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一、前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数据的一种结构化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也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对数据库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早期数据库早期的数据库主要是基于文件系统实现的,这种方式称为文件处理系统。

文件处理系统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数据管理方法,它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并通过程序来访问和处理这些数据。

然而,由于文件处理系统没有任何内置安全措施,因此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三、层次型数据库层次型数据库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被广泛应用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层次型数据库采用树形结构来组织数据,每个节点都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这种模型非常适合描述具有明确父子关系的数据。

四、网状型数据库网状型数据库是在层次型数据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模型。

与层次型不同,网状型允许一个节点拥有多个父节点。

这使得网状型更适合描述复杂关系,并且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查询。

五、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现代数据库的基础,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数据库类型。

它通过使用表格和行来组织数据,每个表格包含多个列和多行数据。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作为操作语言,它可以轻松地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删除。

六、面向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数据库。

它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来管理和组织数据,每个数据都被视为一个对象。

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不同,面向对象数据库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七、NoSQL数据库NoSQL(Not Only SQL)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系型数据库类型。

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不同,NoSQL没有固定的表结构,并且支持大规模分布式存储。

这使得NoSQL成为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社交网络、日志记录等)的理想选择。

八、总结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也在不断涌现。

从早期简单直接的文件处理系统到后来逐渐完善的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再到近年来崛起的面向对象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每一种数据库类型都在不断推动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数据库发展的历史

数据库发展的历史

数据库发展的历史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数据库发展的主要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这个阶段,数据库主要用于文件管理和数据存储。

早期的数据库系统使用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来组织数据。

2.关系型数据库时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70年代,E.F.Codd提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为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如IBM的DB2、Oracle、SQLServer等。

3.面向对象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面向对象数据库应运而生。

它们试图更好地支持面向对象编程范式和复杂的数据类型。

4.分布式数据库和NoSQL时代(21世纪初至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出现,分布式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变得越来越流行。

NoSQL数据库提供了更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5.云数据库和大数据时代(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数据库和大数据处理成为数据库领域的
新趋势。

云数据库提供了可伸缩性、灵活性和按需付费的优势,而大数据技术则专注于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

数据库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每个阶段都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

数据库发展历史

数据库发展历史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主要主要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不断地发展。

数据库技术在理论研究和系统开发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数据管理的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到目前共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量小独立,用户直接管理
2. 文件系统阶段-使用文件存取数据,冗余度高,管理维护难
3. 数据库系统阶段-专门的数据库软件系统管理数据,高效方便,易于共享维护
按照数据模型发展的主线,数据库技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 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理解为使用指针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可以理解为理解为使用二维表来表示维护数据间的关系
3.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针对关系型数据库存在数据模型,性能,扩展性,伸缩性等方面的缺点,出现了:ORDBMS: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简述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

简述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

简述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十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只是用来计算的,那么数据管理就只能纯人工了。

2、文件系统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这时硬件方面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这时硬件已有大量容量磁盘,硬件价格下降,软件价格上升。

处理文件方式上,人们越来越需要联机实时处理。

在这种背景下就诞生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Database),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所谓“数据库”系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予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

一个数据库由多个表空间(Tablespace)构成。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1960年,IBM开发了第一个集成的数据库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主存
数据存储,使用文件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存取和处理,是当时最先进的系统。

1965年,IBM推出了全新的关系数据库技术,即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它使用带有头部的表的概念,可以通过连接多个表来获取所需
的数据,使用简单的查询语法可以提取、更新和管理数据,为数据库的管
理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框架。

1974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概念数据库语言(CDL),首先提出了实
体-关系模型,将数据库模型从表格式转变为对象式,更加便于数据字典
的管理。

1979年,IBM推出了第一个实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称为DB2,它采
用了实体-关系模型,支持关系式查询语言,并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应用程
序环境,使得数据库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1980年,开普勒公司(Oracle)开发了第一个商业关系数据库系统,称为Oracle,它采用了实体-关系模型,并支持关系式查询和交互式应用
程序环境。

