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运动系统、神经系统PPT幻灯片
神经系统的组成ppt课件完整版
![神经系统的组成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4633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0.png)
感受器的分类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受刺激 的性质,可分为外感受器、内感
受器和本体感受器。
传出神经纤维及效应器
传出神经纤维
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 令传导至效应器,包括运 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髓鞘 。
效应器
接受传出神经纤维传来的 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等生理效应的 结构,如肌肉、腺体等。
功能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外界刺激,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以适应 外界环境的变化。它具有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和运动等多种功能。
神经系统结构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 分,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
是神息 的能力。
等,后者如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
02 03
神经再生过程
神经损伤后,远端神经发生华勒氏变性,近端神经轴突开始再生。再生 过程中,神经细胞需要克服多种抑制因素,如瘢痕组织、神经生长抑制 因子等。
神经修复策略
为了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细胞治疗等。其中,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使用干细胞或 神经细胞移植来促进神经再生。
神经元结构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其中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轴突则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类型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形态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类型。感觉神经元负责接收外 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运动神经元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中间神经元则负责在感觉和 运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突触传递机制
• 突触结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5fb7f7b14e852458fb57b5.png)
29
微绒毛
o o
游离面 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助于细胞对物 质的吸收纤毛电镜扫描
31
纤毛
o
o
游离面
比微绒毛长而粗,内部结构较复杂,可定内 摆动。
32
(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2.侧面 o紧密连接(闭锁小带)近游离面的部分,为相邻 两细胞的外膜。 o中间连接 相邻细胞膜有间隙 o桥粒 相邻两细胞膜不直接接触,其间隙中有一 条中间线,在细胞膜内有附着板,靠微丝连结。 o缝隙连接(融合膜)两膜靠得很紧,有小孔。
► 核长椭圆形,位于近基底部。
胆囊—— 胃—— 小肠—— 子宫——
21
单层柱状上皮
►胃
►肠 ► 一些粘(nian)膜处
22
单层柱状上皮
小肠绒毛 • 低倍镜 • 高倍镜
23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 由柱状、棱形和锥形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
游离面还有纤毛。 ► 由于细胞高低不一,从侧面观细胞核分布的位置 不在同一水平上,形似复层。 ► 所有细胞的基底面都附于基膜上。
气管——
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常夹 有一些杯状细胞,细胞形如高脚酒杯,胞质内充满 粘液,HE染色较浅。杯状细胞属腺细胞,其分泌的 粘液具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2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气管内表面 • 低倍镜 • 高倍镜
25
复层扁平上皮
► 由多层细胞组成,
► 与基膜相连的一层矮柱状细胞较幼稚,具有分裂
17
单层立方上皮
► 立方细胞, ► 表面观细胞为六角形, ► 侧面观细胞呈立方形, ► 核圆居中。
肾小管—— 甲状腺滤泡——
18
单层立方上皮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507a6433687e21af45a946.png)
骨骼肌微细结构
骨骼肌组织的收缩肌理
► 1.细肌丝向暗带中移动,相邻的Z线距离缩短,
使明带变短。同时,H带也变短甚至消失。但 暗带不发生 ► 变化,这是收缩的过程。 ► 2.肌纤维舒张时,细肌丝向暗带外移动,结 果明带和H带都变长。但暗带长度始终不变化。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高度分化的组织,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
常用的方位术语
► 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
接的部分为近端) ► 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 接的部分为远端) ► 桡侧:指前臂的内侧。 ► 尺侧:指前臂的外侧。 ► 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 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 (以上术语适用于四肢。)
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神经元的分类
(1)按胞突的数目分类 ①假单极神经元:发出一个突起后不久,形成“T”形 结构分为两支。 ②双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 ③多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2)按功能分为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③联合神经元: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通路, 占神经元总数的99%。
►
四、解剖学定位术语:
► (一)人体解剖姿势 ► (二)常用的方位术语 ► (三)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人体解剖姿势
► 身体直立 ► 双眼平视 ► 手臂下垂,掌心向前
► 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常用的方位术语
► 上:靠近头部称为上。 ► 下:靠近足部称为下。 ► 前:靠近腹面称为前。 ► 后:靠近背面称为后。 ►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 ►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 ►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 ►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 (以上术语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68c9742af90242a895e5c5.png)
ppt课件
16
二、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是人体生理学的 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 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 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 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 学科。
