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
《插秧》教案(精选12篇)
《插秧》教案(精选12篇)《插秧》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学问。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4、培育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力量和方法。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思维进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学习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制造:领悟劳动人民淳朴、勤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学问,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重点: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的表达技巧,体会情感。
难点: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杨万里是南宋闻名的爱国诗人,他立朝刚正,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在水生火热的南宋,杨万里携着那立在小荷之上的蜻蜓,从阴阴树木中走了出来,在他的诗中,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的春的活泼明妍,有“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的夏的闲适;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也有“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田园情趣。
二、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家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苦,作该诗。
三、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制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爽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有《诚斋集》传世。
四、题目解说《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急劳碌而秩序井然。
《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插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插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映、云、树、农、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再进行续写。
4.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课前准备:预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教具: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今天老师要送一个小礼物给大家,这是一则小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
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比作了镜子。
(板书课题:插秧)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已知预习过,预习过生字吗?请生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2、自读课文和生字。
3、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老师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到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先齐读,再开火车生字组词。
4、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请生读文,其他学生听,诗里面把谁比作了镜子?为什么把水田比作镜子?生回答,引读一小节。
(相机板书)齐读。
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从哪知道的,读出来。
生回答。
《插秧》教案(优秀9篇)
《插秧》教案(优秀9篇)《插秧》教案篇一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略)二、学习课文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课文《插秧》。
(学生在小组内互助读课文,认生字。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老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生字。
)师:读得不错,评的也很好。
你们能很快背诵吗?生:(异口同声)能!(学生读课文,练习背诵。
)[评析: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找一两名学生读书,然后大家共同评价,指出易错的读音,集中指导巩固。
为学生的读书实践扫除了障碍,再让学生自由读书背诵,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师:谁想背给大家听?(生背课文。
有的学生背错了顺序。
)师:这篇课文很简短,可是很容易背错了,怎样才能背不错呢?读一读,想一想,看哪个小组能想出好办法。
(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汇报。
)生: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顺序正好反着。
白云是在蓝天上的,绿树是长在青山上的。
为了不背错顺序,我看了看,蓝天在白云上面,白云在青山上面,青山比绿树高,是从高到低的顺序,下一段是从低到高的顺序,这样就背不错了。
师:你们总结的真好,一边想一边再背一背。
师:背熟了吗?下面咱们来看一段电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你就能看到精彩的电视节目了。
(学生背诵想象。
)师:在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节目?(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
)生:我想到了:一天,我来到了南方,看到了很多水田,水田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蓝天、白云、大山和绿树都照在水田里。
农民在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蓝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绿树上。
我觉得很好玩,也去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蓝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绿树上,还插到了我的笑脸上。
生:[评析: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通过自读、互助读、练习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和文字的优美,对课文形成初步的领悟和整体感知。
在学生背诵出现困难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发现诗歌的描写顺序,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插秧》教案
《插秧》教案《插秧》教案篇一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首古诗,名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次,行吗?生:行!(齐背《锄禾》)师:背得真熟练!老师知道,小朋友背了这首诗以后,就一定知道要爱惜农民种出来的粮食。
老师现在考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可知道农民在一年之中的哪个季节开始种粮食的?(学生纷纷举手)师:举手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一起说。
生:春天。
师:现在就是春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的景色吧!(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师根据情境补白: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农民开始了一年辛勤的劳动。
孩子们,画面上的农民在干什么呀?生:插秧!师:你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们看看,这就是插秧两个字(出示生字卡插秧)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你来读读!(指向一学生)生:插秧。
