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山谷中的谜底
17、山谷中的谜底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
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弯曲不 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 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面对 种种逆境和压力,如果能学会退让,保 存实力,再以退为进,同样可以生存和 更好地发展。
•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 畏惧寒冬 ), 而是( 为了来年长得更茁壮 )。 •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 为了生存最终战胜对手 ( )。 懦弱承认失败),而是( •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 ( 害怕国民党而逃跑 ), 而是( 为革命保存实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 胆小怕事 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 )。 ),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 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 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 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 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 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 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 感受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
反复地弹
说说雪松与雪抗争的情景 ▲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这“一定程度”指什么? (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将顶不 住,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
▲如果承受得了,雪松如何做?
(腰杆挺得直直的,与雪抗争)
雪松的枝丫向下弯曲,不是 对大雪的(屈服 ),而是
出哪些信息?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山谷中的谜: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
《山谷中的谜底》阴平镇中心小学孙永一、概述《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文章前半部分由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写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
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理解课文的含义,知道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谜”,询问学生是否爱猜谜语。
然后师出示两个谜语,让学生猜谜?学生猜,师注意鼓励。
2、讲解谜语的两个部分——谜面和谜底。
板书“谜底”。
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山谷中的”。
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投影,生字。
2、找学生读生字,并组成词语。
熟读生字词。
3、熟读生字的基础上,指名读课文。
老师提出读书要求,注意及时鼓励。
三、引入解谜。
1、快速的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个谜的谜面是什么?用横线标出来。
学生读出。
投影出示柏、柘、女贞的图形。
17山谷中的谜底ppt
17 山谷中的谜底
谜语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kuí
péng
yā
魁北克
zhēn
帐篷
zhè
枝丫
bǎi
坚贞
柘树
松柏
词语解释
魁北克:加拿大东部的一个省。 柘树:一种灌木。 女贞:一种灌木,果实可入药。
女贞
柘树
雪松
文章层次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文 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 分是谜底?
根据段意划分文章段落:
• (1—2)人们无法解开山谷西坡长满杂树, 东坡只有雪松之谜。 • (3—4)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 大雪中的雪松因为会反弹,所以得以幸存,从 而解开了谜底。 • (5—6)发现让旅行者得到了既要敢于斗争, 也要学会退让的启示。
根据段意划分文章段落:
• (1—2)人们无法解开山谷西坡长满杂树, 东坡只有雪松之谜。 • (3—4)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 大雪中的雪松因为会反弹,所以得以幸存,从 而解开了谜底。 • (5—6)发现让旅行者得到了既要敢于斗争, 也要学会退让的启示。
揭开谜底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 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 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 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 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揭开谜底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 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 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 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 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孟子说过,何为大丈夫?富贵 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我们的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物。读 着“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 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 我不禁想起了……
17山谷的谜底
教学过程: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1.板书“谜”字。
学生猜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手指)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这节课,咱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要求:(1)边读边画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2)找一找“山谷中的谜”“谜面”和“谜底“分别是什么,用横线面I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①出示认读,纠正读音:柘、丫、贞、帐、摧。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①“山谷中的谜”是什么?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②“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谜底”又在哪里呢?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这足课文告诉我们的“谜底”,补充课题中的“底”。
4.课文除了写了山谷中的“谜面”和“谜底”,还写了什么?人们从“山谷中的谜底”中得到的启示。
5.默读课文,根据“谜面——谜底—启示”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弄清“谜面”1.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教师相机用简笔画画出这个山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l自然段,把山谷中的奇异景观在图上示意出来。
2.指导看图复述“山谷中的谜”。
四、布置作业1.描红生字,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悟谜底1.出示词语: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宁折不弯(1)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味儿来?(2)这些词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有时我们必须选择坚强,并且通过正面的抗争战胜困难。
但有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是什么呢?谜底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
17课《山谷中的谜底》优质课件
• 如果用猜谜语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 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底? (谜面:1—2 节 谜底:3—6节)
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拓、女贞等杂树,而东 坡只有雪松。
谜面: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
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
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 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 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拓、柏、 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 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 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 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 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 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 松始终完好无损。 1.产生奇异景观的关键是什么? 用横线画出来。 2.体会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连线。
山谷中的谜底
同学们通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并归纳大意。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 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6):写两位旅行者揭开谜 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 这一段中你明白了什么。
山谷中的谜: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 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 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一位说:
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 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同学们默读第4至5自然段,画 出两位旅行者的对话。
另一位说: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 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 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 以求反弹的机会。
17山谷中的谜底1
谜面
松树
谜底
山谷中的 谜 底
kuí
péng
yā
魁北克省 帐篷 罪魁祸首 帆篷 夺魁 魁梧
枝丫 丫头
篷:多指车船上用的。
帐篷 帆篷 船篷 敞篷汽车
棚:简陋的房屋。 凉棚 草棚 马棚 牛棚 牲口棚 车棚 蓬
莲蓬 蓬松 蓬乱 乱蓬蓬 蓬头垢面 蓬勃 蓬荜生辉