• 运动与糖尿糖 • 肌肉疼痛 • 环境运动生理学 • 助力因子 • 幼儿运动生理学
ppt课件
20
运动生理学研究领域
ppt课件
21
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
• 健康指导 Fitness instruction
ppt课件
11
三、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意义
• 学习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 以合理解释和科学对待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所 遇到的身体机能反应,正确认识机体运作规律, 从而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 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
• 运动人、 体育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 周越 博士,副研究员 • 62989582(O) • chowyue@
ppt课件
2
学习要求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无统一教材,需 做好笔记。
课程的考核种类及成绩比例: • 平时考核占40%(出勤、课堂提问、作业
等), • 期末考试占60%(开卷)。
ppt课件
17
Exercise physiology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 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 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运动 训练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 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运动锻炼,以 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全民体质、提 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人体解剖学全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b053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2.png)
*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颅骨共23块(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1)脑颅:包括顶骨2、 颞骨2 、额骨1、枕骨1、 蝶骨1 、 筛骨1。 (2)面颅:包括泪骨2、颧骨2、腭骨2 、下鼻甲骨2 、上颌骨2 、鼻骨2、犁骨1、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பைடு நூலகம்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 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 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 棘突后伸宽又扁
*
3.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封闭。 (1)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下倾斜。 (2)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面。 (3)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
(二)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构成 。 1.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标志。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271a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2.png)
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肌的基本构造
介绍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膜、肌束和肌腹等 基本结构,以及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等微观结 构。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阐述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肌丝滑行的原理,以及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和机制。
骨骼肌的功能与分类
介绍骨骼肌在维持姿势、产生运动和参与呼 吸等方面的功能,以及根据形状、位置和功 能等特点对骨骼肌进行分类。
脊神经
共31对,连接脊髓与躯干和四肢,负责感觉和运动功 能。
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感觉功能
接收和传递来自体内外环境的感觉信息,如 温度、疼痛、触觉等。
调节功能
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如体温、血压、血 糖等的调节。
运动功能
控制和协调身体的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和反 射运动。
07
泌尿系统
肾的结构与功能
肾单位
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
肾小管
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负责重吸 收和分泌。
肾小球
由毛细血管球和肾小球囊组成,负责血液过 滤。
集合管
汇集多个肾小管的尿液,输送至肾盂。
尿的生成与排
尿的生成
血液经肾小球过滤后形成原尿,再经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形成终尿。
血管的功能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通过收缩和舒张调节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维持血液在循环系统中 的稳定流动。同时,血管还参与调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01
运输功能
循环系统通过心脏和血管的协同作用,将氧气、营养物质 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 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70717fa5e9856a561260a2.png)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 学的起点。
12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 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 “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而不应当以 书籍为据,应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 当以知识的教条为师”。
动脉是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 静脉是运回血液到心脏的血管,血液 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与静脉的移 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心脏 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 流,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10
生理学—绪论
11
生理学—绪论
1660年和1668年,Malpighi 和Leunwenhock 分别用显微镜 看到了蛙的肺的毛细血管和蝌蚪 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循 环过程,证实了Harvery 的推论。
17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18