师:翘舌音读得多准呀!你也来读读(指向另一个学生)师:(面向全班)大家一起读一次!我们看看,《插秧》呀,就是我们第三单元《春天》的第二篇课文,农民辛勤地劳动,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粮食,还为我们创造了一首优美的小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插秧》这首诗。
大伙声音响亮地把课文读一次!(师指课题,生读) [评析]:教师联系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锄禾》让学生温故知新,再利用课件美丽的春景和课文插图引入新课,既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打开书第16页,我们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这篇课文呀,反复地读,一直读熟,然后呢,用一支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第三,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用手点着字。
(生自由读书)师: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生:没有。
师:这么棒呀。
真的没有?生:没有。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是读书的小能手,下面哪位小朋友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让全场的老师都听一听你一个字都没有读错。
《插秧》的教案设计
《插秧》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插秧的农事活动,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
2. 通过学习课文《插秧》,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插秧活动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插秧》及相关插图。
2. PPT课件。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谈谈对插秧活动的认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讲解插秧的过程及意义。
3. 情感教育:(1)讨论:为什么说“插秧是农民的辛苦劳动”?(2)学生谈感受:自己参与过最辛苦的劳动是什么?(3)教师总结:劳动最光荣,我们要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爱惜粮食。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父母或其他亲人的劳动场景,写一篇关于劳动的作文。
3. 家长监督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插图和课件,为学生创设插秧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文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劳动意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学习课文,理解插秧的意义。
2. 第二课时:讨论劳动的辛苦与光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插秧》教案设计范文
《插秧》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插秧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掌握插秧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插秧图片,使学生对插秧有直观的认识。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插秧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插秧的起源和发展。
(2)插秧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插秧技巧的掌握。
(2)对农业生产重要性观念的树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插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
(2)提问:“你们知道插秧是怎么一回事吗?”2. 讲解插秧的起源和发展(1)讲解插秧的起源:远古时期,人们发现将稻谷种子直接撒在土地上,只有部分能够生长,后来发明了插秧,提高了稻谷的产量。
(2)讲解插秧的发展:从古代的手工插秧到现代的机械化插秧,以及我国在插秧技术上的创新。
3. 讲解插秧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1)插秧的基本技巧:①秧苗的选择:选择健康、茁壮的秧苗。
②插秧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稻谷品种确定合适的插秧密度。
③插秧深度:秧苗插入土壤的深度以秧苗基部叶片露出土面为宜。
④插秧速度:保持适当的插秧速度,以确保秧苗的成活率。
(2)注意事项:①插秧前要准备好插秧工具,如秧苗、插秧机等。
②插秧时要保持均匀的密度,避免过于密集或稀疏。
③插秧后要及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④插秧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4. 学生动手实践(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插秧的过程。
(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插秧技巧。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了解插秧在当地的应用。
2. 结合所学,思考如何提高插秧效率和产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对插秧知识的掌握程度。
《插秧》的教案设计
《插秧》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插秧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农田劳作的尊重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插秧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插秧的定义和意义2. 插秧的流程和技巧3. 插秧注意事项4. 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5. 插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插秧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
2. 教学难点:(1)插秧技巧的掌握。
(2)农田劳作的安全意识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插秧技巧。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田劳作的艰辛与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插秧》相关教材或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具:插秧工具(如秧苗、插秧针等)。
3. 场地:农田或模拟农田场地。
4. 安全设施:安全帽、手套等。
教学进程安排:1. 导入:简要介绍插秧的定义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插秧的流程和技巧。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插秧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环节:学生讨论插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插秧过程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插秧知识的理解。
7. 课后跟进:教师对学生的插秧实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插秧技巧、团队合作等。
(2)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插秧成果的质量,如秧苗间距、倾斜度等。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7 页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优美,体会歌词的意义,快乐的歌唱劳动。
2、感受劳动人民插秧的辛苦,珍惜粮食。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A、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了解镜子的作用,孩子们慢慢在照镜子的游戏中静下来。
B、介绍水田。
“有一个大镜子,它能照出蓝天,你猜是什么?”(大河、大海)教师提出水田并提问:水田是什么?(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有几个孩子说出来是种苗的,长麦子的。
)二、引入儿歌。
教师提问:水田这个镜子能照出什么?(白云、月亮、太阳、小鸟……)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展示,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
