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给人的启示教学内容
曾国藩的树人育才教育思想与启迪
曾国藩的树人育才教育思想与启迪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县人,现为双峰县)为晚清时期的中兴名臣,当时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的完人。
尽管对其政治评价目前仍有很大争议,甚至贬议更多,但是,其一生事功学问所蕴含的巨大传统文化价值,却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树人育才、识人用人之道,对中国近现代一大批军政人才培育的影响尤为巨大,至今仍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作用。
本文拟对曾国藩的树人育才之道,作一初步探析。
一、将相无种,贵在立志有恒曾国藩一生高度重视人才对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性,曾多次明确指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①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
凡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②而有贤能的人才是从哪里来的呢曾国藩认为,人才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命中注定的,而完全是来自人的后天刻苦学习与努力奋斗。
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③他为湘乡东臬书院题写的对联,再次表达了这一: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④这种是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流行的天命论与血统论(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等)的公开否定。
据史料所载,曾国藩原本天赋并不高,用梁启超的话说,曾氏在并时诸贤中最称钝拙,但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千百险阻而不挫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则,贞之以恒,帅之以勤,英猛精进,艰苦卓绝⑤。
曾氏一生的成功,的确是得之于立志有恒.他正是把这一点看做是任何人想要成才成功的第一步。
他说:譬之树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
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矣。
⑥他在青年时代就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箴言自勉,立志做一个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⑦。
为此,他立誓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⑧的决心,彻底荡涤自己的各种私欲杂念与缺点错误,并自改其名为涤生,即取荡涤更生之意。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_为人处世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际会的杰出人物。
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竟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的给现代人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供大家阅读!曾国藩曾国藩成功之道:1、治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2、作战:扎硬寨,打死仗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3、组织: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4、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5、用人: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曾国藩教师演讲稿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字子诚,号涤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念、人格魅力和成就,至今仍为我们所敬仰和学习。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教育理念曾国藩认为,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培养具有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的人才。
以下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1. 重视品德教育。
曾国藩认为,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他强调“道德为立身之本”,提倡“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奋好学、遵纪守法”的品德修养。
2. 注重文化教育。
曾国藩主张“文化为治国之本”,认为文化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提倡“读书明理,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3.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曾国藩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倡导爱国主义精神。
他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人格魅力曾国藩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以下是他在人格修养方面的几个特点:1. 严谨治学。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广泛。
他要求自己和学生都要严谨治学,追求卓越。
2. 谦虚谨慎。
曾国藩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他对待工作和生活,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关爱有加。
3. 严于律己。
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他深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把个人修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4. 爱国情怀。
曾国藩一生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其人格魅力,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和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1. 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2. 重视品德修养。
