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摘要:初中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瑰宝,古诗词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极其绚丽的篇章,而初中语文则是学生们充分了解古代文人墨客以及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以古诗词教学为例,针对初中语文的意境教学进行浅要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引言古诗词的意境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写作时的思维感受以及读者阅读时产生的情感共鸣。
根据语文教育教学的特性,传统文化的推广及学习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初中语文教材中对诗歌意境的有效解读,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养,并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让学生有效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挖掘教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意境教学泱泱大国,悠悠华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不胜枚举、形式多样的文学精华,而初中现有的语文教材中同样也收录着许多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学瑰宝。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挑选、整合或者组织教研挖掘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教材内容。
古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之情。
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古诗词字、词用法和句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相应的注释和资料去理解古诗词所讲的情景和意义,也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优秀传统古诗词相关著作,并交流自己的读后感,这不仅能够加深初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锻炼初中学生的思考及交流能力。
“意”在诗词教学中表现为作家的主体情绪与客观事物两个层面,而“意”又是诗人“意”的起点。
在相关的著作中,作家对其意图的选取与描写,也正好与自己的真实感情表现相一致。
所以,在研究古诗词的时候,要利用意图来持续地猜测作家的心境,这是要达到诗境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电子屏幕显示出来。
探究《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二)
探究《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二)。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利用《古诗四首》中的意象进行教学。
这种思考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在教学目标上,可以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多媒体展示、语言模拟等。
二、教学素材素材是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素材上,应该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内涵性的诗句,对于诗中的词语、形象要加以注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也应该制订一些任务,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质问,让学生在任务中不断加深对于意象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模拟人物的想法、情感,进而感受到诗歌中的意象,学会用意象进行写作的方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效果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相应的教学反馈措施,让学生在教育中有更多的收获。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考试或者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实现教育的升华。
五、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的动力。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例如侧重讲解、借助场景描述、引导学生模拟等,以更加深入的体验意象并加深对于意象的理解程度。
《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对于教师的思考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遵循科学、理性的科研思路,并且有计划、有序地探究和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于意象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凭借这些特质进行更好地创作,从而使学生在教育中取得有效的提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在中国古诗词中,它向世界展现了独一无二的魅力,它象征着古人的智慧。
为了充分理解、学习和有效传承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和文化,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编入新课改教材中,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向学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有效传播。
1.初中语文学习古诗词的意义1.1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中国古诗具有独特的韵律和体裁,人们可以欣赏到古诗词的文字之美。
在诗歌中,诗词不仅具有表面意义,其含义能让人了解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山水诗、叙事诗、送别诗等可以让人们摆脱时间的束缚,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既可以了解诗歌的意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诗词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体裁,是一种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广为人知的文学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初中学习的相关古诗词都是著名诗人的作品。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诗歌知识的积累。
目前,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课业压力。
学生们不仅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补习等等,找到额外的阅读时间变得越来越困难。
结果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这会导致写作时语言空洞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问题。
对古代诗歌的研究使学生能积累一些有助于他们写作的短语、单词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1.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古诗中通常表达的情感,往往都是对家国的仇恨、忧郁和寄予厚望、记录自然、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
虽然形式迥异,但都表现出一定的精忠报国、忧国忧民、广交良师益友等的情感,这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2.1 学习习惯差。
由于初中教育与小学不同,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无法适应初中教材或老师的教学方式。
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想象 , 引发 学 生 思维 , 创 造性 地 挖 掘 学生 的审美 潜 力 ,
入境品读 , 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 。 下面笔者以《 渔歌子》
一
课 为例 , 谈 谈 如何 引导 学生 体会 古 诗词 的意境 美 。
一
、
反 复诵读 , 感 受诗词 的 音韵 美
诗 歌 具有 音乐 性 。在诗 歌产 生 的初 期 , 它和 音乐 、
不 仅 了解 了 “ 不但 …… 而且 …… ” 这 组关 联 词 语 , 而且
