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篇
医圣张仲景三味药的小方47个,个个经典

医圣张仲景三味药的小方47个,个个经典1,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9克,生姜9克,枳实5枚。
加水600毫升,煎到300,分三次温服。
用在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就是胃里、胸口觉得悬着一个东西堵得慌,疼痛。
现代用在慢性胃炎,胃下垂,水饮停留者;或伴随胸痛的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辩证内有痰饮,心胃阳气不足的均适用。
2,半夏散及汤:半夏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等分捣细过筛混合,散剂冲服一次2克,一日服三次。
若不能服散剂,煎汤,水煎七沸,再入散剂2克,水煮三沸,令药液稍冷,少少含咽,能使药物布散于咽喉,增强疗效。
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
表现是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现代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食道炎、声带水肿等疾病。
3,旋覆花汤:旋覆花18克(包),葱5支,新绛6克(茜草根)。
感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
现代常用在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冠心病、甲肝、乙肝、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疾病。
4,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6克,炙甘草3克,炮附子6克。
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
虚寒体质的表证,“但欲寐”、“无热恶寒”,表证微热时使用。
现代用在肺心病、心律失常、过敏性疾病、水肿、遗尿等。
5,麻黄附子汤:麻黄9克,甘草3克,炮附子9克。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无水虚胀者,为气。
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现代治水肿,全身性水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舌苔白滑,脉沉。
6,白通汤:葱白4根,干姜6克,生附子15克(用淡附片)。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在体内阴寒太重时,出现阳气会外脱。
适合少阴病拉肚子,脉虚弱到几乎把不到。
现代常常治疗失眠或者困倦睡不醒,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头面部水肿等症状突出的情况。
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细辛6克,炮附子6克。
太少两感证。
太少两感证既可有脉沉、欲寐、四肢不温的少阴阳虚见证,也可有恶寒、发热的太阳表证。
张仲景的62个经验方

张仲景的62个经验方治癫痫方〔组成〕荆芥8克,全蝎10克,僵蚕10克,浙贝10克,橘络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蜈蚣2条。
〔用法〕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小儿减半量。
〔功效〕益气祛痰,镇痫安神。
〔主治〕癫痫。
附:治癫痫民间验方黄豆2500克,地龙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5000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食黄豆一握。
〔功效〕镇痫安神。
〔主治〕癫痫。
三十、治甲亢方〔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贝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姑10克,甘草5克。
〔功效〕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主治〕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加减〕肝郁者加柴胡、枳壳、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枣仁、柏子仁;烦躁惊惕者加麦芽、大枣;汗多加浮小麦、糯稻根;手颤者加钩藤、首乌、白芍、鸡血藤;突眼加木贼、白蒺藜;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腎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血瘀者加丹参、丹皮。
三十一、治皮肌炎方〔组成〕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编辑新经络.三十二、治硬皮病方〔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参30克。
〔功效〕补腎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硬皮病。
〔加减〕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腎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三十三、治糖尿病方〔组成〕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功效〕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三十四、治地中海贫血方〔组成〕一方:吉林参6克,鹿茸片3克,炖服。
【张仲景】老中医亲测有效的偏方验方116剂,终于找全了!

【张仲景】老中医亲测有效的偏方验方116剂,终于找全了!▌1. 黑芝麻小金橘饼:冠心病黑芝麻补肾,含大量维生素E ,可软化血管,是中医有名的益寿药;金钱橘又称长寿果,常用于宽胸理气,用于心胃气痛。
这两味药一宽上,一润下,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
方法:取黑芝麻 30 克,小金橘饼 3 个。
每日临睡前嚼服。
▌2. 治打呼咬牙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 3~5 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3. 姜糖苏叶饮治感冒生姜、苏叶各 3 克,冰糖 15 克,将沸水冲入浸泡 10 分钟,趁热喝完,每日 2~3 次。
此方对于吹空调受凉的感冒、周身不适,无汗,胸闷不舒,头重身倦适用。
▌4. 头发稀少或者掉头发这是湖南一个老中医开的一个方子,不仅有效,关键是这个方子非常便宜:一共是 3 种药:鱼肝油,胱氨酸,维生素 B6 。
都是一块多一瓶,都是一天3 次,按着瓶上说明吃几片去吃,记住,3 瓶一块吃,不要断。
效果绝对好,比可贵的其他药有效得多。
▌5. 头痛苦丁茶是用冬青科植物苦丁茶的叶炮制加工而成,在古书上称「皋卢茶」,是药饮两用的珍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载有该药性味「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煮饮」。
此药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逐风活血的作用,是对付风热头痛的妙品。
▌6. 慢性胃炎坚持用黄瓜藤烧水喝,会治疗胃炎,很多朋友试过,很有效。
▌7. 治咽炎金银花 15 克、桔梗 20 克、甘草 10 克、陈皮 10 克、青果 15 克,用 1000 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 45 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 5~6 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8. 嗓子牙龈发炎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记得一定要是晚上,当时症状就会减轻,第二天就好了。
▌9. 夜盲以前眼睛晚上看不清,白蒙蒙的,可能叫夜盲,医生开了,菊花,枸杞,鲍鱼的壳(打碎一块一块的),然后加点羊肝,没就猪肝,用水煮,没喝多久就好了,喝起来香香的,好有效!▌10. 咳嗽这个咳嗽多发生在秋末冬初,遇到冷空气咳不停。
张仲景五十个特效秘方

张仲景五十个特效秘方张仲景五十个特效秘方张仲景五十个特效秘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编〔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编〔主治〕慢性结肠炎.〔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六、治泄泻方〔组成〕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克)〔功效〕消炎止泻.〔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七、治肠套叠方〔组成〕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先煎),党参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3枚,法夏9克.〔用法〕上药慢煎,服后半小时,继用下法。
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篇-此篇属中医不传之秘

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篇-此篇属中医不传之秘首先讲明一点:脏腑与经络之用药有异同,学者宜识之。
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
中华道家懂得,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铢,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共为384铢(16两,古一两等于24铢),乃为易象卦爻之数(64卦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铢数。
脏腑对应:肾1、肝3、心包3、脾5、肺7、心9胃2、胆4、三焦4、大肠6、膀胱8、小肠8脏腑阴阳:耳、目、鼻开阳位主精气神无形之先天阳为五脏阴之用自内而出;先天阳-五脏阴之用。
口、二阴开阴位主传送出入有形之水谷后天阴为六腑阳之用自外而入;后天阴-六腑阳之用。
脏腑用药:1、3、5、7、9补阳以滋阴;保胃气以存津液2、4、6、8 滋阴以养阳;固津液以密阳气。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一两水病;二两加-此为变;三两主制-此为常)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四两小其制、八两大其制)为主;青龙三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三两小其制;六两大其制)为主;白虎四者,收重之方,以石膏(八两小其制;十六两大其制)为主;朱鸟九者,表滋之方,以鸡子黄(一枚百合病;二枚少阴病;三枚温病)为主;玄武一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一枚或六两少阴病-此为常;二枚湿病-此为变)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变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注意:此主言其常,小言其变。
味辛皆属木(三),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九),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五),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四),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一),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篇