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历程1. 数据仓库技术的起源: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大量的企业和组织开始积累大规模的数据,并意识到这些数据中潜在的商业价值。

数据仓库技术应运而生,目的是将分散的、异构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存储中,以支持决策分析。

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发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石之一。

20世纪70年代,关系模型被提出,并随着IBM的System R和Oracle的引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始流行起来。

这为数据仓库技术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存储和查询基础。

3. 多维数据模型的引入:在数据仓库技术发展的早期,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关系数据模型对于决策分析的支持有局限性。

于是,多维数据模型被提出,它以立方体(Cube)为基本数据单元,将事实数据按照多个维度进行组织和聚合,更适合于复杂的数据分析。

4.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的兴起:90年代初,OLAP技术开始流行起来。

OLAP是一种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数据分析方法,它使用高效的聚集和切割技术,支持快速的交互式查询和多维数据分析。

OLAP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并成为数据仓库中常用的分析工具。

5. 数据仓库架构的演化:随着数据仓库规模的不断增大,数据仓库架构也逐渐演化。

最初的数据仓库采用的是简单的单一层(Single-tier)架构,随后发展为两层(Two-tier)架构,分离了数据存储和查询引擎。

而现代的数据仓库通常采用三层(Three-tier)架构,将数据存储、ETL(Extra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Loading)处理和查询分析功能分离,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性能。

6.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数据仓库技术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类型使得传统的数据仓库无法满足需求,这促使了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如Hadoop和Spark)的崛起。

中国的数据库发展历程

中国的数据库发展历程

中国的数据库发展历程
中国的数据库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78年-1990年代初:起步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知识。

当时的数据库应用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使用较为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此阶段的数据库发展主要依赖于引进技术和国内开发。

2. 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市场扩大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中国的数据库市
场开始迅速扩大。

国内企业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与国际知名数据库供应商展开竞争。

此阶段的数据库应用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金融、电信、政府等。

3. 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技术创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数据库技术开始迎头赶上国际水平。


内企业积极参与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和数据库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同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也推动了数据库的发展,企业开始关注数据库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4. 2010年代至今:创新应用阶段
当前,中国的数据库应用已经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探索数据库在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应用。

此外,数据库领域还涌现出一批新的创业公司和开源项目。

总体而言,中国的数据库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市场扩大、技术创新和创新应用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数据库市场和技术水平将不断发展壮大。

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数据库管理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库管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演进。

本文将从数据库的初期阶段开始,逐步介绍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文件系统阶段:在计算机刚刚出现的早期阶段,数据存储使用的是简单的文件系统。

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数据文件,数据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性或约束。

这种方式简单易懂,但是不利于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2.层次数据库阶段: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管理,出现了层次数据库。

层次数据库使用树状结构组织数据,通过父子关系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这种结构可以满足一定的数据组织需求,但是不适用于复杂数据结构和关系的表示。

3.网状数据库阶段:随着数据结构和关系的复杂化,层次数据库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出现了网状数据库。

网状数据库使用网络结构来表示多对多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表达复杂数据结构。

然而,网状数据库的数据操作复杂,不易于维护和管理,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4.关系型数据库阶段:1970年,IBM的研究员Codd提出了关系数据库的概念。

关系数据库使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数据,每行代表一个数据实例,每列代表一个属性。

通过引入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理论,关系数据库具备了严格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能够进行复杂的查询和操作。

关系数据库最经典的代表是SQL数据库,如Oracle、MySQL和SQL Server等。

5.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面向对象数据库是在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将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引入到数据库中。

面向对象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和检索数据,还可以存储对象的状态、属性和行为。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势在于更好地支持对象的继承、封装和多态等特性。

6.对象关系型数据库阶段:为了综合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势,对象关系型数据库(ORDBMS)应运而生。

对象关系型数据库在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象类型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操作对象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的早期,信息存储主要依靠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

