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刍议
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刍议关键词:语文学习有效性激趣主动探究激情内容提要: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要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必须采取一些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与他人进行合作,有效交流讨论,积极质疑探究,全情感悟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崭新学习方式,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一扫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沉闷低效的教学氛围,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在积极投身语文新课改之余,与平时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窥得,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者必须重视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课学习能实现预期目标,效果明显。
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重在学生学习的质量。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材料的兴趣。
”(布鲁纳语)审视一些课堂教学,教者虽然都有导语及过渡语,但往往缺少反思、总结乃至优化,激趣力度欠缺。
常见的是,要么是平淡言明所学内容;要么是不知所云的华丽语词,脱离学生实际;要么是联系太泛,喧宾夺主。
因此,能否设计精彩的导语,关系到可否成功有效转移学生的兴奋点,使其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新的课堂学习中来。
以学习《繁星》为例,导入情境一:“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繁星》。
”导入情境二:“有关星空的故事很多,知道的说说吧。
(有的讲“嫦娥奔月”,有的说“牛郎织女”,等等)”接着又联系到我国如今探月以及几次发射神州飞船的事例。
比较而言,导入情境一显得激趣不足,降低了全体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度,而导入情境二则是过犹不及,虽拓宽了视野却容易造成注意力疲劳,最终审美分散。
再看设计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星空的佳作美文,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可引导背诵其中名句),今天再来欣赏巴金的美文《繁星》,感悟一下作者心中美丽的星星情结吧。
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刍议素质教育中实施中,语文做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如何轻松高效地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顺利应对高考的挑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悟和探究的课堂,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三思,尤其是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与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如何运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实现用教师的智慧劳动启迪学生的智慧成长最大化,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丰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1 切合实际,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学目标的定位还要严格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另外,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2 注重备课环节,不上无准备之课《孙子兵法》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应如此。
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地顺利进行。
首先要充分地备教材。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这样方能融会贯通,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从而为下一步教学设计打下基础,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其次要充分地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其主动发展。
第三要充分地备教法。
如合理采用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影视新闻视频等,这些教具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课堂语言的准确性、规范化与艺术性,在艺术因子的熏陶下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而又不乏风趣的语文素养,为高效课堂奠定好基础。
优化语文教法打造高效课堂--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刍议
在 长期 的教学 实践 中, 广大语文 教育工作者孜孜 以求 , 大胆 泻无余。由此 , 大家 自然而然地深化了对作 者寓意和文本的深层
创新, 成功 地创立并推行 了诸如诵读 法 、 点拨 法 、 诱 导法 、 讨论法 感悟。
等切实可行 的教法。诚然 , 这些方法成效显著 , 各有千秋 。但笔者 又如 , 在导读《 西 游记 》 最后一 回“ 径 回东土 , 五圣成真” 后, 我
思考 、 善于合作 , 从而激 活课堂 , 使课堂效 益最 优化 , 就显得至关 领 , 适当地 “ 旁逸斜出” , 以培养学 生丰 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 以拓
重要。下 面, 我就结合 自己语文教学 尝试 中一些体悟 , 浅谈几点拙 宽 掘 深 学 生 的 思维 空 间 。
见, 与 同仁共勉 。
有 的说请原谅 ; 有 的说想真心忏悔 , 为 自己赎罪 ; 有的说 , 力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 、 积极性 , 着力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 , 激发其 对不起 ; 语文学习的智趣 , 促使其全身心投入 , 全过程参与 , 尽全力感悟。
请 原谅 , 我不是故 意的……一时间 , 学生久久扼抑 的肺腑之言 一
语文 教学 “ 少、 慢、 差、 费” 的弊病 , 真正创建 高效课 堂, 有力提升课
2 . 迁 移 拓 展 法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中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
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一些人对于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产生
