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政策第11章 环境政策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权力B. 权威C. 公共D. 利益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B. 强制性C. 利益性D. 权威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B. 公共权力C. 集体利益D. 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权威性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B. 伊斯顿C. 西蒙D. 拉斯韦尔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B. 米歇尔·哈蒙C. 罗伯特·达尔D. 药师寺泰藏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D.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 利益整合B. 利益选择C. 利益分配D. 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行为B. 文化C. 观念D. 条件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A. 客观引导B. 间接引导C. 直接引导D. 主观引导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第十一章 科技政策.2doc
第十一章科技政策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和经济的原动力和主导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是看科技的较量。
因此,推动科技的进步发展,是当今各国制定政策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科技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公共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在对科技政策概述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前及改革开放以后的科技政策,并对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政策的成就、不足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对策。
一、科技政策概述科技政策(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STP)成为一个专业性术语,并被经济发达和科技发达国家共同采用,是1963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低开发区适用的科学技术会议(UNCAST)以后才开始的。
在中国,科技政策的概念在1949年之后开始明确。
(一)科技政策的含义科技政策的主要是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科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尽管科技政策已被广泛地使用并成为国家对科学技术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
下面看看国内一些学者对科技政策的定义: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认为:科教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强化其科技潜力,以达成其综合开发之目标和提高其地位,而建立的组织、制度及执行方向的总和。
【吕炜,《中国公共政策:演进、评价与展望》,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2、朱崇实,陈振明(1999)等认为,现代科技政策一般是指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以及根据这些方针、准则制定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法律、法令、措施、条例、办法等所组成的体系。
【朱崇实,陈振明等著,《公共政策:转轨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3、王伟宜(2000)认为,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为了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科技活动的任务、目标、投资等进行指导、管理和调控而采取的方针、措施和规则体系。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
最经典、最畅销的公共政策主流教材自1972年出版以来,再版12次数千万的学生和官员从中获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学术/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书号:978-7-300-12934-1作者:[美]托马斯·R·戴伊著谢明译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1.1定价:45.00元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卖点●该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流畅,文风朴实无华,有助于理解公共政策的实质内涵和对现实政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介绍了政治学领域的八个分析模型: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分析了政策制定的过程:问题确认、议程设定、舆论动员、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内容涉及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具体的政策领域◎读者定位教师、不同层次学生、研究者和一般大众◎作者简介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家,曾执教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为美国政府McKenzie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名誉教授。
著有《理解公共政策》、《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等颇具影响的著作。
◎内容简介本书为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教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对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它、政策分析有何特点、分析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这八个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模型。
第三部分,作者尝试通过对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具体领域的政策分析等实践性内容的介绍,使读者逐渐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本书涉及的政策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领域。
《社会医学》PPT课件:第十一章 社会卫生政策分析
系统性
卫生政策的特征
卫生政策的功能
特征
正(负)导向
利益相关者 信息不对称
价值和技术 层面
引导卫生资源的配置,影响 导向功能 人们的预期和行为。
协调功能
使利益相关者协调一 致,形成政策合力。
控制功能
规范、约束卫生行为,保 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对卫生资源实行公平、合
分配功能 理的分配。
卫生政策分析的框架
使之有序、可利用。 4 进行SWOT分析
4. 进行SWOT分析
• 进行SWOT分析的步骤
SWOT 分析
01 构成SWOT矩阵
02 判断内外环境的机会
与威胁
03
制定针对性的行 动策略
SO策略 ST策略 WO策略 WT策略
(三)SWOT分析的方法
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该组织的所有优势、劣势、机会 和挑战;
浴盆模型
▪ 早期失效 ▪ 偶然失效 ▪ 耗损失效
史密斯模型
理想化的政策
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
政策执行机构
政策的执行权应该交给卫生政 策的支持者,或者至少是与当 事者无关的第三方机构。
目标群体
政策执行者需与目标群体经常互 动
环境因素
政治、社会制度、经济、文化 等因素。
四、卫生政策效果评价
评价标准Add Title
(二)利益相关集团分析的四个步骤
确定利益相关 集团
从与某一政策有关的大量机构和团体中寻找 ,如: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服务提供者群体
等。
通过深入的研究进行评估
估计政策目标对 利益相关集团的
可能影响
评价运用资源能力 动员其资源来支持或者反对政策目标的实现
根据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与政策目标的关系 判断各利益相