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质,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曾国藩家教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才智·Ability And Wisdom│2017│ 69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曾国藩家教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赵爽【摘要】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其家族二百年间人才辈出,有“曾氏一门无出废材”的美誉,这与曾国藩的家教思想不无关系。
本文通过概述曾国藩家教思想产生的背景以及总结其家教思想的基本内容,来分析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借鉴作用,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曾国藩;家教思想;当代大学生;启示【作者简介】赵爽,女,1995年9月出生,籍贯:河南郑州,民族:汉,河南师范大学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曾国藩不仅是晚清时期满腹经纶的大儒,而且还是个有名的教育家。
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在《家书》中说:“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知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
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悌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
”[1]可见其家教内容之实用,即使到现在也有很强的时效性。
一、曾国藩家教思想产生的背景 清朝晚期,社会黑暗,政治已呈普遍腐败之象,有“满清承之,官吏腐败,政治腐败,比前为甚”[2]之说,这是大厦将倾的前兆。
虽然当时社会环境如此不堪,但在用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中国传统家庭里,却又极其强调义和理。
这种现象在曾氏一族中最为显著,同时也广泛地、普遍地影响着中国家庭里的教育,这恐怕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最有力的支柱之一。
曾国藩先生的祖父曾玉屏,字星冈,年轻时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后来却能幡然醒悟。
天不亮就起床干农活,从而把农活干的很好,他年少时并没有好好受教育,转而教育后代用功读书,猎取功名,他治家极严,认为男儿当自强,不敢自暴自弃。
曾国藩自幼崇拜祖父,因而其完整而丰富的家教思想很大程度上与其家族教育不无关系。
二、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基本内容(一)高瞻远瞩,不慕权势重教育。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曾国藩一生注重领导力思想的实践和总结,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智慧。
他的领导力思想不仅在军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政治、教育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入手,分析其对当代领导者的启示。
一、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1. 忠诚与担当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秉持忠诚与担当的态度。
他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始终以忠诚敬业的态度对待上级,以信守承诺的态度对待下属,以责任担当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曾国藩深知,只有忠诚于事业和责任,才能够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这种忠诚与担当的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团队,才能够赢得团队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领导效果。
2. 厚德载物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强调“厚德载物”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具备才能与智慧,更要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了厚德载物的品质,才能够在处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种“厚德载物”的领导力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3. 以德服人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倡导以德服人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不应该仅仅凭借权力和地位来约束下属,更应该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来感化和感召下属。
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够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拥护,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领导效果。
这种以德服人的领导力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自身的榜样和行为来感化和感召下属,才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4. 因时而变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倡导“因时而变”的理念。
他深知,世事变幻,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领导者,不能僵化于原有的思维和做法,而是应该不断地根据时势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一、以身垂范,不用诲言之谆谆。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止风范,营造出围绕孩子的家
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不要以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命令他、训斥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你怎么处理事情、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对待工作、怎样吃穿用度、怎么说话甚至怎样笑,对他的影响都比命令他、训斥他有力得多。
曾国藩正是以身垂范,春风化雨,使子侄浸润其中,自然而成贤子弟。
那么,他是如何做好自己、影响子侄的呢?
二、虑事以细,孝在其中。
曾国藩于道光十九年离家至咸丰二年八月母丧归家,在这政务繁忙的13年共写了将近100封家信,每一封信都言辞恳切、恭敬谨慎。
