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ISO15189实验室认可质量手册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1 总则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它以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
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是确保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先决条件。
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的政策、过程、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均形成文件。
文件是实验室全体人员行动的依据,应让执行文件者容易得到并能充分理解所有文件,故实验室管理层应确保这些文件易于理解方能真正贯彻执行。
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建立、实施和维持2.1 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标准是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L35《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说明》、CL36《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L38《临床化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L39《临床免疫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L41《体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L4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L43《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大致分三步: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组织结构的确定和资源配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2.2 检验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2.3 检验科主任批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2.4 检验科管理层负责质量体系的组织、建立;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审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组织实施并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5 各专业组组长负责领取、保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负责传达这些文件至本组所有人员并确保每人均能理解,带领全组人员贯彻实施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2.6 质量体系贯穿于本实验室一切检测工作及与检测工作有关的全过程,适用于从标本采集到出具检测报告及投诉处理等全部质量活动;2.7 质量手册作为纲领性文件应为全科人员熟悉和掌握,全体人员在深入理解质量手册内容的基础上,熟悉质量体系的其他各类文件;2.8 质量负责人或检验科主任指定专人不定期对质量手册内容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存在缺陷的内容请示检验科主任后进行修改,以保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性;2.9 质量手册内容的修改必须由检验科主任批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1 持续改进的定义
定义: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
动 ISO 9000标准对续改进活动描述是: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确定改进目标 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评价这些解决方法并做出选择 实施选定的解决方法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
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后正式采纳更改
(三)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ISO 9000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 描述: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确定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以
实现这些目标; 评价这些解决方法并做出选择;
实施选定的解决方法;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 实验室管理者应组织对改进活动的过程和
结果进行评审。
合适的解决办法。
(2) 患者意见的反馈
◆ 被动接受患者抱怨 ◆ 主动联系患者征求意见 ◆ 两个方面都需要实验室人员观念的转变 ,对反馈的意见 逐一落实,最终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 其他方面的反馈
现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 信息资料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 试剂管理 财务管理 组织管理 安全管理
(四) 其他质量文件
1.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第三层次文件 中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临床实验室常用的 “操作手册”或“标准操作规程”(SOP)。
2. 表格和记录 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关 键要素。利用表格记录可使质量活动更加简洁 明了,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其他质量文件 其他质量文件还有外来文 件和质量计划等。
内 容 体系全部要素
体系要素及全部医疗服务
结 果 实施或进一步管理评审 实施
4. 外部对临床实验室质量改进的监测 与评价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进行各种临床试验和检测工作,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实验室结果,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而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则是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基石,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质量管理体系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临床实验室的基础,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管理等。
1.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质量方针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指导原则,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定位和业务需求而确定。
质量目标则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和操作化,要求明确、可量化,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控。
2. 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依据。
实验室需要根据各项实验和检测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修订。
3. 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实验室设备是实验室工作的核心工具,其正常运行对于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实验室需要建立设备维护和校准的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校准,确保其在最佳状态下使用。
4. 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管理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直接决定了实验室工作的质量。
实验室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流程。
二、质量保证和控制质量保证和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质量保证和控制包括质量评估、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比和质量改进等。
1. 质量评估质量评估是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检查和评估,其目的是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
质量评估可以通过内部评审、外部评审和认证认可等方式进行。
