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03

第三章观察与抽样练习题一、最佳选择题1.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区别为()。
A. 是否以人为研究对象B. 是否是抽样研究C. 是否设立了对照D. 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干预E. 是否进行了测量2.下列研究方法中,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是()。
A. 实验性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前瞻性队列研究D. 回顾性队列研究E. 横断面研究3.下列抽样方法中是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是()。
A. 单纯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配额抽样E. 整群抽样4. 一般而言在下列抽样方法中抽样误差最小的是()。
A. 整群抽样B. 系统抽样C. 配额抽样D. 分层抽样E. 单纯随机抽样5.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区别为()。
A. 是否以人为研究对象B. 是否是抽样研究C. 是否设立了对照D. 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干预E. 是“由果推因”,还是“由因寻果”6. 无应答偏倚属于下列哪一类偏倚()。
A. 信息偏倚B. 混杂偏倚C. 选择偏倚D. 易感性偏倚E. 检出偏倚二、问答题1.简述观察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2.什么是普查?什么是抽样调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样本?它们有什么关系?4.什麽是参数?什麽是统计量?它们有什麽关系?5.什么是随机抽样,它有哪些抽样方法?6.什么是横断面研究?它的主要目的和用途是什么?7.什么是队列研究?它有哪些类型和优缺点?8.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它有哪些类型和优缺点? 9.简述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10.简述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
11.如何推断病因学研究的关联与因果?12.简述病因的判断标准。
练习题答案一、最佳选择题解答1.D. 2.E. 3.D. 4.D. 5.E. 6.C.二、问答题解答1.答:观察性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两类。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估计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特征(人、时、地的分布和强度),为形成该病的病因假设提供依据。
分析性研究的目的在于证实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估计它们对疾病作用的大小,并提出可能的干预策略,探索和验证病因假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版第3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三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要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3.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4.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A.人民B.工人阶级C.知识分子D.中国共产党2.()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A.人民当家作主B.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中国共产党领导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中国共产党以()作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理论优势。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B.人民共同富裕C.马克思主义D.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A.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B.科学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D.“两个一百年”5.()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一位的能力A.政治领导力B.思想引领力C.群众组织力D.社会号召力6.()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A.零容忍B.反腐败C.党内民主D.人民监督7.维护(),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当家作主C.全面依法治国D.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8.中国共产党是以()为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A.社会主义B.民主集中制C.政治协商制度D.党内监督9.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党的领导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民主集中制10.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
A.人民B.工人C.知识分子D.中国共产党参考答案✦1.D2.C3.C4.A5.A6.B7.D8.B9.B 10.D(二)多选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精准版)

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快速跟进是指(A )A.采用并行执行任务,加速项目进展B.用一个任务取代另外的任务C.如有可能,减少任务数量D.减轻项目风险2.赶工一个任务时,你应该关注(C )A.尽可能多的任务B.非关键任务C.加速执行关键路径上的任务D.通过成本最低化加速执行任务3.“软件编码完成之后,我才可以对它进行软件测试”,这句话说明了哪种依赖关系?( A )A.强制性依赖关系B.软逻辑关系C.外部依赖关系D.里程碑4.如果用户提供的环境设备需要5月10日到位,所以环境测试安排在5月10日以后,这种活动安排的依赖依据是:(C)A.强制性依赖关系B.软逻辑关系C.外部依赖关系D.里程碑5.对一个任务进行进度估算时,A是乐观者,估计是6天完成,B是悲观者,估计是24天完成,C是有经验者认为最有可能是12天完成,那么这个任务的历时估算是介于10天到16天的概率是(B )A.50%B.68.3%C.70%D.99.7%6.下面哪项将延长项目的进度?(A)gB.LeadC.赶工D.快速跟进7.关于浮动,下面除了哪个都是不正确的?(D)A.每个任务都有浮动B.只有复杂的项目有浮动C.浮动是在不增加项目成本的条件下,一个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量D.浮动是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前提下,一个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量8.资源平衡最好用于(C )活动A.时间很紧的B.按时的C.非关键路径D.关键路径9.下面哪项可以决定进度的灵活性(B )A.PERTB.Total floatC.ADMD.赶工二、根据表3-11和图3-32,采用PERT方法估算,说明项目在20天内完成的概率的近似值?图3-32:项目网络图表3-11: PERT方法估计项目历时均值=(8+24+4*10)/6+(1+9+4*5)/6=17,标准差=(约等于)3所以,17+3=20天完成的概率大概是84.2%。
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A)是用系统的功能数量来测量其规模,与实现产品所使用的语言和技术没有关系的。