的指 导 。如果 教 师 在教 学 中能 重视 并 发 挥 它 的作 用 , 就 不会 导 致 我们 的教 学 重心偏 离 、 方 法失 效 了。
掌握了该句式承上启下的作用 , 也积累了新的语文知识 。
如上 所 述 ,教 师 要 正 确把 握 课 文 的形 式 特 点 , 树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 中的第 2 2 课 《 人物描写一组》 的“ 课 后习题 ” 第2 题: 读 了课文 , 小 嘎子 、 严监生 、 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你 是从课文 的哪些地方体会 出来的?” 对于此题 , 教师一
般 是 在 完 成课 文 的教 学 之后 进 行 , 作 为对 全 文 的 总结
方 法 。 既是 对 老师 “ 教” 的提示 , 同时 也是 对 学 生 “ 学”
以更好地发挥它的“ 导读助学” 的作用 。 再如《 赵州桥》 一文 中, 在“ 赵州桥不但坚 固, 而且
美观” 处 出现 了 “ 小气 泡 ” : 反 复研 读 课 文 , 思 考 这 样写
的好处 。此处如教师稍加要求 , 学生经过朗读和思考 ,
张志和 的《 渔歌子》 : “ 西塞山前 白鹭飞 , 桃花流水 鳜鱼肥 。 青箬笠 ,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粗看颇像 七言绝句。其实, 《 渔歌子》 这一词牌是唐代教坊 曲, 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懂得欣赏其美妙之处,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探讨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提前预习,了解背景知识古诗词鉴赏不仅要读懂文字,更要了解其背景信息。
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先行预习,了解古人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意义、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如果要教授《静夜思》,那么可以先从唐代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影响、作品中表现的孤独与寂寞、詹姆斯·高尔德的名篇《一个人的游戏》等方面来涉及,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逐字解读,深入剖析句子针对初中生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逐字解读、深入剖析的教学方法。
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可以详细地解释其含义,从字面上和意境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涵。
例如,对于《登高》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这一句,教师可以分别讲解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单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句诗歌的意境,体会到诗人表达的壮烈和豪迈。
三、对比鉴赏,体会作品的不同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鉴赏,比较不同诗人、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例如,教师教授杜甫的《春望》和元稹的《登忠州古城》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表现技巧,感受到作品的异同之处,从而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情感体验,感受文化的魅力古诗词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其美妙之处。
比如,在教授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离别之痛和不舍之情,从而自己产生共鸣,进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儒雅之美和人情之深。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前预习,逐字解读,对比鉴赏和情感体验是其中的四种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其内涵,领略其美妙,欣赏它的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方法初探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意思。
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使用文字传递信息,这就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当然,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注重人的发展和“人格塑造”,培养创造思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而古诗词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教材的编撰,古诗词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然而,就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来看,他们比较喜欢一些通俗读物,如卡通漫画、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对古诗词普遍阅读兴趣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以今引古,激发学生兴趣选入语文课本的古诗词无一不是流传千秋的名家名作。
教师在教授这些古诗词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古诗词距今的年代较远,今人与古人之间横亘着一条天然的鸿沟,要透彻地理解这些作品,对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是一大难事。
时空的阻隔,冗长的文字,深奥的语言等使学生对一些文言文根本提不起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应把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
二、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系统指导鉴赏初中古诗词教学要对古诗词的内容有系统规划,教学目标要总体优化。
要继承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进行整合。
学生对诗歌阅读与欣赏并不陌生,小学就背过诗句,进行过语言、情感、思维的积累,这为初中古诗词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另外,传统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阅读方法,如吟唱法、评点法、批注法等,都很有价值,应该特别珍惜,好好使用。
古诗词学习目标中的人文内涵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渗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领悟诗句中字词的精妙,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浅谈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摘要:新课改对中学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让学生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反复吟诵,体会诗词意境的方式赏析古诗词,从而实现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诗词意境;教学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言辞简练,意境优美,对于初中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然而,别具一格的古诗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初中生主动学习,但是学生对于古诗词意境的掌握却总是难有成效。
作为老师也时常为学生们的古诗词意境学习感到苦恼。
笔者本文结合多年的语文及古诗词教学经验,对初中学生的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现尝试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任何文艺作品的创作都凝聚着作者的现实心情和当时处境,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亦是如此。
古诗词创作或是抒情,或是言志,或是写景,或是讽今,无论是哪一种体裁,其最终都要存在一个着力点,而这个着力点就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的了解对于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写作的心情,自然也就能够揣摩到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在古诗词讲解之前,老师应当先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进行重点介绍。