老师边画边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白云)”,第三个孩子开始说的时候,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学着老师刚才的方法来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三、学说儿歌前半部分。
教师引出儿歌:“小朋友真厉害,都快编出一首诗了,有一个叫詹冰的爷爷写了一首诗,他的诗就像我们小朋友刚才说的一样,听一听哦。
”(慢慢渗透作者名字,让孩子们将来读书的时候也知道关注作者,并选择优秀作者的做秀作品来读)教师说儿歌的时候发现一些孩子在跟第 2 页共 7 页说,于是,提出小朋友轻轻说,老师大声说,听清楚老师的声音。
第二遍,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轻轻说。
四、学说儿歌后半部分。
教师过度语:“儿歌还有下一半呢,这一半可比上一半难了,你有信心学会吗?”孩子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认真地听着、看着。
老师做插秧动作,并画出倒在水里的青山,画出秧苗,问:“农民在插秧了,插在哪里了?”(水田、青山)“为什么是插在青山上啊?”(水中倒影)接着便是边画图边展示儿歌。
孩子们很快理解了为什么插在蓝天上、青山上。
五、完整地将儿歌说一遍。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插秧》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插秧》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插秧这个农村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和动作。
2.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和动作感受插秧的快乐。
3.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小锣、小鼓、铃铛等乐器。
2.播放器。
3.在课堂上布置的田地场景。
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让孩子们坐在正中央,老师问孩子们知道插秧是做什么的吗?为什么要插秧?引导孩子们回答,让孩子们对插秧有初步了解。
2. 正文环节1.给孩子们演奏《插秧》的乐曲,让孩子们听,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旋律。
2.让孩子们站起来,模拟在田地里插秧的动作。
老师示范动作,要求孩子们按照领悟到的动作进行模仿。
3.让孩子们坐下来,聆听《插秧》乐曲。
然后,老师带领全班进行身体动作。
[注意]在身体动作教学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动作标准,确保所有孩子能统一动作。
4.分队练习,将孩子们分成三组,每组有一位领队。
领队按调和节拍和节奏,带领队员一起再次进行动作和音乐的配合练习。
5.播放器停止播放。
让孩子们停止动作,回答问题。
“插秧的时候听起来有什么声音?”通过引导,让孩子们了解插秧时能听到很多声音,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6.小组合作演练。
让孩子们按组队顺序上场,再次表演出以前的动作及配合。
这次的演练,需要按照音乐的节拍进行,达到更加认真严谨的表演。
3. 结束环节教师进行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快乐的氛围,鼓励孩子们互相成就,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协作和成就感。
注意事项1.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老师需要耐心细致地分别指导各个动作,比如说脚步的向前和握住插秧的方式等。
2.在孩子进行动作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安全。
在长时间的站立和其他动作时,要让孩子们停止之后按照借鉴方式完成练习。
3.为节约课堂时间,老师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器具和道具,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授课总结通过音乐教学,《插秧》乐曲作为教学儿歌,教师不仅简单而生动阐述了插秧这个话题,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孩子们在音乐和动作的配合下,更直观地感受了插秧时的快乐,发挥了他们的协作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插秧》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劳动人民的理解。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歌曲《插秧》2.歌词理解:理解歌曲中描绘的插秧场景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理解歌曲内容。
2.难点: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劳动场景。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教师带领幼儿做《插秧》歌曲的简单动作,让幼儿熟悉歌曲节奏。
2.歌曲导入(1)教师播放《插秧》歌曲,让幼儿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
(2)教师提问:歌曲中描绘了什么场景?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劳动吗?3.歌词学习(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
4.歌曲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代表歌曲中的一个角色,如农民、插秧、水田等。
(2)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表演。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2.教学改进(1)在歌曲学习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分组唱、接龙唱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在表演环节,可以提供更多道具,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角色中。
3.教学拓展(1)可以结合其他劳动主题的歌曲,如《丰收歌》、《打麦歌》等,进行系列音乐欣赏活动。
(2)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农田,亲身体验插秧等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尊重。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播放《插秧》歌曲,引导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拍,感受歌曲的节奏。
“你们听到歌里‘咚咚’的声音了吗?那是农民伯伯插秧时踩泥巴的声音,我们来一起用手模仿这个声音吧。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想象和描述插秧的场景。
“你们知道插秧是什么吗?是不是像我们种花一样,要轻轻地、慢慢地把秧苗插进土里?”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劳动场景。
中班音乐插秧教案
中班音乐插秧教案教案:中班音乐插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音乐教材,章节为《插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插秧的动作、技巧以及与农民劳动相关的知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插秧的过程,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插秧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 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插秧的动作和技巧;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插秧视频、图片、音乐;2. 学具:作业本、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插秧视频,让学生了解插秧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农民劳动的艰辛。
2. 动作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插秧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团队协作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插秧练习。
要求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插秧任务。
4. 音乐欣赏与学唱(5分钟)播放与插秧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随后教授学生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描述插秧的过程。
2. 谈谈你对农民劳动的看法。
答案:1. 插秧的过程:先将田地整理成一行行,然后用秧苗一个个插入土中,进行浇水、施肥等护理工作。
2. 对于农民劳动的看法:农民劳动是一种光荣的事业,他们辛勤耕耘,为我们提供了美味的粮食。
我们应该尊重农民劳动,珍惜粮食。
