝能除根。
23. 饿了才吃饭,脾胃脸要翻。
24. 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25. 三餐不过饱,无病活到老。
26. 热天半块瓜,药物不用抓。
27. 戒掉烟和酒,疾病绕着走。
28. 辣椒尖又辣,增食助消化。
29. 饭前一碗汤,不用进药房。
30. 常吃萝卜菜,啥病也不害。
31. 若要身体康,饭菜嚼成浆。
32.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33. 饭前一口汤,胜过良药方。
34.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5.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36. 话多不值钱,吃多不香甜。
37. 三餐不合理,健康远离你。
38. 吃饮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39. 饮食讲科学,金秋好生活。
40. 若要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饮食安全知识1. 食品一旦煮好就应该尽快食用完,因为熟食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个小时以后,就会产生细菌和不安全。
2. 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个小时,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尽快放入冰箱;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才能食用。
3. 不要把未煮熟的食品与已煮熟的互相接触。
因为这种接触无论是直接或间接,都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带上细菌。
4. 在贮藏食品时,生熟食品分开保存。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须知)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须知)学校生食品卫生平安学问(须知)当前,饮食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留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养分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 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生食品卫生平安学问,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学校生食品卫生平安学问一、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保持教室、宿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留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平安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熟悉食物中毒特征。
埋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抢救意识消失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准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殊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不吃冷饮。
二、目前是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大家要统一熟悉,提高意识,重视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1、搞好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做到:洗洁净你的手,水果要洗净削皮后食用,煮熟食物,尤其是水产品(如鱼、虾、贝类等)煮熟煮透,不喝生水。
2、留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手。
3、搞好环境卫生,垃圾要按时定点清倒。
4、暴露空气中的熟食肯定要做好防传播疾病的媒介。
5、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就餐,更不要光顾街边无牌饮食摊点。
6、如消失上述症状,尤其是猛烈的腹泻,呕吐,肯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学校生食品平安常识1、不任凭吃野菜、野果。
2、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3、不随便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以及三无食品饮品(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
对病从口入的深入理解
对病从口入的深入理解“对病从口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饮食来预防或治疗疾病。
在中医中,饮食疗法被视为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现代医学也逐渐认识到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对病从口入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健康理念。
饮食疗法在中医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
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和健康,而错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身体失衡和疾病发生。
因此,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即通过预防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中,饮食疗法的主要原则是“食物药用,药物食用”,即通过食物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具体来说,中医认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可以根据身体的状况和需要来选择食物,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比如,中医认为,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热解毒,适合治疗感冒、发热等疾病;酸味的食物可以收敛止泻,适合治疗腹泻等疾病;甜味的食物可以补益气血,适合治疗贫血、乏力等疾病。
除了中医以外,现代医学也逐渐认识到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很多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比如,高盐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高血脂、肥胖等;高糖饮食容易导致糖尿病等。
因此,现代医学也开始推崇“对病从口入”的理念。
现代医学将饮食疗法分为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方面,现代医学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通过摄入五谷杂粮、五种水果、五种畜肉和五种蔬菜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平衡。
同时,现代医学也强调要控制食盐、食糖、饮酒等,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治疗方面,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分析食物成分和营养素的作用,发展了许多针对特定疾病的饮食疗法。
比如,针对高血压的饮食疗法,强调要控制食盐、增加钾元素的摄入;针对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强调要控制食糖、控制总热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
“对病从口入”是一种健康理念,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病从口入警语