了质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
生需要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
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从而提高他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学生需要
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文本,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阅读经典名著,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
素养;只有通过创作,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寓乐于教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寓乐于教新基础教育理论的产生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为开辟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新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就语文课堂中寓乐于教,促进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在情感体验、文化熏陶中提高语文素质方面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一、寓乐于教是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以乐为主线,寓乐于教,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学生的动情点入手,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因素,把教者、作品、学者三者有机联系起来,采用演示法、讨论竞赛法、故事法、演讲比赛法、图示法或使用电教手段,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自觉地把知识学习内化为个体学习的主动需求,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受到熏陶与教育,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二、寓乐于教要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课堂教学的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样的课堂教学根本无“乐”可言,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从而造成心理障碍,师生间、学生间不能相互协调与配合,甚至有时课堂上师生间会出现僵局或尴尬局面。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积极情感,使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动力。
三、寓乐于教要创设语言学习的心理环境对于任何一位学生来说,他们都置身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环境中,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就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心理环境,做到“一抓一放”,即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
语文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决定因素。
在平时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眼到、手到、心到、口到,这就好像拳击比赛一样,在语文这个拳台上,各种手段齐用,这就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在对知识的学习中去提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渴望需求,激发出努力向上的一系列情感因素。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关键词】语文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但受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一言堂”现象,教师讲,学生听,表面看起来课堂秩序良好,实际上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一个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将学生视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个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被动中学习,收获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如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多年来困扰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白主性,给学生自主发现、研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善于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开放的问题情境,要保持适度的“沉默”,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真正沉浸在文本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从中探寻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课文《最后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郝叟为什么要来听课?我觉得几十年前的郝叟老头就是今天的小弗郎七。
”问题提出来后,许多同学都大笑起来,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探究的价值,而且这个细节也是笔者事先没有注意到的。
如果笔者否定了这个问题,那么这节课的授课内容就会顺利地完成,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质疑精神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再也不敢提出问题了。
于是笔者决定将这个问题抛给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很快一场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学生A:他与镇上的其他人一样,是来给韩麦尔先生送别的,想以此方式来感谢韩麦尔先生多年来的教育付出。
学生B:他是为了纪念“最后一课”。