其最令人敬佩的是每封信都会将京城家事细细讲述,如个人身体状况、生病与否、病情怎样;家中经济情况如何、开支是否有度、对同乡所施援手;孙儿辈读书是否用功、纪泽《郑风》《古诗十九首》已读毕等琐碎之事,哪怕是“曾孙最好写字,散学后在其母房间,多写至更初犹不肯睡,骂亦不止”等细节也不放过,皆一一道来,不嫌繁琐,为的是以此宽慰万里之外的双亲对自己及家人的牵挂和担忧。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边防事业而闻名。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不仅是其个人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他的领导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曾国藩强调“教化”和“德行”的重要性。
在曾国藩的治军和治理任职中,他始终注重军队和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德行的培养。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化和德行的力量,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领导。
他曾说:“我所以能居功,全是因为讲文化,肯教导,教人有所敬崇,正直有道德。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任何组织中,领导者都应该成为德行的楷模,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和影响下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贡献力量。
曾国藩主张“以实业为本”。
他认为,农业、工商业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只有通过发展实业,才能增强国家的财富和实力。
他在江南巡抚期间大力推动了农田水利的改造和发展,提倡工商业的发展,并支持民间慈善事业的兴起。
他的实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实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注重实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国家和组织的进步。
曾国藩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选拔。
他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并且始终保持与下属的密切联系和合作。
他曾说:“惟有倚重人才,下了各省以后,均主重首脑,取幕府同僚,就主力务求将材官调用过管。
”他提倡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亲自培养和教导年轻的幕僚。
他的团队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领导者应该懂得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且重视团队配合,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曾国藩推崇“克己奉公”的精神。
他一生坚持克己奉公、勤政务实的原则,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坚守岗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奉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领导者应该树立自我奉献的精神,时刻为组织和员工着想,以身作则,激励他人,共同追求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教育启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教育启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话出自《曾国藩家书》,意思是如果上天要赋予一个人重要的使命,首先这个人必须经历一番磨砺和辛苦。
这句话对于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展开,分析这句话在教育中的含义和应用。
首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经历了一番心灵的磨砺,才能拥有坚定的决心和自我驱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对困难和挫折感到无能为力,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足够的挑战和磨砺。
因此,教育者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让他们能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其次,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付出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劳其筋骨意味着需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来获得收获和成功。
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过于依赖他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些孩子往往没有学会辛勤付出和劳动的重要性,因此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容易退缩。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明白通过努力和付出能够获得成就和成功。
同时,这句话还提醒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苦其心志意味着需要经历一番思考和探索,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机械式的记忆和应付考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和探索问题的勇气,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最后,这句话还提示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已成为各行各业中的必备能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2024年读《曾国藩家书》教育箴言对学校教育实践的启示
读《曾国藩家书》教育箴言对学校教育实践的启示中国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其中总结了大量的教育箴言。
这些教育箴言对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1以曾国藩教育箴言觅学生教育八字家训点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曾国藩强调:“家中兄弟子侄,唯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即要求子女日常起居要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了坚持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的教育精神。
