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03

第三章观察与抽样练习题一、最佳选择题1.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区别为()。
A. 是否以人为研究对象B. 是否是抽样研究C. 是否设立了对照D. 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干预E. 是否进行了测量2.下列研究方法中,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是()。
A. 实验性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前瞻性队列研究D. 回顾性队列研究E. 横断面研究3.下列抽样方法中是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是()。
A. 单纯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配额抽样E. 整群抽样4. 一般而言在下列抽样方法中抽样误差最小的是()。
A. 整群抽样B. 系统抽样C. 配额抽样D. 分层抽样E. 单纯随机抽样5.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区别为()。
A. 是否以人为研究对象B. 是否是抽样研究C. 是否设立了对照D. 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干预E. 是“由果推因”,还是“由因寻果”6. 无应答偏倚属于下列哪一类偏倚()。
A. 信息偏倚B. 混杂偏倚C. 选择偏倚D. 易感性偏倚E. 检出偏倚二、问答题1.简述观察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2.什么是普查?什么是抽样调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样本?它们有什么关系?4.什麽是参数?什麽是统计量?它们有什麽关系?5.什么是随机抽样,它有哪些抽样方法?6.什么是横断面研究?它的主要目的和用途是什么?7.什么是队列研究?它有哪些类型和优缺点?8.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它有哪些类型和优缺点? 9.简述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10.简述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
11.如何推断病因学研究的关联与因果?12.简述病因的判断标准。
练习题答案一、最佳选择题解答1.D. 2.E. 3.D. 4.D. 5.E. 6.C.二、问答题解答1.答:观察性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两类。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估计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特征(人、时、地的分布和强度),为形成该病的病因假设提供依据。
分析性研究的目的在于证实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估计它们对疾病作用的大小,并提出可能的干预策略,探索和验证病因假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版第3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三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要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3.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4.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A.人民B.工人阶级C.知识分子D.中国共产党2.()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A.人民当家作主B.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中国共产党领导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中国共产党以()作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理论优势。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B.人民共同富裕C.马克思主义D.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A.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B.科学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D.“两个一百年”5.()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一位的能力A.政治领导力B.思想引领力C.群众组织力D.社会号召力6.()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A.零容忍B.反腐败C.党内民主D.人民监督7.维护(),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当家作主C.全面依法治国D.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8.中国共产党是以()为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A.社会主义B.民主集中制C.政治协商制度D.党内监督9.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党的领导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民主集中制10.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
A.人民B.工人C.知识分子D.中国共产党参考答案✦1.D2.C3.C4.A5.A6.B7.D8.B9.B 10.D(二)多选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精准版)

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快速跟进是指(A )A.采用并行执行任务,加速项目进展B.用一个任务取代另外的任务C.如有可能,减少任务数量D.减轻项目风险2.赶工一个任务时,你应该关注(C )A.尽可能多的任务B.非关键任务C.加速执行关键路径上的任务D.通过成本最低化加速执行任务3.“软件编码完成之后,我才可以对它进行软件测试”,这句话说明了哪种依赖关系?( A )A.强制性依赖关系B.软逻辑关系C.外部依赖关系D.里程碑4.如果用户提供的环境设备需要5月10日到位,所以环境测试安排在5月10日以后,这种活动安排的依赖依据是:(C)A.强制性依赖关系B.软逻辑关系C.外部依赖关系D.里程碑5.对一个任务进行进度估算时,A是乐观者,估计是6天完成,B是悲观者,估计是24天完成,C是有经验者认为最有可能是12天完成,那么这个任务的历时估算是介于10天到16天的概率是(B )A.50%B.68.3%C.70%D.99.7%6.下面哪项将延长项目的进度?(A)gB.LeadC.赶工D.快速跟进7.关于浮动,下面除了哪个都是不正确的?(D)A.每个任务都有浮动B.只有复杂的项目有浮动C.浮动是在不增加项目成本的条件下,一个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量D.浮动是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前提下,一个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量8.资源平衡最好用于(C )活动A.时间很紧的B.按时的C.非关键路径D.关键路径9.下面哪项可以决定进度的灵活性(B )A.PERTB.Total floatC.ADMD.赶工二、根据表3-11和图3-32,采用PERT方法估算,说明项目在20天内完成的概率的近似值?图3-32:项目网络图表3-11: PERT方法估计项目历时均值=(8+24+4*10)/6+(1+9+4*5)/6=17,标准差=(约等于)3所以,17+3=20天完成的概率大概是84.2%。
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A)是用系统的功能数量来测量其规模,与实现产品所使用的语言和技术没有关系的。
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练习试题和答案

初级会计实务第 3 章练习——答案一、单选题1.若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商业承兑汇票票款,应将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转作( )A、应付利息b、短期借款C、其他应付款D、应付账款正确答案:D2,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应通过( )科目核算。