"病从口入"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强调人们健康与饮食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句警语的意思是指很多疾病和健康问题都与我们饮食习惯有关。
它提醒人们要非常注意他们口中所摄入的食物和液体,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或疾病。
这句警语的含义是说,一些疾病的根源可能源自我们口腔所摄入的食物和液体。
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需要特别关注饮食的品质和均衡性。
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许多疾病,并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这句谚语也反映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
因此,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饮食,并警示不良饮食可能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小心!病从口入
小心!病从口入
周道友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表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个“食”字。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等古训。
是啊!人要生存下来,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并追求“食不厌精”,这就造就了中华泱泱五千年饮食文化,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名扬海内的“八大菜系”,其中以粤菜最受推崇。
俗话讲“吃在广州”,此话一点不假,粤菜不仅“鲜、嫩、爽、滑、营养身体”,而且粤人吃法也是闻名于世:什么“天上飞的,地下钻的,水里游的,山里跑的”,只要不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周道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
【相关文献】
1.小心一次性湿巾"病从口入" [J], 梁明生
2.小心病从口入 [J], 蓝色海洋
3.小心病从口入——病毒与端口 [J], 蓝色海岸
4.洪灾之后如何避免病从口入 [J], 秦云鹤
5.“病从口入”可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概率 [J], 凌伟;孟璐;黄毅;李婉;潘艳红;赵海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意思是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意思是妈经常告诉我们,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思是吃东西要注意卫生,平时不能乱说话不要说信口开河的话?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胡说八道就容易惹麻烦。
如果你给任何人一个大大的赞美,它不会实现。
我该怎么办?承诺别人的事,办不成,咋办?很容易说假话,造成误解甚至曲解。
如果你胡说八道,会给别人或者国家带来后果,甚至可能会惹上官司,那就更严重了。
所以,不要瞎说。
关于健康饮食的成语?病从口入bìn ù【解说】疾病多通过食物传播。
比喻要注意饮食卫生。
【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结构】主谓式。
【用法】比喻要注意饮食卫生。
用作一般从句、宾语和定语。
【正音】从;不能读作“chónɡ”。
【辨形】入;不能写作“人”。
【近义词】病由口入【例句】~;我们应该谨慎择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1、病从口入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
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同“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意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意思短一点)2、病由口入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
” 不便水土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同“不服水土”。
3、朝齑暮盐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 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
形容丰盛的菜肴。
4、炊金馔玉出处: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你好健康饮食的成语如下山肤水豢水陆毕陈珠翠之珍香飘十里油而不腻《阴符经》里说:“食其时,百骸理"是什么意思?1、食其时,按照规定之时进食。
2、百骸理,人身上各骨骼和身体都会得到理顺,从而顺利生长。
任法融:第七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注《阴符经》:“食其时,百赅理;动其机,万化安。
”没有食物,人就不能生存。
如果他们吃适量的食物,他们可以支持别人,反之,他们可以伤害别人。
校园安全防护常识
学生安全防护知识一、疫情防控.放假期间,家人及学生,做好居家不外出,特殊情况需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不和陌生人交流,出入社区、公共场所等区域要积极使用“健康码”,自觉遵守社区及各场所组织管理。
1.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时洗手,防止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2.倪前、便后、打喷嚏后或外出回家时要洗手。
在流动水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不熬夜、不玩手机、不打游戏,适量运动,做到科学作息。
4.做好卫生保洁,讲究个人卫生。
每天及时对房间进行清扫,被褥及时晾晒,脏衣物及时进清洗,及时剪指甲、理发、洗澡,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5.共同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身体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病症时,要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及时上报班主任。
康复后需持医院康复证明,方可返校。
二、交通安全.上下车的时候要先留意路面的情况,不要突然下车,不要横穿马路, 过马路要走道路设置好的斑马线通道。
6.外出乘车应注意车辆状况是否正常,观察车辆是否具备营运资质, 不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
严禁搭乘“三无车辆”和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
7.乘车时应尽量选择较安全的座位,有安全带的应佩戴安全带。
8.步行外出应注意往来车辆,路过复杂路口应保持警觉,集中注意力观察红绿灯和过往车辆。
9.过马路的时候,不要跑步通过,应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快速通过,以免遇到突发情况。
10.未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的孩子不能骑电动车上路,使用共享单车时,要先检查车况是否良好。
11.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或者低头听音乐看书,有车辆来往要及早避让。
12.乘坐公交、地铁的时候千万不要抢上抢下,要站稳扶好等到车停稳了再上下车。
13.家长自驾车接送孩子时,在指定地点规范停车,注意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谨防“病从口入”19个饮食须知
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都是跟我们不经意、不正确的饮食方式密切相关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元凶”吧!