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练习试题和答案

初级会计实务第 3 章练习——答案一、单选题1.若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商业承兑汇票票款,应将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转作( )A、应付利息b、短期借款C、其他应付款D、应付账款正确答案:D2,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应通过( )科目核算。
A、营业外支出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管理费用正确答案:B3.企业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将其账面余额计入( )A、营业外收入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D、其他业务收入正确答案:A4.以下不属于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内容的是( )A、企业为职工负担的保险费B、业务招待费C、企业负担的、供职工无偿使用的租赁住房租金D、职工教育经费正确答案:B5.企业发生的下列应交税金中,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是( )。
A、按期计提的房产税B、收回后直接用] :连续加工产,钻的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纳的消费税C、自产自用产品应缴纳的资源税D、购入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正确答案:C6.某一般纳税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则该企业将自产的、实际生产成本为40000 元,市场不含税售价为50000 元的产品作为福利品发给职工时,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金额应为( )。
A 、50000元B、58500元C、48500元D、40000元正确答案:B7.某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征收率为6%,五月份售出—批商品,共收取款项190800 元,则企业销售该批商品,应交纳的增值税为( )。
A 、11448元B、10800元C、102400元D、9600元正确答案:B8.企业将生产的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用于( )时,应交纳的消费税需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A、对外出售B、在建工程C、对外投资D、刘吵[捐赠正确答案:A9.某一般纳税企业,适用城建税税率为7%,2008年3月该企业应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和应缴房产税分别为216000元、12800 元、1200元和6000 元,则当月企业应交城建税税额为( )。
马原,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 )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单选题1.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2.下面关于物态变化说法中正确的是()A. 熔化、液化、升华都要吸收热量。
B. 汽化、凝固、凝华都要放出热量。
C. 霜、露、雪都是凝华现象。
D. 白炽灯内壁上的黑色粉末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升华、凝华、熔化B. 升华、凝固、熔化C. 升华、熔化、凝华D. 凝华、液化、升华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景区喷雾B. 人造雪景C. 撒盐融雪D. 人工降雨5.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A.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 “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 “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6.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B.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蒸发的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C.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千姿百态的云D. 云里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积累合并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其中小冰晶下降过程中发生液化,形成了降雨。
数据结构练习题第三章栈、队列和数组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栈、队列和数组一、名词解释:1.栈、栈顶、栈底、栈顶元素、空栈2.顺序栈3.链栈4.递归5.队列、队尾、队头6.顺序队7.循环队8.队满9.链队10.随机存储结构11.特殊矩阵12.稀疏矩阵13.对称方阵14.上(下)三角矩阵二、填空题:1.栈修改的原则是_________或称________,因此,栈又称为________线性表。
在栈顶进行插入运算,被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在栈顶进行删除运算,被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栈的基本运算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3.对于顺序栈,若栈顶下标值top=0,此时,如果作退栈运算,则产生“________”。
4.对于顺序栈而言,在栈满状态下,如果此时在作进栈运算,则会发生“________”。
5.一般地,栈和线性表类似有两种实现方法,即________实现和________实现。
6.top=0表示________,此时作退栈运算,则产生“________”;top=sqstack_maxsize-1表示________,此时作进栈运算,则产生“________”。
7.以下运算实现在顺序栈上的初始化,请在________处用适当的句子予以填充。
int InitStack(SqStackTp *sq){ ________;return(1);}8.以下运算实现在顺序栈上的进栈,请在________处用适当的语句予以填充。
Int Push(SqStackTp *sq,DataType x){ if(sp->top==sqstack_maxsize-1}{error(“栈满”);return(0);}el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return(1);}}9.以下运算实现在顺序栈上的退栈,请在________________用适当句子予以填充。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习题答案