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篇-此篇属中医不传之秘此篇内容的发表,有违师训,但医乃仁术,目睹世人疾苦,目睹众多仲景学说崇尚者苦无真经,故公开部分内容,更高级部分请有缘诸君求师李宝柱先生。
----上古真人谨识此篇撰用《伤寒杂病论》、《道藏》、《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李宝柱先生所传仲景方术》首先讲明一点:脏腑与经络之用药有异同,学者宜识之。
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
中华道家懂得,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铢,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共为384铢(16两,古一两等于24铢),乃为易象卦爻之数(64卦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铢数。
脏腑对应:l 肾1、肝3、心包3、脾5、肺7、心9l 胃2、胆4、三焦4、大肠6、膀胱8、小肠8脏腑阴阳:耳、目、鼻开阳位主精气神无形之先天阳为五脏阴之用自内而出;先天阳-五脏阴之用。
口、二阴开阴位主传送出入有形之水谷后天阴为六腑阳之用自外而入;后天阴-六腑阳之用。
仲景方术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图.gif三元九运参考资料从黄帝元年开始(即早西元2698年)纪元,该年为甲子年定为始元。
往后每60年一个甲子周期,为一元,或叫一个大运。
三个甲子定为三元,分上元、中元、下元,共180年。
每一大运60年中又分三个小运,每个小运20年。
排小运的方法有点特别:在上元里排一运、二运、三运;在中元里排四运、五运、六运;在下元里排七运、八运、九运。
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三元九运」。
三元九运往下挨排,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由黄帝元年起至2003年,算起来已历经79个大运了。
2003年是下元七运的最后一年,2004—2023年进入下元的八运了。
远古时代的先哲凭借甚么规定了三元九运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奇异的神话,无人能够理解,也无从考证它的由来。
不过,近代的人们发现太阳系星体运行规律倒是与元运之说不谋而合。
从天文资料得知:地球自转一周,产生昼夜。
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
仲景方与十剂疗法!(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仲景方与十剂疗法!(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仲景方与十剂疗法仲景先生比魏晋南北朝的徐之材早很多年,但根据徐之材先生归纳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用方分类十剂,我们可回溯探讨如下:1.宣可决壅仲景先生的栀子豉汤、瓜蒂散,当胸膈积水痰饮或胸口紧闷造成不通,就可用这二个方剂催吐。
2.通可行滞由于水份囤积身体某部位,导致泌尿系统小便不利,或痰饮导致身体组织异常,仲景先生用五苓散、十枣汤通利。
尤以十枣汤内有大戟、甘遂属大戟科,而芫花则属瑞香料,含有强烈生物碱,属峻烈之品,而以利尿法使腹水消退,达到通可行滞的疗法。
3.补可扶弱我们身体因正虚而受外邪致病,因致病而体更虚弱,如心脏虚弱、低血压导致畏寒肢冷、脑部缺氧或脾胃虚寒、脾失健运,仲景先生就用四逆辈的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理中汤或小建中汤等滋补方剂治疗。
4.泻可去闭闭与滞相较而言,闭较滞为严重。
泻可去闭,仲景的代表方有陷胸汤、承气汤、抵当汤系列,因为这些方都有大黄制剂。
一般宿食、宿便因发酵,使大肠蠕动不良,有时到发高烧不退,藉大黄生物碱可清宿食宿便。
在阳明病可以找到“拈衣摸床,神昏谵语”症状,与现代的脑膜炎症状相同,都是高烧引起,用泻法可治危急重症。
5.轻可去实这“实”是指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实,实就是实证。
邪气实,如风邪、寒邪导致实证,用葛根汤、麻黄汤等,内有麻黄,麻黄与木贼同样,都是轻剂,轻剂通常有发散作用,达到去实效果。
6.重可镇怯所有矿石介壳类药材都有镇静作用,仲景的代表方如旋覆代赭石汤,就是藉代赭石的重达到镇逆、降逆,如气逆恶心、食道逆流,用本方效果就很好。
依我临床经验,服本方,我会交代患者大小便如出现红色,是因代赭石是红色的,不用担心。
又如脑内压、脑血管病变、中风或脑异常放电造成癫痫,用柴胡龙骨牡蛎汤,龙牡就可达到重镇效果。
7.滑可去著“著”是指病邪附著在人体某一部位,如肠胃消化系统障碍,大便已从肠管直肠到肛门,但就无法排出,只差临门一脚。
【偏方】张仲景千古名方,治疗150种疾病,值得收藏!

【偏方】张仲景千古名方,治疗150种疾病,值得收藏!展开全文百年难遇的养生千古名方。
“食物疗法”是祖国医药宝库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食物养生治病,在民间一直被广为流传。
药食同源,运用食物养生治病,简单易行,疗效显着,安全无毒花钱少,不出家门可自疗。
1、治水肿: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2、止外伤出血:西瓜叶,晒干,研末,撒患处,立即止血。
3、治闪腰岔气:西瓜皮阴干,研末,加盐少许,以酒调和,每服9克,日服2次。
4、治火烧饭烫:干西瓜皮30克,研末,加香油调匀涂患处。
5、治尿血:葡萄根、白糖各6克,水煎服。
6、治咳嗽:大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服,见效迅速。
7、治火眼肿痛:将黄连浸于梨中,以梨汁点眼,1日数次。
8、治红眼病:桑叶、菊花各15克,水煎,去渣,温洗患眼,1日2次。
9、治哮喘:桃仁、杏仁、白胡椒各6克,生糯米10粒,上药共为末,用鸡蛋清调匀,外敷双脚心和双手心。
10、治半身不遂:桃仁(去皮尖)放酒中浸1周,晒干为末,以蜜调和为丸(梧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15丸,以黄酒或开水送。
11、治痢疾:石榴皮、山楂各30克,水煎服。
12、治中耳炎:石榴花,焙干研细,加冰片少许,吹耳内。
13、治误吞金属物:韭菜,不拘量,洗净,不切断,放水中煮软食,金属物和大便一起排出。
14、治鱼刺卡喉:将活鸭倒挂,吐出唾液,放患处鱼刺即化为水。
15、治冻疮:将干辣椒煮水,每日早晚洗1次,连洗数日即愈。
17、治秃发:将红辣椒泡酒一周,用酒涂患处,一日数次,可促进头发再生。
18、治关节炎:辣椒面。
冬天用酒,夏天用醋调和涂患处,见效快。
19、治脱肛:将河中螺蛳,去掉外壳用白矾面撒其肉上,化水涂患处,神效。
20、治鼻出血:把大蒜捣烂如泥,敷双脚心,见效迅速,安全可靠。
21、治小便不利:大蒜5头,大麻子50粒共捣烂,每晚将药适量敷在脚心,第二天早晨去掉,晚上再敷,以小便利为止。
22、治小便不通:大蒜1头,盐60克,山栀6克,共为末,加水调匀,敷脐上,数小时即通。
【秘方】张仲景152个绝密中医秘方(珍藏已久)