生理学—绪论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 拿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在他的墓碑上镶了 一块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 “通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15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决
生理学—绪论
人体生理学
PHYSIOLOGY
1
生理学—绪论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bc49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d.png)
平衡。
0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通过调节尿量、尿成分和尿渗透压 等,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04
内分泌功能
肾脏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参与
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07
循环系统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呈倒置的圆锥形,大小约与本人拳头相 等。
08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与功能
脊髓
灰质、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01
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功能
脊神经
02
31对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
0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01
感觉功能
感受器、传入神经和中枢处理感觉 信息的机制
内脏活动调节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对眼球 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作用。
前庭蜗器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具有集音作用。
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具有传音作用。
内耳
包括前庭器官和耳蜗,具有感音作用。
感觉器官的功能与调节
要点一
感受器及其功能
感受器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的部分,能 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不同类型的感 受器对不同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运动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骨
运
运
骼
动
系
支持、保护、运动。
统
的
功
能
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运动解剖——神经系统PPT课件
![运动解剖——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f02f3e312b3169a451a482.png)
出颅腔。
书:p159 表2-5
2020/11/13
39
23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2020/111嗅/13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3面9 8听9舌咽,10迷1副舌下全
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2020/11/13
立毛反射、膝跳反射。
39
12
2 脑(brain):
颅腔内,高级中 枢,后接脊髓。
大脑 小脑 间脑 脑干
2020/11/13
39
13
1)脑干
延髓
生命中枢,控制呼吸、心跳等, 有唾液分泌、吞咽、呕吐等中 枢。
脑桥
背侧面:第4脑 室底壁前部
中脑
脑室为中脑导水管, 连接3,4脑室。
分布于躯干的神经主要的有:
10
背侧柱联络神经元上行纤维束 大脑、脑干中间神经元下行纤维束
感觉神 经元胞 体
感觉神经元发 出上行纤维束
感觉神 经纤维
2020/11/13 运动神经元发
39
出下行纤维束
运动神 经纤维
11
脊髓的功能:
传导功能:感觉神经冲动
脊髓白质
脑(产生感觉);
运动神经冲动(脑) 脊髓白质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反射功能:脊髓灰质内存在低级反射中枢
2020/11/13
39
20
3 脑脊膜 保护、支持
硬膜: 硬膜外腔---麻醉脊神经根(脊髓)(静脉和脊神
经)。硬膜下Biblioteka (淋巴液)蛛网膜:薄而透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9080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4.png)
课件•神经系统概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目录•高级神经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01神经系统概述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协调全身各部位的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传递信息。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突触传递的过程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等步骤。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通过改变膜电位和离子通透性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
0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结合位点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细胞的生理功能。
01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如运动控制、情绪调节等。
02受体的类型与作用包括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偶联型受体等,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02感觉功能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觉传导通路特异性传导通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非特异性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感觉整合多感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03运动功能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运动传导通路起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下行传导束。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纤维(锥体束)和脊髓前角细胞构成。
除锥体系以外的所有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传导通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皮层上存在着专门管理某些活动的 功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 味觉中枢
听觉中枢
嗅觉中枢 视觉中枢
大脑边缘系统
大脑的边缘叶与附近皮层及有关的皮层
功能 觅食、防御、生殖 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 参与记忆活动 感觉的整合
脑干
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心跳 呼吸 血压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脑神经12对:支配头面部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 31对:躯体内脏的感觉和运 动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机体兴奋时占优势 副交感神经:机体安静时占优势
细胞体 树突
轴
神经元之间靠突触联系
突触种类: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
?
思考:神经冲动如何从前膜经间隙传到后膜?
