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历年诗歌鉴赏题解析共67页

合集下载

北京各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

北京各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

北京各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北京各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2018东城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17.(6分)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3分)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北京近7年高考诗歌阅读题分析及答案(原创)

北京近7年高考诗歌阅读题分析及答案(原创)

北京近七年高考古典诗歌阅读题详细分析及答案(07年、09年-14年)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2010北京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7分)(2011年北京题)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2)”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有童趣。

(3)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4)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

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 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

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答:(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答: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示例)“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

“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

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3)(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2013-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总及答案和解析

2013-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总及答案和解析

【2013北京卷】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有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2013北京卷】答案12. ①B末照指余辉,“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②标准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答案示例:此诗开篇首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倜傥高妙的鲁连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接着两句诗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以及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

由此引出,【2014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12分)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案】(1)借景抒情;拟人手法(2)①都表达对孙权的赞美;②都有借英雄人物,慨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并有暗讽时世,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

即使生子如孙权,仍无用武之地。

但辛弃疾的词直接称他为“英雄”,直抒胸臆;陆游在诗中采用化用手法,正话反说,情感激愤不平。

【解析】【分析】(1)本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写江涛吼鸣,似前朝英雄的怨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

这里自有当年曹操不获吞吴、周郎未擒老贼之恨,更有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而眼前草木入秋,纷纷凋零,犹如千古英雄相继消陨,自己也终不免与草木同腐,于是不能不感叹天意无私、不遂人愿了。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由借景鸣心中的不平,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是曹操当年望见吴军阵营整肃时的一句叹语,现在诗人面对赤壁陈迹,自然感慨万千。

他把曹操的赞语改作“生子何须似仲谋”,正语反说,集中表现出对抗战前途的深深失望和悲伤,同时也包含了对主和派执政的激愤之情。

而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盛赞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专题03诗歌鉴赏-解析版-2021-2022年(两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北京专用)

专题03诗歌鉴赏-解析版-2021-2022年(两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北京专用)

专题03 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开头,“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写出卖炭翁别无余财,全指望着自己千辛万苦烧成的一车炭卖个好价钱来维持生计的困窘。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潇洒儒雅的风度,与卖炭翁的苍老憔悴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奢靡之风。

D.全诗未有直接议论抒情,主要通过白描手法写出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经过,讲述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融爱憎于字里行间。

2.白居易《卖炭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常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难凄苦;而宋人张俞《蚕妇》一诗中则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一现象来控诉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不公。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礼,不是“潇洒儒雅的风度”,不是“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奢靡之风”,而是揭露“宫市”的罪恶,C错误,选C。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2017年
以宋词《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为鉴 赏对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 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9年
以宋词《苏幕遮·燎沉香 》为鉴赏对象,考查了 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20年
以唐诗《登鹳雀楼》为 鉴赏对象,考查了语言 、技巧和情感等方面。
2021年

2011年
以宋词《青玉案·元夕》为鉴赏对 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方 面。
2012年
以唐诗《春夜喜雨》为鉴赏对象, 考查了语言、意象和情感等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3年
以宋词《菩萨蛮·书江西造 口壁》为鉴赏对象,考查 了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14年
赏术语,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分析
总结词
对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深 入分析。
详细描述
在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 易错点。例如,对于一些较为晦涩的诗歌,学生可能难 以理解其主题和情感;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学生可能无 法准确识别和描述。此外,学生在解题时也可能会因为 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准确而导致失分。因此,在备考过程 中,学生应加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 诗歌鉴赏能力,并熟悉各种艺术手法和术语。同时,学 生还应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以增强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 巧。
注意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或拖延而影响备考效果。
注意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以充沛的精力 投入到备考中。
THANK YOU
强调对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情 感和创作手法的理解,要求学 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诗歌鉴赏能 力。

北京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北京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北京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被称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主题思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1)“独坐幽篁里”的“幽”,“深林人不知”中的“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2)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3)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2020-2024五年高考题汇编-语文北京卷专题03 诗歌鉴赏(解析版)

2020-2024五年高考题汇编-语文北京卷专题03 诗歌鉴赏(解析版)

专题03 诗歌鉴赏试题简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马诗二十三首(选四)李贺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

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十催榜②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③买骏骨,将送楚襄王④。

注释:①韂:披在马腹两侧用来逗挡泥土的一种马具。

②榜:船桨。

③堆金:《战国策》载郭隗谓燕昭王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闻有好马之癖。

”11. 下列对四首诗的依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一言骏马脊上有钱形花纹,奔跑起来如踏烟云。

B. 其五描写壮丽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的画面。

C. 其十写项羽自刎之后,乌骓马临风哭泣,怀念故主。

D. 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

12. 下列对四首诗的整体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四首诗借“金鞭”“金络脑”“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

B. 四首诗多处使用“谁”“何”等,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

C. 四首诗都是五言绝句,句句对仗,典丽精工,将咏物、咏史熔于一炉。

D. 四首诗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诗鬼”之才。

13. 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

【答案】11. D 12. B13. 示例:①“美”,《其一》前两句表面上赞美了马的外形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

②“讥”,《其十三》中,写侠客重金购马,却赠给不好马的楚襄王。

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

③“悲”,《其一》中的“无人”与“谁为”,《其十》中乌骓马失主后的临风哭泣,都露出诗人对骏马的怜惜,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叹”。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专题03诗歌鉴赏-解析版-2021-2022年(两年)七下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3诗歌鉴赏-解析版-2021-2022年(两年)七下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3 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2022春·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①______”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既描写了村外山间水畔的景色,又蕴含哲理,后人常用“山重水复”借指______①,用“柳暗花明”借指转机或希望;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描摹了山西村的风俗画卷;在尾联中,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山西村的①______之情。

2.花草树木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

历代诗人常以“柳”入诗,借此传达不同的情感。

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简要说明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2)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注释】①折柳:这里指汉代乐府名曲《折杨柳》【答案】1.足困境(绝境、困难等)向往(喜爱、热爱等)2.示例一:(1)句将柳树拟人化为亭亭玉立的美人,将轻柔的柳条比作少女绿色的丝织裙带,写出了早春时节柳树的动人风韵,表达了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示例二:(2)句诗中“折柳”含有惜别的意味。

远游在外的诗人在深夜听到哀怨动人的《折杨柳》曲,不禁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首联意为: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所上之菜很是充足,能尽其所有,非常热情。

山重水复:意思是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常比喻为遇到的困难,遭遇到的困境。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