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3练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行省制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历史北京专用一轮专题3 教材补遗 含答案 精

2019版高考历史北京专用一轮专题3 教材补遗 含答案 精

教材补遗1.宗主与宗主督护制宗主也叫作坞主或壁帅,掌握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首领。

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数千家,乃至万家,称为包荫户。

包荫户没有户籍,只是宗主的私家人口,国家不得征调管理。

相当于佃户或农奴。

北魏统一之初,对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并以之为地方基层政权,形成了“宗主督护制”。

这种制度只有豪强地主受益,农民更加困苦,不利于国家保证财政、兵源和进行社会管理。

2.大索貌阅与手实“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中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

隋初,农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

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

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手实是唐宋时在基层官吏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

在唐代,它是制定记帐与户籍的主要依据,每年填报一次,因其是依照一定格式由户主亲自据实填报,所以称为“手实”。

安史之乱后,这种制度受到破坏,没有经户主自行填报的手续,与原来的意义有别。

3.疾足唐肃宗时任户部侍郎的刘晏,在管理唐王朝财政期间,设置了一整套经济情报机构。

县下,由政府任命官吏主持在各交通要道设立的驿站,并用优厚的报酬招募大批精干的人为经济信息员,名曰: “疾足”。

“疾足”负责各地有关农业丰歉、物资余缺、价格变化以及百业行情涨落等经济动态的收集与传递。

当他们了解到各方面信息后一站接一站的逐级传递,有利于中央对京城周围地区市场行情及时进行调控。

4.羁縻府州“羁縻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唐宋时期在周边少数民族内附部落中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唐朝时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八百多个。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三)1.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他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

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解析(1)从材料一中“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得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得出郡级官员分工负责,据“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得出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据“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得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可知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等几个角度说明即可。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粮仓设蚤情况来看」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已经不匹配』当时政治中心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经幵皓南移,故c正确;大运河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显然不符合材斜主旨,故A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宋代,故B错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此时一直在北方,没有南移』故D错误。

2、《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 1,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元恶大憝(du 1,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 “刑兹无赦”和“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故答案选B。

孑L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分封制,排除Do3、(2017 •山东淄博高三摸底)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 【答案】C【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是为了解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为了限制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符合结论“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的逻辑关系,故A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道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都强调过犹不及的道德 尺度,理性行事,与结论“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故 B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两宋时期虽然商品经济繁荣, 但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与结论“资本主义萌 芽成为时代主流”没有相应的逻辑关系,故C 项错误,与问题相符;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传统反封建的表现,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禁锢, 与结论“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有正确逻辑关系,故D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八 图文混合类-word文档资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八  图文混合类-word文档资料

题型八图文混合类1.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新课标I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2019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Ⅱ)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图6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3.2019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Ⅲ卷)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4.(2019·四川乐山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注:图中⊙表示主要武装起义和宣布独立的地点)图中的“起义和独立地点”蕴含着辛亥革命的多种信息。

解读图片,提炼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紧扣材料,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2019·青海西宁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编练题(3)及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编练题(3)及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编练题(3)及答案一、选择题1、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

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古代封驳制度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 降低了行政效率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 限制了皇权滥用2、西西里远征失败以后,面对惨痛的失败,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

由此可见雅典A. 精英政治的特征B. 民主政治的暴民性C. 公民精神的消解D. 演说家的非理性心态3、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4、下表是胡佛担任美国第31任总统时期,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部分措施。

据此,以下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 胡佛始终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B. 扭转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局面C. 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 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有效模式.5、1984 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登陆中国大陆,但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中美关系起伏制约文化交流B. 思想解放影响对外开放步伐C. 国人对西方文化持警惕态度D. 中国人对科幻文化认识不一6、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7、下图两幅美术作品的共同风格是A. 细致地刻画人物所生活的社会B. 侧重展示作品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C. 体现形式的完美和线条的清晰D. 表现现实生活对人心态的深刻影响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练三省六部二府三司行省制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练三省六部二府三司行省制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练三省六部二府三司行省制[训练目标] 1.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主要特点、作用。