A、营业外支出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管理费用正确答案:B3.企业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将其账面余额计入( )A、营业外收入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D、其他业务收入正确答案:A4.以下不属于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内容的是( )A、企业为职工负担的保险费B、业务招待费C、企业负担的、供职工无偿使用的租赁住房租金D、职工教育经费正确答案:B5.企业发生的下列应交税金中,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是( )。
A、按期计提的房产税B、收回后直接用] :连续加工产,钻的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纳的消费税C、自产自用产品应缴纳的资源税D、购入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正确答案:C6.某一般纳税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则该企业将自产的、实际生产成本为40000 元,市场不含税售价为50000 元的产品作为福利品发给职工时,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金额应为( )。
A 、50000元B、58500元C、48500元D、40000元正确答案:B7.某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征收率为6%,五月份售出—批商品,共收取款项190800 元,则企业销售该批商品,应交纳的增值税为( )。
A 、11448元B、10800元C、102400元D、9600元正确答案:B8.企业将生产的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用于( )时,应交纳的消费税需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A、对外出售B、在建工程C、对外投资D、刘吵[捐赠正确答案:A9.某一般纳税企业,适用城建税税率为7%,2008年3月该企业应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和应缴房产税分别为216000元、12800 元、1200元和6000 元,则当月企业应交城建税税额为( )。
马原,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 )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单选题1.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2.下面关于物态变化说法中正确的是()A. 熔化、液化、升华都要吸收热量。
B. 汽化、凝固、凝华都要放出热量。
C. 霜、露、雪都是凝华现象。
D. 白炽灯内壁上的黑色粉末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升华、凝华、熔化B. 升华、凝固、熔化C. 升华、熔化、凝华D. 凝华、液化、升华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景区喷雾B. 人造雪景C. 撒盐融雪D. 人工降雨5.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A.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 “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 “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6.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B.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蒸发的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C.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千姿百态的云D. 云里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积累合并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其中小冰晶下降过程中发生液化,形成了降雨。
数据结构练习题第三章栈、队列和数组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栈、队列和数组一、名词解释:1.栈、栈顶、栈底、栈顶元素、空栈2.顺序栈3.链栈4.递归5.队列、队尾、队头6.顺序队7.循环队8.队满9.链队10.随机存储结构11.特殊矩阵12.稀疏矩阵13.对称方阵14.上(下)三角矩阵二、填空题:1.栈修改的原则是_________或称________,因此,栈又称为________线性表。
在栈顶进行插入运算,被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在栈顶进行删除运算,被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栈的基本运算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3.对于顺序栈,若栈顶下标值top=0,此时,如果作退栈运算,则产生“________”。
4.对于顺序栈而言,在栈满状态下,如果此时在作进栈运算,则会发生“________”。
5.一般地,栈和线性表类似有两种实现方法,即________实现和________实现。
6.top=0表示________,此时作退栈运算,则产生“________”;top=sqstack_maxsize-1表示________,此时作进栈运算,则产生“________”。
7.以下运算实现在顺序栈上的初始化,请在________处用适当的句子予以填充。
int InitStack(SqStackTp *sq){ ________;return(1);}8.以下运算实现在顺序栈上的进栈,请在________处用适当的语句予以填充。
Int Push(SqStackTp *sq,DataType x){ if(sp->top==sqstack_maxsize-1}{error(“栈满”);return(0);}el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return(1);}}9.以下运算实现在顺序栈上的退栈,请在________________用适当句子予以填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练习题一、判断正误并解释1.所谓商品的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商品的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2.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的大小可以进行比较。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同一个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
但由于效用是主观价值判断,所以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效用的大小是不可比的。
3.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对同一件商品来说,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同一商品给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消费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其最后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递减。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连续性增加。
5.预算线的移动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发生变化。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只有在收入变动,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发生平移时,预算线的移动才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发生了变化。
6.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总是反向变化。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二、选择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A )A.为正值,但不断减少;B.为正值,且不断增加;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D.以上都不对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合点时,则边际效用MUχ为:(C )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3.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C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C )A.消费者收入;B.所购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偏好;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5.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组合的两种商品是(B )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C.互补的;D.互不相关的。
