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挤出成型实验报告

挤出成型实验报告挤出成型实验报告一、引言挤出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材料挤出模具,使其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制品。
本实验旨在通过挤出成型实验,研究挤出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制品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挤出成型的优化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聚丙烯颗粒2. 实验设备:挤出机、模具、冷却装置、计时器、天平等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挤出机清洗干净,并预热至适宜的温度。
2. 将聚丙烯颗粒加入挤出机的料斗中,并调整挤出机的温度、转速和压力等参数。
3. 打开挤出机,开始挤出成型。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挤出时间。
4. 将挤出的聚丙烯制品送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
5. 将冷却后的制品取出,并进行质量检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调整了挤出机的温度、转速和压力等参数,并记录了挤出时间和制品的质量。
1. 温度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我们分别设置了三组不同的挤出温度:低温组(180℃)、中温组(200℃)和高温组(220℃)。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挤出温度的升高,制品的表面光滑度和尺寸一致性均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温度可以使聚丙烯颗粒更容易熔化,并减少挤出过程中的内部应力。
2. 转速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我们分别设置了三组不同的挤出转速:低速组(20 rpm)、中速组(40 rpm)和高速组(60 rpm)。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挤出转速的增加,制品的密度和强度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转速可以增加聚丙烯颗粒的熔融程度,并促使其更好地填充模具。
3. 压力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我们分别设置了三组不同的挤出压力:低压组(5 MPa)、中压组(10 MPa)和高压组(15 MPa)。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挤出压力的增加,制品的密度和尺寸一致性均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压力可以使聚丙烯颗粒更紧密地填充模具,并减少挤出过程中的气泡和缺陷。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挤出成型实验,我们对挤出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薄膜挤出成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薄膜挤出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挤出机、模具、冷却装置等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
3. 熟悉薄膜成型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4. 分析不同材料、工艺参数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薄膜挤出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塑料原料在挤出机中塑化熔融,然后通过模具成型为所需厚度的薄膜。
在冷却、牵引、收卷等工序的作用下,完成薄膜的生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塑料原料。
2. 实验设备:挤出机、模具、冷却装置、牵引装置、收卷装置、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测厚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塑料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混,确保原料的均匀性。
2. 装配设备:将挤出机、模具、冷却装置、牵引装置、收卷装置等设备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装配。
3. 调整工艺参数:根据实验要求和原料特性,设置挤出机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确保熔融塑化效果。
4. 启动设备:打开挤出机、冷却装置、牵引装置等设备,开始生产薄膜。
5. 调整参数: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以确保薄膜质量。
6. 检测薄膜质量:使用测厚仪等设备检测薄膜的厚度、宽度等参数,确保薄膜质量符合要求。
7. 收卷:将合格的薄膜收卷,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薄膜厚度:1.5mm- 薄膜宽度:1000mm- 薄膜透明度:良好- 薄膜强度:满足要求2. 结果分析:- 温度、压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对薄膜性能有显著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控制薄膜的厚度、宽度、透明度、强度等性能。
- 原料配比和混合程度对薄膜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合适的原料配比和混合程度可以提高薄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 冷却速度和牵引速度对薄膜质量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冷却速度和牵引速度可以保证薄膜的平整度和强度。
六、实验结论1. 薄膜挤出成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制备出符合要求的薄膜。
塑料成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塑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塑料成型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学习使用塑料成型设备,了解不同成型方法的适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塑料成型是将塑料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在压力和(或)模具的作用下,使其成型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塑料成型可分为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塑成型等。