【秘方】张仲景152个绝密中医秘方(珍藏已久)1、近视秘方:陈皮150克,白莘茶100克,铁观音茶叶10克,桂皮20克,八角20克。
把陈皮、白莘茶、铁观音茶、桂皮、八角切碎或碾碎均匀掺合在一起,每次取用这种混合的配料4-5克开水浸泡或便秘怎么排便快又有效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开水温凉时把水饮尽。
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2、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气管炎,高烧,肺炎,肺脓肿等以痰多而稠:每日取薏苡仁100克加入20枚红枣煮粥,一天三次。
3、痤疮(又名青春痘便秘怎样可以快速排便):鲜仙鹤草、野荞麦(或金荞麦)、黄毛耳草若干,以水煮之,搽脸,特效。
治肺痨咯血:将鲜仙鹤草一两(干者,六钱)捣烂,加冷开水搅拌,榨取液汁,再加入白糖一两,一次服用。
4、不孕症:有人以山茱萸为主老年人总便秘是怎么回事治疗不孕症患者58例,其中服药后怀孕者43例,无效者15例,治愈率为74. 14%。
治疗方法:以山茱萸l2g为主,配以白术、茯苓各l2g,熟地l5g,紫河车20g。
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口老人便秘的原因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5、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仙鹤草的茎叶制成200%的浓缩煎液。
用时先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以洁尔灭棉球全面彻底洗擦阴道壁,然后将饱蘸仙鹤草液的棉球均匀地涂抹整个yin dao壁。
老年人便秘如何调理再塞以饱蘸仙鹤草液的特制带线大棉栓,放置3~4小时后,取出。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效奇佳6、1.口臭、口腔炎:石榴1个,剥皮取子,捣烂加水煎汁,含后咽下,日数次。
2.脱脏:石榴皮30克,明矶老人怎么治便秘15克,水煎,洗患处。
3.中耳炎:石榴花,熔干,加冰片少许,研细末,吹耳内。
4.久泻久病:陈石榴皮,熔干研为细末,每次服10克,米汤送服,1 日2次。
7、腰腿痛方:川连6G 桂皮4G生地4g鹿得了便秘怎么治疗比较好茸2G(可用鹿角霜代替)用白酒一斤浸泡10天早晚各饮用一盅治疗各种腰腿疼及关节痛.8、失眠:酸枣仁40克龙眼肉60克西洋参40克五味子40克大红枣60克枸杞子60克甘草30 克肉桂3便秘应该怎么调理0克冰糖250克。
【验方】张仲景88个靠谱民间中医验方,值得珍藏

【验⽅】张仲景88个靠谱民间中医验⽅,值得珍藏1.指腿脚痛⽅艾叶500克,红花100克,平均分为10-15份,每⽇取1份,⽤纱布袋包裹、扎紧,放⼊陶瓷或搪瓷锅中加⽔煎煮,煎液趁热泡双脚20-30分钟,药液可以使⽤2-3天。
该偏⽅不仅可以缓解腿脚疼痛,还可以去除脚上的⽼⽪、⽼茧。
2.艾叶⽣姜泡澡治产后关节痛⽤新鲜艾叶100克(⼲艾叶50克),⽣姜5-10⽚,放⼊⼀⼤锅内,加⽔煎煮30分钟左右,倒⼊浴盆中,冲⼊适量的凉⽔后进⾏泡澡,每次约30分钟。
连泡5-7天,产后关节疼痛可得到有效改善。
3.“四参”研粉内服治痘痘苦参、⽞参、沙参、党参各90克,均研粉,与30克核桃仁(捣碎)充分搅拌均匀,每晚睡前取3克,开⽔送服,直⾄服完。
这⼏种药均性凉,可以清除体内的⽕⽓,治疗痘痘⾮常有效。
4.⾦银花、鱼腥草泡⽔治扁桃体炎⾦银花30克,鱼腥草40克,薄荷20克,先将⾦银花放⼊锅内,加⽔⼤⽕煮开后,⼩⽕煮3-5分钟,再加⼊薄荷和鱼腥草,稍开即可关⽕,每天2次。
需要提醒的是,上三味药最好⽤新鲜的,⼲品的药效会稍逊⾊,且加⼊薄荷和鱼腥草后,煮的时间不能长,否则药效会⼤打折扣。
5.仙⼈掌治鹅掌风鹅掌风,西医称为⾓化性⼿癣,是⼀种较顽固的⽪肤病,其表现为⼿掌局部有边界明显的红斑脱屑,⽪肤⼲裂,亦可出现⽔疱或糜烂,⾃觉瘙痒。
取⼀⽚状的仙⼈掌,把上⾯的刺拔⼲净,然后将其切成⼩段,放⼊砂锅内加适量⽔熬煮,直到熬成糊状为⽌。
先⽤药液的蒸⽓熏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再⽤仙⼈掌糊擦洗⼿掌,直⾄药液转凉为⽌。
每⽇2次,次⽇另换仙⼈掌。
6.治肾盂肾炎验⽅肾盂肾炎属中医热淋范畴,治疗以清热解毒、分利湿热为主。
取⾦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茯苓、车前⼦各20克,⽜膝12克,⽔煎服,每⽇1剂,分两次服。
加减: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恶⼼、呕吐加姜半夏、藿⾹;腰痛甚加杜仲、川断;⼤便秘结加⼤黄。
7.治乳腺增⽣外敷⽅草乌6克,川乌10克,蟾酥3克,蜂蜜适量。
【秘方】张仲景18个实用好方,必备特效秘方,送给有缘人!