公共政策(第11-12章)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政治学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 )A.经济学 B.政治学C.历史学 D.社会学2.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 C )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C.戴维·伊斯顿 D.莱瑟姆3.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C. 戴维·伊斯顿 D.莱瑟姆二、多项选择题1.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ABCD )A.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B.分配的内容是价值C. 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D.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2.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BC )A. 多源流分析模型 B.精英分析模型C. 集团分析模型 D.政策执行博弈模型3.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BCD)A. 拉斯韦尔 B.杜鲁门C. 本特利 D.莱瑟姆三、判断题1、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答案:×2、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答案:√3、政治精英模型认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统的决定因素,他们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政治过程和政治系统的变迁。
()答案:√4、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达到均衡的结果。
()答案:×第十二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 A )A.经济学 B.政治学C.历史学 D.社会学2.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 C )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A.法律 B.权力C.制度 D.经济3.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B )A.福利 B.个人福利C. 社会福利 D.集体福利4. 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B )A.杜鲁门 B.庇古C. 拉斯韦尔 D.德罗尔二、多项选择题1. 美国学者波齐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径包括(BC )A. 量化分析B.来自传统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径”,即P途径。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进展基丁•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陈君怡颐陈静(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给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生活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基于此,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577篇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以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方法,重点就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并从发文量、载文期刊情况、发文机构情况、发文作者情况和高频被引文献等角度总结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现状。
通过聚类分析和时区图分析,总结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热点与前沿。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分类;CiteSpace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10615031引言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加速实行垃圾分类制度[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人的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随着上海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分类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成果达4000多篇。
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何从中找到最新的成果,并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对相关领域的工作不仅是重要的参考,也是必要的支撑。
为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2010—2020年发表的核心文献资料展开深入研究,为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提供参考和启示。
1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1.1研究方法与工具CiteSpace是由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基于信息知识单位相似性即测度的基本原理运行。
通过设置不同指标数值,得出不同类型的知识图谱,分析各视图并总结所选研究方向的演进路径、研究发展状况、关注热点与发展前沿,由于其清晰、便捷的操作实用性,该软件得到业界学者的广泛应用[2]。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实证分析。
11.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目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地方治理,是党和政府在地方公共事务层 面的国家治理行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 要组成部分。
●地方治理的实现过程,是地方人民政府职 能重心逐步从统治与管理向治理与服务的 “位移”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人民政府通过提供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当地社会的社会秩 序,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地方治理的演变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的重大创新。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 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连。
三、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
●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具体就表现为多种 政策工具和治理技术的组合和运用。
(一)地方人民政府的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也称政府工具、治理工具, 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各种手段的 总称,实质是把目标转化为行动。 ●换言之,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和政策 行动之间的桥梁,既包含目标也包括行 动。按照对象和目标的不同以及强度的 差异,政策工具可以分为管制性工具、 激励性工具、引导性工具和自愿性工具。
态功能主
要体现在 3 第三,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以下几个
方面:
4 第四,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环保意识,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一)地方人民政府是市场发展的引导者和规范者
●第一,合理界定地方人民政府 权力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 运行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垄断的积极作用: 公司合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更有效率的降低成本 虽然可以垄断国内市场,但却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区别对待不同 产业。
重工业:适当垄断, 轻工业:竞争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7
三、外部性 externality
