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协作从而推动跨越发展
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讲话稿
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来说,也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加强政府政策协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合作机制。
加强跨区域协作,需要不同地区之间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是在经济、产业、贸易、环保等方面。
政府要加强沟通,形成统一思路、统一行动,确保各地区政策的协同性和互补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跨区域合作的机制,促进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发展新模式。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地理壁垒,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我们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地理壁垒,建设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和信息网络。
只有确保资源、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注重产业的协调协作。
各地区要加强产业布局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我们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价值链的水平,推动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支持,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各地区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构建开放型经济合作,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空间。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吸引外资和外商来华投资,促进跨国企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商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增进各地区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坚定信心。
我国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文章标题:我国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导言在当今社会,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然而,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这种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我国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问题分析1.1. 区域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方面。
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迅速升级,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却面临着停滞不前的困境。
1.2. 产业互补性不足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异,产业之间的互补性不足,导致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影响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效果。
1.3. 政策落实不到位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来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但在实际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政策效果有限,制约了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二、解决建议2.1. 加强区域间合作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可以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联盟,促进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有机整合。
2.2. 推动产业链延伸为了解决产业互补性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大对产业链延伸的支持力度,促进不同地区产业的融合发展。
鼓励企业进行产业链的跨区域布局,实现产业链的完整连接和优化。
2.3.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为了落实政策,需要加强对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监督和评估。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深入分析问题,找准症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才能真正推动我国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3上半年区发改局工作总结:促进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2023上半年区发改局工作总结:促进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2023年上半年区发改局工作总结:促进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引言2023年上半年,区发改局紧紧围绕促进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对该局在2023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二、推动经济协作区发改局积极促进经济协作,通过开展跨区域合作项目,推动资源共享与互通有无。
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区的发展需求,寻求合作机会。
通过召开经济论坛、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各级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大力支持和推动跨地区的产业集聚,鼓励优势产业互相借鉴和联合发展。
这将为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发改局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促进区域一体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上半年,该局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和分析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状况和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推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解决交通拥堵、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
通过加强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人文交流区发改局高度重视人文交流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加强人文交流,才能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在上半年,该局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举办文化论坛和展览等活动,提升区域内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人才流动和知识共享。
这将有助于推进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为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区发改局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在上半年,该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
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和调控体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消除区域差距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消除区域差距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域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能够达到相对平衡,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地区合作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消除区域差距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章:加强地区合作的重要性1.1 地方领导间合作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地方领导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通过建立领导间合作机制,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2 跨行业企业间合作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
通过跨行业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力,并促进各个行业之间的均衡发展。
1.3 跨国跨境地区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也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跨国跨境地区合作,可以促进经济的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第二章: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2.1 均衡发展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不同,通过促进均衡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2 均衡发展的社会效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差距。
通过促进均衡发展,可以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3 均衡发展的生态效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差异。