【秘方】张仲景18个实用好方,必备特效秘方,送给有缘人!1 治偏头痛鲜丝瓜根三两,鸭蛋二个,水煮服。
2 治风寒感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
水煎服。
(《本草汇言》)3 治热毒壅滞之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山豆根1g、射干3g、绿茶3g。
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茶饮保健》)4 治风寒痰嗽、恶心、吐清水、胸腹胀闷橘红5g、绿茶3g。
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消痰散结,宽中利气。
(《茶饮保健》橘红茶)5 治二便不通,诸药不效射干捣汁,服一盏立通。
(《普济方》)6 治一切食积、痰积、虫积、气积、痞块疼痛,胸膈肚腹膨胀,饮食不消,面皮黄瘦,单腹胀将狼毒制作为细末。
将米煮熟。
和在一起制作为如黑豆大的丸剂,每次服七丸,白开水送下。
通了便是好了。
(《滇南本草》)7 治踝关节扭伤取元胡30克,郁金60克,加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沸后15分钟左右,连药带渣倒入盆内,先将患部置于热气上熏蒸,待温度不烫时,再浸洗患处。
每次熏洗时间不应少于半小时,每日早晚各1次。
也可用药水浸泡。
8 治四肢及胸部软组织扭伤烟丝与酒糟各等量,捣烂敷患处。
(《浙江药用植物志》)烟丝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
9 治老人尿频白果30g,大枣10枚,每日一剂,水煎服,3天见效。
共治疗10例,全部有效。
10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陈高梁根7个,红糖15g,水煎服。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或是将益智仁炒后研细,加放了盐的米汤调服3克。
(《经效产宝》)11 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这是因为气脱取益智仁60克,浓煎服下。
(《世医得效方》)12 治关节炎,跌打损伤射干90g,泡入500g白酒中,浸泡一周,每次饮15g,每日2次。
13 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腹胀不舒威灵仙5g、花茶3g。
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能祛风湿,消痰散积。
降血糖。
(《茶饮保健》威灵仙茶)14 治淋巴癌或毒疮黄精适量,打得烂烂的包在患处。
【秘方】张仲景的45个奇妙秘方,千金难买,收藏备用

【秘方】张仲景的45个奇妙秘方,千金难买,收藏备用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1、临沂孙大夫有一个专门治疗手蜕皮的中药秘方,该秘方用中药公丁香、红花、黄精、黄柏、花椒、藿香叶、大黄、白矾、狗脊、苍耳子、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白矾、冰片各200克,甘草500克,维生素C100片装的100瓶,将上述药品粉碎加75度医用酒精12公斤浸泡半月沉淀滤渣而成。
我一般装50毫升小瓶备用。
用时滴上几滴搓手,刚开始一天搓手若干遍,3天以后改为1天搓手3-5遍,一周即愈。
临沂润泽堂提醒大家:治疗期间忌用肥皂和碱性洗手液洗手。
2、哮喘断根方冬天是各种哮喘病和痨病的多发季节,各地医生用我的这个秘方治疗此病的较多,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好多大夫打电话感谢我,感谢我的这个药方忒好用,现在再次公开发表该秘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该方余已用30余年,方宏力效,每每无不得心应手,绝对给广大哮喘痨病患者带来福音。
临沂孙大夫哮喘断根方:苏叶、五味子、麻黄、平贝、槟榔、乌梅肉、前胡各15克,法半夏、松花粉、橘红、苦杏仁、知母、海石、米壳、生石膏、柯子肉、薤白、竹茹各20克,黑豆、枸杞、枳壳、麦冬、瓜蒌各30克,白果仁50克,上述药材共粉碎成细末,早上和中午饭前半小时每次用温开水冲服10克中药粉3、便秘这个方子非常好用,就是赚不到钱,为人民服务也是应该的:生姜切碎取少许放在肚脐上,然后,滴上2滴白酒,再用伤湿止痛膏贴上,一般12小时揭下。
一天一次。
临沂润泽堂提醒大家:舒服的时候就停止,不舒服的时候再贴上。
花钱不多,既省时又不遭罪。
4、乳糜尿临沂孙大夫治疗乳糜尿的秘方:仙鹤草、白芨、射干、川芎、石韦、赤芍、生地各等份共粉细末,每天3次,每次10-15克温开水冲服,不足一月即愈。
忌:辛辣、酒、腥。
5、二黄治疗口腔溃疡秘方黄芪1份,黄柏2份共粉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粉撒患处,可治好一切口烂,这是我祖辈留下来的。
30多年来,根据临沂孙大夫的经验,给患者撒患处每次15分钟留药,每天5次,直至痊愈(5天左右)。
仲景方术和用药(不传之秘)

仲景方术和用药(不传之秘)河图与洛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起源,中华文明的源头,被为"宇宙魔方"。
有称中国文化为“河洛文化”。
河图与洛书是两大“谜”,其源自哪里至今没有结论。
据古代传说,远古的伏羲时代,有一神奇的龙马背负着一张神秘的图,出现在河南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水面上,象征吉庆,后世称之为“河图”。
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又有一神龟背负着另一张神秘的图浮出洛阳境内洛水,呈祥显瑞,后世称之为“洛书”。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伏羲氏由“河图”推演出八卦,称“先天伏羲八卦”;商未周初的周文王由“洛书”推演出另一种八卦顺序,及六十四卦,称“后天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
《史记·自序》曰:“西伯囚基里,演周易”。
《周易》源自于河图洛书。
其实,河图与洛书分别是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地理方位图。
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
顾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弘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洛书在东序”。
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河图应是玉一类物品,或者是刻在玉上的一种图,和其它玉器同时陈列在一起,并无任何神秘之处。
在周成王时代,河图洛书还在皇宫里陈列着,经幽王之乱,西周国宝被犬戎劫掠一空,河图洛书从此流落民间不见踪影。
孔子一直等到晚年,也未能见到河图洛书,于是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一千古慨叹。
老子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虽未言及河图洛书问题,但肯定知晓河图洛书,只是没有明言而已。
孔子曾入周参拜过明堂,会见过老子,孔子是否与老子讨论过河图洛书问题,文献中未见记载。
孔子一直盼望能见到河图洛书,直到老年时仍为见到。
从西周灭亡到孔子而立,中间不过二百多年时间,两件国宝的失落,竟在中国历史上铸成一件千古憾事。
令人惊讶的是1987年6月,在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上,出土了一件5000年前的玉器(习惯上称之为含山玉片),有的考古学家曾对玉片做过考证,认为玉片周围一圈的圆孔可能与古代的洛书有关。
中医张仲景全部处方

中医张仲景全部处方咳嗽是呼吸系统受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一般不需用镇咳药,但严重的咳嗽,特别是剧烈无痰的干咳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其它并发症,此时需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加用镇咳药.针对长期咳嗽反复的情况可以用这个方子比较重,建议你不要按原方.现代一般换算是,一钱=3克.甘草4两就是120克了. 而汉代的一两和清朝的16两制又不一样.你按这个吧炙甘草(12克) 生姜(9克) 桂枝(9克) 人参(6克) 生地黄(50克) 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枣(10枚) 先用水浸半小时,然后大火15分钟,小火30分钟..可以二煎,就是喝完一次,加水再煲15分钟喝一次.一天可以喝两次..还要根据你的症状是否对症,如果比较严重,方子的量可以再修改.张仲景写了一本著名的方剂大全《伤寒杂病论2113》,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5261“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精选了4102三百多个方子,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1653,主治明确.还有一篇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做祛寒娇耳汤”不过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版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权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也就是现在饺子的原型.1副药是1天量.《金匮要略》和《伤寒论》都是他写的.张仲景的药方里所说的一两是3克.人参9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水煎服.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应该这样看,史书记载华佗、扁鹊医术高,但非常遗憾没有著作传世. 张仲景毫无疑问是医圣,其辩证和方药源于伊尹的汤液经,绝对经典.但针灸水平差了许多,否则伤寒论会更有看头. 孙思邈是中医史上唯一一个同时精通中药与针灸的医师,可惜晚生于仲景所以称不了医圣,但他的千金方是方剂史上的经典,而且他的医术没有背离正统中医. 相比之下李时珍差的远,他的本草纲目受人关注更多是因为外行人的以讹传讹,这本书部头虽大但很多地方背离了中医的本意,容易误导人入岔路. 所以,仲景和孙思邈并列(或者仲景微弱优势领先),华佗、扁鹊无法判断,李时珍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健康!。
张仲景最实用的十大经典方剂