曾国藩的“八字家训”对于学校进一步推进、完善“五育融合“计划,促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具有重要价值。
学校当以曾国藩“八字家训”为镜鉴,合理设置学生校园生活教育课程表,践行生活教育的真谛,摒弃把学生的生活教育和成人成才教育相分离的做法。
为此,横江中学根据校情特设如图所示的校园生活教育课程。
从校园劳动课程、人际交往课程、校园学习课程、校园生活课程四方面出发,将生活即教育与五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五育融合”课程首先聚焦学生的生活课程,最终实现学生生活与教育共生共长的五育融合发展,并由此走向“五育共美”。
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认为:“读书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根据我校校情,学校设立“读书笔记校本课程”。
首先,引导学生读书有“志”,多读红色书籍,学习古人读书,做一个志存高远之人;其次,引导学生读书要有“识”,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读一本书要专注;再次,引导学生读书要有“恒”,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读书系列活动,采取系列措施,确保读书活动常态化开展。
尤其用好读书效果的评价机制,设立榜样,让学生们相互学习。
在2023年秋期,学校提供了一批红色书籍供新团员们阅读;2024年春期,专门举行以“相约经典,共沐书香”为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读书展示活动。
通过“有志、有识、有恒”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校园处处有读书者身影,时时有铿锵有力的读书声,让同学们时刻沐浴在浓郁的书香中。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领袖人物之一。
他在领导和管理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领导力方面,其思想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一、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曾国藩主张“用民为本、以德为先”,他认为只有得到民心,才能真正地领导和治理好一个地方。
他十分重视以身作则,善待百姓,倡导清查贪污,任人唯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赢得了人心,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他还主张用人唯贤,他不问一个人是否有功名,只要这个人能够胜任工作,就会委以重任,并且善于引导团队的成员协调合作,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他的军事理论也颇有见地,提出了“八思想”和“三绪士”等一系列军事思想,这些不仅对于军队管理有指导作用,也对于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曾国藩领导力思想的启示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不但在当时对政治、军事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用民为本,以德为先。
曾国藩认为,一个领导者要获取人心,就需要善待百姓,以德服人。
这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要有实际的行动,例如打击贪污腐败等,展现自己的廉洁形象。
今天的领导者同样需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诚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形成强大的领导力。
以身作则,重构品德。
曾国藩在领导中强调了以身作则,他先要求自己做到仁爱和廉洁,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做到。
这为企业领导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企业领导者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才能够要求员工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用人唯贤,善于培养团队。
曾国藩善于用人,他重视用人的才能和资质,而非凭借后台关系。
他能够将那些有才能的人才善加任用,并且能够善加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一个团队,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组织。
这对于企业领导者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现代企业领导者同样需要善于发现和重视人才,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从而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
试论《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曾国藩家书是清末的“著名的文化不朽著作”,它对当代家庭教育有
很大的启示和寓意。
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允许“晚辈和幼年后代尊
敬祖父,供奉父母”的观念,这代表了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尊重父母,也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曾国藩家书还强调家庭教育要以责任等家庭美德为主,因为家
庭教育不仅能塑造孩子,还能对人类社会未来有更大影响力。
他认为,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把“以责任为家的家庭美德”传给孩子!而当今的家
庭教育,也正是以责任等家庭美德为主,注重把健全的家庭美德传给
孩子,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曾国藩家书告诫,“无论你去哪儿,你都要把你的道德和行为带在身上,不要携带家庭价值观”。
在这句话里,他似乎在嘱咐人们,在任何时候
和地方,都要遵守家庭美德,这正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
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家倡导的做法。
总之,曾国藩的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为当代家
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使它更加具有实践意义、发挥更大的作用。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对你的启发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对你的启发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对个人启发颇深,以下是他的一些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1. 志向与目标明确:曾国藩强调读书要有高远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
