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后所镇中学赵和云

内容提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学会理解意境是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意境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坚持围绕“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加强诵读,激发想象,再现内容,体会情感,一步步完成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和体会。

关键词:意境三维目标诵读感悟升华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短小的形式、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世界艺术长廊的一朵奇葩。对于青少年学生,古诗词学习无疑是理解和提高母语运用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要求分散在“阅读”各条中,即“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和“背诵优秀诗文80 篇”。因此,在初中古诗词的学习中,众多的师生都将古诗词的学习定位为背诵默写和简单的理解上,对意境的探讨往往浅尝辄止。这种功利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充分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还失去了全面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大好机会。因此,本文试从意境教学的角度,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作一探讨,以正方家。

一、理解概念,培养能力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是诗词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因为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被一些教师作淡化处理。其实,意境并不神秘。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笔者以为,所谓意境,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即是情,情即是景”就是最好的概括。意境同样包含旧有的“中心思想”的基本含义,另外还多了一层“交融”的含义。也就是说,意境难理解,难就难在这景里怎么就有了情,而情里怎么就有了景呢?“诗言志” ,这里的志,就是情感、态度、立场和观点。情不离景,景不离情,这就是“交融”的含义。

在实践中,笔者一般从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和探

讨,充分理解意境这一概念。试比较下边三段诗文:

(1)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

(2)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民谚)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第一则纯用白描,表现雪中之景;第二则对雪景的概括描写中隐含喜悦之情;第三则则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对照之下,高下立判。马致远的这一散曲之所以被称为“秋思之祖” ,绝对不是偶然。“枯藤老树昏鸦”是晚归图,“小桥流水人家”是家居图,“古道西风瘦马”是孤旅图,咋看上去,就只是三幅图景而已。细细品味,作者的匠心之思让人拍案叫绝。鸟有巢,人有家,晚归、家居相互映衬;孤旅图则极尽凄怆——鸟雀和别人都有所归依,只有旅人,还在漂泊不定。

这一组合,旅人之悲跃然纸上。“小小的一片云……请你歇歇脚,暂时停下来。” 稚嫩的童音在我们耳边回响,疲惫的旅人啊,歇歇吧。“鸡鸣早已看天,将晚不能投宿”,千年之下,我们还是不由得鼻子为之一酸。接下来,“断肠人”一句轻轻一点,作者告诉我们,旅人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下来。为什么?生活里,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不得已,这样那样的不得已,就像一条条无形的鞭子,在每个人的身后催打,我们都有停不下来的时候。交代不多,一个“断肠” ,凝练,概括。不论什么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有心人,就可能有“断肠”的经历,就可能为“断肠人”嘘嘘不已。什么是共鸣?这就是。什么是好诗文,这样能打动人的就是。再读这首诗,哪句是情?哪句都是。哪句是景?句句有景。景含了情,情化了景,情与景密不可分,这就是意境。

我们还可以再用很多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体会意境这一概念。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对登高的时间、机缘、过程等只字不提。就是所见所闻,作者也不是详细描绘,而仅仅展现了“不见之景”。这“不见”,正表现出诗人的孤傲和冷僻,“怆然涕下” 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天地悠悠,孑然独立是景,但是,又何尝不是情?情景相生相合如此,也难怪千古传诵,不绝于耳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自然明白: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铺垫,决定了今后所有古诗词教学的基调,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体会。

二、诵读感知,感悟积累

有了知识和能力作为认知的基础,诗词意境的的感悟就可以真正开始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中徜徉了。在这一阶段,诵读、感悟、积累、就是教学的常规活动了。

读是悟的基础。读,要求学生能正确处理古诗词的朗读节奏,把握诗词的内在韵律,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出音乐美。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可见诗歌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诗歌的音乐美由押韵、节奏和音调体现出来。押韵能使全诗在音响上联结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好诗韵自用得好,能给人以宛转自然的韵律美感受,也能恰当地表现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律动。诗的节奏主要体现在音节之间的粘合上,鲜明的节奏感如能与诗的内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厚积而薄发,有了学生个体对诵读能力的铺垫,教师再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强化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意识。随着诵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

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悟是读的升华。古诗词篇幅短小,用语凝练,往往在极小的篇幅里含蕴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认真体会和领悟。悟需要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以及思想感情。理解古诗词的含义,需要不断丰富文学和文化常识,需要掌握重要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概况,需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更需要体会诗词的多种写作方法及语言含蓄隽永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师生坚持积累。诗词的题材内容只需要进行粗略的分类,如乡愁、边塞、咏物、山水、田园、别离、哲理、抒怀等等,为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即可。理解诗词表达的感情,难度较大,教师可以适当教会学生一些套路,如乡愁诗可能思乡、思亲、感叹漂泊,边塞诗可能颂忠、颂勇、揭露残酷,抒怀诗可能叹时、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