2.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对实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价,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周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测和记录。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2006版)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临床实验室准入管理第三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第四章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检验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是指对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服务并出具检验报告的实验室.第三条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的医疗机构适用于本细则.第四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各级临床检验机构实施相关监督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范临床实验室执业行为,保证临床实验室按照安全、有效、准确、与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第二章临床实验室准入管理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准医疗机构的医学检验科诊疗科目登记时,应当明确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即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和体液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临床检验项目,提供临床检验服务.新增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或超出已登记的专业范围开展临床检验项目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PCR等需实行特殊准入的临床检验技术按有关规定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验收标准和程序按卫生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执行,相关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并报同级临床检验中心备案.第七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提供的临床检验服务应当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一〕一级医院应具备开展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型鉴定与乙肝标志物等检测项目的能力.乡镇卫生院参照一级医院的要求执行. 〔二〕二级医院应具备开展临床血液学检验、体液学检验、临床细胞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出凝血疾病检验等检测项目的能力.〔三〕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应具备开展特种蛋白检测、药物浓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验、内分泌学检验等检测项目的能力.〔四〕医疗机构受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开展的检验项目,可委托符合条件的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检验,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检验工作客观、公正,签发检验报告只涉与医学问题,不涉与其他社会问题,不受经济利益影响,避免非故意性的错误报告,严禁出具故意性错误报告.第九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一〕临床实验室设置应有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同一医疗机构内的检测实验室应集中设置,统一管理,临床科室不得设立临床实验室.〔二〕相同的检测项目必须集中在同一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应有质量保证措施. 〔三〕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置急诊检验室,并保证24小时提供急诊检测服务.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实验室至少具备以下与其临床检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以满足临床检验需要.〔一〕人员配备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人员配备应能满足临床检验工作需要.〔二〕用房总面积三级甲等医院>1500m2,其它三级医院>1000m2,二级甲等医院>500m2,其它二级医院>300m2,一级医院独立用房应达50m2以上.〔三〕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的布局、通风、温度、湿度、电源、生物安全、上下水和防电磁干扰、辐射、灰尘、噪声、震动等应满足仪器设备运行和实验工作的要求.对有相互影响的检验项目要进行有效的隔离,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对影响检测质量、有可能造成生物危害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应加以有效控制,明确控制的对象和范围.〔四〕仪器设备一级医院:应配备离心机、显微镜、冰箱、水浴箱、尿液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酶标仪等设备.开展手术业务,必须配备血凝分析仪.开展输血业务的,应配备储血专用冰箱.乡镇卫生院应参照一级医院的要求执行.二级医院:在一级医院的基础上应配备孵育箱、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应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应配备自动免疫分析仪、自动血凝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特种蛋白分析仪、自动细菌鉴定仪、分子生物学检测仪、自动血气分析仪等设备.并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有与其功能任务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保证临床检验质量.临床实验室文件体系至少应包括规章制度、程序文件与仪器、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等三个层次.其中临床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一〕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与定期考核制度等;〔二〕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安全与感染管理制度;〔三〕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与保管制度;〔四〕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保养、校准制度;〔五〕检验方法的选择、修改和验证制度;〔六〕检验试剂、检验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与消耗制度;〔七〕检验结果质量保证制度;〔八〕实验室记录规定,包括需要记录的内容、记录人与记录的修改、保存与期限;〔九〕检验结果管理规定,包括结果的发放方式、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以与有关保护患者隐私的规定;〔十〕对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预防与纠正措施以与有关奖惩的规定;<十一>对服务对象投诉的处理规定.第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取得临床检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第十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一〕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成立临床检验质量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科室负责人为质量和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二〕质量负责人应对检测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的执行情况、"失控"与"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与处理、定期分析和总结科内质量情况等提出改进意见.〔三〕安全负责人应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情况,如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防护设备和用品的正确使用、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实验室废物的处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以与其他安全方面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并监督执行.第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不得使用国家废止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纳入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并组织实施.第十六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临床检验报告签发制度,保证临床检验报告的准确、与时、完整,要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检验报告签发制度包括如下规定:〔一〕临床实验室对所有开展的检验项目报告时限的规定;〔二〕制定判断检验报告单能否发出的标准,如根据室内质控观察结果决定检验报告可否签发.对少数异常的且难以解释的结果〔如与临床诊断不符〕应有复查或与临床科室联系的规定;〔三〕建立检验报告单签发审核制度.检验报告应在严格审核后才能发出,检验结果签发人员与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四〕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五〕临床实验室应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规定与处理程序,检验报告单必须由专人经专门途径发出,对一些影响重大的结果〔如抗HIV阳性结果〕等只发给检验申请医师、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人〔需有委托书〕.〔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相关制度.第十七条临床检验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实验室名称、患者##、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二〕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单位、参考范围、异常结果提示;〔三〕操作者##、审核者##、标本接收时间、报告时间;〔四〕免责声明等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第十八条临床检验报告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规范的缩写.保存期限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诊断性临床检验报告应当由检验师以上职称的检验技术人员签署;临床诊断报告由执业医师出具.乡、民族乡〔镇〕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诊断性临床检验报告由检验士职称以上的检验技术人员签署;临床诊断报告由执业助理医师出具.