学生C:从他所带的“初级读本”可知,他是来为自己补课的,弥补以前没有学好的“法语基础”。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存在着一些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单一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并关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打造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更加富有活力和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方法、互动性、学生能力、关键因素、提高、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探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
背景介绍部分将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通过对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和现代化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搭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问题意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整体水平普遍较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刍议
效率 的课 ,充实;有 生成性 的课 ,丰实 ;常态下的课 。平实 ;有待完善 的课 ,真 个 学生的心 灵。
实。华东 师大的崔云都教授将“好课”归纳为“教得 有效 ,学得愉快 ,考得满
这样 的文本细 节 .教材 中随处可 见 ,文章 中小细节 里提 出的 问题 ,也是
意”。两位教授将好课 的标准 同时指 向“有效”。什么是有效? 福建 师大余 对 学 生 思 维 的 发 散 训 练 ,只 要 教 师 善 于 发 现 和 利 用 文 本 细 节 ,就 可 以提 高
如果说教材文本中的细节 ,我们可以预判 ,那 么在具体 的执 教过程 中,
方 向 。
大量的细节是临时生成 。不能预 判 的,这样 的细节往 往就是 我们 发现儿 童
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 完美。构 建有效 课堂 教学 。往 往是 看教 师对 心 理 、学 生 生 活 、知 识 、情 感 体 验 和 发 展 过 程 的 重 要 途 径 。
往都 可以成 为展开教学 的突破 口.成 为提升学生学 习能力 的良机 。
思 维 方式 。具 有独 特 的情 感 体 验 。
案例 1:六年级 下册《顶碗少年》一文 中有这样 一段话 :“在轻松优雅 的
案例 2:五年级上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 学最 后让他们谈 及自
乐曲声中……”但在 同版 同次 印刷 的教材 中表述是 :“在轻松 幽雅的乐 曲声 己对课 题 、对文章的感悟。理念 是感受到 :做事不退 缩 ,如果 用一 种方法 行
◆ ◆ ◆ ◆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有 效 教 学 刍议
◆ 隋 万 里 (贵州省安龙县新桥镇中心小学 ) 【摘要】构建有效课 堂教 学、打造高效课 堂成 为当4"-go ̄ ̄导理 念。关 注细节是提升 有效、建立 高效课 堂 的基 础。正确把握 和 处理教 学 细 节 ,能 让课 堂 焕发 新 的光 彩 。 【关键词】小学语 文 教 学细节 有 效课 堂
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听听音乐 、 谈谈感想 , 似乎 往成 了 J 中看不 中用 的“ 作秀课 ” 使课 堂效果虚化 , 抓学生 的“ . 对 双基 ”
是极为不利的。 四 、 村 学 校 综 合 性 学 习形 同虚 设 农
明确地给 出了讨论 的问题 或范围 . 以便让 学生 讨论时“ 的放 有
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 目的的采集 实用信息 . 以提高他们实际运
用 语 言 文 字 的 能 力 . 有 意 地 调 动 其 社 会 参 与 意 识 . 而 编 者 并 然 们 似 乎 忽 略 了 这样 的一 个 简 单 而 又 不 得 不 面对 的社 会 现 实 . 即 中 国 目前 处 于 义务 教 育 阶 段 的 中小 学 生 中有 大部 分 是 生 活 在
散文选 刊
21 0 0年 l 2月下旬刊
第 1 期 2
7 5
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刍 议
王荣英 ( 河北省景县第三中学 河北衡水 030) 5 5 0
随着 新 课 程 标 准 的颁 布施 行 . 文课 堂教 学 一 改 过 去 的 机 语 械 沉 闷 和程 式 化 , 满 了 生 机 与 活 力 。然 而 , 教 学 实 践 中 , 充 在 我 们 既 有 体 验 新 课 程 的兴 奋 和喜 悦 . 有感 到理 论 与 实 际 不 好 统 也
新 形 势 下 , 套 教 材 统 治 天 下 的格 局 已 被 打 破 , 教 材 的 一 对
崇拜不复存在 ,课本在教学 中已经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地位 . 这 已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 ,新课改 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 : 一 节课真正和教学的文本有联系的时间常常是三分之一、 四分之
一
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 . 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 了提高学生们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刍议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一、创设轻松活跃的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
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
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
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
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
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
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迎接新的挑战而提出的新的要求。
初中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就创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渴望通过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习惯。
只有形成了这种习惯,才能在面对问题时,善于突破常规,提出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质疑,产生创新的冲动,激发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随着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好问,喜欢尝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能发现创新的影子,从题材的选取、遗词造句,都个性鲜明,富含创新。
甚至课文中对某一习题的设计,对某一字句的推敲,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不断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元素,进行创新教育。
2.优化教学环节,催生学生的创新观念。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必须优化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形式多样,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