第三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的原材料属于会计要素中的( A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权益2、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从财产权利归属来看,一部分属于投资者,另一部分属于( B ) A:企业职工 B:债权人 C:债务人 D:企业法人3、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 A )A:必然相等 B:有时相等C:不会相等 D:只有在期末时相等4、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 B )A:必然相等 B:有时相等C:不会相等 D:只有在期末时相等5、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的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会使资产与权益原来的总额( A )A:发生同增的变动 B:发生同减的变动C:不会变动 D:发生不等额的变动6、某企业刚刚建立时,权益总额为80万元,现发生一笔以银行存款10万元偿还银行借款的经济业务,此时,该企业的资产总额为( D )A:80万元 B:90万元 C:100万元 D:70万元7、企业收入的发生往往会引起( C )A:负债增加 B:资产减少C:资产增加 D:所有者权益减少8、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 B )A:长期资产 B:流动资产 C:固定资产 D:长期待摊费用9、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称为( C )A:会计科目 B: 会计原则 C:会计要素 D:会计方法10、经济业务发生仅涉及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时,只引起该要素中某些项目发生( C )A:同增变动 B:同减变动 C:一增一减变动 D:不变11、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的业务是( A )A: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B:向银行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账款C:购买材料货款暂未支付 D:工资计入产品成本但暂未支付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内容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B )A.存放在银行的存款B.存放在仓库的材料C.厂房和机器 C. 企业的办公楼2、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项目有( AC )。
A.应付账款B.预付账款C.预收账款D.应付债券3、属于只引起会计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 BC )A.购买材料800元,货款暂欠B.银行提取现金500元C.购买机器一台,以存款支付10万元货款D.接受国际投资200万元E.收到某外企商捐赠货款一批,价值80万元4、会计计量属性有〔 ABCDE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F.现行价值5、会计恒等式可以用( ABCE )公式表示。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关键概念消费者偏好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单项选择1. 兰德只买激光唱片和棒棒糖,它有固定收入,不能借钱,当他沿着预算约束线移动时:A 激光唱片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棒棒糖的价格不变 B 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和激光唱片的价格不变 C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不变 D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也在改变 E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及其收入都不变2.个人的消费机会集由___决定。
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需求曲线 C 供给曲线 D 无差异曲线 E 预算约束线3. 下面哪个不是家庭四个基本决策之一:A 如何配置收入 B 储蓄多少 C 交税多少D 如何用储蓄做投资E 如何工作4.下面除去哪个全是度量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示方法:A 相对价格 B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C 个人面对的权衡与替代 D 一种商品以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为单位的价格表示 E 需求曲线的斜率5.收入效应指商品消费随___的变化而变化。
A 其相对价格 B 购买力 C 消费者收入D 需求弹性E 价格水平6.伊丽莎白只消费衣服和食物,当衣服的价格上升时,意味着她能在衣服和食物上花的钱少了,这种在衣服上购买力损失的影响叫做:A 替代效应 B 需求法则 C 收入效应 D 价格效应 E 需求弹性7.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8.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反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9.消费者的根本问题是:A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大化 B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大化 C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小化 D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小化10.替代效应是指由一种商品___的变化引起的对其消费的变化。
A 相对价格 B 购买力C 消费者收入D 价格水平11. 替代效应是指由___的变化引起的对一种商品消费的变化。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国际经济地理的分布上看,发达国家大都分布在北方,发展中国家大都分布在南方,因此,国际经济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贸易称作。
2、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
3、不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而以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是贸易。
4、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不可预测的,在很大程度上由因素决定。
5、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探讨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贸易理论是技术差距理论和理论。
6、重叠需求理论认为,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7、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8、国际贸易理论最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将技术作为贸易的内生变量来分析,既研究技术变化的原因,也研究作为生产和贸易结果的技术进步对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9、在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的追随们引申出理论。
10、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关税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和。
11、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即和保护贸易政策。
12、美国1988年在中修订过301条款。
13、就是以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代替进口产品的政策。
14、指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的政策。
15、除比较优势外,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的基础和源泉。
16、某种商品的进口大国设置一定程度的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本国不利于外国的方向转化,使国内实际收入最大化,这种程度关税叫。
二、判断题1、如果厂商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那么该厂商一定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不一定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2、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大量较小的厂商构成。