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数据文件,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难以保证,数据的冗余和重复存储较为常见。

2. 层次数据库阶段: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数据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增强,出现了层次数据库系统。

该模型使用树状结构来组织数据,可以建立父子关系。

但是,这种模型的局限性在于难以表示复杂关系和多对多的关系,不利于数据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3. 网状数据库阶段:为了解决层次数据库的问题,网状数据库被提出。

该模型允许一个节点拥有多个父节点,通过网络连接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然而,网状数据库的设计复杂,难以维护和管理,也不易于查询和数据操作。

4. 关系数据库阶段:在1970年代,基于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库被引入,开创了数据库领域的新纪元。

关系数据库通过表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关系数据库具有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易扩展性,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数据库模型。

5. 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随着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面向对象数据库开始发展。

面向对象数据库将数据以对象的形式进行存储,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查询语言。

这种数据库模型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对象结构和继承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普及。

6. 非关系型数据库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Web应用的高峰期,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分布式数据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扩展性、性能和灵活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应运而生。

非关系型数据库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如键值存储、文档存储、列存储和图形数据库等,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7. 新型数据库阶段: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数据库不断涌现。

这些数据库结合了传统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具备高扩展性、高性能和灵活性等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现代信息管理的核心。

它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组织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时期进行划分。

1. 前数据库时代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方式是通过建立文件系统。

这些文件不易维护,存储数据的速度也非常慢。

当时的计算机只能处理单个任务,不能处理大型数据集。

2. 层次数据库时代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了层次数据库系统。

这种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将数据按照上下层次结构分组存储。

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组织数据,但是难以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

3. 网状数据库时代在层次数据库之后,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网状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这种数据库系统为数据提供了更复杂的关系定义和处理能力。

但是,这种体系结构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复杂性和可维护性等。

4. 关系数据库时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主流。

一旦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组织成表格形式,即可进行有效管理。

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灵活性和可移植性,并且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系统之一。

5. 分布式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性能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数据存储和处理转移到了网络中。

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应运而生。

这种数据库系统能够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共享数据,并能够处理复杂的交易和查询请求。

6. 大数据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现代DBMS必须同时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快速的数据查询。

随着芯片和存储技术的进步,DBMS的性能和容量已经大幅提高。

总结在过去几十年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了多个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的不断发展,DBMS也在不断进步。

尽管有所不同,但这些DBMS的目标都是提高数据的存储、组织和访问能力。

相信DBMS在未来会继续发展,并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闲聊数据库发展历史三个阶段、分类、数据库规范及趋势

闲聊数据库发展历史三个阶段、分类、数据库规范及趋势

闲聊数据库发展历史三个阶段、分类、数据库规范及趋势概述数据库(Database)是存储与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就像一个存入数据的物流仓库。

在商业领域,信息就意味着商机,取得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就催生了各种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就是其中的一种。

当然,数据库管理系统也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它也是经过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1、发展历史1.1、人工处理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的计算机诞生初期,其处理能力很有限,只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运算,数据处理能力也很有限,这使得当时的计算机只能够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计算机上没有专用的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计算机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

当数据的存储格式、读写路径或方法发生变化的时候,其处理程序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保持程序的正确性。

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1)数据不保存2)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

1.2、文件系统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商业管理中。

在这一时期,数据和程序在存储位置上已经完全分开,数据被单独组织成文件保存到外部存储设备上,这样数据文件就可以为多个不同的程序在不同的时间所使用。

虽然程序和数据在存储位置上分开了,而且操作系统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完成了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取路径的管理,但是程序设计仍然受到数据存储格式和方法的影响,不能够完全独立于数据,而且数据的冗余较大。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为: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2)由专门的软件即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之间由软件提供的存取方法进行转换,使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员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物理细节,将精力集中于算法。

数据库发展简史

数据库发展简史

数据库的发展简史1. 数据管理的诞生数据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那时的数据管理非常简单。