三、实验器材1. 塑料原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
2. 塑料成型设备:挤出机、注塑机、吹塑机、压塑机等。
3. 模具:挤出模具、注塑模具、吹塑模具、压塑模具等。
4. 辅助设备:加热器、冷却水系统、物料输送设备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挤出成型实验(1)将塑料原料放入挤出机料斗,调整温度和压力,使塑料熔化。
(2)打开挤出机,使熔融塑料通过挤出模具,形成所需形状的制品。
(3)调整模具和设备参数,观察制品的质量,记录实验数据。
2. 注塑成型实验(1)将塑料原料放入注塑机料斗,调整温度和压力。
(2)将模具闭合,注入熔融塑料,使其充满模腔。
(3)保压一定时间,使塑料冷却固化。
(4)打开模具,取出制品,观察质量,记录实验数据。
(1)将塑料原料放入吹塑机料斗,调整温度和压力。
(2)将熔融塑料通过挤出机挤出,形成型坯。
(3)将型坯放入吹塑模具,通入压缩空气,使其吹胀成型。
(4)冷却、脱模,取出制品,观察质量,记录实验数据。
4. 压塑成型实验(1)将塑料原料放入压塑机料斗,调整温度和压力。
(2)将模具闭合,使塑料熔化。
(3)施加压力,使塑料充满模腔。
(4)保压一定时间,使塑料冷却固化。
(5)打开模具,取出制品,观察质量,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挤出成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挤出成型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对制品质量有显著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熔体流动性差,制品表面出现气泡、熔接痕等缺陷;压力过大或过小会影响制品尺寸精度和外观。
注塑实习报告六篇

注塑实习报告六篇注塑实习报告篇1很高兴能够成为阳明的一员,在这里感谢阳明公司的各级领导给我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及对我的重视,感谢各位同事对我的关心。
在注塑车间实习一个月有余了,看似两点一线的车间生活却让我感悟到不少的人生道理,积累了工作经验。
感觉就像新生开学前的军训一样,我们得到的远不是简单的熟悉了设备这么简单。
我坚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坚信我学到的东西在我将来的日子里会起很大的作用。
我们这样的大学生缺乏锻炼,我也觉得是。
以前在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台就会很满足,但到了这里长期的与机器打交道。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错的,自己亲手干过了,得到的才是自己的。
初到车间的日子,因为是新手,领导首先是很科学的安排我在一旁观察。
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对一个一无所知的新手来说,必须让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
接下来领导就教我挑选产品,他细心的跟我讲解,当然我也能很快的理解他的意思并积极的投入工作之中,就这样伴随着观察于挑选导光片我度过了第一天这是一个半小时的车间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熟悉的车间的生活,现在可以很自豪的对自己说:他们可以干的,我也可以!他们干的好的我干的更好!在车间里面实习,我觉得我的收获远远不止对这些简单操作的熟练掌握,长期的接触让我对这个生产系统有了一些较为浅显的了解。
注塑车间是生产公司销售产品的各种零部件的,这些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在质量保障部与车间调机领导的悉心控制下,产品合格率相当可观,在观察分析与询问了解之后对产品缺陷的认识总结如下:塑件不足:主要由于供料不足、融料填充流动不良,充气过多及排气不良等原因导致填充型腔不满,塑件外形残缺不完整或多型腔时个别型腔填充不满。
尺寸不稳定:主要由于模具强度不良,精度不良、注射机工作不稳定及成形条件不稳定等原因,使塑件尺寸变化不稳定。
气泡:由于融料内充气过多或排气不良而导致塑件内残留气体,并呈体积较小或成串的空穴(注意应与真空泡区别)。
挤出成型 实验报告

挤出成型实验报告挤出成型实验报告引言:挤出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技术,通过将熔融塑料材料通过模具挤压出来,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
本实验旨在探究挤出成型的原理、工艺参数对成型品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挤出成型的工艺参数对成型品质量的影响,包括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和模具温度等因素。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总结出最佳的挤出成型工艺参数,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二、实验装置与材料1. 实验装置:挤出机、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2. 实验材料:塑料颗粒。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的模具安装在挤出机上,调整好温度控制系统,并将塑料颗粒装入挤出机的进料口。
2. 开始挤出:启动挤出机,设置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和模具温度等工艺参数,并记录下来。
3. 数据采集: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记录挤出过程中的压力、位移等数据。
4. 成型品质量检测:将挤出成型的产品取出,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等,记录下来。
5. 参数调整:根据实验结果,逐步调整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和模具温度等参数,进行多次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挤压温度对成型品质量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分别调整了挤压温度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发现低温下成型品表面粗糙、容易开裂,高温下成型品表面光滑、无开裂现象。
因此,适宜的挤压温度应该在中高温范围内。
2. 挤压速度对成型品质量的影响:实验中我们调整了挤压速度为低速、中速和高速,发现低速下成型品表面质量较好,中速下成型品表面质量一般,高速下成型品表面存在瑕疵。
因此,适宜的挤压速度应该在低速范围内。
3. 模具温度对成型品质量的影响:实验中我们调整了模具温度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发现低温下成型品收缩较大,尺寸不稳定,高温下成型品收缩较小,尺寸稳定。