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时,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身份。
其实对于曹操,一般学生通过影视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大家对曹操的认识。
猜忌、奸诈、温情、狠毒、宽容、有谋略、志向远大、一代枭雄等等,这些都是对曹操某一方面的认识。
在了解曹操的基础上老师再对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归来途中,经过碣石时创作的一首诗篇。
碣石位于秦皇岛昌黎县,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登过碣石。
在碣石山上,观望着汹涌奔涛的江海,让学生们想一想作者当时有着怎么样的心情。
高兴、愉悦、豪迈、激奋等。
一位志向远大的丞相,在凯旋归来的途中攀登着古代帝王都曾莅临过的碣石之上,眺望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再次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探究
三、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将生活实际中的事物良好地运用在教学之中,并在教学的时候进行举例说明,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容易。
例如,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个磁扣将挂图固定在黑板上,为了配合教学活动,可以增加挂图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得三个磁扣平行放置无法稳定住挂图。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三个磁扣组成三角形时才能够稳定挂图。
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比如,用三个钉子来固定一个镜框,钉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羊圈中有一定数量的羊,第一次将羊放出去的数量为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百只,第二次放出的数量比总数量的一半少一百二十只,第三次放出三百二十只,羊全部放完,问羊圈中的羊一共有多少只?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假设法,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也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加快我国发展的速度,促进经济的增长,并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探究
随笔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探究高斌摘要: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学宝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讲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意境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对此,教师应能及时转变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和感受古诗词意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拓展知识素材,了解创作背景古诗词创作是有感而发的结果,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达。
当作者身处不同的环境或经历不同的事情时,他的心情会有所不同,产生的情感感受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创作中所表达的内涵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教师可以拓展知识和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缩小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以及与作者的时代隔阂,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有更好的了解。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古诗词,从而突破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观沧海》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收集相关材料和素材,包括作者的生平、古诗词创作背景和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前后经历等,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当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山观海,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所吸引,一时兴起所作。
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学生就可以带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通过阅读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成功的渴望以及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文章的深入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情感,感受诗人所传达的意境。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教学视点•186【参考文献】[1]刘旭英.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J].求知导刊,2021,(07):47-48.[2]王乃昌.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探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作者简介:张体刚,贵州仁怀,贵州省仁怀市二合学校,564500。
]文/张体刚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摘要 语文学科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教师在对该门学科展开系统性地讲解时,可以从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入手,通过教学模式的调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古诗词理解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文重点论述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生;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意境教学初中阶段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点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良好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深度感知语文学科的学科魅力,进而综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科素养,从而促使教师对现有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加以改进。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在对初中阶段的古诗词进行讲解时,其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文字简约、但文章内核丰富的教学特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针对这一课堂教学现状,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成为初中阶段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
1 初中课堂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中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之一,一直是教师们教学时难以把握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需要对当前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并针对梳理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古诗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意境教学又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如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给出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境教学;策略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鉴赏有了更高的要求。