第二十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提供临床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咨询服务.第二十一条未经核准登记的临床实验室不得向临床出具临床检验报告,严禁收取相应检验费用.第三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一〕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相关资料应记录齐全,整理归档与时,有安全##措施.〔二〕检验项目操作规程应包括实验原理、检验目的、标本种类与收集要求、使用试剂与仪器的操作步骤、质控品的使用水平和频率、计算方法、参考范围、操作性能概要、超出可报告范围的处理、危急值、方法的局限性、参考文献以与其他必需的内容.操作规程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并有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修改的程序规定.操作卡与产品说明书不能简单代替操作规程.〔三〕仪器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工作.仪器的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名称与型号、生产厂家、检测原理与范围、参数设置、开、关机程序、校准程序、常规操作程序、保养维护程序、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常见故障的处理与其他事项等内容.第二十三条临床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仪器、试剂、耗材应与应用的检验方法相适应.第二十四条临床实验室应当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定期对需要校准的检验仪器、检验项目以与对临床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进行校准〔一〕实验室应当提供证据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更换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时应有实验依据.〔二〕各类检验设备必须有校准计划.根据不同仪器与工作情况,应规定校准日期间隙、校准方、校准品、校准方法与验收标准等,并保证有完整的校准文件和记录〔含校准后的各种数据〕.〔三〕国家规定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如天平、分光光度计、微量加样器等〕必须有年度检定合格证书.各种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如压力表、温湿度计、电导仪等也需要定期检定或校准并有记录.第二十五条临床实验室应当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出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与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详细记录. 第二十六条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的数量、质控频度、质控方法、失控的判断规则、失控时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质控数据管理要求等.〔一〕质控品的成分应与检测患者样本的基质相似或一致,质控品应均一、稳定,瓶间变异性应小于分析系统的变异.〔二〕使用定值质控品时,说明书上的原有标定值只作为参考,必须由实验室作重复测定来确定实际的均值和标准差.〔三〕质控品一次储存数量应不低于半年的用量,条件允许的单位可储存一年的用量,效期较短的质控品可适量保存.〔四〕质控频度应在每一个分析批长度内至少对质控品作一次检测.〔五〕临床实验室应确定每批内的质控品的检测位置,质控品的位置须考虑分析方法的类型、可能产生的误差类型.〔六〕当确认室内质控数据符合质控规则时,方可发放检验报告.〔七〕临床实验室需建立失控纠正措施并记录处理情况.第二十七条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应按照《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B/20032302-T-361〕执行.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必须参加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全省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省属医疗机构和独立设置的临床检验中心必须参加由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参加由省辖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开展质评活动的市级临床检验中心应将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评价结果与时上报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备案.不具备承担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省辖市,其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质控管理由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负责.省辖市级临床检验中心开展临床检验质量评价须达到规定标准〔另外制订〕并经省卫生厅检查评估合格.省临床检验中心应对一、二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抽查.第二十九条临床实验室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应当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检验标本同时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临床实验室对于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应当与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将各专业参加室间质量评价项目的原始数据保存归档.第三十条临床实验室应对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一〕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应选择开展同类项目的其他临床实验室或有经验、质量有保证的实验室进行比对,每年比对不少于2次,比对样本不少于5个,比对结果应有完整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二〕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临床实验室应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三〕同一实验室使用不同仪器或方法开展同一项目时,应有比对试验,结果之间相对偏差不能大于1/2PT可接受范围.〔四〕所有进行结果可靠性验证的检测项目都应保存原始数据.第三十一条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按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20032301-T-361〕执行.第三十二条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记录,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储存、标本处理、仪器和试剂与耗材使用情况、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结果、报告发放等内容,质量管理记录保存期限在2年以上.第四章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一〕临床实验室应当分区明确、流程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与措施到位,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并有生物危害标志和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的提示.〔二〕临床实验室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制度: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标本采集运输制度,菌、毒株保管制度,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三〕临床实验室必须具备下列安全操作规程:送检标本的前处理与检测中操作规程;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各种防护用具的使用规范;各种灭菌器具使用、维护操作规程;各种消毒剂使用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的操作规程等.〔四〕法定传染病源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培训情况应有详细记录.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生物安全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知识,有关实验室安全防护法规、标准的学习等.第三十六条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根据生物危害风险,保证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达到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第三十七条临床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相适应.〔一〕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BSL-1〕基本要求1、无须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2、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并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和干手器.3、在实验室入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设置.4、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5、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6、实验室中的橱柜和实验台应牢固,橱柜、实验台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7、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但应尽量避免悬挂窗帘.8、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9、配备适当的消毒设备.