1、抽烟喝酒,营养溜走
长期抽烟、喝酒破坏了维持良好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
抽烟会破坏体内维生素C——这种能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营养素。
每天抽半包烟就会破坏体内25~100毫克的维生素C;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鸡尾酒,享受飘飘欲仙的代价就是使体内维生素B1、B6和叶酸消耗掉,酗酒者缺乏维生素B1也是相当普遍的。
2、补钙不补镁,吃完就后悔
人们补钙的时候,只注意补充维生素D,却往往不知道要补充镁。
钙与镁似一对双胞胎兄弟,总是要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钙与镁的比例为2:1是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了。
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
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坚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鲑鱼、鲭鱼、小虾、龙虾)。
3、多吃纤维,钙质流失
过多的膳食纤维使食物通过肠道速度增加,使钙的吸收率降
低;有研究表明:两个成年人的饮食从每顿纤维含量低的精面包改为每顿纤维含量高的粗面包时,钙(镁、锌和磷)随着出现负平衡。
4、狂吃肉和蛋,导致铁“滚蛋”
现在的孩子大都爱吃各种肉类,就是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家长也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锌的肉鱼蛋,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
结果是:不但孩子的体重噌噌地往上“窜”,而且一检查照样患有缺铁性贫血。
因为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富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存在的情况下,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
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鲜枣、酸枣、橘子、草莓、苹果)中含得最多。
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性贫血。
5、大鱼大肉“吃”掉钙
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
这说明: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
这
是因为过多的摄入大鱼大肉这些酸性食物,易使人们产生酸性体质。
而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碱度激烈的变化,于是,身体就会动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钠和钙——加以中和。
当体内的钠用光了的时候,就会启用身体内的钙,所以,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这也是那些大款、常吃宴席(饮食特点是:肉多酒多油多菜少饭少)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头晕、体力不支的原因所在!紧随其后的是赶上了“代谢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痛风等等)的时髦病。
6、碳酸饮料,不可多饮
现在的孩子们吃饭时,都喜欢拿饮料当水喝,什么可乐啦、果汁饮料等,这些碳酸饮料中的碳酸会与体内的钙形成不溶性的碳酸钙,会夺走您所吃进去的食物中的钙质,造成钙流失,引起钙缺乏的症状。
7、鸡蛋吃法多样,吸收不同
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
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不过,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分解,极易被消化吸收。
8、营养配餐,学问多多
比如溜肝尖这道菜:主料用肝,辅料有的用黄瓜,有的用柿子椒,相比之下辅料用柿子椒就比用黄瓜要科学的多!
因为肝脏中富含微量元素铁和锌,而柿子椒中的维生素C 多于黄瓜,维生素C即可促使肝脏中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利于机体更好地吸收铁和锌这两种营养素!再如豆腐炖鱼,鱼肉中含维生素D,豆腐含钙丰富。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另外,主食讲究谷豆类混食,不仅能使氨基酸互补达到最理想化,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9、豆芽并非越长越好
很多人喜欢买长长的豆芽,认为这样的豆芽最有营养!其实不然,将大豆发芽后,促进钙、锌、铁吸收的游离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以及还原型维生素C明显增加。
另外,在大豆发芽过程中植酸酶活性不断升高,不断地水解植酸,致使植酸——这一妨碍钙、锌、铁吸收的主要抑制因子呈现下降趋势,比大豆或豆腐中植酸含量下降40%,进而大大地提高了发芽大豆中钙、锌、铁的生物利用率,而且以发3~4天(长约4~5厘米)的豆芽营养为最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芽长的越长越好、越有营养。
10、牛奶与巧克力不要同吃
有人喜欢将巧克力加入牛奶中,以去除牛奶中的怪味。
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
牛奶含有丰富的钙和蛋白质,而巧克力中含有草酸,牛奶和巧克力一起吃时,牛奶中的钙易于巧克力中的草酸形成不溶于水沉淀物——草酸钙。
人不但无法吸收,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头发干枯、腹泻、缺钙和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
所以,喝牛奶和吃巧克力的时间要分开。
11、“皮”很重要
茄子、蓝莓和葡萄的皮中含有大量多酚,这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防止自由基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去掉皮食用是很可惜的!