1.外部性: 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 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
规定产权。如果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有 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如果给下游用水者使用一定质量水源的产权,则上游的 污染者将因把下游水质降到特定水平以下而受罚。 利益各方协商谈判。
其他方案。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不扔乱垃圾。捐款。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12
四、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 济政策
一、微观经济的市场失灵 二、市场势力 三、外部性 四、公共物品 五、帕累托最优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1
一、微观经济的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1.市场失灵 理想市场,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有效配置。 当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导致供给太少甚至没有。 即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 但这种物品又是所必需的,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
公共物品影响到几乎所有居民,而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 只有国家或者政府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15
4.公共物品的集体选择政策
私人产品的均衡取决于市场机制运行。 公共产品的供给作出公共选择,取决于政治运行机制。
“认可”意味着明确 赞成或至少不反对; 如果有一个反对,则 相关议案即被否决。
《公共政策: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
《公共政策: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使用说明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主流的公共政策学科如下几本相关教材:谢明,《公共政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严强,《公共政策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宁骚,《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国正,《公共政策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历经2年编写完成。
本文结合了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热点理论以及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并融合了国内数十所行政管理考研院校的真题。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本书整理笔记或直接背诵。
行文框架:第一篇导论第1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谢明)第2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和研究路径(宁骚)第3章公共政策活动(严强)第二篇公共政策理论第4章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谢明)第5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陈庆云)第三篇公共政策系统第6章政策系统(陈振明、陈庆云)第7章政策主体(严强、谢明)第8章政策价值(严强)第9章政策工具(严强、宁骚、张成福党秀云)第10章政策客体(谢明)第11章政策环境(谢明)第四篇公共政策过程第12章社会问题与政策议程(谢明、宁骚、严强)第13章政策规划(严强、谢明)第14章政策决策(陈振明、严强)第15章政策执行(all)第16章政策评估(all)第17章政策监控(陈振明)第18章政策终结(谢明、宁骚)第五篇公共政策分析【注:这一部分还有些混乱,但考察不多,还需要再整合】第19章政策分析的框架和任务(严强)第20章公共政策的问题建构分析(严强)第21章公共政策的前景预测分析(严强)第22章公共政策的行动建议分析(严强)第23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陈庆云)第六篇公共政策管理第24章公共政策结构管理(严强)第25章创新性政策管理(严强)第26章应急型政策管理(严强)时政热点:【大致罗列热点,还未分类】1.上海试点垃圾分类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跟着“民声”走【民生问题】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签发统一电子社保卡看病后可直接线上支付中小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将与学生共同用餐3.构建合理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为营造守信营商环境,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电子商务诚信签名活动启动仪式上,阿里、京东、国美零售、唯品会等10家互联网企业代表签署了《电子商务诚信公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中级环境经济学教科书,全面介绍了现代经济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论,本书的理论模 型是严格建立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上的,介绍了现代环境主义伦理观的一些基本观点,这些观 点虽不包括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却给习惯经济学思维的人们以启迪,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有一定 的深度。本书对象为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政策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章 全球变暖 第25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索引
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内容
。本书可用于经济或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课程及短期培训课程。
本书简介
本书有五篇内容,第一篇是总论,详细介绍了环境、发展和经济学的关系,环境—经济大系统,环 境伦理观,并分析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以及政府的作用和政府失灵。第 二篇介绍了一些环境评价的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法、市场价值分析法、替代市场分析法等。第三 篇列举了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管理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了如何开发和利用资 源才能达到最优水平。第四篇分析了诸如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的污染控制的手段,论述了在完 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各种手段的效果和优缺点。第五篇,从环境与收入、环境与贸易的角度 充实了本稿的内容,并在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衡量方式。与第一版相比,首先,本版 添加了现代环境主义伦理观的一些基本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不包括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却给习惯 经济学思维的人们启迪。其次,本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鲜的案例,特别是关于 中国的案例,让读者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清醒地认识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最后,本版在习题中 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挑衅性的问题,供读者锻炼自己的思维。
作者简介
张帆,1951年生,美国密西根州立韦恩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员。曾执教于北 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1999年至今任美国纽约市政府高级经济学家、资深经济学家。主要研 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公共政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组织、环境经济学。著有《大众市场经 济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翻译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第3版)、曼昆的《宏观经 济学》(第5版)、霍尔和泰勒的《宏观经济学》等多部经典教材。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汇总(1)