同学们自由读第一、 二自然段,说说从这一 段中你明白了什么。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 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山谷中的谜: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 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 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 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 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松、柏、 杂树 柘、女贞
西坡
北
东坡
山 谷
雪松
南
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 等杂树,东坡只一条 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 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 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 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没有……唯一…… 强调这一景观的奇异罕见。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 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 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 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 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 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 好地发展 。
划分文章段落:
•谜
• (1—2)人们无法解开山谷西坡
• 谜底 • 启示
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之谜。 • (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在大雪中的雪松因为会反弹, 所以得以幸存,从而揭开了谜底。 • (4—6)这个发现让旅行者明白 了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 的道理。
17、山谷中的谜底PPT课件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2021
山谷中的谜: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谜
• (1—2)人们无法解开山谷西坡 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之谜。
• (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
• 谜底 发现在大雪中的雪松因为会反弹, 所以得以幸存,从而解开了谜底。
• (4—6)发现让旅行者明白了既
• 启示 要敢于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 理。
2021
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二自 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明白 了什么。
“弯曲” ——作出适当的退让
以退为进
2021
的确,大自然界中,无论是 动物、植物,还是我们人类,面 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勇于面对, 要敢于和它作斗争,但如果困难 太大,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 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 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求 更好地发展。
2021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 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 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 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 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 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 下来。
2021
东坡没有杂树,是因为( )。
西坡长满杂树,是因为(
)。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B、雪松有弯曲、反弹的本领。 (2)“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默读课文,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021
听!寒风还在呼啸,雪花 还在漫天的飞舞,雪松—— 狂风刮得更猛烈了,风雪中那 “啪啪”的断裂声,肆虐的雪 花压断了柘、柏等杂树,只有 雪松……
17、山谷中的谜底
17、山谷中的谜底教材分析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景象。
课文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近。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
文中第二个旅行者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试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DVD录音机、磁带、有关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4 月20日总第 55课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
“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2、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17、山谷中的谜底 已改
谜 面:
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
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谜底
女贞
枝丫
帐篷
魁北克
摧毁
柘
反弹
富有弹性
完好无损
苍翠挺拔
自学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谜面是什么?用﹏﹏﹏画出来。
2、谜底是什么?用 画出来。
3、产生这个谜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不是( ),而是( )。
……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 不是( ),而是(
)。
有时遇到歹徒,我们不直接对抗 不是( ),而是( )。 遇到难题时, …… 石头下的小草,……
冬日里的麦苗,……
……
•小不忍则乱大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大丈夫能屈能伸。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 阔天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 正面抗争去战胜他,但有时也需 弯曲 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 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弯曲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 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 发展。
记住!有时弯曲 不是屈服和毁灭,而 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 发展。
作业
1、课外阅读《自然现象之谜》
2、积累背诵: (1)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俗语警句; (2)赞美松树的诗; (3)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 3、运用课上积累的名言俗语或成语,以 《雪松的启示》为题,写写自己学了这 篇课文后的感受。
讨论:
如果有人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 劲儿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 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读读课文 4——6节,然后小组里展开讨论,发 表你的观点。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 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 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 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17山谷中的谜底PPT课件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 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 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 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 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 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 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学完这一课, 请结合你的实际谈 谈受到的启发。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文中的谜底虽然解开了,但 是,这篇课文还留下了许多谜, 比如: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 只有这两位旅行者才发现?这难 道不值得我们思索吗?把你的想 法写下来。
望重学校
孙卓存
谜底
帐篷
女贞
惊奇
枝丫
反弹
摧毁
女贞 等杂树,而东坡只有 雪松。
谜底
•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 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 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女生机。而 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 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 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 了下来。
山谷中的谜底课件
连
反复地积 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 反复地弹
线
体会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
感受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 想象暴雪之大,之狂。 体会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 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 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 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 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 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 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 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 终完好无损。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 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 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 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 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 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 富有弹性 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 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 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 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 挺拔的身姿。
文章层次
• 如果用猜谜语来打比方的话, 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 部分是谜底?