另外,去掉番茄的皮也会使番茄中的很重要的抗氧化物质——番茄红素容易随汁液流失,不利于维护健康。
12、生吃胡萝卜不吸收
常见一些老婆婆给孩子吃些生的胡萝卜,她们讲:这样既可磨牙,又可补充“维他命”,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最为典型的营养误区。
生吃胡萝卜很不科学。
将胡萝卜分别生食、用微量的油脂烹调、用足量的油脂烹调,测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率分别为10%、30%、90%。
可见,胡萝卜素在体内消化吸收率与油脂配比成正比;胡萝卜用食油烹制后食用比生的食用营养价值高。
13、空腹喝牛奶
有人喜欢清晨空腹喝杯牛奶就当早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很不好。
食物经过了一晚上的消化吸收,胃肠道里几乎空空的了,如
果早晨起来空肚子喝牛奶,就使牛奶还未等被机体充分的吸收,就顺着空空的胃肠道排了出去,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
所以喝牛奶时最好吃些饼干、面包或花卷、馒头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千万不要空腹喝牛奶。
14、看似很多,实际很少
牛奶以其含钙量高且吸收利用率好优点被全世界公认为极佳的天然补钙食物来源。
但是喝牛奶是很讲究的,看似吃进去许多牛奶但是真正能吸收的并不多。
不少人在喝完牛奶或吃完乳制品时会出现放屁、胃气胀、腹绞痛和拉肚子等乳糖不耐受的不舒服的现象,最近从国际乳品会议上得知:在亚洲人中有70%不吸收乳糖,中国人中有75~100%存在乳糖不耐受,如北京为69、4%、上海为75、8%、哈尔滨为68、9%、广州为70%,为使您能吸收更多的钙质,建议您喝经过发酵了的酸奶,尤以富含多种乳酸菌的、双歧杆菌的酸奶为佳。
15、化弊为利,提高效率
如含草酸多的蔬菜(菠菜、苋菜、冬笋、荷兰芹和绿菜花)应在沸水中焯一下再炒,以除去草酸,避免草酸同钙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草酸钙,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
存在于大豆、小麦及谷物的外壳中的植酸,易与钙、锌结合成不溶性植酸盐,可采用发芽、发酵、浸泡等方法以激活植酸分解酶活性,使其分解植酸,从而提高钙、锌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
率。
另外,因为面粉中含植酸较多,做面食时,尽可能使其发酵。
面粉经发酵,植酸分解酶活性增强,可以分解面粉中的植酸,促进面食中钙、锌的消化吸收。
16、药物导致营养流失
大多数使用避孕药的女性朋友可能还不知道避孕药有阻碍维生素B6、B12、叶酸及维生素C的作用,避孕药中的黄体素会阻碍维生素B6的功能,妨碍叶酸的吸收;阿司匹林则会使排出体外的维生素C较正常量增加3倍。
大把大把的维生素C补充剂会“赶跑”体内的叶酸。
抗癫痫药也会妨碍叶酸吸收。
长期服用抗生素者,会流失维生素B 群及维生素K,影响肠胃功能;
感冒药及止痛剂会降低血液中维生素A含量;
黄胺类药及降胆固醇药会影响叶酸吸收。
高血压患者、肾炎患者服用的利尿剂以及泻药等,都会导致体内的钙质、钾、维生素大量流失;
患胃溃疡、失血性贫血的人,服用抗酸剂、碱性药物的病人,会导致微量元素铁的大量流失。
17、钙磷失衡“赶走”钙
钙磷比例失衡是导致目前人们缺钙的元凶。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现实生活
中,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磷的含量往往超过了钙10倍以上,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钙磷的比例严重失衡,这样,饮食中过多的磷便会拼命地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18、睡前加小餐,促进成长
有一项研究表明:在睡觉时,人体在不断地排除旧的骨骼组织,这个过程大约在凌晨3点速度最快,所以,睡前加杯酸奶就能及时补充钙源,能确保夜间你的钙指数更稳定。
19、VitC泡腾,您会用吗?
在公司工作白领很多都很讲究营养,有人每餐后用开水冲一大杯富含维生素C的饮料(如TANG果珍或维生素C泡腾片),可慢慢不知为什么一刷牙,牙龈总出血,按理说,果珍或维生素C泡腾片是富含维生素C的,为什么还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呢?
原来,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不很稳定。
用超过80℃以上的水冲服会使维生素C遭到严重破坏,更不用说100℃的开水了。
用开水冲富含维生素C的饮料,真正喝到肚子里的维生素C含量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以,不应用开水,而应用温水冲富含维生素C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