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荚膜和微荚膜 capsule and microcapsule
• 荚膜和微荚膜均具有抗吞噬、抗有害物质的 杀伤和黏附作用,从而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 例如炭疽杆菌、肺炎链球菌荚膜; • A群链球菌的M蛋白、伤寒沙门菌的Vi 抗原、
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等都是构成微荚膜的组分 。
肺炎球菌荚膜 大肠杆菌类荚膜
(二)毒素 toxin
• 外毒素 exotoxin
• 内毒素 endotoxin
1、外 毒 素
(1)来源 : • 主要为G+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次要为G-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绿脓
杆菌 • 多数外毒素由细菌分泌到细胞外 • 少数细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外毒素由细胞破
• 菌毛黏附素:细菌通过菌毛与宿主细胞表面 的菌毛受体结合, 从而吸附至宿主靶细胞并 定植。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 菌的定植因子抗原 (conolization factor antigen Ⅰ ,CAF -Ⅰ)、淋病奈瑟菌菌毛等 。
• 非菌毛黏附素:多存在于革兰阳性菌,如金 葡菌的LTA、A群链球菌的LTA-M蛋白复合
• 菌群失调 dysbacteriosis
正常菌群: 寄居在正常人体体表及与 外界相通的腔道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 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 人体无害,这些微生物通称为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正常菌群在微生态平衡中的生理学意义:
• 生物拮抗-作屏障 • 营养作用-产营养 • 免疫作用-有免疫 • 抗衰老、抗肿瘤作用-除废物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 细菌的毒力 virulence of bacteria
• 细菌入侵或生长繁殖的数量 amount of bacteria in growth and propergation
• 细菌入侵的门户 gate of infection
毒力因子的组成: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微生物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ce) 。 (量)
•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 表示( LD50/ID50),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特定的感 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实验动物发生半数 死亡或半数感染所需的最小的病原体数或毒素量 。
一、细 菌 性 感 染
• 致病菌 或病原菌 pathogen • 非致病菌 nonpathogen • 条件致病菌 conditional bacteria •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解后才释放到细胞外。
(2)特点:
①大多数外毒素是蛋白质 结构:A-B模式或单链毒素
A亚单位: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与靶细胞结合。 二者单独对机体或组织细胞无致病作用, 因此毒素结构的完整性是致病的必备条件 。
分子结构:A-B模式
A:活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
ETEC不耐热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
第一节 感 染(infection)
• 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 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
• 是微生物与宿主在个体、细胞和分子的 多层面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现象。
• 微生物能引起疾病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pathogenicity)。 (质)
3、侵袭性酶类及侵袭素 invasive enzymes and invasin
• 酶: 葡萄球菌凝固酶 staphylococcal coagulase 、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 、链激 酶、DNA酶 等。
• 侵袭素: 在肠道杆菌中发现,如伤寒沙门菌 、痢疾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可通过存 在于菌细胞表面的侵袭素入侵肠上皮细胞, 并进一步扩散。侵袭素由inv 基因编码产生。
菌群失调
• 正常菌群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为菌群失调 。
• 如果引起宿主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损伤导致出 现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
• 菌群失调时常导致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superinfection)。
条件致病菌 conditioned pathogen
• 定义: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当在 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
引起机会感染常见的条件或因素:
• 寄居部位的改变 change of conolizing site
• 免疫功能下降 decline of immune function
④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 人工方法(0.4%甲醛)处理脱毒, 保留抗原性成类毒素。注入机体后,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具有中和外 毒素作用。如TAT
⑤外毒素种类繁多
• 神经毒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 细胞毒素:引起细胞变性、坏死 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 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 肠毒素:肠上皮粘膜细胞分泌增加、引起腹泻 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
葡萄球菌肠毒素
2、内毒素 endotoxin
• 定义: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 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 体后才释放出来。
• 特性: 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化学组分是脂多糖(LPS) 毒性作用较弱,无选择性,无组织特异性。 抗原性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②毒性作用强,并对组织有一定选择性
• 肉毒毒素最强-神经毒素 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毒性比KCN大1万倍 。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
• 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 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正常抑制性冲动传递,导 致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③对理化因素不稳定,多数不耐热:
破伤风痉挛毒素
60℃ 20分钟
葡萄球菌肠毒素 100℃Leabharlann Baidu30分钟
荚膜、微荚膜、 粘附素 侵袭性物质
毒素
toxin
外毒素 内毒素
(一)侵袭力 invasiveness
定义:病原菌突破机体的某些免疫防御机 制,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
的 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 菌体表面结构 黏附素、荚膜及微荚膜 侵袭性物质 侵袭性酶、侵袭素
1、黏附素 adhes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