他认为“第一要有志”,即读书人应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通过读书积累知识、锻炼品格以实现这一理想。
2. 广博与专精结合:提倡广泛阅读,同时在特定领域做到深入研究。
他主张博览群书以开阔视野,培养见识,同时也强调在某一专业或兴趣领域下苦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
3. 持之以恒:“第三要有恒”,曾国藩认为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读书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
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有毅力和耐心,坚持每日必读,积少成多,日积月累。
4. 知行合一:曾国藩非常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倡导把所学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强调读书不能脱离实际,要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5. 反思与总结:他在《曾国藩家书》中提到,读书不仅要入脑,更要入心,要善于从书中提炼精髓,对照自身,经常性地自我反省和总结,使学问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修养。
6. 选择适宜读物: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既要有经典著作提升文化素养,也要涉猎时事政治和社会现实,以保持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启示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应当有清晰的目标导向,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需辅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行动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做到知行并重,形成一种持续性的、有针对性且注重实效的学习习惯。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从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得到的启示:首先,曾国藩注重品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他强调诚实、守信、谦逊和勤奋等品质的培养。
他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做人的根本。
其次,曾国藩提倡勤奋学习。
他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他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不仅学习经典文学,也涉猎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他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曾国藩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曾国藩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家长与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最后,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他通过分配家务、参与家族事务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环境和条件与曾国藩时代有所不同,但他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品德、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责任感等,以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及现代启示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及现代启示曾国藩喜欢通过书信向家中子弟传授读书阅世心得的习惯,他在书信中很少讲求经纶天下大事的道理,孜孜以求的,是儒家修身齐家的本分。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在这位家族掌门人的苦心孤诣的引导之下,曾氏家族几乎人人向学,也所以人才辈出。
绝大局部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
据相关调查统计,当今曾国藩兄弟5人的后代共240余名,遍布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大多为学贯中西、成就卓越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界的名家大师,有的还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子弟要戒骄、戒躁,去除惰气与傲气,字里行间,平实到了几近啰嗦的地步,但正因为其平实,所以曾氏家书谈及修身齐家之道,很有可操作性,为一部别致的修身教材。
曾国藩家教特色主要为六个字:耕、读、勤、敬、孝、友。
曾国藩认为理应“耕、读”并列,不要丢失农家子弟的本色。
“耕”(包括种菜、养鱼、养猪等)可养子弟勤劳之品质并使家衣食足而有生机;”读”则可使家有书香之气,二者结合,既能提升子弟的各种水平,又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对子弟实行教育,曾国藩力持“勤、敬”(谦恭,恭敬),戒骄、戒惰、戒奢。
他要求家庭全体成员,不管是男是女,是长是幼,都应有出息,明确指出:“历观古来家世长久者,男子须讲求耕读二事,妇女须讲求纺绩酒食二事。
”曾氏认为,理论与事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勤、敬”二字则贯通其中,这是家世兴衰好坏的基本准则。
曾氏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孝、友”,即对长辈要孝敬,对子弟友邻要和善,兄弟之间要团结。
曾氏最欣赏的是孝、友之家,次则耕、读之家,如能把孝、友与耕、读二者结为一体,那么家世将有可能永不衰败。
可见,曾氏把“孝友”的教育摆到了何等重要的地位。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在近代以来的家庭教育方面影响很大,一是要求子弟读书明理,二是不要给子弟太多的财产,要多留给他们精神上的财富。
浅析《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析《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浅析《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国藩的家书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经典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文献。
它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思想,是一部经典的家庭教育作品,在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一、教育的重要性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一切成功的先决条件”。