3、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4、市场规模大的国家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一般较多。
5、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只要交易效率改进带来的收益大于该地区地价上升产生的成本,行业还会进一步向该地区及其周边集中。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缓冲溶液习题参考答案1. 在1L 1.0×10-5mol ·L -1 NaOH 溶液中,加入0.001molNaOH 或HCl ,溶液的pH 怎样改变?解:ΔpH 1≈11-9=2;ΔpH 2≈3-9=-62. 设有下列三种由乳酸和乳酸钠组成的缓冲溶液,分别计算它们的pH 值(25℃时乳酸的K a = 1.4×10-4)。
(1)1L 溶液中含有0.1mol 乳酸和0.1mol 乳酸钠。
(2)1L 溶液中含0.1mol 乳酸和0.01mol 乳酸钠。
(3)1L 溶液中含0.01mol 乳酸和0.1mol 乳酸钠。
解:(1)85.31.01.0lg )104.1lg(lg p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K K (2)85.21.001.0lg )104.1lg(lg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pK K (3)85.401.01.0lg )104.1lg(lg [HB]][B lg p pH 4HB B a a =+⨯-=+=+=--n n pK K 3. 正常血浆中具有H 2PO 4--HPO 42-缓冲系,H 2PO 4-的p K a2 = 6.8(校正后),已知正常血浆中[HPO 42-]/[H 2PO 4-]为4/1,试求血浆的pH 值;尿中[HPO 42-]/[H 2PO 4-]为1/9,试求尿的pH 值。
解:血浆的pH 值:40.714lg 8.6[HB]][B lg p pH a =+=+=-K 尿液的pH 值:84.591lg 8.6[HB]][B lg p pH a =+=+=-K 4. 将0.15mol ·L -1 NaOH 溶液0.1mL 加于10mL pH 值为4.74的缓冲溶液中,溶液的pH 值变为4.79,试求此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成本会计第三章课后练习题题目以及答案

1、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和B两种原材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
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料10千克,B料5千克;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间消耗定额为:A料4千克,B料6千克。
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A料1782千克,B料1717千克。
原材料计划单价为:A料2元,B料3元。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按定额消费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和会计分录。
思考:原材料费用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比例分配较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有何优缺点?它们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情况?2、某企业设有修理、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提供劳务量如下:运输车间修理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元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2000019000元公里40000劳务供应数量20000小时小时修理车间1500耗用劳务数1000小时运输车间量公里3000016000小时基本车间公里小时30008500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采用交付分配法,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列示计算过程)要求分配表和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项交互分对外分运合修合修运辅助车间名待分配辅助生产费劳务供应数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耗用数修理辅助生产分配金间耗耗用数运输分配金耗用数基本生产车间用分配金额企业管理部门耗耗用数量用分配金额分配金额合计思考:对该分配方法如何评价?采用该分配方法时为什么“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会大于原来的待分配费用额?3、某工业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有关资料如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要求: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列出计算分配过程)并填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和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思考:比较计划成本分配法与其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其有点何在?适用条件怎样?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房屋建筑构造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墙体一、单项填空题1、墙身水平防潮层应在( A )中连续设置。
A、所有的内外墙体B、外墙C、所有的内墙D、均可解析: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
2、钢筋砖过梁的最大跨度为( B )。
A、1.8mB、1.5mC、1.2mD、1.0m解析:钢筋砖过梁的最大跨度为1.5m。
3、沉降缝要求基础( C )。
A、不断开B、可以断开也可以不断开C、必须断开D、按设计要求解析:三种变形缝的基础是否要断开是考点。
4、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C )。
A、240mm×240mmB、240mm×370mmC、240mm×180mmD、180mm×180mm 解析: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5、自承重墙是( B )。
A、承重墙B、非承重墙C、隔墙D、均可解析:自承重墙是非承重墙。
6、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常用的材料为( B )。
A、混合砂浆B、水泥砂浆C、纸筋灰D、膨胀珍珠岩解析:水泥砂浆是勒脚常用的构造材料。
7、对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其墙身水平防潮层不宜采用( C )。
A、防水砂浆B、细石混凝土(配3φ6)C、油毡防潮层D、圈梁解析: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禁止使用油毡防潮层。
8、当室内地面垫层为碎砖或灰土材料时,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 D )。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0.06mm处C. 垫层标高以下D.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解析:碎砖、灰土属于透水材料。
9、圈梁遇洞口中断,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满足( C )。
A.≤2h 且≤ 1000mm B. ≤4h 且≤1500mmC. ≥2h 且≥1000mmD. ≥4h 且≥1500mm解析:圈梁的构造要求。
10、下列哪种做法不是墙体的加固做法( D )。