〔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基本要求1、满足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BSL-1〕要求.2、实验室门应带锁、可自动关闭并有可视窗.3、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4、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5、实验室内结构和空间满足生物安全柜的安装需要.6、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水喷淋装置.7、应保持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8、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重要设备应有备用电源.9、实验室出口应设置夜间辨认或黑暗条件下辨认标识.第三十八条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一〕根据不同生物防护级别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规定配备安全设备与个人防护用品.〔二〕HIV初筛实验室、PCR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 〔三〕临床实验室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必要的培训.实验室对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服、面部与身体保护、手套、鞋、呼吸防护等〕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并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使用.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一〕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2、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4、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5、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二〕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3、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措施.〔三〕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储存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菌〔毒〕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第四十条临床实验室应当严格管理实验标本与实验所需的菌〔毒〕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当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送至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验.〔一〕保藏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进行严格登记和记录.。
医学实验室ISO15189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相关内容
医学实验室IS015189:2012 (CNAS-CL02:2012)认可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目录一、前言: (4)二、带你了解医学实验室建立IS015189质量体系的过程和相关要求 (4)1、什么是IS015189质量体系 (4)2、申请实验室认可(CNAS-ISO 15189)基本要求2.1 7个方面基本要求 (4)2.2引用的标准、规范文件 (4)2. 3基本要求 (5)3、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通过IS015189认可的基本情况概述 (7)4、医学实验室通过IS015189认可的目的 (7)4.1提高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 (7)4.2提高人员素质 (8)4.3增强社会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8)4.4避免医疗纠纷 (8)4.5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贸易 (8)5、ISO 15189质量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8)5. 1准备阶段,时间1—2个月 (8)5.1.1∕⅛7ζ, (8)5. 1.2相关文件 (8)5・1・3动员会 (9)5.1.4 学习 (9)5. 1.5文件编写及注意事项 (9)5. 1.6文件审核 (9)5. 1. 7组织结构 (9)5. 2初级实施阶段,时间2-3个月 (9)5.2.1专业组按相关规定使用第一批表格(科室层面的表格)按相关规定 (9)5. 2.2需要专业作业文件(SOP) (10)5.2.3第二批表格的进入 (10)5. 2. 4 内审 (10)5. 2. 5上报项目 (10)5. 2.6管理评审 (10)5.3正式实施阶段时间6个月 (10)5.3.3仪器和试剂管理 (11)5. 3. 4人员培训 (11)5.3.5期间进行内审(审核文件的实施有效性)、管理评审。
(11)5. 3.6 自查 (11)5.4上报、认可阶段 (11)5.4.1申报阶段(交资料后3个月时间) (11)5. 4. 2现场评审阶段 (12)6、注意事项 (12)医学实验室IS015189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一、前言:医学实验室,尤其是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建立符合IS015189:2012规范的质量体系,通过15189认证,不仅对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得以提升,也能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实验室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 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实验室具备必要 的检测能力。
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的 职责和权限,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 进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文件化管理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等,确保实验室人员按照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人员培训
记录管理
建立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包括记 录的分类、保存、查阅和销毁等, 以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人员培训与资质
培训计划
制定针对不同岗位和人员的培训计划 ,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 育等。
资质要求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质要求,包括学 历、经验、技能和证书等,以确保人 员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设备与设施管理
01
02
03
设备采购与验收
制定设备采购和验收程序, 以确保设备符合实验室的 要求和标准。
设备维护与校准
建立设备维护和校准制度, 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设施与环境控制
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 建立设施和环境控制制度, 以确保实验室的环境符合 工作要求。
检测方法与程序
检测方法选择
成熟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ISO 15189等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02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组织结构与职责
组织结构
明确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包括各 个部门和岗位的设置,以及各部 门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职责分配
纠正与预防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 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临床医学试验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临床医学试验室的管理,确保试验室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医学试验室的管理,包含试验室设备、试验室人员、试验室用品等相关事项的管理。
第三条术语定义1.临床医学试验室:指医院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研究等用途的试验室。
2.试验室设备:指临床医学试验室内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工具。
3.试验室人员:指临床医学试验室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医生、技师、试验员等人员。
4.试验室用品:指临床医学试验室内使用的各类试剂、耗材、标本、文具等物品。
第二章试验室设备管理第四条设备购置1.试验室设备的购置应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2.设备购置需供应资金预算、设备需求等相关申请料子,并按程序进行审批。
3.购置的试验室设备应建立设备档案,包含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时间、保修期限等信息。
第五条设备验收与验收标准1.试验室设备在购置后,应进行规范的验收程序。
2.验收标准应依据设备类型、功能要求等订立,确保设备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
3.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制作验收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档案归档。
第六条设备维护与保养1.试验室设备应订立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
2.维护保养工作应依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和操作手册进行,记录维护保养情况并进行档案管理。
3.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依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维护和修理和更换。
第七条设备处理1.设备到达报废期限或无法修复时,应依照相关法规进行设备处理程序。