当然,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
通过视频展示、模拟情境、演绎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的创新观念在听、读、说、练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处理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异于常规的见解,不受传统思维的限制。
刍议小学语文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 程 中, 要尽量这学 生提 供 自主探究 的机会 , 让他 主动探索 、 积极思维 、 生动活泼 地发展 。教师必 须从纯粹 的知 合作者 、 促进者和 参与 们置身 于一种探索 问题 的情境 中,以激发 学生强烈 的求知愿 识传递者 向学 生学习和探究 的启发 者 、 婚姻 介绍 望, 积极主 动地 去探索新知识 。创设 问题情境 , 有利 于吸 引学 者转变 。有人 曾把教师在课堂教 学 中的地位 比作 “
而 是参 与学生 的学 习活 动 中 , 在 学生读 中相机指 导 , 或 问题情 境 ; ( 4 ) 借助多媒体 直观手段创设 问题情境 ; ( 5 ) 借助童 话 子 走 , 矫 正 目标 、 或提 出要 求 、 或 纠 正错 误 、 或进 行 激励 、 或梳 理归 故事 创设问题情境 。 三、 指 导课前预 习 。 培 养学 生的 自学能力
二、 创设 问题情 境 。 激 发探究的 兴趣 四、 转变师生角色 。 引导学 生 自主学 习
新一轮课程改 革很重要的是改 变学生 的学 习状态 ,强调 树 立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 把 学生看作学 习的主体 , 教学 的一切
活动都必须 以调 动学生的主体性 、 积极性 为出发点 , 引导 学生
议小 学语 文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刍 【 摘 要】 课 堂教 学是 一 门很 深的学 问, 具有 极强 的艺术性。 为 了构建小 学语文有效课 堂教 学, 我 们必须 以教 学理论作 指
导, 积极落实 生本教 育 , 经 过 自己的不 断实践 , 不断总结 , 不断完善 和创 新 , 真正提高课 堂教 学的质量 , 提高学生 学习的质 量。
申 伟( 河南省安阳县柏庄镇东方红小学。 安阳4 5 5 1 0 0 学
自主·互动·开放·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息交流场所 。 教学过程 中总是过分 强调语 文 的工具性 , 强 调语 文的知识 体系 , 考试模式 单一 、 呆板 , 忽视 了学 习主 体 的需求 和特点 , 忽视 了人 文精 神的培养 。 不少地方在 阅 读教学 中还一味偏重琐碎 的分析 ,放 弃了语文作 品对学 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导致语文课程本 来具有 的文化 功能 流失 。 因此培养 出来 的学 生缺乏 主动性 , 乏创造 性 , 缺 缺 乏情感 品质 。 这与时代所呼唤“ 注生命 , 关 关注人格 , 关注 尊严” 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 。 面对这种不 良现状 , 我们必须 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加以革新。 下面略陈陋见。
问题。 二 、 动 口动 手 重1 来自◆ _ 要 上
对活动的成效 共同进行评估 。 竹的世界》 马》 如《 《 等综合性
活动课都是采取这 种方法来学 习的。 通过 合作 , 提高 了学
习效率 , 增强 了合作精神 。
四 、 积 累 重
在语 文学 习的过程 中,应十分重视语文知识的积 累 , 加 强朗读 、 背诵 的要求 。 学生在 阅读 中积 累词语 , 累 让 积
一
立思考 、 独立 完成” “ 与 合作 探讨 、 小组 完成 相结合 ” 的方 式。 阅读文本 的过程 中 , 在 有些 问题 是必须让学 生去独立 思考 的, 那就让学生 自己去发现问题 , 去探索 解决问题 的 方法 , 以培 养他们 的探索 精神 和创新 能力 。 如教 学《 走一
、
以教 材为载 体 的阅读课是语 文课 堂教学 的重头 戏 。
但长期 以来 ,我们 的阅读教学在 总体 上存 在着 重认 知轻 情感 、 重理性轻感性 、 重分析轻 综合 的倾 向 , 为克服这 一
语文课堂实现创新教育刍议
语文课堂实现创新教育刍议作者:刘香枝概要:综合性学习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一个挑战,综合性学习也是学生们的最爱,综合性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的品格和人生态度,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技能,是我们语文教学创造教育最终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的开放的教学空间和时间,良好的教学气氛,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给学生质疑的权利,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才能有创新可言,相反没有学生思考,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的机会,怎么去谈创新的机会。
我们的教学也要研究怎么去创新,比如实施开放性教学,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叫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
要想实施创新教育,没有民主性,就不会有创新教育,因为民主的氛围可以叫每一个参与者有着愉悦的心情,开放的思维,活泼的思维,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比较强,做事儿效率高,是创新的不可或缺的内在特性。
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地决策并实施,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创新。
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大化,充分理解和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孩子们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小小插曲,是绝对允许的,是不能否认的,是不能打击的,把孩子们的才能展示给我们的学生们,展示给学生自己。
例如当学生回答周总理是哪四家时回答不出来,这是正常的,我们要发挥其他孩子们的智慧来帮助回答不出来的学生,我们要的是耐心,是宽容,是鼓励,是帮助孩子们学会,我们要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學困生的教育更是要尽心尽力,分清楚学生后进的原因,给与孩子们更多的关怀,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给与他们极大的照顾,叫他们多多体验成功的快感和愉悦,增强他们在学习和创新上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民主教学忌讳的是独断专行,教师夸夸其谈,不照顾孩子们的情绪,学生听得没有兴趣,甚至感到厌恶,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无形的压力,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无比的沉闷和压抑,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和激情就会被淹没和埋葬,最终扼杀的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1深入钻研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