通过促进均衡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消除区域差距的对策与建议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除区域差距的重要保障。
各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3.2 优化产业布局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产业,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
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
区域协同发展是指不同地区之间为了共同发展和互利合作而进
行的协调和合作。
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建议:
1. 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不同地区之间往往存在发展不平衡的
现象,因此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
这需
要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共同参与,制定出符合各地实际情
况的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以实现资源优
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地区之间需要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交通
要道,提高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降低交通和物流成本,促进资
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3. 促进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优势和
特色,可以通过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向产业集聚区倾斜,推动产业
链的延伸和完善,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4. 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各地区政府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
建立健全的政策沟通机制,统一政策标准和规范,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5. 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人才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地区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推动区域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跨区域合作的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策略
跨区域合作的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跨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产业协同发展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跨区域合作的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一、产业协同发展的概念和意义产业协同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通过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链衔接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各个地区和产业可以通过互补、协同和共享的方式,实现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整合,从而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的跨区域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帮助各个地区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二、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和路径产业协同发展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合作各方应该建立起互信和共识,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利益分配机制。
其次,合作各方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的合作关系。
最后,合作各方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在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时,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或合作组织,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其次,可以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
最后,可以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在跨区域合作的产业协同发展中,制定合理的规划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规划策略供参考。
1. 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跨区域合作的产业协同发展中,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
这包括确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产业,明确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2. 加强产业链衔接和协同创新产业链衔接和协同创新是跨区域合作的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总结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总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中,我们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本文将针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评估我们的成果和未来的改进方向。
一、政策引导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区域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发布政策文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向各地区宣传政策,促使各地区按照政策的要求进行发展。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资源配置方面为了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我们加大了对资源的统筹配置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措施,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优质资源向相对滞后的地区倾斜。
我们积极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的实施,以解决一些地区资源短缺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协调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础设施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注重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和支持。
在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我们积极开展项目投资,加大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产业升级方面产业升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鼓励各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我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推动区域产业的全面发展。
五、人才引进方面人才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加大了对人才引进工作的支持力度。
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引进项目,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区域发展中来。
同时,我们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区域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宣传推广方面宣传工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加大了宣传工作的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我们的发展成果和政策效果。
同时,我们注重宣传的双向交流,鼓励公众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七、合作交流方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和交流。
我们加强了与其他地区和国内外机构的合作,开展互学互鉴的交流活动,推动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城市协同发展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市协同发展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城市协同发展是指多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进行合作与协调,以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协同发展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人口流动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协同发展对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首先,在经济方面,城市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协调,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优势资源,通过合作可以形成互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规模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一些城市可以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而另一些城市则可以发展传统产业和资源开发,形成产业链条。