张仲景最实用的十大经典方剂老偏方全集为您普及健康知识老偏方全集中医养生知识,偏方秘方全集!公众号本篇文章整理了中医里非常出名的10大方剂,这些方剂不仅疗效神奇,而且使用广泛,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六味地黄丸古方: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功效:滋阴补腎。
用于腎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古方溯源: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
古方新用:六味地黄丸(成药)主要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临床应用:调节免疫体统;抗肿瘤及抗突变;降血脂;抗缺氧、抗疲劳;抗心律失常;降血压;保肝及改善腎功能;延缓衰老;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肝炎、腎病。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不宜同服感冒药。
二、阿胶补血膏古方: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功效: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古方溯源:《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皆将阿胶列为上品、圣药、贡品。
阿胶性味甘平,无毒,乃阴阳平和之物。
久服可美容滋补,养性延年,是国药瑰宝。
古方新用:复方阿胶浆(成药)主要成分: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辅料蔗糖。
临床应用: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
本品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
主要有抗疲劳、耐缺氧、耐寒冷、抗辐射损伤、促进血液凝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贫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为气血双补之药,性质较粘腻,有碍消化,故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三、鹿茸膏古方:红参、五味子、白芍、党参、黄芪(蜜炙)、鹿茸、当归、熟地黄、肉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蜜炙)、远志。
功效:滋阴补腎,益气养血,强壮筋骨。
古方溯源:由补血四物汤、补气四君子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十全大补膏等经典药方演化而来,历经千年,是集合中药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调五脏、强筋骨的传奇药方!公元1148年,作为命门金方记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茸膏滋补命门,入五脏六腑,通气血筋骨。
仲景药对成方(共41方)

仲景药对成方(共41方)1、破水救火药对方:干姜 + 附子 = 干姜附子汤2、泻火护水药对方:大黄 + 黄连 = 大黄黄连泻心汤3、宣透郁热药对方:栀子 + 豆鼓 = 栀子豆豉汤4、破湿暖中药对方:干姜 + 甘草 = 甘草干姜汤5、辛开苦降药对方:栀子 + 干姜 = 栀子干姜汤6、助心通阳药对方:桂枝 + 甘草 = 桂枝甘草汤7、宣肺开源药对方:甘草 + 麻黄 = 甘草麻黄汤8、宣表蠲饮药对方:半夏 + 麻黄 = 半夏麻黄丸9、柔肝敛阴药对方:芍药 + 甘草 = 芍药甘草汤10、清胃降逆药对方:大黄 + 甘草 = 大黄甘草汤11、燥湿降逆药对方:半夏 + 干姜 = 半夏干姜散12、辛散水饮药对方:半夏 + 生姜汁 = 生姜半夏汤13、散饮降逆药对方:半夏 + 生姜 = 小半夏汤14、降气散湿药对方:橘皮 + 生姜 = 橘皮汤15、破湿通痹药对方:薏苡仁 + 附子 = 薏苡附子散16、缓急止痛药对方:乌头 + 蜜 = 大乌头煎17、燥肝搜络药对方:蜘蛛 + 桂枝 = 蜘蛛散18、破气养血药对方:枳实 + 芍药 = 枳实芍药散19、健脾宽中药对方:枳实 + 白术 = 枳术汤20、补脾利水药对方:泽泻 + 白术 = 泽泻汤21、润肺滋肾药对方:百合 + 地黄 = 百合地黄汤22、润肺养心药对方:百合 + 鸡子黄 = 百合鸡子黄汤23、清肺滋水药对方:百合 + 知母 = 百合知母汤24、清上利下药对方:百合 + 滑石 = 百合滑石散25、泻肺利水药对方:葶苈子 + 大枣 = 葶苈大枣泻肺汤26、降热生津药对方:栝楼根 + 牡蛎 = 栝楼牡蛎散27、涌吐升提药对方:瓜蒂 + 赤小豆 = 瓜蒂散28、祛痰排脓药对方:桔梗 + 甘草 = 桔梗汤29、淡渗利湿药对方:葵子 + 茯苓 = 葵子茯苓散30、消瘀逐湿药对方:硝石 + 矾石 = 硝石矾石散31、润燥化瘀药对方:猪膏 + 乱发 = 猪膏发煎32、化瘀利窍药对方:蒲灰 + 滑石 = 蒲灰散33、活血解毒药对方:赤小豆 + 当归 = 赤小豆当归散34、涩肠固脱药对方:赤石脂 + 禹余粮 = 赤石脂禹余粮汤35、清肠止痢药对方:紫参 + 甘草 = 紫参汤36、去尘除积药对方:杏仁 + 巴豆 = 走马汤(外台)37~38:“药酒”药对方两个:麻黄 + 醇酒 = 麻黄醇酒汤(千金);红蓝花 + 酒 = 红蓝花酒39~41:“外治”药对方三个:矾石 + 杏仁 = 矾石丸;附子 + 盐 = 头风摩散;葶苈子 + 雄黄 = 小儿疳虫蚀齿方。
『伤寒验案』张仲景、孙思邈经方中药物计量

『伤寒验案』张仲景、孙思邈经方中药物计量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的方剂中药物剂量,由于年代久远,与现在的剂量相差悬殊,在使用时,因为使用的计量器具各异,临床用方时往往不明所以,给准确用药带来了不便。
虽然,近代多有考古及医学专家进行考证,但是,个别计量还是未能明了。
现将汉唐时期各种计量单位换算成现代计量分述如下,以供中医人士临床参考,如有错漏,还望大家一并纠正。
重量一千二百黍重十二株,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汉代1斤为249.7克,约等于250克。
一龠(yue容量单位)为半合,二龠为一合。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一合为20毫升,十合为一升200毫升,十升为一斗2000毫升,十斗为一斛20000毫升。
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例如:桂枝汤以水七升合现在1400毫升;桂枝加葛根汤以水一斗合现在2000毫升。
上海已故老中医柯雪帆先生根据文物考证,认为《伤寒论》中一两相当于现在15.625g(这个计量已经被经方家所采用)。
也有人说,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很少被采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范吉平先生等考证,认为经方一两折合今天约13.8g。
这些考证与过去“古之一两,今之一钱(3g)”的说法相去甚远。
实际上,经方用量并不是特别大,因为一般分多次服用“日三服”,如桂枝汤中桂枝三两,按3次服计算,则桂枝的一次量为15g。
章太炎以汉五铢钱考证,每两约当今三钱,则原方三两,一剂当得九钱,再以分温三服折之,每服亦仅得三钱耳。
由是观之,原方三两,今用三钱,于古法正无不合也。
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15g、15g、15g、10g、4枚。
张仲景药方有哪些实用有效