A.当墙体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在墙体局部位置增设壁柱B.设置圈梁C.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D.在墙体适当位置用砌块砌筑解析:墙体的加固做法有设置壁柱和门垛、圈梁和构造柱。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选1、(A)是本—量—利分析最基本的假设,是本—量—利分析的出发点。
A、相关范围假设B、模型线性假设C、产销平衡假设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2、在各种盈亏临界图中,(B)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
A、传统式B、贡献毛益式C利量式D、单位式3、在单位盈亏临界图中,产品销售单价线与(A)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A单位成本线B单位固定成本线C单位变动成本线D利润线4、已知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A 企业计划年度销售量为1000件,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固定成本总额25000元,则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各因素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是(C)A、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B、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C、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D、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5、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中,若横轴代表销售额,则利润线的斜率代表(C)A、单位边际贡献B、变动成本率C、边际贡献率D、单位变动成本6、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4000元,产品单位售价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A)件。
A、400B、222C、143D、5007、下列各式中,其计算结果不等于变动成本率的是(B)A 、1-边际贡献率B、1-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C、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D、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8、下列措施中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能降低盈亏临界点的是(B)A、提高单价B、增加销售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压缩固定成本开支9某单位某产品的单价为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20000元,目标净利润为268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则实现目标净利润的销售量为(A)。
A、6000件B、5000件C、4680件D、5500件10、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会导致盈亏临界点随之变动的是(A)A、销售量B、单位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单价11、下列各项指标中,其数值越小,说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越大的是(D)A、安全边际率B、经营杠杆率C、边际贡献率D、达到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2、某企业只经营一种销量不稳、单位边际贡献大于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1600件的产品。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1.在高温热源T 1和低温热源T 2之间的卡诺循环, 其热温熵之和()1212Q Q T T +=。
循环过程的热机效率()η=。
2.任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熵之和可以表示为()0Q T δ⎛⎫⎪⎝⎭⎰不可逆。
3.在绝热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此过程的()sys 0S ∆;()amb0S ∆。
4.系统经可逆循环后,S ∆( )0, 经不可逆循环后S ∆( )。
(填>,=,<)。
5.某一系统在与环境300K 大热源接触下经历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系统从环境得到10kJ 的功,则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Q =;()sysS∆=;()ambS∆=。
6.下列过程的△U 、△H 、△S 、△G 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⑵ H 2(g )和Cl 2(g )在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g )的过程( ); ⑶ 在0 ℃、101.325 kPa 下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
⑷ 一定量真实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 )。
⑸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
7.一定量理想气体与300K 大热源接触做等温膨胀,吸热Q =600kJ,对外所做功为可逆功的40%,则系统的熵变()S ∆=。
8. 1 mol O 2(p 1,V 1,T 1)和1 mol N 2(p 1,V 1,T 1)混合后,总压为2 p 1,总体积为V 1,温度为T 1,此过程的△S ( )0(填>,<或=,O 2和N 2均可看作理想气体)。
9.热力学第三定律用公式表示为:()()*m S =。
10. 根据 d G =-S d T+V d p 可知任一化学反应的 (1)r m ΔTG p ⎛⎫∂= ⎪∂⎝⎭( ); (2)r m ΔP G T ∂⎛⎫= ⎪∂⎝⎭( ); (3)r m ΔPV T ∂⎛⎫= ⎪∂⎝⎭( )。
11.某理想气体在500 K 、100 kPa 时,其m TS p ⎛⎫∂= ⎪∂⎝⎭ ( )(要求填入具体数值和单位)。
答案:第三章:练习题库-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练习题库-预防医学基础知识1.(单选)正确答案:A。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2.(单选)正确答案:B。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达到“三早”的根本办法是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和建立社会性高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
对于某些有可能逆转、停止或延缓发展的疾病,则早期险测和预防性体格检查更为重要。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要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3.(单选)正确答案:C。
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三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以减少疼痛和伤残。
4.(单选)正确答案:C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5.(单选)正确答案:B。
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针对健康个体和整个公众的措施。