(谜面:1—2 节 谜底:第3节)
谜面: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 处, 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 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西
坡
东 坡
谜底: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 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 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 本就压不断枝,所以除了雪松之 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不是懦弱与 承认失败,而是为了生存和最终战 胜对手。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2万5000里长 征不是【害怕国民党而逃跑】,而 是【为革命保存了力量,取得最终 的胜利。 】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 畏惧寒冬,而是为了更好的存活。
17.山谷中的谜底
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 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 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
. . . . . . . . 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悟出“哲理”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 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体会“哲理”
卧薪尝胆、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12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8:12:1218:12:1218:129/12/2021 6:12:12 PM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1221.9.1218:12:1218:12:12September 12,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下午6时12分12秒18:12:1221.9.12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1218:12:1218:12Sep-2112-Sep-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8:12:1218:12:1218: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下午6时12分21.9.1218:12September 12, 2021
17课《山谷中的谜底》优质课件
始终
景观
fǎntán
• wánhǎowúsǔn
zhàngpeng
完好无损
帐篷
反弹
• 二、根据读音填上合适的字 胁) • Xié 威( 和( 谐) 维 ( )护 (协 )助
唯)独 • wéi(
围) 包(
作
业1、抄写字词。源自2、搜集人类解开自然之谜的故
事,摘抄、剪贴、下载。
小组讨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 大的部分?依据是什么?
同学们通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并归纳大意。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 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6):写两位旅行者揭开谜 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 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 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 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袁亭亭
麻屋子,
红帐子,
里头住着白胖子。
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从这个 课题中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 ⒉它的谜底又是什么?
⒊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读懂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 文章脉络。
自学提示一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我能行
kuí zhēn pénɡ yā
魁 贞 篷 丫
魁梧 贞洁 篷布 树丫
读准字音
zhè
yā
zhēn
wéi
cuī
zhàng
柘 枝丫
女贞
唯一
摧毁
17、山谷中的谜底
• 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 一层雪。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
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
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
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
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
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
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
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说, “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 是一群胆小的弱者,应该自始至终都挺立不 动,顽强地与风雪抗争,那才是勇者。”你 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女贞
北
西坡
山 谷
东坡
南
找出文中描写当时环境的语句, 读一读,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 畏惧寒冬 ), 而是( 为了来年长得更茁壮 )。 •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 为了生存最终战胜对手 ( )。 懦弱承认失败),而是( •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 ( 害怕国民党而逃跑 ), 而是( 为革命保存实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 胆小怕事 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 )。 ),
▲如果承受得了,雪松如何做?