张仲景药方有哪些实用有效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下面小编准备了张仲景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张仲景精选药方独参汤(参附汤)人参100克附子25克水煎服,能使真气起于无有之乡,绝对能起死回生.有诗曰: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微可返生,一味人参二两用,应知专任力方宏.附子专治手足冷,重症再加效如神,拨开重雾看晴天,医书最好伤寒论.小续命汤治中风--六经之风脑血栓最有效方,小续命汤由下药组成:桂枝30克川芎25克麻黄25克人参15克白芍25克杏仁20克防风30克黄芩25克防己25克甘草15克该方由"各半汤"加减而成,去僵枣,加人参.防风.黄芩.防己组成.人参补元气,主治气血不足,防风主治一身之风,尤擅治攻窜作痛,黄芩清热在上焦喘.咳.热.痰.防己利水.麻黄汤治无汗之伤寒,脉浮紧,桂枝汤治有汗之中风,脉浮缓,同:颈项强痛,不同在有汗.无汗上分.诸药合用,主治:风.寒.湿三邪外袭太阳经,头项强痛,恶寒.恶风.一身关节尽痛.内侵肺卫,咳.喘.痰.火.由此可以看出:小续命汤主治现代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内感染,颈椎病.风湿.面瘫.肩周炎.病毒感染性肺炎,神经炎.等病很有效.古之中风,非今之中风.明白讲不是治脑血栓.临床中医治脑血栓,首选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补阳还五汤,原方中医秘下"水蛭"一药.未写.因为张仲景有抵挡汤,方有水蛭,因而张仲景会治脑血栓,早秘一手.水蛭一药,现代研究,内含肝素,水蛭素,中医在2000年前,就发现能容栓,谁说不是伟大的发明创造?其他的张仲景药方理中汤甘草25克人参20克白术30克干姜25克水煎服,主治胃痛,常用于现代的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种结肠炎,兼治心脏病.心衰.休克.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甘草重用250克能治咳嗽,抗过敏.人参能调节心律,使心脏在低氧的状态下起薄,使心动过速减慢,使心动过缓增快,以达到正常为度,既调节阴阳平衡.尤其能治疗,无原因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休克"从20--100克用量,脉细迟用20克以下,脉微.脉散,必须用50--100克,否则,病人必死.有过无殒,亦无殒也.干姜温中散寒,主治中焦之寒,并能预防胃病的发生,起到保健作用.加味右归饮:补益脾肾.固精.主治男阳痿.及肾阳虚诸症.山芋25克山药25克熟地40克仙茅20克巴戟20克杜仲15克牛膝30克菟丝子25克覆盆子25克锁阳25克金英子25克人参15克黄芪80克白术25克茯苓25克附子15克吴茱萸25克补骨脂25克水煎服,连服45天以上.子宫寒用:温经汤加减,主治小腹凉,及肾阳虚诸症,还是吴茱萸汤.吴茱萸25克人参15克附子20克杜仲炭15克桂枝25克破故子25克川芎25克白芍25克文术25克青皮20克当归20克牛膝30克甘草25克菟丝子30克沙苑子30克鹿含草30克水煎服.吴茱萸走厥阴经.故能治50年产后风.大家都可以用,万无一失.方歌:沙菟鹿含温经妙,青莪芎芍当牛草,吴芋参附仲桂破,产后久风第一高.五苓散:利水消肿,千古第一方.中医治水肿,利水必须用五苓散,量大也没副作用.白术100克泽泻100克猪苓100克茯苓100克肉桂20克水煎服.这个量,有时水肿也无效,救命加大戟,大戟反甘草.注意,开治肾药.一定不要放甘草,水肿患者,必须给逐水药留路.用甘草者,停甘草12小时,可以用逐水药.金柜肾气丸:中医补肾开天辟地第一方.阴阳双补,补肾壮阳,主治腰膝酸软,甚至腰痛如折,双尺弱,六脉俱迟缓者.山芋25克山药25克生地黄40克丹皮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附子15克肉桂10克水煎服.山芋.山药.生地黄三药为三补,滋阴养肾,补肾方中必用.生地.丹皮清热凉血.虚火上炎肝肾阴虚必用.肉桂引药入肾,略补阳.附子通十二经,回阳救逆,去一身之寒,脉迟必用.去附桂,既是六味,专补肾阴.主治五心烦热,六脉俱虚数者.茯苓利水,泽泻利水,丹皮滋阴为三泻气虚+ 血虚+肾虚+阳虚=劳损气虚:气短不足一息,气息短促,善太息.主要表现在心肺.气短,心悸为主症.寸部脉小--细.微.濡.弱.偷停.血虚:六脉具细,气短,心悸,胸闷,头晕.头迷.健忘,眼花,手足麻木.或突然晕倒.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男阳痿,女经血不调.阳虚:胃寒肢冷,手足不温.治则:补气.补血.补肾.补阳处方:1.补气:四君子汤.2.补血:四物汤3.补肾:金柜肾气丸4.补阳;附子肉桂方剂: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熟地30克白芍30克当归25克川芎25克山芋25克山药25克丹皮25克泽泻25克附子15克肉桂10克水煎服.该方是中医"大包围方"的基础.主治所有疑难症.所有疑难病症,无外乎:四虚.既现代的供血不足.1.兼风湿+防风.羌活.独活.地丰.年见各30克.2.兼血瘀+桃仁.红花.赤芍.鸡血藤各25克3.兼脑血栓+加黄芪250克+血瘀药4.兼热+黄连解毒汤等5.兼水肿+五苓散主要是不重复,寒热药具可.大包围方,能治疗许多疑难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病症.有病治病,无病药也不会伤身.厥阴症,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25克人参15克大枣3个(掰开) 生姜50克水煎服.分析:吴茱萸走厥阴经,主治小腹及腰一下冷痛,尤其多年久冷,甚至几十年旧病,膝下风吹则透,男阳痿,女宫寒.人参补肺中阳元,主治心肺气虚不足一息,心神失养而心悸怔忡,卒厥.大枣和诸药,使药入中焦脾胃.生姜入中焦,主治胃寒.止呕恶.吴茱萸有小毒.故能治泄泻寒痢,与生姜伍用,又增奇效.吴茱萸汤:主治阳明经寒症,呕吐,六脉沉迟.少阴经寒痢,泻下白沫,病位在中下二焦.乌梅丸开辟了寒热药互用的先河.又是现代治疗碱性胃,抗胃癌形成的良方.乌梅25克细辛5克肉桂10克人参15克附子15克川椒15克生姜20克黄连10克黄柏15克2张仲景行医故事东汉时期,洛阳一带常年荒旱,瘟病流行,人们缺医少药,不少人死于病魔。
收藏,张仲景22个三味药的经典方,性价比极高。选药精当!(二)