心脏灌注生理盐水
甲
胸腔 3 膈4
腹腔 5 盆腔 6
1颅腔 2体腔
都是由 皮肤 、 肌肉 和 骨骼
共同围 成的。
心 理 的 生 理 机 制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功能 调节
条件反射
类型 反射
结基
构础 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
中脑
脑桥 延髓
大脑
小脑 脊髓
脑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存在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 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 稚型的血细胞;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 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6岁前后, 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红骨 髓仅保留于椎骨、肋骨、胸骨、髂骨及肱 骨和股骨近侧端的骨松质内,继续造血
人体姿势 (Anatomical Position )
Erect position Face forward
身体直立 双眼平视
Arms hanging 手臂下垂
Palms forward 掌心向前
Heels near to ea两ch足o并th立er
Toes forward 脚尖向前
1 2 3
2 sagittal plane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 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 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 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 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 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
大脑
大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
大脑的主要功能
思考 有意识的移动 推理 语言 记忆 想象
1冠状面(额状面) 2矢状面 3水平面(横断面)
3 horizontal plane 1 coronal plane
人体的方位术语
近端(proximal):指四肢的近躯干端。 (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
远端(distal):指四肢的远躯干端。 (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桡侧(radial):指前臂的外侧。 尺侧(ulnar):指前臂的内侧。
间脑
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功能 承上启下 体温调节中枢
小脑
位于脑干的背部。
功能:
移动 平衡 姿势
脊髓
L1 下 缘
前 正 中 裂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
2.反射机能
躯体反射: 屈曲反射;
内脏反射:竖毛反射、排尿反射、排 便反射
3.低级中枢 排尿、排便、性功能活动、血管舒缩中枢 瞳孔散大中枢
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诱导
图三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
反 射
性的反射。是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条件反射:是一种在生活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后天性的反射大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直接的刺激 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间接的刺激 人特有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及其运动规律
兴奋 抑制
控制大脑皮层
腓侧(fibular):指小腿的外侧。 胫侧(tibial):指小腿的内侧。
以上术语适用于四肢
骨的形态和分类
㈠ 长骨
分为一体和两端 骨干 髓腔 骺 关节面 干骺端 骺软骨 骺线
㈡短骨
㈢扁骨
㈣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
㈠ 骨质
骨密质 骨松质
内板 外板 板障
压力曲线 张力曲线
㈡骨膜
骨外膜 骨内膜
㈢骨髓
红骨髓 黄骨髓
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的膜。包裹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的 称骨外膜,较厚;而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 松质腔隙内的称骨内膜,较薄。骨外膜可 分内、外两层。内层和骨内膜分化出的细 胞有产生新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在骨的 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时,其功能最为 活跃。骨膜富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 骨的再生有重要意义,故在骨手术中应尽 量保留骨膜,以免发生骨的坏死和延迟骨 的愈合
的确多了 某种
化学物质
结论: 乙 该化学物质引起了 心肌的抑制。
后来人们才清楚这种能导致心肌抑制的化学物质是: 一种能传递抑制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含有 递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 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 性的反应。
图一
图二
现象:
心率正常
乙
结论:生理盐水不影响青蛙的心率。
现象:
迷走神
电刺激迷走神经
经兴奋, 心率减
甲
慢
: 结论 迷走神经的兴奋可以传到心肌,引起心跳减慢。
现象:
同时抽出乙的生理盐水
同样 心率
乙
减慢
注入上述甲受到刺激的心脏灌注液
结论:甲青蛙的心脏灌注液可能多了某种物质。
分析受到刺激后的现象:
甲
心脏灌注液的成分
人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的体型
1.矮胖型(短粗型)这种人体态粗短坚 实,躯干较大,四肢相对地短小,颈也短, 俗称五短身材。躯干部腹围大于胸围。膈 高位,肺短位置较高,心大而呈横位。胃 大,也呈横位。肝、脾、肾、胰等体积也 较大。肌发育欠佳。头大面颅宽,脑颅圆。 2.瘦长型:与矮胖型相反,体态细长瘦 弱,四肢相对较长。胸围大于腹围。胸廓 长,肺长而位置较低,心多呈垂直位。其 他脏器相对细长,位置低垂。面颅呈长卵 型。 3.适中型(中间型)或称正常型,介于 矮胖型与瘦长型之间,体态中等或偏高, 心多呈斜位。脑颅偏长,肌发育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