因此,适宜的模具温度应该在中高温范围内。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适宜的挤压温度应该在中高温范围内,可以保证成型品表面质量良好,避免开裂等问题。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材料加工实验报告(注塑成型CAE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大小不一等因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了解塑件各种成型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技术对各种缺陷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了解注塑成型分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UG软件图象建模功能。
5、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机械加工功能。
二、实验原理1、Moldflow十分注塑成型分析软体的功能十分齐全,具有完整的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冲击浇注信息系统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不但可以模拟出成型缺陷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预测每次成型也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线形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操作过程,适应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应运而生所以引入了层流假设和未压缩等离子体假设等。
最后通过公式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材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聚1、UG软件产品模型建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2、启动Moldflow软件;3、新建一个分析项目;4、输入分析模型文件;5、网格界定和网格修改;6、流道设计;7、冷却水道布置;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 9、运行分析求解器; 10、制作分析报告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上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12、分析模拟分析报告(省去实验报告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这一步骤); 13、得出结论五、前置处理相关数据 1.网格处理情况1)进行网格诊断,可以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环境治理纵横比等环境问题; 2)网格诊断,并依次修改存在的网格问题; 3)修改完后,再次检查网格异常情况。
2.材料选择及材料相关模块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材料,弹出如图材料选取窗可直接选常用材料,也可根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索3. 工艺参数设置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成型毕业实习报告注塑模具范文

成型毕业实习报告注塑模具范文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
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个人毕业实习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注塑成型毕业实习报告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中国塑料模具发展速度相当快。
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工业电器、建筑材料、电子通信等塑料制品需求旺盛,带动了塑料模具的快速发展。
模具作为重要的工艺装备,在消费品、电器电子、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业产品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50%及塑料零的90%将由模具完成。
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模具制造业产值年平均增长14%,2003年增长25%。
2003年我国模具产值为450亿人民币。
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出口模具3.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
但是,我国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精密、复杂的高档模具很大部分依靠的是进口。
每年进口模具超过10亿美元,出口超过1亿美元。
面对市场的变化,有着高技术含量的模具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随着工业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和外观的要求,更是日趋精美,华气。
因此,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国外模具工业建设和模具生产的经验,宣传、推行科学合理化的模具生产,才能推进模具技术的进步。
一:摘要本文叙述了本人在厂实习的经历及体会,学习理解产品的实际生产流程,分析和掌握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和优化产品的性能,同时了解工厂的管理体制及其经营的基本规律,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为了更多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接收教育,锻炼解决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相关模具部门的实习,进一步理解了注射模的结构、设计以及生产,这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生产流程注射模二:注塑成型实习报告时间过得真快,为期四周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我很认真的去接触每一件事情,抱着满腔的热情和好奇,认真的去对待。
注塑车间实习报告4篇

注塑车间实习报告4篇注塑车间实习报告1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注塑车间实习,我不仅在理论方面学习了关于注塑工艺和模具的知识,而且还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加深了对塑件成型过程的认识。
注塑车间有大约14台注塑机,最大至1200吨位,最小有200吨位,后面有两台热固性材料的注塑机。