2.设备处理应填写设备处理申请表,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设备报废、转让或交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第三章试验室人员管理第八条人员配备1.试验室人员的配备应符合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和工作岗位要求,确保试验室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试验室应有充分的专业人员,包含医生、技师、试验员等,人员数量和岗位设置应依据试验室工作规模和需求来确定。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制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函[卫办医政函(2022) 723号]的精神,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己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跟踪(Q-Tracks)计划中所制定和监测的质量指标、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有关文件,以及我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22)27号)、《综合医院评价标准》(2022年版)、《患者安全目标》(2022年版)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22173号)中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了如下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所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按照分析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指标。
在各个分析阶段中,又着眼于可能对实验室报告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步骤将指标再细分。
目前提出的质量指标有分析前31项,分析中7项,分析后32项,共70项。
各阶段具体指标如下:一、分析前质量指标(~)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1.医嘱录入错误率2.申清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3.申诺科室信息错误率4.申请不易识别率5.申诺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二)患者和标本信息识别1.住院患者腕带识别错误率2.未贴标签的标本率3.标签信息错误率4.标签信息不完整率(三)采集标本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1.住院患者釆血申请未受理率2.门诊患者釆血申请未受理率3.压脉带和持针器的污染率4.每100000次釆血中的采血人员被针刺的次数5.重新采集的标本数6.采样时间错误的标本率7.采集量不足的标本率8.采集标本类型错误率9.采集标本的容器错误率10.住院患者釆血成功率11.血培养污染率12.未采集到的标本率13.患者信息录入错误率(四)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1.运输的标本量不足率2.血液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3.生化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4.血液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5.生化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6.运输途中丢失的标本率7.运输途中损坏的标本容器率8.脂血的标本率9.运输时间不合理的标本率二、分析中质量指标1.不精密度2.系统误差3.总误差4.能力验证结果可接受性5.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否安全6.是否通过实验室安全审核7.是否通过实验室内部技术审核三、分析后质量指标(一)结果报告的及时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常规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2.常规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3.急诊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4.急诊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5.报告运输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二)结果报告正确有效1.未进行检验的申请标本占总申清标本的百分数2.未申清的已检验标本占总检验标本的百分数3.结果报告是否被正确的医生所获取4.门诊部门领取的报告占总报告的百分数5.报告的错误数6.住院患者结果的可得性7.纸张结果与电子医疗记录的核对验证(三)危(wei)险值报告及时有效1.住院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及时性2.门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及时性3.急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及时性4.住院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有效性5.门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有效性6.急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有效性7.危(wei)险值记录应定期回读核对(四)患者与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服务满意1.患者对采血服务的满意度2.临床对实验室服务的满意度3.检验账单的准确性(五)实验室计算机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1-计算机故障次数2.积累故障时间中位数3-数据处理网络相关事件(六)实验室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1.技术人员的差错率2.非技术人员的差错率3.是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七)实验室的成本效益比科学合理1.是否达到既定的合理的利润目标2.增加收费的检验项目业务量3.达到财政预算目标(八)实验室废物处理符合规范要求1.实验室废物处理是否严格邂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附录1.分析前质量指标2 .分析中质量指标3.分析后质量指标7.危(wei )险值记录应定期回读核对(六)实验室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注:技术人员专指进行采血和(或者)检 验标本的工作人员。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练习题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练习题一、A11、有关质量管理体系“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列论述最正确的是A、资源质量取决于所进行的过程活动B、过程管理是通过质量管理来实现的C、程序是组织结构的继续和细化D、过程活动要适应所建立的组织结构E、控制活动有效途径改为组织机构直接指挥2、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关“资源”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织、结构、程序和设备B、计划、领导、组织和控制C、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和检验咨询D、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和方法E、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规则和质控过程3、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关“程序”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成为程序B、实验室的质量目标相同而实现的程序可以不同C、技术性程序一般以操作规程体现D、一般程序性文件指管理性的E、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统称都要求形成文件4、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其“过程”的描述最正确的是A、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阶段性活动B、输入在实施过程中是有前期和条件的C、形成了输出后过程并未完全结束D、资源在完成过程中引导着活动E、所有的工作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5、审核过程中确定的不符合项必须()。
A、记录B、备受审核方管理层认可C、第三方审核D、第一方审核E、第二方审核6、开展质量内部审核的主要目的是()。
A、修改质量手册B、实现质量/服务的改进C、修改程序文件D、寻找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E、检验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情况7、实验室中对质量体系运行全面负责的人是()。
A、最高管理者B、质量负责人C、技术负责人D、专业实验室组长E、实验室组员8、下列活动中的哪一项必须有与其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进行()。
A、管理评审者B、合同评审者C、监督检验D、质量体系审核E、试验管理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质量管理体系“四要素”分为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组织机构是一个实验室按照目标分解只能并确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以实现科学合理的分权和授权的具体和相对固定的组织框架,程序是组织结构的继续和细化。
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定稿)
$&!$ 评估和审核 ………………………………………………………………………………………… !*
$&!( 管理评审 …………………………………………………………………………………………… !+ $&!) 应急预案和补救措施 ……………………………………………………………………………… "'
"'
( 实验室技术要求 ………………………………………………………………………………………… "
: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7(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免疫检验方法'
:7(4""&(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7(4"&) 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