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各城市的竞争力,也可以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协同发展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市场一体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
其次,人口流动是城市协同发展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一方面,人口流动可以实现人才的集聚与优化配置。
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人才需求和供给,通过人口流动可以满足各城市的用人需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随着城市协同发展的推进,一些地区的产业可能存在过剩或衰退的情况,而其他地区的产业则发展迅速。
通过人口流动,可以实现人才和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区域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最后,城市协同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不同城市在资源的供需以及环境承载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城市间的合作和协调,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环境的协同管理。
例如,一些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另一些城市则面临缺水问题。
通过跨城市的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同时,城市协同发展还可以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增大。
为了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加强统筹协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合作共赢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一、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加强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还应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发达地区主动扶持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支持,协助他们加快发展步伐。
二、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加强统筹协调的重要途径。
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例如,发达地区可以将自身的技术和市场经验分享给欠发达地区,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
同样,欠发达地区也可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发达地区的投资和产业转移。
三、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加强统筹协调的根本目标。
各地区之间应该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而是要以合作共赢的心态,加强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通过携手合作,可以实现技术的跨区域转移,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四、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加强统筹协调的重要动力。
各地区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同时,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孵化基地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
五、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加强统筹协调的有效手段。
各地区应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及时了解其他地区的政策动态、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为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经贸交流会议、论坛等形式,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搭建合作平台。
总之,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是当前发展的关键任务。
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创新驱动和信息沟通是加强统筹协调的重要途径。
只有各地区紧密合作、携手发展,才能实现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做到“六个坚持” 着力七项工作 为黟县大跨越发展夯基筑路
圜 示 黄 扬 文 展 额 山 徽亿
HUI ZHOU S OCI L S ENCES A CI
做到 “ 六个坚持" 着力七项工作
为 黟 县 大 跨 越 发 展 夯 基 筑 路
口 吴文达
彻 落 实 科 学 加强民主法 制建设 ,改 善人民生活 。 发 展观 。 按照 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 发展 。 为把 我县打
( 坚持实施工业支撑战略. 二) 进 模化 生产 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大 力推 创业 、 理解 创业 、 支持 创 业 的社会 环 步提高工业经济实力。“ 十一五” 期 进农村综合 改革 , 促进农业 农村经济 境 。 速掀起 全民创业 的热潮 。要积 迅
间, 要抓住深 化改革 、 技术进 步 、 产业 的健 康发 展。要加 快调 整农业产业结 极引导群众创家 业。坚持政策引导与 升 级 、 模扩张和产 业集聚五 个关键 构 , 高农业 综合 生产 能 力 。 大农 鼓励 、 规 提 壮 支持 并举 。 广泛 动 员城 乡居 民 环节。 突出发 展主导产 业 , 快丝 织 、 业生产 规 模 。要加 大农 业和 农 村投 不拘类型 开展 自主创业 、艰 苦创业 。 加 食品、 电、 机 旅游 商品 、 竹木精 深加工 入 , 力发 展农村教 育 、 大 文化 、 卫生等 不断挖掘 创业资源 ,探索创 业新 路 。 五大产业群体 的培 育力度 。 成具有 社会事 业 , 励 、 形 鼓 支持农 村社 会保 障 加 快致富进 程。要大力扶持能人创企
黟 县 而 言 就 是 要 以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遗 产和生态环境 保护 , 设和谐社 会 锁 经营 , 建 提升 旅 游项 目开发 、 业 管 企 “ 个代表” 三 重要思想为指 导 。 面贯 和节约型社会 ,全面 发展社会 事业 , 理和 服务水平 。 面加快 黟县旅 游国 全 全
强化协同合作推动区域发展
强化协同合作推动区域发展协同合作是指多个个体或组织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努力以达成共同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强化协同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协同合作来推动区域发展。
一、政府层面的协同合作政府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是关键。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统一决策和执行力。
其次,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最后,政府还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层面的协同合作企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联盟机制或行业协会,通过共同研发和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最后,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区域发展。
三、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首先,社会组织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团结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次,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要注重弘扬社会公德和公益精神,通过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等形式,回馈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还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结语强化协同合作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可以推动区域发展。
为了实现全面协同发展,还需要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文化和价值观,弘扬团结、互助和奉献的精神。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
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如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等等。
因此,如何实现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地区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是坏事。
各地区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应该依据各自的条件和优势而进行差异化发展。
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近似化的发展方式。
另一方面,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需要相互协调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促进各地区的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出发。
一、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
在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应该加大对地区间基础设施的投入,缩短各地区之间的距离,提高交流的效率。
同时,在技术转移、人才流动等方面,也需要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
例如,各地区应该共同合作,推进科技研发,实现技术的共享与转移。
此外,在人才方面,应该提供更加开放的政策,让人才能够自由流动,为各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二、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应该共同合作,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互相补充。