规格和型号的选择有两个原则:第一,按注射机的注射量选择。
就是先计算出产品和浇注系统的总重量,然后乘以一个系数K。
选择时保证注射机能满足这个注射量即可。
第二,按锁模力选择。
因为注塑时高压熔料进入型腔,要保证合上的模具不会被挤开就必须对模具施加一个力。
这个力的大小大于等于塑件及浇注系统在模具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乘以一个系数K。
选择时保证合模力大于这个力即可。
目前我们厂主要有以下几种注塑机:UN1400、HTF1400、JSW1300、JW1300和ZT400。
注塑材料可分为两种: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
从成型原理上讲,热塑性注射塑件成型的固化基本上是一个从高温液相到低温固相转变的物理过程,而热固性注射塑件的固化却必须依赖于高温高压下的化学交联反应。
区分俩种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热塑性材料成型的零件可以回收再利用,而热固性材料成型的零件不可以回收,即报废。
在注塑车间里,热塑性材料较多,例如PP、ABS、PC、PMMA等以及混合材料,热固性材料常用BMC、酚醛等。
PC(聚碳酸酯)材料预热温度在110℃~120℃,车间里多用来做灯的内套片,材料本身是微黄的,加些色料可变成需要的颜色;PP(聚丙烯)的熔点为160-175℃,分解温度为350℃,但在注射加工时温度设定不能超过275℃,熔融段温度最好在240℃;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燥条件为温度80~85℃,时间2~4h,车间常用做前大灯灯壳,如应力太大和制品对应力开裂绝对禁止,应进行退火处理,具体条件为放于70~80℃的热风循环干燥箱内2~4h,再冷却至室温即可。
有一次,我在打PP材料的一内套片,加料师傅从烘箱里拿出来的料加在了料筒里,经过询问才得知,PP平常是不需要烘干的,前两天下大雨,把料淋湿了,这才拿进烘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了解塑件各种成型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种缺陷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了解注塑成型分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1、Moldflow注塑成型分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具有完整的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可以模拟出成型缺陷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预测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满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设和未压缩流体假设等。
最后通过公式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材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聚1、UG软件模型建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2、启动Moldflow软件;3、新建一个分析项目;4、输入分析模型文件;5、网格划分和网格修改;6、流道设计;7、冷却水道布置;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9、运行分析求解器;10、制作分析报告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上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12、分析模拟分析报告(省去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这一步骤);13、得出结论五、前置处理相关数据1.网格处理情况1)进行网格诊断,可以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2)网格诊断,并依次修改存在的网格问题;3)修改完后,再次检查网格情况。
2.材料选择及材料相关参数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材料,弹出如图材料选择窗可直接选常用材料,也可根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索3. 工艺参数设置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4. 分析类型设置(1)最佳浇口位置分析分析结果:理论最佳浇口在深蓝色区,但实际选浇口位置还需根据模具结构设计等综合因素考虑。
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弹出选择分析系列窗口,选择浇口分析,最后选择如图位置。
(2)最佳浇口位置处的充填分析及分析结果说明分析目的:浇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制件的填充行为,因此进行填充分析的最后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浇注系统设计;点击菜单里的文件另存方案为,在对话框输入“填充分析”。
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选择分析系列为“充填”,双击方案任务视窗的第五项“设定注射位置”点击注射点,在充填控制中,按默认选项“自动”进行填充分析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立即分析”,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运行完整的分析,然后按“确定”。
结果分析:如图所示填充时间图充填结束时如图所示压力分布图(3)设计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进行冷却、翘曲分析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采用双浇道口。
冷却分析结果分析:冷却主要分析结果是制件上表面温度和冷却剂温度翘曲分析结果分析:翘曲是由收缩变化过大引起的制件缺陷。
原则上,导致收缩变化过大的原因有:收缩不均、冷却不均、取向不均。
本例主要是由制件不同区域收缩不均和冷却不均引起,因此需改进冷却系统和制件结构。
一、实习目的本实习旨在对学生塑料成型工艺方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实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拟定制品成型工艺的能力目标。
通过本实验,同学应达到下述要求:(1)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2)熟悉注射、挤出、压制、吹塑生产线的组成;(3)掌握注射、挤出、压制、吹塑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4)熟悉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制成型、吹塑成型工艺过程。