七、板书设计插秧过程:整理田地、插秧、浇水、施肥农民劳动:辛勤、光荣、尊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了插秧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思考。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课程目标通过本次音乐欣赏课,让幼儿:1.能够辨认出《插秧》这首歌曲;2.能够在老师指挥下,跟着歌曲的节奏做出正确的动作;3.了解插秧这一传统农事文化;4.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CD或者MP3中含有歌曲《插秧》的播放器;2.让孩子提前带来一把小摇篮;3.让孩子提前准备好棉花或其他模仿稻谷的材料。
课程内容第一步:引入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它叫做《插秧》。
它的旋律优美,有节奏感,听听看,你们喜欢吗?(播放歌曲《插秧》)老师:好听吗?想和我一起跟着音乐做些动作吗?(让孩子们回答)老师:请你们先把小摇篮放在地上,我们要模仿农民插秧的动作,给小摇篮里种上稻谷。
第二步:跟着节奏做动作老师:我们先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做动作,听从老师的指挥。
(播放歌曲,让学生按照歌曲节奏先做上下摆动的动作,然后通过加入“插、提、拉、放”的口令,让孩子们模仿插秧动作,手上拿着材料模拟稻谷放入小摇篮)第三步:教学重点老师:大家注意,我们通过跟着歌曲做动作,模拟插秧的动作,并把稻谷放到小摇篮里,你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吗?(让学生回答)老师:对,我们在模仿农民插秧,你们知道什么是插秧吗?(让学生回答)老师:插秧是农民在春季播种稻谷的过程,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家还会通过插秧得到一些有用的经验。
第四步:再次欣赏歌曲老师: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首《插秧》,今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插秧的过程,也更加理解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第五步:巩固老师:好了,我们现在一起唱一遍《插秧》这首歌曲,再一起模仿插秧的动作,在小摇篮里放入棉花,这样我们就学会了这首歌曲,也更懂得了插秧的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音乐欣赏课,学生们理解了歌曲《插秧》的歌词和意义,学习了插秧的过程,并在跟着歌曲做动作的过程中增强了音乐鉴赏能力和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加入模仿小摇篮放置棉花等道具,也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中班插秧教案 幼儿园教案
主题:幼儿园中班插秧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身体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开展植物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爱护环境和勤劳劳动的意识,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参与插秧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插秧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关爱之心,培养幼儿的勤劳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听说目标: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提问,让幼儿能够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并与同伴进行简单的讨论。
4. 动作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掌握插秧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植物生长简介: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插秧、成熟等。
让幼儿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和成长过程。
2. 插秧准备:在插秧前,让幼儿自观察和思考,告诉他们插秧需要什么条件和准备工具,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准备好所需的工具。
3. 实地体验:带领幼儿来到插秧的田地或者特制的插秧盆中,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插秧,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4. 观察与记录:让幼儿观察插秧后水稻苗的生长情况,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记录,并共享给同伴。
5. 反思总结: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总结插秧的过程和插秧后水稻苗的生长情况,加深对植物生长和插秧的理解。
四、教学展示:1. 利用图片、实物或PPT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插秧的过程。
2. 利用实地体验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插秧,让幼儿感受植物生长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插秧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合作精神等。
2. 通过对幼儿的言语和动作表达的观察,了解幼儿对插秧活动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是幼儿园中班插秧教案的内容和步骤,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勤劳劳动的意识。
幼儿园插秧歌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插秧歌教案及反思
教学主题:插秧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插秧歌的起源和发展;
2.学习插秧歌的基本动作;
3.感受插秧歌的韵律和节奏;
4.培养幼儿集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老师播放插秧歌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舞动身体;
2.介绍插秧歌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动作(15分钟)
1.老师示范插秧歌基本动作,包括拍手、摆臂、踏步等;
2.学生跟随老师练习。
三、集体排练(25分钟)
1.将幼儿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独立排练;
2.老师巡视指导,检查幼儿动作是否规范;
3.小组之间相互观摩,借鉴学习。
四、展示演出(10分钟)
1.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插秧歌;
2.其他小组观摩学习,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指导。
五、总结反思(5分钟)
1.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表现;
2.幼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动作;
3.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反思今天的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幼儿在整个插秧歌教学过程中,表现良好,积极配合学习。
他们学习
了插秧歌的基本动作,并通过集体排练和展示,锻炼了集体协作精神。
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对节奏和韵律的感性认识,培养了音乐素养。
总之,今天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插秧田园音乐教案
插秧田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田园音乐的特点和背景;2.学习田园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培养学生对田园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田园音乐的特点和背景;2.学习田园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培养学生对田园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田园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激发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田园音乐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农耕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田园音乐的特点和背景。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田园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与农耕文化的关系。