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利用其技术和经验,帮助欠发达地区提高产业水平和技术含量。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成本优势,为发达地区提供更加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此外,各地区还可以在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合作。
例如,可以联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各地的旅游资源,为全国的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合作,才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中国梦。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群建设成为了当下发展的主题。
城市群是一系列城市和城市化地区在空间范围上相互贴合、经济上互为联系的一种城市建设形态。
而实现城市群建设的关键是区域协调发展,即通过区域内不同城市、产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实现资源和产业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指不同城市、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合作与协作的方式,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
通过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优化各自的产业资源和优势,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润空间。
2.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区域协调发展,不同城市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某个城市因自然条件优越而拥有大量的水资源,而另一个城市却有更加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合作,可以实现相互之间资源的让利和共享。
3. 市场扩大化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和产业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而且能促进市场的扩大化,增加消费者选购产品的范围和机会,从而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二、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群建设已成为当下发展的主题。
城市群是一个集成化、统一化的城市群体,可以有效推进城市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经济竞争力不同城市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全球竞争的缩影。
城市群建设可以基于整个群体的优势联合竞争,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2. 推动城市间合作城市群建设可以实现城市间的协作与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共同进步。
例如,城市间可以联合开发一些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3. 优化经济布局城市群建设可以实现城市布局的优化,将一些相对发展慢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协力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的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区域交流合作 实施方案
区域交流合作实施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交流合作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区域交流合作实施方案,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多方合作,促进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发展。
一、加强政府间合作。
政府在推动区域交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各国政府应加强高层交流,建立定期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
其次,政府应加强区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交流,推动区域间的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二、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
经济是区域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产业合作,推动区域内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协同发展。
此外,加强投资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区域内投资兴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三、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纽带。
我们应加强文化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推动区域文化的共同繁荣。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可以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举办文化节、艺术展等活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教育交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四、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环境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进步。
五、加强安全合作与风险防范。
安全合作与风险防范是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加强安全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安全威胁。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方案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地方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合作、提升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将迎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具体工作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长三角一体化的概况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分析当前长三角地区的情况、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工作方案。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结论和建议。
整个文章结构将有助于读者对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方案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的途径。
通过分析当前长三角地区的情况,然后阐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以期能够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区域协作与合作,实现长三角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当前长三角地区情况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经济发展方面,长三角地区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各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具备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方面,长三角地区拥有完善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高速铁路、大型港口、先进的机场等设施成为了长三角地区连接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纽带。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工作的情况。
首先,我们整个团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困难,多次组织召开了区域协同发展座谈会,汇集了各方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开展产能合作。
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我们成功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进驻本地,提升了我们的产业水平和区域竞争力。
目前,已有10个企业在我们区域设立了工厂,其中5个企业是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而来。
这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外,我们也注重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我们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周边地区建立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通道,改善了区域的交通状况,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物流效率。
同时,我们还与周边地区建立了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了交流合作,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此外,我们还注重推动人才流动和协同发展。
我们与周边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研究项目。
每年我们还举办人才交流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来到我们区域发展。
这不仅为我们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也促进了区域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经过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加大合作力度,实现了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区域协同发展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地和实施,努力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新突破。