他以自己为例,说明了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
他认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为有用的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他还说,“家庭教育不但能帮助一个人养成健全的性格,而且还能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也很重要。
三、家庭教育的方法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还对家庭教育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家庭教育必须坚持‘三爱’原则:即爱子、爱教、爱学”。
他说:“要爱子,就要和颜悦色地教导子女;要爱教,就要以孝顺之心来引导子女;要爱学,就要用勤奋好学的态度来帮助子女学习”。
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必须遵循“三爱”原则。
四、浅析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大学生的家长应当重视教育,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其次,大学生的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最后,大学生的家长应当遵循“三爱”原则来帮助孩子学习,培养孩子成为有用的人。
总之,《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大学生的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教育,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根据“三爱”原则来帮助孩子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成长为有用的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领导力思想深刻而实用,对于今天的领导者仍有很多启示。
以下是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一、教育和培养下属曾国藩重视下属的培养和教育,他认为领导人的责任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通过培养下属帮助他们成长。
曾国藩注重将下属从基层开始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获得成长。
启示:现代领导者也需要注重培养下属,将他们从基层开始培养,并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提高自身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曾国藩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他认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才能和优势,只需选用得当,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团队。
曾国藩注重选拔贤才,并且重视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使得他的团队成员都各具特色,能够相互补充,协作默契。
启示:领导者需要注重发掘潜在的人才,了解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并将他们合理地分配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行曾国藩注重自身修行,坚持执政清正、治家有方,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认为领导者的行为会对团队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时刻保持清明和高尚的品格。
启示:现代领导者也需要注重自身修行,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团队氛围。
四、善于创新和改革曾国藩认为,改革和创新是国家和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与时俱进,寻求变革,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他不断进行军事和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启示:领导者需要注重创新和改革,不断寻求进步,采纳新的思路和方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注重群众工作,了解他们的需求曾国藩注重群众工作,了解百姓的需要和想法,并尽可能满足百姓的需求,为人民谋利益。
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和关心百姓,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安排。
启示:现代领导者也需要注重群众工作,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其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上曾国藩的古人谈读书对我的启示
五上曾国藩的古人谈读书对我的启示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国藩是我非常敬仰的古代文化名人,他在《曾文正公奏议集》中深入论述了读书对个人的启示。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从曾国藩的观点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曾国藩认为读书要有目的。
他强调读书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
繁琐的书籍虽然可以扩展知识面,但读书必须有目标,追求知识深度而非广度。
因此,我在读书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具有深度和实用性的书籍。
我会通过仔细阅读和笔记整理,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曾国藩强调读书要有思考。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曾国藩说:“攻书须精精闻之,思之。
尤须精思详细究穷,殚其理;得之未必为得,用之未必为用。
”这段话启示我在读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要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中不断深化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透彻。
此外,曾国藩认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将读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
曾国藩说:“书中无真理,真理存于历史;历史无肉身,肉身存于世事。
”这句话告诉我,读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
最后,曾国藩提醒人们要坚持读书不懈怠。
他说:“多用积学以修思糊洗,常事以此自任意。
”这段话告诉我,读书应该是持续的、坚持不懈的。
我会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来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观点对于读书的方法和态度给了我很多启示。