一、单项选择题1. 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A.拉斯韦尔)。
2. 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B.精英理论模型)。
3.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C.决断子系统)4.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政策议程的建立)。
5.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B.政策执行)6.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D.林德布洛姆)。
7.“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B.基本政策)。
8.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A.系统模型)。
9.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C.大众传播媒介)10.政策咨询机构的职责主要在于(A.“谋”)。
11.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B.政策方案设计)。
12.政策方案在向上层层禀报的过程中,在一定层次上有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合议审批。
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C.禀议合议结合制)。
13.“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求政策的(D.明晰性)。
14.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B.政策执行效果)。
15.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
这一评估是指(A.效果评估)。
16.判断政策价值的基本手段是(C.政策评估)。
17.监控的根本目的是(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18.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而对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组织机构是(A.立法机关)。
19.在政策客体的立体运行层面上,政策过程的起点是(B.社会公共问题)。
20.一般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其他几个步骤的前提和基础的是(B.对政策问题的认定)。
21.美国总统制是一种最典型的(A.首长制)。
22.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A.立法过程)。
23.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D.交易理论)。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1.试述公共政策的稳定与变动之间的关系。
答:稳定和变动是公共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者的关系表现为:(1)公共政策稳定与维持是公共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项政策出台以后,一般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其所指向的政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而有些元政策和基本政策,它们的持续稳定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政府的政策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可预见性。
(2)公共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人们围绕某个公共问题而展开系列活动的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政策变动是对原有政策稳定状态的破坏,会遇到阻力或反对,同时也是对原有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政策发展的方向,会得到有关力量的支持或赞成。
政策的稳定与变动实际上就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策稳定是政策质的规定性的维护和保持,政策变动是政策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或质的变化,二者统一于政策发展变化的实践。
2.试从政策调整的角度阐述我国实施渐进式改革的意义。
答: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公共政策沿着正确的轨道实施下去,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我国来说,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实施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我国行政层级众多,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要避免政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要求各级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密切注意和及时了解政策实施的后果,加强评估和监控,随时随地收集政(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策系统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我国政府内部依然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边界不清、内部利益争夺严重的问题,因此协调好各政策相关部门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通过对出现矛盾和纠纷的政策内容和政策关系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各方面的政策互相衔接、协调一致地发挥整体功能。
c.发展完善、保持稳定公共政策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发展既包括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包括人们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自然垄断:排他性&非竞争性 自然垄断
例: 有线电视
CHAPTER 11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ESOURCES
不同类型的物品
• 本章重点研究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 这两种商品存在外部性的问题,因为 它们有价值,但是却没有价格。 • 因此,在决定消费和生产多少数量的 这些物品时,私人市场会导致无效率 的结果。 • 公共政策能够提高经济福利水平。
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 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 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 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CHAPTER 11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ESOURCES
阻止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的政策选择
• 直接管制对公共资源的使用。 • 征收矫正税,外部性内在化。
– 例子: 对打猎和捕鱼的许可证收费,对进入拥 挤的国家公园的人售票。
CHAPTER 11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ESOURCES
公共资源Common Resources 公共资源
• 和公共物品相似,公共资源也有非排他 性。
– 不能阻止搭便车者使用 – 企业没有提供公共资源的激励
• 公共资源的另一个问题:竞争性
– 一个人对公共资源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 使用 – 政府的作用:确保公共资源没有被过度使用
• 拍卖允许使用公共资源的许可证
– 例子: 美国联邦政府交通委员会针对各阶层的 拍卖
• 如果是土地,通过细分并出售给私人家庭, 将土地转化为私人物品
CHAPTER 11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ESOURCES
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
• 干净的空气和水资源 • 拥挤的道路 • 鱼,鲸,其他野生动物
第11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
6
私人产品特征1
消费者或消费数量 的增加会带来生产 成本的增加?
YES
竞争性
.
私人产品特征2
某人买了一块 表,他就有了 消费权,在没 经过他同意的 情况下,其他 人不能再使
增加一些人收听 广播,不会增加 电台的成本
我在收听广播时, 非排他性 不能限制、阻止
你的收听
.