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
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
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
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
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课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
刍议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点
/l l●
闫利娟 ( 河北省鸡泽县曹庄学区, 鸡泽 0 5 7 3 5 1 )
【 摘
内涵。
要】 新课标更 加注重对 学生情感 、 态度 、 价 值观 的培 养。当然 , 时代发展 了, 我们对语 文学科双 基的认识 也应赋 予新 的
【 关键词 】 语 文教 学 新课 改 要点 策略 全面 点 ; 大 家都应该 向他学 习。 咱们接下去继 续讨论 ……” 在 这种开放 课堂气 氛相 当活跃 。其次 , 我们应该 认识到 语文课 积极倡 导 自 主合 作探究 的学 习方式 和努力建 设开放 而有活 力 的环境下 , 的语文 课程 。 新 课程改变 学生 的学 习生活 , 也改变 教师 的教 学 与活生生 的生活实 际的联系 , 而 不应囿于书 本和教参 的框 框 。
素质教育 基本要求 。为了克服 学生语无伦 次 、 无头 无尾 、 哕唆 要教给 学 生观察 方法 , 使其 掌握基 本旬 式 、 构段 2 、 用 童心与激 情营造语文教 学 的精 神家 园。我从师 范院 重复 的语病 , 让学 生做到 言之 有物 , 言之 有义 , 言之有 序 , 校 毕业 。 在师 范读书 时, 我就特 别 引人注 目。 写字 、 画画 、 唱歌 、 形式和 表达方法 ,
三、 语 文课堂 的问题意识—— “ 问题 全 解 决 了 ”
气氛往往 轻松活跃 , 学生 的参与 意识很强 。
点; ( 2 ) 教给 基本句 式 , 让 学生 言之 有序 。教师 要教给 学生 六种 基本 句式 : “ 谁( 什么) 干什 么 ” , “ 谁( 什么) 怎 么样 ” , “ 谁( 什 么) 是
人合作 、 与人相处 ; 养成 良好的意 志品格 。”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刍议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语文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主要阐述了当前形势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实现模式上的创新和改革,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哪几方面着手才能达到效果呢?下面我就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被视为绝对的权威和主导者,不容质疑。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就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对课文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作品。
语文教学不能再单纯停留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上,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时这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1.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彻底摒弃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去探索和思考。
2.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比如,在学完《蜀道难》之后,请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李白对人生的困苦和艰难秉持一种什么态度呢?”待讨论告一段落之后,请几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做最后的陈述和总结。
为伊消得人憔悴——语文新课改刍议
为伊消得人憔悴——语文新课改刍议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主体意识。
学生被老师牵着走惯了,好比“笼养的小鸟”,突然要将它放飞,有的小鸟根本就不愿出笼,有的出去了又飞回来,最惨的是飞出去却因不会觅食而饿死。
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线教师想方设法积极引导。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方式的影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笔者结合近六年的课改实施经验,对此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1 忌重教轻学有些老师备课就是抄教参,对“教参”毫无变化地照抄照搬,无异于一部活的“复印机”。
教案精心设计,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注意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得是否到位、满意。
教学本是双边活动,忽略了学生学,教学怎能收到成效。
2 忌照“案”宣科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
而这些“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
有的老师只关注重视自己的课堂设计,忽略学生的发现、质疑。
一味地照“案”宣科,置那些“想不到”于不顾,更有甚者还横加斥责,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
其实能够机智地、处理好那些“想不到”,才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功底,忽视了那些“想不到”,无疑放弃了一次出彩的机会。
如教孟子《鱼我所欲也》,文中观点很明确,即舍生取义。
但有的学生却提出了质疑,鱼与熊掌二者可兼得,并不矛盾,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仔细思考,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的质疑不无道理,而这便是老师课前所未想到的。
3 忌求速轻效有的老师有个职业病,喜欢提问题。
导入新课后,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试问短则上千多则上万字的一篇文章,只给学生三五分钟阅读,读得过来吗?总爱讲“时间有限,赶快阅读”,从不说“慢慢读,时间够”。
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设计一系列问题,学生本身都还没读进去,这边又连珠炮似地问五六个问题,这是让学生读文章吗?学生自己的问题都还没搞懂,他哪有时间去考虑你的问题。
刍议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立意
备课参考摘要:教学立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提出的核心观点、主张或视角,以及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高远的教学立意体现语文教学的广涵盖、远辐射和高格局。