最后,感谢领导和各位同事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怀。
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以上,是关于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
如何促进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
如何促进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有助于解决许多重大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合作和共享,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
1. 建立有效的合作网络和机制为了促进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网络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组织或平台来加强合作和沟通,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组织可以促进信息交流,协调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并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
1.1 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在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 目标和使命: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使命,确保各方共同努力方向一致。
- 参与和沟通:邀请各地区及相关利益相关者参与合作机制,并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
- 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性,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利益。
1.2 合作网络的建立在建立合作网络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举办定期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资源共享和技术支持:建立共享平台,促进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 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协调要促进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需要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协调。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这可能成为合作和资源共享的障碍。
因此,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协调:2.1 制定统一的法律和政策各地区应努力制定统一的法律和政策,以建立一个公平、开放和透明的环境。
这将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障碍,为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更好的条件。
2.2 加强法律和政策的沟通和对话各地区之间应建立常态化的法律和政策沟通机制,定期举行会议和研讨会,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
这将有助于各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法律和政策,寻求共同点,并解决差异。
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构建
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战略选择。
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跨区域合作能够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域协调发展中跨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一、跨区域合作机制构建的必要性1、优化资源配置不同区域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跨区域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而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通过跨区域合作,东部地区可以将技术和资金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共同发展。
2、拓展市场空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跨区域合作可以帮助企业突破本地市场的限制,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其他区域,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跨区域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加强经济联系。
3、促进产业升级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
跨区域合作可以促进产业转移和承接,推动产业升级。
发达地区可以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欠发达地区则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4、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跨区域合作可以促进知识、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与共享,加强区域创新能力。
不同区域在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可以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高区域的整体创新水平。
二、跨区域合作机制构建面临的挑战1、行政壁垒行政区划的存在导致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区域合作的开展。
不同地区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存在差异,协调难度较大。
深化交流沟通加强区域合作
深化交流沟通加强区域合作
作者:卓宁
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1年第3期
当前,区域合作作为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城市间经济社会发展的
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效益,节约利用有限的资源,陆桥沿线城市应对此加强研究
和协调,这不仅有利于区域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还能吸引区域外的资源更多地向区域内流人。
区域内各城市经济结构的适当调整,可以实现有效互补。
这种调整,既包含宏观层面的需求结构、布局结构,也包含微观层面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
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解决空间布局
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从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带的构建方式等方面着力,解决产业配置界
限条块分割的现状,以期实现陆桥沿线城市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
宝鸡位于陕、甘、川、宁四省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东接西安、南连成都、西去兰州、北
达银川,周围辐射汉中、咸阳、西峰、平凉、天水、广元等城市。
在全国的经济布局中具有承
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作用,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副中心城市,是投资西部、谋求’发
展的战略要地。
市区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
此交汇,西宝高速、宝天高速等穿境而过,310国道、212省道等多条公路网四通八达。
目前,郑州一西安一宝鸡铁路快客专线、宝鸡——兰州铁路快客专线、西宝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宝平
高速公路、宝鸡支线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使得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宝鸡市希望与陆桥兄弟城市深化交流沟通,加强区域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区域协作推动跨越发展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5日)
武陵山区处于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结合部地带,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掀开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现就印江自治县融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作如下汇报:
一、立足县情,找准印江融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定位
武陵山区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其生态建设关系长江、珠江生态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功能区。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武陵山脉主峰、武陵山生态保护核心区梵净山西麓,东接江口、松桃通达铜仁市,可至湘西;西连思南、德江
- 1 - / 7
直上遵义、贵阳和重庆,北挨沿河土家自治县、重庆秀山县,经渝湘高速至重庆、长沙,具有区域性经济协作的区位优势。
因此,加强梵净山周边资源开发、环境整治,有效保护和修复梵净山生态系统,有利于把印江建设成为武陵山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武陵山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武陵山区各县(市、区)水同源、山同脉、民同俗,依托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武陵山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武陵山区域性旅游资源保护、治理、开发,有利于将印江建成中西部集民族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及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养生休闲目的地。