2.二府三司:宋代中央官制的构成、职能、特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行省制:元代行省的权力、职能、历史作用。

小题精练1.(2016·益阳一模)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

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

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

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

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2.(2016·鹰潭一模)《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3.(2017·济南调研)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4.(2016·山西一模)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 )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5.(2016·绍兴一模)史载:“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三司,各设使、副,分案办事。

2019年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19年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19年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考策略务必精准高三备考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各不相同,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打法,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打赢主动仗。

一是细化“作战地图”。

从现在到一模考试前,主要任务是过课本、串教材,把基础知识再夯实,为专题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及说明》和近三年高考原题,把高考考点和试题变化点做成“作战地图”,平时考试、练习要对照“作战地图”进行选题,并在“作战地图”上一一标注,确保考点训练无死角、考点覆盖无遗漏。

二是组织集体攻坚。

发挥学科组集体备考的优势,学科组内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每次考试变式训练的预测由组长把关。

学科组坚持“一课一研”、“一考一研”,新老教师步调一致,节奏有序,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集体教研智慧。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

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

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练三省六部行省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练三省六部行省制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练三省六部行省制[训练目标] 1.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主要特点、作用。

2.二府三司:宋代中央官制的构成、职能、特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行省制:元代行省的权力、职能、历史作用。

小题精练1.(2016·宿迁一模)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

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

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

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

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2.《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3.(2017·淮安调研)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4.(2016·扬中一模)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 )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5.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

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2017·淄博三模)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

这种做法( )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答案 A解析据材料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位卑权重”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监察官员地位低但权力很大,并不妨碍他们行使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汉代的监察制度的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并不能起到防止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作用,故D项错误。

2.(2017·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2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的“三公”位高权重,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的“中朝”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任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权重”,三公九卿转变成了“外朝”执行机构,属于“位高权轻”,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拥有实权,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宋朝的“二府”属于“位高权重”,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内江五模,25)《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仪》载:“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

”材料表明( )A.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B.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D.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答案 A解析题干中“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在地方行使的是监察权,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因而对相权没有牵制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刺史滥用职权的现象,故D项错误。

高考语文古代常识三省六部制

高考语文古代常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隋唐时期,专制集权中央政体趋于完备,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三省六部制。

唐代三省六部的设立及分工,在我国行政制度史上是一大进步。

首先,六部正式成为国家的行政执行机关,官员成为国家正式官员,与秦汉诸卿(诸卿中不少是宫廷私职)相比,六部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职务上都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官职。

如诸卿中的光禄勋,就官名而言,等于皇帝的门房,不脱宫廷私职的气味。

而吏部,显而易见是国家机构的名称。

又如卫尉掌军事,卫是宫廷而言的,但是兵部,就一洗宫廷私家气味。

其次,唐六部职能分明,分工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东汉魏晋以来,诸卿机构、官员、职能置废无常,而尚书六曹也常行使诸卿的职权。

诸卿、六曹职权交替,互相混淆,极大地阻碍了政务的推行。

六部中职明责清,有助于避免相互推诿现象的出现。

最后,六部的设立,使中央政府有了严密的行政机关。

不再是以前诸卿时期的分散而无常的办事形式。

中国古代⽂化常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隋朝正式确⽂,唐朝进⽂步完善的⽂种政治制度。

隋唐⽂宋的中央最⽂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四司。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各有演变,⽂隋,才整齐划⽂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

①“三省”a.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沿⽂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

隋代改为“内史省”。

中书省掌握⽂政⽂权,它与掌管军事⽂权的枢密院,合称“⽂府”。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地⽂⽂政⽂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

明初沿⽂,洪武⽂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高考复习】2019年 高考历史 精选题强化练习 三(含答案)

【高考复习】2019年 高考历史 精选题强化练习 三(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精选题强化练习三一、选择题1.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2.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

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

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说明(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3.在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奉母至孝,且淡泊名利、施恩不图回报。

汉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

唐宋时,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甚至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