通过大量的分类、比较和表格绘制的机器运行数百万穿孔卡片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其运行结果在纸上打印出来或者制成新的穿孔卡片。

而数据管理就是对所有这些穿孔卡片进行物理的储存和处理。

然而,1 9 5 1 年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 Rand Inc.)的一种叫做Univac I 的计算机推出了一种一秒钟可以输入数百条记录的磁带驱动器,从而引发了数据管理的革命。

1956 年IBM生产出第一个磁盘驱动器——the Model 305 RAMAC。

此驱动器有50 个盘片,每个盘片直径是2 英尺,可以储存5MB的数据。

使用磁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机地存取数据,而穿孔卡片和磁带只能顺序存取数据。

1951:Univac系统使用磁带和穿孔卡片作为数据存储。

数据库系统的萌芽出现于60 年代。

当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数据管理,对数据的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文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能够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运而生。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DBMS 软件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所以通常也按照数据模型的特点将传统数据库系统分成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DBMS,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Bachman等人在1961年开发成功的IDS(Integrated DataStore)。

1961年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Co.)的Charles Bachman 成功地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状DBMS也是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数据存储(Integrated DataStore IDS),奠定了网状数据库的基础,并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发行和应用。

IDS 具有数据模式和日志的特征。

但它只能在GE主机上运行,并且数据库只有一个文件,数据库所有的表必须通过手工编码来生成。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
数据库是用来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进化。

20世纪60年代,数据库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当时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965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业化数据库系统—IMS,成为数据库技术的开端。

70年代,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成为了主流,1970年,IBM的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该模型后来演变成了SQL语言。

1970年代末,Oracle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业化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标志着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80年代,面向对象数据库(ODB)出现,这种数据库方式支持复杂的数据对象和继承属性。

90年代,客户/服务器架构的数据库系统开始流行,如Microsoft SQL Server等。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数据库系统开始向分布式、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方向发展。

2010年,NoSQL数据库开始兴起,有些NoSQL数据库无需预定义表格和结构,能够更加灵活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成为一种新的数据库技术趋势。

总之,数据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的文件系统到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再到现今的大数据、云计算、NoSQL 数据库等。

数据库的发展史

数据库的发展史

关系数据库的由来
• 1970年,IBM的研究员E.F.Codd博士发明了关系 数据库。 • 197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ichael Stonebraker和Eugene Wong利用System R已发 布的信息开始开发自己的关系数据库系统Ingres。 • 1976年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开发了第一个商 用关系数据库系统——Multics Relational Data Store。
数据管理的变革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种新型数据库软 件:决定支持系统(DSS)。 • 在1970年, 第一个联机分析处理工具—— Express诞生了。 • 1985年,第一个商务智能系统由Metaphor计算机 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出来。 • 1988年,IBM公司的研究者Barry Devlin和Paul Murphy发明了一个新的术语—信息仓库,之后, IT的厂商开始构建实验性的数据仓库。 • 1991: W.H.“Bill” Inmon发表了”构建数据仓 库”。
数据库巨人的诞生
——甲骨文公司
1976 年IBM E.F.Codd发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论 文“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介绍了关系数据 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Oracle的创始人Ellison 看完后,敏锐意识到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可以开发 商用软件系统。几个月后,他们就开发了Oracle 1.0 。直到1985年IBM 才发布了关系数据库D B 2 ,Ellision那时已经成了千万富翁。
数据库的发展史
——龚佳楠
数据管理的诞生
• 1951: Univac系统使用磁带和穿孔卡片作为数据 存储。 •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 DBMS,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Bachman等人在1961年开发成功的IDS。 • 层次型DBMS是紧随网络型数据库而出现的。最著 名最典型的层次数据库系统是IBM 公司在1968 年 开发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一种适合其主机的层次数据库。 网状数据库模型对于层S要比层次DBMS用得普遍。在数据库发展史 上,网状数据库占有重要地位。