二、实习内容1、参观注射产品、压缩产品、挤出产品、吹塑产品的现场生产过程2、塑料制品成型工艺简介塑料成型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塑料的类型(热塑性还是热固性)、起始形态以及制品的外形和尺寸。
加工热塑性塑料常用的方法有挤出、注射成型、压延、吹塑和热成型等,加工热固性塑料一般采用模压、传递模塑,也用注射成型。
塑料成型是将各种形态(粉料、粒料、溶液和分散体)的塑料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坯件的过程。
成型的方法多达三十几种。
层压、模压和热成型是使塑料在平面上成型。
上述塑料加工的方法,均可用于橡胶加工。
此外,还有以液态单体或聚合物为原料的浇铸等。
在这些方法中,以挤出和注射成型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方法。
塑料制品是以合成树脂和各种添加剂的混合料为原料,采用注射、挤压、压制、浇注等方法制成的。
塑料产品在成型的同时,还获得了最终性能,所以塑料的成型是生产的关键工艺。
(1)注射注射成形注射成形也称注塑成形,是利用注射机将熔化的塑料快速注入模具中,并固化得到各种塑料制品的方法。
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氟塑料除外)均可采用此法,也可用于1某些热固性塑料的成形。
注射成形占塑料件生产的30%左右,它具有能一次成形形状复杂件、尺寸精确、生产率高等优点;但设备和模具费用较高,主要用于大批量塑料件的生产。
注射成形机常用的有柱塞式和螺杆式两种,右图为螺杆式注射成形示意图。
注射成形原理如图所示,将粉粒状原料从料斗加入料筒,柱塞推进时,原料被推入加热区,继而经过分流梭,通过喷嘴将熔融塑料注入模腔中,冷却后开模即得塑料制品。
注塑料制件从模腔中取出后通常需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以消除塑料制件在成形时产生的应力、稳定尺寸和性能。
此外,还有切除毛边和浇口、抛光、表面涂饰等。
(2)挤出成型挤出成型挤出成形是利用螺杆旋转加压方式,连续地将塑化好的塑料挤进模具,通过一定形状的口模时,得到与口模形状相适应的塑料型材的工艺方法。
挤出成形占塑料制品的30%左右,主要用于截面一定、长度大的各种塑料型材,如塑料管、板、棒、片、带、材和截面复杂的异形材。
它的特点是能连续成形、生产率高、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低、组织紧密等。
除氟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能挤出成形,部分热固性塑料也可挤出成形。
上图为螺旋挤出成形示意图,粒状塑料从料斗送入螺旋推进室,然后由旋转的螺杆送到加热区熔融,并受到压缩;在螺旋力的作用下,迫使其通过具有一定形状的挤出模具,得到与口模截面形状相一致的型材;落到输送机皮带后用喷射空气或水使它冷却变硬得到固化的塑料制件。
(3)压制成型压制成型压制成形又称压缩成形、压塑成形、模压成形等,是将固态的粒料或预制的片料加入模具中,通过加热和加压方法,使其软化熔融,并在压力的作用下充满模腔,固化后2得到塑料制件的方法。
压制成形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如酚醛、环氧、有机硅等;也能用于压制热塑性塑料聚四氟乙烯制品和聚氯乙烯(PVC)唱片。
与注射成形相比,压制成形设备、模具简单,能生产大型制品;但生产周期长、效率低,较难实现自动化,难以生产厚壁制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
一般压制成形过程可以分为加料、合模、排气、固化和脱模几个阶段。
塑料制件脱模后应进行后处理,处理方法与注射成形塑料制件方法相同。
(4)吹塑成型吹塑成型吹塑成形(属于塑料的二次加工)是借助压缩空气使空心塑料型坯吹胀变形,并经冷却定型后获得塑料制件的加工方法。
其方法主要有中空吹塑成形和薄膜吹塑成形。
上图为中空制件的挤吹成形示意图,将具有一定温度的挤出或注射的管状型坯置于对开吹塑模中,合上模具,通过吹管吹入压缩空气,将型坯吹胀后使之紧贴模壁,经保压、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中空制件。
三、参考资料【1】翟震、毋彩虹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年7月.【2】高汉华、何冰强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的实习使我认识到,在学校课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补充课外知道和实际操作才可以更快的掌握工厂生产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同时我也学会了一些初入职场为人处世的方法:首先,在没进入公司之前,就要认真了解公司的制度和总体情况,这样才可以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其次,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快乐的气氛下才能顺利的完成工作,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与同事相处一定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
不要与上司发生口角。
新进 3的员工一定要多做事,如日常的办公室清洁问题。
再次,要学会怎样严肃认真地工作。
以前在学校,下课后就知道和同学玩耍,嘻嘻哈哈、大声谈笑。
在这里,可不能这样,因为,这里是公司,是工作的地方,是绝对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
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出错,工作出错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于是,我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学会像这里的同事一样严肃、认真、努力地工作。
最后,要学会虚心,因为只有虚心请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也只有虚心请教才可使自己进步快。
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做事原则。
这样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时间过的很快,短暂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
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当然也有一些遗憾。
那就是对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事物,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
当然,我现在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去参与,必然不能正常的处理有关重要的管理问题。
但是通过实习,我加深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对日常生产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
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指导教师评语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