:7(4"%&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7(4"#"& 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质量检验规程'
:7(4"$&)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678 2>?@A*%'6/4 &
实验室内部研制质量控制样品的指南 '
6.7B& 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命名和分级推荐标准'
0.C9& 欧洲尿液分析指南'
.C76;9&!'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执作标准 '
.C76B")& 自动血液分析仪确认! 验证和质量保证'
.C762D!)&
尿液分析'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建立具体的质量管理制度,以确保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质量管理制度要素:1.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制定和传达质量方针和目标,包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服务、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2.组织结构和职责: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
3.SOP文件:编制并实施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明确试验流程、工作指导和规范,确保流程一致性和规范性。
4.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试验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资质认证。
5.设备和设施管理:建立设备和设施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选择、校准、维护和计量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符合相关要求。
6.文档和记录管理:建立有效的文档和记录管理系统,包括试验计划、报告、数据记录等,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机密性。
7.内部审计和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评估,检查和评估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发现的问题。
8.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试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9.不良事件和事故处理:建立不良事件和事故处理程序,及时汇报和处理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事故,确保适当的应对措施被采取。
10.外部合作与监督:与监管机构和相关方合作,接受外部的监督和审核,确保临床试验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
以上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国家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调整和补充。
此外,建立质量文化和不断改进的精神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保证实验室过程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实验室的数据和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临床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构建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之前,实验室应该首先明确质量目标和方针,确立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其次,需要明确责任和职责,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该有质量管理部门或负责人,负责协调、监督和评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达成,实验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室质量手册:编制实验室的质量手册,明确实验室的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管理要求。
该手册应该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工作程序、质量管理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以及相关的法规和准则。
2.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准备和使用,以及质量控制的频率和要求。
实验室应该制定质控样品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并建立质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机制。
3. 仪器设备管理:制定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买、验收、维护和校准等。
实验室应该建立设备的档案,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4. 内部质量评估:开展内部质量评估,定期对实验室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和检查。
评估内容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培训等。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5. 外部质量评估: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和交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和借鉴其他实验室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外部质量评估,提高实验室的测试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二、实验室人员质量管理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和工作质量。
因此,实验室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1. 培训和教育:实验室应该制定培训计划,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临床室内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一、内容:意义: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室内质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控制着自吸取样本到获得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
目的:室内质控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的统计方法连续自评价本实验室测定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室内质控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精密度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范围:室内质控体系的建立包括,开展质控前的准备工作、质控方法的设计、开展室内质控的具体操作方法及质控数据的管理等。
定义: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注1: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可以发出,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
注2:在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考虑临床需要,通过收集标本,检测可测之量来报告结果。
二、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1、人员培训,明确各级人员职责:(1)操作者:要基础知识扎实,对一般方法有充分的了解,熟悉质控计划。
控规定做质控并记录,发报告前检查有无失控,无失控,签字发出报告,失控时报告组长,按规定程度检查失控原因。
(2)组长:基础知识扎实,能有效的实施质控计划。
失控时,签字决定报告发出或重做,定期检查质控图。
月终做出全月小结,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如修改靶值、更换质控品、试剂、重新校准等。
)(3)主任:能全面掌握质量控制技术,有进行组织实施能力。
每月和工作人员讨论质控图一次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的决定并签字。
2、建立标准的操作规程:即SOP文件3、仪器的校准:(1)选用与仪器配套的校准品,不同系统仪器应使用不同的校准品。
(2)不同项目要采用不同的校准方法:定期校准、更换试剂时校准,每天校准。
三、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中国通用做法Ⅱ(Westgard法):1、IQC程序测定质量血清20次,统计出mean CV%。
医学实验室如何建立ISO15189质量体系【最新版】
医学实验室如何建立ISO15189质量体系(一)什么是ISO15189ISO15189即《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03年2月15日正式颁布,分别在2007年、2012年进行了改版,目前使用版本为ISO15189:2012.该标准是基于ISO9000系列标准以及ISO/IEC 17025:2005而制定的。
ISO15189从文件名可看出其强调了两个主题,即“质量和能力”。
质量是每个实验室的生存之本,保证质量的前提是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按其实施,而支撑质量的唯一因素则是能力,包括管理能力以及技术能。
目前,在我国对医学实验室进行ISO15189认可的唯一权威机构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现CNAS已将ISO15189:2012直译成了中文,重新命名为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二)目前我国有多少医学实验室通过ISO15189认可截止2016年4月30日,我国已有209家医学实验室通过了ISO15189认可。
其中包括:167家医院检验科、2家医院核医学科、1家医院病理科、2家血液中心以及38家第3方独立实验室。
国内通过ISO15189认可最多的省份是上海,共34家;国内第一家通过ISO15189认可的实验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