常采用的措施包括免疫接种,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生长发育评估,健康教育,婚育咨询,高危人群保护,改善环境卫生。
所以该题不属于一级预防的为B答案。
6.(单选)正确答案:A。
考查筛检试验的定义,记忆型题目;筛检是指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识别出来,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选择A。
7.(单选)正确答案:D。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8.(单选)正确答案:A。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为估计以后每月对该电脑元件的产量,以这三个月的产量为依据,用函 数或 (为常数,且)来模拟这种电脑元件的月产量千件与月份的关系.请 问:用以上哪个模拟函数较好?说明理由.
一 选择题
参考答案
BBBD BBDD
二 填空题
9. 1和2
10.
11.
12. 60500
13.
14.
1
.
11.某债券市场发行三种债券:种面值为100元,一年到期本息和为103
元;种面值为50元,一年到期51.4元;种面值20元,一年到期20.5元。
作为购买者,要选择受益最大的一种,分析三种债券的收益,应选择
种债券. 12.制造印花机的成本元与印花机的生产能力米/分钟之间有函数关系.已
知印花机的生产能力达到每分钟花布1000米时,需投入成本50000元, 问要使生产能力达到每分钟印花布1331米时,需投入成本是 元. 三 解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已知函数的零点是1和2,求函数的零点.
第三章练习
一 、选择题
1.函数的图像在内是连续的曲线,若,则函数在区间内
A 只有一个零点 B 至少有一个零点 C 无零点 D 无法确定
2.函数的零点一定位于下列哪个区间
A BC D
3.在上存在,使 ,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
4.某商品降价10%,欲恢复原价,则应提价
A 10% B 20% C 11% D %
5.方程有解,则在下列哪个区间
A BC D
6.若函数没有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 C
D
7.将进价为60元/个的商品按90元/个售出,能卖400个。已知该商品每个
涨价1元,销售量就减少20个,为了赚得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
八年级第三章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第三章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3. 喝开水或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B.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C.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D.向水面吹气时能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降低4. 关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沸腾时,其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D.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5. 夏天的清晨,河面上常会出现一些雾气,在这个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水蒸气升华B.水蒸气液化C.水蒸气凝固D.水蒸气凝华6.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空气中的凝华现象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7.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3 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A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水的质量有关。
8.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9. 我们烧水,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
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升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液化后汽化10. 2019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练习题一、判断正误并解释1.所谓商品的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商品的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2.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的大小可以进行比较。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同一个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
但由于效用是主观价值判断,所以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效用的大小是不可比的。
3.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对同一件商品来说,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同一商品给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消费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其最后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递减。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连续性增加。
5.预算线的移动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发生变化。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只有在收入变动,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发生平移时,预算线的移动才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发生了变化。
6.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总是反向变化。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二、选择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A )A.为正值,但不断减少;B.为正值,且不断增加;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D.以上都不对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合点时,则边际效用MUχ为:(C )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3.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C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C )A.消费者收入;B.所购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偏好;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5.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组合的两种商品是(B )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C.互补的;D.互不相关的。