古诗词主要体现的是作者身处的环境,自的经历以及内心的思想感情,因为古诗词所用语言较为精炼,蕴含内容非常丰富,给初中学生的赏析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走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对古诗词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意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投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使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掌握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
古典诗词虽文字简约,但内涵丰富。
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意境教学的方式能够使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变得更加富有情境,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更能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更加富有诗意地行走于意境之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情境烘托,进入诗词审美意境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本身的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不是很高,对于古代的文化背景也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学习障碍。
据此,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将所要教学的古诗词以情境演绎的方式予以呈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审美情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审美意境。
例如,在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友人之间的见面、庆贺、热情招待的场面,在初步了解诗词内容后,我便邀请了几名学生上台现场进行演绎,两名学生分别扮演两个故人,其余几名学生则扮演各自的仆从。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避免不了古诗词的教学。
但是不同于现代文和文言文,古诗词均为浓缩而简练的语言,富含较强的音律,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理解起来有诸多困难。
本文从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出发,首先对教学现状做出自己的理解,最终认为,使用意境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引言在语文教育教学阶段中,古诗词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板块,并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的占比变得更大,重要性也随之更加攀升。
古诗词中体现着古代文人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情感,正是因为语言的精炼导致学生理解古诗词有诸多困难,意境教学应运而生。
用古诗词营造的画面以及作者所处的背景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理解能力。
1 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大阶段的语文教育,初步掌握了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这些仅仅是停留在小学教材中较为简单的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自然能理解诗词的意思,不需要过多地联系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近况。
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如此。
这就导致了诗词意思和原文分离,诗词营造出的意境无法被理解。
而且为了应对考试,很多诗词的讲解是从题目出发,先读懂题目需要同学理解什么,再返回诗词寻找关键词,利用上下文阅读诗词,最后通读理解全文意思,总结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就可以将题目做对,但是却忽略了更加关键的一点,学习不是为了做题,学生需要的是理解并且感同身受,需要通过诗歌陶冶情操,而且强行解读很容易造成意思曲解,对学生的学习并无好处。
2 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研究2.1 讲解诗词背景,让学生全面了解诗词诗词的背景与诗词意境息息相关,作者创作作品的时候总是对环境带有一定的情感,如对当朝时局的不满或赞美,对自然风光的欣赏,或寄托对其他人的情思。
这都是学生在读诗词之前需要了解的,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更多课本之外的东西。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意境培养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意境培养探究摘要:对古诗词意境内容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锻炼,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学生培养引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应试方面的教学以外也应当能够推动学生赏析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
1.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现状分析初中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所面对的中考这一选拔性的考试,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的应试水平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在面对中考的时候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是学校在安排课时的过程当中,急于语文学科的课时,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有着一定的差异,不能够很好的让教师在学科设计和课设安排的时候涉及到较多的古诗词意境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得到突破和发展,让学生的成绩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会优先享受中考知识大纲当中所规定的相关重难点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教师对于古诗词意境教学的不重视,不能够很好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意境的教学。
最后是教师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内容相对较多,需要能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进行拓充和讲解,并且对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也应当能够进行讲解,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作者和作品的背景资料能够进行提前搜集,学生应当能够提前进行预习,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了解古诗词学和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意境内容。
这会导致本就不多的课时内容被压缩,需要教师能够有所取舍的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后,再对学生进行教学,初中阶段的教学并不允许教室有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意境方面的教学,而学生自身对于这一方面知识内容的学习日式性也相对较弱,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很好的对这方面知识那种继续学习,从而导致后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展和丰富。