(三)为什么医学实验室想过ISO15189认可1、提高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
医学实验室按照ISO15189的要求,搭建质量管理体系,结合PDCA循环思路,可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对标准的培训,对人员的考核,对体系文件的学习,可大大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技能。
使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自觉的这么做,这么做了的好处是什么。
3、增强社会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ISO15189既然是国际标准,通过其认可也间接证明了实验室管理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从而也进一步证明医院的医疗质量是很高的,因此必然会吸引大量病人到院就医,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临床实验室质量安全兼容管理体系的建设初探
D0Il . 9 9 jis . 6 34 3 . 0 0 0 . 7 :O 3 6 /.s n 1 7 — 1 0 2 1 . 9 0 2
中图 分 类 号 证 。
纳 人 质 理 管 理 的记 录 文 件 管 理 之 中 , 循 统 一 的 记 录 管 理 控 遵
制 程 序 。7 体 系 运 行 和 持 续 改 进 体 系 文 件 编 制 好 后 , 定 培 ) 制 训 计 划 对 体 系 文 件 进 行 全 员 宣 传 贯彻 , 传 贯 彻 的 过 程 中 同 时 宣
结 果
体 系 建 立 的共 同点 是 体 系 的文 件 化 , 体 系 文 件 来 规 范 实 用
验 室 人 员 的行 为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和安 全 管 理 体 系 有 着 基 本 相 同的 管 理 思想 和基 础 , 理 要 素 中有 许 多 相 同 内容 。为 减少 体 管
1IO18 .S 5 9与 G 14 9均 包 含组 织 与 管 理 、 件 控 制 、 B 98 文 不 符 合 的识 别 与 控 制 、 正 措 施 、 防 措 施 、 续 改 进 、 部 审 核 纠 预 持 内 及 管 理 评 审 等 基 本 的管 理 要 素 , 这 些 要 素 进 行 了 融 合 , 用 对 采 共 同 的控 制 程 序 。G 1 49 的 管 理 要 求 中 , 调 了 管 理 责 任 B 98 强 和 个 人 责 任 , 们 将 安 全 管 理 责 任 的 要 求 融 合 到 质量 安 全 管 理 我
・ 14 ・ 04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1 年 9月第 3 卷 第 9期 00 1
It a n L bMe,et J dSp ̄
叙述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流程
叙述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流程。
临床实验室管理规定
临床实验室管理规定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和运营,以保证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营,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
3. 负责人每个临床实验室应指定一名合适的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负责人应具备相关实验室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
4. 人员培训实验室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等。
5.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管理实验室应建立设备和试剂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以及试剂的存储、使用和管理。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6. 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分析、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和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结果的监测和反馈。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实验室工作质量。
7.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设施和装备的维护和检查,以及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实验室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8. 实验室文件和记录管理实验室应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工作记录、实验室结果记录和实验室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和归档。
实验室记录应真实、准确且完整,并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保存和归档。
9. 实验室评估和监督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外部监督,以确保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营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实验室应及时整改评估和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并保持良好的工作质量和安全记录。
10. 附则本规定的解释权归临床实验室管理部门所有,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GB/Tl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体系的定义为:“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对管理体系的定义为:“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而GB/Tl5481—2000(IS0/IECl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为:“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因此,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和信息,满足临床工作和患者的要求,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赖与认可,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一)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组织结构就是组织机构加职能,其本质是实验室职工的分工协作及其关系,目的是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
体现了实验室所有对质量有影响的人员的责任、权限的关系,明确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职权关系,把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门,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管理结构。
(二)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从过程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输出是过程完成的结果,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
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实验室认可的ISO标准或守则都是建立在“所有工作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认识基础之上的。
例如在检验科所进行的每一项标本的检查或分析过程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与实施检测有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量。
资源包括检测人员、仪器(包括试剂)、程序(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检测方法等。
影响量是指由环境引起的,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检测过程的输入是被测样品,在一个测量过程中,通常由检测人员根据选定的方法、校准的仪器,经过溯源的标准进行分析,检测过程的输出为测量结果,并最终形成向临床发出的检验报告。
我们用测量结果和其不确定度是否符合预先规定的要求来衡量测量过程的质量。
根据过程的大小不同,一个过程可能包含多个纵向(直接)过程,也可能涉及多个横向(间接)过程,在相关资源的支持下,逐步或同时完成这些过程才是完成一个全过程。
在临床实验室日常工作中,每一项检验报告都要经历:医师申请检查项目、标本采集与运送、标本编号、检测、记录、发出报告、实验数据准确地运用于临床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的集合形成全过程。
上一过程质量控制完成后即作为下一过程的输入,下一过程得到上一过程的输入结果,经过质量控制再将结果输入给它的下一过程。
如此传递,并涉及到过程相关的横向过程,从而形成完成检验报告的全过程。
通常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医师能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从循征医学的角度结合实验室能力,资源工作量等因素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项目或项目组合申请检测。
第二是标本在采集过程、保存与运送方向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某些生物学标本受环境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比如凝血Ⅷ因子标本保存在30℃条件下,从4h,6h,12h到24h时,因子活性会逐渐衰减,最后自然消失。
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及时送检标本,标本还没有检测,已经就有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了。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涉及到人员能力、仪器校准、量值溯源、方法选择、试剂匹配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都需实验室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的。
分析后质量控制方面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发出合格的报告及保证实验结果及时发给临床,使临床医师能合理地分析报告,正确地运用数据,用于诊断和治疗。