6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7.无差异曲线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效用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成本之比8.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C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
9.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C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不变动;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0.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不变动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1.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
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
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C )A.停止购买;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C.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D.同时增购X和Y。
12.假定X、Y的价格P x 、P y已定,当MRS xy>P x /P 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
A.增加X,减少Y;B.减少X,增购Y;C.同进增购X、Y;D.同时减少X、Y。
13.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X/dY=-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A )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2; B. 2; C. 1; D. 。
14.某些人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B )A.生活必需品;B.劣质商品;C.奢侈品;D.吉芬物品。
15.假设某人只购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0。
若他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B )A.他获得了最大效用;B.他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C.他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他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三、计算1.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和纵轴OX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I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3元EI=P1X1+P2X2B0 10 20 30X1①求消费者的收入;②求商品2的价格P2;③写出预算线方程;④求预算线的斜率;⑤求E点的边际替代率。
解:①I=3×30=90(元)②P2=I/20=(元)③预算线方程:I=P1X1+P2X2I=90 P1=3 P2=所以: 90=3X1+④预算线斜率K=OX2/OX1=20/30=2/3⑤E点的边际替代率为2/32.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他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①设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分别为X 和X,则根据条件有: 540=20X1 +30X2因为 U=3X1X22 则:MU 1=3X22 MU2=6X1X2,当消费者均衡时,MU1/MU2 =P1/P2 ,推出:3X22/6X1X2=20/30联立方程求得:X1=9 X2=12②总效用U=3X1X22=3×9×122=38883设消费者甲的效用函数U=(x+2)(x+6),X是苹果的个数,Y是香蕉的个数。
问:①甲原有4个苹果,6个香蕉。
现甲得给乙3个苹果,乙将给他9个香蕉,进行这项交易,甲的商品组合是什么如果甲拒绝交换,是否明智②若MRS xy是-2,甲愿意为3个香蕉而放弃1个苹果吗愿为6个香蕉而放弃2个苹果吗解:①甲原来的商品组合为(4。
6),现在交换后,苹果剩下1个,而香蕉却增加为15个,商品组合为(1,15)。
由效用函数可得到两种组合的效用。
当X=4,Y=6时, U=(x+2)(x+6)=(4+2)(6+6)=72当X=1,Y=15时,U=(x+2)(x+6)=(1+2)(15+6)=63可见,(4,6)组合提供的效用比(1,15)组合要大,因此拒绝交换是明智的。
②MRSxy=-2,意味着甲为得到2个香蕉,愿意放弃1个苹果,现在他只要放弃1个苹果,就可以得到3个香蕉,他当然愿意。
同理,MRSxy=-2,也意味着甲为得到4个香蕉,愿意放弃2个苹果,现在放弃2个苹果就可得到6个香蕉,他当然愿意。
4.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0元,全部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为20元,Y的价格为30元。
求:①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②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③假如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须增加多少解:① 由U=XY得:;)(,)(XYXYYUYXXYXU=∂∂=∂∂=∂∂=∂∂又知,Px=20 Py=30 ,进而由MUX/PX=MUY/PY ,得Y/20=X/30 由题意可知预算方程为:20X+30Y=1200解下列方程组⎪⎩⎪⎨⎧=+=120030203020Y X X Y可得⎩⎨⎧==2030Y X因此,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应购买30单位的X 和20单位的Y 。
②∵MUx=∂U/∂x=Y=20, Px=20∴货币边际效用λ= MUX/PX=Y/Px=20/20=1总效用TU=XY=30×20=600③现在PX=20+20×44%=,MUX/PX=MUY/PY 也就是Y/=X/30又由题意可知,U=XY=600 解⎪⎩⎪⎨⎧==600308.28XY X Y 得⎩⎨⎧==2425Y X四、分析讨论1.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
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1.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
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
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由P=Mu/λ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
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
2.能否想像一下边际效用递增的商品答:当只消费一种商品时,这种商品边际效用一定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只有在二元总效用函数TU=U(x,y )中,若X和Y属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随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
例如,在酒席上,当菜增加时,酒的边际效用会增加;当酒增加时,菜的边际效用也会增加。
另外,在所谓“癖好”和“集成”两类情况中,也会出现商品边际效用递增的情况。
前者如一个酒仙在一次几杯酒中,喝第3杯要比第2杯所得到的满足大,喝第4杯所得到的满足可能比第3杯还大;后者如一个集邮者的满足是随一套邮票的收集越来越齐全而增加的,他感到收集的邮票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