(腰杆挺得直直的,与雪抗争)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 富有弹性 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 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 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 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 挺拔的身姿。
雪松的枝丫向下弯曲,不是 对大雪的( ),而是( ), 最后它仍能( )。
以退为进
的确,大自然界中,无论是 动物、植物,还是我们人类,面 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勇于面对, 要敢于和它作斗争,但如果困难 太大,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 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 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求 更好地发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生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生字推荐文章如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与说明词语不能删的理由热度:升初语文三单元知识点及生字知识点热度:小升初语文运用中的十大差错及备考难点热度:我眼中的清洁工作文范文热度:我眼中的宋江作文600字热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课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行,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
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生字1【魁】读音:kuí巧记:“斗”“鬼”。
字义:①大②为首的人或事物③魁星,北斗七星中第一星组词:①魁梧身魁力壮②夺魁魁首造字:形声法造句:这个战士长得又高又壮,身材很魁梧。
笔顺:“鬼”的竖弯钩伸展有力,包住“斗”。
字歌:花魁牡丹香槐花味芬芳千秋心无愧师魂万古长2【贞】读音:zhēn巧记:侦查人未回(贞)。
字义:①坚定,有节操②旧礼教中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组词:①忠贞坚贞坚贞不屈②贞女贞节造字:会意法造句:王若飞同志在狱中坚贞不屈,与敌人斗争到底。
笔顺:上部宜短小;下部撇、点角度协调一致。
3【篷】读音:péng巧记:为避风雨,竹(?)下相“逢”。
字义:①张盖在上面,遮蔽日光、风、雨的东西,用竹篾、苇席、布等做成②船帆组词:①帐篷篷车②升篷造字:形声法造句:游客们在岸边的草地上搭起一座座帐篷。
笔顺:上小下大;“逢”笔画要紧凑,末笔平捺要舒展。
字歌:奔走喜相逢竹竿支帐篷衣破丝线缝春草蓬勃生4【丫】读音:yā巧记:三路会合。
字义:①上端分杈的东西②女孩子组词:①枝丫丫杈脚丫②丫头造字:象形法造句:在柳树高处的枝丫上有一只小麻雀。
笔顺:“”点、撇在竖中线两侧;“丨”为垂露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作业设计预习作业1、理解词语:山谷、完好无损。
17、山谷中的谜底
雪 松
柏 树
山谷没有什么
特别之处,唯一引 人注意的是,它的 西坡长满松、柏、 柘、女贞等杂树,
这一奇异的景观 始终是个谜,谁 也不知道谜底是 什么。
而东坡只有雪松。
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 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 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 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 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 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 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 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 身姿。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 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
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 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 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 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 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 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小不忍则乱大谋。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哪些人或者事情采取 了暂时的弯曲或妥协最终
取得了胜利。
谜 面:
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
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谜 底: 松 树
青 松
陈 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17、山谷中的谜底
自学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谜面是什么?用﹏﹏﹏画出来。 2、谜底是什么?用 画出来。
3、产生这个谜的原因是什么? 4、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 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 雪摧毁了。” 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 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 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 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17、山谷中的谜底_课件 (1)
• 启示
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二自 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明白
了什么。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山谷中的谜: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文章层次
• 如果用猜谜语来打比方的话, 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 部分是谜底?