龙卷风警报 (不收费)
.
物品的重要特征
▪ 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指该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
个人使用它的特性
▪ 排他性:炸玉米饼,无线网络接口 ▪ 非排他性:调频广播信号,国防
▪ 一种物品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该物
品将减少其他人对它的使用的特性
▪ 竞争性:炸玉米饼 ▪ 非竞争性:MP3文件的Kanye West的最新单曲
的特征。如:诚实、公平分配等
.
产品的不同类型
是
排他性?
否
竞争性?
是
否
私人产品 ·巧克力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混合产品 ·学校 ·有线电话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公共资源 ·鱼类 ·野生动物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 ·路灯 ·国防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
不同类型的物品
▪ 本章主要考察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 对两者而言,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有价值的东西
15
公共物品定义的说明
▪ 定义条件严格
▪ 国防是公共产品吗? ▪ 灯塔是公共产品吗? ▪ 公路、桥梁是公共产品吗?
▪ 定义修正:
▪ 同时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定义为
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
▪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放松上面对于非排他性和非竞
公共政策概论7-11章内容
公共政策概论7-11章内容
1、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实际是指政府行为,即政府选择做的行为。
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所作出的权威性分配,要求以社会公平为前提。
3、公共利益:一定范围内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4、公共政策的价值内涵:正义效率平等民主秩序发展利益。
5、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制订:国会立法(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总统决策(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决策途径一是在内阁决策中具有独断权。
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
类型(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决策,防务决策)政府机构决策(国会授予政府机构正式权利以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
)司法决策(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形式: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
6、在美国政府中,所有决策必须通过立法规定,除了授权于行政部门的决策以及法院制定的专门政策。
7、国会在宪法的“授予权力和默示权力的限度内行使立法权。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二、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
第一,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 体系的需要。
第二,政策周期研究是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 需要。
第三,政策周期研究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 定性的需要。
第四,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的需要。
(二) 政策调整的内容 1、政策目标调整 2、政策方案调整 3、政策措施调整 4、政策关系调整 5、政策主、客体调整
二、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一)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1、政策的增删 2、政策的修正 3、政策的更新 (二)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第一步,重新界定问题。 第二步,提出调整方案。 第三步,选择调整方案。 最后,执行调整决定。
根据政策维持对策的性质和特点,政策维 持可以区分为消极的政策维持和积极的政策维 持。
从政策系统分析的角度,可以从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和政策本身等方面探寻 维持政策稳定的对策。
1、政策主体的政策维持
一是保持政策主体的稳定。 二是保持政策主体对政策目标一贯的认同。 三是保持政策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 四是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和机制。
(三)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渐进调适原则 3、追踪反馈原则
三、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一)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1、利益刚性的限制 2、现行政策的制约 3、公共意志的趋中 4、变革成本的约束 5、人类理性的局限 6、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 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 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3、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政策创新,既可能发生在政策过程的所 有环节,又可能仅发生在某一个环节中。
根据政策创新过程中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政策创新可以分为政府强制型创新、政府被 动型创新和回应型创新。
011第11章 政策分析方法:政策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1.3 目标确立的方法
11.3.2 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
目标确定在政策分析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实 际操作的难度却很大。这些困难源于目标所蕴涵的价值因 素、政治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冲突等三方面。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1.3 目标确立的方法
根据奎德等人的论述,可以将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概括为如 下七个方面: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模式、效果、标准和 政治可行性。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1.1 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