6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7.无差异曲线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效用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成本之比8.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C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
9.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C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不变动;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0.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不变动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1.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
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
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C )A.停止购买;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C.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D.同时增购X和Y。
12.假定X、Y的价格P x 、P y已定,当MRS xy>P x /P 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
A.增加X,减少Y;B.减少X,增购Y;C.同进增购X、Y;D.同时减少X、Y。
13.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X/dY=-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A )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2; B. 2; C. 1; D. 。
14.某些人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B )A.生活必需品;B.劣质商品;C.奢侈品;D.吉芬物品。
15.假设某人只购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0。
若他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B )A.他获得了最大效用;B.他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C.他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他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三、计算1.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和纵轴OX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I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3元EI=P1X1+P2X2B0 10 20 30X1①求消费者的收入;②求商品2的价格P2;③写出预算线方程;④求预算线的斜率;⑤求E点的边际替代率。
解:①I=3×30=90(元)②P2=I/20=(元)③预算线方程:I=P1X1+P2X2I=90 P1=3 P2=所以: 90=3X1+④预算线斜率K=OX2/OX1=20/30=2/3⑤E点的边际替代率为2/32.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他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①设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分别为X 和X,则根据条件有: 540=20X1 +30X2因为 U=3X1X22 则:MU 1=3X22 MU2=6X1X2,当消费者均衡时,MU1/MU2 =P1/P2 ,推出:3X22/6X1X2=20/30联立方程求得:X1=9 X2=12②总效用U=3X1X22=3×9×122=38883设消费者甲的效用函数U=(x+2)(x+6),X是苹果的个数,Y是香蕉的个数。
问:①甲原有4个苹果,6个香蕉。
现甲得给乙3个苹果,乙将给他9个香蕉,进行这项交易,甲的商品组合是什么如果甲拒绝交换,是否明智②若MRS xy是-2,甲愿意为3个香蕉而放弃1个苹果吗愿为6个香蕉而放弃2个苹果吗解:①甲原来的商品组合为(4。
6),现在交换后,苹果剩下1个,而香蕉却增加为15个,商品组合为(1,15)。
由效用函数可得到两种组合的效用。
当X=4,Y=6时, U=(x+2)(x+6)=(4+2)(6+6)=72当X=1,Y=15时,U=(x+2)(x+6)=(1+2)(15+6)=63可见,(4,6)组合提供的效用比(1,15)组合要大,因此拒绝交换是明智的。
②MRSxy=-2,意味着甲为得到2个香蕉,愿意放弃1个苹果,现在他只要放弃1个苹果,就可以得到3个香蕉,他当然愿意。
同理,MRSxy=-2,也意味着甲为得到4个香蕉,愿意放弃2个苹果,现在放弃2个苹果就可得到6个香蕉,他当然愿意。
4.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0元,全部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为20元,Y的价格为30元。
求:①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②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③假如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须增加多少解:① 由U=XY得:;)(,)(XYXYYUYXXYXU=∂∂=∂∂=∂∂=∂∂又知,Px=20 Py=30 ,进而由MUX/PX=MUY/PY ,得Y/20=X/30 由题意可知预算方程为:20X+30Y=1200解下列方程组⎪⎩⎪⎨⎧=+=120030203020Y X X Y可得⎩⎨⎧==2030Y X因此,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应购买30单位的X 和20单位的Y 。
②∵MUx=∂U/∂x=Y=20, Px=20∴货币边际效用λ= MUX/PX=Y/Px=20/20=1总效用TU=XY=30×20=600③现在PX=20+20×44%=,MUX/PX=MUY/PY 也就是Y/=X/30又由题意可知,U=XY=600 解⎪⎩⎪⎨⎧==600308.28XY X Y 得⎩⎨⎧==2425Y X四、分析讨论1.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
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1.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
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
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由P=Mu/λ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
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
2.能否想像一下边际效用递增的商品答:当只消费一种商品时,这种商品边际效用一定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只有在二元总效用函数TU=U(x,y )中,若X和Y属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随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
例如,在酒席上,当菜增加时,酒的边际效用会增加;当酒增加时,菜的边际效用也会增加。
另外,在所谓“癖好”和“集成”两类情况中,也会出现商品边际效用递增的情况。
前者如一个酒仙在一次几杯酒中,喝第3杯要比第2杯所得到的满足大,喝第4杯所得到的满足可能比第3杯还大;后者如一个集邮者的满足是随一套邮票的收集越来越齐全而增加的,他感到收集的邮票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