在教学立意时,教师要抓住教材的核心价值,整合点状的教学内容,找准立意的难点和重点。
关键词:教学立意;教学设计刍议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立意沈惠芬(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浙江杭州311107)所谓教学立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提出的核心观点、主张或视角,以及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不是外在于人的有关语文知识的灌输及训练,而是对学生与生俱来所拥有的语言禀赋的唤醒、激活和存护,是师生在语言家园里的智慧寻绎、精神历险和诗意抵达。
实现这一核心教学目标的关键,便是教学立意。
高远的教学立意体现语文教学的广涵盖、远辐射和高格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植树的牧羊人》是统编教材七年级的课文。
相较于以前的教材,《植树的牧羊人》是统编教材新增的课文。
以下,笔者主要以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确立教学立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说说你的童年生活,好玩吗?2.谈谈你所知道的鲁迅。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百草园,找出总起句。
4.文本细读,抓住第2、4、5、7小节的重点句子,分析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5.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第9小节。
《植树的牧羊人》的教学设计:1.默读课文,知晓种树之事,用老师给的句式来概括故事内容。
2.精读文本,发现种树之变(种树后,环境和人们有哪些变化?变化的仅仅是环境和人们吗?)。
3.领悟种树之意。
描述牧羊人看到重获生机的村庄和人们时的神态和心理。
你觉得牧羊人种植的是什么?理解英文版的题目“The Man Who Planted Hope and Grew Happi⁃ness ”(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围绕着“乐”字展开,教学中心明确,但是课堂停留在发现“乐园”、感受“乐园”上,立意不够高远,思维没有深度,因为“乐园”对儿童成长的意义还未挖掘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理念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把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
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努力改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观察比较和在开放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意识、审美情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
有能力,还要有亲和力,感染力;我们不仅要做他们的良师,还要做他们的益友。
所以我想
我们还应关注自身的某些细节,才会成就我们语文课堂的精彩。
一、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
现美、品体美,鉴赏美。
如《海上日出》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
把日出的过程写得细,仪态万象。
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
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
无限情态尽在眼前。
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所表现出令人
赞叹的美,继而使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模拟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面。
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
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
例如《观潮》一课可以通过播放钱?潮的电视录像,把钱塘?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
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
秘与力量。
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通过
圆明园四十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
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美到至恶的情景中
产生强烈震撼,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真正了解到“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进而将内心的愤?和伤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
三、感情朗读,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
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
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
例如:朗读《草?》一文,可以了解到草?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
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
人特有的传统美。
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的景象。
又如《一个中
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
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催人泪下。
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
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
不但辅
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四、启发想象,再现情境,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
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
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学生们展开了丰富
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通过想象,再
现情境,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落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以情动人,理在其中。
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
教育要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
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