收藏,张仲景22个三味药的经典方,性价比极高。
选药精当!(二)23,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草15克。
现代治疗阑尾炎内脓已成,或属于慢性反复发作者,经典方。
24,(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擘)50克,滑石15克(包),代赭石15克(打碎)。
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
主治百合病误下后,阴虚气逆,神志恍惚,惊悸不安,口干作渴,时时呕哕,口苦,小便短赤,脉微数。
25,滑石白鱼散:滑石、乱发(烧)、白鱼(白鱼是书纸中,衣帛中的蠹虫)各15克。
三味药捣碎成散剂,用米汤送服,每次1.5克,日三服。
治疗消渴,小便不利,或有血尿者。
26,茯苓戎盐汤:茯苓125克,白术50克,戎盐10克。
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三次温服。
看症状描述,一直是治疗“小便不利”是指尿路感染的膀胱刺激征的。
尤其是那种尿后余沥不尽,尿色白而不甚热,尿道刺痛不明显。
治宜健脾利湿,益腎清热,适合用茯苓戎盐汤。
27,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贝母、苦参各120克。
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每服3~10丸,每日2次,米汤送服。
主治妊娠小便困难,饮食如故,舌红苔黄,脉滑数。
现代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咳嗽等。
28,四逆汤:炙甘草6克,干姜4.5克,生附子10克。
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现在列入国家药典,都制成口服液了。
传统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临床实际用在休克、腹泻、阳虚发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足寒厥证、毒血证和食管痉挛性狭窄等。
29,通脉四逆汤:炙甘草6克,大生附子20克,干姜12克。
与四逆汤药味相同,但倍用干姜,重用附子,温阳驱寒更强,能治疗阴盛格阳之脉微欲绝。
要点是看到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身反不恶寒,汗出而厥,脉微欲绝或面赤。
现代临床多用来治疗雷诺氏病,病窦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银屑病,闭经,排卵障碍等疑难病症。
张仲景经方113个中,用的最多有...