3.学习田园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教师向学生演示田园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引导学生跟随节奏鼓掌或者用简单的乐器演奏。
4.欣赏田园音乐。
播放多种田园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学习田园音乐的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动作或者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田园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6.激发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田园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田园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音乐作品欣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田园音乐和农耕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及教学反思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劳动人民插秧的辛苦,珍惜粮食,感受歌曲的优美,体会歌词的意义,快乐的歌唱劳动,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插秧》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优美,体会歌词的意义,快乐的歌唱劳动。
2、感受劳动人民插秧的辛苦,珍惜粮食。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A、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了解镜子的作用,孩子们慢慢在照镜子的游戏中静下来。
B、介绍水田。
“有一个大镜子,它能照出蓝天,你猜是什么?”(大河、大海)教师提出水田并提问:水田是什么?(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有几个孩子说出来是种苗的,长麦子的。
)二、引入儿歌。
教师提问:水田这个镜子能照出什么?(白云、月亮、太阳、小鸟……)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展示,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
老师边画边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白云)”,第三个孩子开始说的时候,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学着老师刚才的方法来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三、学说儿歌前半部分。
教师引出儿歌:“小朋友真厉害,都快编出一首诗了,有一个叫詹冰的爷爷写了一首诗,他的诗就像我们小朋友刚才说的一样,听一听哦。
”(慢慢渗透作者名字,让孩子们将来读书的时候也知道关注作者,并选择优秀作者的做秀作品来读)教师说儿歌的时候发现一些孩子在跟说,于是,提出小朋友轻轻说,老师大声说,听清楚老师的声音。
第二遍,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轻轻说。
四、学说儿歌后半部分。
教师过度语:“儿歌还有下一半呢,这一半可比上一半难了,你有信心学会吗?”孩子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认真地听着、看着。
老师做插秧动作,并画出倒在水里的青山,画出秧苗,问:“农民在插秧了,插在哪里了?”(水田、青山)“为什么是插在青山上啊?”(水中倒影)接着便是边画图边展示儿歌。
插秧歌模板幼儿园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插秧歌》,让幼儿了解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培养幼儿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通过集体演唱,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1. 音乐《插秧歌》CD或音频文件。
2. 插秧图示或相关图片若干。
3. 气球、彩带等装饰品,用于营造节日氛围。
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插秧歌》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名字,并简单介绍歌曲内容。
二、歌曲学习1.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插秧歌》的歌词,注意节奏和音准。
2. 教师示范演唱,幼儿跟唱。
3. 教师将歌词打印出来,分发给幼儿,方便他们学习。
三、音乐感知1.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幼儿感知音乐。
2.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跺脚等。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小青蛙跳跳跳”等,巩固音乐感知能力。
四、集体演唱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集体演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2.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3. 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五、互动环节1. 教师展示插秧图示或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的场景。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农民伯伯、插秧等。
3.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庭中关于农耕的故事,增进幼儿对农耕文化的了解。
六、总结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 教师鼓励幼儿珍惜粮食,尊敬劳动者。
3. 教师播放《插秧歌》音频,让幼儿再次感受歌曲的魅力。
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心中的农民伯伯和美丽的田野。
2.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农田,实地体验农耕生活。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插秧》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体会歌词的意义,快乐的歌唱劳动。
2、感受劳动人民插秧的辛苦,珍惜粮食。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A、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了解镜子的作用,孩子们慢慢在照镜子的游戏中静下来。
B、介绍水田。
“有一个大镜子,它能照出蓝天,你猜是什么?”
教师提出水田并提问:水田是什么?
二、引入儿歌。
教师提问:水田这个镜子能照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展示,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
老师边画边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第三个孩子开始说的时候,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学着老师刚才的方法来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
三、学说儿歌前半部分。
教师引出儿歌:“小朋友真厉害,都快编出一首诗了,有一个叫詹冰的爷爷写了一首诗,他的诗就像我们小朋友刚才说的一样,听一听哦。
”教师说儿歌的时候发现一些孩子在跟说,于是,提出小朋友轻轻说,老师大声说,听清楚老师的声音。
第二遍,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轻轻说。
四、学说儿歌后半部分。
教师过度语:“儿歌还有下一半呢,这一半可比上一半难了,你有信心学会吗?”孩子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认真地听着、看着。
老师做插秧动作,并画出倒在水里的青山,画出秧苗,问:“农民在插秧了,插在哪里了?”“为什么是插在青山上啊?”接着便是边画图边展示儿歌。
孩子们很快理解了为什么插在蓝天上、青山上。
五、完整地将儿歌说一遍。
六、以游戏巩固儿歌,加强幼儿理解。
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东西,教师做农民。
“一、二、三,变变变”的游戏变出东西,定型定在那里,
然后和老师一起说儿歌。
游戏两遍,孩子们很感兴趣。
七、创编儿歌并表演。
小组小朋友商量变东西,你想插在哪里就变成什么,然后一个人做农民来插秧。
附歌词:插秧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
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教学总结: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
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