2024年数据库

2024年数据库

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是一种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库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程、类型、基本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数据库的定义及发展历程1.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的特点。

所谓“集成”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零散的、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所谓“共享”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

2.发展历程数据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当时,数据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数据不保存、不能共享、独立性差。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计算机开始用于数据处理。

文件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长期保存、共享,但数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库技术诞生。

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结构化、独立性高、冗余度小、易于扩展。

二、数据库的类型1.层次数据库:以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一种数据库。

2.网状数据库:以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一种数据库。

3.关系数据库:以表格形式表示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一种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类型。

4.对象数据库:以对象形式表示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一种数据库。

5.NoSQL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键值存储、文档存储、列存储等类型。

6.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分布在多个地理位置的数据库系统。

三、数据库的基本组成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的软件。

2.数据库(DB):存储数据的容器。

3.数据库管理员(DBA):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系统的人员。

4.应用程序: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的应用软件。

5.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员。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通过提供数据的存储、访问、查询和管理功能,帮助用户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1. 早期数据库系统的出现早期的数据库系统主要应用在科研、军事、金融等领域,用于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

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随着硬件设备的普及和数据库理论的发展,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为后来的数据库系统奠定了基础。

2.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兴起1970年代,Edgar F. 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关系数据库系统将数据组织成表格形式,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来进行操作和查询。

IBM的System R和Oracle的Oracle7等关系数据库系统相继问世,使得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更加普及。

3.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据库系统。

它将对象作为数据的基本单位,能够更好地表示和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关联关系。

在1990年代,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逐渐得到应用,如ObjectStore、OODBMS等。

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出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它将数据存储和计算资源分散在不同的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和协同处理。

目前,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已经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如Google的Spanner、Facebook的Cassandra 等。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领域1. 企业业务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企业业务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仓库演变史

数据仓库演变史
• • • • •
数据无时间基准 数据算法上的差异 抽取的多层次问题 外部数据问题 无公共起始数据源
生产率问题 · 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无法将数据转化为信息

· ·
缺少集成性 没有足够可以满足DSS分析员需求的历史数据
第1天——熟悉主要进行操作型事务处理的原 有系统 第2天——往数据仓库中的第一个主题域的最 初几个表载入数据 第3天——更多的数据载入数据仓库 第4天——一批过去存储在操作型环境的数据 被适当的放入数据仓库中 第5天——部现繁忙,多维系统出现 第n天——体系结构得到充分发展

60年代初期——创建运行于主文件上的单 个应用 60年代中期——出现大量冗余数据 70年代——磁盘存储(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数据库管理系统 70年代中期)——在线事务处理(OLTP) 80年代——PC、管理信息系统(MIS) 如今——数据抽取、“蜘蛛网”形成


数据缺乏可信性

程序员应知应会之数据库发展简史

程序员应知应会之数据库发展简史

程序员应知应会之数据库发展简史数据库,无疑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市场上已经有了多种基于不同设计理念和商业理念的数据库产品。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等,还没有磁盘等存储设备,同时,软件系统也只有汇编语言,还没有数据管理方面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是批处理。

此时的数据不易保存,没有文件的概念。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第二阶段: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后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不仅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信息管理方面。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问题成为了紧迫的需要,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此时数据已经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数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第三阶段:数据库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克服了文件系统的缺陷,提供了对数据更高级、更有效的管理。

这个阶段的程序和数据的联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实现。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各类大数据处理技术也应运而生,从中催生了NoSQL和 NewSQL相关技术。

下面这张表显示了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库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华人的身影,如提出ER模型的陈品山博士,以及为Postgres添加SQL支持的Andrew Yu 和 Jolly Chen。

另外,黑客们在数据库发展史上的贡献也极为丰富。

这些黑客以他们执着的精神和高超的技术,为数据库系统的日益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像T om Lane,他是一位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电子工程学 ph.D(博士),同时也是 PostgreSQL 的非常重要开发人员对 PostgreSQL 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及特性的取舍有极其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