这就需要临床实验室经常地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正确理解临床科学的要求和需求。
可以看出在这个全过程中,只有每个过程的输出均能满足下一个过程的质量要求时,才能确保全过程输出的质量要求。
因此,在检验报告形成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小过程或相关过程的输出质量都会影响全过程的最终输出结果。
所以要对所有质量活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三)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称之为程序。
程序是将过程及其相关资源和方法用书面规定下来,确保过程的规范性。
实验室为了保证组织结构能按预定要求正常进行,除了要进行纵横向的协调设计外,程序或管理标准的设计也非常必要。
程序性文件是实验室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明确规定开展某一工作应由谁去做,怎样做,时间要求,什么情况下去做。
程序有管理性的和技术性的两种,一般程序性文件都是指管理性的,多为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等。
技术性程序一般以作业文件(或称操作规程)规定。
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但质量管理体系程序通常都要求形成文件。
凡是形成文件的程序,称之为“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程序”。
编制一份书面的或文件化的程序,其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范围、职责、工作流程、引用文件和所使用的记录、表格等。
建立程序文件时,应实事求是,不要照搬其他实验室的文件,必须能客观反映本实验室的现实和整体素质。
程序性文件的制定、批准、发布都应有一定的要求,要使实验室全体人员明白和了解,对涉及不同领域的人员要进行与其工作相关程序文件的学习和培训。
程序性文件作为客观工作的反映,对实验室的人员就有约束力,任何涉及某一工作领域的人员均不能违反相应的程序。
(四)资源实验室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和方法等。
衡量一个实验室的资源保障,主要反映在是否具有满足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含各类试剂)、设施和一批具有经验、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是保证具有高质量检验报告的必要条件。
临床实验室为了维持、发展和提高学术素质与技术水平必须能够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即全面管理、人才培养、仪器装备、全面质量保证、创新和特色建设及临床意识(即不断地将实验室与临床工作相结合)。
三、质量管理体系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已述及,质量管理体系分为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彼此间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又有互相依存的内在联系。
组织结构是一个实验室按照目标分解职能并确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以实现科学合理的分权和授权的具体和相对固定的组织框架。
组织结构的建立为实验室的工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程序是组织结构的继续和细化,也是职权的进一步补充,比如实验室中各级人员职责的规定,可使组织结构更加规范化,起到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的作用。
程序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有了质量保证的各种程序性的文件,有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手册,才能保证检验过程高质量完成。
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过程的质量又取决于所投入的资源与活动,而活动的质量则是通过实施该项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或途径)予以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在书面或文件化程序之中。
四、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临床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也应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然后才是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应该是相应的国际标准,例如我国国家标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等同采用IS015189:2003国际标准,GB/T1548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S0/IECl7025等。
国家标准《医学实验室一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针对医学实验室制定的专用要求,医学实验室可遵照执行。
(二)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1.注重质量策划策划是一个组织对今后工作的构思和安排。
没有好的策划,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可能的。
往往还会造成大量财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计划安排,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修正,才能逐步完善。
一个好的策划应是先了解实验室所要达到的目的,再根据这个目的设定重要的要素和过程环节,配置相应的资源,确定职责、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落实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待进行周密的帷幄之后再实施。
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的任何一项活动,要取得成功,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质量策划。
2.注重整体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组成的整体,研究体系的方法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核心是整体优化,实验室在建立、运行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阶段,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协调各部门和各要素质量活动间的接口等,都必须树立系统化的思想。
3.强调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将质量管理的重点从管理“结果”向管理“因素”转移,不是等出现不合格才去采取措施,而是恰当地使用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将不合格消灭在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失误的风险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4.以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为中心这是强调服务的意识。
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是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客户。
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是临床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最终应体现在能否满足客户和相关方的要求上。
在标准中的许多条款中都规定了“服务”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出标准中所强调的关于客户的思想。
5.强调过程概念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任何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视为过程。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实验室所有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过程方法”。
以过程为基本单元是质量管理考虑问题的一种基本思路。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质量策划也是要通过识别过程,确定输入和输出,确定将输入转为输出所需的各项活动、职责和义务,所需的资源与活动间的接口等。
6.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效益是实验室生存的基础。
一个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既要能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也要能充分实现实验室本身的利益。
实验室应在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使质量最佳化。
7.强调持续的质量改进所有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国家或国际标准都特别重视质量改进,不能得到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长期维持。
当然,持续改进也是实验室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8.强调全员参与全体员工是临床实验室的基础。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特别强调团队精神。
(三)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1.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是成功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尤其在我国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对大多数临床实验室来说是新事物,从管理层到一般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依据、方法,甚至目的都缺乏了解,更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所以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策划与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