张仲景经方113个中,用的最多有...
这么多经方基本上是在这些经方的基础演变而来。
比如承气汤类有五个方和柴胡汤类有7个方。
承气汤类
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澹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谱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热蒸蒸谶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结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
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诧异。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适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奏效奇。
柴胡汤类
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
口苦咽干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
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
日哺潮热胸胁满,协调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双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
心下支结关节痛,前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
扣除甘草铅要裹,胸满烦惊小便难。
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
脉沉而弦胸胁
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篇-此篇属中医不传之秘 [转贴 2007-04-23 21:58:14 ] 发表者: 行中道“理解这些中医精髓的细节就如同获得重大考古发现。
这就好比科学家刚开始使用推土机挖掘,接着用铁铲,最后用软刷等用具将财宝上面的灰尘清理走。
此篇内容即到了使用软刷的阶段。
”此篇内容的发表,有违师训,但医乃仁术,目睹世人疾苦,目睹众多仲景学说崇尚者苦无真经,故公开部分内容,更高级部分请有缘诸君求师李宝柱先生。
----上古真人<************************>谨识此篇撰用《伤寒杂病论》、《道藏》、《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李宝柱先生所传仲景方术》首先讲明一点:脏腑与经络之用药有异同,学者宜识之。
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
中华道家懂得,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铢,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共为384铢(16两,古一两等于24铢),乃为易象卦爻之数(64卦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铢数。
脏腑对应:●∙∙肾1、肝3、心包3、脾5、肺7、心9●∙∙胃2、胆4、三焦4、大肠6、膀胱8、小肠8脏腑阴阳:耳、目、鼻开阳位主精气神无形之先天阳为五脏阴之用自内而出;先天阳-五脏阴之用。
口、二阴开阴位主传送出入有形之水谷后天阴为六腑阳之用自外而入;后天阴-六腑阳之用。
脏腑用药:●∙∙1、3、5、7、9补阳以滋阴;保胃气以存津液●∙∙2、4、6、8滋阴以养阳;固津液以密阳气。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一两水病;二两加-此为变;三两主制-此为常)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四两小其制、八两大其制)为主;◆∙∙青龙三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三两小其制;六两大其制)为主;◆∙∙白虎四者,收重之方,以石膏(八两小其制;十六两大其制)为主;◆∙∙朱鸟九者,表滋之方,以鸡子黄(一枚百合病;二枚少阴病;三枚温病)为主;◆∙∙玄武一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一枚或六两少阴病-此为常;二枚湿病-此为变)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变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注意:此主言其常,小言其变。
➢∙∙味辛皆属木(三),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九),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五),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四),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一),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中医者:执阴阳之两而用三(生万物)之中道医学。
以此出发,临床自是运筹帷幄、得心应手,精准用药并非高不可及,疗疾效如浮鼓亦当是自然之事。
参见: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续篇-举疮疡皮肤病运用仲景方术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图三元九运参考资料[本帖最后由 micalfan 于 2007-4-22 05:23 AM 编辑]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续篇-举疮疡皮肤病运用此篇撰用《黄帝内经太素》、《洞天奥旨》、《道藏》、《李宝柱先生所传仲景方术》首先讲明:脏腑与经络之用药有异同,学者宜识之。
经络对应:●∙∙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阴常多血少气:手足太阳8、手少阴9、足少阴1;三1、8、9●∙∙阳明常多血气,太阴常多血气:足阳明2、足太阴5、手阳明6、手太阴7;二2、5、6、7。
●∙∙少阳常多气少血,厥阴常多气少血:手足少阳4、手足厥阴3;一3、4经络枢机:➢∙∙太阳为关(注意不是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阴为关(注意不是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气多而血少,非补血,则未溃不能化,已溃不能消。
⏹∙∙血多而气少,非补气,则未溃不能散,已溃不能生。
⏹∙∙气血俱多,初可用消,而终亦必佐之以补气血,则收功自速。
部位既明,经络无错,自然用药得宜,无忧猛浪之误治。
1、生在阳经而作痛,此纯病于阳也,内外俱用泻味,自易成功。
2、生于阳经而作痒,此阳虚而病阴也,补阴以化毒,而不可损阳以耗气。
3、生在阴经而作痒,此纯病于阴也,内外俱用补剂,不难奏效。
4、生于阴经而作痛,此阴虚而病阳也,补阳以化毒,而不可损阴以亏血。
经络用药:●∙∙1、8、9补气;●∙∙2、5、6、7初消而后以补气血;●∙∙3、4补血。
➢ 参芪等补气;归胶等补血;金银花等清;荆、防等散;硝、黄等攻疮疡宜分虚实,未可漫然用药。
虽治疮疡之法俱宜用补,然不知虚实,孟浪治之,亦难速效。
故必审其虚实之重轻,以酌量其补泻之多少,始为上工。
惟虚实何以辨之?于初肿、已溃时辨之。
1.初肿之时,肿而高突,焮赤作痛,是阳邪毒盛,病在表实。
主散臣补2.如肿而坚硬深痛,亦阳邪毒盛,病在里实。
主攻臣补表实可散,里实可攻,攻散之中,略兼用补,则在表者不至入里,而在里者必易发表。
3.倘肿不甚高突,虽焮赤作痛而少衰,此阳邪毒衰,病在表虚。
主补臣散4.如肿虽坚硬,痛不甚深,此阳邪毒衰,病在里虚。
主补臣攻表虚不可纯散,里虚不可纯攻,攻散之中,重于用补,则表虚者力能托外,里虚者力能出内。
5.若已溃之后,犹然肿硬焮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疮口坚实,此阳毒未化,乃邪实,尚宜补而兼散。
6.倘脓大出而反痛,疮口久而不敛,发热口干,脓水清稀,肿下软漫,此阳毒已尽,乃正虚,切戒散而必补。
以上治法,犹论阳症之疮疡。
阴症之疮疡,毋论未溃之前与已溃之后,皆宜用补。
岂特必宜用补,尤宜大补为急,而不可用些小之补药。
仲景方术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图.gif三元九运参考资料从黄帝元年开始(即早西元2698年)纪元,该年为甲子年定为始元。
往后每60年一个甲子周期,为一元,或叫一个大运。
三个甲子定为三元,分上元、中元、下元,共180年。
每一大运60年中又分三个小运,每个小运20年。
排小运的方法有点特别:在上元里排一运、二运、三运;在中元里排四运、五运、六运;在下元里排七运、八运、九运。
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三元九运」。
三元九运往下挨排,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由黄帝元年起至2003年,算起来已历经79个大运了。
2003年是下元七运的最后一年,2004—2023年进入下元的八运了。
远古时代的先哲凭借甚么规定了三元九运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奇异的神话,无人能够理解,也无从考证它的由来。
不过,近代的人们发现太阳系星体运行规律倒是与元运之说不谋而合。
从天文资料得知:地球自转一周,产生昼夜。
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
阴晴圆缺,潮起潮落。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木星绕太阳一周为12年。
古人发现木星对地球人类的影响很大,原来木星的体积和重量仅次于太阳。
由此派生出12生肖,所以木星又叫「岁星」,值年太岁由此而来。
土星与木星相遇为20年。
两球相会对地球人类影响就更大。
木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1倍,重量是地球的318倍;土星的直径是地球的9.5倍,重量是地球的95倍。
两星相遇周期与一个小运20年正好巧合。
土星、木星、水星交会周期是60年。
这与一个甲子大运60年相吻合。
太阳系九星交会,即「九星联珠」,180年一遇,正合三元九运180年。
元运划分:一个大三元180年,大三元包含上、中、下三元,每元60年一甲子,共180年;再分配给九宫,各得20年。
于是每一宫管20年,运行次序是:一坎(北方)、二坤(西南)、三震(东方)、四巽(东南)、五中宫、六乾(西北)、七兑(西)、八艮(东北)、九离(南方)。
各自定宫,不可改移。
三元甲子180年,近代的三元九运划分:上元:一运坎水 1864年---1883年二运坤土 1884年---1903年三运震木 1904年---1923年中元:四运巽木 1924年---1943年五运中土 1944年---1963年六运乾金 1964年---1983年下元:七运兑金 1984年---2003年八运艮土 2004年---2023年九运离火 2023年---2043年陕西咸阳中华易学科学院研究员成柏林先生发明一种简便、快捷、弹指间可推算命宫九宫八卦掌法,不问甲子何年,不分上中下三元,仅用分元纪年的年份,便可快速准确推出三元命宫,其法如下:成氏卦命指掌速定法口诀:成氏卦掌寓易简,卦命推算起公元;男起离宫女起乾,男逆女顺按宫转;男逢中宫等于坤,女遇中宫艮上见;公元个十位相加,默识心箕有真传。
此法适用于本世纪1901年至1999年,到21世纪运用成氏掌法,需将“1”的位置改变一下。
排法:掌法九宫排布,同于排山掌诀,即起于左掌,从食指根部起,顺次为坎、坤、震、巽(巽宫位食指尖部),中指尖部为中宫,无名指以根部起顺次为离、艮、兑、乾(乾宫居无名指顶部)。
其顺序为后天八卦序数: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附排列图:(即排山掌法)(食指) (中指)(无名指).......巽......中.......乾................................震...............兑.................................坤...............艮...............................坎...............离.........................自1901年起,不问生年干支,不分上中下元,舍去千百位“19”不计,只将年份后两位数相加,男得数自离宫起1逆推;女所得数自乾宫起1顺推,数落何宫,即是所求三元卦命方位。
若数落中宫,男命寄坤,女命则寄于艮。
例:1976年男命舍“19”而用76相加等13,于离宫起1逆推,13落于乾宫,即为六白命。
1976年女命舍“19”而用76相加等13,于乾宫起1顺推,13落宫于离宫,即为九紫命。
余仿此。
请李先生把其理论前面的仲景二字去掉表明一下态度:用术数研究仲景理论,大家都支持!!李先生的研究很有价值!问题在于,把自己的学说冠以“张仲景秘传”“仲景神术”,并说成是“被王叔和秘藏的伤寒论中的一卷”,并且处处冠以从未听说过的“仲景曰”,这就非同一般了。
这是伤寒论的组成部分啊,如同经方,这是经术啊!这是经典啊!怎能不重视,怎能不考证,如果是真的,那是要供起来学习的。
如果不是仲景真传的,甭管你的理论有无价值,也是欺骗!下面转贴读经人先生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适合贴到这:对于这位术数先生,有人认为其对仲景学术有研究,我也很抱歉,不是这样看的,他的毛病在于:不敬:古圣先师为我们开了这一行,从业者都要怀着报恩之心,谨记圣人教诲。
可这位先生,上来就大言”仲景曰“如何如何,翻遍仲景书从来没有这一句句;察其言词音韵,并无半点两汉习气,敢问,这没有由来“仲景曰”是从那里来的?这假传圣旨的目的何在?你的恭敬之心还有吗?不术:一部《伤寒论》井然有序,你可知道为何太阳病要定义在伤寒、中风定义之前?你可知道伤寒、中风的定义中为何要大眼目的标上”太阳病“三字?你可知道概念有大小之分?竟然看到”太阳病太阴证“,这种胡言乱语,成了对仲景学术有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