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后所镇中学赵和云内容提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学会理解意境是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意境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坚持围绕“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加强诵读,激发想象,再现内容,体会情感,一步步完成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和体会。
关键词:意境三维目标诵读感悟升华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短小的形式、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世界艺术长廊的一朵奇葩。
对于青少年学生,古诗词学习无疑是理解和提高母语运用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要求分散在“阅读”各条中,即“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和“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因此,在初中古诗词的学习中,众多的师生都将古诗词的学习定位为背诵默写和简单的理解上,对意境的探讨往往浅尝辄止。
这种功利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充分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还失去了全面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大好机会。
因此,本文试从意境教学的角度,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作一探讨,以正方家。
一、理解概念,培养能力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是诗词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因为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被一些教师作淡化处理。
其实,意境并不神秘。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笔者以为,所谓意境,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即是情,情即是景”就是最好的概括。
意境同样包含旧有的“中心思想”的基本含义,另外还多了一层“交融”的含义。
也就是说,意境难理解,难就难在这景里怎么就有了情,而情里怎么就有了景呢?“诗言志”,这里的志,就是情感、态度、立场和观点。
情不离景,景不离情,这就是“交融”的含义。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探究
探索篇•方法展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对意境有较高的要求,而初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发展较慢,因此使得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一)教学路径程序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路径程序化的问题。
通过实地研究能够发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多以朗读、翻译、题目讲解、分析情感等步骤来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免会流于形式,使古诗词的教学出现路径化和程序化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出现单调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降低了古诗词的趣味性,最终使得古诗词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
(二)教学主体单一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主体单一化的问题。
对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师一人的讲述,关键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断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全面,降低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主动性[1]。
(三)教学目标应试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目标应试化的现象,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基于考试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讲解。
古诗词作为我国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一般会集中讲解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与背诵。
因此使得语文教师对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学明显不够重视。
并且由于受到教学时间以及教学任务的限制,使得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翻译,古诗词教学的特色正在渐渐丧失。
(四)教学方法概念化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方法概念化的现象。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分析与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分析与研究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和学习古诗词,到了初中时期学生在古诗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可对于初中生而言,较为准确捕捉古诗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还存在一定难度。
领悟古诗词意境才意味着学生具有了古诗词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所以提高学生意境领悟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必要性,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古诗词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意象鉴赏引言:古诗词通过简约的文字表现了作者丰富的蕴含情感,初中教师在古诗词讲解方面通常更为注重古诗词的词义分析,其一般会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自身缺乏对古诗词的思考和体会,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不具有积极意义。
这种古诗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较为滞后,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皆不相符,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境分析和领悟能力。
一、通过情境教学向学生呈现意境古诗词作者的情感表达有多种方法,例如情景交融、以情衬景、以景喻情等,作者一般都不会进行单纯抒情,其都会借助景来体现自己的情感[1],所以诵读古诗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画面感,作者的诗作就好比是一副绝妙的画作。
但是有些学生受限于知识积累不够或者想象力缺乏等,古诗词并不能让其产生画面感,其不能想象作者所写的场景,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对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以及诗作呈现的画面有一个更为深刻认识,实现意境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使至塞上》时,作者自己的仕途正值不顺之际,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的悲伤、寂寞情感,同时作者对雄浑的塞外风光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在见识到壮阔的大漠风光后,作者的情感也开始被净化,进而生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作者的豁达情怀也在此得到较好体现。
但是很多学生没有见识过壮阔的大漠,也没有经历过作者的不顺,所以教师要首先将作者王维的生平以及作这首诗时的际遇详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全面了解,然后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大漠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际遇体会大漠的壮阔。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思考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思考摘要: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然而,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学生认识古诗词的真谛。