(谜面:1—2 节 谜底:3—6 节)
划分文章段落:
•谜
• 谜底
• (1—2)人们无法解开山谷西坡 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之谜。
• (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在大雪中的雪松因为会反弹, 所以得以幸存,从而解开了谜底。 • (4—6)发现让旅行者明白了既 要敢于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 理。
17山谷中的谜底
第一课时
新庄中心校
李宝升
自学课文 • 1、读通读顺课文,画下不会的 地方。 • 2、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这 个谜被解开了吗?谜底是什么? • 3、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kuí
péng
yā
魁北克
zhēn
帐篷
zhè
枝丫
bǎi
Hale Waihona Puke 坚贞柘树松柏
词语解释
• 魁北克:加拿大东部一省。主要属 寒温带针叶林气候。森林覆盖率 45%。 • 柘: 灌木,常有刺。夏季开花, 叶可饲蚕;果可食,并可酿酒;茎 皮为造纸原料;根可药用。 • 女贞:果实入药,称:“女贞子”, 性平、味甘苦,功能补益肝肾。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 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
17.山谷中的谜底一、字词(会默)1.易错的字音:帐篷zhàng peng 适当shì dàng 弹性tán xìng2.易错的字形:魁梧帐篷能屈能伸丧失挺拔3.同音词(形近字):魁梧洋槐惭愧牛棚蓬松帐篷蓬乱催促摧残摧毁催眠着迷麋鹿谜底侦察坚贞弯曲屈服4.重要词语:(一) 柘谜底魁北克魁梧坚贞帐篷枝丫漫天飞舞完好无损苍翠挺拔摧毁(二) 奇异的景观惊奇地发现弹性反弹揭开丧失生机杂树适当屈服毁灭能屈能伸以退为进二、课文1.本课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的一个奇异自然现象,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会默)2.山谷中的谜指的是西坡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
谜底指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没有雪松的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西坡雪小,树上的少量积雪压不断树枝,所以其他树也活了。
3.“这样,……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突出了雪松与风雪抗争时间之长,过程之艰辛。
“反复地积”写出了雪之大;“反复地弯”写出了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适当退让的策略;“反复地落”写出了退让策略的成功;“反复地弹”写出了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
由此,我想到的成语有: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能屈能伸、以退为进。
4.“正面抗争“指直接地同困难作斗争。
”弯曲“指作出适当的让步。
5.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三、书后习题(熟练背诵)1.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和它作斗争,比如轮椅上的霍金不向命运低头,成为物理天才,但是如果困难太大,超越自身的承受能力,不妨先作出适当的让步,找到适当的机会,再克服困难,战胜压力。
比如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不是向吴王屈服,而是先让自己能够活下来,求得以后的越国国力的恢复和强盛,直至后来灭掉吴国。
17、山谷中的谜底71762777
10
11
12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 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13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 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14
同一条山为什么会出现如 此奇异的景观呢?这个谜 终于被揭开了,我们每个 人都很——
(很兴奋、很激动)
15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 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 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 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 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44
)。
孟子说过,何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 贱不能移。同学们,威武不能 屈呀!我们的历史上也有这样 的人物。
45
读着“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 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我不禁想起 了……
卧薪尝胆 能屈能伸 忍辱负重 以屈求伸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
想象暴雪之大,之狂。
体会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 在承受的同时适当退让的策略。
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 感受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
36
反复地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说雪松与雪抗争的情景 ▲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这“一定程度”指什么? (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将顶不 住,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
• 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 一层雪。
28
•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 者来到了这个山谷。 • 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 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 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山谷中的谜底教材简析: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旅行,发现了“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的现象,通过观察思考最终揭开了谜底,揭示了“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这一人生哲理。
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并且水到渠成。
本文的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此句话含义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此时只需大概了解即可,不必挖掘过深,否则易弄巧成拙。
在教学中可以一线贯穿全课,“一线”指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山谷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此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虽然看似简单,但学生们要想答得有条有理,一气呵成也并非易事。
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步帮助学生完成以上问题:1、自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2、自己答给自己听;3、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4、指名回答。
通过这四步训练,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条理分明地进行回答,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柘”这个生字;学会“魁、篷”2个生字,理解词语。
3、了解谜底揭开的经过,感悟第二个旅行者的话。
(重点)4、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
(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谜及谜底,理解雪松生长于东坡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山谷中的谜及谜底,理解雪松生长于东坡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1.板书“谜”字。
学生猜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这节课,咱们随作者来到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山谷里,一起去探求山谷中的谜底。
4、板书,读题,质疑,引出读书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2)找一找“山谷中的谜”和“谜底“分别是什么,并画出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全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引导交流,整体感知:①“山谷中的谜”是什么?指导朗读:“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②“谜底”又在哪里呢? 指导朗读:“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原因:1. 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教师相机用简笔画画出这个山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把山谷中的奇异景观在图上示意出来。