据此可知( ) A.民间习俗都来源于民间传说B.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C.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D.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4.《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 )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5.下面为《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形态图,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几何中心被作为布局的核心空间。

这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君权神授影响城市布局6.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李仕才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B.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C.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答案】A点睛:秦朝通过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确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22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从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和等级秩序的理解和认识。

全国卷1试题在考察中国古代经济这类选择题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侧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加强概括总结能力的提高。

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西晋文人傅威曾经如此评价某项发明:“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己新。

”该发明A. 对军事和经济,特别是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B.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C.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D. 15世纪经由波斯传到西方,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2)附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2)附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2)附答案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2)附答案一、选择题1、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2、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答案 D解析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

3、(2019·湖北新联考高三联考,26)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阙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突出“独立自主”的一面,而是突出争取团结,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说了几句肯定的话”,最大限度地团结党内同志,避免党内因意见分歧走向分裂,故D项正确。

6、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神舟5 号”飞船成功发射答案 D解析材料内容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故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未超过日本、西欧的技术,故B项错误;计算机不属于航天技术,故C项错误;“神舟5 号”飞船的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D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表是不同时期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

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政治中心南移B.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C. 经济重心转移D.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中心南移,并且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排除A;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在一定时期会影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行政区划的增多,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并不统一社会也不安定,而王朝府依旧主要集中在南方,所以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稳定不能决定府的地理分布,故排除B;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相应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南方的行政区划不断增多,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且在元朝以后中国在地方上一直沿用的是行省制度,并不涉及制度的创新,故排除D。

点睛:本题通过不同时期府在那北方所占的比重不同来说明政治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南移的基本历程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的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无几差别,五代十国,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而与此同时府的设置也是和这个历程相似,所以说政治是经济的表现.3、《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 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 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 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4、1938年春天山西境内的中国政府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3练三省六
部二府三司行省制
[训练目标] 1.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主要特点、作用。

2.二府三司:宋代中央官制的构成、职能、特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行省制:元代行省的权力、职能、历史作用。

小题精练
1.(2016·益阳一模)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

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

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

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

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
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
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
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
2.(2016·鹰潭一模)《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3.(2017·济南调研)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4.(2016·山西一模)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 )
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
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
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
5.(2016·绍兴一模)史载:“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三司,各设使、副,分案办事。

又设三司使、副以总之号为计相。

”这一制度变革( )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始行于元朝初年
C.增加了财政收入D.导致了宦官专权
6.(2016·荆州一模)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
B.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
C.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
D.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
7.(2017·肇庆模拟)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表明( )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8.(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

这表明( )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
大题优练
9.(2016·常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

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

——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

若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

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
用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答案精析
1.B [三省制体现的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说明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现象,故C项错误;“分权与制衡”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

]
2.A [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到“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可知政事堂由独立的议事机构变为附属的议事机构,三省权力运行的分权制衡机制减弱,故A项正确。

]
3.C [材料中体现宰相刘祎之对武则天下敕惩治他的驳斥,并未体现相权高于皇权,故A 项错误;唐三省六部的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唐朝敕文的发布需要中书省起草诏令与门下省的封驳审议,则武则天直接发布诏令是违制的,故C项正确;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是不正确的,故D项错误。

]
4.B [中外朝的现象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完整相权被一分为三,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相权结构得到调整,目的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相权不断削弱,丞相不享有决策权,故D项错误。

] 5.A [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增设三司,分割了相权,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三司开始于宋朝,故B项错误;三司使实际上是宋代全国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相”,与增加财政收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宦官专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 6.C [题干材料“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表明决策失误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台谏官地位的上升,故B项错误;“付之公议”,宰相与台谏官之间相互牵制,巩固了皇权,故C项正确;宰相与台谏官之间的相互牵制,可能导致行政效率下降,故D项错误。

] 7.D [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C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

]
8.A [根据题目中的分析元代行省制“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根据分析得出元代
行省制具备地方最高地方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特性,这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表现,故A项正确。

]
9.(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

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

(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

(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