本文从程序化教学路径、单一的教学主题、应试教学目标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作背景、加强诗歌阅读等。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可以给教师们一些参考,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古诗词的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古诗词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感知诗歌的意境,促使学生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简要阐述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教学路径程序化。
初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讲解通常采用朗读、翻译、分析感情以及讲解内容五个步骤。
这种方法看似每一步都清晰明了,但也流于形式,使古诗词教学显得程序化和教条化,长此久往,教学过程会变得单调乏味,课堂氛围逐渐失去活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相对成熟的教学形式,但仍有不少语文教师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
在程序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学效果无法提高。
2教学主体单一化。
初中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调整。
“一言堂”教学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古诗词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与古诗词的对话使学生无法朗读和思考,主动性降低。
3教学方法的概念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往往把作者的时代背景、诗歌的意义以及表达技巧等作为概念传递给学生。
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思考和吸收,最终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言传画意,意会诗情--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言传画意,意会诗情--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佚名
【期刊名称】《课外语文(教研版)》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是无穷的,那种诗人心灵的震颤,与自然的融合,
会深深打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初中阶段的诗词教学也应以此作为最终目标,不应只拘泥于背诵和对诗词的解说上。
意境教学应该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教会学生体味诗歌意境,培养审美能力呢?笔者在文中提到的就是以画传情的方法,即“化诗为画,以画赏诗”。
【总页数】1页(P41-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
【相关文献】
1.言传画意,意会诗情——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J], 叶长江
2.言传画意,意会诗情--《清平乐·村居》教学谈 [J], 林辉民;
3.诗情画意赏古诗词r——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J], 张贵华
4.诗情画意,栖居课堂——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探讨 [J], 李芸
5.诗情画意,古韵悠悠——古诗词与音乐巧妙融合初探 [J], 黄梅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后所镇中学赵和云内容提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学会理解意境是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意境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坚持围绕“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加强诵读,激发想象,再现内容,体会情感,一步步完成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和体会。
关键词:意境三维目标诵读感悟升华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短小的形式、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世界艺术长廊的一朵奇葩。
对于青少年学生,古诗词学习无疑是理解和提高母语运用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要求分散在“阅读”各条中,即“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和“背诵优秀诗文80 篇”。
因此,在初中古诗词的学习中,众多的师生都将古诗词的学习定位为背诵默写和简单的理解上,对意境的探讨往往浅尝辄止。
这种功利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充分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还失去了全面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大好机会。
因此,本文试从意境教学的角度,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作一探讨,以正方家。
一、理解概念,培养能力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是诗词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因为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被一些教师作淡化处理。
其实,意境并不神秘。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笔者以为,所谓意境,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即是情,情即是景”就是最好的概括。
意境同样包含旧有的“中心思想”的基本含义,另外还多了一层“交融”的含义。
也就是说,意境难理解,难就难在这景里怎么就有了情,而情里怎么就有了景呢?“诗言志” ,这里的志,就是情感、态度、立场和观点。
情不离景,景不离情,这就是“交融”的含义。
在实践中,笔者一般从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和探讨,充分理解意境这一概念。
试比较下边三段诗文:(1)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2)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民谚)(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第一则纯用白描,表现雪中之景;第二则对雪景的概括描写中隐含喜悦之情;第三则则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对照之下,高下立判。
马致远的这一散曲之所以被称为“秋思之祖” ,绝对不是偶然。
“枯藤老树昏鸦”是晚归图,“小桥流水人家”是家居图,“古道西风瘦马”是孤旅图,咋看上去,就只是三幅图景而已。
细细品味,作者的匠心之思让人拍案叫绝。
鸟有巢,人有家,晚归、家居相互映衬;孤旅图则极尽凄怆——鸟雀和别人都有所归依,只有旅人,还在漂泊不定。
这一组合,旅人之悲跃然纸上。
“小小的一片云……请你歇歇脚,暂时停下来。
” 稚嫩的童音在我们耳边回响,疲惫的旅人啊,歇歇吧。
“鸡鸣早已看天,将晚不能投宿”,千年之下,我们还是不由得鼻子为之一酸。
接下来,“断肠人”一句轻轻一点,作者告诉我们,旅人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下来。
为什么?生活里,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不得已,这样那样的不得已,就像一条条无形的鞭子,在每个人的身后催打,我们都有停不下来的时候。
交代不多,一个“断肠” ,凝练,概括。
不论什么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有心人,就可能有“断肠”的经历,就可能为“断肠人”嘘嘘不已。
什么是共鸣?这就是。
什么是好诗文,这样能打动人的就是。
再读这首诗,哪句是情?哪句都是。
哪句是景?句句有景。
景含了情,情化了景,情与景密不可分,这就是意境。
我们还可以再用很多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体会意境这一概念。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对登高的时间、机缘、过程等只字不提。
就是所见所闻,作者也不是详细描绘,而仅仅展现了“不见之景”。