2.指导读句子,理解谜底,读懂雪松存活下来的原因。
出示:“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细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真正的原因。
(2)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你发现了吗?①点拨:环境因素—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山谷中的大雪吧,课文中有所描述吗?指导朗读。
②过渡:还有什么原因?(3)东坡风雪更加猛烈,能生存的只有雪松,而其他的树根本无法生存,那是因为它们没有雪松这个本领,雪松的这个本领是什么呢?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叉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默读思考:找一找那几个词写出了雪松的本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①想象“积”到一定程度,是什么样的程度?(板书:积)②过渡:在这样的重压下,雪松那——(引读)(板书:弯)这是雪松向风雪屈服低头的表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③原来,弯曲是为了……(板书:落)雪松把纷纷扬扬的雪片从身上抖落下来,原来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能立即反弹过来,(板书:弹)这样的反弹重新展现出雪松苍翠挺拔的身姿。
④谁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还可以怎样理解?板书:富有弹性——韧性(4)雪松是在承受不了积雪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虽然是弯曲,但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①面对着暴风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②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柏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就这样……(再读)③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精神: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永不言弃、勇敢顽强、斗士3.小结: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由于东坡雪大,而雪松具有弯曲、反弹的特性,能适应东坡的环境,所以得以生存,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四、拓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天演论》五、描红,指导书写“魁”,理解常见词:魁梧、夺魁。
板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4.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宁折不弯(1)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味儿来?(2)这些词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有时我们必须选择坚强,并且通过正面的抗争战胜困难。
但有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是什么呢?谜底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山谷中有个什么“谜”呢?它的谜底又是什么呢?回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精读课文,探究谜底1.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真正的谜底就藏在这句话中,建议同学们用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语句的方法去找一找。
(2)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你发现了吗?①出示: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雪松本身的特性决定。
②过渡: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山谷中的大雪吧,课文中有所描述吗?用边读边在脑海中画画的方式读一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话,把出现在你眼前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一下。
③狂风呼啸,漫天飞舞的大雪肆虐地朝大地袭来,整个山谷被一片皑皑的白雪笼罩着,面对这样的气候和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④再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话,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山谷中所独有的雪景吧!2.能在风雪更加猛烈的东坡生存的只有雪松,而其他的植物根本无法生存,那是因为其他植物没有雪松这个本领,雪松的这个本领在谜底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把这段话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1)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叉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2)这句话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仔细地圈一圈,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①想象“积”到一定程度,是什么样的程度?(板书:积)②过渡:在这样的重压下,雪松那——(引读)(板书:弯)这是雪松向风雪屈服低头的表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③原来,弯曲是为了……(板书:落)雪松把纷纷扬扬的雪片从身上抖落下来,原来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能立即反弹过来,(板书:弹)这样的反弹重新展现出雪松独有的身姿,你们看见了吗?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④作者用这一系列形象的动作描写,为我们描绘了雪松独有的本领,谁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板书:富有弹性)⑤雪松是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虽然是弯曲,但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3)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①面对着暴风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②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柏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它仿佛是这个静穆的世界里最后的斗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雪松就这样……(再读)③从这幅雪松傲雪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④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昂起头抖落了身上的积雪,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
这种对生命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怎能不让人惊叹,佩服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读。
3.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就是雪松能够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三、整合拓展,揭示谜底1.从雪松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出示两位旅行者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好这段对话。
2.如果说雪松面对外界的压力是雪花,是狂风,是最恶劣的自然环境!那么我们每个人面对外界的压力可能是什么呢?3.拓展延伸。
(1)雪松在与风雪的搏斗中智慧地弯曲,从而顽强地存活下来,其实不止是雪松,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都有这种弯曲的本领,你注意过吗?植物尚且如此,智慧的人类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而是——(2)对于这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我们的古人已心神领悟,所以才有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有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或谚语、俗话吗?4.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来自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压力、困难,我们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式的弯曲,请记住,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练笔: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教后反思:《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新集镇王坪小学张伟一、关于教材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