读书要有目的,要有思考,要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要坚持不懈。
我将继续以曾国藩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读书水平,不断追求进步。
曾国藩留给我们的启示【优质】
曾国藩留给我们的启示火火按: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放在今天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他的为人、为官的很多行为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后半辈子当了12年的总督,10年的两江总督,2年的直隶总督。
按照张宏杰的计算,当这两任总督,他基本可以结余180万两白银。
但是曾国藩临死的时候,他的积蓄只有18000两,只占1%。
而且这1%,他本来是准备自己告老还乡之后用的,结果也没用上,因为他在两江总督的任上死了。
当然最后的这18000两也没剩下,办丧事给花得精光。
因为他临死的时候交代自己的儿子,办丧事不准收礼。
所以从原则上来讲,曾国藩是一个没有留下遗产的人,除了在湘乡的一栋房子和里面的藏书。
(一)曾国藩一辈子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都非常严,吃饭就用一个瓦盆,见客人的时候就穿着邋遢的破衣,因为他觉得自己又不是京官,穿那么好干什么?他一生穿的鞋袜衣服,都是自己的夫人和女儿做女红的产物,自产自销。
他的夫人姓欧阳,欧阳夫人在老家一听老公当总督了,就去投奔他,希望过点儿好日子。
没想到,到安庆一看,总督衙门破烂得一塌糊涂,老妈子只有两个。
这么一大家子,家务怎么操持得过来呢?所以欧阳夫人就自作主张到街上去买了一个丫鬟。
曾国藩看见了就很生气,说咱家没必要花这个钱,有事自己做,最后逼着欧阳夫人把这个丫鬟给送人了。
这不是什么廉洁,他就是觉得没必要。
而且曾国藩一生有一个观念,不要给子孙留财。
他自己的生活也很清苦,比如说他有一个规定,“夜饭不荤”,就是说晚饭的时候不吃荤菜。
总而言之,曾国藩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非常高,但他对别人却不是这样。
比如说前面我们讲的那个例子,对户部的书办,他跟人家谈好要给8万两,就一定会给。
从曾国藩身上学到的做人智慧
从曾国藩身上学到的做人智慧提起曾国藩,多数人首先想到“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广为流传的话。
曾国藩做官的确非常成功,曾七年十次升迁,连跃十级。
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
人们所熟知,曾国藩做官成功的一面。
殊不知,曾国藩还是晚清著名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其谦谦君子崇高道德形象更是为后世学者所顶礼膜拜,被誉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曾国藩出生并不显赫,祖辈皆务农,其父亲是一位落第秀才。
但是,曾国藩为什么能集众多辉煌于一身,取得巨大成就呢?在曾国藩遗留下来写给家人的书信及日记中,我深刻理解到,他能取得如次成就的关键是个人在“修身”上有不同凡响的造诣。
曾国藩是一位爱读书的人。
他22岁考中秀才,随后参加过两次会考都落榜。
在第二次落榜失意伤心之余,他取道南下,准备游历天下增加见识。
到南京时,身无分文,于是在其父亲考秀才时的一位朋友那里借了银子100两。
然而,他却用100两银子买了一部《二十三史》。
当时一个七品县官一年俸禄才是40两银子左右。
可见曾国藩对读书的钟爱。
在其随后身居高位时,他更是每日坚持不懈学习诸子百家,并在家信中时常告诫兄弟及儿子,要求他们每天都要读书学习。
他曾说过,读书有多方面好处:一是能树立正确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能“自卫其生”,意思是能让人学到生存技巧、本领;三是能保养身体。
曾国藩自己更是无一日不读书,终生手不释卷,直到临死前一天还在写日记、读书。
曾国藩是一位勤俭节约的人。
他曾被同僚戏称外号为“一品宰相”。
这个外号由来,与曾国藩饮食习惯有关。
曾国藩在家吃饭,每吨饭只吃一盘菜,每天如此。
有一次,他到下面巡访,下属官员为他备了一桌山珍海味,可他只吃眼前的一盘菜。
下属不解其意,吓得不轻,后来还是随从解释了其中缘由。
因此,同僚送他“一品宰相”雅号。
曾国藩除了上朝穿的几套官府外,其余衣服全部是妻子、家人等织布、纺线制作。
曾国藩读书方法及对高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启示研究
曾国藩读书方法及对高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启示研究
曾国藩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读书方法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般来说,曾
国藩非常重视读书。
他把几个读书题材作为他的休闲,他把每一个题材仔细地研究,他看
书时以覆盖法读书,即先读书的梗概,然后啃文献,从而积累知识,获得启示。
除此之外,他还把书籍收藏起来,并及时将所收集的信息整理成文字,以给他的子孙留下一个丰富的
资源库。
高中语文学习以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为基础,重点在于覆盖面的突出,运用框架的思想来把
语文学习有机地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去获得有关知识和思想。
学生在读书时,除了重视修
养之外,还要重视加强实践,将文学思想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实现文学中反思和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文学理论水平。
在实践中,学生应学会用思维分析文学中涉及的各种思想,无论是思想正确与否,都要进
行批判分析,并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给出自己的答案。
学生要重视文化的实践与文学的
融合,只有将文学实践的的精神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牢牢把握文学的思想和精神,有
效提高文学素养。
总之,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对高中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要求学生要认真研究
书本知识,更需要学生拥有文化素养,能够将文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给人的启示
人生之中,掣肘之处,拂逆之端是常常要面对的。
曾国藩身处艰危之中,自然不免。
曾国藩是这样认为的,最好的选择是应当借助别人的拂逆,来磨砺自己的德性。
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在方法上要多化解,少拒绝,因为简单的拒绝会对一个系统起破坏作用,大凡办事过程中,常常会有曲折,交接矛盾之处,如果有一个地方不通,就会处处受到制约,简单的拒绝看似痛快,但是往往会激化矛盾,最好的办法是逆来顺受,逆来顺受不是屈从,而是一种化解,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怒不尤为用,立的意思是,发奋图强,站得住,达的意思是,办事圆融,行得通。
所以曾国藩说,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对待当今社会上提倡敢于质疑,勇于争论这种现象应当如何认识,如何评价。
曾国藩提倡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