这“不见”,正表现出诗人的孤傲和冷僻,“怆然涕下” 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天地悠悠,孑然独立是景,但是,又何尝不是情?情景相生相合如此,也难怪千古传诵,不绝于耳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自然明白: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铺垫,决定了今后所有古诗词教学的基调,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体会。
二、诵读感知,感悟积累有了知识和能力作为认知的基础,诗词意境的的感悟就可以真正开始了。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中徜徉了。
在这一阶段,诵读、感悟、积累、就是教学的常规活动了。
读是悟的基础。
读,要求学生能正确处理古诗词的朗读节奏,把握诗词的内在韵律,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出音乐美。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可见诗歌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
诗歌的音乐美由押韵、节奏和音调体现出来。
押韵能使全诗在音响上联结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好诗韵自用得好,能给人以宛转自然的韵律美感受,也能恰当地表现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律动。
诗的节奏主要体现在音节之间的粘合上,鲜明的节奏感如能与诗的内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厚积而薄发,有了学生个体对诵读能力的铺垫,教师再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强化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意识。
随着诵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悟是读的升华。
古诗词篇幅短小,用语凝练,往往在极小的篇幅里含蕴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这就需要学生认真体会和领悟。
悟需要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词的含义,需要不断丰富文学和文化常识,需要掌握重要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概况,需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更需要体会诗词的多种写作方法及语言含蓄隽永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师生坚持积累。
诗词的题材内容只需要进行粗略的分类,如乡愁、边塞、咏物、山水、田园、别离、哲理、抒怀等等,为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即可。
理解诗词表达的感情,难度较大,教师可以适当教会学生一些套路,如乡愁诗可能思乡、思亲、感叹漂泊,边塞诗可能颂忠、颂勇、揭露残酷,抒怀诗可能叹时、叹世、表达观感。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不断丰富其内容,是不难进行简单的理解的。
想象是领悟的灵魂。
没有想象的诗词是不可思议的,离开想象理解诗词同样寸步难行。
作为初中生,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词,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
诗歌的阅读和欣赏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去再现作品表达的内容。
诗歌不单单是现实的记录,它无穷魅力的源泉是想象。
学生需要通过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活生生的形象,将作品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景进行再现,需要读者创造性地再现诗词的内容,更需要读者创造性地再现诗词的内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奇丽的景致,让后人叹为观止,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要同时看到孤烟和落日,那是不现实的,根据诗歌内容,落日毫无疑问属于想象的场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没有丰富的现象更是不可思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同样是想象的产物。
想象是文学创作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更是阅读和欣赏离不开的手段。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据说王安石老先生曾批评过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阳光?”其实,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和讲求真实的科学之间的区别。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想象,进行艺术的欣赏也是不可能的。
三、陶冶情操,升华感情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
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认为最为棘手的就是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欠缺火候,觉得难以操控。
的确,要初中生,尤其是从小学刚升上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在排除诗词写作技法的障碍之外,要尝试理解非常陌生的历史生活,更要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学生的不成熟,使他们的自主和探究学习增添了很多困难,也使我们的很多教师试图绕过体会意境这一“拦路虎”,因而将之简单化,甚至是大力淡化,这是完全不可取的。
实践中,笔者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七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判断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只是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
不奢望学生一学就懂,一想就会,科学引导,不断提高,是教会学生赏析诗词意境的基本诀窍。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是可行的。
情景交融,了解了景,对情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诗词所描写的景物能区分是乐景还是哀景,理解常见意象的代表意义,对典型景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能分析、整理、归类和积累。
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实现的可能。
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亲近自然、爱家爱民爱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等等,可以通过对诗词的赏析逐步完成,这里不作赘言。
对于一部分学生体会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就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如爱情诗、隐逸诗、别离诗、思乡诗。
对于爱情诗,教师需要把握的是“纯洁”和“美好”,要让学生知道,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方面,但中学生不能谈恋爱;隐逸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隐居不仕,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性格原因,现代社会提倡亲近自然,勇敢地做时代的弄潮儿,不提倡隐居和知难而退;别离诗和思乡诗,要让学生明白古人重土难迁是由于生活状况、交通条件和人的寿命等因素的影响,生离往往可能就是死别,现代社会则提倡“好男儿志在四方”。
总之,古诗词意境的学习是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浅尝辄止,要求学生只要能完成背诵默写任务和进行诗句表层含义的理解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淡化和绕过的做法更不可取。
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学好古诗词,为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中,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诵读、不断积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做到深入体会,厚积薄发,意境的教学不难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