11.1.2 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
1.几种有代表性的框架或模式 (1) 奎德的模型。分析过程一般包括如下五个逻辑上相 联系的环节:规划(formulation)、搜索(search)、预测 (forecasting)、模拟(modeling)和综合(synthesis)。 (2) 琼斯的模型。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因素: 感知/定义(perception/definition)、集合或累加 (aggregation)、组织(organization)、代议 (representation)、确定议程(agenda setting)、规划 (formulation)、合法化(legitimation)、预算(budgeting)、 执行(implementation)、评估(evaluating)和调整/终结 (adjustment/termination)。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1.3 目标确立的方法
11.3.1 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 用
从理论逻辑上说,在政策分析第一阶段的政策问题界定之后, 即进入第二阶段的澄清政策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政策目标受 种种因素的制约并非一目了然的。因此,政策分析者需要协助 决策者在规划方案之前澄清并最终确定解决政策问题的目标。 决策者在要求分析者提供技术支持之前,自己必须对政策目标 有一定的初步构想,并尽可能清晰地向分析者阐明他欲达到的 目标。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
(2)政策分析过程的步骤 政策分析过程应包括如下六步,即问题界定、目标(标准)设定、备选方案搜寻、未来 预测、方案比较、结果评估。
2.问题界定的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界定问题? 答:(1)问题界定的基本步骤 ①思考问题 认真考察事件,在头脑中建构问题的框架,并据此收集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数据,最 终尽可能对事件形成准确和完整的描述。 ②勾勒问题的边界 详尽说明问题产生的地点、存在了多长时间以及对该问题形成有影响的历史性事件。 ③寻求事实依据
(3)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是一种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层次分析帮助分析者分清三种原因: 可能的原因、合理的原因和受控的原因。 (4)综摄法 综摄法指对类似性的广泛研究,它有助于分析者在构造政策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方 法。综摄法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对于问题之间相同或相似关系的认识将极大地增进分析者解 决问题的技艺。综摄法取决于个别分析者或群体能否构造适当的类比。评估问题概念化好坏 的主要标准是比较的似然性,即特定问题情境与另一个被用来类比的情境的相似程度。 (5)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产生思想、目标和战略的方法,产生的这些思想等有助于明确问题情 境并使之概念化。它最初是由奥斯本设计的用来加强创造性的一种手段,可以用来产生大量 的有关问题的潜在解决办法的建议。 (6)多面透视分析 多面透视是一种系统运用个人透视、组织透视和技术透视来获得关于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的方法,被明确地用来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
假设分析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应用图表展示,以绘制政策争论因素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政策的目标
1
2
3
环境有效性
公平性
推进技术进步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环境有效性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 环境有效性是提高效用决策科学化的根本所在
❖ 实现环境资源效用最大化能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的经济效 率水平
❖ 环境有效性能促进对环境资源消耗的优化作用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1.加强环境执法
(1)加强实体法的制定,完善地方、部门规章 (2)健全制约机制,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制度化 a. 加强和完善各级人大监督检查环境执法的工作制度
b. 加强和完善国家检察机关对环境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的法律监督、经济监督制度和国家审判机关对环境执法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审判监督制度
(2)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并使之法 制化
(3)建立部门合作与协商及专家、公众参与制度 (4)建立和完善环境综合决策评估和监督机制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4.以应用环境信息手段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4)环境资源效用测算理论体系不完善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4.对环境政策执行手段选择的评价
(1)以直接管制为主要特征的现行政策执行手段体系难以 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
(2)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 完善
c. 加强和完善国家监察部门对环境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的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制度
d. 自觉接受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2.调整各利益主体的环境关系 3.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1)建立多方参与、环保部门“一票否决”的决 策机制
协调又相适应 d. 填补法律空白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2 环境政策体系的创新
(3)在环境立法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4)建立和完善环境侵权立法和相关制度 a. 团体诉讼制度的创新 b. 责任保险制度和行政救济体制的创新 c. 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2.对环境政策执行法律体系的评价
(1)环境保护立法的漏洞较多 (2)现行有关环保的法规政策体系是以直接管制为主的管
理体系,侧重于污染物达标排放,总体上属于“末端” 治理措施。“先污染、后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现实中 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条针对环境后果的环境政策,其 手段主要是收费、罚款、限期整改等事后措施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5.对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 融合的评价