古时有一位老父亲教育儿子说:“恶言不出口,忿言不返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诫。
”曾国藩教育儿子曾纪泽说:“古来凶德致败者,约有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不肖,曰傲,曰沿讼,即多言也。
”曾国藩认为,如果想使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言语谦逊一些为好。
争吵往往没有是非可言,结果常常会意气用事,争论的本质就是纠缠,往往会成为内耗。
技术性争论是必要的,利益之争就没有必要了。
一个人牢骚太多,结局必然抑塞,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
抑郁不平之气,往往伤人害己。
曾国藩劝戒他弟弟说,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性之短长。
不争论,莫纠缠,脚踏实地干实事。
曾国藩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处世的经验智慧是先晓事,后办事。
晓事是指,把事情整理清楚明白,临事以明字为第一要务,明有高明,有精明。
“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见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且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
凡事高明的人,临事之时,应当降心抑志,趋于平实就不容易了,如果再能事事求精,做到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就能把事情了解实,就做到晓事了。
应事接物时,应当从人情物理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不要从深处细处看。
做人做事都要有原则。
如强调读书是寒士的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风味,但在处世的方法上要灵活,要张弛有度。
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不要让事情控制住自己而被动。
曾国藩一生爱才如命,有幕府百人,其幕府被称为神州第一幕府。
他打造自己的团队的方法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为名利,尤其为势所驱,是人之常情,对物质追求也是人之常情。
曾国藩自己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自居,30岁即立志不靠做官发财,自律很严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要求所有人都象自己,就不行了,要成人之私。
在对待自己的团队上,曾国藩忍辱负重,解决自己的问题,千万忍耐,忍耐万千,让利于人,解决别人的问题。
荣利之时,退让为宜。
忍是小境界,让是大智慧。
让分退让,进让,满足手下之私就是进让。
在推荐人才上不计个人恩怨,天下督抚半出曾门。
共赢才是大智慧。
扬善于公廷,规过于私室。
信任尊重对心智的成熟作用很大,规过有利于社会进步,扬善有益于个人进步,规过要讲究方法,扬善是一种修行。
为人应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事业就会多大,把分散的力量汇聚起来,就可创造历史奇迹。
曾国藩当盛衰之时,认为应当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富贵人家,应当牢记这两句话。
历史上郭子仪85岁善终创造了政治上的奇迹,真正作到了上不疑,朝中不受猜忌嫉妒。
曾国藩也是这样。
曾国藩的做法是盛时让功于人,有难自己当,有功别人享。
劝自己兄弟辞官,制造曾左不和,让慈禧放心,写家书明志,认真工作,埋头干实事。
毁誉祸福之上有大智慧。
挺经是曾国藩的压案之作。
挺经中心在刚。
曾国藩一生已懦弱无刚为大耻。
刚不是性格上的刚强刚烈,是临事之刚,不是刚愎自用,而是自胜之刚,克服恃才傲。
是克难,克惰之刚。
是胜人处求强。
强字须从明处做起,然后不可屈挠,如果前强而后弱,就是瞎胡闹。
曾国藩认为,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在用兵上,曾国藩以深沉要求自己和别人,深沉的意思
是要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说,最贵自立,不贵求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广延纳。
曾国藩遇事不被人言,势态所左右,能立定脚跟。
对一个大原则,大趋势的把握上舍枝叶,固根本。
曾国藩知行合一,缘于他对人生信仰的追求和对人生追求的坚持。
修身养性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曾国藩做到了五到,五勤。
即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
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一生敢于正识自己的不足,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由观察到意识,思考,思想。
致精诚,积苦思。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动手习惯的培养,结果就会是创造,创先,创优。
对待同僚,则相互规劝,对待下属,则再三训导,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曾国藩祖父,母亲的倔强性格对曾国藩影响很深。
曾国藩说,立志必须有倔强之气。
性格决定命运,倔强的性格使初入官场的曾国藩,为京师权贵责骂,被外放江西。
倔强这种坚持正义的品格,毅力使他在大难磨砺之时挺了过去,永远和自己比,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这种倔强,不是争强好胜匹夫之勇,不是个性倔强不服输,而是对自我塑造的倔强。
痛苦中的自责是一种修炼,愉快的自我修炼则更高,最终是会赢了神灵的。
曾国藩是行动力,实践力很强的人,特点是,先静之,再思之,5,6分把握即做主。
说做事时,但将全部精力,付诸一事,未有不成,凡全部精力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
下了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行动力向执行力升华。
美国文化是极为推崇执行力的,认为执行力就是在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这样的结果就会是长期目标的完美达成。
曾国藩认为,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一生团练与洋务两件事的成功得益于此。
说:‘某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
完美的执行力不外经分,纶合,祥思,约守而已。
是对任务,责任的忠实,是对事物分析和策划的能力,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措施和细节上的操控能力。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是自己行动的原则和底线。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的用的着的,不过一两句,这就是所谓的守约。
精神力量和信仰的力量是支撑曾国藩一生的支柱,从而也挽救了东方儒教文化。
在英雄与圣贤之间选择了圣贤,选择了圣贤就克己修身,起名涤生。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在有能力问鼎天下之时,功成身退。
这正是文化的力量。
毛主席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