梵净山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有利于将印江建成武陵山集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由此可见,立足印江位于武陵山核心区的优势地理环境,依托梵净山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武陵山区域协作发展中,将印江定位为“武陵山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中西部养身休闲目的地、中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突出重点,明确印江融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战略任务
印江位于武陵山核心区,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又有难得的历史机遇。
因此要突出基础设施、特色城镇、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及城
乡统筹这六项重点工作,紧扣国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以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梵净山区域基础支撑平台。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加快经济协作区公路、铁路、航道交通网络一体化,逐步打破梵净山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瓶颈”,搭建区域合作开发支撑平台。
一是加快铁路建设,全力争取兴义至黔江、重庆经万盛至广州铁路过境印江,争取遵义—凤岗—思南—印江—松桃—湖南吉首铁路纳入国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并实施,合理布局建设火车站场及配套设施,构建联结遵义与梵净山、张家界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大通道。
二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杭瑞高速公路印江段建设,争取将印江至秀山高速公路纳入国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并实施,争取立项建设印江至松桃至沿河县际高等级公路,打破对外交通瓶颈,使我县尽快融入成渝经济区,促进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我县栗子园、偏岩水库及岩口综合开发项目列入武陵山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形成科学合理的供水保障体系。
(二)以特色、精致、宜居为重点,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培育区域性城市群,构建特色城镇体系,走组团发展之路。
一是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以协作区快速铁路轴线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上的重点城市为支撑,推进城市组团发展,加快形成武陵山区城市群。
充分发挥我县与思南、秀山地缘相邻、产
- 3 - / 7
业相近的优势,构建“思南—印江—秀山”城市组团,形成思印秀城市经济圈。
二是坚持“特色建设,建设特色”理念,加快民族特色城镇建设步伐。
将印江“土家第一城”列为武陵山区文化名城建设重点,抓好民族陈列馆、民族街区、民族文化广场、民族风情河堤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田园村寨、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建设,大力推进我县由居住型城市向生态旅游型城市转变。
三是树立“要想富、集中住,方便解决水电路”的观念,探索建立“武陵山区农民集中居住改革试点区”,并将我县列为试点县之一,加大易地移民、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投入,鼓励山区群众在集中区域建房或合作建房,引导高山区农民向乡镇集镇迁移,乡镇集镇人口向县城迁移,稳步推进农民梯次进城居住创业,逐步解决武陵山区农民居住分散问题。
(三)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将印江建设成中西部健康养生目的地。
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挖掘文化潜力,整合旅游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
突出生态、休闲、民俗、文化主题,着力构建休闲度假、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佛教文化、民族风情五大旅游品牌体系,规划实施梵净山西线索道建设、木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等项目,将印江建成联结遵义红色旅游、乌江生态旅游和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健康养生目的地,将木黄建成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将团龙民族文化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
大力发展以生态疗养、保健养生、度假休闲、健
康饮食等为重点的营养健康产业,抓好长寿之乡养生度假区、团龙旅游休闲养生中心、梵净山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
(四)以生态茶、特种养业等为重点,将印江建设成武陵山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县。
梵净山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印江融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内容。
一是加快发展生态茶产业,突出我县“梵净山翠峰茶”品牌效应,建议规划实施全国绿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有机绿茶基地30万亩,配套建设茶青市场、精深加工厂房及设备,规划建设中国武陵山茗茶城。
二是发展壮大草地畜牧业,将我县建设成辐射武陵山区的生猪良种基地,发展为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县,建成野猪、娃娃鱼特色养殖重点县,重点实施年产500万只梵净山鸡养殖项目。
三是稳步发展无公害蔬菜、精品水果、生态干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着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积极实施梵净山30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项目,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
(五)以实施生态功能补偿县项目为重点,将印江建设成武陵山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武陵山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功能区,而梵净山属武陵山生态核心区。
因此,立足印江位于武陵山核心区的特有地理环境,依托梵净山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把印江列为全国生态功能补偿县,并打造成武陵山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县,重点实施生态涵养区治理造林工程、梵净山森林重点火险
- 5 - / 7
区综合治理区工程和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村创建项目,不断改善印江及梵净山区域的整体环境状况,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六)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将印江建设成武陵山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以民生优先为落脚点,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走统筹发展之路。
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申报争创县民族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努力建成集生态保持研究、生态建设教育为一体覆盖武陵山区的生态建设职业教育学院,打造武陵山区的“教育高地”。
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巩固和扩大“整乡推进”成果,大力实施“农村居民增收计划”,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扶持政策、扶贫开发政策,积极探索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新模式,极力打造“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区”。
三、完善机制,加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政策扶持机制。
加大农业发展资金、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救助资金等投入,逐步构建稳定高效的财政资金投入支撑体系。
统筹财政性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民族发展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打捆整合各类资源,发挥资金聚合效益,以“整乡推进”项目为平台,集中力量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
在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卫生等改善民生项目上,重点向经济协作区倾斜,并取消地方匹配资金。
对经济协作区实行税费返还政策,适当扩大中央对武陵山区的地方税收返还比例,增加地方
财政收入,以利于提高地方政府自我发展能力。
加大国家对口帮扶力度,鼓励东部发达地区、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等对口帮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重点贫困县。
(二)创新用地管理机制。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适度放宽工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等范围。
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项目试点。
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三)创新行政审批机制。
认真开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取消区域性限制政策,建立协作区无障碍性政策体系。
加快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项目联审联批工作机制。
加快协作区行政审批制革改革,有针对性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限,增强协作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将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创新区域协作机制。
建议从国家层面成立协调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挂靠国家发改委西开司,分设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业委员会,加强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准入、要素流动等方面的协调互动力度,以排除资源重复配置、竞争盲目无序等弊端。
- 7 - / 7。