(1)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没能形成很好的融合 (2)阻碍中国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融合的原因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5.2006年以来的环境政策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2 我国现行环境政策的内容
❖ 我国环境政策的主要举措 (1)构建环境政策的框架 (2)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综合防治与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施行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4)深化环境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 (6)强化了行政管理
1.环境立法的创新 (1)环境立法观念的创新 a. 改变过去环境完全靠政府的观念立场 b. 强化环境立法的市场观念 c. 确立实施机制保障是环境立法的根本观念 1. (2)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创新 a. 变零为整 b. 搞好环境法律体系内部的配套衔接 c. 重视与相关国际环境法的衔接,使国际法与国内法既相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公平性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 公平理念伴随着环境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 环境政策的本质属性与环境公平是统一的
❖ 环境公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公平的实现是 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推进技术进步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5)基于市场的环境刺激政策 a. 排污许可证交易 b. 押金退款制度改革 c. 环境保险制度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2 环境政策体系的创新
3.建立综合经济与环境资源核算政策
(1) 建立环境资源定价政策 (2)建立单独的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账户 (3)构建“绿色国民账户”
✓ 间接手段。包括公共部门自身进行的活动手段(研究开 发和绿地调查);诱导、控制源头的手段(罚款、补助 金、减免税及处理排放权);基于协定或自发性的手段 (环保标签、买入绿地、环境管理系统及环境监察或会 计)等。
✓ 基础手段。基础手段主要有大众知情权、环境信息公开 或数据基础、环境责任规程及环境估价。
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索赔权
的实现有赖于环境信息手段的应用。技术的发展已为环 境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创造了条件,加上公众环境 保护意识的普遍提高,环境信息应用于环境管理,使公 众实现其环境权利成为可能
2020/10/11
公共中事国业公管共理政概策论(第二版) 21世纪21公世共纪管公理共系管列理教系材列教LO材GO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 中国环境政策的创新
11.3.1 环境政策创新的必要性
1.时代变迁与形势发展的需要 2.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 3.环境政策和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2 环境政策体系的创新
家政策性银行中设立国家环境保护专项贷款基金 b. 全面实行环保投资有偿使用政策 c. 开辟多种资金渠道,增加环保投入 d. 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环保投资效益,如对一些可以利用市
场机制盈利的环保产业,采取将其推向市场的策略,实 现环境投资的良性循环 e. 直接运用国家信贷政策促进工业污染的防治,国家信贷 实行“绿色”倾斜政策,拒绝给那些严重污染环境、未 执行“三同时”、结构布局不合理和违背国家产业政策 的项目贷款 f. 财政补贴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第11章 环境政策
重点问题
●环境政策的特征与类型 ●环境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 ●中国环境政策的内容 ●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中国环境政策的创新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1 环境政策的基本问题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 中国环境政策的内容与评价
11.2.1 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
1.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政策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环境政策的起步阶段。
2.20世纪80年代的环境政策 (1)基本国策的确定 (2)三大政策八项制度的确定 (3)从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性文件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 代中国环境政策的基本内容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 征
1.环境政策的概念
❖ 广义的环境政策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切 行动和做法,环境政策包括环境法规及其他政策 安排
❖ 狭义的环境政策是与环境法规相平行的一个概念, 是指在环境法规以外的有关政策安排
2020/10/11
公共中事国业公管共理政概策论(第二版) 21世纪21公世共纪管公理共系管列理教系材列教LO材GO
❖ 推进技术进步是指推动污染控制、资源节约、清 洁生产等技术的进步。推进技术进步是环境政策 追求的重要目标,因为它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持久 性的支撑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环境政策的手段
❖ 环境政策手段的发展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环境政策手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它们是:几乎完全直接控制的阶段、地球环境问 题的出现和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的导入阶段及多种手段并存阶段。
11.3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2. 环境政策的特征
多元性交叉与渗透性 体系的多向相关性与整体性
突出的公益性与社会性 执行中的连锁反应与波及效应
稳定性与可变性
2020/10/11
2020/10/11
2020/10/11
公共中事国业公管共理政概策论(第二版) 21世纪21公世共纪管公理共系管列理教系材列教LO材GO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2 环境政策体系的创新
2.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创新
(1)构建市场机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2)绿色价格政策 (3)绿色税收政策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4)环境投资和信贷政策 a. 建立国家环境保护基金或国家环境保护投资公司,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